【考前冲刺】专项增分练三 生命活动的调节(含解析)

【考前冲刺】专项增分练三 生命活动的调节(含解析)


专项增分练三 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非选择题
1.(2023·新课标卷)人在运动时会发生一系列生理变化,机体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回答下列问题。
(1)运动时,某种自主神经的活动占优势使心跳加快,这种自主神经是   。
(2)剧烈运动时,机体耗氧量增加、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大量CO2,CO2进入血液使呼吸运动加快。CO2使呼吸运动加快的原因是   。
(3)运动时葡萄糖消耗加快,胰高血糖素等激素分泌增加,以维持血糖相对稳定。胰高血糖素在升高血糖浓度方面所起的作用是   。
(4)运动中出汗失水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的某种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该激素是   。若大量失水使细胞外液量减少以及血钠含量降低时,可使醛固酮分泌增加。醛固酮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
2.(2023·浙江)我们说话和唱歌时,需要有意识地控制呼吸运动的频率和深度,这属于随意呼吸运动:睡眠时不需要有意识地控制呼吸运动,人体仍进行有节律性的呼吸运动,这属于自主呼吸运动。人体呼吸运动是在各级呼吸中枢相互配合下进行的,呼吸中枢分布在大脑皮层、脑干和脊髓等部位。体液中的O2、CO2和H+浓度变化通过刺激化学感受器调节呼吸运动。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细胞能从血浆、   和淋巴等细胞外液获取O2,这些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和机体功能系统的活动,是通过内分泌系统、   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调节实现的。
(2)自主呼吸运动是通过反射实现的,其反射弧包括感受器、   和效应器。化学感受器能将O2、CO2和H+浓度等化学信号转化为   信号。神经元上处于静息状态的部位,受刺激后引发Na+   而转变为兴奋状态。
(3)人屏住呼吸一段时间后,动脉血中的CO2含量增大,pH变   ,CO2含量和pH的变化共同引起呼吸加深加快。还有实验发现,当吸入气体中CO2浓度过大时,会出现呼吸困难、昏迷等现象,原因是CO2浓度过大导致呼吸中枢   。
(4)大脑皮层受损的“植物人”仍具有节律性的自主呼吸运动;哺乳动物脑干被破坏,或脑干和脊髓间的联系被切断,呼吸停止。上述事实说明,自主呼吸运动不需要位于   的呼吸中枢参与,自主呼吸运动的节律性是位于   的呼吸中枢产生的。
3.(2024·安徽模拟) 在保持动物呼吸功能的前提下,横断脊髓与高位中枢的联系,则横断面以下脊髓暂时丧失了反射活动能力而进入无反应状态,这种现象简称脊休克。脊休克过去后机体功能可部分恢复,但不能很好适应正常生理功能的需要。回答下列问题。
(1)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是   。
(2)神经细胞胞外Na+浓度降低时,动作电位幅度   ,神经递质释放量   。
(3)脊休克发生时,动物   (填“有”或“无”)排尿排便反射;脊休克过去后,若动物出现大小便失禁,其原因是   。
(4)在蛙脊髓某水平面横断脊髓后(图中横断面1),蛙出现脊休克,该现象维持约几分钟后,机体功能逐渐恢复。为证明脊休克不是切断脊髓的损伤刺激本身引起的,可采用二次横断的方式验证。图中合适的手术一位置是   (填数字),手术后,脊休克现象   (填“会"或“不会”)第二次出现。
4.(2024·河南模拟) 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对于维持人体各脏器的正常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人在紧张、恐惧、剧烈运动时,动脉血压会突然升高,机体可通过降压反射快速调节,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调节过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以   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引起降压反射增强,心脏活动减弱、血管舒张,血压下降。这种反射是与生俱来的,属于   反射(填“条件”或“非条件”)。
(2)中枢C兴奋后,血压升高。中枢A兴奋后血压降低的原因是   。
(3)血压的稳态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肾上腺   (填“皮质”或“髓质”)会自主分泌过量的醛固酮,促进   ,同时也等渗性地重吸收水,导致循环血量上升,表现出高血压等症状。
(4)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为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我们应提倡的健康生活方式有   (答出1点即可)。
5.(2024高三上·成华) 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复杂的。图1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变化和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A、B、C、D表示激素),图2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的三种调节方式(分别为甲、乙、丙),分析回答。
(1)据图1可以知,下丘脑可能是   调节的中枢。寒冷时,图中分泌量增加的激素有   。
(2)血糖升高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   细胞,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降血糖的原理是   。
(3)若图2甲模式中靶腺为卵巢,女性排卵前性激素的含量逐渐升高,进而影响下丘脑和垂体中某些激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机制称为   。
(4)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2中   模式调节,当食物过咸,人体   时,其分泌量增加。
6.(2024高三上·嘉兴模拟) 尿液的生成和排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与调节,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至关重要。血浆在肾小球毛细血管处滤过,形成原尿;原尿经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处理,形成终尿。尿液的排出过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人在大量饮水后,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   ,影响了   对水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增加。
