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精准模拟预测卷 苏州04(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中考化学精准模拟预测卷 苏州04(原卷版+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2024年中考化学精准模拟预测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e-56 Cl-35.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且能充入食品袋里防腐的物质为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氢气
【答案】B
【详解】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0.03%;且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能充入食品袋里防腐;
故选B。
2.“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其核心要求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以下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将垃圾废物浇上汽油焚烧 B.研究、开发、利用氢能源
C.让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汉江 D.禁止化工厂生产化工产品
【答案】B
【详解】A.将垃圾废物浇上汽油焚烧 ,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空气; B.研究、开发、利用氧能源,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C.让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汉江 会导致水、土壤被污染 D.不能禁止化工厂生产化工产品,因为生成、生活都需要这些产品,为了保护环境可以采用合理的生产方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倡绿色化学。
3.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H2SO4 B.Na2CO3 C.KCl D.H2O
【答案】D
【分析】氧化物指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详解】A、硫酸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酸,不属于氧化物;
B、碳酸钠由三种元素组成,属于盐,不属于氧化物;
C、氯化钾由两种元素组成,但不含氧元素,属于盐,不属于氧化物;
D、水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
故选D。
4.溶解硝酸钾固体,必须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A.玻璃棒、烧杯 B.烧杯、石棉网
C.铁架台、蒸发皿 D.试管、漏斗
【答案】A
【详解】溶解硝酸钾固体,只需将硝酸钾固体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加速固体溶解。
A、溶解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故选项正确;
B、溶解时不需加热烧杯,无需使用石棉网,故选项错误;
C、溶解时不需蒸发,无需使用铁架台和蒸发皿,故选项错误;
D、溶解时不需过滤,无需使用漏斗,故选项错误。
故选A。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流传千年依旧色彩艳丽,璀璨夺目,与其所用的矿石颜料有关,其中4种矿石分别是朱砂(主要成分为HgS)、赭石(主要成分为Fe2O3)、孔雀石[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和雌黄(主要成分为三硫化二砷,化学式为As2S3)。
5.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HgS B.Fe2O3 C.Cu2(OH)2CO3 D.As2S3
6.下列相关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A.HgS——硫酸汞 B.Fe2+——铁离子
C.2As——2个砷原子 D.——铜元素的化合价
7.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赭石属赤铁矿,赤铁矿是金属材料
B.孔雀石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C.在空气中灼烧朱砂对环境无污染
D.所用矿石颜料化学性质较稳定
【答案】5.B 6.C 7.D
【解析】5.A、HgS是由汞元素和硫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
B、Fe2O3是由铁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属于氧化物,故B正确;
C、Cu2(OH)2CO3是由铜、氧、氢、碳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C错误;
D、As2S3是由砷元素和硫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B;
6.A、根据化合物的命名,HgS为硫化汞,故A错误;
B、Fe2+带2个单位正电荷,是亚铁离子,故B错误;
C、在元素符号前加数字表示几个原子,则2As表示2个砷原子,故C正确;
D、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数字在前,符号在后,正确的表示方法是,故D错误;
故选C;
7.A、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属于金属氧化物,不属于金属材料,故A错误;
B、碱式碳酸铜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57.7%,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还含有杂质,所以铜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57.7%,故B错误;
C、朱砂的主要成分为 HgS,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燃烧后会生成SO2,会污染空气,故C错误;
D、依据信息“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流传千年依旧色彩艳丽,璀璨夺目”,说明所用矿石颜料化学性质较稳定,不易发生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8.光催化分解水可制氢气,反应如图所示,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物质的三态变化 D.水分子形状变化
【答案】B
【详解】A、化合反应指的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该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符合题意;
C、物质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该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不是水分子形状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关于“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解:为加快粗盐的溶解,可预先将粗盐研细
