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专题】重难点10----科学探究---中考生物(二)(含解析)

【二轮专题】重难点10----科学探究---中考生物(二)(含解析)

重难点10 ----科学探究---中考生物(二)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00分钟;命题人:xxx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
一、选择题(共25分)
1.为探究生态因素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将大小、健康状况相近的小鱼分别置于四个生态缸中,处理条件如图所示,其中哪个生态缸中小鱼存活时间最长(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关于生物实验和探究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加清水以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B.显微镜视野中的细胞不清晰且偏左,应先调节细准焦螺旋再向右移动玻片标本
C.测量胸围差时,应记录受测者尽力深吸气终了时、尽力深呼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
D.模拟探究生男生女的几率时,每次取出的棋子要另外存放,避免干扰实验结果
3.某校学生在实践课上利用物理仪器制作了如下装置(内推注射器可使水透镜曲度变大,反之则变小)进行探究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光屏模拟形成物像的视网膜
B.水透镜模拟晶状体,注射器模拟睫状体
C.F光源左移时,为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物像,应向外拉注射器
D.模拟近视的矫正时,在F光源和水透镜之间竖一块放大镜
4.为了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某生物活动小组将40颗饱满的种子平均分成4份,按下表进行操作,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组次 ① ② ③ ④
操作 25℃、适量水 25℃、干燥 25℃、水淹没种子 25℃、适量水、去除部分子叶
A.①中的种子一定能萌发
B.①③的变量是水的多少
C.实验时加入土壤,种子才能萌发
D.若④中的种子萌发成幼苗,可能不如①中幼苗健壮
5.科学探究中提出的问题应具体、明确,具有探究价值。下列问题提得最好的是(  )
A.紫薇花和木槿花哪种更漂亮 B.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
C.为什么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几次蜕皮 D.土壤湿度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6.如图示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实验装置,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蒸腾作用的强弱与叶片面积的大小密切相关
B.三个塑料袋内壁的水珠由多到少依次是C>B>A
C.蒸腾作用越强,根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速度越快
D.将装置置于湿度小的环境中,可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7.如图为某同学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下列对实验过程及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本实验的对照组是①号试管
B.①号和②号试管对照,可以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C.放在37℃温水中是模拟人体口腔的温度
D.滴加碘液后,③号试管变蓝,①号和②号试管不变蓝
8.小秦知道了新疆哈密瓜甜的原因后,想探究夜间温度对苹果含糖量(“糖心指数” 越高,含糖量越高)的影响,于是在家人的帮助下,选取同一果园长势相近的果树,分两组进行探究。依据下图可得出的结论是(  )

A.摘果日期越晚,含糖量越低 B.夜间温度升高,含糖量降低
C.1组含糖量均高于2组 D.1组夜间有机物消耗少于2组
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目的,不相符的一组是(  )
组别 实验 方法步骤 实验目的
A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37℃水浴加热 模拟人体口腔温度
B 观察草履虫 在载玻片上放几丝棉花纤维 减慢运动便于观察
C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滴加碘液 检验淀粉的有无
D 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撕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 观察叶绿体
A.A B.B C.C D.D
10.为探究眼球的结构和成像原理,某生物学兴趣小组设计并制作了模型。图甲为眼球结构示意图,图乙为该模型装置,光源位置固定不变,注射器注水可使水透镜的曲度(凸度)增大。此时,图乙中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水透镜折射,在光屏上形成了清晰的物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乙中光屏模拟的是图甲中③,③是视觉形成的部位
B.佩戴凹透镜可矫正近视是因为改变了图甲中④的曲度(凸度)
C.若光源形状为“p”,则光屏上形成的物像应为“p”
D.若向水透镜内注水,物像应向靠近水透镜方向移动
11.取同一植株上4条生长状况相近的嫩枝,每条嫩枝上的叶片大小相近且数量相同,如下图进行处理。涂凡士林的部位不能进行蒸腾作用,没有水分散失;4支试管相同且装有等量清水,水面上均铺满厚度一致的油层,防止水分蒸发。将4组装置同时放在有阳光、温暖的地方,数小时后,观察并比较液面的变化。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以上4组装置中,对照组是甲
B.甲与丁对照可探究叶片是否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器官
C.4组装置中,液面最低的是丁
D.若乙液面低于丙,可推测叶片下表皮气孔数多于上表皮
12.为探究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某实验小组利用蚕豆种子设计了如图实验(除探究条件外,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只有甲组、丙组种子萌发,且萌发率相近。该实验表明蚕豆种子萌发需要(  )

A.适宜的光照 B.适宜的温度 C.适量的水分 D.充足的空气