(2)糖尿病患者常出现多尿、多饮等现象。患者原尿中因含有较多   ,渗透压增大,影响水的重吸收,尿量增加;血浆渗透压增大,使位于   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动作电位传至大脑皮层形成渴觉,饮水增加。
(3)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当膀胱充盈到一定程度时,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冲动沿传入神经、   和延髓等传到大脑皮层,产生尿意。尿液刺激尿道壁感受器,进一步加强排尿中枢活动,这说明排尿过程属于   (填“正反馈”或“负反馈”)调节。
(4)成年人对排尿的控制,体现了神经调节具有   和反馈调节的机制。婴儿对排尿的控制不完善,原因是   。
7.(2023高三上·叙州模拟)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主要表现为高血糖和尿糖。若血糖含量长期超标,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部分患者会患老年痴呆(SAD)。请回答下列的相关问题:
(1)某患者在体检时检测出空腹血糖超标,空腹时血糖的来源是   (答出2点即可)。
(2)在运动前可以适当补充能源物质,如果一次性补充过多的葡萄糖,其排尿量会增加反而影响运动过程,尿量增加原因可能是肾小管液体(原尿)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导致渗透压比正常情况   (填“高”或“低”),肾小管和集合管   , 从而使排尿量增加。
(3)链脲佐菌紫(STZ)会引起机体血糖升高,常用STZ诱导大鼠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由此推测STZ可能对胰岛   (填“A”或“B”)细胞造成损伤:在研究糖尿病合并老年痴呆(SAD)发病机制的动物模型研究过程中,发现动物大脑皮层不仅存在高密度的胰岛素受体,而且能分泌胰岛素,部分老年痴呆(SAD)大鼠经STZ诱导后,大脑局部的葡萄糖利用下降、脑组织能量代谢障碍,原因可能是STZ   。
8.(2023·福田模拟)某同学在校运会百米赛跑中采用蹲踞式起跑,在“各就位”、“预备”、“鸣枪”三个环节中,完成一系列起跑动作后冲出去。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听到枪声做出起跑反应,属于   (填“非条件”或“条件”)反射,这个过程主要通过   系统进行调节。
(2)与安静状态相比,该同学在百米赛跑过程中,自主神经系统的两个部分活动强弱的变化是   。
(3)该同学在跑步训练时,为了增加通气量,常采用口鼻并用的方式呼吸。CO2是调节呼吸运动的重要因素,其调节机理如图所示。
图中的“?”处应填   ,参与上述调节过程的信息分子有   。该同学跑步训练时可以有意识地调整呼吸频率,原因是   。
9.(2023高三上·福州模拟)花生具有一定的耐盐能力,这与脱落酸的作用有关。LOS5基因是脱落酸合成途径的关键基因,将花生LOS5基因、反义LOS5基因导入模式生物(烟草)中分别制备正义LOS5转基因植株和反义LOS5转基因植株,不同植株的LOS5表达量如下图。
(1)脱落酸主要由植物体的   等部位产生。在干旱条件下,植物体内脱落酸增多,能促进气孔   ,从而降低植物的   作用以减少水分散失。
(2)据图分析1-5中LOS5基因表达量较低的两种是   。将上述植株分别培养在高盐培养基中,观察植株的萎蔫程度,预期实验结果:   。
(3)植物的气孔由一对保卫细胞构成,保卫细胞吸水膨胀使气孔开放,反之气孔则关闭。植物细胞质的渗透压与钾离子浓度密切相关,保卫细胞的质膜上含有内向与外向两种钾离子通道。记录单个离子通道的电流,研究脱落酸对两种离子通道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脱落酸影响气孔导度的原理是   。
10.(2023高三上·福州模拟)病原体侵染导致的发热、疼痛、鼻塞等现象与内环境中的前列腺素含
量提高有关。环氧合酶是前列腺素合成的关键酶,异丁苯丙酸是常见的解热镇
痛药物,通过抑制环氧合酶的活性起作用。回答以下问题:
(1)前列腺素使毛细血管通透性提高,由血浆进入   的蛋白质增多,从而导致鼻黏膜肿胀(鼻塞)。
(2)前列腺素导致痛觉敏感度提高的原因是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绝对值降低,据此推测前列腺素可以   (“降低”或“提高”)神经细胞K+通道活性使K+外流减少,因此神经细胞产生   电位所需的刺激强度减弱。
(3)下丘脑中决定正常体温的标准称为体温调定点,前列腺素通过提高体温调定点,导致体温升高。
①在前列腺素的作用下,下丘脑通过增加产热,   散热,导致体温升高。其中导致产热增加的途径包括   。
②发热后服用异丁苯丙酸如何通过影响体温调定点达到退烧的效果:   。
11.(2023高三上·浙江模拟) 1981年,科学家发现部分糖尿病患者会出现“黎明现象”,即糖尿病患者在夜间血糖平稳,但在黎明时分由于各种激素间不平衡分泌所引起的一种清晨高血糖状态。"黎明现象"会加大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身心健康都造成影响。胰岛细胞参与血糖调节的部分机制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觉醒状态下,人摄食使血糖升高,葡萄糖经GLUT2进入胰岛B细胞后,通过   (生理过程),使ATP/ADP比例   ,进而导致   通道关闭,细胞内K+浓度增加、膜电位的改变,引起钙通道打开,促进胰岛素以   方式释放。
(2)胰岛素通过促进组织细胞   葡萄糖及抑制肝糖原及   转化成葡萄糖,从而发挥降血糖作用。   (写出两种即可)等激素能升高血糖,与胰岛素共同参与维持血糖动态平衡。
(3)某Ⅱ型糖尿病患者的靶细胞对胰岛素作用不敏感,即能分泌正常剂量甚至更高剂量的胰岛素,但不能达到相应的效果,原因可能是____
A.存在胰岛细胞自身抗体 B.胰岛素分泌障碍
C.胰岛素受体表达下降 D.胰岛素B细胞损伤
(4)我国科学家发现,正常人昼夜节律紊乱也可能会出现"黎明现象",昼夜节律可以通过调控下丘脑REV-ERB基因表达来维持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抑制“黎明现象”。某研究小组以普通小鼠及敲除REV-ERB基因的小鼠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对此进行了验证,请完善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说明:普通小鼠在12h光照+12h黑暗的正常昼夜节律条件下血糖指标正常,长时间光照或长时间黑暗均会导致血糖指标异常升高)
①完善实验思路:I将普通小鼠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敲除REV-ERB基因的小鼠随机均分为丙、丁两组。分别进行如下处理:甲组:48h光照;乙组:12h光照+12h黑暗;丙组:   ;丁组:12h光照+12h黑暗+注射胰岛素在其他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动态测定   。
②预测实验结果:预测甲、乙、丙三组的实验结果(丁组小鼠血糖正常),设计一个表格,将实验处理及预测结果填入该表中。   ③分析与讨论:REV-ERB基因具有促进肝糖原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血糖的作用,人体经长时间睡眠,觉醒前后该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推测此现象有什么生理意义?   
