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绿色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中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绿色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中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绿色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
一、选择题
1.2022年4月,我国科考队发现的一株高达83.2米的冷杉,刷新了中国最高树木纪录。水从该植株根部运输到茎顶端的主要动力是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答案】C
【分析】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能促进水分的吸收,同时拉动水分与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保证各组织器官对水和无机盐的需要;另一方面,植物的蒸腾作用能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其因气温过高而被灼伤。
【详解】A.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A错误。
B.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B错误。
C.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能促进水分的吸收,同时拉动水分与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C正确。
D.吸收作用主要是指根系对水分的吸收,D错误。
故选C。
2.下列对叶片各结构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①]为表皮外一层透明的蜡质,属于保护组织
B.[②]适于接受光照,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
C.[③]内的管道运输水分和有机物的方向相同
D.[④]的张开和闭合由保卫细胞控制,受水分的影响
【答案】D
【分析】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题图中:①蜡质,②上表皮,③叶脉,④气孔。
【详解】A.保护组织是由植物体表面的表皮构成,细胞排列紧密,没有细胞间隙,具有保护功能。[①]为表皮外一层透明的蜡质,不是由细胞构成,不属于保护组织,A错误。
B.[②]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仅由一层排列紧密的细胞组成,细胞内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
C.植物根、茎、叶中的导管和筛管在植物体内形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管道系统,其中负责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负责向下运输有机物。所以,[③]叶脉里有导管和筛管,运输水分和有机物的方向不相同,C错误。
D.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是由一对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张开和闭合。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气孔闭合,D正确。
故选D。
3.春季植树时,移栽的树苗被剪去大量的枝叶,这样能提高移栽成活率的原因是(  )
A.降低了叶片的光合作用
B.降低了叶片的蒸腾作用
C.促进了植物的呼吸作用
D.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答案】B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详解】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水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刚刚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根的吸水能力很弱,剪掉部分枝叶,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
故选B。
4.在探究“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下列叙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
A.将该套装置放在向阳的地方实验现象更明显
B.15分钟后塑料袋内壁水珠最多的是丙
C.装置乙塑料袋内壁的水珠可能来自土壤中水分的蒸发
D.比较甲、丙两组,可推断出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答案】B
【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夏天也较凉爽,形成良性循环。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还能降低温度。森林地区植物的蒸腾作用非常旺盛,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
【详解】A.植物的蒸腾作用受光照的影响,因此将该套装置放在向阳的地方实验现象更明显,A正确。
B.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图中乙装置内叶片数量最多,且把花盆一起套住,因此15分钟后塑料袋内壁水珠最多的是乙,B错误。
C.装置乙把塑料袋将花盆一起套住,因此塑料袋内壁的水珠可能来自土壤中水分的蒸发,C正确。
D.甲与丙形成以叶片为变量的对照实验,结果甲塑料袋内壁水珠最多,丙塑料袋内壁几乎没有水珠,由此说明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D正确。
故选B。
5.取同一植株上4条生长状况相近的嫩枝,每条嫩枝上的叶片大小相近且数量相同,如下图进行处理。涂凡士林的部位不能进行蒸腾作用,没有水分散失;4支试管相同且装有等量清水,水面上均铺满厚度一致的油层,防止水分蒸发。将4组装置同时放在有阳光、温暖的地方,数小时后,观察并比较液面的变化。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以上4组装置中,对照组是甲
B.甲与丁对照可探究叶片是否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器官
C.4组装置中,液面最低的是丁
D.若乙液面低于丙,可推测叶片下表皮气孔数多于上表皮
【答案】A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A.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因此丁的作用是进行对照,对照组是丁,A错误。
B.甲没有叶片,丁有叶片,根据水位的变化可以探究:叶片是否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器官,B正确。
C.由于丁没有涂抹凡士林,因此水分散失的最多,C正确。
D.乙装置仅上表皮涂抹凡士林,丙装置仅下表面涂抹凡士林,若乙液面低于丙,可推测叶片下表皮气孔数多于上表皮,D正确。
故选A。
6.“山上种满树,等于修水库”,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关于生物圈水循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的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B.植物的气孔很小,因此通过气孔散失的水分很少
C.森林中的枯枝落叶能吸纳大量雨水,也使雨水更多地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
D.在植物体内,水能往高处流,主要是因为蒸腾作用产生一种将水分向上运输的拉力
【答案】B
【分析】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这不是对水的浪费,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降低植物体特别是叶片的温度,避免灼烧;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因此蒸腾作用对植物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会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
【详解】A.植物的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A正确。
B.植物的蒸腾作用是通过气孔完成的。植物的气孔很小,通过气孔散失的水分却很多。B错误。
C.森林中的枯枝落叶能吸纳大量雨水,也使雨水更多地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C正确。
D.在植物体内,水能往高处流,主要是因为蒸腾作用产生一种将水分向上运输的拉力,同时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D正确。
故选B。
7.下图是某同学用银边天竺葵做探究实验的部分步骤,有关实验的分析不切合实际的是(  )

A.甲是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B.乙中叶片的银边和绿色部分形成对照实验
C.丙中①、②内分别盛有酒精和清水 D.此实验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答案】C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A.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叶片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如淀粉),若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图甲中,将实验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消耗,以排除原来贮存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A正确。
B.乙中叶片边缘银白色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淀粉等有机物;叶片绿色部分含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等有机物。所以,银边和绿色部分可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叶绿体,B正确。
C.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②小烧杯中,隔水(清水在①大烧杯里)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C错误。
