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部分学校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部分学校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二○二四年升学模拟大考卷(二)
化学试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90分钟
2.全卷共五道大题,总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K-39 Mg-24 Al-27
一、选择题(本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涉及到许多变化,下列变化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 石灰浆涂抹墙壁后,表面有水珠生成 B. 利用活性炭为食糖脱色
C. 用干冰做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 D. 用汽油除去衣物上的油污
【答案】A
【解析】
【详解】A、石灰浆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用石灰浆抹墙后,表面出现的水珠是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包含化学变化,选项符合题意;
B、利用活性炭为糖脱色,是利用活性炭吸附糖中的色素,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包含化学变化,选项不符合题意;
C、干冰做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包含化学变化,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溶解油污,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包含化学变化,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不完全对应的是
A. NaCl 氯化钠 食盐 B. NaHCO3 碳酸氢钠 小苏打
C. Na2CO3 碳酸钠 纯碱 D. Hg 汞 水银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氯化钠的化学式为:NaCl,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食盐不是氯化钠的俗称,符合题意;
B、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构成,钠离子显+1价,碳酸氢根离子显-1价,化学式为:NaHCO3,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碳酸钠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钠离子显+1价,碳酸根离子显-2价,化学式为:Na2CO3,不符合题意;
D、水银是汞的俗称,化学式为:Hg,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 B. 测定pH
C. 溶解 D. 加热
【答案】A
【解析】
【详解】A、稀释浓硫酸: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尽快散发出去,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B、测定pH:将石灰水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观察颜色的变化,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滴在湿润的pH试纸上,会稀释溶液,导致测得的pH值偏小,不符合题意;
C、不能在量筒中溶解氯化钠,应在烧杯中溶解,不符合题意;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用外焰加热,且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 分类法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 水蒸气、干冰、冰都属于氧化物 B. 生铁、黄铜、玻璃钢都是合金
C. 蔗糖、淀粉、乙醇都是有机高分子 D. 钙、铁、硒都是人体中的微量元素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水蒸气、干冰、冰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选项正确;
B、生铁、黄铜都是合金,玻璃钢是复合材料,选项错误;
C、蔗糖、乙醇都是有机物,但不是高分子化合物,选项错误;
D、铁、硒都是人体中的微量元素,钙是常量元素,选项错误。
故选A。
5.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对下列生活中的应用和解释正确的是
A. 用含有氢氧化钠的清洁剂清洗炉具,是因为氢氧化钠可以和油脂反应
B.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是因为钻石的硬度大
C. “真金不怕火炼”是因为金的熔点高
D. 活性炭用于净水,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因此可以用含有氢氧化钠的清洁剂清洗炉具,选项正确;
B、“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说明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能长时间保存,选项错误;
C、“真金不怕火炼”意思是金即使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反应,说明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选项错误;
D、活性炭用于净水,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活性炭不能吸附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选项错误;
故选A。
6. 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是化学学习重点。以下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 蔗糖加入水中形成溶液—蔗糖在水中分散成离子
B. 石墨和金刚石不是同种物质—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它们的溶液里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D. 氧气和液氧都能供给呼吸—物质的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A、蔗糖加入水中形成溶液,是由于蔗糖分子分散到了水分子中间,故选项说法错误;
B、石墨和金刚石不是同种物质,是由于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是由于它们的溶液里都含有氢氧根离子,都呈碱性,故选项说法正确;
D、物质的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所以氧气和液氧都能供给呼吸,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7.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打开浓硫酸的瓶塞,在瓶口出现白雾
B. 在空气中点燃木炭,木炭燃烧,发红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 电解水实验:电极附近产生气泡,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约为1:2
D. 将氧化铜粉末放入稀盐酸中,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答案】D
【解析】
【详解】A、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打开浓硫酸的瓶塞,瓶口不会出现白雾,不符合题意;
B、在空气中点燃木炭,木炭燃烧,烧至红热,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不符合题意;
C、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故观察到电极附近产生气泡,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不能观察出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不符合题意;
D、将氧化铜粉末放入稀盐酸中,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符合题意。
故选D。