12.(2024高三上·贵州模拟)即使是在零下20℃时,边疆战士也毅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保家卫国。图是人体部分组织示意图,a、b、c、d代表人体内的不同激素,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寒冷环境中,边疆战士的体温可维持在   左右。此时体温调节机制是   ;图中是同一个个体的体细胞,这些细胞多种多样的根本原因是   。
(2)每当精神紧张时,垂体的一些细胞能合成并分泌   激素,该激素只能作用于   促使d激素分泌;当d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可以抑制下丘胎和垂体的分泌活动。激素d作用的特点有   (答出两点)。
(3)当摄入食物过咸时,人体渗透压调节过程是   。
(4)战士长跑训练中,机体产热增加,同时机体将通过神经调节引起   (答出两点),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13.(2023·龙江模拟)如图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及甲状腺激素(TH)的作用机制,TRH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为促甲状腺激素,TR为甲状腺激素的受体,TRE为DNA上甲状腺激素—受体复合物作用的特定序列,(+)表示促进,(-)表示抑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所示调节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和   调节,甲状腺激素对垂体细胞的作用效果有   (答两点)。
(2)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通过   (填“神经”“体液”或“神经—体液”)调节促进TH的分泌,进而使机体产热增多以维持体温。据图推测TH的作用机制:①TH与线粒体上相应受体结合,激活了线粒体膜上的相关蛋白质,导致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无法转化成ATP中的化学能;②   。
(3)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往往使体温调定点   (填“上调”“下调”或“不变”),导致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兴奋并分泌TRH。此调节过程与直接刺激   (填“冷觉感受器”或“温觉感受器”)引发的调节过程类似。
14.(2023·成都模拟)以“乐跑公园城市·品味千年烟火”为主题的2022成都马拉松比赛吸引了广大市民的热情参与,参赛者们在比赛中的表现与生命活动的调节密切相关。回答下列问题:
(1)参赛者在跑步过程中,血液中的CO2浓度增大,刺激位于   的呼吸中枢,导致呼吸加深、频率加快,直接参与该调节过程的信息分子有   (答出两种)。选手在跑步时可以有意识地调整呼吸频率,原因是   。
(2)比赛过程中,参赛者的尿量与平时相比有所减少,从渗透压调节的角度分析,原因是   。
(3)高血压的患者一般不建议跑马拉松。研究表明辅助剂N不能直接降低血压但能加强药物M的降压效果,为验证这一结论,研究人员利用高血压模型鼠、生理盐水、辅助剂N、降压药物M等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如下表),请根据实验结果完善下表实验方案:
组别 甲组 乙组 丙组 丁组
处理方式 ①高血压模型鼠+生理盐水 ②    ③    ④   
检测方式 注射试剂一段时间后,测定小鼠血压并比较血压高低
实验结果 甲=乙>丙>丁
15.(2023·广东模拟)去甲肾上腺素(NA)主要由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小部分由肾上腺髓质释放。如图是去甲肾上腺素合成与分泌的过程,ATP可与NA处于一个囊泡中并同时释放进入突触间隙。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酪氨酸进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但并非由ATP供能,推测其能量可能来自由   。图可知,酪氨酸转变为去甲肾上腺素的场所为   ;当兴奋传至突触小体时,进入突触小体内,Ca2+的作用为   。
(2)抑郁症是近年来高发的一种精神疾病,该病与NA的减少有关。某种药物能通过与NA载体结合而治疗抑郁症,其机理为   。
(3)当图中突触后膜为肌肉时,其快速反应是由ATP介导,随后的持续性收缩活动是由NA介导,这说明ATP在兴奋传递过程中是作为   起作用。突触间隙中除了ATP外,还存在ADP,说明ATP与受体分开后会   。
(4)血管、支气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受体激动时发生收缩,受体激动时发生舒张,NA是受体的激动剂,而异丙肾上腺素(ISO)是受体激动剂。NA和ISO均可作为药物使用,临床上进行升血压和哮喘(支气管管腔变窄)治疗时,应分别选用二者中的   作为药物。
(5)与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比,肾上腺髓质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范围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交感神经
(2)人体剧烈运动时,呼吸作用增强,耗氧量增大,同时产生的CO2增多,刺激呼吸中枢,加快呼吸运动的频率
(3)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促进非糖物质转变成糖
(4)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维持血钠含量的平衡
【解析】【解答】(1)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当人体处于运动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使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瞳孔扩大、支气管舒张等。
(2)CO2参与人体体液调节,血液中的CO2增加可以刺激人体脑干中的呼吸中枢,加快呼吸频率。
(3)胰高血糖素可以升高血糖,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和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
(4)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垂体会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降低渗透压。细胞外液血钠含量下降时,肾上腺皮质会分泌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吸收钠。
【分析】1、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2、胰高血糖素的作用:①促进肝糖原分解;②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3、人体内水盐平衡的调节过程是∶下丘脑是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水盐平衡的调节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完成的。内环境中的无机盐含量决定了机体渗透压的大小:
(1)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2)体内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当血钾含量上升或血钠含量下降时,醛固酮的分泌量会增加,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吸钠泌钾。