D.经暗处理、光照、脱色,滴上碘液处理后,含叶绿体的部分会变蓝,不含叶绿体的部分(银边部分)不会变蓝。从而证明了: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或植物的光合作用必须在叶绿体内进行),D正确。
故选C。
8.一绿色植株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选择一片绿叶,把主叶脉剪断(如图所示),然后将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2~4小时,发现B区不能正常制造淀粉,其中原因是B区叶片缺少(  )
A.叶绿素 B.光 C.二氧化碳 D.水
【答案】D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解答即可。
【详解】叶脉中存在着两种管道----导管和筛管.导管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截断叶脉,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就不能运输到B区叶片,B区叶片会因为缺少水分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故选D。
9.为探究绿色植物生命活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装置并开展了相关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装置将叶片部分遮光的目的是设置对照实验
B.乙装置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细木条复燃
C.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丁装置必须放在黑暗环境下才能观察到现象
【答案】D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3)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呯吸作用。
【详解】A.选取叶片的一部分进行遮光处理,目的是为了与叶片光照部分设置一组对照实验。这样设置后,该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目的是看看叶片遮光部分和没有遮光部分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A正确。
B.乙装置的植物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使试管内的氧气增多,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迅速将一根将带火星的木条燃烧伸进试管内,木条复燃了,B正确。
C.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十分旺盛,通过呼吸作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正确。
D.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瓶中的氧气,所以燃烧的蜡烛熄灭。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D错误。
10.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将天竺葵暗处理后,用黑纸片遮盖叶片上、下两面,放置在阳光下(如下图)。此实验设置的变量是( )
A.叶绿体 B.二氧化碳 C.光照 D.水
【答案】C
【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取叶→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并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详解】A.叶片的叶绿体主要分布于叶肉细胞中。天竺葵的叶片全部含有叶绿体,并不因用黑纸片遮盖而变化,A不符合题意。
B.叶片的遮盖部分,二氧化碳仍可以通过气孔进入叶片内部,参与光合作用,B不符合题意。
C.叶片使用黑纸片遮盖,遮盖部分不透光,未遮盖部分有光照,会使遮盖部分叶片无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淀粉合成,C符合题意。
D.植物体内的水分是由导管运输的,整个植物体内导管是处处相通的,所以,遮盖部分和未遮盖部分的叶片均会有水,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下图是“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部分步骤,能依次解释其实验目的的是( )
①检验是否有淀粉产生 ②去掉叶片中的叶绿素③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④设置对照实验
A.①④③② B.③④②① C.①③④② D.④③②①
【答案】B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且条件适宜是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将天竺葵暗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通过呼吸作用③消耗叶片原有淀粉。 叶片的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这是为了④设置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目的是看看叶片遮光部分和没有遮光部分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 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对叶片进行酒精脱色时应该隔水加热,所以酒精隔水加热的目的是②去掉叶片的绿色。 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因此滴加碘液目的是①检验是否有淀粉产生。 所以“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部分步骤,能依次解释其实验目的选项是③④②①。
故选B。
12.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天竺葵的绿色叶片放在暗处12小时,再将此叶片一半曝光,一半用锡箔遮光。经过一段时间光照后,用碘蒸汽处理叶片,结果发现叶片的曝光部分显蓝色,遮光部分显棕色(如图),该实验可以证明
①光合作用需要水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④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B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吸收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的过程。光合作用需要在有光条件下进行,合成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
【详解】叶片一半曝光,一半用锡箔遮光,形成有光无光的对照。淀粉具有遇碘变蓝的特性,未遮光的部分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生成了淀粉,遮光的部分不变蓝,说明没有淀粉的合成,即叶片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光。实验说明光合作用的进行需要光。
【点睛】掌握光合作用实质是解题关键。
13.下列装置中,能迅速、安全地使叶片绿色褪去的是(  )
A. B. C. D.
【答案】D
【分析】绿色植物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的主要步骤:暗处理→部分光照→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
【详解】快速、安全地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的方法: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使叶片逐渐由绿色变为黄白色,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便于观察;需要“隔水”加热的原因是酒精易燃、易挥发,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4.香果树是我国特有的濒危珍稀植物,自然条件下成苗率低。为促进香果树繁育,科研人员研究不同遮阴程度对幼苗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四组幼苗应置于相同环境温度下 B.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的影响
C.轻度遮阴时幼苗释放的氧气多 D.重度遮阴条件最适宜培育幼苗
【答案】D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受光照强度的影响,一般来说,光照强度越强,光合作用速率越强。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该实验为了研究不同遮阴程度对幼苗光合速率的影响,设置了四组个组。从实验结果可知在轻度遮阴时幼苗光合作用强度最强。
【详解】A.该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遮阴程度),其它条件应相同。这样便于排除其他条件干扰实验。因此四组幼苗应置于相同环境温度下,A正确。
B.遮阴程度影响了光照强度,从实验结果可知幼苗的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的影响,B正确。
C.从实验结果可知,轻度遮阴时幼苗光合速率最强,释放的氧气最多,C正确。
D.重度遮阴条件下,幼苗的光合速率最低,产生的有机物过少,不利于幼苗的生长,D错误。
故选D。
15.呼吸作用的实质是
A.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B.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C.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答案】D
【详解】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解:下表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
区别 联系
场所 原料 条件 产物 能量
光合作用 叶绿体 二氧化碳、水 光 有机物、氧气 合成有机物 储存能量 相互对立 相互影响
呼吸作用 所有活细胞 有机物、氧气 有无光皆可 二氧化碳、水 分解有机物 释放能量
植物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除了一部分转变成热能散失以外,其余部分用于植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如植物对矿质营养的吸收、有机物的合成与运输、细胞的分裂与生长等.所以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故选D
点评:关于植物能量的释放和合成,可结合着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理解掌握.
