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安徽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2024年4月安徽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2024年4月安徽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共12分)
1.宏观辨识、微观探析、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B.用墨汁书写的字画可以长久保存,是因为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C.通常情况下火灾发生时常用水灭火,原因是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空气比水好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间隔大于液体分子间间隔
2.目前,哈尔滨地铁3号线西北环全面复工,地铁1、2、3号线全部建成后,哈尔滨将形成“十字加环线”的轨道交通主网络构架,基本覆盖全市范围内的主要城区。上述工程投入运营后,采取乘坐地铁出行的市民越来越多,公交出行方式比重可达到40%,大大降低了自驾车出行的数量。下面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建设地铁使用的石灰石属于纯净物
B.建设过程中焊接钢筋时,铁熔化与凝固属于化学变化
C.地铁站主要采用了填充了氙气的日光灯作照明设备
D.地铁的使用能有效的较少空气污染
3.我国古代常用灰吹法炼银,其过程为:将矿物银熔于铅形成银铅块,通过焙烧氧化成氧化铅进入炉灰,灰吹得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铅中铅的化合价为 0
B.灰吹法炼银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C.银和铅均是金属元素
D.银铅块属于纯净物
4.科学探究是获取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本质、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创新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管口小气球的使用体现实验绿色化
B.实验中a、c处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与
C.实验中a、b处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a处白磷燃着后很快熄灭,原因是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5.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一格,下列关于铬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铬 钠两种元素本质区别在于质子数不同
B.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26
C.相对原子质量为 52. 00
D.原子核外有 24 个电子
6.对下图所示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A.火柴梗的a点最先炭化,说明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B.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气体X一定是二氧化碳
C.对着玻璃片哈气,玻璃片上出现水雾,说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大于空气
D.干冷的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
7.阿彦将气体分类如图所示,并在每一分类各举出一个例子。关于其中甲、乙、丙、丁所填入的内容,下列何者合理?

A.甲是双原子,丙是臭氧 B.甲是多原子,丙是甲烷
C.乙是混合物,丁是空气 D.乙是化合物,丁是氨气
8.如图是课本中三幅有关“水”的操作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实验① 中点燃b管气体之前要检验其纯度
B.实验① 中的水、② 中的淡水、③ 中出水口的水都是纯净物
C.实验① 可以验证水的组成且水不是一种元素
D.实验① ② ③ 中均发生化学变化
9.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物中,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反应前后两种化合物的质量比为1:2
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和质量保持不变
10.对比实验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实验方法,下列对比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A.对比二氧化碳含量
B.对比温度对微粒运动速率的影响
C.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D.证明不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11.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探究石蜡燃烧后有二氧化碳生成 验证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不同分子运动速率不同
A.A B.B C.C D.D
12.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点燃红磷 B.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C.分别向等质量的粉末状和块状大理石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气
二、填空与简答(共10分)
13.(本题5分)化学与能源开发
氢能源是理想能源,氢能源开发一直是前沿科学研究的课题之一。科学家研发出一种以铝镓合金(镓:Ga)和水为原料制取氢气的新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
(1)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铝镓合金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用该合金与铝片相互刻划,发现铝片上有划痕,说明 。
(2)氢气是一种能源,它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氢气被称为“绿色能源”的主要原因是 。
(3)反应①中镓的作用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
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与电解水制取氢气相比,用铝镓合金和水为原料制取氢气的优点是 (答出一点即) 。
(4)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写出镓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发生有效相互作用的微粒的转化过程是 。
14.(本题5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你吃过木糖醇口香糖吗
木糖醇为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时吸收大量热,甜度与蔗糖相当。
木糖醇广泛存在于各种水果、蔬菜、谷类中,但含量很低。商品木糖醇是将玉米芯、 甘蔗渣等农作物进行深加工制得的。我国木糖醇生产工艺路线如下:原料→水解→中和→……. →加氢、结晶→包装。其中原料水解时用硫酸做催化剂,再用碳酸钙将硫酸除去。
