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试卷类型:A
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一)
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l-35.5 Ca-40 Fe-56 Cu-64
第I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2分,共2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天工开物》记载的下列工艺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伐木造舟 B.晒制海盐 C.古法炼铁 D.纺纱织布
2.有机合成材料的应用和发展改善了人类的生活。下列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陶瓷 B.塑料 C.玻璃 D.碳纤维
3.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固体粉末 B.稀释浓硫酸
C.给液体加热 D.溶解粗盐
4.生机勃勃的地球需要大家共同维护好生态环境。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回收废旧汽车蓄电池可以减少土壤污染
B.生活垃圾集中露天焚烧会使PM2.5的含量增高
C.大量研发和使用高效农药来提高农作物产量
D.合理开发和使用新能源来缓解化石能源危机
5.歌曲《上春山》的歌词饱含春季盎然的景象。下列对四季景色的微观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春天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
B.夏天云消雾散——水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
C.秋天层林尽染——分子种类不同性质不同
D.冬天白雪皑皑——水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6.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固体和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有关该反应中化学用语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2Mg表示两个镁原子
B.氧离子可以表示为O2-
C.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D.符号C表示碳元素、一个碳原子,也表示碳这种物质
7.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展示了在无容器材料实验柜中进行的“锆金属熔化与凝固”实验。下图是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锆原子的质子数为40
B.锆元素应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行
C.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22g
D.参加反应时,一个锆原子只能失去两个电子
8.“大树输液”是一种新型园林处理技术,可为大树补充营养,以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如图为某大树营养液的部分标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KNO3、KH2PO4属于复合肥料
B.该技术药效直接,对环境污染较小
C.NH4Cl可与熟石灰混合施用,来提高肥效
D.该营养液能增强大树的抗寒、抗旱和抗病虫害能力
9.氨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氮气和氢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剂改变了氮气的化学性质
B.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C.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发生了改变
D.反应时和的个数比为1:3
10.深海鱼油中的DHA(化学式:C22H32O2)是一种特殊的不饱和脂肪酸,这种不饱和脂肪酸是大脑细胞形成、发育及运作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关于DHA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DHA属于氧化物
B.DHA由C、H、O三种原子构成
C.DHA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DHA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22:32:2
11.归纳总结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各组对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A.化学与健康 B.化学与环保
①幼儿缺钙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 ②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 ①温室效应的形成与O2、CH4有关 ②酸雨的形成主要与SO2、碳氢化合物有关
C.化学与安全 D.化学与生活
①煤炉上放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②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要先通风 ①霉变的大米蒸煮后可以食用 ②生活用水通过氯消毒来杀菌
A.A B.B C.C D.D
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对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2.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清新空气和合金也属于溶液
B.锈蚀会造成金属的损失和浪费,所以金属生锈后要及时处理
C.CuSO4、FeCl2等溶液显示不同颜色,所以溶液的颜色跟金属阳离子有关
D.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所以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也是纯净物
13.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实验探究中和反应,实验开始后将注射器内的液体缓慢地全部注入烧瓶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所示溶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液体变成红色
B.在b点时烧杯中溶液中的微观粒子只有Na+、Cl-