13.某同学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中,先分别向①、②两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馒头碎屑,然后按下表的实验设计依次进行操作。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试管编号 加入的物质 处理过程 检测
① 2毫升清水 37℃水浴保温10分钟 滴加2滴碘液
② 2毫升唾液 37℃水浴保温10分钟 滴加2滴碘液
A.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保温时间 B.预期只有②号试管内出现蓝色
C.换用馒头块进行实验消化会更快 D.唾液中对淀粉起消化作用的是淀粉酶
14.观察、实验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下列实验中,实验用品与使用目的相匹配的是(  )
实验名称 实验用品 使用目的
A 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酒精 检验淀粉是否产生
B 验证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 点燃的蜡烛 检验呼吸产生氧气
C 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 碘酒 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核
D 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 湿纱布 防止小鱼呼吸
A.A B.B C.C D.D
15.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同学们利用一株牵牛花探究了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前要将整株牵牛花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B.叶片a可用来探究水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C.装置甲和丙可用来探究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D.装置乙和丙可用来探究二氧化碳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16.小丽同学在探究“酵母菌产生酒精所需条件”的实验时,她在甲、乙装置中各加入5克新鲜的食用酵母菌、10克葡萄糖和200毫升水,均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下列对她的实验设计及结果预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装置形成对照实验 B.实验探究的条件为是否搅拌
C.只有甲装置可产生二氧化碳 D.最可能产生酒精的是乙装置
17.同学们在课堂上利用萌发的和煮熟的种子(初始温度相同)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煮熟的种子无法进行呼吸作用
B.甲组温度计示数低于乙组
C.甲组蜡烛迅速熄灭,乙组蜡烛继续燃烧
D.实验可证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18.生物学的研究工具有助于我们科学有效地探究生命奥秘。下列生物学实验选用的材料或器具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新冠病毒的形态结构
B.用放大镜观察已纵向切开的桃花雄蕊的内部结构
C.用碘液检测绿叶在光下是否制造淀粉
D.用高锰酸钾溶液检测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19.将下图中A、B两装置置于33℃的环境下光照5小时,测量的实验结果如下表。该探究实验能够证明(  )
清水量(mL)实验装置 初始量(mL) 最终量(mL) 差值(mL)
A 200 189 11
B 200 199.8 0.2
A.蒸腾作用的强弱与叶片面积大小密切相关 B.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强度和环境温度
C.绿色植物叶片的下表皮比上表皮的气孔多 D.通过气孔进出的气体有水蒸气和氧气
20.某兴趣小组用甘薯(茎细长,分枝少,叶多)为实验材料,对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进行了探究。如图为实验过程中使用的装置(该装置已经过黑暗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用黑纸片遮光是为了抑制叶绿素形成
B.图中甲、乙两部分形成对照,变量是光照
C.本装置可用来探究光合作用能够制造氧气
D.本装置可用来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21.在探究“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下列叙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
A.将该套装置放在向阳的地方实验现象更明显
B.15分钟后塑料袋内壁水珠最多的是丙
C.装置乙塑料袋内壁的水珠可能来自土壤中水分的蒸发
D.比较甲、丙两组,可推断出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22.下图是某同学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而设计的实验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将甲装置放在光下,①中收集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卫生香复燃
B.乙装置透明袋内壁出现小水珠,说明植物进行了蒸腾作用
C.用乙装置探究蒸腾作用时,可改进为用透明袋包住整个花盆并扎紧
D.将乙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用手挤压透明袋,②中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
23.下列叙述不科学的是(  )
A.观察植物的蒸腾作用,滴加油滴,防止量筒内水分蒸发
B.模拟膈肌运动的演示实验,上推橡皮膜,气球回缩,模拟呼气过程
C.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设置明暗环境,形成对照
D.使用显微镜观察英文字母“b”,看到的物像是“d”
24.“碘液染色”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实验中没有用到此方法的是
A.观察蚕豆叶下表皮细胞中的气孔 B.用放大镜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C.用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 D.探究馒头在口腔中发生的变化
25.显微镜是一种具有放大功能的仪器,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探究器具。下面为显微镜使用的几个主要操作步骤,操作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取用显微镜 ②放置“标本” ③粗调节 ④对光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④② D.①④②③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实验探究题(共35分)