8. 2024年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主题为“全球战塑”。下列做法与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将废旧塑料袋焚烧处理,以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B. 用布袋代替塑料袋,既可解决环境污染又可节约石油资源
C. 塑料有热固性和热塑性,电木插座破裂后不能热修补
D. 塑料具有密度小、耐腐蚀、易加工等优点
【答案】A
【解析】
【详解】A、焚烧处理废弃塑料,会产生大量烟尘和有害物质, 污染环境,选项错误;
A、用自备的布袋取代塑料袋购物,可以减少塑料袋的使用,从而降低白色污染,塑料是由石油炼制的产品制成,减少塑料的使用可以节约石油资源,选项正确;
C、塑料有热固性和热塑性,电木插座具有热固性破裂后不能热修补,选项正确;
D、塑料具有密度小、耐腐蚀、易加工等优点,选项正确。
故选A。
9. 如图,杠杆已调至平衡。向集气瓶内缓慢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稍后再倒入浓NaOH溶液(液面不接触乒乓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通入CO2气体后,左端乒乓球下降
B. 整个过程中乒乓球位置始终没有变化
C. 倒入浓NaOH溶液后,杠杆逐渐恢复原状
D. 其他条件不变,将CO2换成H2会产生同样现象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通入CO2气体后,根据F浮=ρgV,左端乒乓球受到的浮力增大,左端乒乓球上升,右端乒乓球下降,故A错误;
B.整个过程中左端乒乓球受到的浮力由增大到不变,两端乒乓球位置会有变化,故B错误;
C.倒入浓NaOH溶液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二氧化碳被逐渐被吸收,充分反应后,集气瓶内气体恢复为原来成分,杠杆逐渐恢复原状,故C正确;
D.H2的密度比空气小,与浓NaOH溶液不反应,将CO2换成H2,左端乒乓球下降,右端乒乓球上升,故D错误。
故选:C。
10. 大蒜具有一定的抗病毒功效和食疗价值,大蒜新素(C6H10S3)是其有效成分之一、关于大蒜新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大蒜新素由碳原子、氢原子和硫原子构成 B. 大蒜新素是有机化合物
C. 大蒜新素分子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D. 大蒜新素分子中含有碳、氢、硫三种元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大蒜新素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硫原子构成,选项错误;
B、由化学式可知大蒜新素属于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选项正确;
C、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质子数与中子数不一定相等,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中质子数=电子数,选项错误;
D、用元素描述物质组成,用原子描述分子构成,由化学式可知,大蒜新素中含有碳、氢、硫三种元素,选项错误;
故选B。
11. 下列化肥中,从外观即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的是
A. 硝酸铵 B. 磷矿粉 C. 氯化钾 D. 尿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硝酸铵、氯化钾和尿素从外观看均为白色晶体,只有磷矿粉是灰白色粉末,从外观即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的是磷矿粉,故选B。
12. 在化学反应A+2B=C+2D中:已知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22:9,当6.4gB与足量A完全反应后,生成3.6gD。则在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是
A. 8:11 B. 2:11 C. 16:11 D. 16:9
【答案】C
【解析】
【详解】设生成3.6g D 时,同时C的质量为x
,x=4.4g;
参加反应B、C质量分别比=6.4g:4.4g=16:11;
答案:C。
13. 下列对化学知识的整理和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安全
①在蜡烛火焰上方放一个冷碟子可制取炭黑 ②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玻璃 ①档案室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②夜间发现燃气泄漏,开灯寻找泄漏源
C.化学与资源 D.化学与能量
①煤、石油、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 ②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①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②碳与二氧化碳反应是吸热反应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①在蜡烛火焰上方放一个冷碟子,碳不完全燃烧,可生成炭黑,正确;
②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可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玻璃,正确。
符合题意;
B、①档案室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会因留下痕迹而损坏档案,正确;
②燃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容易发生爆炸,故夜间发现燃气泄漏,不能开灯寻找泄漏源,应先关闭阀门,打开门窗,错误。
不符合题意;
C、①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短期内不能再生,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错误;
②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如可燃冰,化石能源等,正确。
不符合题意;
D、①不是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如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错误;
②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是吸热反应,正确。
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4. 以下对实验方案的分析和判断中,正确的是
A. 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是酸
B. 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证明石蜡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证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
D. 铁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证明铁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的前面
【答案】C
【解析】
【详解】A、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A错误;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证明蜡烛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但反应物氧气中含有氧元素,则石蜡中可能含有氧元素,故B错误;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说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故C正确;
D、铁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说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铁排在铜的前面,但是无法说明铁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的前面,故D错误。
故选C。
15. 我国古代将炉甘石(ZnCO3)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热到约800℃可得到锌。主要发生的化学反应①ZnCO3ZnO+CO2↑,②C+2ZnO2Zn+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的化学式为CO B. 反应①是分解反应,反应②是置换反应