16.将天竺葵放在暗处48 h后,选取两片大小相近、生长健壮的叶片A和B,按照下图连好装置(锥形瓶用软木塞和棉花封口密闭,氢氧化钠溶液用干吸收二氧化碳),移到光下2-3h,然后取下叶片A和B,脱色处理后,用碘液检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放在暗处48h是为了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B.叶片A装置的作用是作为叶片B装置的对照
C.实验变量是锥形瓶内的气体中有无二氧化碳
D.实验结果是叶片B变蓝而叶片A不变蓝
【答案】D
【分析】图中:A装置中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A装置有二氧化碳;B装置中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B装置中没有二氧化碳。所以,A、B两装置形成了对照实验,其变量是二氧化碳,其它的实验条件均相同。
【详解】A.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叶片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如淀粉),若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将实验装置放入黑暗处48小时的目的是: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消耗,以排除原来贮存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A正确。
B.对照实验有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所以,本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叶片A(清水组)装置的作用是作为叶片B(氢氧化钠组)装置的对照,B正确。
C.结合分析可知,AB两个装置的实验变量是锥形瓶内的气体中有无二氧化碳,C正确。
D.淀粉遇碘溶液变蓝色。A和B叶片经过光照、酒精脱色后,需要用清水漂洗,然后滴加碘溶液,观察其发生的现象。叶片B缺少二氧化碳,没有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色,而叶片A有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滴加碘溶液变蓝色,D错误。
故选D。
17.新疆的葡萄甜度较大,引种到山东,其果实甜度会降低;再引种回新疆,果实又恢复到以往的甜度。对这种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
A.引种过程中细胞核内的基因改变 B.葡萄的甜度等性状由环境决定
C.葡萄甜度的变化与光照强度无关 D.葡萄的甜度与有机物积累量有关
【答案】D
【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温度有关,在一定范围内,白天温度越高,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多,夜晚温度越低,植物的呼吸作用越弱,分解的有机物少。所以,在一定范围内,昼夜温差越大,植物体内的有机物积累越多,果实积累的糖分多。
【详解】A.引种过程中,该品种葡萄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故其细胞核内的基因没有改变,A错误。
B.生物的特征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生物的某个具体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生物的性状也受环境的影响。所以,葡萄的甜度等性状由基因决定,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B错误。
C.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在一定的范围内随光照强度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强。所以,葡萄甜度的变化与光照强度有关,C错误。
D.结合分析可知,葡萄的甜度与有机物积累量有关。新疆昼夜温差大,葡萄积累的有机物多,因此口感更甜,D正确。
故选D。
18.同学们在课堂上利用萌发的和煮熟的种子(初始温度相同)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煮熟的种子无法进行呼吸作用
B.甲组温度计示数低于乙组
C.甲组蜡烛迅速熄灭,乙组蜡烛继续燃烧
D.实验可证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答案】B
【分析】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甲组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乙组不进行。
【详解】A.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生命活动,无法进行呼吸作用,A正确。
B.呼吸作用能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故甲组温度计示数高于乙组,B错误。
C.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而蜡烛的燃烧需要氧气,故甲组蜡烛迅速熄灭。而乙组煮熟的种子未消耗氧气,故蜡烛继续燃烧,C正确。
D.通过对比,实验可证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氧气,D正确。
故选B。
19.在学农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参与了番茄幼苗的移栽和田间管理。他们的做法与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不一致的是( )
A.中耕松土——提高土壤空气含量 B.在傍晚移栽——增强呼吸作用
C.移栽时根部带土坨——保护根毛和幼根 D.及时锄去杂草——减少杂草与番茄竞争
【答案】B
【分析】(1)植物细胞利用氧,将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物体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2)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
(3)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详解】A.中耕松土能使土壤含氧量升高,促进番茄幼苗根系有氧呼吸,A不符合题意。
B.傍晚光照不强,不利于气孔的开启,影响水蒸气的外出,降低了蒸腾作用,使植物不会因大量失水而出现萎蔫现象,故在傍晚移栽,降低了番茄幼苗的蒸腾作用,提高了移栽番茄幼苗的成活率,B符合题意。
C.番茄幼苗移栽时根部留土坨,是保护幼根和根毛,增强根的吸水能力,C不符合题意。
D.及时锄去杂草,可以减少杂草与番茄幼苗竞争阳光、水分、无机盐,提高番茄产量,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河南省沿黄生态廊道已绿化10.7万亩,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成效初显。下列关于绿色植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B.通过呼吸作用释放氧气
C.蒸腾作用能增加空气湿度 D.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答案】B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详解】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是自动的“空气净化器”,A不符合题意。
B.所有的活细胞都要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B符合题意。
C.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该过程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C不符合题意。
D.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1.为探究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设计甲、乙两个装置(说明:密闭装置中NaOH溶液能吸收CO2,CO2缓冲液可使装置内CO2浓度保持恒定,装置气密性良好),丙为乙内植物释放O2的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在黑暗条件下,红色液滴向右移动
B.甲在黑暗条件下,红色液滴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可代表呼吸作用速率
C.乙在丙图的A点光照条件下,红色液滴不移动
D.乙在丙图的B点光照条件下,红色液滴向右移动
【答案】A
【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可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产物是:有机物和氧。
(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3)甲瓶NaOH溶液吸收二氧化碳,则甲瓶内气压变化主要是由于氧气变化而引起的。乙瓶CO2缓冲液可使装置内CO2浓度保持恒定则保证了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不受二氧化碳浓度影响。乙瓶CO2浓度保持恒定,故其内气压变化也是由于氧气变化而引起的。
(4)丙图中A点表示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相等即光补偿点,B点表示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详解】A.甲在黑暗条件下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而释放的二氧化碳被甲装置的NaOH溶液吸收,故甲装置气压减小,红色液滴会向左移动而不是向右移动,A错误。
B.甲在黑暗条件下只进行呼吸作用,装置内由于呼吸消耗氧气而导致红色液滴向左移动,则在单位时间内红色液滴移动的距离可以代表呼吸作用速率,单位时间红色液滴移动的距离越大代表其呼吸作用速率越快,B正确。
C.乙在丙图的A点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氧气释放量等于呼吸作用氧气消耗量,红色液滴不移动,C正确。
D.乙在丙图的B点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氧气释放量大于呼吸作用氧气消耗量,瓶内气压增大,红色液滴向右移动,D正确。
故选A。
22.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同学们利用一株牵牛花探究了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前要将整株牵牛花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B.叶片a可用来探究水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C.装置甲和丙可用来探究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D.装置乙和丙可用来探究二氧化碳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答案】C
【分析】(1)绿叶片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的方法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分析现象,得出结论。解答时结合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等。
(2)分析该生物兴趣小组的实验装置可知,该小组设置了3组对照实验:a是以水分为变量的一组对照实验;甲与乙是以光为变量形成一组对照实验;乙和丙是以二氧化碳为变量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解答即可。
【详解】A.实验中将整株牵牛花暗处理一昼夜的目的是利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将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A正确。
B.a叶片割断主叶脉,叶片的末端因为没有水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可以形成有无水分的探究实验,用来探究水对光合作用的影响,B正确。
C.装置甲和丙有两个变量,一个是有光和无光,一个是有无二氧化碳,故不能用来探究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C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丙装置中没有二氧化碳,和乙装置形成了有无二氧化碳的对照实验,可用来探究二氧化碳对光合作用的影响,D正确。
故选C。
23.生物兴趣小组对植物的某些生理活动进行探究,先将整株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再选取大小一致的两个叶片分别套上透明塑料袋和黑色塑料袋、标为A、B(如图所示),光照段时间。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收集到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变高 B.B中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A和B可用来验证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D.A和B内壁上的水珠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
【答案】C
【分析】(1)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2)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是:有机物(储存能量) +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详解】A.A罩上的是透明塑料袋,叶片见光能进行光合作用,且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故收集到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变高,A正确。
B.B罩上的是透明塑料袋,叶片不见光,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故B中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正确。
C.A和B的变量是光,可用来验证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C错误。
D.蒸腾作用有光无光均可进行,只不过无关条件下较弱,A和B内壁上的水珠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D正确。
故选C。
24.日常生产实践蕴含生物学知识,下列措施与其目的不一致的是(  )
A.采收后的玉米要及时晾晒——降低玉米粒的呼吸作用
B.被水淹后的农田要及时排涝——保证呼吸作用正常进行
C.带土移栽植物幼苗——抑制植物的蒸腾作用
D.合理密植可以保证作物的叶片都能充分接受光照,又不互相遮挡——增强作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C
【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环境因素有:光照、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等.
