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及其利用七大题型-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举一反三系列原卷版及解析版(全国通用)(原卷版+解析版)

燃料及其利用七大题型-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举一反三系列原卷版及解析版(全国通用)(原卷版+解析版)

燃料及其利用七大题型-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举一反三系列原卷版(全国通用)
燃料及其利用
【中考专用】
【题型1】燃烧的定义及条件
【题型2】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题型3】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和重要性
【题型4】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题型5】爆炸
【题型6】化石燃料的使用
【题型7】燃料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本专题的内容也是中考常考的考点,考查内容相对而言占比较少,大部分属于容易题。对燃烧的条件的探究以实验题或选择题的形式呈现。其他内容则以选择题、填空题、阅读题等形式呈现,也常结合新情境和热点问题进行考查。
【知识点1】燃烧
1.概念: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
3.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知识点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灭火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2.常见灭火的方法:①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②电器着火,先应切断电源;③煤气泄漏,先应关闭阀门,再轻轻打开门窗;④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扑盖;⑤扑灭森林火灾,将大火蔓延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知识点3】爆炸
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检验纯度,以防止发生爆炸;
【知识点4】化石燃料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都是混合物),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1.煤:主要含碳元素,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煤的干馏),发生化学变化,得到焦炭(冶炼金属)、煤焦油(化工原料)、煤气(用作燃料);
2.石油:石油的综合利用: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得到不同的产品。又叫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
3.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有机物
(1)甲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2)甲烷的化学性质:可燃性CH4+2O2 CO2+2H2O(发出蓝色火焰)
(3)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属于混合物,具有燃烧热值高等优点,但由于技术不够成熟,尚处于试验性开采阶段。
【知识点5】燃料的充分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
1.使燃料充分燃烧注意两点: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2.燃料不充分燃烧的后果:产生的热量减少,浪费资源,产生CO等物质污染空气。
3.煤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溶于水,形成酸雨。
4.酸雨的危害:破坏森林、腐蚀建筑物、使水体酸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等。
【知识点6】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1.乙醇:①属于可再生能源;②俗称酒精;③可燃性:C2H5OH+3O22CO2+3H2O
④用作燃料;⑤乙醇汽油是混合物,其优点: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2.氢气:①最清洁、最理想的燃料:原材料资源丰富;放热量多;产物无污染。
②可燃性:2H2 + O22 H2O;作燃料
③还原性:H2+CuOCu+ H2O;用于冶炼金属
④不能广泛使用的原因:制取氢气成本太高且贮存困难
3.氢气的实验室制法:Zn + H2SO4 = ZnSO4 +H2↑
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法(密度比空气下)、排水法(难溶于水)
4.正在推广或使用的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潮汐能、生物质能。
【题型1】燃烧的定义及条件
【例1】(2023·湖南湘潭·中考真题)古代用“木燧”(钻木取火)的方法引燃易燃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木燧”中的“木”是可燃物 B.钻木是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C.钻木生热改变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在钻木取火的过程中,空气提供了助燃物
【变式1-1】(2023·辽宁·中考真题)取一张光滑的厚纸,做成一个如图所示的小纸锅,用纸锅盛水在火上加热,锅里的水烧开了,纸锅却没有燃烧,其主要原因是

A.纸的着火点变低 B.水隔绝了氧气
C.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纸锅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太小
【变式1-2】(2023·四川乐山·中考真题)在探究燃烧的条件时,某同学点燃装有半杯水的纸杯,发现纸杯盛水部分没有燃烧,其主要原因是
A.纸杯着火点变高 B.纸杯不是可燃物
C.纸杯未与氧气接触 D.温度低于纸杯着火点
【变式1-3】(2023·江苏常州·中考真题)第十九届亚运会将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浙江杭州举办,所使用的火炬名为“薪火”,寓意着中华文明薪火相传。
(1)保持“薪火”火种不灭需要充足的燃料、保持适当的温度和 。
(2)“薪火”火炬燃料采用生物质燃气。生物质燃气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等原料转化成的可燃性能源,其属于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3)甲烷 (CH4)是常见的一种生物质燃气,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题型2】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例2】(2023·四川成都·中考真题)有关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和)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处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B.③④处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C.①③处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①④处燃烧时都能有效避免空气污染
【变式2-1】(2023·青海·中考真题)控制变量和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以下是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已知着火点:白磷40℃、红磷240℃)
(1)装置A中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请解释红磷不燃烧的原因: ;
(2)装置B中通入O2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3)装置C若要出现与装置B相同的现象,通入O2前需要的操作是 。
【变式2-2】(2023·北京·中考真题)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通入前,白磷均不燃烧;通入后,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红磷的着火点为。
A.该实验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接触
B.该实验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若将甲中的白磷换成红磷,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若将乙中的白磷换成红磷,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接触
【变式2-3】(2023·四川自贡·中考真题)某兴趣小组做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①在有空气的试管内放入白磷,关闭弹簧夹,白磷不燃烧(如图I);②将图I装置放到热水中形成图Ⅱ装置,白磷剧烈燃烧,气球胀大。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②中白磷剧烈燃烧时,试管内气体压强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对比实验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
(4)图Ⅱ实验后试管内还有白磷残留,打开弹簧夹通入空气,白磷复燃,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另一条件是 。
【题型3】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和重要性
【例3】(2023·山东济南·中考真题)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离不开火。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炒菜时不慎油锅起火,可以盖上锅盖灭火
B.室内起火时,应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C.控制燃烧的条件可以达到防火、灭火的目的
D.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燃烧
【变式3-1】(2023·云南·中考真题)使用天然气做饭,点火后,发现炉火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这时就需要调大灶具的进风口:使用完毕,关闭开关,火焰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天然气会燃烧,因为它是可燃物
B.点火是为了使温度达到天然气的着火点
C.调大进风口的目的是提供足够的空气,使燃烧更充分
D.关闭开关火焰熄灭,原因是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变式3-2】(2023·江苏泰州·中考真题)《辍耕录》中记载,杭人燃烧松木前,将其削成薄纸片状。削成薄纸片状的目的是
A.降低了松木的着火点 B.升高了松木的着火点
C.提高了氧气的浓度 D.增大了松木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变式3-3】(2023·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下,氨气(NH3)作为一种零碳能源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1)氨气易液化、方便储存和运输,含氢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是比较好的储氢介质。
(2)工业烟气中常含有SO2,直接排放会造成 等环境问题。氨法脱硫是一种高效、低能耗的脱硫方式,最终产物(NH4)2SO4在农业上可作为 。实验室检验铵根离子的方法是 。
(3)如图是电解合成氨工艺综合利用流程图。