C. 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不变 D. 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变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反应物中有1个碳原子、2个锌原子、2个氧原子,生成物中有2个锌原子,所以X是CO2,故A错误;
B、反应①是一种物质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反应②是是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B正确;
C、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了空气中,所以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减少,故C错误;
D、反应②中单质碳生成了化合物二氧化碳,所以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16.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一组是
A. 无色溶液中:K+、Na+、、Cu2+ B. pH=1溶液中:Mg2+、Na+、、Cl-
C. 碱性溶液中:Al3+、、、Cl- D. 含有Ba2+的溶液中: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K+、Na+、、Cu2+离子中,铜离子在溶液中显蓝色,错误;
B、pH=1酸性溶液(含H+)中Mg2+、Na+、、Cl-四种离子不生成水、气体和沉淀,能大量共存,正确;
C、碱性溶液(含OH-)中,Al3+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不能大量共存,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D、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错误;
故选B。
17.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推理必须科学、严谨。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酸和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碱和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也属于复分解反应
B. 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一种纯净物都有对应的化学式,一个化学式只能表示一种物质
D. 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A、复分解反应特征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新的两种化合物,酸和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碱和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选项错误;
B、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例如氧气和臭氧,选项错误;
C、一种纯净物都有对应的化学式,一个化学式不一定只表示一种物质,如C可以表示金刚石,也可以表示石墨,选项错误;
D、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选项正确。
故选D。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多选、错选、不选不得分,漏选得1分)
18. 下列关于物质的鉴别、除杂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MgCl2溶液中少量的CuCl2 加入过量镁粉,充分反应、过滤
B 鉴别氯化铵、氯化铜、硫酸钾溶液 分别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 除去CaCl2溶液中混有的盐酸 加入过量的Ca(OH)2,过滤
D 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HCl气体 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A. A B. B C. C D. D
【答案】CD
【解析】
【详解】A、镁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镁和铜,过滤能除去铜和过量的镁,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液能与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能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与硫酸钾不反应,可以鉴别,故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过量的氢氧化钙引入了新的杂质,故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和氯化氢均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既除去了杂质,也除去了原物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CD。
19.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充分反应
B. 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C. 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D. 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于,则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反应时,氧气会有剩余,故选项正确;
B、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中,二氧化锰为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生成的氧气的质量,故选项错误;
C、金属全部反应,等质量的镁和铝,铝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大于镁,由于镁的活动性强于铝,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更快,图像上表现为斜率大,故选项错误;
D、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红磷燃烧放出热量,容器内压强增大,待反应完全冷却至室温后,压强逐渐减小,由于红磷燃烧消耗了装置内的空气,反应后容器内的压强小于反应前容器内的压强,故选项错误;
故选:A。
20. 某K2CO3样品,可能含有Na2CO3、MgCO3、CuSO4、NaCl中的几种杂质.取该样品6.9g,加入5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同时产生2.2g气体.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反应后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样品中一定没有CuSO4
B. NaCl不与盐酸反应,说明样品中一定没有NaCl
C. 所加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D. Na2CO3和MgCO3都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说明样品中一定有Na2CO3和MgCO3
【答案】AC
【解析】
【详解】由于硫酸铜溶液显蓝色,硫酸铜不与盐酸反应,所以最终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样品中不含硫酸铜;根据碳酸钾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生成2.2g二氧化碳所需的碳酸钾6.9g,所以样品中可能只有碳酸钾,由于等质量的碳酸钾和碳酸钠、碳酸镁相比,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钾最少,所以样品还可能含有氯化钠,碳酸钠和碳酸钾两种碳酸盐中的一种,即样品的组成有四种可能:只有碳酸钾;碳酸钾、氯化钠和碳酸钠;碳酸钾,氯化钠和碳酸镁;碳酸钾、氯化钠,碳酸钠和碳酸镁;根据碳酸钾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碳酸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每73份质量的HCl参加反应,都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即产生等质量的二氧化碳所消耗盐酸的质量与碳酸盐的种类无关,根据题意可计算出加入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三、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25分)
