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高一下学期生物学-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章末测试(人教版2019必修2)(解析版)

2023-2024高一下学期生物学-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章末测试(人教版2019必修2)(解析版)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单元测试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一个,第1-20题,每小题2分,
第21-25题,每小题4分,选错的得0分。)
1.某二倍体生物(2n=4)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如图甲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如图乙。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细胞位于图乙1时期,其为初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B.图乙的3时期一个细胞内有2个染色体组,2对同源染色体
C.若甲细胞中A和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未分离,则可能会产生4种不同类型配子
D.若性原细胞4条染色体均被32P标记且甲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有标记,则该性原细胞DNA至少复制了3次
【答案】D
【分析】减数第一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裂,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但是无同源染色体;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质均等分裂,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详解】A、图甲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属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乙的1时期,细胞属于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期,由于甲细胞为细胞质均等分裂,因此应为初级精母细胞,A错误;
B、图乙的3时期由于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造成的,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但根据图甲,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因此处于减数分裂II后期的图乙3时期的细胞中也有两个染色体组,但没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
C、若甲细胞中A和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未分离,则可能会产生细胞中含AaB和b或者Aab和B的2种不
同类型配子,C错误;
D、若性原细胞4条染色体均被32P标记,经过一次DNA复制,进行有丝分裂,细胞中4条染色体都是一条DNA链含32P,另一条链不含32P,再经过复制,进行有丝分裂,细胞中只有两条染色体含32P,也是一条DNA链含32P,另一条链不含32P,然后经过减数分裂的间期,DNA复制,进入减数分裂I,并进入减数分裂I的后期,即形成图甲种的细胞,D正确。
故选D。
2.某雄性生物(2n=8)基因型为 AaBb,A、B 基因位于同一条常染色体上,该生物某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片段交换,产生一个基因型为 Ab 的精子。该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某两个时期的染色体数目与核 DNA 分子数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时期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均为 8 个
B.甲时期细胞含有 1 条 X染色体、乙时期细胞中含有 2 条 X 染色体
C.来自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一个精子的基因型是ab 或 aB
D.若该生物与基因型为aabb 的雌性测交,子代分离比为 45:5:5:45,则该雄生物中发生互换的精原细胞的比例为 1/5
【答案】D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图乙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比为1:l,无染色单体,A错误;
B、乙图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或G1期,则乙时期细胞中含有0或1或2条X染色体,B错误;
C、产生该精子时,若是A、a基因所在的片段发生互换,则来自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精子的基因型是AB
或aB;若是B、b基因所在的片段发生互换,则来自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精子的基因型是ab或aB,综合两种情况,来自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精子的基因型是ab或aB或AB,C错误;
D、根据题意“若该雄果蝇与基因型为aabb的雌果蝇测交,子代分离比为45:5:5:45”可知,该雄果蝇产生的重组配子Ab的概率=5/(45+5+5+45)=1/20,假设该雄果蝇中发生互换的精原细胞的比例为x,则1/4x=1/20,x=1/5,D正确。
故选D。
3.下图为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生活史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过程①体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B.过程②存在细胞的分裂、分化等过程
C.过程④中原始生殖细胞染色体复制1次,而细胞连续分裂2次
D.过程①和④有利于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出多样性
【答案】A
【分析】1、有性生殖是指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经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
2、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前,染色体复制次,而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连续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详解】A、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都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而过程①表示受精作用,A错误;
B、过程②是早期胚胎发育等过程,具有细胞的分裂、分化等过程,B正确;
C、过程④为减数分裂过程,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细胞连续分裂2次,C正确;
D、过程①为受精作用、过程④为减数分裂,都有利于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出多样性,D正确。
故选A。
4.某基因型为AaXDY的二倍体雄性动物(2n=8),1个初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发生片段交换,引起1个A
和1个a发生互换。该初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某两个时期的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时期细胞中可能出现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B.乙时期细胞中含有1条X染色体和1条Y染色体
C.甲、乙两时期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均为8个
D.该初级精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均不相同
【答案】D
【分析】1、分析题图:图甲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比为1:2,但染色体数为4,所以图甲表示次级精母细胞的前期和中期细胞;图乙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比为1:1,可表示间期或次级精母细胞的后期。
2、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为次级精母细胞。
【详解】A、表示次级精母细胞的前期和中期细胞,则甲时期细胞中不可能出现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A错误;
B、若图表示减数分裂Ⅱ后期,则乙时期细胞中含有2条X染色体或2条Y染色体,B错误;
C、图乙中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比为1:1,无染色单体数,C错误;
D、因为初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发生片段交换,引起1个A和1个a发生互换,产生了AXD 、 aXD、AY、aY4种基因型的精细胞,D正确。
故选D。
5.某生物(2N=8)体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及其基因情况如图所示。在不考虑变异的前提下,下列关于该动物的原始生殖细胞进行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和2个A基因
B.当细胞中有2个a基因和2个B基因时,该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
C.当细胞中有2条Y染色体时,同时会含有2个A基因和2个B基因
D.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X染色体和a基因的数量不同