B.过滤:过滤食盐水时,需用玻璃棒引流
C.蒸发:蒸发皿中的水蒸干后,停止加热
D.分析:粗盐未完全溶解就过滤,则得到的精盐偏少
【答案】C
【详解】A、将粗盐研细可以增加粗盐和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其溶解加快,选项正确;
B、过滤时为防止滤液冲破滤纸造成过滤失败,因此使用玻璃棒引流,选项正确;
C、蒸发的时候待有较多的晶体时就停止加热,利用余温将溶液蒸干,否则会出现晶体飞溅,选项错误;
D、粗盐未完全溶解就过滤,部分粗盐留在滤纸上,则得到的精盐偏少,选项正确;
故选:C。
10.生产生活中要合理应用燃烧与灭火。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相同条件下,蜂窝煤比煤球燃烧更充分 B.天然气、面粉、酒精都是易燃易爆物
C.燃气泄漏要立即关闭气阀同时开启门窗 D.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答案】D
【详解】A、相同条件下,蜂窝煤比煤球与空气接触的面积更大,燃烧更充分;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天然气、面粉、酒精都可燃物,是易燃易爆物;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燃气泄漏要立即关闭气阀同时开启门窗;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着火点属于可燃物的自身属性。
11.N2是重要的化工原料,N2和H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N2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B.和按个数比1∶1进行该反应
C.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发生变化
【答案】C
【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氮气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氨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可作保护气,选项错误;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 ”和“”按个数比为1:3进行该反应,选项错误;
C、氮原子的核内有7个质子,核外7个电子分两层,第一层2个,第二层5个,所以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选项正确;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选项错误;
故选C。
12.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正确的是
A. 地壳中元素含量B. 金刚石的结构
C. 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关系
D. 硫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D
【详解】A、地壳中元素含量前五排名:氧、硅、铝、铁、钙,故A错误;
B、金刚石是正八面体结构,故B错误;
C、氧化反应中有的属于化合反应,有的不属于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中有的属于氧化反应,有的不属于氧化反应;有氧气参加,且生成物为一种的化学反应,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如硫与氧气的反应,两种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故C错误;
D 、硫化钠、亚硫酸钠、硫酸钠的每个分子中的硫元素质量是相等的,三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78、126、142,依据元素质量分数=×100%可知,图示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13.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硝酸铵、氢氧化钠 鉴别 加水溶解
B KCl(KClO3) 除杂 加入MnO2并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C CO (CO2) 检验 通入澄清石灰水
D BaCl2与BaCO3固体 分离 溶解、过滤、蒸发、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答案】B
【详解】A、加水溶解,用手触摸容器外壁,溶于水温度升高的是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降低的是硝酸铵,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B、KClO3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一氧化碳不能,所以要检验一氧化碳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可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D、氯化钡易溶于水,碳酸钡不溶于水,溶解、过滤后,蒸发滤液得到氯化钡,再洗涤、干燥滤渣得到碳酸钡,故选项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14.战圜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蛎房即牡蛎壳,主要成分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相同)成灰”,并把这种灰称为“蜃”。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较多“蜃”加入水中温度无明显变化 B.“蛎房”的主要成分是CaCO3
C.“煤饼”的主要作用是提供高温环境 D.“蛎房成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答案】A
【详解】A、蛎房即牡蛎充,主要成分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相同,都是碳酸钙,烧蛎房成灰时,即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灰称为“蜃”,即为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出大量热,所以较多“蜃”加入水中温度升高,故A说法错误;
B、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蛎房即牡蛎充,主要成分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相同,都是碳酸钙,故B说法正确;
C、“煤饼”的主要作用是提供高温环境 ,为碳酸钙分解提供高温环境,故C说法正确;
D、“蛎房成灰”,即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15.如图为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铁原子中的中子数为26
B.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5.85
C.铁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D.Fe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生成Fe3O4
【答案】B
【详解】A、铁原子中的中子数≈铁的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55.85-26≈30,不符合题意;