2.【答案】(1)组织液;神经
(2)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电;内流
(3)小;受抑制
(4)大脑皮层;脑干
【解析】【解答】(1)人体细胞能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细胞外液获取O2,这些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和机体功能系统的活动,是通过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调节实现的。
(2)自主呼吸运动是通过反射实现的,其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化学感受器能将O2、CO2和H+浓度等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神经元上处于静息状态的部位,受刺激后引发Na+内流而转变为兴奋状态。
(3)人屏住呼吸一段时间后,动脉血中的CO2含量增大,CO2能转化为H2CO3,pH变小。当吸入气体中CO2浓度过大时,会出现呼吸困难、昏迷等现象,原因是CO2浓度过大导致呼吸中枢受抑制。
(4)大脑皮层受损的“植物人”仍具有节律性的自主呼吸运动,说明自主呼吸运动不需要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参与,而脑干被破坏,或脑干和脊髓间的联系被切断的哺乳动物呼吸停止,说明自主呼吸运动的节律性是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产生的。
故答案为:(1) 组织液 ; 神经 (2) 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 ; 电 ; 内流 (3) 小 ; 受抑制 (4) 大脑皮层 ; 脑干
【分析】1.人体内环境
2.反射弧
3. 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乳酸、碳酸;人的食物(如蔬菜、水果)中往往含有一些碱性物质(如碳酸钠)。这些酸性和碱性的物质进入血液,就会使血液的pH发生变化。血液中含有许多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3.【答案】(1)反射弧
(2)减小;减小
(3)无;脊休克过去后,脊髓的反射功能恢复,但失去了和大脑皮层的联系
(4)3;不会
【解析】【解答】(1)神经调节的作用途径是反射弧,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
(2)动作电位的形成与Na+内流有关,若Na+内流越多,则动作电位的峰值越大,因此若神经细胞胞外Na+浓度降低时,动作电位幅度
减小,兴奋性降低,轴突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减小减少。
(3)脊休克是指在保持动物呼吸功能的前提下,横断脊髓与高位中枢的联系,则横断面以下脊髓暂时丧失了反射活动能力而进入无反应状态,因此脊休克发生时,动物无排尿排便反射;脊休克过去后,若动物出现大小便失禁,则说明横断面下的脊髓恢复了反射功能,但由于失去了和大脑皮层的联系,因此会出现大小便失禁。
(4)恢复后对动物在第一次离断水平下方(即3位置)行第二次脊髓离断术,“脊休克”不再出现,说明切断脊髓不会导致脊休克。即脊休克的发生是因为离断面下的脊髓突然失去高级中枢的调控,而非切断脊髓损伤刺激。
【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排尿反射的低级神经中枢位于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切断脊髓后,出现脊休克,脊休克是由脊髓突然失去了与脑中高级神经中枢的联系所致
2、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
4.【答案】(1)电;非条件
(2)中枢A兴奋后通过传出神经A抑制心脏兴奋
(3)皮质;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
(4)控制Na+的摄入,平时少吃、多运动
【解析】【解答】(1)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反射,叫作非条件反射。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引起降压反射增强,心脏活动减弱、血管舒张,血压下降。这种反射是与生俱来的,属于非条件反射。
(2)中枢C兴奋后,血压升高。分析题图可知,中枢A兴奋后血压降低的原因是使传出神经A兴奋,抑制心脏兴奋。
(3)醛固酮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血压的稳态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肾上腺皮质会自主分泌过量的醛固酮,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重吸收,同时也等渗性地重吸收水,导致循环血量上升,表现出高血压等症状。
(4)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为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我们应提倡的健康生活方式有适当控制Na+摄入,平时少吃、多运动。
【分析】(1)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都是与生俱来的,但也有一些反射是需要经过训练才能形成的。出生后无须训练就具有的反射,叫作非条件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叫作条件反射。
(3)肾上腺接受垂体分泌的激素的调节,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前者主要分泌醛固酮、皮质醇等,调节水盐代谢和有机物代谢。后者可分泌肾上腺素,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
5.【答案】(1)体温和血糖;ABC
(2)胰岛B;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3)(负)反馈调节
(4)乙;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解析】【解答】(1)图1中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以通过调节代谢活动强弱来调节体温,所以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中枢。胰岛可以产生胰岛素和高血糖素调节血糖,图1中胰岛受到下丘脑调控,所以下丘脑可能是血糖调节中枢。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都可以增加产热,且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存在分级调节,故寒冷条件下,图1中的A促甲状腺激素、B甲状腺激素和C肾上腺素都明显增加,以增加产热量。
故填:体温和血糖;ABC
(2)血糖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胰岛B细胞除了受神经系统支配外,也可以直接受到血糖的刺激,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平衡的调节实质是控制血糖的来源和去向,胰岛素可以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增加去向,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减少来源,从而降低血糖。