26.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影响霉菌生长的环境条件”,在丙三个已经灭菌处理的培养四中分别放入大小相同的面包(面包的其他条件都相同),处理方法及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
装置 处理方法 实验现象
甲 新鲜的面包,置于25℃的室内 面包发霉了
乙 新鲜的面包,烘干,置于25℃的室内 面包没有发霉
丙 新鲜的面包,置于冰箱冷藏室内 面包没有发霉
(1)本实验设置了 组对照实验。
(2)分析表中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3)请根据本实验的结论,写出保存食品的两种方法: 。
(4)同学们为了进一步研究霉菌,制作了霉菌临时装片进行观察。小华在观察过程中看不到霉菌,在老师的指导下才看到,你推测小芳操作显微镜的不当之处可能是 (写出两点)。
27.为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某校生物学兴趣小组设计了表格中的方案(滴加1%BTB溶液后,若二氧化碳少,则溶液呈蓝色,若二氧化碳多,则溶液呈黄色。碳酸氢钠的作用是提供二氧化碳。)。请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
组别
处理方法 不加碳酸氢钠 加入碳酸氢钠 加入碳酸氢钠
排出瓶内空气
光照 光照 遮光
放于适宜温度下
取瓶中少量液体,滴加1%BTB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前 蓝色 黄色 黄色
实验后 蓝色 ① 黄色
产生气体情况 无 有 无
(1)甲组与乙组进行对照,可探究 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后,用带火星的卫生香检验乙中产生的气体,会出现 现象。表中①处的颜色为 。
(2)甲与丙不能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其原因是 。
(3)试验后丙组颜色未发生变化,其原因是 。
(4)要使表中装置构成一个生态瓶,除换掉蒸馏水外,还需添加的成分是________。
A.金鱼 B.泥沙 C.金鱼、泥沙 D.氧气
28.城镇中,许多种植爱好者在阳台进行无土栽培。无土栽培不用土壤,而是用营养液对植物进行培养。小明也尝试无土栽培,但出现了“烂根”现象。是什么原因导致植物“烂根”?怎样解决植物“烂根”的问题呢?小明用大豆幼苗作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请将他的探究思路补充完整。
(1)作出假设。小明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了假设:“烂根”是根部氧供应不足引起的。作出这一假设的依据是 (答一条即可)。
(2)设计实验。为验证假设是否成立,小明设置了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应是根部能否得到充足的 。
(3)设计装置。对于实验组,小明设计了两种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比较甲、乙两种装置的异同,理解装置设计的原理,在表格空白处填写适当的器材名称。
设计要点装置 如何固定植物 如何为根供给有关物质
固定部位 起固定作用的材料 氧的供给 水和无机盐的供给
甲 茎 海绵 通过 进入营养液中的空气供给 直接通过营养液供给
乙 根 通过固体基质颗粒间隙里的空气供给 通过 将营养液输送到固体基质颗粒间隙供给
(4)选择装置。小明最终在甲、乙两种装置中选择了乙装置,他作出这一选择时考虑的问题应有__________
A.幼苗生长需要哪些环境条件?
B.自己的经济条件是否允许?
C.用废旧材料能否达成目的?
29.科学研究表明,烟草燃烧时会产生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如尼古丁、焦油和一氧化碳等,从一包香烟中提炼出来的尼古丁可以毒死一头牛。某生物兴趣小组以水蚤为研究对象,探究“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步骤如下:
烟草浸出液的配制方法:①将两支烟的烟丝加160mL清水浸泡一天;②将四支烟的烟丝加160mL清水浸泡一天。用其浸出液做实验。
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水中的活水蚤并记录10秒内的心跳次数,重复五次取平均值。
在显微镜下观察两支烟的烟丝浸出液中的活水蚤并记录10秒内的心跳次数,重复五次取平均值。
在显微镜下观察四支烟的烟丝浸出液中的活水蚤并记录10秒内的心跳次数,重复五次取平均值。
实验结果见下表:
组别 清水 两支烟的烟丝浸出液 四支烟的烟丝浸出液
水蚤个数 5 5 5
10秒内心跳次数 35 37 41
分析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该兴趣小组提出的问题是
(2)在实验中设置清水组的目的是形成 。
(3)该兴趣小组的尼玛同学认为还需要增加两个组别,即用一支烟的烟丝漫出三支烟的烟丝浸出液进行实验,你认为这样做的原因是 。
(4)根据实验结果,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 (填“促进”或“抑制”)作用。
(5)该兴趣小组在显微镜下发现水蚤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请你推测水蚤属于下列选项中的______。
A.节肢动物 B.鱼类 C.软体动物 D.扁形动物
(6)请写出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写出一条即可)。
30.合理开发利用盐碱地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高浓度的盐溶液会减弱植物的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科研人员通过对某种百合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探究AM真菌能否提高植物的抗盐性。
(1)方法步骤:
①选择完好且无病虫害的百合,用药物浸泡进行杀菌处理,目的是 。
②将杀菌后的百合用清水洗净,均分成2组。种植时,1组不接种AM真菌,1组接种AM真菌,采用相同规格的花盆,每盆定植3株。待株高30cm时,用0.8%的盐溶液浇灌。采用相同规格的花盆是为了 。
③在晴天、从7:00到17:00,测定气孔张开程度和叶绿素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2)实验结果与分析:

据图可知,接种AM真菌后,植物气孔张开程度 (填“增大”或“减小”),推测蒸腾作用会 ,同时 (填气体)会通过气孔进入叶片。图中的实验结果证实接种AM真菌还能 (填“增加”或“减少”)叶绿素含量,进而可能会增强植物的 作用。
(3)实验结论: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是对照组。据此解答。
【详解】A.甲因为缺少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为鱼类提供氧气,存活的时间短,故A不符合题意。