【答案】B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和2个A基因,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含0或2个A基因,A错误;
B、当细胞中有2个a基因和2个B基因时,细胞可能正在进行有丝分裂,也可能正在进行减数分裂,因而该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B正确;
C、当细胞中有2条Y染色体时,细胞可能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期。若为前者,细胞中含有2个A基因和2个B基因;若为后者,细胞中的A、B基因情况有4种:①2个A基因、2个B基因;②2个A基因,0个B基因;③0个A基因,2个B基因;④0个A基因、0个B基因,C错误;
D、在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2条X染色体和2个a基因,在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中含有的X染色体和a基因的数量有4种情况:①0条X染色体,0个a基因;②2条X染色体,0个a基因;③0条X染色体,2个a基因;④2条X染色体,2个a基因,D错误。
故选B。
6.下列关于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男性患者的后代中,子女各有1/2患病
B.女性患者的后代中,女儿都患病,儿子都正常
C.表现正常的夫妇,性染色体上也可能携带致病基因
D.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方是患者
【答案】D
【分析】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患者女性多于男性;连续遗传;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女患者中因可能存在杂合子,故其子女不一定患病。
【详解】A、男患者的后代中,女儿全患病,儿子是否患病与母亲基因型有关,A错误;
B、女患者可以是杂合子,其后代中子女不一定患病,B错误;
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致病基因是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决定的,表现正常的夫妇,性染色体上不可能携带该显性致病基因,C错误;
D、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患者的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一定来双亲之一,即双亲中至少有一方是患者,D正确。
故选D。
7.减数分裂Ⅱ时,姐妹染色单体可分别将自身两端粘在一起,着丝粒分开后,2个环状染色体互锁在一起,如图所示。2个环状染色体随机交换一部分染色体片段后分开,分别进入2个子细胞,交换的部分大小可不相等,位置随机。某卵原细胞的基因组成为Ee,其减数分裂可形成4个子细胞。不考虑其他突变和基因被破坏的情况,关于该卵原细胞所形成子细胞的基因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卵细胞基因组成最多有5种可能
B.若卵细胞为Ee,则第二极体可能为EE或ee
C.若卵细胞为E且第一极体不含E,则第二极体最多有4种可能
D.若卵细胞不含E、e且一个第二极体为E,则第一极体最多有3种可能
【答案】C
【分析】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生殖细胞时,从原始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这个
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详解】A、正常情况下,卵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E或e,减数分裂Ⅱ时,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为EE或ee,着丝粒(点)分开后,2个环状染色体互锁在一起,2个环状染色体随机交换一部分染色体片段后分开,卵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EE、ee、__(表示没有相应的基因),若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卵细胞的基因组成还可以是Ee,卵细胞基因组成最多有6种可能,A错误;
B、不考虑其他突变和基因被破坏的情况,若卵细胞为Ee,则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第二极体基因型为__,第一极体产生的第二极体可能为E、e或Ee和__,B错误;
C、卵细胞为E,且第一极体不含E,说明未发生互换,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第二极体,为E,另外两个极体为e或ee、__,C正确;
D、若卵细胞不含E、e且一个第二极体为E,若不发生交换,则第一极体为EE,若发生交换,则第1极体只能是Ee,综合以上,第一极体为Ee和EE两种,D错误。
故选C。
8.在人类单基因遗传病中,男性患病概率高于女性的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很可能在( )
A.线粒体中 B.常染色体上
C.X染色体上 D.Y染色体上
【答案】C
【分析】常见的几种遗传方式及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①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②男患者将至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交叉遗传)。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①女性发病率多于男性;②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
(3)伴Y遗传:只在男性中发病。
(4)常染色体遗传时,与性别无关,男性与女性发病率相等。
【详解】男性患病机会多于女性的隐性遗传病,由该病在遗传时与性别相关联,推测该病最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即致病基因很可能在X染色体上,C正确。
故选C。
9.如图表示某哺乳动物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下列关于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
B.含同源染色体2对、核DNA分子4个、染色单体0个
C.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分裂后形成的2个细胞,其中一个是极体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细胞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且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为减数分裂Ⅱ后期的次级卵母细胞。
【详解】A、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是次级卵母细胞,A错误;
B、分析题图可知: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体、4个核DNA分子,不含染色单体,B错误;
C、分析题图可知:图示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而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C错误;
D、分析题图可知: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其分裂后形成一个卵细胞和一个极体,D正确。
故选D。
10.某哺乳动物卵原细胞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某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其中①~④表示染色体,a~h表示染色单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所处时期为前期Ⅱ
B.①与②的分离发生在后期Ⅰ,③与④的分离发生在后期Ⅱ
C.该细胞的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均为卵细胞的2倍
D.a和e同时进入一个卵细胞的概率为1/16
【答案】D
【分析】题图分析,图中正在发生同源染色两两配对联会的现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该细胞的名称为初级卵母细胞,据此答题。
【详解】A、根据形成四分体可知,该时期处于前期Ⅰ,为初级卵母细胞,A错误;
B、①与②为同源染色体,③与④为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均发生在后期Ⅰ,B错误;
C、该细胞的染色体数为4,核DNA分子数为8,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核DNA分子数为2,C错误;
D、a和e进入同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的概率为1/2×1/2=1/4,由次级卵母细胞进入同一个卵细胞的概率为1/2×1/2=1/4,因此a和e进入同一个卵细胞的概率为1/4×1/4=1/16,D正确。
故选D。
11.科学家发现遗传物质的交换不仅可以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样也可以发生在某些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可以发生交换。现有一只杂合野生型果蝇(Yy),下列关于该果蝇某一体细胞的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果蝇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间期主要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B.该果蝇可能出现基因型为YY的体细胞,也可能出现基因型为yy的体细胞
C.该果蝇体内可能出现基因型为Y的细胞,也可能出现基因型为y的细胞
D.该果蝇的某一体细胞在衰老的过程中出现细胞以及细胞核体积减小的现象
【答案】D