(2)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
(3)蒸腾作用进行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光照越强,蒸腾作用越旺盛,光照越弱,蒸腾作用越弱。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植物体的三项生理活动。
【详解】A.刚收获的种子里面含有大量的水,呼吸作用强放出大量的热使种子变质,所以晒干主要是使种子的呼吸作用减弱,A正确。
B.植物的根也需要呼吸,水淹后的农田要及时排涝--促进根部的呼吸,B正确。
C.带土移栽植物幼苗,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有利于根的吸收作用,C错误。
D.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上,栽种作物或树木时密度要适当,行株距要合理,增加光合作用的有效面积,D正确。
故选C。
25.下列生产措施与目的不匹配的是( )
A.蔬菜大棚施加气肥(二氧化碳)——促进蔬菜的呼吸作用
B.遇到涝害时在农田挖排水沟——保证根的呼吸作用
C.种植农作物时要注意合理密植——提高光能利用率
D.春季早播覆盖地膜——提高土壤温度,利于种子萌发
【答案】A
【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详解】A.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蔬菜大棚里增施“气肥”(二氧化碳),能促进蔬菜的光合作用,A错误。
B.植物根的呼吸作用需要的氧气,来自空气中,所以遇到涝害时在农田挖排水沟及时排涝,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B正确。
C.种植农作物时,做到合理密植,植物与光接触的面积增大,提高光能利用率,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C正确。
D.早春播种往往因为温度低而影响出苗。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常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来提高地温,促进出苗早而齐。所以早春播种后,常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能够促进早出苗的主要原因是提高土壤的温度,D正确。
故选A。
26.下图是“检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前应将两支长势相同的枝条进行暗处理
B.甲乙两装置中加入的清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应等量
C.把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目的是使叶绿素溶解于酒精
D.滴加碘液后,甲装置内的叶片不变蓝
【答案】D
【分析】图片是“检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在乙装置内盛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是为了设置一组变量因素,该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
【详解】A.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实验前应将两支长势相同的枝条进行暗处理,将植物暗处理的目的是通过呼吸作用消耗叶片中的淀粉等有机物,避免其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A正确。
B.科学探究实验的操作原则之一是控制单一变量,因此甲乙两装置中加入的清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应等量,B正确。
C.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叶片变为黄白色,方便后续碘液的滴加,C正确。
D.淀粉有遇到碘液变蓝色的特性,因此实验中,在叶片上滴加碘液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光合作用是否产生了淀粉。乙装置内的叶片因缺少二氧化碳作为原料,无法进行光合作用生成淀粉,滴加碘液后,乙装置内的叶片不变蓝,D错误。
故选D。
【点睛】注意理解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
27.北京冬奥会践行“绿色奥运”理念,实现了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消耗之间达到平衡。下列做法能够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是
A.植树造林 B.建筑材料回收利用
C.风能发电 D.倡导绿色出行方式
【答案】A
【分析】碳中和是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要合理使用化石燃料,改用清洁型新能源。
【详解】A.植树造林使森林覆盖率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A符合题意。
B.建筑材料回收利用能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但不能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B不符合题意。
C.风能发电能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不能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C不符合题意。
D.倡导绿色出行方式能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不能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8.分布在全年高温多雨的地区的植物种类特别丰富,终年常绿,大部分植物都很高大,这里描述的是哪一种植被类型( )
A.草原 B.热带雨林 C.常绿阔叶林 D.针叶林
【答案】B
【分析】一个地区内生长的所有植物叫做这个地区的植被。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有以下几种: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等类型。
【详解】A.组成草原的植物大多是适应半干旱气候条件的草本植物,故A不符合题意。
B.热带雨林是地球上一种常见于约北纬10度、南纬10度之间热带地区的生物群系,主要分布于东南亚、澳大利亚、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中美洲、墨西哥和众多太平洋岛屿.热带雨林地区长年气候炎热,雨水充足,终年高温多雨,正常年雨量大约为1750毫米至2000毫米,全年每月平均气温超过18℃,季节差异极不明显,植物四季长青,全年都有植物开花,是地球上过半数动物、植物的栖息居所,动、植物种类丰富,故B符合题意。
C.常绿阔叶林分布在亚热带湿润地区由常绿阔叶树种组成的地带性森林类型。在日本称照叶树林,欧美称月桂树林,中国称常绿栎类林或常绿樟栲林。这类森林的建群树种都具樟科月桂树叶片的特征,常绿、革质、稍坚硬,叶表面光泽无毛,故C不符合题意。
D.针叶林是以针叶树为主要种所组成的各类森林的总称。包括常绿和落叶,耐寒、耐旱和喜温、喜湿等类型的针叶纯林和混交林。主要由云杉、冷杉、落叶松和松树等属一些耐寒树种组成.通常称为北方针叶林,也称泰加林。其中由落叶松组成的称为明亮针叶林,而以云杉、冷杉为建群树种的称为暗针叶林。 针叶林是寒温带的地带性植被,是分布最靠北的森林,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9.“小草依依,踏之何忍”这提示语提示人们不要踩踏小草,因为经常在草地上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其主要原因是(  )
A.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根的呼吸作用 B.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作用 D.小草气孔关闭,影响光合作用
【答案】C
【解析】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详解】践踏草坪会使草坪中的土壤板结,而板结的土壤,其土壤颗粒间的间隙减小,其中氧气含量就减少,因此根的呼吸作用减弱,从而使的吸收功能受到抑制,影响植物地上部分的生长,甚至造成植物体的死亡,因此不能践踏草坪,故选C。
【点睛】正确识记并理解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30.“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包括(  )
A.土地沙漠化
B.我国的植被类型单一
C.过度放牧使草场退化
D.对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答案】B
【分析】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我国人均森林覆盖率低,又加上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伐优留劣、乱砍滥伐,使森林生态系统呈退化趋势,人均森林面积少,对草原的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导致土地沙漠化。