B.乙中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为鱼类提供氧气,存活时间较长,故B不符合题意。
C.丙装置内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氧气为鱼类的呼吸所用,同时装置中有河泥,河泥中的腐生细菌和真菌对鱼的排泄物等进行分解,净化水质,这样鱼类的存活时间最长,故C符合题意。
D.装置D内植物在无光的条件下,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反而和小鱼一起争夺氧气进行呼吸,鱼类的存活时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C
【分析】1.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因此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需要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因此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不至于因吸水而膨胀,应向载玻片上滴生理盐水。
2.胸围差是指,先让受测者尽力深吸气,记录下吸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再让受测者尽力深呼气,记录下呼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胸围差为两个所测长度的差值。
【详解】A.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口腔上皮细胞如果放在清水中会吸水涨破,因此为了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需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A错误。
B.当显微镜视野中的细胞不清晰时,应该先调节细准焦螺旋来获得清晰的图像。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所以,观察时,如果发现物像偏左,应将玻片标本向左方向移动,这样我们会观察到物像向右移到视野的中央,B错误。
C.在测量胸围差时,应该记录受测者在尽力深吸气和尽力深呼气终了时的胸围长度,这样可以获取准确的差值,C正确。
D.在模拟探究生男生女的几率时,每次取出的棋子应该放回初始容器中,以保持每次取出的概率不变。将取出的棋子另外存放会干扰实验结果,D错误。
故选C。
3.D
【分析】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详解】A.眼球中的视网膜,为一层柔软而透明的膜,紧贴在脉络膜内面,有感受光刺激的作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能够把物体的色彩、亮度等信息转化为神经冲动,故视网膜是视觉感受器,是眼球内成像的部位。可见,光屏模拟形成物像的视网膜,A正确。
B.在眼球的结构中,晶状体透明、有弹性,类似照相机的镜头。睫状体内有平滑肌,通过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从而使眼睛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可见,水透镜模拟晶状体,注射器模拟睫状体,B正确。
C.人视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视远物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曲度变减小。可见,F光源左移时,代表人在视远物,此时为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物像,应向外拉注射器,使得水透镜的曲度变减小,C正确。
D.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曲度过大,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导致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而不是视网膜上。而凹透镜具有能使光线发散的特点,因此,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矫正了近视眼。可见,模拟近视的矫正时,在F光源和水透镜之间竖一块凹透镜,而放大镜是凸透镜,D错误。
故选D。
4.D
【分析】(1)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A.由实验可知,①中的种子具有的条件是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但是没有体现出充足的空气,且种子自身条件不一定满足,因此不一定能萌发,A错误。
B. 由实验可知,①③的变量是空气的有无,B错误。
C.土壤不是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C错误。
D.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可能为其提供营养物质,④中的种子去除部分子叶,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足,不如①幼苗健壮,D正确。
故选D。
5.D
【分析】人类的认识史常以提出问题作为发展的起点,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也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中学生要培养自己从生活、实践和学习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当提出、表述这些问题时,要具体、有探究价值。
【详解】A.紫薇花和木槿花的美丽程度是主观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无法具体比较,A错误。
B.这个问题涉及到生物学中的一个经典难题——“鸡生蛋还是蛋生鸡”,至今没有得到确定的答案,因此无法回答哪个先出现,B错误。
C.“为什么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几次蜕皮”这个问题不够具体、明确,C错误。
D.土壤湿度会影响鼠妇等一些动物的分布和生存环境。可见,“土壤湿度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是一个具体的、明确的问题,具有探究价值,D正确。
故选D。
6.A
【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活的植物体内,通过植物体表面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通常叶片越多,蒸腾作用越旺盛,植物散失的水分越多。
【详解】A.主要分布在叶片上的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因此植物蒸腾作用的强弱与叶片面积的大小密切相关,A正确。
B.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通常叶片越多,蒸腾作用越旺盛,植物散失的水分越多。所以,可预测该实验该的结果是叶片最多的A袋壁内水珠最多;叶片较多的B袋壁内水珠较少;无叶片的C袋壁内水珠最少,B错误。