故填:胰岛B;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3)图2甲模式为激素的分级调节,若靶腺为卵巢,其产生的雌性激素含量升高后,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以减少雌性激素含量。
故填:(负)反馈调节
(4)抗利尿激素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与图2乙模式相同。当食物过咸,通过消化吸收使人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增加,尿量减少。
故填:乙;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分析】图1中A为促甲状腺激素,B为甲状腺激素,C为肾上腺素,D为胰岛素;图2中甲为激素的分级调节机制,如果靶腺分泌的激素含量高,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则为反馈调节;乙表示下丘脑分泌的激素通过垂体释放;丙为神经调节,其中内分泌腺和支配它的神经末梢组成效应器。
6.【答案】(1)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
(2)葡萄糖;下丘脑
(3)脊髓;正反馈
(4)分级调节;大脑皮层对脊髓排尿中枢的控制不完善
【解析】【解答】(1)、抗利尿激素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人在大量饮水后,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减少,影响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增加。
(2)、糖尿病患者常出现多尿、多饮等现象。患者原尿中因含有较多葡萄糖,渗透压增大,影响水的重吸收,尿量增加;血浆渗透压增大,使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动作电位传至大脑皮层形成渴觉,饮水增加。
(3)、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当膀胱充盈到一定程度时,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冲动沿传入神经、脊髓和延髓等传到大脑皮层,产生尿意。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尿液刺激尿道壁感受器,进一步加强排尿中枢活动,这说明排尿过程属于正反馈调节。正反馈调节是促进或增强最初发生的变化,例如排尿反射、血液凝固、分娩过程。
(4)、成年人对排尿的控制,体现了神经调节具有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的机制,大脑皮层高级神经中枢对脊髓低级神经中枢控制。婴儿对排尿的控制不完善,原因是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全,大脑皮层对脊髓排尿中枢的控制不完善。
【分析】(1)正反馈:促进或增强最初发生的变化。排尿反射、血液凝固、分娩过程。负反馈: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的变化。大多数激素调节,体温调节等。(2)排尿反射:膀胱被尿液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大脑皮层产生尿意,传出到膀胱,使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排出尿液,逼尿肌收缩又进一步刺激牵张感受器,促进排尿过程进一步的完成,体现了正反馈。成年人尿失禁原因是大脑皮层不能调控脊髓的活动,脊髓是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婴幼儿啼哭时常常伴随尿失禁的发生,原因是婴儿的大脑皮层尚未发育完全,大脑皮层不能调控脊髓的活动。
7.【答案】(1)肝糖原的分解,其他非糖物质的转化
(2)高;重吸收水减少
(3)B;抑制(破坏)了大脑皮层神经元的胰岛素受体(或抑制了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解析】【解答】(1)空腹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以维持体内血糖水平的稳定。
(2)如果人体一次性摄入过多的葡萄糖,肾小管液体(原尿)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导致渗透压比正常的时候要高,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减少,从而使排尿量增加。
(3)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能降血糖,STZ会引起机体血糖升高,说明STZ可能使胰岛B细胞受损,分泌的胰岛素减少,引起机体血糖升高;根据题意,部分老年痴呆(SAD)大鼠经STZ诱导后,大脑局部的葡萄糖利用下降、脑组织能量代谢障碍,原因可能是STZ抑制(破坏)了大脑皮层神经元的胰岛素受体(或抑制了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
【分析】参与血糖调节的主要激素: (1)胰岛素: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另一方面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2)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于肝,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糖,从而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
8.【答案】(1)条件;神经
(2)交感神经活动加强、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
(3)脑干;CO2、神经递质;高级中枢可调节低级中枢的活动
【解析】【解答】(1)、该同学听到枪声做出起跑反应,属于条件反射,这个过程主要通过神经系统进行调节。
(2)、与安静状态相比,该同学在百米赛跑过程中,自主神经系统的两个部分活动强弱的变化是交感神经活动加强、副交感神经活动减弱。
(3)、呼吸中枢在脑干。参与上述调节过程的信息分子有CO2、神经递质。该同学跑步训练时可以有意识地调整呼吸频率,原因是高级中枢可调节低级中枢的活动。
【分析】(1)反射分类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无大脑皮层参与、先天性、终生存在。例如,眨眼反射、吮吸反射、缩手反射,排尿反射等。条件反射:大脑皮层参与、后天性、消失重建。例如,看到酸的食物流唾液、憋尿等。(2)内脏运动神经是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两者作用通常相反有利于维持稳态。机体兴奋:交感占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展,但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活动减弱。机体安静:副交感占优势,心跳减慢,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加强。(3)神经中枢: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中枢、生物节律中枢。小脑:平衡中枢。脑干:呼吸中枢、心脏中枢。
9.【答案】(1)根冠、萎焉的叶片;关闭;蒸腾
(2)4、5;2、3的萎蔫程度比1低,4、5的萎蔫程度比1高
(3)脱落酸促进保卫细胞的钾离子外流,抑制钾离子内流,使细胞质中的钾离子浓度降低,细胞渗透压下降,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导度降低
【解析】【解答】(1)脱落酸主要由植物根冠、萎蔫的叶片等部位产生,植物体内脱落酸增多,使气孔关闭,从而减少蒸腾作用导致水分的散失.
