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国梨不是阳澄湖蟹好(汤国梨诗词)

《诗景》是文旅中国推出的原创系列品牌文化栏目,集诗词文化、自然风光、人文风物于一体,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中国大美自然风光,诚如费孝通先生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相地筑城

2500多年前,吴国名相伍子胥相其地,欲筑城于斯,“相土尝水,象天法地”,相城得名。2001年2月,相城区获批设立,成为苏州七区之一。

>汤国梨不是阳澄湖蟹好(汤国梨诗词)

阳澄湖畔,古今流芳。“兵圣”孙武、“商圣”范蠡、“明四家”文徵明、吴门画派代表人物沈周、中国通俗文学之父冯梦龙等等不胜枚举,相城可谓钟灵毓秀。御窑金砖、元和缂丝、陆慕蟋蟀盆、巧生炉、太平船模、渭塘珍珠……相城珍奇数不胜数,风物清嘉,人文彬蔚,实一方锦绣福地。

阳澄水乡

姑苏文脉

汤国梨不是阳澄湖蟹好(汤国梨诗词)

唐代李白在《乌栖曲》这样描绘相城景象: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

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看秋月坠江波。

东方渐高奈乐何!

唐代杜荀鹤在《送人游吴》中写道: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白居易送别友人,作《望亭驿酬别周判官》:

何事出长洲,连宵饮不休。

醒应难作别,欢渐少于愁。

灯火穿村市,笙歌上驿楼。

何言五十里,已不属苏州。

明代道衍和尚姚广孝作《蠡口夜归》:

日没渡口昏,水风着人热。

渔灯带萤火,微光互明灭。

舟人报水程,路远行欲歇。

故山不分明,目尽心力绝。

遥想山中人,待人仍待月。

明代沈周游湖晚归,于《晚归阳城湖漫兴》中写道:

薄暮及东泛,眼豁连胸臆。

净碧不可唾,百里借秋拭。

远树水光上,出没似空植。

疏处方淼然,山黛一痕色。

夕阳掩半面,云浪为风勒。

便以湖作纸,欲写手莫即。

见瞥况难谛,历多何暇忆?

舟子无雅情,双橹奋归急。

明代诗人袁华,在《阳城湖》中这样描绘阳澄湖的位置和面积:

海虞之南姑苏东,

阳城湖水清浮空。

弥漫巨浸二百里,

势与江汉同朝宗。

明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文徵明,在《蚬山渔歌》中写道:

短棹白蘋渚,清歌黄帽郎。

隔云传欸乃,背雨入沧浪。

日落暮色碧,天空烟水长。

西风吹不散,秋色满江乡。

并留有阳澄八景诗

《慈云晓霁》

禅林雨过曙光微,钟磬寥寥度竹扉。

波面鱼冲新涨上,湖心鸟傍湿云飞。

青添细草迷行径,绿遍垂杨拂钓矶。

最是隔汀凝望处,烟花红艳日初晞。

《孙墓斜阳》

千家隔水暮声稠,野色微茫暝色浮。

归鸟向风栖古树,残芦飞雪到荒邱。

山衔落日孤村晚,天接寒流九月秋。

何处渔郎弄横笛,一时杨柳满汀洲。

《断桥落雁》

断桥寂寂少人过,一片寒芦夕照多。

连雁下行群不乱,停舟相看意如何。

凉风淅淅声飞浦,晴雪晖晖影浸波。

汉使萧关犹未返,虞人切莫更张罗。

《鹫峰烟雨》

荒烟幕历雨濛濛,佛殿无人草色浓。

独鸟高飞天漠漠,群鸥乱浴水溶溶。

望迷远暲岚光暝,深锁平林树影重。

步遍迥廊转幽寂,老僧饭罢又鸣钟。

《澄湾夜月》

月色波声水国秋,一洲秋水抱湾流。

冰轮倒映轻罗白,碎锦寒涵宝镜浮。

烟带萤光依古岸,云连树影渡中洲。

更深莫讶浑忘寐,清景谁能几度游。

《莲池避暑》

火日当天金欲流,横塘十里足夷犹。

无边水泽神仙境,别是乾坤鹦鹉洲。

夹岸莲花红艳满,两行杨柳绿阴稠。

最怜归棹菱歌起,冉冉香风送客舟。

《界溪晚渡》

晚来片雨涨湖滨,夕照微明烟满津。

欲渡清流有归客,郤(却)依绿柳唤渔人。

数声栖鸟双林晚,几树繁花两岸春。

笑语满船回浦去,微微淡淡水邻邻。

《淀渚渔灯》

钓丝初卷暮云收,点点渔灯起渡头。

夜静光凝沙岛月,风来影乱荻花秋。

珠星历历波间动,怜火微微草际浮。

望到中流明灭处,淡烟疏树隔汀洲。

秋光一片接澄河,少伯曾经此伐吴。

组练眩睛明浦口,艅艎衔尾下姑苏。

乌啼茂苑多榛莽,水满长洲遍荻芦。

今日通津成大路,千帆转漕入皇都。

民国时章太炎的夫人汤国梨钟情阳澄湖大闸蟹,于《苏游杂诗八首(选一)》中坦言:

故乡虽好不归去,客里西风两鬓秋。

不是洋(阳)澄湖蟹好,人生何必住苏州?