①空气分离装置内一般发生的是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②将氧气通入锅炉中进行富氧燃烧的意义是:燃烧速度快、 。
③如图流程中产生氨气的反应总方程式为 4NH3+3O2。
④现有火力发电设施可以直接通入氨气燃烧,燃烧后会生成氮气和水,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4)结合以上题目信息,谈一谈用氨气作为零碳能源可行性的理由: 。
【题型4】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例4】(2023·山东滨州·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森林失火时,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B.煤炉生火时,利用木材引燃煤炭,是为了降低煤炭的着火点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若洒出的酒精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灭
D.木柴架空有利于促进燃烧,是因为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变式4-1】(2023·辽宁沈阳·中考真题)当遇到火情时,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室内起火,立刻打开门窗
B.扑灭森林火灾,可设置隔离带
C.楼房起火,乘坐电梯逃生
D.油库着火,用水浇灭
【变式4-2】(2023·海南·中考真题)掌握一定的灭火原理有助于减少灾害的发生,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炒菜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燃气泄漏着火先关闭燃气阀门
C.电器着火用水直接扑灭 D.酒精灯碰倒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变式4-3】(2023·山东淄博·中考真题)掌握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对于保障生命与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B.电器在使用时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原理是隔绝空气 D.用水喷淋灭火能够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题型5】爆炸
【例5】(2023·江苏无锡·一模)有关粉尘爆炸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A.鼓空气的目的是为了增大罐内压强
B.燃着的蜡烛是升高温度达到面粉的着火点
C.实验说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D.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变式5-1】(2023·辽宁大连·模拟预测)某铝材加工厂内堆积的铝粉起火了。附近的师傅立即用水浇灭,过一会儿却造成铝粉扬起,发生爆炸。
查阅资料:①金属活动性较强的镁、铝遇热水都能反应生成氢气和碱;
②氧化铝受热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是一种阻燃剂。
(1)写出氢氧化铝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扑灭镁、铝引起火灾的方法是 。
(2)解释铝粉起火爆炸的原因 。
(3)氢氧化铝在工业生产中添加到塑料、橡胶中作为一种阻燃剂。试分析它的阻燃原理 。
【变式5-2】(2023·广东·模拟预测)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制作碱水粽所用的碱是烧碱
B.老年人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
C.在燃着的燃气炉边倾倒面粉易引起粉尘爆炸
D.青少年日常饮食需适当补充水果、蔬菜以摄取维生素
【变式5-3】(2023·河北邯郸·模拟预测)下列有关生产、生活中的做法或说法正确的是
A.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
B.发现煤气泄漏,应及时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使用试电笔时手不能接触笔上的金属部分
D.“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水中是通过改变浮力大小实现上浮和下潜的
【题型6】化石燃料的使用
【例6】(2023·吉林·中考真题)下列物质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氢气 B.石油 C.乙醇 D.一氧化碳
【变式6-1】(2023·湖南常德·中考真题)汽车尾气污染是由汽车排放的废气造成的环境污染,能引起光化学烟雾等污染现象。

(1)汽油的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请说明汽车尾气中含有CO的原因 。
(2)汽油是石油分馏得到的产品,石油是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3)图2是尾气催化转化的装置,请写出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
(4)下列哪些措施有助于提升空气质量_________。
A.积极植树造林
B.工业废气直接排放
C.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的使用
【变式6-2】(2023·湖南长沙·中考真题)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煤被誉为“工业的粮食”、“黑色金子”。煤最大的用途是作为燃料,用于发电。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硫的氧化物,可以生产出优质硫酸。煤灰和煤渣可以用来制造水泥等建筑材料,在煤灰里甚至还可以提取出半导体材料——锗和镓。“煤氏三兄弟”是指无烟煤、烟煤、褐煤,它们的含碳量依次降低。无烟煤是一种很好的燃料,烧起来火力很强,发热量最高,烟尘很少,燃烧后灰渣也不多。
(1)根据“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硫的氧化物”,说明煤中除碳元素以外还含有 元素;
(2)“无烟煤、烟煤、褐煤”中含碳量最低的是 ;
(3)无烟煤作为一种很好的燃料,原因是 (任写一点)。
【变式6-3】(2023·新疆·中考真题)“西气东输”是将西部的天然气通过管道向东部输送,缓解了东部地区用气难的问题。
(1)天然气、煤、 被称作三大化石能原。与燃煤相比,使用天然气的优点是 。
(2)“西气东输”输气管道采用的螺纹钢管属于 材料。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天然气不充分燃烧易造成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可调 (填“小“或“大”)燃气灶的空气进风口。
(4)化石燃料燃烧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会导致 效应增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请你提出一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可行性建议 。
【题型7】燃料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例7】(2023·辽宁·中考真题)能源结构的改变,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1)化石燃料都是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将煤粉碎后燃烧,其目的是 。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有 (答一点)。
(2)氢气是最理想的清洁燃料,但目前在生活和生产中并没有被广泛使用的原因是 。
(3)请你预测未来燃料发展的主要方向是 。
【变式7-1】(2023·甘肃金昌·中考真题)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1)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煤的使用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含硫煤不充分燃烧产生的气体污染物有 (填化学式)。
(3)为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科学家采取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目前世界各国都大力提倡使用新能源,请你写出一种新能源的名称 。
【变式7-2】(2023·天津·中考真题)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绿色、低碳生产方式的是_____(填序号)。
A.利用和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
B.大力发展以煤为燃料的发电厂以缓解电能紧缺
(2)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写出乙醇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载人航天器中,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生成甲烷和水,水电解得到氢气和氧气,氧气供给航天员呼吸。写出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烷和水的化学方程式 。
【变式7-3】(2023·山东济南·中考真题)人类社会发展离不开能源。能源发展历史上经历了柴草时期、煤炭时期、石油和天然气时期,即将进入新能源时期。
(1)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社会对能源的开发利用开辟了新天地。
①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都属于 (选填“可再生”“不可再生”之一)能源。
②结合下图信息判断,相等质量的图中五种物质充分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多的是 (填物质名称)。

③能源发展战略是全面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确保“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下列措施中,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 (填选项序号之一)。
A.倡导绿色低碳出行 B.增加花草绿植面积
C.大力发展燃煤发电 D.资源回收再利用
(2)开发和利用清洁高效的新能源,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位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中国氢谷”,氢能产业蓝图正徐徐展开。
①氢能源公交车早已亮相泉城济南。氢能源公交车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将氢和氧的化学能转化成 能的装置。

②写出氢能源的优点(两点即可): 、 。
(3)氢能源被广泛应用的关键之一是要有大规模制氢的途径。
①现有工业制氢方式中,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制氢是一种重要工艺。在加热条件下,甲烷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理想的氢能源循环体系是利用合适的光分解催化剂,使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分解产生氢气。若要制取9kg氢气,理论上至少需要分解水 kg。

