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2024年九年级3月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福建省福州市2024年九年级3月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福建省福州市2024年九年级3月月考化学试卷
(满分100分,完卷时问6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23 C1-35.5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共30分)
1.下列关于“食品安全”和“燃烧与灭火”说法正确的是
A.发霉的大米淘洗后蒸煮可食用 B.用甲醛浸泡海鲜以延长保质期
C.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就可以燃烧 D.油锅着火后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
2.25℃时向一定量水中逐渐加入硝酸钾固体,则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此过程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A. B.
C. D.
3.病人输液所用的生理盐水实际为0.9%的NaCl溶液,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汽油和水混合能形成溶液
C.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D.溶液的溶剂一定是水
4.夏季,人们喜欢饮用汽水解暑。下图是家庭自制汽水所用原料,制成的汽水存放在冰箱,饮用汽水后会打嗝。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制汽水所用原料都属于无机化合物 B.空腹大量饮用汽水不会影响胃液的pH
C.丢弃用过的塑料瓶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D.饮用后打嗝与气体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有关
5.硫酸是一种常见的酸,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打开浓硫酸的瓶塞,可观察到瓶口有白雾
B.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向浓硫酸中慢慢注入水
C.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取水时仰视,则所配稀硫酸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D.在稀硫酸溶液中KCl、NH4NO3可以大量共存
6.市场上有一种俗称“摇摇冰”的罐装饮料,在饮料罐的夹层中分别装入一种固体物质和水,饮用前摇动使它们混合,罐内饮料温度就会降低。这种固体物质可能是
A.硝酸钾
B.烧碱
C.食盐
D.硝酸铵
7.物质分散在水中,经搅拌过滤后,所得溶液名称正确的是
A.氧化钙溶液 B.胆矾溶液
C.碳酸钙溶液 D.氯化钠溶液
8.下图是对实验绘制的相关变化的图形,其中实验结果与图形对应准确的是

A.图①是向氯化氢和氯化钙的混合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生成沉淀质量的变化
B.图②是向硫酸中加水,溶液pH的变化
C.图③是向饱和食盐水中不断加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变化
D.图④是电解水生成气体的体积
9.NH4Cl、NaCl两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H4Cl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
B.20 °C时,100 g NH4Cl的饱和溶液中含有45 g NH4Cl
C.t°C时,NH4Cl、NaCl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将NaCl的饱和溶液降温结晶可得到较多量的NaCl晶体
10.检验、鉴别、除杂与分离是研究及获得物质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个数有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Ⅰ 除去溶液中的 加入过量的溶液,过滤
Ⅱ 分离和 用水溶解、过滤、蒸发、洗涤、干燥
Ⅲ 鉴别铁粉和氧化铜粉末 取样后,分别加入适量稀盐酸
Ⅳ 检验二氧化碳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共70分)
11.化学已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
(1)维生素C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 。中学生每天要补充60mg的维生素C,下列物质富含维生素C的是 (填序号)。
A 柠檬 B 猪肉 C 面粉
(2)樟木、桧木由复杂的多种有机物构成,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其中纤维素 (填“属于”或“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3)明矾[KAl(SO4)m 12H2O]能做絮凝剂,是因为明矾溶于水后生成具有吸附作用的胶状物氢氧化铝。m= ,明矾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4)目前不少自来水用液氯(Cl2)作为消毒剂,液氯注入水后发生反应:Cl2+H2O=HCl+X,物质X具有杀菌消毒作用,X由 种元素组成。取HCl的水溶液少许,向其中加入硝酸银和稀硝酸,观察到由白色沉淀产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2.下列是常见的实验装置。
(1)①的名称为 。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方程式为 ;若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氧气时选择A装置,可能会导致 。
(3)某同学采用装置F分离CO2和CO的混合气体,涉及的操作步骤如下,正确操作顺序 (操作可重复选用)。实验结束后F中剩余液体的溶质一定有 (填化学式)。
①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 ②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
③通入混合气体 ④从导管c处收集气体
13.实验探究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1中,将大小相同的滤纸片和乒乓球碎片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到乒乓球碎片比滤纸片先燃烧,通过此现象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实验2中等质量的碘粉加入等体积的水和汽油中,该实验目的是 。
