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湖北省十堰市店子镇初级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1(含解析)

2024年湖北省十堰市店子镇初级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1(含解析)

2024年中考中考模拟题1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相对分子质量:H-1 Na-23 O-16 Cl-35.5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了古人对世界的认识与思考。下列诗句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已是悬崖百丈冰 B.白玉为堂金作马
C.沉舟侧畔千帆过 D.山寺桃花始盛开
2.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预期目的或效果的是
A.证明CO2能与水反应
B.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C.证明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
D.证明MnO2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
3.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A.有机物均含有碳元素,则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B.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C.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D.催化剂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则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4.我国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采用铷原子钟提供精确时间,物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与铷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m的值是37,n的值是1 B.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五周期
C.氯化铷的化学式为RbC12 D.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
5.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微粒观: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氯化钠分子
B.结构观:和的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C.能量观: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升高
D.守恒观:1g氢气与1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2g水
6.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化学观念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原子、分子和离子等
B 科学思维 、、、等都属于氧化物
C 科学探究与实践 将土壤样品与适量的蒸馏水在烧杯中混合,搅拌、静置,测上层清液的pH,判断土壤的酸碱性
D 科学态度与责任 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并回收废弃塑料等,控制“白色污染”
A.A B.B C.C D.D
7.梦天舱燃烧科学柜采用a作燃料成功实施首次在轨点火实验。a完全燃烧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B.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
C.a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4
D.反应生成c、d的质量比为 22:9
8.使用天然气做饭,点火后,发现炉火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这时就需要调大灶具的进风口:使用完毕,关闭开关,火焰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天然气会燃烧,因为它是可燃物
B.点火是为了使温度达到天然气的着火点
C.调大进风口的目的是提供足够的空气,使燃烧更充分
D.关闭开关火焰熄灭,原因是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9.劳动教育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程。下列劳动方法或解释不合理的是
序号 劳动内容 劳动方法 化学知识解释
A 给庄稼施氮肥和钾肥 加硝酸铵和氯化钾 能提供氮、钾营养元素
B 生火做饭 燃烧木柴 木柴燃烧属于放热反应
C 清洗餐具 加洗涤剂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D 消除水壶水垢 加炉具清洁剂 炉具清洁剂可与水垢反应
A.A B.B C.C D.D
10.智慧小组的同学取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每隔几分钟测一次pH,其数据如下:
测定时刻 5:05 5:10 5:15 5:20 5:25 5:30 5:35
pH 4.95 4.94 4.94 4.88 4.86 4.85 4.85
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区所降雨水为酸雨 B.在测定期间,雨水的酸性逐渐减弱
C.表中数据由pH试纸测得 D.该地区一定有一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
1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是通过实验得到的。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①既可探究分子运动现象,又可说明氨水呈碱性
B.②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可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低
C.③既可探究的密度比空气大,又可说明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D.④既可探究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又可说明正负极产生气体的质量比约为1∶2
12.下表中有关化学知识的整理和归纳有错误的一组是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农业
①食醋可以除去水壶内的水垢 ②洗涤剂有乳化作用,可以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①尿素和硝酸钾都属于氮肥 ②钾肥能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
C.化学与安全 D.化学与材料
①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②发现煤气泄漏时,应立即关闭阀门,打开门窗 ①电木插座破裂后不能进行热修补,因为电木具有热固性 ②钛合金用作人造骨,因为钛合金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相容性”
A.A B.B C.C D.D
13.工业上常采用氨碱法生产纯碱。其工业流程如图:

上述过程的化学反应原理为: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2NaHCO3Na2CO3+H2O+CO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条件下NaHCO3的溶解度比NH4Cl的溶解度大
B.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H4Cl
C.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为NaHCO3的不饱和溶液
D.在加压的条件下向饱和氨盐水中通入CO2,能加速NaHCO3的生成
14.我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唐代陆羽《茶经》中记载:“风炉以铜铁铸之……底一窗以为通飚漏烬之所……风能兴火,火能熟水。”“漉水囊……其格以生铜铸之、”
(1)“铜铁”属于 (填“金属”或“合成”)材料。