C.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但不能促进对无机盐的吸收,C错误。
D.该实验中,植物的枝叶分别套在A、B、C三个密闭的塑料袋中,因此将装置置于湿度小的环境中,不会使实验现象更明显,D错误。
故选A。
7.C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2)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中,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与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有关。要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以唾液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要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要探究“温度对唾液消化淀粉是否有影响”,应以温度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详解】A.本实验共有两组对照实验,①③和②③单一变量分别为唾液、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照组是③,A错误。
B.①号和②号试管不能形成对照实验,共有两组变量分别是唾液、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未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不可以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B错误。
C.将3支试管置于37℃温水中,目的是模拟人的口腔温度,该温度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高,C正确。
D.滴加碘液后①号和②号变蓝;①号无唾液,对淀粉无分解作用,会变蓝。②号有唾液,对淀粉有分解作用,但是无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会导致分解不彻底,会变蓝;③号有唾液,对淀粉有分解作用,也有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彻底分解,不变蓝,D错误。
故选C。
8.B
【分析】新疆昼夜温差大,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旺盛,制造的有机物多;夜间温度低呼吸作用弱,分解的有机物少,因此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增多;题中1组夜间采取保温措施,虽然白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但是夜间有机物消耗的叶多,积累的糖分少,因此比2组不进行搭棚处理的低。
【详解】A.结合图片可知,摘果时间越晚,含糖量越高,A错误。
B.温度能影响呼吸作用,主要是影响呼吸酶的活性,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呼吸作用强,消耗有机物多,含糖量少,1组夜间采取盖膜保温,温度升高,含糖量比2组夜间不盖膜的低,由此可知,夜间温度升高,含糖量降低,B正确。
C.结合图片可知,1组含糖量的曲线都是位于2组的下面,因此1组含糖量均低于2组,C错误。
D.1组含糖量均低于2组,说明1组的夜间有机物消耗比2组多,D错误。
故选B。
9.D
【分析】此题考查了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观察草履虫,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制作并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和目的。
【详解】A.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37℃水浴加热是为了模拟人体口腔温度,A正确。
B.观察草履虫时在载玻片上放几丝棉花纤维是为了限制草履虫的运动便于观察,B正确。
C.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滴加碘液是为了检验淀粉的有无,C正确。
D.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内无叶绿体,D错误。
故选D。
10.D
【分析】图中①巩膜,②脉络膜,③视网膜,④晶状体,⑤玻璃体。
【详解】A.图乙中光屏模拟的是图甲中③视网膜,视觉形成的部位是大脑皮层,A错误。
B.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造成近视。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佩戴凹透镜可矫正近视并不是因为改变了图甲中④晶状体的曲度,只是改变了焦距,B错误。
C.视网膜上形成的像为倒立的像,因此若光源形状为“p”,则光屏上形成的物像应为倒立的“d”,C错误。
D.人视近物时,晶状体曲度变大;视远物时,正好相反。因此若向水透镜内注水,导致水透镜变凸,焦距变小,清晰物像成在屏的前方,这时应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光屏,使像变得清晰,D正确。
故选D。
11.A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A.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因此丁的作用是进行对照,对照组是丁,A错误。
B.甲没有叶片,丁有叶片,根据水位的变化可以探究:叶片是否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器官,B正确。
C.由于丁没有涂抹凡士林,因此水分散失的最多,C正确。
D.乙装置仅上表皮涂抹凡士林,丙装置仅下表面涂抹凡士林,若乙液面低于丙,可推测叶片下表皮气孔数多于上表皮,D正确。
故选A。
12.C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对照实验一般要遵循对照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设置重复多次实验等。
【详解】甲乙以水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有适量水的甲中的种子萌发。丙丁也以水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有适量水的丙中的种子萌发。这两组对照实验说明蚕豆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
故选C。
13.D
【分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详解】A.对照实验具有变量的唯一性,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唾液,A错误。