【详解】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①森林覆盖率低,人均占有量少,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5。②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够合理,伐优留劣,甚至乱砍滥伐。使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的趋势。③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因此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二、综合题
31.某同学在做“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时,在显微镜下看到的菠菜叶横切面如图。请你结合做过的实验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临时切片时,要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 切割,多切几次,选取其中 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其中,捏紧刀片的目的是为了使切下的薄片 。
(2)在用显微镜观察切片时,发现物像偏向视野左下方,要把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应向 方向移动玻片标本。
(3)图中数字 指的是叶片的下表皮,判断的依据是下表皮的[ ] 比上表皮多。
(4)图中的[ ] 内有导管和筛管,起输导作用。
(5)根据对叶片结构的观察,你认为叶所属的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 。
【答案】 迅速 最薄 更薄 左下 ⑤ ⑥气孔 ③叶脉 器官
【分析】(1)如图所示为:①上表皮;②叶肉(栅栏组织);③叶脉;④叶肉(海绵组织);⑤下表皮;⑥气孔。
(2)显微镜有光学部分和机械部分两部分构成。目镜: 放大物像;镜筒: 连接目镜与物镜;转换器 :调换物镜;粗准焦螺旋 :升降镜筒;细准焦螺旋 :升降镜筒;镜臂 :连接;镜柱 :支持;物镜 :放大物像;载物台 :放置玻片;通光孔: 光线通过;压片夹 :固定玻片;反光镜 :反射光线。
(3)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
【详解】(1)制作临时切片时,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迅速切割,为了使光线透过,应选取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装片观察。其中,捏紧刀片的目的是为了使切下的薄片更薄。
(2)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因此,若要将位于显微镜视野左下方的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往左下方移动玻片标本。
(3)图中数字⑤指的是叶片的下表皮,判断的依据是下表皮的气孔比上表皮多。
(4)叶脉里有导管和筛管,光合作用需要的水分、无机盐就是由叶脉里的导管运输到叶肉细胞里的。
(5)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叶片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叶片和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是中考的热点,主要注意掌握,识记时注意图文结合。
32.冬春时节,我市不少种植户都采用冬暖式大棚种植草莓。请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草莓增产提质的原理,并结合下面两个示意图为草莓种植户提出改进生产措施的建议。(图1表示草莓大棚内24小时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趋势,图2表示草莓大棚单位时间内光照下二氧化碳吸收量和黑暗中二氧化碳释放量随温度变化趋势。)

(1)草莓增产提质的关键是增加有机物的积累,为此,白天要提高草莓 作用的强度,以生产更多的有机物;夜晚要 草莓呼吸作用强度,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2)生产上常采用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控制环境温度等方法提高光合作用强度。根据图1,建议在 时左右打开大棚的通风口进行通风换气;根据图2中a曲线,建议白天大棚内温度控制在 ℃左右。
(3)在低于5℃的环境下,草莓的生命活动会受到影响,需要在大棚上覆盖草苫。当夜间最低气温不低于5℃时,根据图2中曲线b,建议夜晚 (要/不要)在大棚上覆盖草苫,请简要说明理由 。
【答案】(1) 光合 降低
(2) 9 25
(3) 不要 温度越低呼吸作用强度越弱,有机物消耗越少
【分析】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分和二氧化碳,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能促进光合作用,或者多施加有机肥,也能增强光合作用,提高产量。在一定范围内,低温可以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植物体内有机物的消耗;因此农民在种植温室大棚时白天适当增强光照可使光合作用增强,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可以减弱植物的呼吸作用,降低有机物的消耗,从而增加了有机物的积累,提高了产量。
【详解】(1)光合作用是合成有机物,呼吸作用是分解有机物。因此,为了提高产量,应该白天增强光合作用。夜晚降低呼吸作用。这样白天合成的有机物多,夜晚分解的有机物少,草莓果实的有机物积累就多。
(2)分析图1中的曲线,看到在9:00左右,草莓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低于大棚外的的二氧化碳浓度,因此应该在9:00左右打开大棚通风换气,以提高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分析图2中的曲线a,在10℃~25℃之间,随温度升高,光照下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增加,到25℃时,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25℃之后,净光合速率减小。因此白天大棚内温度应该控制在25℃,有利于增产。
(3)分析图2中的曲线b,黑暗中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在10℃~25℃之间,随温度的升高,呼吸作用强度增大。因此,当夜间温度不低于5℃时,不需要覆盖草苫来保温。因为温度越低呼吸作用强度越弱,有机物消耗越少。
33.当前,原产热带、亚热带的火龙果等水果已引种到北方。生物小组到火龙果种植基地进行了系列研学活动。
(1)他们观察到果农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对大棚中温度等条件进行精准调控。定时、适时打开通风孔,为火龙果的生长提供 (填物质名称)。监测并计算土壤肥力变化,便于及时施用有机肥。有机肥可被 分解成 ,供植物吸收利用,提高产量。
(2)他们观察到火龙果植株的叶退化,并根据它耐旱的特性,推测其 作用相对较弱。他们采摘了一个成熟的火龙果,将其纵向剖开(如图所示),推测其雌蕊的子房中含有多枚 。
(3)他们对“火龙果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补充完善。
①选取大小相似的450粒种子, 分为9组,进行浸种处理;
②将9个相同的培养皿编号,各放上4层滤纸,加入 的清水,使滤纸湿润;
③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摆放在培养皿中;
④将培养皿放在不同温度的培养箱中进行发芽实验;
⑤一段时间后,统计并计算种子的发芽率。结果如下表:
温度 发芽率(%) 浸种时间 20℃ 25℃ 30℃
2小时 83.2 89.3 76.0
6小时 91.8 95.6 93.8
12小时 86.2 93.7 91.6
实验结果说明: 。
【答案】(1) 二氧化碳 微生物或细菌真菌 二氧化碳、水、无机盐
(2) 蒸腾 胚珠
(3) 平均 等量、适量 温度和浸种时间均会影响火龙果种子的萌发
【分析】(1)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可见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
(2)有机肥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可以把其中的有机物分解并产生二氧化碳。
(3)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
【详解】(1)定时、适时打开通风孔,可以增加大棚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为火龙果的生长提供二氧化碳,从而增加火龙果的光合作用强度。有机肥主要是动物粪便和植物的残体,里面含有的有机物通过过土壤中的腐生微生物的分解,可以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供植物吸收利用,增强了植物光合作用,提高产量。
(2)叶片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火龙果植株的叶退化,并根据它耐旱的特性,推测其蒸腾作用相对较弱。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如图所示,一个火龙果中有多粒种子,说明其雌蕊子房中含有多枚胚珠。      