(2)“飚”(即风)提供燃烧所需的 。“烬”中含钾盐。农业上可用作 。
(3)“火能熟水”说明燃烧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4)茶香四溢,从分子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
15.“端午时节, 粽叶飘香”。每逢端午节,小明的妈妈就会包他最喜欢吃的“蛋黄肉粽”。
(1)食物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 蛋黄肉粽"中富含糖类的是______(填字母)。
A.糯米 B.咸蛋黄 C.腊肉
(2)腌制腊肉需要用到食盐,食盐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
(3)若蒸粽子用的燃料是天然气,写出天然气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4)服务员用金属盖盖灭酒精火焰,写出其灭火的原理 。
16.下图是氯化钾、氯化铵、硝酸钾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的是 。
(2)30℃时接近饱和的氯化铵溶液,若要使其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 (填一种即可)。
(3)40℃时,将25g氯化钾固体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氯化钾中混有少量硝酸钾,可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氯化钾
②t℃时,硝酸钾、氯化钾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③40℃时,用硝酸钾、氯化铵、氯化钾三种固体配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依次为m1、m2、m3,则:m1④10℃时,将硝酸钾、氯化铵、氯化钾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30℃(不考虑水的蒸发),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依次为ω1、ω2、ω3,则:ω2>ω3>ω1
17.工业上从铝土矿(主要成分为,还含有等)中提取的主要流程如下:
已知:①SiO2难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
②当时,完全转化为沉淀。
(1)操作1的名称是 。
(2)在“盐酸浸取”前需将铝土矿粉碎,其目的是 。
(3)“煅烧”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的化学式是 。
(4)向溶液2中加入过量稀氨水,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某化工产品是NaCl和NaOH组成的混合物。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该产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进行了以下实验。取10.0g该固体样品置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水配成溶液,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用pH传感器等电子设备测得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 g。
(2)计算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19.小明从超市买来一袋干果,发现袋里有一小纸包,上面标明“铁系食品脱氧剂,主要成分:铁粉、活性炭、氯化钠”。化学小组的同学们对这包脱氧剂产生了探究兴趣。
【查阅资料】
①这种铁系食品脱氧剂的脱氧原理是:铁粉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反应生成铁锈。
②活性炭和氯化钠是辅助材料,能提升脱氧效果。
③FeCl3溶液和KSCN溶液反应可以得到血红色溶液,常用于Fe3+的检验。
【提出问题】此包食品脱氧剂中铁粉是否变质?
假设一:铁粉没有变质 假设二:铁粉部分变质 假设三:铁粉全部变质
【实验探究1】
(1)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1 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用玻璃棒充分搅拌,静置,过滤,得滤液A. 产生大量气泡 脱氧剂中含有 。
烧杯中溶液呈浅棕黄色,底部有少量黑色物质。 脱氧剂中含有C、Fe2O3
2 取少量滤液A于试管1中,向其中滴加 溶液。 。
【实验结论】假设二正确。
【实验探究2】
(2)小明为证明此包食品脱氧剂中还有氯化钠,再取少量滤液A于试管2中,向其中滴加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继续滴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由此证明,食品脱氧剂中含有氯化钠,请写出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20.图1为某兴趣小组用大理石和盐酸制备的CO2,来验证CO2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的装置。实验时发现澄清石灰水中只看到出现气泡,但未见浑浊。该小组对其原因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常温常压下,HCl的溶解度为1:500,CO2的溶解度为1:0.759。

【猜想与假设】
(1)猜想一: ;猜想二:CO2中混有氯化氢气体。
【实验与验证】
(2)①甲同学取少量该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用饮料管往试管内吹气,溶液 (填现象),则猜想一不成立;
②乙同学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结果观察到C中溶液变浑浊;为进一步验证,再取B中反应后的溶液,滴加 (填化学式)溶液,出现白色浑浊,则猜想二成立。

【反思与评价】
(3)①通过上述实验可知,用盐酸制取气体时,往往混有HCl气体,说明盐酸具有 性;
②为除去CO2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最好选用 。
a.NaOH溶液 b.浓硫酸 c.饱和NaHCO3溶液
③丙同学不理解,混有氯化氢气体的CO2为什么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你帮他解释一下: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试卷第8页,共8页
1.D
【详解】A、己是悬崖百丈冰只是水的状态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B、白玉为堂金作马只是物质形状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沉舟侧畔千帆过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项错误;
D、山寺桃花始盛开后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
故选D。
2.C
【详解】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软塑料瓶中由于气体减少而变瘪,但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该设计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B、白磷和红磷均与氧气接触,但白磷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以上,对比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而不是需要与氧气接触,该设计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C、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装置温度升高,气体受热膨胀,则U形管中的红墨水左低右高,该设计能达到预期目的;
D、催化剂能改变反应速率,但其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该实验只能证明二氧化锰能改变反应速率,但没有证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是否改变,该设计不能达到预期目的。
故选C。
3.B
【详解】A、有机物均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故选项A错误;
B、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故选项B正确;
C、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等,故选项C错误;