(4)安全贮氢也是氢能源开发的一个关键问题。目前,车用储氢罐常用环氧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作外壳,用高密度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材料作内衬。
①聚乙烯〔〕属于 (选填“金属”“无机非金属”“有机高分子”之一)材料。
②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为 (填元素名称)。
1.(2023·辽宁丹东·中考真题)成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下列成语表达的本意与燃烧无关的是
A.星火燎原 B.火上浇油 C.破釜沉舟 D.死灰复燃
2.(2023·辽宁阜新·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三个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验一中热水的作用仅是提供热量
B.实验二说明物质燃烧需要可燃物
C.实验三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实验一中的现象也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3.(2023·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下判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接触氧气就能燃烧 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后灭火
C.室内着火立即打开门窗 D.图书、档案失火用干粉灭火器扑灭
4.(2023·山东烟台·中考真题)《汉书》中记载“高奴县洧水可燃”,《梦溪笔谈》中记载“予知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洧水”即为石油。下列关于“洧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具有可燃性 B.是不可再生资源,属于纯净物
C.其成分中主要含有C、H元素 D.其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可用于制墨
5.(2023·安徽·中考真题)某同学用右图装置探究磷燃烧的条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室可通过加热制取
B.通入后,白磷燃烧,说用物质燃烧的条件只需要
C.通入后,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
D.实验室中少量白磷可以保存在冷水中
6.(2023·天津·中考真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以采用降低可燃物着火点的方法灭火
B.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可用水浇灭
C.氢气是清洁、高能燃料,氢氧燃料电池可作为汽车的驱动电源
D.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则需调小灶具进风口
7.(2023·甘肃兰州·中考真题)每年的11月9日是“消防安全日”。下列有关说法与之不相符的是
A.加油站、面粉厂必须严禁烟火
B.天然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
C.图书、档案失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D.车载香水中含酒精,夏天应避免长时间暴晒
8.(2023·广东·中考真题)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唐代陆羽《茶经》中记载:“风炉以铜铁铸之……底一窗以为通飚漏烬之所……风能兴火,火能熟水。”“漉水囊……其格以生铜铸之。”

(1)“铜铁”属于 (填“金属”或“合成”)材料。
(2)“飚”(即风)提供燃烧所需的 。“烬”中含钾盐。农业上可用作 。
(3)“火能熟水”说明燃烧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4)“漉水囊”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类似于基本实验操作中的 。
(5)茶香四溢,从分子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
9.(2023·江苏南通·中考真题)学习小组用石蜡自制蜡烛并探究其燃烧。
(1)剪去易拉罐的盖子,在中间吊一根棉线作烛芯,将其置于盛有冷水的水槽中。向易拉罐中倒入液态石蜡并添加少量硬脂酸。充分冷却,从易拉罐中取出蜡烛。
①蜡烛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②将易拉罐置于冷水槽中,有助于液态石蜡凝固,这是利用了金属的 性。
(2)点燃蜡烛,火焰明亮,烛芯周围有液体产生。
①能说明蜡烛燃烧时放出热量的现象是 。
②正二十二烷()是石蜡的成分之一。正二十二烷完全燃烧的产物与甲烷的相同。写出正二十二烷完全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在燃着的蜡烛上方扣一个烧杯,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烧杯底部变黑且干燥(如图所示)。资料显示,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黑具有超疏水性,水滴在其表面不易附着聚集,利用这种性质可以制作超疏水性材料。

①蜡烛熄灭的可能原因有 。
②铁质水管覆盖超疏水性材料可提高水管的抗腐蚀性,其原理是 。
10.(2023·湖南常德·中考真题)汽车尾气污染是由汽车排放的废气造成的环境污染,能引起光化学烟雾等污染现象。

(1)汽油的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请说明汽车尾气中含有CO的原因 。
(2)汽油是石油分馏得到的产品,石油是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3)图2是尾气催化转化的装置,请写出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
(4)下列哪些措施有助于提升空气质量_________。
A.积极植树造林
B.工业废气直接排放
C.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的使用
11.(2023·四川乐山·中考真题)氢能源是最理想的“绿色能源”之一,有规划地开发和使用氢能源是优化能源结构,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措施。我国氢能源的发展规划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三个阶段,具体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煤炭生成“灰氢”属于 (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通过反应制备的氢气属于 (选填“灰氢”、“蓝氢”或“绿氢”)。
(3)水分解生成“绿氢”时的另种生成物为 ;写出一种用于制备“绿氢”的可再生能源 。
12.(2023·江苏无锡·中考真题)兴趣小组对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
(1)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有:

Ⅰ.试管中白磷燃烧;
Ⅱ.水中白磷未燃烧;
Ⅲ.试管中红磷未燃烧;
Ⅳ.气球a先变大后变小。
①由现象Ⅰ、Ⅱ可推知的结论是 。
②由现象Ⅰ、Ⅲ可推知的结论是 。
③从现象Ⅳ分析:气球a先变大的原因是 。
(2)利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进一步探究。实验测得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①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②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的氧气并未耗尽,氧气的含量约为10%。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 。燃料及其利用七大题型-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举一反三系列解析版(全国通用)
燃料及其利用
【中考专用】
【题型1】燃烧的定义及条件
【题型2】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题型3】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和重要性
【题型4】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题型5】爆炸
【题型6】化石燃料的使用
【题型7】燃料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本专题的内容也是中考常考的考点,考查内容相对而言占比较少,大部分属于容易题。对燃烧的条件的探究以实验题或选择题的形式呈现。其他内容则以选择题、填空题、阅读题等形式呈现,也常结合新情境和热点问题进行考查。
【知识点1】燃烧
1.概念: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
3.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知识点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灭火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2.常见灭火的方法:①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②电器着火,先应切断电源;③煤气泄漏,先应关闭阀门,再轻轻打开门窗;④酒精在桌面上燃烧,用湿抹布扑盖;⑤扑灭森林火灾,将大火蔓延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知识点3】爆炸
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检验纯度,以防止发生爆炸;
【知识点4】化石燃料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都是混合物),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1.煤:主要含碳元素,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煤的干馏),发生化学变化,得到焦炭(冶炼金属)、煤焦油(化工原料)、煤气(用作燃料);
2.石油:石油的综合利用: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得到不同的产品。又叫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
3.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有机物
(1)甲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2)甲烷的化学性质:可燃性CH4+2O2 CO2+2H2O(发出蓝色火焰)
(3)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属于混合物,具有燃烧热值高等优点,但由于技术不够成熟,尚处于试验性开采阶段。
【知识点5】燃料的充分利用和对环境的影响
1.使燃料充分燃烧注意两点: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空气,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2.燃料不充分燃烧的后果:产生的热量减少,浪费资源,产生CO等物质污染空气。
3.煤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溶于水,形成酸雨。
4.酸雨的危害:破坏森林、腐蚀建筑物、使水体酸化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等。
【知识点6】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1.乙醇:①属于可再生能源;②俗称酒精;③可燃性:C2H5OH+3O22CO2+3H2O
④用作燃料;⑤乙醇汽油是混合物,其优点: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2.氢气:①最清洁、最理想的燃料:原材料资源丰富;放热量多;产物无污染。
②可燃性:2H2 + O22 H2O;作燃料
③还原性:H2+CuOCu+ H2O;用于冶炼金属
④不能广泛使用的原因:制取氢气成本太高且贮存困难
3.氢气的实验室制法:Zn + H2SO4 = ZnSO4 +H2↑
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法(密度比空气下)、排水法(难溶于水)
4.正在推广或使用的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潮汐能、生物质能。
【题型1】燃烧的定义及条件
【例1】(2023·湖南湘潭·中考真题)古代用“木燧”(钻木取火)的方法引燃易燃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木燧”中的“木”是可燃物 B.钻木是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
C.钻木生热改变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在钻木取火的过程中,空气提供了助燃物
【答案】C
【详解】A、“木燧”是指摩擦生热,使木柴燃烧,其中的“木”是可燃物,选项正确;
B、钻木过程中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热能,选项正确;
C、钻木生热,使木柴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而不是改变了可燃物的着火点,选项错误;
D、在钻木取火的过程中,空气提供了氧气,氧气是助燃物,选项正确。
故选C。
【变式1-1】(2023·辽宁·中考真题)取一张光滑的厚纸,做成一个如图所示的小纸锅,用纸锅盛水在火上加热,锅里的水烧开了,纸锅却没有燃烧,其主要原因是