21. 用适当的化学符号或数字和符号组合填空。
(1)人体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___________。
(2)血红素中的金属离子___________。
(3)铅酸蓄电池中的酸___________。
【答案】(1)Ca (2)Fe2+
(3)H2SO4
【解析】
【小问1详解】
人体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其元素符号为Ca;
【小问2详解】
血红素中的金属离子是亚铁离子,离子符号就是在元素符号的右上方标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及正负,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亚铁离子的符号为Fe2+;
【小问3详解】
铅酸蓄电池中的酸是硫酸,硫酸由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氢离子显+1价,硫酸根离子显-2价,根据化学式书写原则,正价在前,负价在后,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硫酸的化学式为H2SO4。
22. 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家用电器中的铜质插头是利用金属铜的___________性。
(2)可用汽油除衣物上油污,这是利用___________的原理。
(3)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应给人体补充的元素是___________。
(4)喝汽水会打隔,这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与___________有关。
(5)发现燃气灶火焰呈黄色时,往往要调节炉具进风口,其目是___________。
【答案】(1)导电 (2)溶解
(3)碘元素 (4)温度
(5)增大氧气量,使燃料充分燃烧
【解析】
【小问1详解】
家用电器中的铜质插头是利用了金属铜的导电性;
【小问2详解】
汽油可以溶解油污,所以汽油可以去除衣物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溶解原理;
【小问3详解】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乏会患甲状腺肿大,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应给人体补充的元素是碘元素;
【小问4详解】
喝汽水后会打嗝,是由于胃内的温度比外界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小而导致的,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
【小问5详解】
燃气灶火焰呈黄色时,说明燃料燃烧不充分,应调节炉具的进风口,目的是增大氧气量,使燃料充分燃烧。
23.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这两种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图一中X的值是___________,它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____周期。
(3)图二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别表示氢原子、氧原子和碳原子,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失去 ②.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2) ①. 20 ②. 四##4
(3)
【解析】
【小问1详解】
图一中这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2,小于4,容易失去电子;
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两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化学性质相似;
【小问2详解】
图一中表示都是原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X=2+8+8+2=20;该原子有4层电子,所以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图二中发生的反应为氢气与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CH4,方程式为:。
24.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点P表示________;
(2)t1℃时,将l5g固体c加入50g水中,形成溶液质量为________;
(3)将t3℃的a物质的饱和溶液75g降温到t1℃,析出a物质________g(不含结晶水)
(4)为除去a中混有的少量b,可采用________(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法。
(5)t3℃时,取a、b两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后,恢复到t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恢复到原温度后,析出晶体的质量:a>b ②恢复到原温度后,溶剂的质量:a>b
③若再降温到t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b ④若再降温到t2℃,溶质的质量:a【答案】(1)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都为20g
(2)60g (3)15
(4)降温结晶 (5)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t1℃时,a、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故点P表示:t1℃时,a、c的溶解度相等,都为20g;
【小问2详解】
t1℃时,c物质的溶解度为20g,所以将l5g固体c加入50g水中,只能溶解10g的固体c,则充分溶解后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小问3详解】
t3℃时,a的溶解度为50g,该温度下,75g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溶剂质量为:75g-25g=50g,降温到t1℃,t1℃时,a的溶解度为20g,故该温度下,50g水中只能溶解10g的a物质,形成晶体的质量为:25g-10g=15g;
【小问4详解】
a、b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为除去a中混有的少量b,宜采用降温结晶法;
【小问5详解】
①t3℃时,溶解度:a>b,取a、b两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后,恢复到t3℃,析出晶体的质量为:a>b,不符合题意;
②t3℃时,溶解度:a>b,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b,等质量的两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a>b,溶剂质量:a<b,蒸发等量的水,故溶剂质量:a<b,符合题意;
③t3℃时,取a、b两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后,若再降温到t2℃,降温后,a、b的溶解度减小,还是饱和溶液,t2℃时,a、b的溶解度相等,则该温度下,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b,不符合题意;
④由以上分析可知,蒸发等量的水后,溶剂质量:a<b,降温后,溶剂质量不变,t2℃时,溶解度:a=b,故b溶解的溶质质量大,即溶质的质量:a<b,不符合题意。
故选②。
25. 如下图,将金属X插入烧杯内的溶液中,观察到溶液颜色变蓝后取出X,向烧杯内再加入一定量锌粉,振荡后,溶液蓝色逐渐消失。
(1)金属X是_____。
(2)加入锌粉,溶液蓝色消失的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实验结束后,烧杯内的溶液中一定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
【答案】(1)Cu##铜
(2)
(3)不存在
【解析】
【小问1详解】
因为X可以使溶液变蓝,说明溶液中出现了铜离子,所以金属X是铜。
【小问2详解】
锌的金属活动性强于Cu,所以锌单质和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单质和硝酸锌溶液,溶液蓝色消失。化学方程式为:Zn+Cu(NO3)2=Zn(NO3)2+Cu。
【小问3详解】
因为溶液蓝色消失,所以溶液中铜离子全部被Zn置换出来,所以溶液中一定不存在银离子,所以烧杯内的溶液中一定不存在AgNO3。