(2)由图可知4、5的RNA含量较低,说明LOSS基因表达量较低,较1对照而言,2、3的LOSS基因表达量高,4、5的LOSS基因表达量较低,该基因是脱落酸合成途径的关键基因,脱落酸可控制植物气孔的关闭,所以2、3气孔关闭较多,萎蔫程度较低,4、5气孔关闭较少,萎蔫程度较高。
(3)由图可知,添加脱落酸后,内向K+电流减小,外向K+电流增大,说明脱落酸促进保卫细的K+外流,抑制K+内流,使细胞质中的K+浓度降低,细胞渗透压下降,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导度降低。
【分析】脱落酸:在根冠、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能抑制细胞的分裂,促进气孔的关闭,促进叶、果实的衰老和脱落,维持种子的休眠。
10.【答案】(1)组织液
(2)降低;动作
(3)减少;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导致骨骼肌战栗使产热增加,下丘脑还可以通过提高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来提高人体细胞代谢水平,从而增加产热。;异丁苯丙酸抑制环氧合酶的活性,使人体内的前列腺素含量下降,下丘脑中的体温调定点恢复正常
【解析】【解答】(1)前列腺素使毛细血管通透性提高,由血浆进入组织液的蛋白质增多,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从而导致鼻黏膜肿胀(鼻塞)。
(2)静息电位由K+外流形成的,细胞内K+浓度高,前列素导致痛觉敦感度提高的原因是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绝对值降低,可推测前列腺素可以降低神经细胞K+通道活性使K+外流减少,导致更容易兴奋,因此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所需的刺激强度减弱。
(3)①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时,体温会升高,在前列腺素的作用下,下丘脑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导致体温升高,导致产热增加的途径包括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导致骨骼肌战栗产热增加,下丘脑还可以通过提高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来提高人体细胞代谢水平,从而增加产热。
②前列腺素通过提高体温调定点,导致体温升高,环氧合酶是前列腺素合成的关键酶,异丁苯丙酸是常见的解热镇痛药物,异丁苯丙酸抑制环氧合酶的活性,使人体内的前列腺素含量下降,下丘脑中的体温调定点恢复正常,达到退烧的效果。
【分析】1、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
2、体温平衡调节:
11.【答案】(1)细胞呼吸;升高;ATP敏感钾;胞吐
(2)摄取、储存和利用;非糖物质;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
(3)C
(4)12h光照+12h黑暗;各组小鼠的血糖变化情况;
组别 实验处理 预测结果
甲组:正常小鼠 48h光照 血糖异常升高
乙组:正常小鼠 12h光照+12h黑暗 血糖正常
丙组:敲除REV-ERB基因小鼠 12h光照+12h黑暗 血糖异常升高
丁组:敲除REV-ERB基因小鼠 12h光照+12h黑暗+注射胰岛素 血糖正常
;防止长时间睡眠导致低血糖,为觉醒后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解析】【解答】(1)据图分析,觉醒状态,人体摄食使血浓度上升,葡萄糖经GLUT2进入胰岛B细胞后,经细胞呼吸氧化分解,消耗ADP,生成ATP,使得ATP/ADP比例升高,进而导致ATP敏感钾通道关闭,细胞内K+浓度增加,膜电位的改变,引起钙通道打开,促进胰岛素以胞吐方式释放。
(2)胰岛素能降低血糖,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另一方面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另外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等激素能通过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变成糖,从而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这些激素共同参与维持血糖动态平衡,保证人体的能量供应。
(3)A、若患者存在胰岛细胞自身抗体,则患者因胰岛细胞不足而不能产生足够胰岛素,但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水平正常或更高,A错误;
B、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水平正常或更高,不存在胰岛素分泌障碍,B错误;
C、胰岛素受体表达下降,靶细胞上胰岛素受体减少,会导致靶细胞对胰岛素作用不敏感,C正确;
D、胰岛素B细胞损伤会导致胰岛素缺乏,而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水平正常或更高,D错误。
故答案为:C。
(4)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昼夜节律可以通过调控下丘脑REV-ERB基因表达来维持胰岛素敏感性,从而抑制“黎明现象”,因此实验设计中的自变量为是否有昼夜节律的调控和是否有REV-ERB基因表达,因变量是血糖含量的变化;除REV-ERB基因的小鼠则不能维持胰岛素的感性,进而表现为黎明现象,故本实验中甲、乙组说明昼夜节律紊乱可能会导致血糖异常升高,乙、丙组可说明,除 REV-ERB基因小鼠由于无法接受昼夜节律的信息因而表现为血糖异常升高,因此丙组的处理应该为12h光照+12h黑暗;由于因变量是血糖含量的变化,故在其他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需动态测定各组小鼠的血糖变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可说明,昼夜节律可以通过调控下丘脑 REV-ERB基因表达来维持胰岛素敏感性,故丙组除REV-ERB基因、12h光照+12h黑暗(正常节律)、不注射胰岛素处理后与甲组(异常节律)结果一致,即血糖异常升高,则丁组在射岛素的情况下,血糖应该为正常,据题信息“普通小鼠在12h光照+12h黑暗的正常昼夜节律条件下血糖指标正常”可知,乙组血糖正常,实验结果可设计表格如下表示:
组别 实验处理 预测结果
甲组:正常小鼠 48h光照 血糖异常升高
乙组:正常小鼠 12h光照+12h黑暗 血糖正常
丙组:敲除REV-ERB基因小鼠 12h光照+12h黑暗 血糖异常升高
丁组:敲除REV-ERB基因小鼠 12h光照+12h黑暗+注射胰岛素 血糖正常
REV-ERB基因具有促进肝糖原及非唐物质转化为血糖的作用,人体经长时间睡眠,觉醒前后该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推测此现象可防止长时间睡眠导致低血糖,为觉醒后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分析】血糖平衡调节:
12.【答案】(1)37℃;神经-体液;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甲状腺;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几乎作用于全身所有细胞
(3)摄入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垂体释放大量抗利尿激素,促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同时通过神经调节,机体主动饮水,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平衡
(4)毛细血管舒张、毛孔张开
【解析】【解答】分析题图可知:a是性激素、b是甲状腺激素、c是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d是肾上腺激素。