A.纸的着火点变低 B.水隔绝了氧气
C.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纸锅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太小
【答案】C
【详解】水在沸腾过程中,尽管继续吸热,但温度总保持在沸点不变,而纸盒没有燃烧,说明水沸腾时的温度没有达到纸燃烧时的温度,即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故选C。
【变式1-2】(2023·四川乐山·中考真题)在探究燃烧的条件时,某同学点燃装有半杯水的纸杯,发现纸杯盛水部分没有燃烧,其主要原因是
A.纸杯着火点变高 B.纸杯不是可燃物
C.纸杯未与氧气接触 D.温度低于纸杯着火点
【答案】D
【详解】A、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会发生改变,此过程中纸杯着火点不会变高,错误;
B、纸杯能燃烧,属于可燃物,错误;
C、根据题意可知,此过程中纸杯与氧气接触,错误;
D、在探究燃烧的条件时,某同学点燃装有半杯水的纸杯,发现纸杯盛水部分没有燃烧,是因为水汽化吸热,使纸杯的温度温度低于其着火点,正确。
故选D。
【变式1-3】(2023·江苏常州·中考真题)第十九届亚运会将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浙江杭州举办,所使用的火炬名为“薪火”,寓意着中华文明薪火相传。
(1)保持“薪火”火种不灭需要充足的燃料、保持适当的温度和 。
(2)“薪火”火炬燃料采用生物质燃气。生物质燃气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等原料转化成的可燃性能源,其属于 (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3)甲烷 (CH4)是常见的一种生物质燃气,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1)充足的氧气
(2)可再生
(3)
【详解】(1)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故保持“薪火”火种不灭需要充足的燃料、保持适当的温度和充足的氧气;
(2)生物质燃气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等原料转化成的可燃性能源,短期内可再生,故其属于可再生能源;
(3)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题型2】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例2】(2023·四川成都·中考真题)有关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和)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处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 B.③④处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C.①③处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①④处燃烧时都能有效避免空气污染
【答案】B
【详解】A、红磷和白磷都是可燃物,①处白磷燃烧,②处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A错误;
B、③中的白磷不与氧气接触,白磷不燃烧,④处的白磷与氧气接触,白磷燃烧,由此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B正确;
C、①处的白磷与氧气接触,白磷燃烧,③中的白磷不与氧气接触,白磷不燃烧,由此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C错误;
D、①处的白磷燃烧时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会造成空气污染,故D错误。
故选B。
【变式2-1】(2023·青海·中考真题)控制变量和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以下是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已知着火点:白磷40℃、红磷240℃)
(1)装置A中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请解释红磷不燃烧的原因: ;
(2)装置B中通入O2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3)装置C若要出现与装置B相同的现象,通入O2前需要的操作是 。
【答案】(1)红磷的着火点高,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2)白磷燃烧
(3)给冷水加热,温度稍微高于40℃即可
【详解】(1)已知着火点:白磷40℃、红磷240℃,在盛有热水的烧杯口盖一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红磷,一端放白磷,现象是装置A中白磷燃烧,红磷未燃烧,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并温度要达到着火点,红磷的着火点高,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2)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并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装置B中通入O2后观察到的现象是白磷燃烧。
(3)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并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装置C若要出现与装置B相同的现象,通入O2前需要的操作是给冷水加热,温度稍微高于40℃即可。
【变式2-2】(2023·北京·中考真题)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通入前,白磷均不燃烧;通入后,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红磷的着火点为。
A.该实验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接触
B.该实验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若将甲中的白磷换成红磷,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若将乙中的白磷换成红磷,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接触
【答案】D
【详解】A、乙中通入氧气前,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没有与氧气接触,白磷不燃烧,通入氧气后,乙中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白磷燃烧,由此可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接触,故选项说法正确;
B、通入氧气后,甲中白磷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白磷不燃烧,而乙中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燃烧,由此可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
C、若将甲中的白磷换成红磷,通入氧气后,甲中的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没有达到着火点,红磷不燃烧,而乙中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燃烧,由此可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选项说法正确;
D、若将乙中的白磷换成红磷,通入氧气后,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的红磷也不燃烧,不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接触,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变式2-3】(2023·四川自贡·中考真题)某兴趣小组做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①在有空气的试管内放入白磷,关闭弹簧夹,白磷不燃烧(如图I);②将图I装置放到热水中形成图Ⅱ装置,白磷剧烈燃烧,气球胀大。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②中白磷剧烈燃烧时,试管内气体压强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对比实验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
(4)图Ⅱ实验后试管内还有白磷残留,打开弹簧夹通入空气,白磷复燃,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另一条件是 。
【答案】(1)
(2)增大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详解】(1)白磷与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②中白磷剧烈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试管内气体压强增大;
(3)①在有空气的试管内放入白磷,关闭弹簧夹,白磷不燃烧(如图I);②将图I装置放到热水中形成图Ⅱ装置,白磷剧烈燃烧,气球胀大,对比实验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图Ⅱ实验后试管内还有白磷残留,打开弹簧夹通入空气,白磷复燃,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另一条件是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题型3】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和重要性
【例3】(2023·山东济南·中考真题)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离不开火。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炒菜时不慎油锅起火,可以盖上锅盖灭火
B.室内起火时,应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C.控制燃烧的条件可以达到防火、灭火的目的
D.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燃烧
【答案】B
【详解】A、炒菜时不慎油锅起火,可以盖上锅盖,其原理是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A合理;
B、室内起火时,不能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以防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故B不合理;
C、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控制燃烧的条件可以达到防火、灭火的目的,故C合理;
D、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促进燃烧,故D合理;
故选B。
【变式3-1】(2023·云南·中考真题)使用天然气做饭,点火后,发现炉火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这时就需要调大灶具的进风口:使用完毕,关闭开关,火焰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天然气会燃烧,因为它是可燃物
B.点火是为了使温度达到天然气的着火点
C.调大进风口的目的是提供足够的空气,使燃烧更充分
D.关闭开关火焰熄灭,原因是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答案】D
【详解】A、因为天然气是可燃物,所以会燃烧,故选项A说法正确;
B、点火是为了使温度达到天然气的着火点,故选项B说法正确;
C、调大进风口的目的是提供足够的空气,使燃烧更充分,故选项C说法正确;
D、关闭开关火焰熄灭,原因是清除了可燃物,故选项D说法错误;
故选:D。
【变式3-2】(2023·江苏泰州·中考真题)《辍耕录》中记载,杭人燃烧松木前,将其削成薄纸片状。削成薄纸片状的目的是
A.降低了松木的着火点 B.升高了松木的着火点
C.提高了氧气的浓度 D.增大了松木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D
【详解】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燃烧松木前,将其削成薄纸片状的目的是增大了松木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故选D。
【变式3-3】(2023·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下,氨气(NH3)作为一种零碳能源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1)氨气易液化、方便储存和运输,含氢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是比较好的储氢介质。
(2)工业烟气中常含有SO2,直接排放会造成 等环境问题。氨法脱硫是一种高效、低能耗的脱硫方式,最终产物(NH4)2SO4在农业上可作为 。实验室检验铵根离子的方法是 。
(3)如图是电解合成氨工艺综合利用流程图。

