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题2023---2024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含解析)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题2023---2024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含解析)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向少量氧化铁粉末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红色粉末逐渐消失,溶液变为浅绿色
B.在氯化铜溶液中加入银片,析出红色固体
C.打开装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在瓶口上方观察到白烟
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会降低
2.从化学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于食品防腐
C.自然界的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可以大大降低水的硬度
D.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
3.有 x、y、z 三种金属,y 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x、z 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 反应;如果把 x 和 z 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会儿,在 z 表面有银析出,而 x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 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
A.yzx B.zxy C.yxz D.xzy
4.下列图示,能表示铁粉投入足量稀盐酸后,生成的氢气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的是
A. B.
C. D.
5.相同质量的Zn、Fe分别与足量稀盐酸作用,产生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6.将一定质量的锌粉加入含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与加入锌粉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固体为锌和银
B.b点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C.c点溶液为无色
D.d点固体为银和铜
7.下列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A.煤气中毒 稀有气体作保护气 B.木材燃烧 天然气作为燃料
C.钢铁生锈 氧气供给呼吸 D.火药爆炸 铜丝作导线
8.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少量气泡产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亚铁,可能含有氯化镁和氯化铜
B.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不含有氯化亚铁
C.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和铁,可能含有镁
D.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铁和镁
9.化学实验中处处表现出颜色变化美,下列化学实验中的颜色变化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A.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B.将空气中燃着的硫伸入氧气瓶中,火焰由黄色变为蓝紫色
C.在空气中加热铜片,表面变黑
D.往水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液体由无色变成紫红色
10.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 )
A.黄铜 B.碳酸钙 C.不锈钢 D.生铁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金属都呈银白色
B.铁制品部分浸入食盐水中不易生锈
C.铁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红色固体
D.工业炼铁的主要原理是用一氧化碳与铁矿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
12.某金属铝样品中含有镁、铁和铜中的一种或两种杂质,2.7g该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得到0.2g氢气,则该样品中含有的杂质组成不可能是
A.Fe B.Mg C.Fe、Cu D.Cu
13.科学家最新发现,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成超级储能装置,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保持不变
B.W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
C.X、Z两物质属于单质
D.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二、填空与简答
14.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22年11月29日晚,搭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五运载火箭在卫星发射中心呼啸升空。其中飞船和火箭上的锻环是关键结构件,主要由铝合金制成,铝合金属于 材料。锻环为火箭和飞船壮筋骨、披铠甲,在发射中不容易受到损伤。则铝合金具有的优良性能有 (填字母)。
A.密度小、强度大
B.硬度大、密度大
C.熔点高、抗腐蚀性能好
(2)铝合金有很好的抗腐蚀性,其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氧化铝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如氧化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1O2)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后铝元素的化合价为 。
15.在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出的固体中含有物质是 ,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
16.我国自行研发的大型客机C919成功试飞,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飞机上的镀铬铁制品能防锈蚀,其防锈蚀原理是什么? 。
(2)设计对比实验是化学研究常用的方法如图是某化学小组设计的探究铁钉锈蚀条件的实验。要达到实验目的还需补充什么实验? 。

17.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从宏观角度看,水、二氧化碳和氧气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 。
(2)由图1可知,氯原子和溴原子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 。
(3)图2是某微观粒子反应示意图。
①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②参加反应的A和B的分子个数比为 。
18.(1)根据如图金属应用实例推断,金属具有的物理性质有 (至少答两点);
(2)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二者性能不同的原因是 ;
(3)厨房中的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
A.陶瓷碗 B.不锈钢炊具 C.橡胶手套 D. 铜质水龙头
(4)钙、锌、铁、铜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19.A~G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 7 种物质,分别由 C、H、O、Cl、Ca 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已知 A、C 中含有同种金属元素,B、C 是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原料,G 是可燃性气体单质,D 可以用作气肥,G 和 E 物质类别相同。这些物质之间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 ”表示能相互反应,“→”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 B 和 E 的化学式: 、 ;
(2)F→G 的反应类型为 ;
(3)写出 E 直接转化为 F 的化学方程式: ;
(4)D→E 的反应会 能量(填“吸收”或“释放”)。
20.金属及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糖果等食品常用银白色、被称为“锡纸”的材料进行包装,“锡纸”实际上是铝箔纸。铝可以制成铝箔,是因为它具有良好的 性。
(2)化学实验室要从含少量铜粉的银,锰(Mn)混合金属粉末中分离出贵金属,并获得一种盐晶体,现将有关三种金属随意编号为A、B、C,并设计如图流程:
①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
②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科学探究题
21.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铝与盐酸、稀硫酸反应时发现,铝与稀盐酸剧烈反应,而与稀硫酸几乎不反应。
写出铝丝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提出问题】铝与稀硫酸为什么几乎不反应?