C.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溶液里Na+浓度变小
D.a、c两点所示溶液倒在一起,溶液中的溶质(不包含酚酞)可能变成三种
14.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H2、CO、CH4三种气体 在空气中点燃,观察火焰颜色
B 鉴别AgCl、NaOH、NH4NO3三种固体 加水,观察溶解和温度的变化情况
C 除去MnO2中混有的少量KCl固体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将铁丝和铜丝分别浸入硝酸银溶液中
A.A B.B C.C D.D
15.学习酸、碱的知识后,小芳构建了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图,甲、乙、丙是三种初中常见物质、其中甲为黑色固体,乙、丙为氧化物,图中连线两端的物质均能发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可以通过金属矿石的冶炼获得
B.Ca(OH)2称熟石灰,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
C.若乙物质中有铁元素,乙与稀盐酸反应得到溶液一定呈浅绿色
D.甲与丙反应过程会吸热,甲也可通过化合或置换反应转化为丙
16.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S)、饱和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与温度的关系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A.Q点表示KNO3和NaCl的溶解度相同
B.KNO3中混有少量NaCl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
C.20℃时,饱和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1.6%
D.将N点的NaCl溶液恒温蒸发一定量溶剂后至饱和,N点转化为P点
17.向少量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液中逐滴加一定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采用pH传感器采集的实验数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a→b过程,是滴加的碳酸钠与稀盐酸发生反应
B.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钠和碳酸钠
C.若m2=2m1,则原混合溶液中氯化钙和稀盐酸的质量相等
D.a→b→c过程,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不断增加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60分)
三、本题包括7小题(共60分)
18.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开门七件事”是中国古代平民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七样必需品,分别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1)柴:成语釜底抽薪(柴)利用的灭火原理是 。
(2)米:米在宋朝是主食,其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素为 。
(3)油: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但当人体摄入过多时,容易引发 疾病。
(4)盐:氯化钠是食盐的主要成分,是重要的调味品,试列举在其他领域的一条用途 。
(5)酱:食用补铁酱油可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这里的“铁”指的是铁 (填“原子”或“离子”或“元素”)。
(6)醋:传统生产醋酸(CH3COOH)的方法为向乙醇中通入氧气,在一定温度下得到醋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7)茶:软水泡茶可最大程度保持茶的各种营养成分,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 。
19.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我们应该具备的能力。请根据图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 。
(2)利用装置A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用相同装置分别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应选用装置 (填字母)作发生装置,用装置D收集二氧化碳与装置C比较,其优点是 (任写一点)。
(4)二氧化碳化学性质拓展实验。
①如图进行实验,将注射器中相同体积NaOH溶液和水同时注入试管中,观察到 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②将二氧化碳不断通入一定量的水中,利用pH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如图所示,烧杯内溶液pH变小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20.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和桂海潮入驻“天宫”,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航天员舱外航天服使用的聚氯酯橡胶材料达到隔热效果,宇航服内活性炭用于处理呼吸产生的废气,说明活性炭具有 性。
(2)制造飞船的某些机器零件使用了合金,合金在 等性能方面优于其纯金属。
(3)飞船太空舱使用锂电池供电。Li可以通过Al与Li2O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得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航天员将在中国空间站完成各项任务,因此,保障航天员的氧气需求至关重要。那么,空间站的氧气从哪里来?
I.从地球带上去
①航天工业以空气为原料制氧气,工业上选择空气的主要原因是 。
②利用分子筛可将氧分子从空气中“筛”出去,从而获得高浓度的氧气。其原理示意图如下:
由此可知两种分子的大小:N2 O2(填“>”或“<”)。
Ⅱ.在天宫制出来
①早期空间站利用过氧化钠(Na2O2)、超氧化钾(KO2)等物质制氧气,其原理表示如下:。空间站内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 。
②目前空间站已实现电解水制氧气,电解时需要通入 电(填“直流”或“交流”),氧气在 极上产生(填“阳极”或“阴极”)。