龋齿病是人类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其发生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微生态环境是牙菌斑。目前普遍认为,牙菌斑中的细菌在代谢食物中糖类的过程中产生酸性物质,酸性物质导致牙釉质溶解,进而形成龋齿病。牙菌斑 pH 变化可反映牙菌斑内产生酸性物质的情况。木糖醇不致龋齿病且有防龋齿的作用。第三军医大学韩旭对木糖醇防龋齿过程进行了研究,
部分内容如下。
研究 1:用 10%的蔗糖、葡萄糖、木糖醇溶液漱口,牙菌斑 pH 的变化

研究 2:用蔗糖溶液漱口后咀嚼口香糖,牙菌斑 pH 的变化

研究表明,饭后咀嚼木糖醇口香糖可以起到防龋齿的作用,可以明显降低患龋齿率。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木糖醇生产中用碳酸钙将硫酸除去,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龋齿病的形成的原因是 (填“酸性”或“碱性”)物质导致。
(3)根据研究 1,木糖醇不致龋齿的原因是 。
(4)根据研究 2,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5)下列有关木糖醇与蔗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 甜度相当
B 均能形成溶液
C 分别食用蔗糖、木糖醇,蔗糖对牙菌斑酸性变化影响小于木糖醇
三、实验题(共6分)
15.(本题6分)下面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
(1)写出仪器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可用二氧化锰与双氧水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若要较好地控制产生氧气的速度,应选用发生装置为 (填编号);
(3)写出在实验室可选用装置C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 ,用E装置收集氧气,验满方法是 ;
(4)D装置收集氧气,操作的正确顺序为 (填编号);
a.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气体进入瓶中
b.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
c.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盖上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放置
(5)若用G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填“a”或“b”,下同)端通入,若用装置G进行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在瓶内注满水,然后气体从 端通入;
(6)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双氧水在70℃以上会较快分解产生氧气。为了验证加热双氧水也可以产生氧气,同学们选择如图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产生气泡,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没有复燃,可能的原因是 ,同学分析原因后,采用了 法收集气体,再检验,证明加热双氧水也可产生氧气。
四、科学探究题(共6分)
16.(本题6分)同学们在吃薯片时,对包装袋中充入的气体产生了兴趣。他们认为薯片包装时充入气体,主要是为了防止膨化食品被挤压、破碎,防止产品油脂氧化、酸败,该气体应该是清洁、无毒、干燥的,能保证膨化食品长期不变色、变味,食用安全。
提出问题:这是什么气体?
猜想假设:甲同学猜想是氧气,乙同学猜想是二氧化碳,丙同学猜想是氮气,丁同学猜想是二氧化硫。
(1)大家讨论后认为除了甲同学的猜想不合理外, 同学的猜想也不合理,理由是 。
(2)乙同学为了判断自己的猜想,先用注射器抽取某种品牌薯片包装袋中的气体,然后用排水法将注射器中的气体收集到集气瓶中,再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发现木条熄灭,于是乙同学判断自己的猜想正确。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 (填“同意”或“不同意”),理由是 。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注射器继续抽取包装袋中的气体,然后注入澄清石灰水中。 乙同学的猜想不正确。
查阅资料:
(1)镁条不仅能在氧气中燃烧,镁条也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和黑色颗粒物碳。
(2)镁条在氮气中也能燃烧,生成淡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再收集一瓶该包装袋中的气体,将燃着的镁条伸入瓶中。 瓶内产生淡黄色固体。 包装袋中的气体是 。
发生的反应表达式为 。
实验反思:实验中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氮气,说明氮气 溶于水。
五、计算题(共6分)
17.(本题6分)某同学想测定草木灰中碳酸钾的含量,称取60g试样于烧杯中,加入23.7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充分反应后,称得混合物的总质量为81.5g。(假设草木灰的其他成分不与酸反应,忽略二氧化碳的溶解对质量的影响)。请计算:
(1)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 g。
(2)该草木灰试样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 。
参考答案:
1.C
【详解】A、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正确。
B、用墨汁书写的字画可以长久保存,是因为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正确。
C、通常情况下火灾发生时常用水灭火,原因是水能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错误。
D、空气比水好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间隔大于液体分子间间隔,正确。
故选:C。
2.D
【详解】A、建设地铁使用的石灰石属于混合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A错误;
B、铁熔化与凝固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错误;
C、采用了填充了氙气的日光灯作照明设备不节能,应使用节能照明设备,可降低能源的消耗,C错误;
D、地铁主要靠电力驱动,可以有效减少对空气的污染,D正确,故选D。
3.C
【详解】A、氧化铅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铅元素的化合价为x,x +(-2)= 0,x=+2,故选项说法错误。
B、灰吹法炼银过程中银铅块,通过焙烧氧化成氧化铅,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C、银和铅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D、银铅块是熔合而成,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4.D
【详解】A、管口小气球能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体现实验绿色化, A 项正确;
B、实验中 a 、 c 处的现象分别是白磷燃烧、白磷不能燃烧, a 处的白磷与氧气接触, c 处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与,B 项正确;