【分析】根据题意,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换,既可以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也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杂合野生型果蝇(Yy)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基因型为YY/yy,交换之后,染色体上的基因型为Yy/Yy。
【详解】A、有丝分裂过程中,间期主要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A正确;
B、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交换后,染色体上的基因型为Yy/Yy,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YY的子染色体可能移向一极,yy的子染色体移向一极,形成的就是基因型为YY的体细胞,和基因型为yy的体细胞, B正确;
C、该果蝇既可进行有丝分裂,又可进行减数分裂,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只含成对基因中的一个,即生殖细胞的基因型是Y或y,C正确;
D、衰老的细胞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核的体积增大,D错误。
故选D。
12.人的卵原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不考虑交叉互换),1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最多可形成的卵细胞种类数和实际形成的种类数分别是( )
A.222和23 B.222和1 C.223和1 D.223和46
【答案】C
【分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1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形成1个初级卵母细胞,然后再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第一极体,最后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
【详解】人的一个卵原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即23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该卵原细胞可能产生卵细胞的种类最多有223种。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只能形成1个卵细胞,只有1种基因型。因此,人的1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最多可形成的卵细胞种类数和实际形成的种类数分别是223和1,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3.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现有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子代的表型和比例如下表。
灰身、直毛 灰身、分叉毛 黑身、直毛 黑身、分叉毛
雌蝇 3/4 0 1/4 0
雄蝇 3/8 3/8 1/8 1/8
据表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亲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和AaXBY
B.直毛与分叉毛基因位于果蝇X染色体上
C.子代雄蝇中灰身分叉毛基因型为AAXbY、AaXbY
D.子代灰身直毛雌性个体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4
【答案】D
【分析】分析表格中的信息可知,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中:雌果蝇的灰身:黑身=3:1,雄果蝇中灰身:黑身=3:1,说明控制果蝇的灰身和身上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灰身对黑身是显性,亲本基因型为Aa×Aa;雌果蝇中只有直毛,没有分叉毛,雄果蝇中直毛:分叉毛=1:1,说明控制果蝇直毛和分叉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直毛对分叉毛是显性性状,亲本基因型为XBXb×XBY,所以对于两对性状来说,亲本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
【详解】A、根据分析,亲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和AaXBY,A正确;
B、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
C、由于亲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和AaXBY,所以子代雄蝇中灰身分叉毛的基因型为AAXbY、AaXbY,C正确;
D、根据亲本的基因型,可知子代灰身直毛雌性个体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3×1/2=1/6,D错误。
故选D。
14.如图是与细胞分裂相关的坐标图(不考虑质D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CD段一定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
B.甲图中的AB段若发生在高等哺乳动物的精巢中,细胞肯定进行减数分裂
C.乙图中A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比例为1:2:2
D.乙图中的CD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一定为正常体细胞的一半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甲图中的AB段完成DNA的复制,是有丝分裂间期或者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CD段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乙图中A时期已完成染色体的复制,则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比例为1∶2∶2;乙图中的CD段代表的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其中前期和中期细
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正常体细胞的一半,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一样。
【详解】A、甲图既可表示有丝分裂,也可表示减数分裂,CD段发生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时间是有丝分裂后期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错误;
B、图甲中的AB段表示DNA复制,若发生在高等哺乳动物的精巢中,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也可能是产生精原细胞的有丝分裂间期,B错误;
C、在图乙A时期染色体完成复制,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的比例为1∶2∶2,C正确;
D、在图乙中,CD段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其中前期和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正常体细胞的一半,后期由于着丝粒的分离,染色体数目与正常体细胞相同,D错误。
故选C。
15.已知果蝇的长翅和截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多只长翅果蝇进行单对交配(每个瓶中有1只雌果蝇和1只雄果蝇),子代果蝇中长翅∶截翅=3∶1。据此无法判断的是( )
A.长翅是显性性状还是隐性性状
B.亲代雌蝇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
C.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
D.该等位基因在雌蝇体细胞中是否成对存在
【答案】C
【分析】由题意可知,长翅与长翅果蝇杂交的后代中出现截翅果蝇,说明截翅是隐性性状,长翅是显性性状。
【详解】A、根据截翅为无中生有可知,截翅为隐性性状,长翅为显性性状,A不符合题意;
B、根据杂交的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可知,亲本雌蝇一定为杂合子,B不符合题意;
C、无论控制翅形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后代中均会出现长翅:截翅=3:1的分离比,C符合题意;
D、根据后代中长翅:截翅=3:1可知,控制翅形的基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故可推测该等位基因在雌蝇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利用该种植物的四个个体(有毛白肉甲、无毛黄肉乙、有毛白肉丙、无毛黄肉丁)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果皮有毛对无毛为显性,果肉黄肉对白肉为显性
B.甲、乙、丙、丁个体的基因型各不相同
C.若乙和丙杂交,其结果能验证两对基因A/a和B/b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
D.若乙和丙杂交,其结果能验证两对基因A/a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D
【分析】实验一:有毛与无毛杂交,后代都有毛,因此有毛对无毛是显性性状,且亲本有毛的基因型是AA、无毛的基因型是aa。实验二:白肉与黄肉杂交,后代都是黄肉,因此黄肉对白肉是显性性状,且亲本白肉的基因型是bb,黄肉的基因型是BB。
实验一:白肉与黄肉杂交,后代中黄肉∶白肉=1∶1,因此亲本白肉的基因型是bb、黄肉的基因型是Bb。实验二:有毛与无毛杂交,后代中有毛∶无毛=1∶1,因此亲本有毛的基因型是Bb,无毛的基因型是bb。
综上所述,植株甲的基因型是AAbb,乙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丙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乙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