B、汉字正下方的数字是其相对原子质量,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5.85,符合题意;
C、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排序为O、Si、Al、Fe、Ca,铝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D、Fe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生成Fe2O3,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KNO3、NaNO3、NaCl 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三种物质均为易溶物质
B.20℃时,100g NaCl 饱和溶液中含 36g NaCl
C.分别将 60℃的 KNO3、NaNO3、NaCl 饱和溶液降温至 0℃时,三种溶液仍为饱和溶液,且溶质质量分数为NaNO3>NaCl>KNO3
D.KNO3 中混有少量 NaCl 固体,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KNO3
【答案】B
【详解】A、20℃时,它们的溶解度都大于10克,均为易溶物质,正确;
B、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则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够溶解36g氯化钠形成136g饱和溶液,错误;
C、分别将 60℃的 三种物质饱和溶液降温至 0℃时,溶解度降低,三种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此时溶解度大小排序为NaNO3>NaCl>KNO3,正确;
D、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 固体,降温后硝酸钾溶解度变小析出结晶,而氯化钠溶解度变化小,不析出,进而提纯硝酸钾。
故选B。
17.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错误的是
A.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含有铵根离子的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一定会生成氨气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D.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答案】A
【详解】A.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反应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故选项推理错误,符合题意;
B.铵态氮肥能与碱性物质混合研磨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反应的原理是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氨气和水,故选项推理正确,不符合题意;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纯净物、混合物,但是一定不是化合物,因为化合物最少也有两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推理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之间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是指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不一定是酸和碱之间的反应,则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故选项推理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分子的运动情况,在玻璃管两端同时放入蘸有溶液的棉花,分别做了如图所示两个实验,3分钟后观察到相反的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一中右边棉花变红,实验二中左边棉花变红
B.实验二使用气球是为了缓冲管内气压的骤然升高
C.实验一说明常温下只有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D.实验二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答案】C
【详解】A、常温下氨分子运动速率大于酚酞分子运动速率,实验一中右边棉花变红,升高温度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实验二中左边棉花变红,故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升高温度分子之间间隔变大,玻璃管内压强增大,实验二使用气球是为了缓冲管内气压的骤然升高,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实验一说明常温下氨分子运动速率大于酚酞分子,故C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实验二和实验一中现象对比,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9.从植物“地不容”中提取抑制新冠病毒的新药——千金藤素,需要用到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碳酸钠溶液,下列关于该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的溶质是碳酸钠,溶剂是水
B.该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20
C.从100g10%的碳酸钠溶液中倒出一半,就可得到上述溶液
D.该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一定小于10%的碳酸钠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
【答案】A
【详解】A、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质是碳酸钠,溶剂是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B、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所以该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5:(100-5)=1:19,故选项说法错误;
C、10%的某溶液倒出一半,溶液具有均一性,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还是为10%,不能达到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碳酸钠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D、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质量不知道,因此该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不一定小于10%的碳酸钠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20.化学链燃烧是一种新型燃烧技术,该技术是由载氧体、燃料反应器和空气反应器组成。现用载氧体CaSO4代替O2与燃料CO反应,既可提高燃烧效率,又能得到高纯CO2,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反应器中发生化合反应