26. A、B、C、D、E、F是六种不同物质(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都含有相同的一种元素,其中A可用于洗涤剂的生产,B、C、F分别是酸、碱、盐中的一种,E的俗称为生石灰,且C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B.它们之间的部分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部分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D的化学式:A ___________;D ___________。
(2)E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向C中加入F后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答案】(1) ①. Na2CO3 ②. H2O
(2)
(3)白色固体逐渐溶解,表面产生气泡
【解析】
【分析】A是可用于洗涤剂的生产,则A是碳酸钠;E俗称生石灰,则E为氧化钙,A可与B反应,且E可转化成B、D,故B为氢氧化钙,B、D可相互转化,故D为水,B、C、F分别是酸碱盐中的一种,B是氢氧化钙属于碱,不能转化成酸,故F为盐,C为酸,C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B,A-F都含有相同的元素,故C是硝酸,F能生成E,故F为碳酸钙。
【小问1详解】
根据分析,A是碳酸钠,其化学式为:Na2CO3,D为水,其化学式为:H2O;
【小问2详解】
根据分析,E是氧化钙,F是氢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
【小问3详解】
根据分析C为酸,F为碳酸钙,碳酸钙与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向C中加入F后反应的实验现象是固体逐渐溶解,表面产生气泡。
四、实验与探究(本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25分)
27. 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规范、严谨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如果没有说明药品的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取用,固体只需___________。
(2)白磷的着火点很低,暴露在空气中易发生自燃,所以实验室的白磷保存在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步骤为:计算、量取和___________。
(4)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蒸发操作时,没有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对最终的产率计算的影响是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1)盖满试管底部
(2)冷水中 (3)混匀
(4)偏小
【解析】
【小问1详解】
实验中如果没有说明药品的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取用,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小问2详解】
白磷的着火点很低,暴露在空气中易发生自燃,所以实验室的白磷常保存在冷水中;
【小问3详解】
实验室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步骤为:计算、量取和混匀
【小问4详解】
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若没有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会造成液滴飞溅,则会使得到的精盐的质量偏小,而使精盐的产率偏小。
28. 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使用此仪器的优点是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如果用A、F组合制取并收集氧气,收集结束后,应先把导管移出水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CO2,使用药品是___________;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CO2,所选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填字母)
(4)若将B和E连接,可制取的气体是______,选择此装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长颈漏斗 ②. 可以随时添加液体药品
(2) ①. ②. 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
(3) ①. 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②. BCD
(4) ①. 氢气##H2 ②. 反应物为固体和液体 ③. 反应条件是常温 ④. H2密度比空气小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使用此仪器的优点是:可以随时添加液体药品;
【小问2详解】
A装置适用于固体加热反应制取气体,适用于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如果用A、F组合制取并收集氧气,收集结束后,应先把导管移出水槽的原因是: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
【小问3详解】
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该反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与二氧化碳不反应,可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D,故所选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BCD;
【小问4详解】
实验室通常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B,氢气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E,故若将B和E连接,可制取的气体是氢气;
选择此装置的理由是: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氢气密度比空气小。
29. 下列是初中化学部分重要的实验,请按要求填空。
A 质量守恒定律探究 B 燃烧条件探究
C 硫在氧气中燃烧 D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1)A实验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B实验中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现象是___________。
(3)C实验中硫燃烧时,燃烧匙内硫的状态是___________(填“固体”“液体”或“气体”)。
(4)D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的操作是___________。
【答案】(1)平衡内外压强,防止胶塞弹出
(2)铜片上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不燃烧
(3)液体 (4)向水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
【解析】
【小问1详解】
A实验中红磷燃烧,放热,导致锥形瓶内压强增大,气球可以平衡内外压强,防止胶塞弹出;
【小问2详解】
B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烧,水中的白磷不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不燃烧,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小问3详解】
C实验中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燃烧匙中的硫先液化,再燃烧,故C实验中硫燃烧时,燃烧匙内硫的状态是液体;
【小问4详解】
D实验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可向水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若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
30. 化学兴趣小组在化学活动开放日,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化学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学习完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后,进行了如下两个实验。