①空气分离装置内一般发生的是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②将氧气通入锅炉中进行富氧燃烧的意义是:燃烧速度快、 。
③如图流程中产生氨气的反应总方程式为 4NH3+3O2。
④现有火力发电设施可以直接通入氨气燃烧,燃烧后会生成氮气和水,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4)结合以上题目信息,谈一谈用氨气作为零碳能源可行性的理由: 。
【答案】(1)17.6%
(2) 酸雨 氮肥 取样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含铵根离子
(3) 物理 燃烧更充分,节能环保
(4)用氨气作燃料,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不会生成二氧化碳,且生成物为氮气和水,无污染,比较环保
【详解】(1)氨气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工业烟气中常含有SO2,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导致酸雨的发生;
硫酸铵含氮一种营养元素,在农业上可作氮肥;
铵根离子能与碱性物质反应生成氨气,故实验室检验铵根离子的方法是:取样于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含铵根离子;
(3)①空气分离装置是利用液氮和液氧沸点的不同,将其分离,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②将氧气通入锅炉中进行富氧燃烧,可以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意义是:燃烧速度快,燃烧更充分,节能环保;
③由图可知,产生氨气的反应为氮气和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氨气燃烧生成氮气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用氨气作燃料,反应物中不含碳元素,不会生成二氧化碳,且生成物为氮气和水,无污染,比较环保。
【题型4】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例4】(2023·山东滨州·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森林失火时,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B.煤炉生火时,利用木材引燃煤炭,是为了降低煤炭的着火点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若洒出的酒精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灭
D.木柴架空有利于促进燃烧,是因为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B
【详解】A、森林失火时,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清除或隔离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B、煤炉生火时,利用木材引燃煤炭,是升高温度至煤炭的着火点,使其燃烧,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符合题意;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若洒出的酒精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灭,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D、木柴架空,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促进燃烧,使火燃烧的更旺,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变式4-1】(2023·辽宁沈阳·中考真题)当遇到火情时,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
A.室内起火,立刻打开门窗
B.扑灭森林火灾,可设置隔离带
C.楼房起火,乘坐电梯逃生
D.油库着火,用水浇灭
【答案】B
【详解】A、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门窗补充了氧气,火会越烧越旺,故选项方法错误;
B、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是利用了清除或隔离可燃物的灭火原理,故选项方法正确;
C、高层住房着火时,应从安全通道逃离,不能乘坐电梯逃离,以防断电被困,故选项方法错误;
D、油的密度比水小,油库着火,用水浇灭能扩大燃烧面积,不能用水浇灭,故选项方法错误。
故选:B。
【变式4-2】(2023·海南·中考真题)掌握一定的灭火原理有助于减少灾害的发生,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炒菜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燃气泄漏着火先关闭燃气阀门
C.电器着火用水直接扑灭 D.酒精灯碰倒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答案】C
【详解】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可以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
B、燃气泄漏着火,应该先关闭燃气阀门,隔绝可燃物灭弧,故正确;
C、电器着火,先切断电源,不能直接用水浇灭,以免触电,故错误;
D、酒精灯碰倒着火用湿抹布盖灭,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
故选:C。
【变式4-3】(2023·山东淄博·中考真题)掌握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对于保障生命与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B.电器在使用时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原理是隔绝空气 D.用水喷淋灭火能够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C
【详解】A、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会加速空气流通,增加氧气的含量,使火燃烧的更旺,不符合题意;
B、电器在使用时着火,不能用水扑灭,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然后灭火,不符合题意;
C、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原理是隔绝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符合题意;
D、用水喷淋灭火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达到灭火的目的,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不符合题意。
故选C。
【题型5】爆炸
【例5】(2023·江苏无锡·一模)有关粉尘爆炸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A.鼓空气的目的是为了增大罐内压强
B.燃着的蜡烛是升高温度达到面粉的着火点
C.实验说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D.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答案】A
【分析】可燃性气体或粉尘与氧气或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遇明火或加热时发生爆炸。
【详解】A、鼓空气是为了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而不是为了增大罐内压强,说法错误;
B、面粉剧烈燃烧发生爆炸,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着的蜡烛是升高温度达到面粉的着火点,说法正确;
C、面粉堆放不易燃烧,吹到空气中会剧烈燃烧发生爆炸,该实验说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说法正确;
D、面粉加工厂的空气中混有可燃的面粉粉尘,为防止发生爆炸,必须严禁烟火,说法正确;
故选:A。
【变式5-1】(2023·辽宁大连·模拟预测)某铝材加工厂内堆积的铝粉起火了。附近的师傅立即用水浇灭,过一会儿却造成铝粉扬起,发生爆炸。
查阅资料:①金属活动性较强的镁、铝遇热水都能反应生成氢气和碱;
②氧化铝受热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是一种阻燃剂。
(1)写出氢氧化铝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扑灭镁、铝引起火灾的方法是 。
(2)解释铝粉起火爆炸的原因 。
(3)氢氧化铝在工业生产中添加到塑料、橡胶中作为一种阻燃剂。试分析它的阻燃原理 。
【答案】(1) 2Al(OH)3Al2O3+3H2O 覆盖沙土(合理即可)
(2)铝和水反应生成氢气,氢气和空气氧气剧烈反应发生爆炸
(3)氢氧化铝分解生成的氧化铝固体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分解过程吸收大量的热,且生成的热被水蒸气带走,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同时水蒸气能稀释可燃物表面的氧气
【详解】(1)根据“氧化铝受热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质量守恒定律和氧化物的概念可知,生成两种氧化物分别是氧化铝和水,氢氧化铝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l(OH)3Al2O3+3H2O;扑灭镁、铝引起火灾的方法是覆盖沙土,以隔绝氧气;
(2)根据“金属活动性较强的镁、铝遇热水都能反应生成氢气和碱”可知,铝粉起火爆炸的原因是铝和水反应生成氢气,氢气和空气氧气剧烈反应发生爆炸;
(3)氧化铝在工业生产中添加到塑料、橡胶中作为一种阻燃剂。它的阻燃原理:氢氧化铝分解生成的氧化铝固体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分解过程吸收大量的热,且生成的热被水蒸气带走,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同时水蒸气能稀释可燃物表面的氧气。
【变式5-2】(2023·广东·模拟预测)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制作碱水粽所用的碱是烧碱
B.老年人缺钙会引起骨质疏松
C.在燃着的燃气炉边倾倒面粉易引起粉尘爆炸
D.青少年日常饮食需适当补充水果、蔬菜以摄取维生素
【答案】A
【详解】A、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不能制作碱水粽,故选项说法错误;
B、老年人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故选项说法正确;
C、面粉遇到明火可能发生爆炸,在燃着的燃气炉边倾倒面粉易引起粉尘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
D、青少年日常饮食需适当补充水果、蔬菜以摄取维生素,均衡饮食,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变式5-3】(2023·河北邯郸·模拟预测)下列有关生产、生活中的做法或说法正确的是
A.用甲醛水溶液浸泡海产品保鲜
B.发现煤气泄漏,应及时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使用试电笔时手不能接触笔上的金属部分
D.“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水中是通过改变浮力大小实现上浮和下潜的
【答案】B
【详解】A、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变质,故选项做法不合理;
B、煤气具有可燃性,泄露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若发现家用煤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故选项做法合理;
C、使用试电笔时一定要用手触及试电笔尾端的金属部分,否则因带电体、试电笔、人体与大地没有形成回路,试电笔中的氖泡不会发光造成误判,认为带电体不带电,故选项做法不合理;
D、潜水艇通过排水或进水来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当排出水时,自身重力减小,浮力不变,则潜水艇将上浮,故选项做法不合理;
故选B。
【题型6】化石燃料的使用
【例6】(2023·吉林·中考真题)下列物质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氢气 B.石油 C.乙醇 D.一氧化碳
【答案】B
【详解】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故选B。
【变式6-1】(2023·湖南常德·中考真题)汽车尾气污染是由汽车排放的废气造成的环境污染,能引起光化学烟雾等污染现象。