【详解】A、根据实验一有毛和无毛杂交后代全为有毛可知,有毛为显性。根据实验二白肉和黄肉杂交后代全为黄肉可知,黄肉为显性,A正确;
B、根据实验一推断甲基因型为AAbb,乙基因型为aaBb,根据实验二推断丙基因型为Aabb,丁基因型为aaBB,四个个体基因型各不相同,B正确;
C、乙和丙杂交相当于两对基因都是测交,分开考虑都可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C正确;
D、乙aaBb和丙Aabb杂交,无论是两对基因连锁还是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都可能得到四种表型且比例为1∶1∶1∶1,所以无法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
故选D。
17.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下图)。以下推测不正确的是( )
A.Ⅰ片段上某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
B.Ⅱ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后代患病率与性别无关
C.Ⅲ片段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
D.Ⅰ片段上某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中基因频率与男性中的患病率相同
【答案】B
【分析】Ⅰ为X的非同源区段,Ⅱ为X、Y的同源区段,Ⅲ为Y的非同源区段。
【详解】A、I片段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者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必然传给女儿,所以母亲和女儿都患病,A正确;
B、在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遗传病,都与性别相关联,B错误;
C、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存在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人类中有Y染色体才表现男性,C正确;
D、I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患病男性人数/总男性人,每个男性中都只有一条X染色体,所以男性中的基因频率和患病率相同,D正确。
故选B。
18.在正常人精子的形成过程中,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细胞内染色体的组成可以是( )
A.22条常染色体和XY B.22条常染色体和YY
C.44条常染色体和XY D.44条常染色体和XX
【答案】D
【分析】精子的形成过程为:精原细胞(染色体组成为44+XY)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形成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组成为44+XY),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组成为22+X或22+Y,后期为44+XX或44+YY),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后形成精细胞(染色体组成为22+X或22+Y),精细胞经过变形形成精子(染色体组成为22+X或22+Y)。
【详解】AC、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正常情况下,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X、Y染色体不共存,A、C错误;
BD、当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时,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44+XX或44+YY,B错误,D正确。
故选D。
19.下列关于配子基因型异常发生时期的判断,正确的是( )
选项 个体基因型 配子基因型 发生异常时期
A DD D、d 减数第一次分裂
B AaBb AaB、AaB、b、b 减数第二次分裂
C XaY XaY、XaY 减数第一次分裂
D AaXBXb AAXBXb、XBXb、a、a 减数第二次分裂
A.A B.B C.C D.D
【答案】C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基因型为DD的个体,产生的配子为D、d,说明发生异常的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进行染色体复制时,基因发生了突变,A错误;
B、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产生的配子为AaB、AaB、b、b,说明等位基因Aa没有分离,则发生异常的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含Aa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B错误;
C、基因型为XaY的个体,产生的配子为XaY、XaY,说明XY染色体没有分离,则发生异常的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XY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C正确;
D、基因型为AaXBXb的个体,产生的配子为AAXBXb、XBXb、a、a,说明XBXb没有分离,则发生异常的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又因为AA没有分离,则发生异常的时期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含有A基因的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D错误。
故选C。
20.如图为人类的性染色体结构模式图,Ⅰ为两条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Ⅱ为非同源区段。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男、女体细胞中性染色体Ⅰ区段上的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
B.红绿色盲基因位于Ⅱ2区段,在男、女体细胞中与该性状有关的基因数目不同
C.如果基因位于Ⅱ1区段,则该基因只能遗传给男性
D.位于Ⅰ区段上基因的遗传后代性状表现不会有性别差异
【答案】D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Ⅰ是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位于该区段上的遗传,可能在性别之间存在差异。Ⅱ1是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该遗传病没有显隐性关系,男患者的后代男性都是患者,表现为限男性遗传。Ⅱ2是 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位于该区段上的显性遗传病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特点是:女患者多于男患者,女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患病,女性正常,其父亲和儿子一定正常;位于该区段上的隐性遗传病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女患者的父亲、儿子一定是患者,男性正常,母亲、女儿一定正常。
【详解】A、男、女体细胞中性染色体Ⅰ区段为同源区段,其上的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A正确;
B、红绿色盲基因位于Ⅱ2区段,Y染色体上没有,所以在男、女体细胞中与该性状有关的基因数目不同,B正确;
C、如果基因位于Ⅱ1区段,则X染色体上没有该基因,所以该基因只能遗传给男性,C正确;
D、位于Ⅰ区段上的单基因遗传病,男性患病率不一定等于女性,如基因型为XaXa×XaYA的后代所有显性个体均为男性,所有隐性个体均为女性,D错误。
故选D。
21.甲乙丙三种酶参与葡萄糖和糖原之间的转化,过程如图1所示。任一酶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相应酶功能缺陷,均会引发GSD病。图2为三种GSD亚型患者家系,其中至少一种是伴性遗传。不考虑新的突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①同时患有红绿色盲,则其父母再生育健康孩子的概率是3/8
B.若②长期表现为低血糖,则一定不是乙酶功能缺陷所致
C.若丙酶缺陷GSD发病率是1/10000,则③患该病的概率为1/300
D.三种GSD亚型患者体内的糖原含量都会异常升高
【答案】B
【分析】图1是甲乙丙三种酶参与葡萄糖和糖原之间的转化,其中乙和丙酶功能缺陷会导致葡萄糖含量降低;由图2判断甲酶缺陷GSD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乙丙两种病均为隐性遗传病,丙酶缺陷GSD病女性患者生出正常儿子,可排除伴X隐性遗传,三种病中其中至少一种是伴性遗传,所以乙酶缺陷GSD病是伴X隐性遗传。
【详解】A、①是甲酶缺陷GSD患者,同时又患红绿色盲,伴X隐性遗传,则可设①基因型是aaY,双亲的是AaY,Aa,则其父母再生育健康孩子的概率是×=,A错误;
B、乙酶缺陷GSD病是伴X隐性遗传,②是女性双亲均正常,则②一定不是乙酶缺陷GSD病,②长期表现为低血糖,则可能是丙酶功能缺陷导致的,B正确;
C、丙酶缺陷GSD病也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设③的父亲基因型是Dd,丙酶缺陷GSD发病率是1/10000,则则d配子的概率是1/100,D配子的概率是99/100,因为母亲是正常的,则母亲可能得基因型是Dd、DD,其中Dd的概率是2/101。故③患病的概率是2/101×1/4=1/202,C错误;
D、三种GSD亚型患者体内的甲酶功能缺陷会导致不能合成糖原,因此糖原含量下降,D错误。
故选B。
22.某基因型为Aa的果蝇(2n=8)体内的一个细胞增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细胞为第一极体
B.图示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C.若A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则甲极一定有两个A基因
D.图示细胞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过程
【答案】B