(5)空间站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解决“气体从哪里来”的问题必然伴随着“气体往哪里去”的问题。为此,科学家设计了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实现了“水-氧-碳”的循环转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水-氧-碳”的循环转化,减少了氧气的携带量,减轻了火箭和飞船的载重
b.电解水在产生氧气的同时产生氢气,系统需要对氢气进行转化
c.人体代谢产物中的水既有气态又有液态,设计系统时应考虑水的冷凝与净化
21.“宏观-微观-符号”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请根据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1)纯水不导电,在做电解水实验时可加入少量硫酸钠等物质以增强导电性,其原因是 ,下列物质溶于水后能导电的是 (填字母序号)。
A.蔗糖 B.氯化氢 C.乙醇
(2)工业上可用FeCl3溶液蚀刻电路板上的铜,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1所示,参加反应的微观粒子是 ,其反应的个数比为 。
(3)在总结酸碱盐之间相互反应时,小明同学对“碱和盐反应一定会生成新碱和新盐”提出了质疑,读高中的姐姐以氢氧化钠与硫酸氢钠反应的实例加以解释,如图2所示,请分析反应发生的微观实质是 。
(4)通过图3和图4对比,分别向等浓度等体积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速度前者明显高于后者的原因是 。
22.钨(W)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下图是生产钨的一种工业流程。
已知:
①白钨矿的主要成分是钨酸钙(CaWO4),还含有CaO、SiO2等。
②碳在高温条件下会与金属钨反应生成碳化钨。
③浸出率是衡量在浸取过程中,固体中可溶性物质溶入浸出液中的百分率的指标。浸出率越高,金属的提取率就越好。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1粉碎白钨矿的目的是 。
(2)“酸浸”时适当升高温度会提高浸出率,但温度不宜太高,原因是 。
(3)操作2所得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4)氨水(NH3·H2O)与钨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操作3的名称是 。
(6)用氢气还原WO3可获得高纯度的钨,此处不宜用焦炭代替氢气的原因是 。
23.某化学小组对一包食品袋中的石灰干燥剂产生了探究兴趣,猜测该干燥剂的主要成分氧化钙可能已变质。为确定该干燥剂的成分进行了实验探究,如下表所示(假设其他成分不参加反应也不干扰检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干燥剂样品于烧杯中,加水搅拌,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试液 ①烧杯壁变热,酚酞试液变为红色 样品中含有氧化钙和氢氧化钙
②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 样品中含有碳酸钙
【交流讨论】
(1)小组讨论后,同学们认为:“现象①”不足以证明样品中有氢氧化钙,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现象②”不足以证明样品中有碳酸钙,原因是 。
兴趣小组同学为准确测定该干燥剂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该固体中都有哪些成分,各成分的质量比是多少?
【查阅资料】
氢氧化钙在一定温度下能分解:。
碱石灰是氢氧化钠与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能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设计并实施实验】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取10.0g该氧化钙样品放在装置B的玻璃管中,先通入一会空气,再称量C、D装置的质量,然后边通入空气,边用酒精喷灯加热(能达到1000℃高温),至固体不再发生变化,继续通一会空气,实验后测得C装置增重0.9g,D装置增重1.1g。
【形成结论】
(2)该氧化钙样品中的成分是 ,它们的质量比是 。
【反思评价】
(3)E装置的作用是 。如果没有A装置,可能会导致氧化钙样品成分中的 测定结果偏大。
【拓展应用】
(4)为废物利用,兴趣小组打算用这包变质的干燥剂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再蒸发制取产品氯化钙固体。同学们认为与变质前的氧化钙相比,变质后的氧化钙对产品氯化钙的产量没有影响,其理由是 。
24.某化工厂需要对废液(溶质是硫酸亚铁和硫酸铜)进行处理和产物回收,现委托化学兴趣小组对废液成分进行研究,同学们用铁粉处理废液样品,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铁 铜 硫酸铜 硫酸亚铁
反应前 10g 0g 废液样品96g
反应后 4.4g 未测 溶质质量分数为20%
回答下列问题:
(1)参加反应铁的质量为 g。
(2)原溶液中硫酸亚铁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试卷第10页,共10页
1.C
【详解】A、伐木造舟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晒制海盐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古法炼铁过程中,有新物质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该选项符合题意;
D、纺纱织布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B
【详解】A、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B、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符合题意;
C、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D、碳纤维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A
【详解】A、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错误;
C、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错误;
D、量筒不用作溶解固体的容器,错误。
故选A。
4.C
【详解】A、废旧金属依然有其使用价值,且许多废旧金属中含重金属元素,会污染土壤,所以回收废旧汽车蓄电池可以减少土壤污染,故A正确;
B、生活垃圾集中露天焚烧,会产生大量烟尘和有害气体,会使PM2.5的含量增高,故B正确;
C、大量研发和使用高效农药来提高农作物产量,会造成土壤和水体污染,应该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减少污染,故C不正确;
D、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污染环境,所以应该合理开发和使用新能源来缓解化石能源危机,故D正确;
故选:C。
5.D