多彩风物

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

图为双孔连体窑,明清古砖窑,据传明永乐皇帝所赐而得名“御窑”

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是全国独一无二的以“御窑金砖”为主题的博物馆,因其敲之作金石之声,故称“金砖”。2006年,御窑金砖的制作工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6年5月18日,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开馆。

整座博物馆由游客中心、主馆、御窑址、残窑址、当代艺术交流中心、文创体验馆等组成。主馆分成“开物”、“成器”、“致用”三个篇章,展现了从阳澄湖畔的黄泥粘土成为“奉旨成造”的”钦工物料”的全过程,完美诠释了“天下第一砖”。而其核心灵魂则是馆区内的双孔连体御窑,从清朝晚期开始使用,600年窑火未断,是国内少有的“活态文物”。

渭塘中国珍珠宝石城

泛舟游珍珠湖,体验“江南采珠游”,开蚌取珠,领略“大珠小珠落玉盘”之美,了解珍珠文化,了解江南水乡文化独特的韵味。

苏州中国花卉植物园

春申湖航拍

苏州中国花卉植物园位于苏州市相城区太阳路北、广济北路西侧。由杜鹃、茶梅、芙蓉、牡丹、樱花、花果、蔷薇、黑松、竹园、家乡树种等28个专类花卉园(角)组成,引种栽培1800多个品种、100多万株世界各地名贵花卉,是一个集世界花卉大全、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江南大花园”。

其中,花王角是花卉植物园的“镇园之园”,30年以上树龄的花王320多株,有1000岁的“紫薇王”、800岁的棠棣和重阳木、400岁的桂花、380岁的刺五加、310岁的紫薇,这些“花王”集聚,组成了一部活的“花史”。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太阳路北、广济北路西侧

乘车线路:苏州市内乘805路可直达公园,806路至生态园农贸市场站可达景区;79、82、851、825路至生田站下,向东走一站路可达景区。

荷塘月色湿地公园

“千亩荷塘飘雅韵,万双彩蝶醉花丛”,这是江南水乡特有的迷人秀色。

地址:苏州市相城区太阳路西4575号

公交路线:79、82、851苏安首末站发车-途经汽车北站-大观名园-生田站下车

苏州城隍庙

图为嘉庆年间,江苏巡抚费淳主持绘制的《苏郡城河三横四直图》

苏州城隍庙,宋时在子城西南隅,元末毁于兵火。明洪武三年(1370年),新建苏州府城隍庙,历经明弘治、嘉靖、清顺治、康熙、乾隆年间多次重修。咸丰十年(1860年)仪门毁,同治十二年(1873年)重修。

1958年以后,城隍庙被用作工厂,后部寝宫于1983年5月失火烧毁。现仅存府庙仪门、大殿及东侧部分殿宇。

城隍庙工字殿是全国保存至今为数不多的明初城隍庙古建筑之一,也是苏州唯一的现存较完整的明代早期殿堂建筑,工字形布局亦颇具特色。

《三横四直图》碑,在城隍庙工字殿后殿西次间前檐墙上。碑身高1.6米、宽0.8米,碑座高0.3米、宽0.9米,清嘉庆二年立。正面镌《重浚苏州城河记》背面绘刻苏城河道图,显示以“三横四直”七条贯穿全城的干流为主的河道分布体系,并以传统的立面画法在平面图上标出城垣及重要桥梁、寺观、衙署的位置,比较准确、形象地反映出清代中叶苏州河道纵横、桥梁密布的水城风貌。图的上部刻有盛林基撰并书的《苏郡城河三横四直图说》,长达1200多字,详述了“三横四直”的起止分合,纠正了方志所载的某些谬误,补充了史书记述的部分缺漏。在图的左下角另刻有附记数行,说明疏浚河身总长、开挖土方量和共费银两数。这一图碑对于研究城市建设史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地址:苏州市平江区景德路94号

电话:0512-65155897

皇罗禅寺

清乾隆年间,此庵再度修复,改名“王路庵”,民国20年(1931年),重建寺院,到战期间,广为流传的《沙家浜》原故事就发生在此地。

1995年,更名为“皇罗禅院”。后几经修缮,至今千年古刹再现新貌。寺内横梁、内顶雕花精美,彰显皇家风范,是长三角地区唯一集北派建筑风格的寺庙。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镇埝浜村

乘车线路:苏州市内乘861、865、866等路公交在皇罗禅寺站下车可达。

相城古戏台

坐落在北桥街道南桥西侧城隍庙内。这是相城区内硕果仅存的古戏台,始建年代无考。

宋《东京梦华录》说,城隍庙里建戏台,是为娱神。据此推测,这戏台当与庙殿建于同时,从现存大殿的建筑和梁架结构来看,建筑风格属于清代中晚期,说明此庙在清代曾经重修。

古戏台的位置在城隍殿南,坐南朝北,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两边有东西看楼六间,呈四合院式,是一座高台楼阁式建筑。穿过戏楼,为中心大院,院内青砖铺地,场地宽广平整,可容纳数百人看戏。

古戏台是北桥成为戏曲之乡有力的历史佐证,也是研究吴地戏曲史的宝贵财富。

(图片来源:苏州市文广旅局官微、相城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今日相城公众号、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官方网站)

作者:杨子思

责编:李扬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