(3)请写出实验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3中,试管a中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实验4中,水变化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4)实验5中,注入相同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水,一段时间后,若观察到U形管左端液面 (填“升高”或“降低”),则证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
14.某化学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B处放置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用注射器注入少量浓氨水。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处的现象是 。此实验说明分子的性质是 。
(2)A处放二氧化锰,B处放木炭,C中放澄清石灰水。取下注射器,吸入过氧化氢溶液,插入胶塞,注人液体,同时打开K,并在B处点燃酒精灯,写出B处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A、B、C各处分别观察到的现象是 。
15.根据下列有关水的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甲装置中的净水方法利用了活性炭的 作用。
(2)乙装置中过滤时漏斗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防止 ;若过滤后的液体仍然浑浊,原因可能是 ;
(3)丙实验中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写出电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6.市面上售卖的低钠盐通过添加一定量的 MgSO4,可以帮助改善体内钠、镁的平衡状态,预防高血压。小雪欲测定某低钠盐中 MgSO4 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过程】
(1)称量 40.0g 低钠盐溶于适量的水配得溶液,滴加 10% 的氢氧化钠溶液,同时用 pH 传感器监测溶液酸碱度,并绘制了溶液 pH 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洗涤、干燥后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74g。
【数据分析】
(2)小雪认为该低钠盐溶液呈酸性,她的判断依据是 。
(3)Mg(OH)2 沉淀生成对应着图像的 段(填大写字母序号)。
A.a—b B.b—c C.c—d D.b—d
(4)请计算该低钠盐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并写出计算过程)
17.用科学方法认识和改造物质
只有正确认识了物质,才能合理改造和应用物质.请你运用归纳/演绎、实验、比较/对比等科学方法认识氯化钠。
(1)用归纳演绎法认识氯化钠的性质
已知下列反应:HCl+AgNO3=AgCl+HNO3 MgCl2+2AgNO3=2AgCl↓+Mg(NO3)2
①上述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运用(填“归纳”或“演绎”) 法得到这组反应发生的原因是 。
②由①中得到的规律可以推测“氯化钠溶液也能跟硝酸银溶液反应”,运用的是(填“归纳”或“演绎”) 法。
(2)用实验法认识氯化钠的性质
①要验证(1)②中“氯化钠溶液也能跟硝酸银溶液反应”的推断,需要进行实验,实验方法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有实验法认识氯化钠溶液的酸碱性,其实验方法是 。
(3)比较是为了找出事物的相同点,对比是为了找出事物的不同点.
图为氯化钠和硝酸钾溶解度曲线,通过比较/对比可以发现二者的相同点有(选字母编号,下同) ,不同点有 。

A.易溶物质
B.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方向
C.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
D.20℃时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E.23℃时的溶解度
F.40℃100g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晶体的质量
(4)用两种重要的实验法﹣﹣“蒸馏法和结晶法”改造物质
从古希腊炼金士到今天的化学工作者,都用了两种重要的实验法﹣﹣蒸馏法和结晶法.证明氯化钠溶于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可采用蒸馏法和结晶法中的 ,在生活生产中通过蒸馏法获得物质的一个事例是 ,通过结晶法获得物质的一个事例是 。
1.D
【详解】A、发霉的大米会产生有毒的黄曲霉素,故不能食用,A错误;
B、甲醛是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故不能用甲醛浸泡海鲜,B错误;
C、可燃物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并与氧气接触才能够燃烧,C错误;
D、油锅着火后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D正确。
故选D。
2.A
【详解】向一定量水中逐渐加入硝酸钾,未加入硝酸钾时,水中无硝酸钾,溶质质量为0,所以图像起点为0,逐渐加入KNO3固体时,硝酸钾能够继续溶解,直到达到饱和状态不再溶解,所以水中溶质的质量先增加后保持不变,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3.C
【详解】A、溶液为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而液体可能为纯净物,如蒸馏水,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汽油不能与水,则汽油和水混合不能形成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D、常见的溶剂为水,但汽油等也可作溶剂,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4.D
【详解】A、白糖和柠檬酸都属于有机化合物,故选说法错误;
B、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显酸性<7;所以饮用汽水后人体的pH会降低,故选说法错误;
C、随意丢弃的塑料垃圾很难自行分解掉,因此会对土壤造成影响,常说的白色污染就是废弃塑料带来的,故选说法错误;
D、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是由于体内的温度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小而导致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5.D
【详解】A、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故打开浓硫酸的瓶塞,无法观察到瓶口有白雾,选项错误;
B、稀释浓硫酸是应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缓慢倒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选项错误;
C、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取水时仰视,读数偏小实际偏大,则所配稀硫酸溶质质量分数偏小,选项错误;