(1)人是恒温动物,在寒冷环境中,边疆战士的体温仍可以维持稳定,人的正常体温是37 ℃ ,在体温调节机制中是通过神经-体液进行调节的;人体的各个组织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出现细胞多种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每当精神紧张时,人体的新陈代谢会增强,因此需要的甲状腺激素会增加,此状态下垂体的一些细胞能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该激素只能作用于垂体,垂体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负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可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甲状腺激素几乎的作用于全身所有细胞,激素具有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
(3)当摄入食物过咸,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垂体释放大量抗利尿激素,促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同时通过神经调节,机体主动饮水,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平衡 。
(4) 战士长跑训练中,机体产热增加,同时机体将通过神经调节引起毛细血管舒张、毛孔张开,导致散热加快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分析】(1)体温平衡调节
①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 。
注:细胞呼吸的实质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其中大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作为体内热量的来源,小部分能量储存在直接能源物质ATP中,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
②体温平衡的原因: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动态平衡。
产热途径: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多。
散热途径:主要通过皮肤汗液的蒸发散热、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其次还有呼气、排尿和排便等。当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时,唯一的散热方式是汗液蒸发散热。
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产热少,散热也少。外界环境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外界环境温度高时,产热少,散热也少。
③体温调节的结构基础
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温觉(即冷觉热觉)中枢:大脑皮层。
温度感受器:分为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分布于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
(2)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
①分级调节: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垂体控制相关腺体,这种分层控制的方式称为分级调节。
②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③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
(3)水分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过程
过程:饮水过少、食物过咸等→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强→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量减少。
总结:水分调节主要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通过肾脏完成。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产生,垂体释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量减少。
13.【答案】(1)(负)反馈;抑制垂体产生促甲状腺激素、提高垂体细胞代谢速率
(2)神经—体液;TH进入靶细胞后,直接进入核内与受体结合形成TH-TR,并且与DNA上特定序列TRE结合,通过对转录的调控,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来调节细胞代谢
(3)上调;冷觉感受器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各自对应的激素,所以图中“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所示调节过程中除了存在分级调节,还存在(负)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垂体产生促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过少时,会促进垂体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即提高垂体细胞代谢速率。
故填:(负)反馈;抑制垂体产生促甲状腺激素、提高垂体细胞代谢速率。
(2)由图可知,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需要下丘脑和体液共同参与,所以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促进TH的分泌,进而使机体产热增多以维持体温。结合右图和题意可知,TH进入靶细胞后,直接进入核内与受体结合形成TH-TR,并且与DNA上特定序列TRE结合,通过对转录的调控,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来调节细胞代谢。
故填:神经—体液;TH进入靶细胞后,直接进入核内与受体结合形成TH-TR,并且与DNA上特定序列TRE结合,通过对转录的调控,进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来调节细胞代谢。
(3)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会使体温调定点会上调,导致下丘脑错误认为机体体温偏低,促进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兴奋并分泌TRH,最终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使体温达到新的调定点,进而使体温上升。冷觉感受器受刺激后也会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促进产热,所以此调节过程与直接刺激冷觉感受器引发的调节过程类似。
故填:上调;冷觉感受器。
【分析】1、下丘脑调节垂体,垂体调节靶腺体(如甲状腺等)的这种分层调控,叫作分级调节。
2、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反馈调节。反馈调节分为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3、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首先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该激素刺激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而促甲状腺激素刺激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各自对应的激素,最终使机体中甲状腺激素含量达到相对稳定。
14.【答案】(1)脑干;CO2、神经递质;高级神经中枢可以调控低级神经中枢