C、实验中 a 、 b 处的现象分别是白磷燃烧、红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项正确;
D、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没有二氧化碳生成, a 处白磷燃着后很快熄灭是因为氧气被消耗,浓度降低,D 项错误。
故选D。
5.B
【详解】A、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铬 钠两种元素本质区别在于质子数不同,不符合题意;
B、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24,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铬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故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52-24=28,符合题意;
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铬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2.00,不符合题意;
D、原子序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24,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B
【详解】A、越先炭化说明温度越高,火柴梗的a点最先炭化,说明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故A正确;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能够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但是燃着的木条熄灭,并说明气体X一定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等,故B错误;
C、对着玻璃片哈气,玻璃片上出现水雾,水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形成的,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含量大于空气,故C正确;
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蜡烛和氧气发生反应,反应物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则生成物中除氧元素以外的元素一定来自蜡烛。干冷的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说明蜡烛燃烧生成水,水由氢、氧元素组成,则蜡烛中含有氢元素,故D正确;
故选:B。
7.D
【详解】A、一个臭氧分子中含有3个原子,所以甲是双原子是错误的,故A错;
B、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甲是多原子,丙是由同种元素组成,不能是甲烷,故B错;
C、纯物质中不可能出现混合物,故C错;
D、乙是化合物,丁可以是氨气,故D正确。
故选:D。
8.C
【详解】A、电解水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所以b管为氧气,a管为氢气,所以在实验① 中点燃a管气体之前要检验其纯度,故A错误;
B、实验①中的水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实验② 中的淡水和③中出水口的水除了水还含有其他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实验①,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所以该实验可以验证水的组成且水不是一种元素,故C正确;
D、实验①中有新物质氢气和氧气产生,属于化学变化,实验②③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9.B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甲烷和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甲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2:1或1:2,符合题意;
C、该反应涉及三种物质,分别是甲烷、氧气、甲醇,甲烷是由C、H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甲醇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反应前后,甲烷、甲醇的质量比为:(16×2):(32×2)=1:2,不符合题意;
D、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B
【详解】A、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只能证明其中含有氧气,不能对比其二氧化碳含量,故选项错误;
B、品红加入相等体积的热水和冷水中,可观察到品红溶解速度不同,可以证明温度对微粒运动速率的影响,故选项正确;
C、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能与氧气、水充分接触;第二支试管中的铁钉只能与水接触;一段时间后,第一支试管中的铁钉生锈,第二支试管的铁钉没有生锈,可用于探究铁生锈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无法确定是否与水有关,故选项错误;
D、图中三种金属形状不同,与溶液接触面积不同,不能通过观察生成气体速度证明活动性强弱,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1.A
【详解】A、A中右侧盛水的容器密封,红磷燃烧后容器中的水无法被吸入左侧的集气瓶,故不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正确;
B、通过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即可判断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正确;
C、通过观察到肥皂泡上升,即可判断氢气的比空气小,正确;
D、浓氨水使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更多,说明氨分子的运动比氯化氢分子运动更快,正确。
考点:化学实验原理的理解
12.D
【详解】A、红磷燃烧会放出热量,容器内压强会增大,冷却至原温度后,由于红磷燃烧消耗氧气,容器内压强会小于初始压强,故A错误;
B、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故液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不会减小到0,故B错误;
C、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能增加生成物的产量,加入的稀盐酸过量,且大理石的质量相等,则最终生成气体的质量应相等,故C错误;
D、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氯酸钾不会立即反应,故开始一段时间内固体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两种,反应发生后 氯酸钾分解产生氯化钾和氧气,此时固体为氯酸钾、二氧化锰和氯化钾三种,当氯酸钾完全分解固体变为了氯化钾和二氧化锰两种,故D正确;
故选D。
13. 混合物 合金的硬度大(或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金属/成分金属或铝镓合金的硬度比铝大等) 燃烧生成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或产物无污染 ) 催化作用(催化或催化剂) 置换反应 常温下反应,节约能源(或使用了高效催化剂等) 2Ga+6HCl=2GaC13+3H2↑ 镓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镓离子,氢离子得到电子变成氢原子,氢原子相互结合生成氢气分子(或2Ga+6H+=2Ga3++3H2)