【详解】A、春天花香四溢,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在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夏天云消雾散,是因为水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秋天层林尽染,是因为分子种类不同,性质不同,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冬天白雪皑皑,是因为水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水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6.C
【详解】A、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所以2Mg中的“2”表示两个镁原子,故A正确;
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所以氧离子表示为:O2-,故B正确;
C、二氧化碳中氧元素显-2价,设碳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x+(-2)×2=0,则x=+4价,故C错误;
D、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的元素符号表示三个意义:这种元素、一个原子、这种物质,碳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所以碳的元素符号表示:碳元素、一个碳原子、碳这种物质,故D正确;
故选C。
7.A
【详解】A、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的数字为原子的质子数,由图可知,锆原子的质子数为40,正确;
B、电子层数与周期数在数值上相等,根据锆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锆原子核外有5层电子,因此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五周期,第五行,错误;
C、元素信息图最下方的数字为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图可知,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22,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g”,常省略不写,错误;
D、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由图可知,锆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参加反应时,一个锆原子不一定只失去两个电子,也可能失去4个电子,形成最外层电子为8的稳定结构,错误。
故选A。
8.C
【详解】A、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KH2PO4中含有钾元素和磷元素两种营养元素,也属于复合肥,故A正确;
B、大树输液是将营养液直接流入树木的木质部导管中,药效直接,对环境污染较小,故B正确;
C、氯化铵和氢氧化钙混合使用后,会有氨气逸出,氮元素有损失,肥效降低,故C错误;
D、该营养液中的磷酸二氢钾中含有的磷元素和钾元素能增强大树的抗寒、抗旱和抗病虫害能力,故D正确。
故选C。
9.D
【详解】A、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催化剂不能改变氮气的化学性质,错误;
B、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氮气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氨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错误;
C、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发生改变,错误;
D、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氮气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2+3H22NH3,反应时和的个数比为1:3,正确。
故选D。
10.C
【详解】A、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而DHA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A说法错误;
B、DHA分子由C、H、O三种原子构成,故B说法错误;
C、DHA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2):(1×32):(16×2)=33:4:4,其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故C说法正确;
D、DHA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2):(1×32):(16×2)=33:4:4,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11.A
【详解】A、①幼儿缺钙会患佝偻病和发育不良,正确;②人体缺乏维生素A,会引起夜盲症,正确;故A归纳完全正确,符合题意;
B、①温室效应的形成与CH4有关,但与O2无关,错误;②酸雨的形成主要与SO2、氮氧化合物有关,但与氮氢化合物无关,错误,故B归纳完全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①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所以煤炉上放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错误;②因为久未开启的菜窖含大量CO2,CO2不能供给呼吸,造成人身伤害,所以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要先通风,正确;故C归纳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
D、①霉变的花生中含有有毒的黄曲霉素,即便蒸煮后也不能食用,错误;②生活用水通过氯消毒来杀菌,正确;故D归纳不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A
【详解】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清新空气和合金也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也属于溶液,故符合题意;
B、金属生锈不一定要处理,铁锈疏松多孔,易吸附气体和水蒸气,是有害锈所以要及时处理,铜生锈生成的碱式碳酸铜是无害锈,碱式碳酸铜是致密结构,能阻止潮湿的空气进入内部腐蚀铜,故不符合题意;
C、溶液的颜色不只和阳离子有关,如高锰酸根的溶液为紫色,同时阴离子、溶剂也会影响阳离子的显色,故不符合题意;
D、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但同种原子构成的物质可以是纯净物也可以是混合物,例如O2和O3,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AC