(1)汽油的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请说明汽车尾气中含有CO的原因 。
(2)汽油是石油分馏得到的产品,石油是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3)图2是尾气催化转化的装置,请写出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
(4)下列哪些措施有助于提升空气质量_________。
A.积极植树造林
B.工业废气直接排放
C.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的使用
【答案】(1)氧气不足,汽油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
(2)不可再生
(3)2CO+2NO2CO2+N2
(4)AC
【详解】(1)汽油的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汽车尾气中含有CO的原因是氧气不足,汽油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
(2)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是不可再生资源,汽油是石油(属于化石燃料)分馏得到的产品,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
(3)根据图2的尾气催化转化的装置可知,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CO+2NO2CO2+N2;
(4)A、积极植树造林,可吸收有害气体和粉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正确;
B、工业废气直接排放,会污染大气,错误;
C、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改善空气质量,正确。
故选AC。
【变式6-2】(2023·湖南长沙·中考真题)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煤被誉为“工业的粮食”、“黑色金子”。煤最大的用途是作为燃料,用于发电。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硫的氧化物,可以生产出优质硫酸。煤灰和煤渣可以用来制造水泥等建筑材料,在煤灰里甚至还可以提取出半导体材料——锗和镓。“煤氏三兄弟”是指无烟煤、烟煤、褐煤,它们的含碳量依次降低。无烟煤是一种很好的燃料,烧起来火力很强,发热量最高,烟尘很少,燃烧后灰渣也不多。
(1)根据“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硫的氧化物”,说明煤中除碳元素以外还含有 元素;
(2)“无烟煤、烟煤、褐煤”中含碳量最低的是 ;
(3)无烟煤作为一种很好的燃料,原因是 (任写一点)。
【答案】(1)硫/ S
(2)褐煤
(3)烧起来火力很强/发热量最高/烟尘很少/燃烧后灰渣也不多
【详解】(1)根据“煤燃烧过程中产生硫的氧化物”,说明煤中除碳元素以外还含有硫元素,故填:硫或S;
(2)根据短文中信息:“煤氏三兄弟”是指无烟煤、烟煤、褐煤,它们的含碳量依次降低,因此“无烟煤、烟煤、褐煤”中含碳量最低的是褐煤,故填:褐煤;
(3)无烟煤是一种很好的燃料,烧起来火力很强,发热量最高,烟尘很少,燃烧后灰渣也不多,故填:烧起来火力很强或发热量最高或烟尘很少或燃烧后灰渣也不多。
【变式6-3】(2023·新疆·中考真题)“西气东输”是将西部的天然气通过管道向东部输送,缓解了东部地区用气难的问题。
(1)天然气、煤、 被称作三大化石能原。与燃煤相比,使用天然气的优点是 。
(2)“西气东输”输气管道采用的螺纹钢管属于 材料。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天然气不充分燃烧易造成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可调 (填“小“或“大”)燃气灶的空气进风口。
(4)化石燃料燃烧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会导致 效应增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请你提出一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可行性建议 。
【答案】(1) 石油 污染少
(2)金属
(3) 甲烷/CH4 大
(4) 温室 少开私家车出行
【详解】(1)天然气、煤、石油被称作三大化石能原;与燃煤相比,使用天然气燃烧不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或产生较少,优点是产生的污染少;
(2)“西气东输”输气管道采用的螺纹钢管是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天然气不充分燃烧易造成锅底出现黑色,是燃烧不充分造成的,可以增加氧气量使燃料充分燃烧,此时可调大燃气灶的空气进风口;
(4)化石燃料燃烧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少开私家车出行,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题型7】燃料使用对环境的影响
【例7】(2023·辽宁·中考真题)能源结构的改变,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1)化石燃料都是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将煤粉碎后燃烧,其目的是 。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有 (答一点)。
(2)氢气是最理想的清洁燃料,但目前在生活和生产中并没有被广泛使用的原因是 。
(3)请你预测未来燃料发展的主要方向是 。
【答案】(1) 不可再生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的接触面积,使之充分燃烧 酸雨(合理即可)
(2)氢气制取成本高(或贮存、运输困难)(合理即可)
(3)清洁化(或成本低、安全、便捷等)(合理即可)
【详解】(1)化石燃料短期内均不能再生,均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将煤粉碎后燃烧,其目的是增大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的接触面积,使之充分燃烧;
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导致酸雨等的发生;
(2)氢气燃烧产物只有水,比较环保,且燃烧值大,是比较理想的能源,但是氢气制取成本高,且贮存和运输困难,故氢气目前在生活和生产中并没有被广泛使用;
(3)未来燃料发展的主要方向是清洁化,可以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或者低成本、安全、便捷等。
【变式7-1】(2023·甘肃金昌·中考真题)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1)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煤的使用在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含硫煤不充分燃烧产生的气体污染物有 (填化学式)。
(3)为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科学家采取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目前世界各国都大力提倡使用新能源,请你写出一种新能源的名称 。
【答案】(1)不可再生
(2)SO2、CO
(3)
(4)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核能
【详解】(1)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含硫煤中含有碳、硫元素,不充分燃烧产生的气体污染物有SO2、CO;
(3)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乙烯(C2H4)和水,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4)目前新能源有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和核能。
【变式7-2】(2023·天津·中考真题)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
(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绿色、低碳生产方式的是_____(填序号)。
A.利用和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
B.大力发展以煤为燃料的发电厂以缓解电能紧缺
(2)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写出乙醇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载人航天器中,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生成甲烷和水,水电解得到氢气和氧气,氧气供给航天员呼吸。写出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烷和水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B
(2)
(3)
【详解】(1)A、利用和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绿色、低碳生产方式,不符合题意;
B、大力发展以煤为燃料的发电厂以缓解电能紧缺,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不符合绿色、低碳生产方式,符合题意。
故填:B。
(2)乙醇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变式7-3】(2023·山东济南·中考真题)人类社会发展离不开能源。能源发展历史上经历了柴草时期、煤炭时期、石油和天然气时期,即将进入新能源时期。
(1)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社会对能源的开发利用开辟了新天地。
①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都属于 (选填“可再生”“不可再生”之一)能源。
②结合下图信息判断,相等质量的图中五种物质充分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多的是 (填物质名称)。