【详解】(l)合金:由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故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铝镓合金属于混合物;用该合金与铝片相互刻划,发现铝片上有划痕,说明:合金的硬度大(或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金属/成分金属或铝镓合金的硬度比铝大等)
(2)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气被称为“绿色能源”的主要原因是:燃烧生成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或产物无污染 )
(3)反应①中镓在反应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故它的作用是催化作用(催化或催化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该反应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电解水需要使用电,故与电解水制取氢气相比,用铝镓合金和水为原料制取氢气的优点是:常温下反应,节约能源(或使用了高效催化剂等)
(4)根据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最外层电子数为3,在反应中容易失去,形成正三价的化合物,故镓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Ga+6HCl=2GaC13+3H2↑;发生有效相互作用的微粒的转化过程是: 镓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镓离子,氢离子得到电子变成氢原子,氢原子相互结合生成氢气分子(或2Ga+6H+=2Ga3++3H2)
14. CaCO3+H2SO4=CaSO4+H2O+CO2↑ 酸性 木糖醇代谢过程中不产生酸性物质 饭后咀嚼口香糖可以起到防龋齿的作用 AB
【详解】(1)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水、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H2SO4=CaSO4+H2O+CO2↑。
(2)目前普遍认为,牙菌斑中的细菌在代谢食物中糖类的过程中产生酸性物质,酸性物质导致牙釉质溶解,进而形成龋齿病。所以龋齿病的形成原因是酸性物质导致。
(3)根据研究 1可知,木糖醇不致龋齿的原因是木糖醇代谢过程中不产生酸性物质。
(4)根据研究 2,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饭后咀嚼口香糖可以起到防龋齿的作用。
(5)A 木糖醇为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时吸收大量热,甜度与蔗糖相当,此选项正确;B 木糖醇与蔗糖都极易溶于水,均能形成溶液,此选项正确;C 分别食用蔗糖、木糖醇,蔗糖对牙菌斑酸性变化影响大于木糖醇,此选项错误。故选AB。
15. 试管 集气瓶 A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bac a b 氧气中混有较多的水蒸气 排水
【分析】本题考查实验制备氧气的相关知识。
【详解】(1)仪器①名称是试管,仪器②名称是集气瓶;
(2) 实验室用二氧化锰与双氧水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是;若要较好地控制产生氧气的速度,应选用发生装置为A,因为注射器可以控制液体的流速;
(3)装置C试管口塞了一团棉花,可采用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符号表达式为;用E装置收集氧气,验满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4)D装置收集氧气,应该先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然后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气体进入瓶中,最后当气体收集满时,用毛玻璃片盖上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放置,正确顺序为bac;
(5)若用G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气体应从a端通入,若用装置G进行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在瓶内注满水,然后气体从b端通入;
(6)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产生气泡,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没有复燃,可能的原因是氧气中混有较多的水蒸气,采用了排水法收集气体,可以降低氧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再检验,证明加热双氧水也可产生氧气。
16. 丁 二氧化硫是有毒气体 不同意 氮气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或“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不仅仅是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氮气(或“N2”) Mg+N2Mg3N2(镁+氮气氮化镁) 难
【分析】(1)根据二氧化硫有毒进行分析;
(2)根据氮气、二氧化碳都不具有助燃性进行分析;
实验验证: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根据镁条在氮气中也能燃烧,生成淡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进行分析;
实验反思:根据选择气体收集装置的因素是:溶解性、气体密度进行分析。
【详解】(1)二氧化硫是有毒气体,所以丁同学的猜想也不合理;
(2)氮气、二氧化碳都不具有助燃性,先用注射器抽取某种品牌薯片包装袋中的气体,然后用排水法将注射器中的气体收集到集气瓶中,再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发现木条熄灭,因此乙同学的猜想不正确,不同意他的观点,理由是:氮气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实验验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所以若乙同学的猜想不正确,则现象是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实验验证:由于瓶内产生淡黄色固体氮化镁,发生了镁和氮气的反应生成氮化镁,故实验结论是包装袋中的气体是氮气;发生的反应表达式为;
实验反思:选择气体收集装置的因素是:溶解性、气体密度,所以实验中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氮气,说明氮气难溶于水。
【点睛】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7.(1)2.2
(2)设:草木灰中碳酸钾的质量为x
x=6.9g
故:草木灰中碳酸钾的质量为6.9g,故该草木灰试样中碳酸钾的质量分数为:。
【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烧杯内物质减少的质量就是二氧化碳的质量,故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0g+23.7g-81.5g=2.2g。
(2)见答案
试卷第8页,共9页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