如图所示,向Na2CO3溶液和CaCO3中分别滴加稀盐酸,甲试管中有气泡产生,乙试管中有气泡产生且固体消失。实验后将两支试管中的溶液倒入同一洁净烧杯丙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产生。然后将烧杯内的混合物过滤,得到滤液。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1)猜想1:溶质为NaCl。猜想2:溶质为NaCl、CaCl2。猜想3:溶质为___________。
【验证与探究】
(2)甲同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有___________现象,则猜想3正确。
(3)乙同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有___________现象,则猜想2正确。
【交流与反思】
(4)丙同学对乙同学的实验和结论提出了质疑,质疑的理由是___________。经过讨论后,同学们一致认为甲同学实验方案和结论正确。
【探究活动二】制备与生产流程的探究。
氯碱工业以粗盐(主要成分是NaCl,含少量泥沙、CaCl2、MgSO4)为原料,生产氯气和氢氧化钠,需先除去粗盐中的杂质,模拟流程如下:
(5)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
(6)加入适量稀盐酸的目的是除去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7)写出电解氯化钠溶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1)NaCl、Na2CO3
(2)白色沉淀生成 (3)白色沉淀生成
(4)滤液中NaCl也能与AgNO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影响CaCl2的检验
(5)除去CaCl2和过量Ba(OH)2
(6)、OH-
(7)
【解析】
【小问1详解】
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两支试管中的溶液倒入同一洁净烧杯中,有气泡和白色沉淀产生,说明A中碳酸钠过量,B中稀盐酸过量,过量的盐酸和碳酸钠完全反应后碳酸钠过量,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不确定氯化钙、碳酸钠反应后是否有剩余。因此猜想1:NaCl;猜想2:NaCl、CaCl2,猜想3:碳酸钠过量时溶质为NaCl、 Na2CO3;
【小问2详解】
同学们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氯化钡,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则猜想3正确;
【小问3详解】
硝酸银能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也能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因此有白色沉淀生成;
【小问4详解】
丙同学对乙同学的实验和结论提出了质疑,质疑的理由是滤液中NaCl也能与AgNO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影响CaCl2的检验;
【小问5详解】
粗盐溶解后依此加入的氢氧化钡与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钡沉淀,除去了硫酸镁,碳酸钠与剩余的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因此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除去CaCl2和过量Ba(OH)2;
【小问6详解】
根据(5)可知,E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剩余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盐酸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即除去、OH-;
【小问7详解】
氯化钠溶液通电生成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五、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31小题3分,32小题7分,共10分)
31. 中国健儿在第19届亚运会上表现突出,为祖国争得了荣誉。桂花是东道主杭州的市花,在整个亚运会过程中多次出现桂花元素,桂花茶深受人们喜爱,其主要成分茶多酚(C12H18O11)具有抗氧化作用。请回答以下问题。
(1)茶多酚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_。
(2)茶多酚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
(3)质量为___________g的茶多酚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7.2g。
【答案】(1)338 (2)8∶1
(3)16.9
【解析】
【小问1详解】
茶多酚的相对分子质量=(12×12)+(1×18)+(16×11)=338;
【小问2详解】
茶多酚(C12H18O11)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是(12×12):(1×18)=8:1;
【小问3详解】
解:设质量为x的茶多酚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7.2g,,x=16.9g。
32. 现有一包氯化钠和碳酸钠固体混合物20g,为测定其物质组成,进行如下实验,请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___________g二氧化碳。
(2)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精确0.1%)
【答案】(1)4.4 (2)解:设生成4.4gCO2消耗Na2CO3的质量为x,生成NaCl质量为y。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18.3%。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小问2详解】
溶质质量分数=,溶液质量=115.6g,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钠,溶质质量=原混合物中氯化钠质量+生成的氯化钠质量;原混合物中氯化钠质量=原混合物质量-原混合物中碳酸钠质量;
计算过程见答案。二○二四年升学模拟大考卷(二)
化学试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90分钟
2.全卷共五道大题,总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Cl-35.5 K-39 Mg-24 Al-27
一、选择题(本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涉及到许多变化,下列变化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 石灰浆涂抹墙壁后,表面有水珠生成 B. 利用活性炭为食糖脱色
C. 用干冰做制冷剂进行人工降雨 D. 用汽油除去衣物上的油污
2. 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不完全对应的是
A. NaCl 氯化钠 食盐 B. NaHCO3 碳酸氢钠 小苏打
C. Na2CO3 碳酸钠 纯碱 D. Hg 汞 水银
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 B. 测定pH
C. 溶解 D. 加热
4. 分类法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 水蒸气、干冰、冰都属于氧化物 B. 生铁、黄铜、玻璃钢都是合金
C. 蔗糖、淀粉、乙醇都是有机高分子 D. 钙、铁、硒都是人体中的微量元素
5.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对下列生活中应用和解释正确的是
A. 用含有氢氧化钠的清洁剂清洗炉具,是因为氢氧化钠可以和油脂反应
B.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是因为钻石的硬度大
C. “真金不怕火炼”是因为金的熔点高
D. 活性炭用于净水,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6. 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是化学学习的重点。以下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 蔗糖加入水中形成溶液—蔗糖在水中分散成离子