B.①号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色;2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B错误。
C.馒头块表示没有经过牙齿的咀嚼,馒头块与淀粉酶接触的面积小,其中的淀粉通常没有完全消化,因此用馒头块进行实验,实验效果不如用馒头碎屑,C错误。
D.唾液中淀粉酶对淀粉起消化作用,消化成了麦芽糖,呈淡黄色,D正确。
故选D。
14.C
【分析】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查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详解】A.酒精在实验探究阳光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中起的作用是对叶片进行脱色,便于碘液反应观察,A错误。
B.验证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使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并非产生氧气,B错误。
C.碘酒在实验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中起的作用是对细胞核进行染色,便于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核,C正确。
D.湿纱布在实验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中起的作用是维持小鱼正常呼吸,D错误。
故选C。
15.C
【分析】(1)绿叶片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的方法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分析现象,得出结论。解答时结合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等。
(2)分析该生物兴趣小组的实验装置可知,该小组设置了3组对照实验:a是以水分为变量的一组对照实验;甲与乙是以光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乙和丙是以二氧化碳为变量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解答即可。
【详解】A.实验中将整株牵牛花暗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利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将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A正确。
B.a叶片割断主叶脉,叶片的末端因为没有水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可以形成有无水分的探究实验,用来探究水对光合作用的影响,B正确。
C.装置甲和丙有两个变量,一个是有光和无光,一个是有无二氧化碳,故不能用来探究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C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丙装置中没有二氧化碳,和乙装置形成了有无二氧化碳的对照实验,可用来探究二氧化碳对光合作用的影响,D正确。
故选C。
16.A
【分析】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甲装置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乙装置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
【详解】A.观图可知,甲装置封口,且没有搅拌,乙装置开口,且不断搅拌,两个装置形成了有无氧气为变量的探究实验,故甲、乙装置形成了对照实验,A正确。
B.由A选项分析可知,通过不断搅拌,能为乙装置中的酵母菌提供充足的氧气,与甲装置(无氧气)形成探究酵母菌产生酒精所需条件的对照实验,故实验探究的条件为是否有氧气,B错误。
C.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故甲装置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乙装置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均能产生二氧化碳,C错误。
D.由C选项分析可知,甲装置中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故最可能产生酒精的是甲装置,D错误。
故选A。
17.B
【分析】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甲组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乙组不进行。
【详解】A.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生命活动,无法进行呼吸作用,A正确。
B.呼吸作用能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故甲组温度计示数高于乙组,B错误。
C.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而蜡烛的燃烧需要氧气,故甲组蜡烛迅速熄灭。而乙组煮熟的种子未消耗氧气,故蜡烛继续燃烧,C正确。
D.通过对比,实验可证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氧气,D正确。
故选B。
18.A
【分析】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因此常用高锰酸钾溶液来测定食物中是否含有维生素C及比较维生素C含量的多少。
【详解】A.病毒非常微小,要用纳米来表示,一个病毒的大小约为10~300纳米,因此用放大镜、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病毒,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A错误。
B.使用放大镜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因此,可用放大镜观察已纵向切开的桃花雄蕊的内部结构,B正确。
C.淀粉遇到碘变蓝色,我们经常用碘液来鉴定是否有淀粉存在,C正确。
D.结合分析可知,可用高锰酸钾溶液检测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D正确。
故选A。
19.A
【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光照、温度、湿度、空气流动状况等。
【详解】A.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结合表格数据可知,A量筒内的植物叶片多,水分散失的多,B量筒内的植物叶片少,水分散失的少,因此该探究实验能够证明“蒸腾作用的强弱与叶片面积大小密切相关”,A正确。
B.结合题图可知,该实验的变量是叶片的多少,B错误。
C.多数陆生植物叶片的气孔下表皮多,该特点利于降低蒸腾作用;但许多水生植物的上表皮的气孔多,C错误。
D.该实验不能证明“通过气孔进出的气体有水蒸气和氧气”,D错误。