【提出猜想】猜想1:稀盐酸和稀硫酸中的氢离子浓度不同;
猜想2: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起了促进作用;
猜想3: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对反应起了阻碍作用。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铝丝在稀盐酸中剧烈反应,在稀硫酸中几乎不反应 猜想1错误
②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氢离子浓度相等的稀盐酸,分别插入规格相同的打磨后的铝丝,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的Na2SO4溶液 猜想3错误
③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氢离子浓度相等的稀硫酸,分别插入规格相同的打磨后的铝丝,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的 溶液 猜想2正确
【实验反思】上述实验中,铝丝使用前打磨的原因是 。
四、计算题
22.金属涂层光纤是在光纤的表面涂布Cu-Al合金层的光纤。为测定金属涂层光纤材料Cu-Al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假设不含其他杂质):

(1)该金属涂层光纤材料是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往烧杯样品中加入100 g稀硫酸并用玻璃棒搅拌,搅拌的目的是 ,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过滤时需要用到的所有玻璃仪器包括 。
(3)求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铝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至0.1)。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向少量氧化铁粉末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红色粉末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错误;
B、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银的活动性弱于铜。在氯化铜溶液中加入银片不反应,无明显现在,错误;
C、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生成盐酸小液滴,形成白雾,错误;
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正确。
故选D。
2.C
【详解】A、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是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金属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废旧金属非常重要,故A正确;B、氮气的化学性质常温下不活泼,用于食品防腐,故B正确;C、自然界的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等净化处理后,可以大大降低水中的杂质,不会降低水的硬度,故C错误;D、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例如氧气和臭氧混合,属于混合物,故D正确。
点睛∶回收利用废旧金属是保护金属资源的重要方法。同一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水的净化和降低硬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3.A
【详解】解:由题意可知,有 x、y、z 三种金属,y 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x、z 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 反应说明y的金属活动性最强;如果把 x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x没有变化,说明 z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x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弱,即z>Ag>x;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为y>z>x。故选A。
【点睛】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4.A
【详解】铁和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亚铁,且氢气随着反应的进行越来越多,当铁反应完后,氢气不再产生,保持不变,故随着时间的推移,氢气的量由0开始,先变大后不变。
故选A。
5.C
【详解】相同质量的Zn、Fe分别与足量稀盐酸作用,由于稀硫酸过量,因此充分反应后放出氢气的质量大小由金属决定,根据化学方程式 ,每56g铁生成2g氢气,又根据化学方程式,每65g锌生成2g氢气,所以相同质量的Zn、Fe分别与足量稀盐酸作用,铁比锌生成氢气量多;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关系锌>铁,可判断锌与稀硫酸反应快,铁与稀硫酸反应慢,锌反应完所用的时间短,图像先出现拐点。
故选C。
6.C
【分析】锌、铜和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Zn>Cu>Ag,将一定质量的锌粉加入含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锌先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每65份质量的锌完全反应,生成216份质量的银,固体质量增加,AgNO3反应完,若还有锌粉,锌再与Cu(NO3)2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每65份质量的锌完全反应,生成64份质量的铜,固体质量减少。
【详解】A、a点时硝酸银还没有完全反应,则a点固体为银,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b点时,锌和硝酸银恰好完全反应,固体是银,加入稀盐酸,银与稀盐酸不反应,没有气泡产生,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c点时,锌和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为硝酸锌溶液,溶液为无色,故选项说法正确;
D、c点时,锌和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d点时锌过量,则d点时的固体为银、铜、锌,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7.D
【详解】A.稀有气体作保护气,利用了其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选项A错;
B. 天然气作为燃料,利用了甲烷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选项B错;