B. 石墨和金刚石不是同种物质—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都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它们的溶液里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D. 氧气和液氧都能供给呼吸—物质的分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7.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打开浓硫酸的瓶塞,在瓶口出现白雾
B. 在空气中点燃木炭,木炭燃烧,发红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 电解水实验:电极附近产生气泡,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约为1:2
D. 将氧化铜粉末放入稀盐酸中,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8. 2024年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主题为“全球战塑”。下列做法与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将废旧塑料袋焚烧处理,以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B. 用布袋代替塑料袋,既可解决环境污染又可节约石油资源
C. 塑料有热固性和热塑性,电木插座破裂后不能热修补
D. 塑料具有密度小、耐腐蚀、易加工等优点
9. 如图,杠杆已调至平衡。向集气瓶内缓慢通入一定量的CO2气体,稍后再倒入浓NaOH溶液(液面不接触乒乓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通入CO2气体后,左端乒乓球下降
B. 整个过程中乒乓球位置始终没有变化
C. 倒入浓NaOH溶液后,杠杆逐渐恢复原状
D. 其他条件不变,将CO2换成H2会产生同样现象
10. 大蒜具有一定的抗病毒功效和食疗价值,大蒜新素(C6H10S3)是其有效成分之一、关于大蒜新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大蒜新素由碳原子、氢原子和硫原子构成 B. 大蒜新素是有机化合物
C. 大蒜新素分子中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D. 大蒜新素分子中含有碳、氢、硫三种元素
11. 下列化肥中,从外观即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的是
A. 硝酸铵 B. 磷矿粉 C. 氯化钾 D. 尿素
12. 在化学反应A+2B=C+2D中:已知C和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是22:9,当6.4gB与足量A完全反应后,生成3.6gD。则在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是
A. 8:11 B. 2:11 C. 16:11 D. 16:9
13. 下列对化学知识的整理和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安全
①在蜡烛火焰上方放一个冷碟子可制取炭黑 ②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玻璃 ①档案室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②夜间发现燃气泄漏,开灯寻找泄漏源
C.化学与资源 D.化学与能量
①煤、石油、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 ②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①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②碳与二氧化碳反应是吸热反应
A A B. B C. C D. D
14. 以下对实验方案的分析和判断中,正确的是
A. 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是酸
B. 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证明石蜡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证明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
D. 铁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证明铁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的前面
15. 我国古代将炉甘石(ZnCO3)和木炭粉混合后,加热到约800℃可得到锌。主要发生的化学反应①ZnCO3ZnO+CO2↑,②C+2ZnO2Zn+X↑,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的化学式为CO B. 反应①是分解反应,反应②是置换反应
C. 反应前后固体的质量不变 D. 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变化
16.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一组是
A. 无色溶液中:K+、Na+、、Cu2+ B. pH=1溶液中:Mg2+、Na+、、Cl-
C. 碱性溶液中:Al3+、、、Cl- D. 含有Ba2+的溶液中:Na+、、、
17.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推理必须科学、严谨。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酸和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碱和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也属于复分解反应
B. 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一种纯净物都有对应的化学式,一个化学式只能表示一种物质
D. 同种元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原子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共6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多选、错选、不选不得分,漏选得1分)
18. 下列关于物质的鉴别、除杂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MgCl2溶液中少量的CuCl2 加入过量镁粉,充分反应、过滤
B 鉴别氯化铵、氯化铜、硫酸钾溶液 分别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 除去CaCl2溶液中混有的盐酸 加入过量的Ca(OH)2,过滤
D 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HCl气体 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A. A B. B C. C D. D
19.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充分反应
B. 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C. 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
D. 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20. 某K2CO3样品,可能含有Na2CO3、MgCO3、CuSO4、NaCl中的几种杂质.取该样品6.9g,加入5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同时产生2.2g气体.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反应后得到无色溶液,说明样品中一定没有CuSO4
B. NaCl不与盐酸反应,说明样品中一定没有NaCl
C. 所加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D. Na2CO3和MgCO3都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说明样品中一定有Na2CO3和MgCO3
三、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25分)
21. 用适当的化学符号或数字和符号组合填空。
(1)人体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___________。
(2)血红素中的金属离子___________。
(3)铅酸蓄电池中的酸___________。
22. 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家用电器中的铜质插头是利用金属铜的___________性。
(2)可用汽油除衣物上油污,这是利用___________的原理。
(3)为预防甲状腺肿大,应给人体补充的元素是___________。
(4)喝汽水会打隔,这是因为气体溶解度与___________有关。
(5)发现燃气灶火焰呈黄色时,往往要调节炉具进风口,其目的是___________。