D、在稀硫酸溶液中KCl、NH4NO3三种物质之间化合无气体、水或沉淀生成,故可以大量共存,选项正确;
答案为:D。
6.D
【详解】A、硝酸钾溶于水时既不表现放热也不表现吸热,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不变,选项错误;
B、烧碱溶于水时放出热量,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升高,选项错误;
C、氯化钠溶于水时既不表现放热也不表现吸热,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不变,选项错误;
D、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降低,选项正确,故选D。
7.D【详解】A、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得到氢氧化钙溶液,不符合题意;
B、胆矾溶于水得到硫酸铜溶液,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钙难溶于水,不能得到碳酸钙溶液,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溶于水得到氯化钠溶液,符合题意。
故选D。
8.A
【详解】A、图①向氯化氢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时,碳酸钠先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后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正确;
B、图②稀释浓硫酸时,酸性减弱,pH升高,但是不能升高到7,更不能大于7,错误;
C、图③稀释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错误;D、图④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错误。故选A。
9.C
【详解】A、比较不同物质溶解度时应指明温度,A错误;
B、20 °C时,145 g NH4Cl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45g,B错误;
C、t°C时,NH4Cl、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则该温度下NH4Cl、NaCl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即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正确;
D、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变化幅度不大,故要得到较多量的NaCl晶体,应通过将NaCl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D错误。
故选:C。
10.B
【分析】由图示可知,甲烷和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详解】A、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质量、数目都没有发生改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由可知,反应物中,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2: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由可知,反应前后两种化合物的质量比为32:64=1:2,该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有单质氧气参加反应,氧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了变化,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1. 坏血病 A 属于 2 1:5 3
【分析】HCl的水溶液是盐酸,向其中加入硝酸银和稀硝酸,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
【详解】(1)维生素C能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柠檬富含维生素C,猪肉富含蛋白质及脂肪,面粉富含淀粉,故选A。
(2)纤维素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纤维素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3)KAl(SO4)m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硫酸根离子的化合价为-2价,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明矾化学式为KAl(SO4)2 12H2O,明矾中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4)液氯注入水后发生反应:Cl2+H2O=HCl+X,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同,反应前有2个氯原子,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反应后有1个氢原子,1个氯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HClO,X由氢、氯、氧共3种元素组成。盐酸和硝酸银生成氯化银和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点睛】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为各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乘以原子个数之比。
12.(1)水槽
(2) 2KMnO4K2MnO4+MnO2+O2↑ 堵塞导气管
(3) ②③①④
【详解】(1)由图可知,①为水槽,故填:水槽。
(2)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2KMnO4K2MnO4+MnO2+O2↑,若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氧气时选择A装置,试管口没有棉花,固体粉末容易堵塞导气管,故填:2KMnO4K2MnO4+MnO2+O2↑;堵塞导气管。
(3)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盐酸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按照步骤②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③通入混合气体;①关闭活塞a,打开活塞b; ④从导管c处收集气体,可分离CO2和CO的混合气体,实验结束后溶质一定有硫酸钠,故填:②③①④;。
13.(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比较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大小
(3) 2H2O2H2↑+O2↑ B
(4)升高