D、催化剂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但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不一定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D错误;
故选:B。
4.C
【详解】A、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则m=37,n=37-2-8-18-8=1,该选项说法正确;
B、铷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则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五周期,该选项说法正确;
C、由于铷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则在化合物中,铷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又由于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则氯化铷的化学式为RbCl,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元素周期表中,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则铷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5.B
【详解】A、微粒观: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氯离子和钠离子,错误;
B、结构观:由水分子构成,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正确;
C、能量观: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错误;
D、守恒观: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4:32,1g氢气与1g氧气充分反应,1g氧气最多能和0.125g氢气反应,氢气有剩余,生成水的质量为1.125g,错误。
故选B。
6.B
【详解】A、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故A说法正确;
B、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CO2 、 SO3 、 Fe2O3 等都属于氧化物,而 C6H12O6 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B说法错误;
C、将土壤样品与适量的蒸馏水在烧杯中混合,搅拌、静置,测上层清液的pH,判断土壤的酸碱性,若pH<7,说明土壤显酸性,若pH=7,说明土壤显中性,若pH>7,说明土壤显碱性,故C说法正确;
D、废弃塑料带来的污染称之为白色污染,减少使用不必要的塑料制品并回收废弃塑料等,可以控制“白色污染”,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7.D
【详解】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B、由a完全燃烧的反应微观示意图,该反应是甲烷分子和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前3个分子,反应后4个分子,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C、1个a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则a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4,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生成c、d的质量比为44 :(18×2)=11:9,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8.D
【详解】A、因为天然气是可燃物,所以会燃烧,故选项A说法正确;
B、点火是为了使温度达到天然气的着火点,故选项B说法正确;
C、调大进风口的目的是提供足够的空气,使燃烧更充分,故选项C说法正确;
D、关闭开关火焰熄灭,原因是清除了可燃物,故选项D说法错误;
故选:D。
9.D
【详解】A、给庄稼施氮肥和钾肥,可加硝酸铵和氯化钾,硝酸铵中含有氮元素,氯化钾中含有钾元素,能够给庄稼提供氮、钾营养元素,故选项A正确;
B、木柴燃烧属于放热反应,可通过燃烧木柴来做饭,故选项B正确;
C、清洗餐具,可加入洗涤剂,因为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够使油珠分散成细小的液滴随着水流走,故选项C正确;
D、消除水壶水垢,不能加炉具清洁剂,因为炉具清洁剂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不和水垢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反应,故选项D错误;
故选:D。
10.A
【详解】A、由表格数据可知,该地雨水的pH均小于5.6,所以是酸雨,说法正确;
B、由表格数据可知,在测定期间,雨水的pH变小,则酸性逐渐增强,说法错误;
C、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只是一个大约的整数值,不能测得表中物质的pH数据,说法错误;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所以和一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无关,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就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说法错误。
故选A。
11.D
【详解】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分子运动到烧杯中结合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实验①既可探究分子运动现象,又可说明氨水呈碱性,故选项A正确;
B、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实验②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可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故选项B正确;
C、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实验③既可探究 CO2 的密度比空气大,又可说明 CO2 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选项C正确;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实验④既可探究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又可说明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故选项D错误;
故选:D。
12.B
【详解】A、①水垢的成分是氢氧化镁、碳酸钙,食醋与氢氧化镁、碳酸钙都能反应生成可溶性物质,所以食醋可以除去水壶内的水垢。①正确;
②由于洗涤剂有乳化作用,所以可以除去餐具上的油污。②正确。不符合题意;
B、①尿素所以氮肥,硝酸钾属于复合肥,①错误;
②钾肥能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②正确。符合题意;
C、①由于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所以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①正确;
②发现燃气泄漏,要迅速关闭气源阀门,打开门窗通风,切勿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②正确。不符合题意;
D、①由于电木具有热固性,所以电木插座破裂后不能进行热修补。①正确;
②由于钛合金与人体具有很好的“相容性”,所以钛合金用作人造骨。②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D
【详解】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生成碳酸氢钠与氯化铵的质量比为84:53.3,即生成的碳酸氢钠的质量大,反应后碳酸氢钠先结晶析出,说明该条件下NaHCO3的溶解度比NH4Cl的溶解度小,选项错误;
B、饱和溶液才能够结晶析出晶体,则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溶液属于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即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的溶质有NaHCO3和NH4Cl,选项错误;
C、饱和溶液才能够结晶析出晶体,则析出碳酸氢钠晶体的溶液属于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选项错误;