【详解】图示细胞含有Y染色体,应为雄果蝇体内的一个增殖细胞,因此不可能为第一极体,A错误;图示细胞呈现的特点是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级,含有8条染色体,与果蝇体细胞含有的染色体数目相同,据此可推知: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B正确;甲极含有的2条1号染色体,是由1条染色体经过复制、再经过着丝点分裂形成,在没有发生基因突变的情况下,若A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则甲极一定有两个A基因,C错误;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过程,D错误。
【点睛】据染色体数目判断细胞分裂方式:假设某种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含有2N条染色体,有1个细胞不含染色单体,且呈现的特点是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级。若该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4N,则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若该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2N时,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23.红眼长翅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表现型 红眼长翅 红眼残翅 白眼长翅 白眼残翅
雌蝇 55 18 0 0
雄蝇 27 10 28 9
设眼色基因为E、e,翅长基因为F、f。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
A.EeXFXf、EeXFY B.FfXEXe、FfXEY
C.EeFf、EeFf D.EEFf、EeFF
【答案】B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红眼长翅的雌果蝇雄果蝇交配,后代雄果蝇中长翅:残翅=3:1,因此确定亲本均为杂合子(Ff×Ff);又因为雄果蝇中红眼:白眼=1:1,由此确定母本基因型。
【详解】分析表格,雌果蝇中长翅:残翅≈3:1,雄果蝇中长翅:残翅≈3:1,说明控制翅长的基因与性别无关,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双亲中控制翅长的基因都是杂合子,即Ff。雌果蝇都是红眼,雄果蝇中既有红眼又有白眼,说明红眼、白眼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因此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同时根据雄果蝇有红眼和白眼,说明亲本雌果蝇是杂合子XEXe;子代雌果蝇都是红眼,说明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EY,综上,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4.如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生物体内两个不同时期的分裂模式图,其中染色体上标注的是相应位置上的基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①中两个细胞的中央将出现赤道板
B.图①中细胞2的基因型是aaBB
C.图②所示的细胞中有8个DNA
D.图②所示的细胞中有4个四分体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图:图①细胞中都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已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②含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详解】A、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而是假想的空间,A错误;
B、图①中细胞2的基因型是AaBB,B错误;
C、染色体组是细胞内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图②所示的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个DNA,C正确;
D、四分体是联会后的同源染色体含有的四条姐妹染色单体,图②所示的细胞中有2个四分体,D错误。
故选C。
25.图①是某基因型为AaBb的二倍体动物体内的某细胞分裂示意图,其中A、a和b表示相关基因。图②表示该动物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①中3个细胞都有2个染色体组,A、B细胞处于图②中的BC段
B.图①中B细胞分裂后不能直接形成C细胞
C.和C细胞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且与C细胞处于相同时期的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
D.引起图②中CD段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粒一分为二
【答案】C
【分析】分析细胞分裂图: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分析曲线图:曲线图分别表示该动物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及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变化,其中AB段是DNA复制形成的;BC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
【详解】A、图①中3个细胞都有2个染色体组,图②中BC段表示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分子,说明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图①中A、B细胞均符合要求,A正确;
B、图①中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细胞分裂后不能直接形成C细胞,B正确;
C、已知体细胞基因型为AaBb,所以图①C细胞中A和a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或者交叉互换,若是A基因突变为a基因,则和C细胞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且与C细胞处于相同时期的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若是a基因突变为A基因,则上述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若是发生了交叉互换,则上述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C错误;
D、图②中CD段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每个染色体的着丝粒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D正确。
故选C。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0分)
26.图1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图;图2表示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细胞内染色体数变化图;图3表示某些分裂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的模型图;图4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变化柱形图。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1B1段上升的原因是细胞内发生 ,图3中能够对应B1C1段特点的细胞有 (填字母)。若图1和图2表示同一个细胞分裂过程,则图1中发生C1D1段变化的原因与图2中 段的变化原因相同。
(2)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前期Ⅰ能够发生 ,形成四分体,常有 现象。图3的a细胞中含有 对同源染色体,b细胞处于 (填时期),该细胞的名称为 。
(3)图4的甲、乙、丙、丁所对应的时期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 时期。丙所对应的时期对应图3中的 (填字母)细胞。
【答案】(1) DNA复制(染色体复制) b、c、e D2E2
(2) 联会(相互配对) 交叉互换 4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减数分裂中期Ⅰ) 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
(3) 甲 d
【分析】图3中a表示有丝分裂后期,b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c表示有丝中期,d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e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图4中甲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有丝分裂前期、中期,乙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丙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丁表示精细胞或卵细胞或极体。
【详解】(1)S期(A1B1)进行DNA复制(染色体复制),会使每条染色体上的DNA由1变为2;B1C1段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即有染色单体,图3中能够对应B1C1段特点的细胞有b、c、e;图2中染色体数目最终减半,为减数分裂,图1中发生C1D1段着丝粒分裂,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与图2中E2D2(D2E2)变化相同,使得染色体数目加倍。