【详解】(1)由实验1,观察到乒乓球碎片比滤纸片先燃烧,说明乒乓球碎片比滤纸片的着火点低,通过此现象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将等质量的碘分别加入到等体积的水和汽油中,碘在水中不溶解,在汽油中能溶解,该实验目的是比较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大小,故填:比较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大小;
(3)实验3中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A、试管a连接负极,产生H2,H2具有可燃性,因而试管a中得到气体H2能燃烧,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实验4是水的蒸发,属于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即水变化前后分子种类没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填:2H2O2H2↑+O2↑;B;
(4)实验4中,因NaOH和CO2发生反应后,生成Na2CO3和水,使左端集气瓶气压比右端集气瓶气压小,因而U形管左端上升,U形管右端下降,故填:升高。
14. 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变红 分子在不断运动 A处产生气泡,B处木炭燃烧,发出白光,C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详解】(1)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B处时,氨气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处的现象是: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变红,此实验说明分子的性质是分子在不断运动;
(2)过氧化氢能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木炭能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B处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观察到的现象是:A处产生大量气泡;B处木炭燃烧,发出白光,C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5. 吸附 液滴溅出 过滤时滤纸未折叠或玻璃棒将滤纸戳破或过滤时漏斗内液面超过滤纸边缘或漏斗下的烧杯或其他实验器材未洗干净 2:1
【分析】电解水负极生成氢气,正极氧气,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
【详解】(1)活性炭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甲装置中的净水方法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2)乙装置中过滤时漏斗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液滴溅出;若过滤后的液体仍然浑浊,原因可能是过滤时滤纸未折叠或玻璃棒将滤纸戳破或过滤时漏斗内液面超过滤纸边缘或漏斗下的烧杯或其他实验器材未洗干净。
(3)电解水负极生成氢气,正极氧气,丙实验中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电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6.(1)过滤
(2)开始实验时,低钠盐溶液的 pH=6
(3)B
(4)9%
解:设 40g 低钠盐中硫酸镁的质量为 x,
则硫酸镁的质量分数为:× 100% = 9%
答:该低钠盐中硫酸镁的质量分数为 9%。
【详解】(1)低钠盐中的硫酸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过滤、洗涤、干燥后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74g,即为氢氧化镁沉淀的质量;
(2)开始实验时,低钠盐溶液的 pH=6<7,说明该低钠盐溶液呈酸性;
(3)开始溶液显酸性,加入氢氧化钠后,先中和酸性,然后氢氧化钠和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钠,该过程中,溶液的pH基本不变,对比图像可知,Mg(OH)2沉淀生成对应着图像的b—c段,故选B;
(4)见答案。
17.(1) 复分解反应 归纳 有氯化银沉淀生成 演绎
(2) 把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混合,观察是否有沉淀生产,若有,则证明氯化钠能与硝酸银反应 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氯化钠溶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然后与标准比色卡相比较
(3) ABE CDF
(4) 结晶法 用蒸馏法从自来水中获得蒸馏水 用结晶法从海水中获得食盐
【详解】(1)①上述2个反应都是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故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复分解反应;运用归纳法得到这组反应发生的原因是有氯化银沉淀生成。
②由①中得到的规律可以推测“氯化钠溶液也能跟硝酸银溶液反应”,运用的是演绎法。
(2)①根据实验法验证,把两种溶液混合观察实验现象,然后推断物质间发生的反应;根据氯化钠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及质量守恒定律,可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故答案为:把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混合,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若有,则证明氯化钠能与硝酸银反应;NaCl+AgNO3=AgCl↓+NaNO3;
②测定氯化钠溶液的酸碱性,其实验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氯化钠溶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然后与标准比色卡相比较。
(3)根据溶解度曲线,在20℃时,两者的溶解度都大于10g,故都属于易溶物质;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在23℃时,两者的的溶解度相等,故通过氯化钠和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对比可以发现二者的相同点有:ABE;不同点:CDF 。
(4)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化不大,故要使氯化钠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宜采用结晶法; 在生活生产中通过蒸馏法获得物质的一个事例是:用蒸馏法从自来水中获得蒸馏水或通过蒸馏将石油进行炼制得到各种产品;通过结晶法获得物质的一个事例是:用结晶法从海水中获得食盐。
第4页,共14页
第3页,共14页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