(3)本实验是为了探究对火龙果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根据图表可知,该实验的变量是温度和浸种时间,实验设计中应保证除了温度以外,其他的条件均保持一致。①选取大小相似的450粒种子,平均分为9组,进行浸种处理;②将9个相同的培养皿编号,各放上4层滤纸,加入等量适量的清水,使滤纸湿润;③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摆放在培养皿中;④将培养皿放在不同温度的培养箱中进行发芽实验;⑤一段时间后,统计并计算种子的发芽率,根据图表数据可知,浸种6小时、温度为25℃时,火龙果种子发芽率较高,说明温度和浸种时间会影响火龙果种子的萌发。
34.建造塑料大棚生产有机农产品,可以促进农民增收。番茄又名西红柿,生长周期短,其秧苗培育简便,是大棚种植常选的果蔬作物。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为番茄叶片结构示意图,根据对叶片结构的观察,你认为叶所属的结构层次是 ;番茄鲜嫩多汁、酸甜可口,果实中有多粒种子是因为子房中有多个 ;有机物的合成主要发生在图一中的[ ] 。
(2)图二为番茄叶片进行的生命活动模式图,能为番茄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 。
(3)图三为番茄叶片在夏季晴朗的一天内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曲线中的e点在中午时分二氧化碳吸收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为了避免图二中的[ ] 过强,关闭了图一中的部分[ ] 所致。
(4)若夜间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图三中的a点会 (填“上移”或“下移”)。图二中B所示生理过程对应图三曲线的 段(用图中字母表示)。
(5)大棚种植番茄时,施肥是必要的,其目的是给番茄的生长提供 。
【答案】(1) 器官 胚珠 3叶肉
(2)C呼吸作用
(3) A蒸腾作用 5气孔
(4) 上移 bh
(5)无机盐
【分析】图一中1上表皮,2叶肉,3叶脉,4下表皮,5气孔。图二中,A蒸腾作用,B光合作用,C呼吸作用。
【详解】(1)植物体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叶所属的结构层次是器官,花开放后,要结出果实和种子还要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过程。受精完成后子房的发育情况如图:

可见,番茄果实中有多粒种子是因为子房中有多个胚珠。叶绿体主要存在于叶肉中,叶肉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番茄中有机物的合成主要发生在图一中的3叶肉。
(2)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在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产生能量的化学过程。图二为番茄叶片进行的生命活动模式图,能为番茄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C呼吸作用。
(3)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曲线中的e点在中午时分二氧化碳吸收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为了避免图二中的A蒸腾作用过强,关闭了图一中的部分5气孔所致。
(4)呼吸作用受温度的影响,温度低呼吸作用会减弱,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会减少,因此若大棚内温度降低,图三中的a点应向上移;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图二中B光合作用过程对应图三曲线的bh段。
(5)植物生长过程中需要的无机盐的种类很多,需要量最多的三种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和含钾的无机盐。大棚种植番茄时,施肥是必要的,其目的是给番茄的生长提供无机盐。
35.光照是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某科研团队在同一农场内,连续3年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某品种玉米产量的影响,实验分甲组(自然光照)、乙组(遮阴处理)和丙组(自然光照,如遇阴天开灯补光),每组均常规田间管理。各组产量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分析并回答问题。
组别 玉米产量(千克/公顷)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甲 10906 12095 10886
乙 2287 4770 4361
丙 12317 12923 12285
(1)【提出问题】不同光照强度对玉米产量是否有影响。
【作出假设】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细胞中的 利用光能把水和 转化成有机物。光照强度能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可能影响玉米的 。
(2)【制定并实施计划】本实验的变量是 ;实验过程中,各组环境中气温、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应保持 ;甲组与乙组、丙组可形成 ;该实验连续重复做了3年,目的是 。
(3)【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根据3年的实验结果可知,玉米产量最高的都是 组,表明提高光照强度能增加玉米产量。由此可见,种植玉米遇阴天时可通过适当 以保产增产。
(4)【进一步探究】在此研究基础上,还可以探究 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答案】(1) 叶绿体
二氧化碳 产量
(2) 光照强度 相同 对照实验 避免偶然现象,使结果更可信
(3) 丙 增加光照强度
(4)光照时间、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
【分析】(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甲组(自然光照)、乙组(遮阴处理)和丙组(自然光照,如遇阴天开灯补光),甲组与乙组、丙组可形成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不同光照强度。
【详解】(1)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在一定的范围内随光照强度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强。所以,光照强度能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可能影响玉米的产量。
(2)结合题干信息可知,甲组(自然光照)、乙组(遮阴处理)和丙组(自然光照,如遇阴天开灯补光),故本实验的变量是:光照强度(或不同的光照强度)。对照实验应保持单一变量的原则,实验过程中,各组环境中气温、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应保持相同。甲组与乙组、甲组与丙组变量唯一,可形成对照实验。只做一次实验会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应该设置重复实验(或重复组),多做几次。所以,该实验连续重复做了3年,目的是其目的是避免偶然现象,使结果更真实。
(3)根据3年的实验结果可知,玉米产量最高的都是丙组,甲和乙组均低于丙组。实验结果表明提高光照强度能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从而增加玉米产量。由此可见,种植玉米遇阴天时可通过适当增加光照强度以保产增产。
(4)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很多。在此研究基础上,还可以探究光照时间、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对玉米产量的影响。2024年中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绿色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
一、选择题
1.2022年4月,我国科考队发现的一株高达83.2米的冷杉,刷新了中国最高树木纪录。水从该植株根部运输到茎顶端的主要动力是
A.呼吸作用 B.光合作用 C.蒸腾作用 D.吸收作用
2.下列对叶片各结构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①]为表皮外一层透明的蜡质,属于保护组织
B.[②]适于接受光照,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
C.[③]内的管道运输水分和有机物的方向相同
D.[④]的张开和闭合由保卫细胞控制,受水分的影响
3.春季植树时,移栽的树苗被剪去大量的枝叶,这样能提高移栽成活率的原因是(  )
A.降低了叶片的光合作用
B.降低了叶片的蒸腾作用
C.促进了植物的呼吸作用
D.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吸收