③能源发展战略是全面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确保“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下列措施中,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 (填选项序号之一)。
A.倡导绿色低碳出行 B.增加花草绿植面积
C.大力发展燃煤发电 D.资源回收再利用
(2)开发和利用清洁高效的新能源,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位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中国氢谷”,氢能产业蓝图正徐徐展开。
①氢能源公交车早已亮相泉城济南。氢能源公交车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将氢和氧的化学能转化成 能的装置。

②写出氢能源的优点(两点即可): 、 。
(3)氢能源被广泛应用的关键之一是要有大规模制氢的途径。
①现有工业制氢方式中,甲烷二氧化碳重整制氢是一种重要工艺。在加热条件下,甲烷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理想的氢能源循环体系是利用合适的光分解催化剂,使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分解产生氢气。若要制取9kg氢气,理论上至少需要分解水 kg。

(4)安全贮氢也是氢能源开发的一个关键问题。目前,车用储氢罐常用环氧树脂基碳纤维复合材料作外壳,用高密度聚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材料作内衬。
①聚乙烯〔〕属于 (选填“金属”“无机非金属”“有机高分子”之一)材料。
②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为 (填元素名称)。
【答案】(1) 不可再生 氢气/H2 C
(2) 电 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 原料来源广
(3) 81
(4) 有机高分子 碳
【详解】(1)①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填:不可再生;
②由图可知,相等质量的图中五种物质充分燃烧时放出热量最多的是氢气;故填:氢气或H2;
③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
A、倡导绿色低碳出行,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双碳目标,不符合题意;
B、增加花草绿植面积,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实现双碳目标,不符合题意;
C、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大力发展燃煤发电,不利于实现双碳目标,符合题意;
D、资源回收再利用,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双碳目标,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①氢能源公交车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将氢和氧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故填:电;
②氢能源的优点有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原料来源广;热值高;
(3)①在加热条件下,甲烷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②水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分解产生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同时会生成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设要制取9kg氢气,理论上至少需要分解水的质量为x,
故填:81;
(4)①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聚乙烯〔〕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填:有机高分子;
②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为碳元素;故填:碳。
1.(2023·辽宁丹东·中考真题)成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下列成语表达的本意与燃烧无关的是
A.星火燎原 B.火上浇油 C.破釜沉舟 D.死灰复燃
【答案】C
【详解】A、星火燎原,意思是一点儿小火星可以把整个原野烧起来,与燃烧相关,故选项错误;
B、火上浇油,意思是向燃烧的物质中增加可燃物油,可以使燃烧更旺,与燃烧相关,故选项错误;
C、破釜沉舟,该成语是指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与燃烧不相关,故选项正确;
D、死灰复燃,意思是已经熄灭的火又燃烧起来,与燃烧相关,故选项错误;
故选:C。
2.(2023·辽宁阜新·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三个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验一中热水的作用仅是提供热量
B.实验二说明物质燃烧需要可燃物
C.实验三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实验一中的现象也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答案】A
【详解】A、实验一中热水的作用不仅是提供热量,而且能将水中的白磷与空气(氧气)隔绝,说法错误;
B、 实验二中小木块能燃烧,小石块不能燃烧,说明物质燃烧需要可燃物 ,说法正确;
C、实验三小木块、小煤块都与氧气接触,温度相同,小木块先燃烧,小煤块后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说法正确;
D、实验一中铜片上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发生燃烧;水中白磷不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不能发生燃烧,该现象也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说法正确。
故选A。
3.(2023·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下判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接触氧气就能燃烧 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后灭火
C.室内着火立即打开门窗 D.图书、档案失火用干粉灭火器扑灭
【答案】B
【详解】A、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还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A错误;
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以防触电,然后再灭火,故B正确;
C、室内着火不能立即打开门窗,以防空气流通,造成火势蔓延,故C错误;
D、二氧化碳汽化会吸收大量的热,所以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于扑灭图书、档案等贵重物品的失火,不能用干粉灭火器扑灭,以免产生的水损坏图书、档案,故D错误;
故选B。
4.(2023·山东烟台·中考真题)《汉书》中记载“高奴县洧水可燃”,《梦溪笔谈》中记载“予知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洧水”即为石油。下列关于“洧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具有可燃性 B.是不可再生资源,属于纯净物
C.其成分中主要含有C、H元素 D.其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可用于制墨
【答案】B
【详解】A、“洧水”即为石油,石油具有可燃性,不符合题意;
B、石油属于化石燃料,短期内不能再生,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且石油是由汽油、柴油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符合题意;
C、“洧水”即为石油,石油中主要含有C、H元素,不符合题意;
D、石油中含碳元素,不完全燃烧生成炭黑,炭黑可用于制墨,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2023·安徽·中考真题)某同学用右图装置探究磷燃烧的条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室可通过加热制取
B.通入后,白磷燃烧,说用物质燃烧的条件只需要
C.通入后,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
D.实验室中少量白磷可以保存在冷水中
【答案】B
【详解】A、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实验室可通过加热 KMnO4 制取 O2,故A说法正确;
B、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图示中白磷在60℃的热水中,通入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入 O2 后,白磷燃烧,通过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并不是只需要氧气,故B说法错误;
C、白磷和红磷都在60℃的热水中,通入 O2 后,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故C说法正确;
D、白磷能在空气中自燃,实验室中少量白磷可以保存在冷水中,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6.(2023·天津·中考真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以采用降低可燃物着火点的方法灭火
B.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可用水浇灭
C.氢气是清洁、高能燃料,氢氧燃料电池可作为汽车的驱动电源
D.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则需调小灶具进风口
【答案】C
【详解】A、可以采用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的方法灭火。A不正确;
B、酒精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水倒在桌面上,用来灭火,会使燃烧的面积增大。B不正确;
C、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目前,作为高能燃料,液氢已应用于航天等领域;作为化学电源,氢氧燃料电池已经被应用,如用作汽车的驱动电源等 。C正确;
D、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出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说明燃烧不充分,需调大灶具进风口。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C。
7.(2023·甘肃兰州·中考真题)每年的11月9日是“消防安全日”。下列有关说法与之不相符的是
A.加油站、面粉厂必须严禁烟火
B.天然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
C.图书、档案失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D.车载香水中含酒精,夏天应避免长时间暴晒
【答案】B
【详解】A、加油站、面粉厂的空气中含有可燃性的汽油蒸气、面粉粉尘,为防止发生爆炸,必须严禁烟火,故选项说法与“消防安全日”相符;
B、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与“消防安全日”不相符;
C、二氧化碳灭火后不留有痕迹,不会造成图书、档案的损坏,图书、档案失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故选项说法与“消防安全日”相符;
D、酒精具有可燃性,车载香水中含酒精,夏天应避免长时间暴晒,以防止发生火灾,故选项说法与“消防安全日”相符;
故选:B。
8.(2023·广东·中考真题)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唐代陆羽《茶经》中记载:“风炉以铜铁铸之……底一窗以为通飚漏烬之所……风能兴火,火能熟水。”“漉水囊……其格以生铜铸之。”