【详解】A、 a点所示溶液pH>7,显碱性,所以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液体变成红色,正确;
B、b点所示溶液pH=7,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烧杯中溶液中的微观粒子有Na+、Cl-、H2O,错误;
C、 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Na+的数目保持不变,溶液的质量增大,溶液里Na+浓度变小,正确;
D、a中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钠、c中溶质是稀盐酸和氯化钠,两点所示溶液倒在一起,溶液中的溶质存在情况有三种:盐酸和氯化钠或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或氯化钠,所以溶液中的溶质最多有两种,错误。
故选AC。
14.BC
【详解】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蓝色;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淡蓝色;故在空气中点燃,观察火焰颜色不能检验检验H2、CO、CH4三种气体,不符合题意;
B、氯化银难溶于水,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故加水观察溶解和温度变化情况能鉴别AgCl、NaOH、NH4NO3三种固体,符合题意;
C、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氯化钾易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D、将铁丝和铜丝分别浸入硝酸银溶液中,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亚铁,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可得出金属活动性铁>银、铜>银,不能比较铁与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故不能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15.BD
【分析】根据图中连线两端的物质均能发生反应,甲为黑色固体,乙、丙为氧化物,丙会与氢氧化钙反应,丙是二氧化碳;甲能与丙(二氧化碳)反应,碳在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甲是碳;乙会与甲(碳)、盐酸反应,乙是金属氧化物。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甲物质是碳,不可以通过金属矿石的冶炼获得,错误;
B、Ca(OH)2称熟石灰,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正确;
C、根据分析可知,乙是金属氧化物,若乙物质中有铁元素,乙与稀盐酸反应得到溶液不一定呈浅绿色,例如乙可以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形成黄色溶液,错误;
D、甲与丙发生的反应是碳在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反应过程会吸热;甲(碳)转化为丙(二氧化碳)可通过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也可通过碳在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前者是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后者是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正确。
故选BD。
16.B
【详解】A、Q点表示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故A不符合题意;
B、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则KNO3中混有少量NaCl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故B符合题意;
C、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则饱和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故C不符合题意;
D、N点在饱和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曲线下方,是60℃时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P点是4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降温到40℃,N点转化为P点,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AD
【分析】向少量氯化钙和稀盐酸的混合液中逐滴加一定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pH逐渐增大,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7,后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此过程中溶液的pH不变,当氯化钙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碳酸钠,由于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溶液的pH又开始增大。由此可知,b点时盐酸恰好完全反应,c点时氯化钙恰好完全反应。
【详解】A、由分析可知,a→b过程,是滴加的碳酸钠与稀盐酸发生反应,选项正确;
B、c点时氯化钙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钠,选项错误;
C、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方程式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方程式为:,若m2=2m1,则和氯化钙反应的碳酸钠的体积为m2-m1=2m1-m1=m1,也就是和氯化钙、盐酸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是相同的,原混合溶液中氯化钙和稀盐酸的质量比为111:73,选项错误;
D、由分析可知,a→b→c过程,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不断增加,选项正确;
故选AD。
18.(1)移除可燃物
(2)糖类
(3)肥胖和心脑血管
(4)农业选种、医疗生理盐水、交通融雪等
(5)元素
(6)
(7)加热煮沸
【详解】(1)釜底抽薪,是指将锅下面的木柴移走,则其灭火原理为移除可燃物。
(2)米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