故选A。
20.D
【分析】(1)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A.在实验装置中,其它条件相同,只有用黑纸片遮光的绿叶,与其他未遮光的绿叶,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有光的条件下,未遮光的绿叶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用黑纸片遮光的绿叶不能合成有机物。因此,用黑纸片遮光不是为了抑制叶绿素形成,而是抑制有机物形成,A不符合题意。
B.实验装置中,绿色和非绿色部分是由是否含有叶绿体造成的,绿色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非绿色部分不能制造有机物,所以可用来探究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因此,图中甲、乙两部分形成对照,变量是叶绿体,不是光照,B不符合题意。
C.实验装置中,两个装置各盛有氢氧化钠溶液和清水,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使两个装置形成以二氧化碳为变量的对照实验,本装置可用来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本装置无法用来探究光合作用能够制造氧气,C不符合题意。
D.实验的一个装置中内放的是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与另一个装置中等量的清水形成对照,可用来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D符合题意。
故选D。
21.B
【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夏天也较凉爽,形成良性循环。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还能降低温度。森林地区植物的蒸腾作用非常旺盛,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
【详解】A.植物的蒸腾作用受光照的影响,因此将该套装置放在向阳的地方实验现象更明显,A正确。
B.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图中乙装置内叶片数量最多,且把花盆一起套住,因此15分钟后塑料袋内壁水珠最多的是乙,B错误。
C.装置乙把塑料袋将花盆一起套住,因此塑料袋内壁的水珠可能来自土壤中水分的蒸发,C正确。
D.甲与丙形成以叶片为变量的对照实验,结果甲塑料袋内壁水珠最多,丙塑料袋内壁几乎没有水珠,由此说明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D正确。
故选B。
22.C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详解】A.将甲装置放在光下,水绵能进行光合光照释放氧气,故①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卫生香复燃,A正确。
B. 乙装置的实验过程中,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散失的水蒸气会凝结在透明袋内壁上形成小水珠﹐因此这些小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B正确。
C.用乙装置探究蒸腾作用时,不可改进为用透明袋包住整个花盆并扎紧花盆。因为,土壤中的水分在阳光下也可以通过蒸发进入塑料袋内形成小水珠,因此就不能确定塑料袋内的水珠是蒸腾作用形成的还是土壤蒸发的,C错误。
D.二氧化碳有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将乙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处于无光的条件下,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能进行呼吸作用,从而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用手挤压透明袋,②中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D正确。
故选C。
23.D
【分析】(1)蒸腾作用: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2)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呼气时,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3)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4)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
【详解】A.在进行“观察植物蒸腾作用”时,在量筒内的水面上加一层油,目的是防止量筒内水分蒸发对实验造成干扰,A不符合题意。
B.模拟膈肌运动的演示实验,上推橡皮膜,气球回缩,表示膈肌舒张过程,肺随之回缩,模拟的是呼气过程,B不符合题意。
C.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设置明暗环境,形成以光照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C不符合题意。
D.显微镜在视野内成的是倒立的像,就是将原来的物体旋转180度后所成的像,左右上下均颠倒,字母“b”,旋转180度后是“q”,因此使用显微镜观察英文字母“b”,看到的物像是“q”,D符合题意。
故选D。
24.A
【分析】碘液染色,可以用来检验淀粉,淀粉遇碘变蓝;也可以用来使细胞核染色,方便观察。
【详解】A.观察蚕豆叶下表皮细胞中的气孔,不需要碘液染色,因为围成气孔的保卫细胞含有叶绿体,A符合题意。
B.观察玉米种子结构时,需要用碘液进行染色,胚乳能被染成蓝色,B不符合题意。
C.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需要用碘液进行染色,使细胞核染色,C不符合题意。
D.淀粉遇碘变蓝,需要用碘液来检验淀粉是否被分解,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5.D
【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整理存放,解答即可。
【详解】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①取出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④对光,有白亮的视野、②放玻片标本,用压片夹压住、③调节粗、细准焦螺旋等结构,看清物像、收镜。
故选D。
26.(1)2
(2)影响霉菌生长的环境条件有温度、水分
(3)脱水法、冷藏法或冷冻法
(4)没有对好光;物镜未对准通光孔;未调好焦距;转动粗准焦螺旋太快;玻片标本未正对通光孔的中心;未调节好反光镜;视野光线过强或过暗;直接使用了高倍物镜等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详解】(1)甲、乙装置形成对照,变量是水分;甲、丙装置形成对照,变量是温度。所以本实验设置了2组对照实验。