(1)“铜铁”属于 (填“金属”或“合成”)材料。
(2)“飚”(即风)提供燃烧所需的 。“烬”中含钾盐。农业上可用作 。
(3)“火能熟水”说明燃烧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4)“漉水囊”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类似于基本实验操作中的 。
(5)茶香四溢,从分子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
【答案】(1)金属
(2) 空气/氧气 钾肥
(3)放出
(4)过滤
(5)分子在不断运动
【详解】(1)“铜铁”是由铜和铁混合而成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2)“飚”(即风)提供燃烧所需的空气(或氧气);
“烬”中含钾盐,钾盐中含钾元素,农业上可作钾肥;
(3)“火能熟水”说明燃烧放出热量,从而将水烧开;
(4)“漉水囊”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类似于基本实验操作中的过滤,过滤可实现固液分离;
(5)茶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香味的分子四处扩散。
9.(2023·江苏南通·中考真题)学习小组用石蜡自制蜡烛并探究其燃烧。
(1)剪去易拉罐的盖子,在中间吊一根棉线作烛芯,将其置于盛有冷水的水槽中。向易拉罐中倒入液态石蜡并添加少量硬脂酸。充分冷却,从易拉罐中取出蜡烛。
①蜡烛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②将易拉罐置于冷水槽中,有助于液态石蜡凝固,这是利用了金属的 性。
(2)点燃蜡烛,火焰明亮,烛芯周围有液体产生。
①能说明蜡烛燃烧时放出热量的现象是 。
②正二十二烷()是石蜡的成分之一。正二十二烷完全燃烧的产物与甲烷的相同。写出正二十二烷完全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在燃着的蜡烛上方扣一个烧杯,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烧杯底部变黑且干燥(如图所示)。资料显示,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黑具有超疏水性,水滴在其表面不易附着聚集,利用这种性质可以制作超疏水性材料。

①蜡烛熄灭的可能原因有 。
②铁质水管覆盖超疏水性材料可提高水管的抗腐蚀性,其原理是 。
【答案】(1) 混合物 导热
(2) 烛芯周围有液体产生
(3) 氧气浓度降低,不再支持蜡烛燃烧;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超疏水性材料隔绝了水、氧气与铁的接触
【详解】(1)①蜡烛是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②将易拉罐置于冷水槽中,有助于液态石蜡凝固,这是利用了金属的导热性,使石蜡温度快速下降;
(2)①蜡烛受热熔化成液体,能说明蜡烛燃烧时放出热量的现象是烛芯周围有液体产生;
②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正二十二烷()是石蜡的成分之一。正二十二烷完全燃烧的产物与甲烷的相同,正二十二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①蜡烛燃烧是蜡烛与空气中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燃着的蜡烛熄灭可能原因有氧气浓度降低,不再支持蜡烛燃烧;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②根据“超疏水性,水滴在其表面不易附着聚集”可知,铁质水管覆盖超疏水性材料可提高水管的抗腐蚀性,其原理是超疏水性材料隔绝了水、氧气与铁的接触。
10.(2023·湖南常德·中考真题)汽车尾气污染是由汽车排放的废气造成的环境污染,能引起光化学烟雾等污染现象。

(1)汽油的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请说明汽车尾气中含有CO的原因 。
(2)汽油是石油分馏得到的产品,石油是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3)图2是尾气催化转化的装置,请写出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
(4)下列哪些措施有助于提升空气质量_________。
A.积极植树造林
B.工业废气直接排放
C.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的使用
【答案】(1)氧气不足,汽油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
(2)不可再生
(3)2CO+2NO2CO2+N2
(4)AC
【详解】(1)汽油的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汽车尾气中含有CO的原因是氧气不足,汽油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
(2)化石燃料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是不可再生资源,汽油是石油(属于化石燃料)分馏得到的产品,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
(3)根据图2的尾气催化转化的装置可知,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CO+2NO2CO2+N2;
(4)A、积极植树造林,可吸收有害气体和粉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正确;
B、工业废气直接排放,会污染大气,错误;
C、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改善空气质量,正确。
故选AC。
11.(2023·四川乐山·中考真题)氢能源是最理想的“绿色能源”之一,有规划地开发和使用氢能源是优化能源结构,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措施。我国氢能源的发展规划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三个阶段,具体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煤炭生成“灰氢”属于 (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通过反应制备的氢气属于 (选填“灰氢”、“蓝氢”或“绿氢”)。
(3)水分解生成“绿氢”时的另种生成物为 ;写出一种用于制备“绿氢”的可再生能源 。
【答案】(1)化学变化
(2)蓝氢
(3) 氧气/O2 太阳能(合理即可)
【详解】(1)煤炭生成“灰氢”,有氢气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捕捉二氧化碳生成蓝氢,故通过该反应制备的氢气属于蓝氢;
(3)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故另一种生成物是氧气;
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等。
12.(2023·江苏无锡·中考真题)兴趣小组对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
(1)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有:

Ⅰ.试管中白磷燃烧;
Ⅱ.水中白磷未燃烧;
Ⅲ.试管中红磷未燃烧;
Ⅳ.气球a先变大后变小。
①由现象Ⅰ、Ⅱ可推知的结论是 。
②由现象Ⅰ、Ⅲ可推知的结论是 。
③从现象Ⅳ分析:气球a先变大的原因是 。
(2)利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燃烧条件的进一步探究。实验测得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①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②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的氧气并未耗尽,氧气的含量约为10%。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 。
【答案】(1) 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白磷燃烧放出热量,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
(2)
燃烧不仅需要与氧气接触,还需要氧气足量
【详解】(1)①试管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水中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隔绝氧气,不燃烧,故由现象Ⅰ、Ⅱ可推知的结论是: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②试管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燃烧,试管中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③气球a变大,是因为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气体受热膨胀,压强增大;
(2)①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的氧气并未耗尽,氧气的含量约为10%。说明燃烧不仅需要与氧气接触,还需要氧气足量。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