(3)当人体摄入油脂过多时,会引起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
(4)氯化钠可用于农业选种、医疗生理盐水、交通融雪等。
(5)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这里的“铁”指的是铁元素。
(6)乙醇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醋酸,根据质量守恒,可知生成物还有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7)煮沸能将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沉淀,则能将硬水软化。
19.(1)锥形瓶
(2)
(3) B 可以定量收集二氧化碳或收集的二氧化碳更纯净或防止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答案合理即可)
(4) 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或红墨水进入左侧试管(答案合理即可)
【详解】(1)仪器①的名称锥形瓶;
(2)A装置是固体加热型的发生装置,由于试管口没有棉花,制氧气所用药品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A装置为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B装置为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选用药品为高锰酸钾制氧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用A作为发生装置;选用药品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用B装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药品为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发生装置只能选择B 装置,故用相同装置分别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应选用图1中的装置B;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常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到气体不纯,装置D在水中滴入植物油,解决了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反应)的问题,这样利用排水法进行气体的收集,使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更纯净,右侧的量筒可以根据排出水的体积观察收集到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故总结出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的优点是:可以定量收集二氧化碳或收集的二氧化碳更纯净或防止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4)①将注射器中相同体积的NaOH溶液和水同时注入试管中,左侧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二氧化碳比右侧水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多,观察到红墨水液面左高右低(或红墨水进入左侧试管答案合理即可),从而通过对比得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②将二氧化碳不断通入一定量的水中,利用pH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如图所示,烧杯内溶液pH变小的原因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0.(1)吸附
(2)机械强度、抗腐蚀(合理即可)
(3)
(4) 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空气制氧廉价易得 > 宇航员的呼吸作用 直流 阳
(5)abc
【详解】(1)宇航服内活性炭用于处理呼吸产生的废气,说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2)制造飞船的某些机器零件使用了合金,合金在机械强度、抗腐蚀等性能方面优于其纯金属;
(3)Li可以通过Al与Li2O在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得到,根据置换反应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发生的反应是Al与Li2O反应生成Li和Al2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I、①航天工业以空气为原料制氧气,工业上选择空气的主要原因是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空气制氧廉价易得;
②利用分子筛可将氧分子从空气中“筛”出去,从而获得高浓度的氧气,由图可知,氧气分子可通过分子筛,氮气分子不可通过分子筛,所以氮气分子大于氧气分子,故填:>;
Ⅱ、①由反应原理可知,空间站内宇航员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Na2O2)、超氧化钾(KO2)、水蒸气等物质反应,得到氧气,因此空间站内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人(宇航员)的呼吸;
②水通电时,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目前空间站已实现电解水制氧气,电解时需要通入直流电,氧气在阳极上产生;
(5)a、“水-氧-碳”的循环转化,不需要携带大量氧气,减少了氧气的携带量,减轻了火箭和飞船的载重,正确;
b、电解水在产生氧气的同时产生氢气,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中不需要氢气,系统需要对氢气进行转化,正确;
c、人体代谢产物中的水既有气态又有液态,如尿液中的水需要净化处理后循环利用,呼吸作用生成气态水要冷凝处理后循环利用,所以设计系统时应考虑水的冷凝与净化,正确。
故选abc。
21.(1) 硫酸钠在水中可以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B
(2) 铜原子和铁离子 1:2
(3)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或)
(4)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氢离子与碳酸氢根生成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而盐酸与碳酸钠反应,氢离子与碳酸根结合先生成碳酸氢根离子(从宏观物质角度也可以)
【详解】(1)纯水不导电,硫酸钠溶液中含有钠离子、酸酸根离子,在做电解水实验时可加入少量硫酸钠等物质以增强导电性,是因为硫酸钠在水中可以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下列物质溶于水后能导电的是:
A、蔗糖溶于水后形成的蔗糖溶液中含有蔗糖分子、水分子,无自由移动的离子,故不能导电,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后形成的盐酸溶液中含有氢离子、氯离子、水分子,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故可以导电,该选项符合题意;
C、乙醇溶于水后形成的乙醇溶液中含有乙醇分子、水分子,无自由移动的离子,故不能导电,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反应前的微粒为:2个Cu原子、6个Cl-、2个Fe3+,反应后的微粒为:1个Cu原子、1个Cu2+,6个Cl-、2个Fe2+,故参加反应的微粒为Cu原子,Fe3+,两者个数比为1:2;
(3)反应前的微粒为:2个钠离子、1个氢氧根离子、1个硫酸根离子、1个氢离子,反应后的微粒为:2个钠离子、1个硫酸根离子、1个水分子,该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故其微观实质为:H++OH-=H2O;
(4)根据图3可知,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氢离子与碳酸氢根生成水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根据图4可知,盐酸与碳酸钠反应,氢离子与碳酸根结合先生成碳酸氢根离子,并没有直接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故向等浓度等体积的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中逐滴滴加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速度前者明显高于后者。
22.(1)增大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加充分
(2)温度太高,盐酸挥发太快,降低浸出率
(3)CaC12、HCl
(4)
(5)过滤
(6)碳在高温条件下会与金属钨反应生成碳化钨
【详解】(1)操作1中粉碎白钨矿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2)盐酸具有挥发性,“酸浸”时适当升高温度会提高浸出率,但温度不宜太高,原因为温度太高,加速盐酸挥发,降低浸出率;
(3)操作2后,得到H2WO4、SiO2,稀盐酸会与氧化钙,CaWO4反应,则操作2所得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Ca2+,因为加入过量盐酸,所以滤液中还含有H+,所得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CaC12、HCl;
(4)氨水(NH3·H2O)与钨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NH4)2WO4和的水,化学方程式为:2NH3·H2O+H2WO4= (NH4)2WO4+2H2O。
(5)操作3能将固体与液体分离,其名称是过滤;
(6)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可知,用氢气还原WO3可获得高纯度的钨,此处不宜用焦炭代替氢气的原因是碳在高温条件下会与金属钨反应生成碳化钨。
23.(1) 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白色固体也可能是没有溶解的氢氧化钙
(2) 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或CaO、Ca(OH)2、CaCO3] 38∶37∶25
(3) 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装置 氢氧化钙、碳酸钙[或Ca(OH)2、CaCO3]
(4)无论是否变质,最终钙元素完全转化到氯化钙中
【详解】(1)小组讨论后,同学们认为:“现象①”不足以证明样品中有氢氧化钙,原因是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O=Ca(OH)2;“现象②”不足以证明样品中有碳酸钙,原因是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白色固体也可能是没有溶解的氢氧化钙;
(2)实验后测得C装置增重0.9g,说明氢氧化钙分解生成0.9g水,即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钙,D装置增重2.2g,说明碳酸钙分解生成2.2g二氧化碳,即样品中含有碳酸钙,该氧化钙样品中的成分是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氧化钙质量=10g-3.7g-2.5g=3.8g,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的质量比是3.8g:3.7g:2.5g=38:37:25;
(3)碱石灰中含有氢氧化钠和氧化钙,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E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进入D装置;如果没有A装置,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能被浓硫酸、碱石灰吸收,可能会导致氧化钙样品成分中氢氧化钙、碳酸钙[或Ca(OH)2、CaCO3]的测定结果偏大;
(4)为废物利用,兴趣小组打算用这瓶变质的氧化钙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再蒸发制取产品氯化钙固体,与变质前的氧化钙相比,变质后的氧化钙对产品氯化钙的产量没有影响,是因为无论是否变质,最终钙元素完全转化到氯化钙中。
24.(1)5.6
(2)解:设反应后得到铜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为y,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96g+5.6g-6.4g=95.2g;
反应后溶液中硫酸亚铁的质量为:;
原溶液中硫酸亚铁的质量为:19.04g-15.2g=3.84g;
原溶液中硫酸亚铁的质量分数为:;
答:原溶液中硫酸亚铁的质量分数为4%。
【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铁的质量为:10g-4.4g=5.6g,故填写:5.6。
(2)详解见答案。
【点睛】该题为表格计算题,首先要通过审题和金属活动顺序表,清楚铁粉只与废液中的硫酸铜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质量要通过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来,反应后总共的硫酸亚铁质量要通过溶液质量与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计算,两者做差,计算原溶液中硫酸亚铁的质量,最后进一步根据问题解答。
答案第12页,共12页
答案第11页,共12页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