4.在探究“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下列叙述与事实不符的是(  )
A.将该套装置放在向阳的地方实验现象更明显
B.15分钟后塑料袋内壁水珠最多的是丙
C.装置乙塑料袋内壁的水珠可能来自土壤中水分的蒸发
D.比较甲、丙两组,可推断出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5.取同一植株上4条生长状况相近的嫩枝,每条嫩枝上的叶片大小相近且数量相同,如下图进行处理。涂凡士林的部位不能进行蒸腾作用,没有水分散失;4支试管相同且装有等量清水,水面上均铺满厚度一致的油层,防止水分蒸发。将4组装置同时放在有阳光、温暖的地方,数小时后,观察并比较液面的变化。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以上4组装置中,对照组是甲
B.甲与丁对照可探究叶片是否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器官
C.4组装置中,液面最低的是丁
D.若乙液面低于丙,可推测叶片下表皮气孔数多于上表皮
6.“山上种满树,等于修水库”,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关于生物圈水循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的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B.植物的气孔很小,因此通过气孔散失的水分很少
C.森林中的枯枝落叶能吸纳大量雨水,也使雨水更多地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
D.在植物体内,水能往高处流,主要是因为蒸腾作用产生一种将水分向上运输的拉力
7.下图是某同学用银边天竺葵做探究实验的部分步骤,有关实验的分析不切合实际的是(  )

A.甲是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B.乙中叶片的银边和绿色部分形成对照实验
C.丙中①、②内分别盛有酒精和清水 D.此实验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8.一绿色植株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选择一片绿叶,把主叶脉剪断(如图所示),然后将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2~4小时,发现B区不能正常制造淀粉,其中原因是B区叶片缺少(  )
A.叶绿素 B.光 C.二氧化碳 D.水
9.为探究绿色植物生命活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装置并开展了相关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装置将叶片部分遮光的目的是设置对照实验
B.乙装置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细木条复燃
C.丙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D.丁装置必须放在黑暗环境下才能观察到现象
10.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将天竺葵暗处理后,用黑纸片遮盖叶片上、下两面,放置在阳光下(如下图)。此实验设置的变量是( )
A.叶绿体 B.二氧化碳 C.光照 D.水
11.下图是“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部分步骤,能依次解释其实验目的的是( )
①检验是否有淀粉产生 ②去掉叶片中的叶绿素③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④设置对照实验
A.①④③② B.③④②① C.①③④② D.④③②①
12.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天竺葵的绿色叶片放在暗处12小时,再将此叶片一半曝光,一半用锡箔遮光。经过一段时间光照后,用碘蒸汽处理叶片,结果发现叶片的曝光部分显蓝色,遮光部分显棕色(如图),该实验可以证明
①光合作用需要水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④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3.下列装置中,能迅速、安全地使叶片绿色褪去的是(  )
A. B. C. D.
14.香果树是我国特有的濒危珍稀植物,自然条件下成苗率低。为促进香果树繁育,科研人员研究不同遮阴程度对幼苗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四组幼苗应置于相同环境温度下 B.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的影响
C.轻度遮阴时幼苗释放的氧气多 D.重度遮阴条件最适宜培育幼苗
15.呼吸作用的实质是
A.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B.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C.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D.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16.将天竺葵放在暗处48 h后,选取两片大小相近、生长健壮的叶片A和B,按照下图连好装置(锥形瓶用软木塞和棉花封口密闭,氢氧化钠溶液用干吸收二氧化碳),移到光下2-3h,然后取下叶片A和B,脱色处理后,用碘液检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放在暗处48h是为了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B.叶片A装置的作用是作为叶片B装置的对照
C.实验变量是锥形瓶内的气体中有无二氧化碳
D.实验结果是叶片B变蓝而叶片A不变蓝
17.新疆的葡萄甜度较大,引种到山东,其果实甜度会降低;再引种回新疆,果实又恢复到以往的甜度。对这种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
A.引种过程中细胞核内的基因改变 B.葡萄的甜度等性状由环境决定
C.葡萄甜度的变化与光照强度无关 D.葡萄的甜度与有机物积累量有关
18.同学们在课堂上利用萌发的和煮熟的种子(初始温度相同)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煮熟的种子无法进行呼吸作用
B.甲组温度计示数低于乙组
C.甲组蜡烛迅速熄灭,乙组蜡烛继续燃烧
D.实验可证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19.在学农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参与了番茄幼苗的移栽和田间管理。他们的做法与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不一致的是( )
A.中耕松土——提高土壤空气含量 B.在傍晚移栽——增强呼吸作用
C.移栽时根部带土坨——保护根毛和幼根 D.及时锄去杂草——减少杂草与番茄竞争
20.河南省沿黄生态廊道已绿化10.7万亩,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成效初显。下列关于绿色植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B.通过呼吸作用释放氧气
C.蒸腾作用能增加空气湿度 D.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21.为探究某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设计甲、乙两个装置(说明:密闭装置中NaOH溶液能吸收CO2,CO2缓冲液可使装置内CO2浓度保持恒定,装置气密性良好),丙为乙内植物释放O2的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在黑暗条件下,红色液滴向右移动
B.甲在黑暗条件下,红色液滴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可代表呼吸作用速率
C.乙在丙图的A点光照条件下,红色液滴不移动
D.乙在丙图的B点光照条件下,红色液滴向右移动
22.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同学们利用一株牵牛花探究了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前要将整株牵牛花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B.叶片a可用来探究水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C.装置甲和丙可用来探究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D.装置乙和丙可用来探究二氧化碳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23.生物兴趣小组对植物的某些生理活动进行探究,先将整株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再选取大小一致的两个叶片分别套上透明塑料袋和黑色塑料袋、标为A、B(如图所示),光照段时间。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收集到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变高 B.B中气体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A和B可用来验证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D.A和B内壁上的水珠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