(2)四分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或相互配对形成的结构;在同源染色体配对时常有交叉互换发生,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图3的a细胞为有丝分裂后期,其中含有8条染色体,4对同源染色体;b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减数Ⅰ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细胞是由精原细胞或者卵原细胞经过间期而来,称为初级精母细胞或者初级卵母细胞。
(3)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指的是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目分别为2n、4n、4n,与图4中甲相对应;丙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与核DNA相等,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对应图3中的d。
27.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ZZ为雄性,ZW为雌性),控制其芦花羽毛与非芦花羽毛的基因(A/a)位于Z染色体上。现有芦花雄鸡与非芦花雌鸡杂交,子代中♀芦花:♀非芦花:♂芦花:♂非芦花为1:1:1:1。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控制红眼(R)和白眼(r)的一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不考虑基因突变、染色体互换和染色体变异。回答下列问题。
(1)芦花雄鸡与非芦花雌鸡杂交,子代中♀芦花:♀非芦花:♂芦花:♂非芦花为1:1:1:1,这个杂交结果可以说明芦花是显性,请说明理由 。
(2)芦花雄鸡的基因型有 。为更方便选出雌鸡,用芦花雌鸡和非芦花雄鸡交配产生的后代中,具有 羽毛的均为雌鸡。
(3)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杂交,后代表现出的共同特征是红眼雌果蝇 。
(4)果蝇的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为了确定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某研究小组让一只灰身雄性果蝇与一只灰身雌性果蝇杂交,后代灰身:黑身=3:1。根据这一实验数据, (选填“能”或“不能“)确定B和b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若 ,则说明B/b位于X染色体上。
【答案】(1)后代雌性(ZW)中芦花和非芦花比例为1:1,且芦花和非芦花基因遗传自上一代雄性,说明上一代雄性是杂合子,性状表现为显性。
(2) ZAZA、 ZAZa 非芦花羽毛/ 非芦花
(3)全是杂合子
(4) 不能 黑身果蝇全为雄性
【分析】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属于ZW型,雌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雄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根据题意:芦花雄鸡与非芦花雌鸡杂交,子代中♀芦花:♀非芦花:♂芦花:♂非芦花为1:1:1:1,说明芦花鸡是显性性状,非芦花鸡是隐性性状,亲代芦花雄鸡是杂合子。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控制红眼(R)和白眼(r)的一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果蝇可能有的性状及基因型如下:红眼雄果蝇(XRY)红眼雌果蝇(XRXR、XRXr)白眼雄果蝇(XrY)白眼雌果蝇(XrXr),据此答题。
【详解】(1)根据亲本芦花雄鸡与非芦花雌鸡杂交的结果分析,子代雌性个体(ZW)中芦花鸡:非芦花鸡为1:1。已知子代雌性个体(ZW)的Z染色体均来自于雄鸡、W染色体均来自于雌鸡,因此可以推断亲本芦花雄鸡的基因型为ZAZa,所以该结果可以说明芦花是显性。
(2)芦花为显性性状,则芦花雄鸡的基因型有纯合子(ZAZA)、杂合子两种(ZAZa)。为更方便选出雌鸡,用芦花雌鸡(ZAW)和非芦花雄鸡(ZaZa)交配产生的后代中,雌鸡基因型均为ZaW,性状表现为非芦花羽毛。
(3)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杂交有以下两种杂交方式:①红眼雄果蝇(XRY)×白眼雌果蝇(XrXr)②红眼雌果蝇(XRXR、XRXr)×白眼雄果蝇(XrY)。若为第一种杂交方式则后代红眼雌果蝇基因型为XRXr,若为第二种杂交方式需考虑红眼雌果蝇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若红眼雌果蝇是纯合子,则该杂交组合为XRXR×XrY,后代红眼雌果蝇基因型为XRXr;若红眼雌果蝇是杂合子,则该杂交组合为XRXr×XrY,后代红眼雌果蝇基因型为XRXr,综上所述,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杂交,后代表现出的共同特征是红眼雌果蝇全是杂合子。
(4)根据杂交实验结果不能判断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还是常染色体。如当控制灰色与黑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时,灰身(Bb)×灰身(Bb)→3灰身(B_):1黑身(bb);当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时,灰身(XBY)×灰身(XBXb)→灰身(XBXB)、灰身(XBXb)、灰身(XBY)、黑身(XbY),灰身(XBXB、XBXb、XBY):黑身(XbY)=3:1。观察上述杂交结果发现:若黑身果蝇全为雄性,则说明B/b位于X染色体上。若黑身果蝇有雄性有雌性则不能说明B/b位于X染色体上。
28.近些年,研究人员在雌性哺乳动物细胞减数分裂研究中有一些新发现,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部分染色体未标出,“o”代表着丝粒)。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细胞②的名称为 ,此时细胞内同源染色体经常发生 。
(2)与“常规”减数分裂相比,“逆反”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的主要特征是 。
(3)经过对大量样本的统计研究,发现了染色体的分配规律如图2所示,染色体的这种分配规律及其生物学意义是 。
【答案】 初级卵母细胞 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缠绕并交换部分片段) MⅠ姐妹染色体单体分开,MⅡ同源染色体分离 卵细胞获得重组染色体的概率高,后代具有更多变异性(具有更大的基因多样性),为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子代群体对环境有更大的适应性,有利于进化)
【分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体单体分离。
【详解】(1)图1为雌性哺乳动物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细胞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因此细胞②的名称为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内同源染色体经常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
(2)由图1可知,常规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的主要特征是M I同源染色体分离,M II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但是“逆反”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主要特征是M I姐妹染色单体分开,M II同源染色体分离。
(3)由图2可知,雌性哺乳动物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卵细胞获得重组染色体的概率高,获得非重组染
色体的概率低,通过受精作用,使得后代具有更多的变异性,为进化提供更丰富的原材料。
29.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中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H、h)和乙遗传病(基因为T、t)患者,系谱图如下。以往研究表明在正常人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10-4。请回答下列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 ,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 。
(2)若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请继续分析。
①Ⅰ-2的基因型为 ;Ⅱ-5的基因型为 。
②如果Ⅱ-5与Ⅱ-6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 。
③如果Ⅱ-7与Ⅱ-8再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 。
④如果Ⅱ-5与h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则儿子携带h基因的概率为 。
【答案】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伴X隐性遗传 HhXTXt HHXTY或HhXTY 1/36 1/60000 3/5
【分析】根据题意和遗传系谱图分析可知:Ⅰ-1和Ⅰ-2均无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甲病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甲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1和Ⅰ-2均无乙病,说明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又已知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说明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1)Ⅰ-1和Ⅰ-2都不患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甲病的女儿(Ⅱ-2),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系谱图可知患乙病的都是男性,所以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2)①若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则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所以Ⅰ-2的基因型为HhXTXt,Ⅱ-5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HHXTY或2/3HhXTY。