(2)题中甲、丙装置形成对照,变量是温度,通过甲丙对照,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是霉菌的生长受温度的影响。甲、乙装置形成对照,变量是水分,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是霉菌的生长受温度和水分的影响。
(3)由(2)的结论可见保存食品的的方法有:脱水法、冷藏法或冷冻法。
(4)小华开始他怎么也看不到霉菌可能的原因是:没有对好光;物镜未对准通光孔;未调好焦距;转动粗准焦螺旋太快;玻片标本未正对通光孔的中心;未调节好反光镜;视野光线过强或过暗;直接使用了高倍物镜等。
27.(1) 二氧化碳 复燃 蓝色
(2)变量不唯一
(3)丙组无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4)C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分,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为:;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详解】(1)碳酸氢钠可以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甲组不加碳酸氢钠,乙组加入碳酸氢钠,这就形成了以二氧化碳为变量的对照实验。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所以甲组与乙组进行对照,可探究二氧化碳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氧气有助燃的作用。因此,用带火星的卫生香检验乙中产生的气体,会出现复燃现象。
装置乙中,金鱼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从而导致实验后装置内溶液中二氧化碳含量降低,BTB溶液的颜色也就由原来的黄色变成蓝色。
(2)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分析题干表格,甲组和丙组有二氧化碳和光照两个变量,不符合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故不能形成对照实验。
(3)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是光,而丙组处于遮光环境中,金鱼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含量也就没有明显变化,BTB染液的颜色也就未发生变化。
(4)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因此,要使表中装置构成一个生态瓶,除换掉蒸馏水外,还需添加的成分是作为消费者的动物(如金鱼等)、作为分解者的细菌和真菌(如泥沙等),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8.(1)植物被水淹了容易“烂根”(或:雨水过多需要给植物排水;花盆下面有排水小孔)
(2)氧
(3) 充气泵 固体基质颗粒 棉绳
(4)BC
【分析】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详解】(1)植物被水淹后容易“烂根”、雨水过多需要给植物排水、花盆下面有排水小孔,可以提出假设,“烂根”是根部氧气供应不足引起的。
(2)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氧气。烂根是因为土壤中氧气不足,呼吸作用微弱。为了证明该假设,设置的对照实验中唯一不同的变量应该是根部能否得到充足的氧气。
(3)通过比较发现,乙中对植株起固定作用的材料是②固体基质颗粒,相当于图甲中的海绵;图甲中通过①充气泵满足植物根对氧气的需求,乙装置中通过固体基质颗粒间隙里的空气满足植物的需求;乙装置中通过③棉绳将营养液输送到固体基质颗粒间隙。
(4)小明最终选择了乙装置。原因可能是与甲装置中用到的充气泵、专用培养箱相比,乙装置中用到的废旧矿泉水瓶、棉绳更经济,实现了废物利用,节约资源,故BC正确,A错误。
故选BC。
29.(1)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影响吗
(2)对照
(3)配制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
(4)促进
(5)A
(6)诱发肺部疾病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接受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不接受对实验变量处理,保持自然状态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1)根据题干可知,该兴趣小组提出的问题是: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影响吗?
(2)对照实验应该根据变量来设置对照,该实验的变量是烟草浸出液的浓度,故实验中设置清水组的目的是形成对照。
(3)增加两个组别,分别用一支烟的烟丝浸出液和三支烟的烟丝浸出液,可以增加两组不同浓度烟草浸出液的实验组,使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
(4)根据表格中的实验结果,随着烟草浸出液的浓度升高,水蚤10秒内心跳次数增加,由此可以判断: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促进作用。
(5)显微镜下发现水蚤身体和附肢都分解,身体和附肢都分解是属于节肢动物的特征,故推测水蚤属于节肢动物,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烟草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有:直接影响呼吸系统的功能、诱发肺部疾病、诱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
30.(1) 清除原有的细菌和真菌,防止对本次实验的干扰 控制单一变量
(2) 增大 旺盛 二氧化碳 增加 光合
(3)AM真菌能提高植物的抗盐性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
【详解】(1)①自然生长的百合植物体上是有细菌和真菌的,而本次实验要探究AM真菌能否提高植物的抗盐性,因此将百合用药物浸泡进行杀菌处理,目的是清除原有的细菌和真菌,防止对本次实验的干扰。
②设置对照实验,要控制单一变量,因此要采用相同规格的花盆来进行实验。
(2)据图可知,接种AM真菌后,植物气孔张开程度增大了,而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所以推测蒸腾作用会旺盛。同时二氧化碳也会通过气孔进入叶片。据图可知,接种AM真菌后,叶绿素含量增加。而叶绿素是叶绿体的构成部分,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因此图中的实验结果证实接种AM真菌还能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
(3)由第二问可知,AM真菌能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所以实验结论为:AM真菌能提高植物的抗盐性。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