24.日常生产实践蕴含生物学知识,下列措施与其目的不一致的是(  )
A.采收后的玉米要及时晾晒——降低玉米粒的呼吸作用
B.被水淹后的农田要及时排涝——保证呼吸作用正常进行
C.带土移栽植物幼苗——抑制植物的蒸腾作用
D.合理密植可以保证作物的叶片都能充分接受光照,又不互相遮挡——增强作物的光合作用
25.下列生产措施与目的不匹配的是( )
A.蔬菜大棚施加气肥(二氧化碳)——促进蔬菜的呼吸作用
B.遇到涝害时在农田挖排水沟——保证根的呼吸作用
C.种植农作物时要注意合理密植——提高光能利用率
D.春季早播覆盖地膜——提高土壤温度,利于种子萌发
26.下图是“检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前应将两支长势相同的枝条进行暗处理
B.甲乙两装置中加入的清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应等量
C.把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目的是使叶绿素溶解于酒精
D.滴加碘液后,甲装置内的叶片不变蓝
27.北京冬奥会践行“绿色奥运”理念,实现了碳中和,即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和消耗之间达到平衡。下列做法能够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是
A.植树造林 B.建筑材料回收利用
C.风能发电 D.倡导绿色出行方式
28.分布在全年高温多雨的地区的植物种类特别丰富,终年常绿,大部分植物都很高大,这里描述的是哪一种植被类型( )
A.草原 B.热带雨林 C.常绿阔叶林 D.针叶林
29.“小草依依,踏之何忍”这提示语提示人们不要踩踏小草,因为经常在草地上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其主要原因是(  )
A.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根的呼吸作用 B.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C.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作用 D.小草气孔关闭,影响光合作用
30.“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不包括(  )
A.土地沙漠化
B.我国的植被类型单一
C.过度放牧使草场退化
D.对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二、综合题
31.某同学在做“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时,在显微镜下看到的菠菜叶横切面如图。请你结合做过的实验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临时切片时,要捏紧并排的两片刀片 切割,多切几次,选取其中 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其中,捏紧刀片的目的是为了使切下的薄片 。
(2)在用显微镜观察切片时,发现物像偏向视野左下方,要把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应向 方向移动玻片标本。
(3)图中数字 指的是叶片的下表皮,判断的依据是下表皮的[ ] 比上表皮多。
(4)图中的[ ] 内有导管和筛管,起输导作用。
(5)根据对叶片结构的观察,你认为叶所属的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 。
32.冬春时节,我市不少种植户都采用冬暖式大棚种植草莓。请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草莓增产提质的原理,并结合下面两个示意图为草莓种植户提出改进生产措施的建议。(图1表示草莓大棚内24小时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趋势,图2表示草莓大棚单位时间内光照下二氧化碳吸收量和黑暗中二氧化碳释放量随温度变化趋势。)

(1)草莓增产提质的关键是增加有机物的积累,为此,白天要提高草莓 作用的强度,以生产更多的有机物;夜晚要 草莓呼吸作用强度,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2)生产上常采用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控制环境温度等方法提高光合作用强度。根据图1,建议在 时左右打开大棚的通风口进行通风换气;根据图2中a曲线,建议白天大棚内温度控制在 ℃左右。
(3)在低于5℃的环境下,草莓的生命活动会受到影响,需要在大棚上覆盖草苫。当夜间最低气温不低于5℃时,根据图2中曲线b,建议夜晚 (要/不要)在大棚上覆盖草苫,请简要说明理由 。
33.当前,原产热带、亚热带的火龙果等水果已引种到北方。生物小组到火龙果种植基地进行了系列研学活动。
(1)他们观察到果农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对大棚中温度等条件进行精准调控。定时、适时打开通风孔,为火龙果的生长提供 (填物质名称)。监测并计算土壤肥力变化,便于及时施用有机肥。有机肥可被 分解成 ,供植物吸收利用,提高产量。
(2)他们观察到火龙果植株的叶退化,并根据它耐旱的特性,推测其 作用相对较弱。他们采摘了一个成熟的火龙果,将其纵向剖开(如图所示),推测其雌蕊的子房中含有多枚 。
(3)他们对“火龙果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补充完善。
①选取大小相似的450粒种子, 分为9组,进行浸种处理;
②将9个相同的培养皿编号,各放上4层滤纸,加入 的清水,使滤纸湿润;
③将处理好的种子均匀摆放在培养皿中;
④将培养皿放在不同温度的培养箱中进行发芽实验;
⑤一段时间后,统计并计算种子的发芽率。结果如下表:
温度 发芽率(%) 浸种时间 20℃ 25℃ 30℃
2小时 83.2 89.3 76.0
6小时 91.8 95.6 93.8
12小时 86.2 93.7 91.6
实验结果说明: 。
34.建造塑料大棚生产有机农产品,可以促进农民增收。番茄又名西红柿,生长周期短,其秧苗培育简便,是大棚种植常选的果蔬作物。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为番茄叶片结构示意图,根据对叶片结构的观察,你认为叶所属的结构层次是 ;番茄鲜嫩多汁、酸甜可口,果实中有多粒种子是因为子房中有多个 ;有机物的合成主要发生在图一中的[ ] 。
(2)图二为番茄叶片进行的生命活动模式图,能为番茄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 。
(3)图三为番茄叶片在夏季晴朗的一天内吸收和释放二氧化碳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曲线中的e点在中午时分二氧化碳吸收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为了避免图二中的[ ] 过强,关闭了图一中的部分[ ] 所致。
(4)若夜间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图三中的a点会 (填“上移”或“下移”)。图二中B所示生理过程对应图三曲线的 段(用图中字母表示)。
(5)大棚种植番茄时,施肥是必要的,其目的是给番茄的生长提供 。
35.光照是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某科研团队在同一农场内,连续3年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某品种玉米产量的影响,实验分甲组(自然光照)、乙组(遮阴处理)和丙组(自然光照,如遇阴天开灯补光),每组均常规田间管理。各组产量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按照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分析并回答问题。
组别 玉米产量(千克/公顷)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甲 10906 12095 10886
乙 2287 4770 4361
丙 12317 12923 12285
(1)【提出问题】不同光照强度对玉米产量是否有影响。
【作出假设】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细胞中的 利用光能把水和 转化成有机物。光照强度能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而可能影响玉米的 。
(2)【制定并实施计划】本实验的变量是 ;实验过程中,各组环境中气温、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应保持 ;甲组与乙组、丙组可形成 ;该实验连续重复做了3年,目的是 。
(3)【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根据3年的实验结果可知,玉米产量最高的都是 组,表明提高光照强度能增加玉米产量。由此可见,种植玉米遇阴天时可通过适当 以保产增产。
(4)【进一步探究】在此研究基础上,还可以探究 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