C. 氧气供给呼吸利用了其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选项C错;
D.火药剧烈燃烧而爆炸属于化学变化,铜丝作导线利用其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选项D正确;
故选D
8.C
【详解】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知镁比铁活泼,铁比铜活泼,镁和铁属于氢前的金属能与盐酸反应。混合溶液中加入镁粉,首先镁粉和氯化铜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镁并置换出单质铜,如果镁粉足量可以再继续和氯化亚铁反应生成氯化镁并置换出铁,向滤出的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少量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中含有能和稀盐酸反应的活泼金属。
A. 因为滤出的固体能和盐酸反应,说明含有氢前的活泼金属,说明氯化铜已经完全反应完,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可能含有氯化亚铁,一定没有氯化铜,故选项错误 ;
B. 因为滤出的固体能和盐酸反应,说明含有氢前的活泼金属,如果镁有剩余,氯化亚铁已经完全反应,滤液中不含氯化亚铁,一定含有氯化镁;如果镁没有剩余,固体中加盐酸有气泡,说明铁完全或部分被置换了出来,所以滤液中可能有剩余的氯化亚铁,故选项错误;
C. 因为滤出的固体能和盐酸反应,说明含有氢前的活泼金属,如果镁有剩余,氯化亚铁中的铁元素一定被置换为单质铁,如果镁没有剩余,固体中加盐酸有气泡,说明固体中肯定含有单质铁,据此判断固体中一定含有铜和铁,可能含有镁,故选项正确;
D. 因为滤出的固体能和盐酸反应,说明一定含有氢前的活泼金属,如果镁有剩余,固体中一定有铁,如果镁反应完,根据题干意思,固体中肯定含有单质铁,无论那种情况,固体中一定有铜和铁,可能含有镁,故选项错误。
故选C。
9.B
【详解】A、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会观察到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正确;B、将空气中燃着的硫伸入氧气瓶中,火焰由淡蓝色变为蓝紫色,错误;C、在空气中加热铜片,铜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表面变黑,正确;D、在水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液体由无色变成紫红色,;正确。故选B。
点睛:初中化学中有五种黑色物质分别为氧化铜、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碳粉和铁粉。
10.B
【详解】A.黄铜是铜锌的合金;
B.碳酸钙是化合物,属于纯净物;
C.不锈钢是一种铁合金;
D.生铁是一种铁合金。
故选:B。
11.D
【详解】A、并不是所有金属都呈银白色,铜是红色的,故A不正确;
B、食盐水能促进铁生锈的速率,则铁制品部分浸入食盐水中易生锈,故B不正确;
C、铁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C不正确;
D、工业炼铁的主要原理是用一氧化碳与铁矿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故D正确。
故选D。
12.B
【详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镁、铁、铝位于氢元素前面,铜位于氢元素后面,则铁、镁、铝能与盐酸反应,设生成0.2g氢气时,需要镁、铁、铝的质量分数为x、y、z,则
、、
、、
解得x=2.4g、y=5.6g、z=1.8g
而2.7g该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得到0.2g氢气,则该铝样品中可能只含有铁或铜,或者含有铁和铜的混合物,或含有镁、铜混合物或镁、铁混合物,但不可能只含有镁,故选B。
13.D
【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碳和氨气在催化剂和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氮气和甲烷,反应的方程式是:。
【详解】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保持不变,故A正确;
B、由图示可知,W为甲烷,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B正确;
C、由微粒的构成可知,X、Z两物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C正确;
D、该反应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D不正确;
故选D。
14.(1) 金属 A
(2) +3
【详解】(1)铝合金是铝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合金与其成分金属相比,其硬度、强度和机械性能强于成分金属,熔点低于成分金属。铝合金具有密度小,强度、硬度大,抗腐蚀性能好,但是熔点低的性质,故选:A;
(2)氧化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1O2)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后偏铝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铝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有(+1)+x+(-2)×2=0,解得x=+3。
15. Ag、Cu、Fe Fe(NO3)2/硝酸亚铁
【详解】铁、铜、银的活动性顺序为铁>铜>银,在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铁优先与AgNO3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若铁有剩余,铁再与Cu(NO3)2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由于只有铁排在氢的前面,说明铁有剩余,AgNO3、Cu(NO3)2中的铜、银全部被置换出来,因此滤出的固体中含有物质是Ag、Cu、Fe,滤液中只含有硝酸亚铁,故填:Ag、Cu、Fe;Fe(NO3)2或硝酸亚铁。
16. 阻止铁与氧气、水接触 铁钉在干燥的空气中不生锈的实验
【详解】(1)铁的锈蚀是铁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飞机上的镀铬铁制品能防锈蚀,其防锈蚀原理是阻止铁与氧气、水接触,从而减缓了铁的锈蚀,故填:阻止铁与氧气、水接触。
(2)图中的左边试管中的铁钉既与水分接触,也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右边的试管中的铁钉只与水接触,两个装置可以探究水对铁锈蚀的影响,但不能探究氧气对铁锈蚀的影响,还需要增加探究氧气影响的实验,即铁钉在干燥的空气中不生锈的实验,故填:铁钉在干燥的空气中不生锈的实验。
17.(1)氧元素
(2)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7个电子
(3) 置换 4:3