D、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增加,所以在加压的条件下向饱和氨盐水中通入CO2,能够溶解更多的二氧化碳,能加速NaHCO3的生成,选项正确,故选D。
14.(1)金属材料
(2) 空气或氧气 钾肥
(3)放出
(4)分子在不断运动
【详解】(1)“铜铁”是由铜和铁混合而成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2)“飚”(即风)提供燃烧所需的空气(或氧气);
“烬”中含钾盐,钾盐中含钾元素,农业上可作钾肥;
(3)“火能熟水”说明燃烧放出热量,从而将水烧开;
(4)茶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引起香味的分子四处扩散。
15.(1)A
(2)NaCl
(3)
(4)隔绝氧气(或空气)
【详解】(1)A、糯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选项正确;
B、咸蛋黄中富含油脂和蛋白质,选项错误;
C、腊肉中富含蛋白质,选项错误;
故选:A。
(2)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其化学式为NaCl;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写为:;
(4)服务员用金属盖盖灭酒精火焰,是利用隔绝氧气(或空气),达到灭火的目的。
16.(1)硝酸钾##KNO3
(2)增加溶质或恒温蒸发溶剂等
(3)28.6%
(4)①③④
【详解】(1)由图可知,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的是硝酸钾;
(2)30℃时接近饱和的氯化铵溶液,若要使其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增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等;
(3)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该温度下,将25g氯化钾固体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20g,所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①由图可知,硝酸钾、氯化钾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氯化钾中混有少量硝酸钾,可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氯化钾,正确;
②t℃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则该温度下,硝酸钾、氯化钾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但是溶液质量未知,所含溶质质量不一定相等,错误;
③40℃时,溶解度:硝酸钾大于氯化铵大于氯化钾,则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硝酸钾大于氯化铵大于氯化钾,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硝酸钾大于氯化铵大于氯化钾,故溶剂质量m1<m2<m3,正确;
④10℃时,将硝酸钾、氯化铵、氯化钾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30℃(不考虑水的蒸发),升温后,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增加,均变为不饱和溶液,升温后,三种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不变,10℃时,溶解度:氯化铵大于氯化钾大于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铵大于氯化钾大于硝酸钾,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ω2>ω3>ω1,正确。
故选①③④。
17.(1)过滤
(2)增大与酸的接触面积,反应进行的更充分
(3)H2O
(4)
【详解】(1)经过操作1后物质被分成溶液和不溶物两部分,说明操作1起到固液分离的作用,故填过滤;
(2)在“盐酸浸取”前需将铝土矿粉碎,其目的是:增大与酸的接触面积,反应进行的更充分;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进行判断,反应物中有Al:2、O:6、H:6,
生成物有Al:2、O:3,所以3X 含有O原子3个,H原子6个,X中含有2个H原子和1个O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H2O;
(4)根据实验流程可以判断出溶液2为氯化铝(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溶液,氯化铝与氨水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氢氧化铝,故化学方程式为:。
18.(1)7.3
(2)解:设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解得x=8g
则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
答: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20%。
【详解】(1)取10.0g该固体样品(NaCl和NaOH组成的混合物)置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水配成溶液,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所以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此时溶液的pH=7,由图可知,此时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73.0g,其中溶质的质量为73.0g×10%=7.3g;
(2)见答案。
19.(1) 铁粉 KSCN 溶液变为血红色
(2)
【详解】(1)1、铁系食品脱氧剂中的铁能够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产生气泡,说明脱氧剂中含有Fe;
2、由实验结论可知,脱氧剂中含有C、Fe2O3,碳和稀盐酸不反应,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在溶液中呈棕黄色)和水,由题文可知,FeCl3溶液和KSCN溶液反应可以得到血红色溶液,所以取少量滤液A于试管1中,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铁;实验后观察到溶液呈血红色,说明滤液A中含有氯化铁,证明脱氧剂中含有Fe2O3。结合1烧杯底布有少量黑色物质,该脱氧剂中还含有C;
(2)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20.(1)澄清石灰水变质
(2) 变浑浊 AgNO3
(3) 挥发 c
【详解】(1)实验时发现澄清石灰水中只看到出现气泡,但未见浑浊。可能原因是澄清石灰水变质,变质的石灰水不与二氧化碳反应;也可能是CO2中混有氯化氢气体。CO2中混有氯化氢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先与通入的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而氯化钙与二氧化碳不能反应。故填:澄清石灰水变质。
(2)①猜想一不成立,说明澄清石灰水没有变质。即用饮料管往取少量该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溶液变浑浊。故填:变浑浊。
②由于猜想二成立,所以观察到C中溶液变浑浊,说明B中的水吸收了氯化氢形成了盐酸,盐酸与硝酸银(AgNO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故填:AgNO3。
(3)①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用盐酸制取气体时,往往混有氯化氢气体。
②a.NaOH溶液与氯化氢气体反应的同时,与二氧化碳也发生反应;a不符合题意。
b.浓硫酸与氯化氢气体不反应;b不符合题意。
c.饱和NaHCO3溶液与HCl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饱和NaHCO3溶液不反应。c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c。
③CO2中混有氯化氢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先与通入的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的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而氯化钙与二氧化碳不能反应。
化学方程式:。
答案第8页,共9页
答案第9页,共9页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