23.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这两种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图一中X的值是___________,它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________周期。
(3)图二为某反应微观示意图,“”“”“”分别表示氢原子、氧原子和碳原子,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4.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点P表示________;
(2)t1℃时,将l5g固体c加入50g水中,形成溶液质量为________;
(3)将t3℃的a物质的饱和溶液75g降温到t1℃,析出a物质________g(不含结晶水)
(4)为除去a中混有的少量b,可采用________(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法。
(5)t3℃时,取a、b两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的水后,恢复到t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恢复到原温度后,析出晶体的质量:a>b ②恢复到原温度后,溶剂的质量:a>b
③若再降温到t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b ④若再降温到t2℃,溶质的质量:a25. 如下图,将金属X插入烧杯内的溶液中,观察到溶液颜色变蓝后取出X,向烧杯内再加入一定量锌粉,振荡后,溶液蓝色逐渐消失。
(1)金属X是_____。
(2)加入锌粉,溶液蓝色消失的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实验结束后,烧杯内的溶液中一定_____(填“存在”或“不存在”)。
26. A、B、C、D、E、F是六种不同物质(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都含有相同的一种元素,其中A可用于洗涤剂的生产,B、C、F分别是酸、碱、盐中的一种,E的俗称为生石灰,且C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B.它们之间的部分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部分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D的化学式:A ___________;D ___________。
(2)E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向C中加入F后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四、实验与探究(本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25分)
27. 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规范、严谨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如果没有说明药品的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取用,固体只需___________。
(2)白磷的着火点很低,暴露在空气中易发生自燃,所以实验室的白磷保存在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步骤为:计算、量取和___________。
(4)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蒸发操作时,没有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对最终的产率计算的影响是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28. 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使用此仪器的优点是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如果用A、F组合制取并收集氧气,收集结束后,应先把导管移出水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CO2,使用的药品是___________;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CO2,所选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填字母)
(4)若将B和E连接,可制取的气体是______,选择此装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9. 下列是初中化学部分重要的实验,请按要求填空。
A 质量守恒定律探究 B 燃烧条件探究
C 硫在氧气中燃烧 D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1)A实验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B实验中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现象是___________。
(3)C实验中硫燃烧时,燃烧匙内硫的状态是___________(填“固体”“液体”或“气体”)。
(4)D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反应的操作是___________。
30. 化学兴趣小组在化学活动开放日,进行了以下两个实验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化学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的探究。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学习完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后,进行了如下两个实验。
如图所示,向Na2CO3溶液和CaCO3中分别滴加稀盐酸,甲试管中有气泡产生,乙试管中有气泡产生且固体消失。实验后将两支试管中的溶液倒入同一洁净烧杯丙中,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产生。然后将烧杯内的混合物过滤,得到滤液。
【提出问题】滤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1)猜想1:溶质为NaCl。猜想2:溶质为NaCl、CaCl2。猜想3:溶质为___________。
【验证与探究】
(2)甲同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有___________现象,则猜想3正确。
(3)乙同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有___________现象,则猜想2正确。
【交流与反思】
(4)丙同学对乙同学的实验和结论提出了质疑,质疑的理由是___________。经过讨论后,同学们一致认为甲同学实验方案和结论正确。
【探究活动二】制备与生产流程的探究。
氯碱工业以粗盐(主要成分是NaCl,含少量泥沙、CaCl2、MgSO4)为原料,生产氯气和氢氧化钠,需先除去粗盐中的杂质,模拟流程如下:
(5)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
(6)加入适量稀盐酸的目的是除去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7)写出电解氯化钠溶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五、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31小题3分,32小题7分,共10分)
31. 中国健儿在第19届亚运会上表现突出,为祖国争得了荣誉。桂花是东道主杭州的市花,在整个亚运会过程中多次出现桂花元素,桂花茶深受人们喜爱,其主要成分茶多酚(C12H18O11)具有抗氧化作用。请回答以下问题。
(1)茶多酚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_。
(2)茶多酚中碳元素、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
(3)质量为___________g的茶多酚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7.2g。
32. 现有一包氯化钠和碳酸钠固体混合物20g,为测定其物质组成,进行如下实验,请结合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___________g二氧化碳。
(2)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精确0.1%)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