②Ⅱ-6的基因型中为Hh的几率是2/3,为XTXt的几率是1/2,所以Ⅱ-5与Ⅱ-6结婚,则所生男孩患甲病的概率2/3× 2/3× 1/4=1/9,患乙病的概率1/2×1/2=1/4;因此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1/9×1/4=1/36。
③Ⅱ-7为Hh的几率是2/3,Ⅱ-8为Hh的几率是10-4,则他们再生一个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2/3×10-4×1/4=1/60000。
④由于Ⅱ-5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HH或2/3Hh,与h基因携带者结婚,后代为hh的概率为2/3×1/4=1/6。Hh的概率为1/3×1/2+2/3×1/2=3/6。所以表现型正常的儿子携带h基因的概率为3/6:(1-1/6)=3/5。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单元测试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共25小题,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一个,第1-20题,每小题2分,
第21-25题,每小题4分,选错的得0分。)
1.某二倍体生物(2n=4)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如图甲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如图乙。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细胞位于图乙1时期,其为初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B.图乙的3时期一个细胞内有2个染色体组,2对同源染色体
C.若甲细胞中A和a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未分离,则可能会产生4种不同类型配子
D.若性原细胞4条染色体均被32P标记且甲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有标记,则该性原细胞DNA至少复制了3次
2.某雄性生物(2n=8)基因型为 AaBb,A、B 基因位于同一条常染色体上,该生物某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片段交换,产生一个基因型为 Ab 的精子。该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某两个时期的染色体数目与核 DNA 分子数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时期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均为 8 个
B.甲时期细胞含有 1 条 X染色体、乙时期细胞中含有 2 条 X 染色体
C.来自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一个精子的基因型是ab 或 aB
D.若该生物与基因型为aabb 的雌性测交,子代分离比为 45:5:5:45,则该雄生物中发生互换的精原细胞的比例为 1/5
3.下图为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生活史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过程①体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B.过程②存在细胞的分裂、分化等过程
C.过程④中原始生殖细胞染色体复制1次,而细胞连续分裂2次
D.过程①和④有利于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出多样性
4.某基因型为AaXDY的二倍体雄性动物(2n=8),1个初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发生片段交换,引起1个A和1个a发生互换。该初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某两个时期的染色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时期细胞中可能出现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B.乙时期细胞中含有1条X染色体和1条Y染色体
C.甲、乙两时期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均为8个
D.该初级精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细胞的基因型均不相同
5.某生物(2N=8)体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及其基因情况如图所示。在不考虑变异的前提下,下列关于该动物的原始生殖细胞进行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和2个A基因
B.当细胞中有2个a基因和2个B基因时,该细胞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
C.当细胞中有2条Y染色体时,同时会含有2个A基因和2个B基因
D.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X染色体和a基因的数量不同
6.下列关于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男性患者的后代中,子女各有1/2患病
B.女性患者的后代中,女儿都患病,儿子都正常
C.表现正常的夫妇,性染色体上也可能携带致病基因
D.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方是患者
7.减数分裂Ⅱ时,姐妹染色单体可分别将自身两端粘在一起,着丝粒分开后,2个环状染色体互锁在一起,如图所示。2个环状染色体随机交换一部分染色体片段后分开,分别进入2个子细胞,交换的部分大小可不相等,位置随机。某卵原细胞的基因组成为Ee,其减数分裂可形成4个子细胞。不考虑其他突变和基因被破坏的情况,关于该卵原细胞所形成子细胞的基因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卵细胞基因组成最多有5种可能
B.若卵细胞为Ee,则第二极体可能为EE或ee
C.若卵细胞为E且第一极体不含E,则第二极体最多有4种可能
D.若卵细胞不含E、e且一个第二极体为E,则第一极体最多有3种可能
8.在人类单基因遗传病中,男性患病概率高于女性的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很可能在( )
A.线粒体中 B.常染色体上
C.X染色体上 D.Y染色体上
9.如图表示某哺乳动物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下列关于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
B.含同源染色体2对、核DNA分子4个、染色单体0个
C.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分裂后形成的2个细胞,其中一个是极体
10.某哺乳动物卵原细胞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某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其中①~④表示染色体,a~h表示染色单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所处时期为前期Ⅱ
B.①与②的分离发生在后期Ⅰ,③与④的分离发生在后期Ⅱ
C.该细胞的染色体数与核DNA分子数均为卵细胞的2倍
D.a和e同时进入一个卵细胞的概率为1/16
11.科学家发现遗传物质的交换不仅可以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样也可以发生在某些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可以发生交换。现有一只杂合野生型果蝇(Yy),下列关于该果蝇某一体细胞的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果蝇体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间期主要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B.该果蝇可能出现基因型为YY的体细胞,也可能出现基因型为yy的体细胞
C.该果蝇体内可能出现基因型为Y的细胞,也可能出现基因型为y的细胞
D.该果蝇的某一体细胞在衰老的过程中出现细胞以及细胞核体积减小的现象
12.人的卵原细胞中有46条染色体(不考虑交叉互换),1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最多可形成的卵细胞种类数和实际形成的种类数分别是( )
A.222和23 B.222和1 C.223和1 D.223和46
13.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现有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子代的表型和比例如下表。
灰身、直毛 灰身、分叉毛 黑身、直毛 黑身、分叉毛
雌蝇 3/4 0 1/4 0
雄蝇 3/8 3/8 1/8 1/8
据表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亲代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XBXb和AaXBY
B.直毛与分叉毛基因位于果蝇X染色体上
C.子代雄蝇中灰身分叉毛基因型为AAXbY、AaXbY
D.子代灰身直毛雌性个体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4
14.如图是与细胞分裂相关的坐标图(不考虑质D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CD段一定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
B.甲图中的AB段若发生在高等哺乳动物的精巢中,细胞肯定进行减数分裂
