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陵是现在的哪里(古时候的广陵是现在的哪里)

虽然江苏省作为一个“内斗”省闻名于网络,下面的县级市是看不上上面的地级市的,一般都会说自己是某某地方人,而不会带上上面地级市,比如东台人,从不说自己是盐城人,兴化人从不说自己是泰州人等等。

家家户户被迫迁徙

不过你要说自己的祖籍,他们十有八九都会说自己祖上来自苏州,当然如果有家谱的话,上面也会记载从苏州迁出的历史,至于为什么迁出苏州,他们或许不太清楚,其实这段渊源来自于明初著名的“洪武赶散”。

>广陵是现在的哪里(古时候的广陵是现在的哪里)

洪武赶散图

所谓"洪武赶散",就是就是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将江南的人口迁徙到苏北的历史事件,至于为什么明太祖会有这种大规模迁徙的想法,有人说是宋元时期不断战争,导致江淮人口骤减,为了平衡人口,下令将江南人就迁往江淮,也有人说朱元璋因为痛恨平江百姓帮助张士诚抵抗而进行报复等等,众说纷纭,但不可否认的是朱元璋的确下令迁徙人口到苏北。

如果你问他们来自苏州哪里,他们十有八九说祖籍阊门,为什么都是这么说呢?有人说当时迁出的地方都是从阊门过去的,因此留下祖籍阊门的说法,不过如此大规模的祖籍阊门的说法有些站不住脚。

洪武赶散

毕竟当地一下子来这么多同一个地方的人,势必会形成属于自己的文化圈子,一旦人口超过当地人,肯定会取代当地文化,但是目前这些地方都没有出现吴文化取而代之的现象,因此不可能所有人都是来自阊门。

阊门历史照

至于为何说来自阊门,可能因为战乱原因,家谱未能保存,后人在编写家谱的时候,就找了大家都认同的地方,于是祖籍阊门应用而生,和网上流畅有祖籍洪洞大槐树、麻城孝感乡、江西瓦屑坝一样的意思。

洪洞大槐树

广陵是现在的哪里(古时候的广陵是现在的哪里)

另外阊门邻近京杭运河,是江南最重要的码头之一,在以水路交通为主的古代,从江南去江北,阊门无疑是最理想的出发地点,久而久之,不知道历史的后人只能以这个地方为原籍。

《姑苏繁华图》中的阊门

不过从苏州迁徙过去的人,的确留下了一些关于苏州的习俗与方言,比如方言就有“上苏州”的说法,比如东西太咸了,就说“咸了上苏州”,小时候不懂为什么咸了就上苏州,现在才知道“上苏州”是做梦,梦里回到家乡。

阊门寻根纪念地

还有一些方言比如“解手”,这个意思是上厕所,当年洪武赶散为了防止百姓四处逃散,将他们手捆住,如果有人想要上厕所就说“我要解手”,久而久之,解手成为上厕所的代名词。另外关于“祖父”,普通话自然是叫“爷爷”,但是盐城一些地方是叫“diadia”和苏州方言叫“阿dia”一样的。

举家离乡,携儿带女

洪武赶散的主要往北的去向就是扬州、淮安、盐城三个地区,西部以京杭大运河为界,目前在这个地区的地方有如今的扬州、邗江、江都、泰州、姜堰、泰兴、高邮、宝应、淮阴、淮安、灌南、沭阳、宿迁、泗阳、涟水、盐城、响水、滨海、阜宁、射阳、建湖、大丰、东台、新浦、东海、灌云等地。

洪武赶散路线

另外从方言和其他资料中显示,他们最集中的地方是姜堰、兴化、泰兴三个地方,而响水、滨海、射阳、大丰的范公堤以东地区则是后面第二次或者第三次迁徙的,毕竟在明初的时候这些地方还没有形成陆地。

那么到底有多少人口被迁徙了呢?根据一些资料显示,大约有60万人被迁徙,其中包括了70余姓氏,至今苏州阊门明大迁徙陈列馆还陈列这些姓氏,其中主要的姓氏有如下:

余姓、崔姓、康姓、毛姓、黎姓、钟姓、田姓、胡姓、邱姓、秦姓、江姓、史姓、罗姓、王姓、林姓、梁姓、宋姓、郑姓、谢姓、张姓、刘姓、贺姓、武姓、乔姓、白姓、谭姓、陈姓、侯姓、熊姓、顾姓、尹姓、易姓、万姓、杨姓、雷姓、汤姓、常姓、邵姓、孟姓、任姓、吴姓等等

迁徙的姓氏

不过“洪武赶散”这段历史在《明史》中没有提及,不过在一些地方县志和族谱中有不少记载:

民国《阜宁县新志》:境内氏族土著而外,迁自姑苏者多

民国《泰县志》:“明初迁泰”的氏族有姑苏刘氏、苏州葛氏、徐氏

民国《泗阳县志》:该县有翁氏、胡氏、倪氏、毛氏、蒋氏、席氏、唐氏、吴氏、朱氏是明初由苏州东洞庭山、昆山、吴县枫桥和句容等地迁去的。

乾隆四十四年《新安镇志》:明嘉靖年间苏州阊门周氏、无锡惠氏及刘、管、段、金诸姓来此“插草为标,占为民地”(新安镇即今灌南县)

咸丰《施氏族谱》陈广德序:吾兴(化)氏族,苏迁为多。白驹场施氏耐庵先生,于洪武初由苏迁兴化,复由兴化徙居白驹场

民国《黄浦吴氏宗谱续序》:因鼎革之乱,由苏迁盐,居射湖之南岸,名其地曰吴家坞

阊门寻根纪念地碑记

因此如果你是苏北人,而家里也说自己祖籍阊门,而姓氏也恰巧也是以上的几个,那么十有八九祖上也是苏州阊门迁徙过去的。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