【详解】(1)从宏观角度看,水由氢、氧元素组成,二氧化碳由碳、氧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所以,从宏观角度看,水、二氧化碳和氧气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氧元素。
(2)由图1可知,氯原子和溴原子最外层都是7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所以氯原子和溴原子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是7个电子。
(3)据图可以看出:该反应是化合物A与单质B反应生成单质C和化合物D。符合置换反应定义,因此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据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此可知参加反应的A和B的分子个数比为4:3。
18. 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任两点) 含碳量不同 BD 钙、锌、铁、铜
【详解】(1)能做电缆,说明具有导电性;能做热水壶,说明具有导热性;能拉成金属丝,说明具有延展性;
(2)生铁和钢均属铁合金,其区别是含碳量不同;
(3)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
A、陶瓷碗属无机非金属材料;
B、不锈钢炊具属金属材料;
C、橡胶手套属合成材料;
D、铜质水龙头属金属材料,故选BD;
(4)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钙、锌、铁、铜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顺序是:钙、锌、铁、铜。
19. HCl O2 分解反应 吸收
【分析】A~G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 7 种物质,分别由 C、H、O、Cl、Ca 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已知 A、C 中含有同种金属元素,B、C 是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原料,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用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G 是可燃性气体单质,故G为氢气,D 可以用作气肥,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常作气体肥料,故D是二氧化碳,G 和 E 物质类别相同,G是单质,故E是氧气,D可以转化为C,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C是碳酸钙,B是盐酸,A、C 中含有同种金属元素,A可以和盐酸、二氧化碳反应,故A是氢氧化钙,E可以转化为F,F生成G,故F是水。带入验证,推导正确,据此回答问题。
【详解】(1)B是盐酸,化学式为HCl,E是氧气,化学式为O2。
(2)F→G即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是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3)E直接转化为F即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
(4)D→E的反应即二氧化碳在光合作用下生成氧气,该反应吸收能量。
【点睛】本考点属于物质的推断题,是通过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
20.(1)延展
(2) Mn、Cu、Ag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和银都排在氢的后面,所二者都不与稀硫酸反应,因此向混合物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产生了无色气体,说明是锰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氢气,所以说明锰的活动性排在氢前,因此A物质为金属锰;在B和C的混合物中加入了硝酸银溶液,铜的活动性比银的强,铜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而最终得到的是固体C,所以C物质是金属银,B物质为金属铜,三者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B、C,即:Mn、Cu、Ag。
【详解】(1)金属能拉成丝或拍成片,说明金属有延展性,铝可以制成铝箔,是因为它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2)①由分析可知,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Mn、Cu、Ag。
②步骤Ⅱ中发生反应为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1. 2Al+6HCl=2AlCl3+3H2↑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氢离子浓度相等的稀盐酸和稀硫酸,分别插入规格相同的打磨后的铝丝 加入Na2SO4溶液的试管无明显变化 氯化钠(或NaCl) 加入氯化钠溶液的试管剧烈反应 除去铝表面的氧化膜
【详解】根据铝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6HCl=2AlC13+3H2↑;
[进行实验]①由实验结论,猜想1错误,说明氢离子浓度对反应没影响,故设计如下对比实验:在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氢离子浓度相等的稀盐酸和稀硫酸,分别插入规格相同的打磨后的铝丝,我们观察到铝丝在稀盐酸中剧烈反应,在稀硫酸中几乎不反应,说明猜想1错误。
②由猜想3知,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对反应起了阻碍作用,又由实验结论,猜想3错误,所以加入Na2SO4的稀盐酸的试管无明显变化,说明硫酸根离子对反应并没有起阻碍作用,故猜想3错误。
③由猜想2知,盐酸中的氯离子对反应起了促进作用,所以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对比实验,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氯化钠溶液,观察到加入NaCl的稀硫酸中反应剧烈,未加入的几乎不反应,故猜想2正确。
[实验反思]因为铝表面的一层氧化铝薄膜,所以实验中,铝丝使用前要打磨,除去铝表面的氧化膜。
22.(1)混合物
(2) 加快反应速率 烧杯、漏斗、玻璃棒
(3)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氢气的质量为:(10g+100g)-(104.8g+4.6g)=0.6g。
设:反应后生成硫酸铝的质量为x。
答:反应后生成硫酸铝的质量为34.2g。
【详解】(1)金属涂层光纤是在光纤的表面涂布Cu-Al合金层的光纤,由此知,该金属涂层光纤材料是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2)①搅拌可以使样品和稀硫酸增大接触面积,从而加快反应速率,故填:加快反应速率。
②过滤时需要用到的所有玻璃仪器为:烧杯、漏斗、玻璃棒,故填:烧杯、漏斗、玻璃棒。
(3)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