C.乙图中A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比例为1:2:2
D.乙图中的CD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一定为正常体细胞的一半
15.已知果蝇的长翅和截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多只长翅果蝇进行单对交配(每个瓶中有1只雌果蝇和1只雄果蝇),子代果蝇中长翅∶截翅=3∶1。据此无法判断的是( )
A.长翅是显性性状还是隐性性状
B.亲代雌蝇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
C.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
D.该等位基因在雌蝇体细胞中是否成对存在
16.某种植物的果皮有毛和无毛、果肉黄色和白色为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利用该种植物的四个个体(有毛白肉甲、无毛黄肉乙、有毛白肉丙、无毛黄肉丁)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果皮有毛对无毛为显性,果肉黄肉对白肉为显性
B.甲、乙、丙、丁个体的基因型各不相同
C.若乙和丙杂交,其结果能验证两对基因A/a和B/b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
D.若乙和丙杂交,其结果能验证两对基因A/a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17.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下图)。以下推测不正确的是( )
A.Ⅰ片段上某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
B.Ⅱ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后代患病率与性别无关
C.Ⅲ片段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
D.Ⅰ片段上某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中基因频率与男性中的患病率相同
18.在正常人精子的形成过程中,次级精母细胞在分裂后期,细胞内染色体的组成可以是( )
A.22条常染色体和XY B.22条常染色体和YY
C.44条常染色体和XY D.44条常染色体和XX
19.下列关于配子基因型异常发生时期的判断,正确的是( )
选项 个体基因型 配子基因型 发生异常时期
A DD D、d 减数第一次分裂
B AaBb AaB、AaB、b、b 减数第二次分裂
C XaY XaY、XaY 减数第一次分裂
D AaXBXb AAXBXb、XBXb、a、a 减数第二次分裂
A.A B.B C.C D.D
20.如图为人类的性染色体结构模式图,Ⅰ为两条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Ⅱ为非同源区段。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男、女体细胞中性染色体Ⅰ区段上的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
B.红绿色盲基因位于Ⅱ2区段,在男、女体细胞中与该性状有关的基因数目不同
C.如果基因位于Ⅱ1区段,则该基因只能遗传给男性
D.位于Ⅰ区段上基因的遗传后代性状表现不会有性别差异
21.甲乙丙三种酶参与葡萄糖和糖原之间的转化,过程如图1所示。任一酶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相应酶功能缺陷,均会引发GSD病。图2为三种GSD亚型患者家系,其中至少一种是伴性遗传。不考虑新的突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①同时患有红绿色盲,则其父母再生育健康孩子的概率是3/8
B.若②长期表现为低血糖,则一定不是乙酶功能缺陷所致
C.若丙酶缺陷GSD发病率是1/10000,则③患该病的概率为1/300
D.三种GSD亚型患者体内的糖原含量都会异常升高
22.某基因型为Aa的果蝇(2n=8)体内的一个细胞增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细胞为第一极体
B.图示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C.若A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则甲极一定有两个A基因
D.图示细胞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过程
23.红眼长翅的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表现型 红眼长翅 红眼残翅 白眼长翅 白眼残翅
雌蝇 55 18 0 0
雄蝇 27 10 28 9
设眼色基因为E、e,翅长基因为F、f。则亲本的基因型是( )
A.EeXFXf、EeXFY B.FfXEXe、FfXEY
C.EeFf、EeFf D.EEFf、EeFF
24.如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生物体内两个不同时期的分裂模式图,其中染色体上标注的是相应位置上的基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①中两个细胞的中央将出现赤道板
B.图①中细胞2的基因型是aaBB
C.图②所示的细胞中有8个DNA
D.图②所示的细胞中有4个四分体
25.图①是某基因型为AaBb的二倍体动物体内的某细胞分裂示意图,其中A、a和b表示相关基因。图②表示该动物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①中3个细胞都有2个染色体组,A、B细胞处于图②中的BC段
B.图①中B细胞分裂后不能直接形成C细胞
C.和C细胞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且与C细胞处于相同时期的细胞的基因型为AaBB
D.引起图②中CD段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粒一分为二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0分)
26.图1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图;图2表示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细胞内染色体数变化图;图3表示某些分裂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的模型图;图4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变化柱形图。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1B1段上升的原因是细胞内发生 ,图3中能够对应B1C1段特点的细胞有 (填字母)。若图1和图2表示同一个细胞分裂过程,则图1中发生C1D1段变化的原因与图2中 段的变化原因相同。
(2)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前期Ⅰ能够发生 ,形成四分体,常有 现象。图3的a细胞中含有 对同源染色体,b细胞处于 (填时期),该细胞的名称为 。
(3)图4的甲、乙、丙、丁所对应的时期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发生在 时期。丙所对应的时期对应图3中的 (填字母)细胞。
27.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ZZ为雄性,ZW为雌性),控制其芦花羽毛与非芦花羽毛的基因(A/a)
位于Z染色体上。现有芦花雄鸡与非芦花雌鸡杂交,子代中♀芦花:♀非芦花:♂芦花:♂非芦花为1:1:1:1。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控制红眼(R)和白眼(r)的一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不考虑基因突变、染色体互换和染色体变异。回答下列问题。
(1)芦花雄鸡与非芦花雌鸡杂交,子代中♀芦花:♀非芦花:♂芦花:♂非芦花为1:1:1:1,这个杂交结果可以说明芦花是显性,请说明理由 。
(2)芦花雄鸡的基因型有 。为更方便选出雌鸡,用芦花雌鸡和非芦花雄鸡交配产生的后代中,具有 羽毛的均为雌鸡。
(3)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杂交,后代表现出的共同特征是红眼雌果蝇 。
(4)果蝇的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为了确定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某研究小组让一只灰身雄性果蝇与一只灰身雌性果蝇杂交,后代灰身:黑身=3:1。根据这一实验数据, (选填“能”或“不能“)确定B和b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若 ,则说明B/b位于X染色体上。
28.近些年,研究人员在雌性哺乳动物细胞减数分裂研究中有一些新发现,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部分染色体未标出,“o”代表着丝粒)。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细胞②的名称为 ,此时细胞内同源染色体经常发生 。
(2)与“常规”减数分裂相比,“逆反”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的主要特征是 。
(3)经过对大量样本的统计研究,发现了染色体的分配规律如图2所示,染色体的这种分配规律及其生物学意义是 。
29.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中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H、h)和乙遗传病(基因为T、t)患者,系谱图如下。以往研究表明在正常人群中Hh基因型频率为10-4。请回答下列问题(所有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 ,乙病最可能的遗传方式为 。
(2)若Ⅰ-3无乙病致病基因,请继续分析。
①Ⅰ-2的基因型为 ;Ⅱ-5的基因型为 。
②如果Ⅱ-5与Ⅱ-6结婚,则所生男孩同时患两种遗传病的概率为 。
③如果Ⅱ-7与Ⅱ-8再生育一个女儿,则女儿患甲病的概率为 。
④如果Ⅱ-5与h基因携带者结婚并生育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儿子,则儿子携带h基因的概率为 。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