(2)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大量出汗,带走了大量水分,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刺激下丘脑,垂体释放更多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减少了尿量
(3)高血压模型鼠+生理盐水+辅助剂N;高血压模型鼠+生理盐水+降压药物M;高血压模型鼠+生理盐水+辅助剂N+降压药物M
【解析】【解答】(1)脑干中有专门调节人体心跳、呼吸、血压等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因此跑步过程中,CO2刺激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兴奋刺激传出神经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与肺部肌肉,导致呼吸加深、频率加快,则直接参与该调节过程的信息分子有CO2、神经递质。有意识地调整呼吸频率,说明大脑皮层这个高级神经中枢在发挥作用,调控低级呼吸中枢的活动。
故填:脑干;CO2、神经递质;高级神经中枢可以调控低级神经中枢。
(2)参赛过程中,运动员大量出汗,带走了大量水分,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刺激下丘脑,使得垂体释放更多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减少了尿量。
故填: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大量出汗,带走了大量水分,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刺激下丘脑,垂体释放更多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了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减少了尿量 。
(3)本实验的研究目的是验证辅助剂N不能直接降低血压但能加强药物M的降压效果,自变量是添加药物的种类,因变量是小鼠血压变化情况,甲组处理方式只添加了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从实验结果逆推处理方式,乙组小鼠血压等于对照组,说明乙组小鼠添加的药物没有降血压的效果,则乙组的作用旨在排除辅助剂N对小鼠血压的影响,因此乙组处理方式为:高血压模型鼠+生理盐水+辅助剂N;丙、丁组血压低于甲、乙组,且丙组高于丁组,说明丙、丁组添加的药物有降血压的作用,且丁组的降压作用更强,结合实验目的,则丙组处理为:高血压模型鼠+生理盐水+降压药物M;丁组处理为:高血压模型鼠+生理盐水+辅助剂N+降压药物M。
故填:高血压模型鼠+生理盐水+辅助剂N;高血压模型鼠+生理盐水+降压药物M;高血压模型鼠+生理盐水+辅助剂N+降压药物M。
【分析】1.躯体的运动受大脑皮层以及脑干、脊髓等的共同调控,脊髓是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脑干等连接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脑中的相应高级中枢会发出指令对低级中枢进行不断调整,就这样,机体的运动在大脑皮层以及其他中枢的分级调节下,变得更加有条不紊与精准。
2.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除激素外,其他一些化学物质,如组织胺、某些气体分子(NO、CO等)以及一些代谢产物(如CO ),也能作为体液因子对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功能起调节作用。
15.【答案】(1)膜两侧Na+的浓度梯度;细胞质基质和突触小泡;使突触小泡移至突触前膜并与之融合
(2)抑制NA的再摄取,使突触间隙中的NA含量升高(提高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从而治疗抑郁症)
(3)神经递质;在酶的作用下降解
(4)去甲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
(5)较广泛
【解析】【解答】(1)观察图示可知,酪氨酸与钠离子协同进入细胞,而Na+在细胞外的浓度大于细胞内的浓度,据此推测这种浓度差产生的势能为酪氨酸的主动运输提供能量。酪氨酸进入细胞后,在细胞质基质中转化形成DA,DA进入突触小泡后,再转变为NA,因此酪氨酸转变为去甲肾上腺素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突触小泡。Ca2+进入突触前膜,促进突触小泡移至突触前膜并与之融合,加速神经递质的释放。
故填:膜两侧Na+的顺浓度梯度形成的势能;细胞质基质和突触小泡;使突触小泡移至突触前膜并与之融合。
(2)抑郁症与NA的减少有关,从图示可知NA在突触间隙发挥作用后,会被NA载体运回到突触前膜的突触小体内,因此某种药物能与NA载体结合而治疗抑郁症,推测其机理应该是该药物与NA载体结合后,阻断了NA的回收,导致突触间隙中NA的浓度升高,持续性提高了下一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治疗抑郁症。
故填:抑制NA的再摄取,使突触间隙中的NA含量升高(提高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从而治疗抑郁症)。
(3)当图中突触后膜为肌肉时,其快速反应是由 ATP介导,观察图示可知,ATP存储在突触小泡内由突触前膜释放,因此在兴奋传递过程中是作为神经递质起作用。突触间隙中除了ATP外,还存在ADP,ATP水解后会形成ADP和Pi,说明ATP与受体分开后会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降解。
故填:神经递质;在酶的作用下降解。
(4)血管、支气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α 受体激动时发生收缩,β受体激动时发生舒张,NA是α受体的激动剂,而异丙肾上腺素是β受体激动剂;结合血管收缩后管腔变窄,会使血压升高,而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会使支气管管腔变窄,引起哮喘可知,临床上进行升血压和哮喘治疗时应分别选用二者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作为药物。
故填:去甲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
(5)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而肾上腺髓质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因此与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比,肾上腺髓质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范围较广泛。
故填:较广泛。
【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示意图常会和协同运输结合起来考查析图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协同运输的两种物质,一种为顺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的协助扩散,另一种与之一同进入的一般是逆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的主动运输,主动运输因其逆浓度梯度需要消耗能量,为了节约能量(ATP)的消耗,在协同运输过程中生物进化成直接利用同一进入物质顺浓度梯度所产生的势能作为主动运输物质的能量来源。
神经调节结合抑郁症、高血压、哮喘病治疗机理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因此注意观察图,将图示物质变化过程用文字表述出来,就是所要的答案。神经调节作用的方式是反射弧,兴奋在反射弧上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传导,因此神经调节反应速度较迅速,作用范围比较局限,作用时间较短;体液调节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和靶细胞,长距离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
(www.21cnjy.com)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