B.燃料反应器中,反应过程中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C.理论上,燃烧28 g CO至少需要16 g 空气
D.理论上,整个转化过程无需补充CaSO4
【答案】C
【详解】A、空气主要成分是氮气、氧气,空气、CaS进入空气反应器,CaS与氧气反应转化为CaSO4,该反应是多变一的反应,是化合反应,正确;
B、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CaSO4中钙元素为+2价、氧元素为-2价,则硫元素为0-(-2×4)-(+2)=+6。CaS中钙元素为+2价,则硫元素为-2价。所以燃料反应器中,反应过程中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正确;
C、从流程图可以看出,氧气和CaS转化为CaSO4,CaSO4和CO转化为CaS和CO2,整体反应可看为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8gCO需要消耗16g氧气,则至少需要16g÷21%≈76g空气。错误;
D、从流程图可以看出CaS与CaSO4不断相互转化,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可知,Ca、S的质量不变,则整个转化过程无需补充CaSO4。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7分)中国画历史悠久、风格多样,是我国的文化艺术瑰宝。

(1)“文房四宝”之一的墨是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绘画材料。
①墨由炭黑中加入天然胶等制成。墨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水墨画能长时间保存,是因为墨汁中的炭黑 。
②宋代《墨经》记载“立窑烧烟法”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炉膛口较小,松木置于炉膛中燃烧,瓮中收集的烟可用于制墨。“立窑烧烟法”利用了松木的 (填“完全”或“不完全”)燃烧。
(2)油画促进了中国绘画的多元化发展。长期放置的油画色彩变暗,是因为生成了黑色的PbS。油画修复的方法是用H2O2将PbS变为白色的PbSO4(另一产物为H2O),写出修复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
(3)化学能拓展绘画表现形式。在图2中未着色的“葡萄画”上滴加酚酞试剂,“葡萄”变为 色,打开装有 (填“浓氨水”、“浓盐酸”、“浓硫酸”)的试剂瓶,将瓶口靠近“葡萄”,“葡萄”颜色消失。
【答案】 (1)混合物 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不完全
(2) PbS+4H2O2=PbSO4+4H2O
(3)红 浓盐酸
【详解】(1)①墨中含有炭黑、天然胶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水墨画能长时间保存,是因为墨汁中的炭黑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故填:混合物;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②“立窑烧烟法”利用了松木的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炭黑;故填:不完全;
(2)用H2O2来“清洗”,则可将PbS转化为白色PbSO4,过氧化氢被还原为水,反应为PbS+4H2O2=PbSO4+4H2O,故填:PbS+4H2O2=PbSO4+4H2O;
(3)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当氢氧化钠被完全反应后,红色消失;故填:红;浓盐酸。
22.(8分)一水合硫酸锰(·)是白色或浅粉红色的晶体,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是重要的微量元素肥料,也可用作饲料添加剂,合成脂肪酸的催化剂。工业上可用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还含有少量MgO、Al2O3,及Fe2O3等杂质)与化工厂含SO2的废气制备一水合硫酸锰,生产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查阅资料】
Ⅰ. SiO2不溶于水,不与酸反应。
Ⅱ. 酸浸过程中MnO2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Ⅲ. 部分金属阳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下(开始沉淀~完全沉淀);
Fe3+:1.8~3.2 Al3+:4.1~5.0 Mn2+:8.3~9.8 Mg2+:9.4~12.4
(1)生产中将软锰矿粉碎的目的是 。
(2)酸浸时MgO与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酸浸时SO2的吸收效率与pH、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为提高SO2的吸收效率,酸浸时溶液pH和温度应控制在 最适宜。
(4)加入石灰浆调节pH,可将浸出液中杂质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而除去。沉淀完全后,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5)从滤液中得到纯净的MnSO4·H2O,需要洗涤晶体。为减少晶体损失,可选用的洗涤液为 (填字母序号)
a. 乙醇 b. 水(常温) c.饱和MnSO4溶液
【答案】(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浸取率
(2)
(3)溶液的pH为3,温度为40°C
(4)和
(5)ac/ca
【详解】(1)将软锰矿粉碎,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浸取率。
(2)由于最终得到的为硫酸锰,则说明加入的酸为硫酸,氧化镁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由图可知,当pH=3、温度为40℃时,二氧化硫的吸收效率最高,则为提高SO2的吸收效率,酸浸时溶液pH和温度应控制在溶液的pH为3,温度为40°C。
(4)由于最终要制取硫酸锰,则不能将锰离子转化为沉淀,再结合部分金属阳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可知镁离子也无法转化为沉淀,则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是Mn2+、Mg2+。
(5)硫酸锰不溶于乙醇和饱和硫酸锰溶液中,但能溶于水中,则为减少晶体损失,应选乙醇或饱和硫酸锰溶液,故选ac。
23.(10分)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人类已经通过不同的方法从空气中制造“面包”。
I.人工固氮。
(1)1905年,哈伯将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以及催化条件下,首次合成氨气(NH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科学家研制出“TM-LiH”双催化剂体系,显著提高在温和条件下氮气和氢气合成氨的效率,原理示意如图:
①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填化学名称)。
②除催化剂外,该反应中不变的微粒是 (填符号)。
③你对催化剂的新认识是 (写一点)。
Ⅱ.人工合成尿素。
(3)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尿素【CO(NH2)2】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写化学式)。
(4)1828年,维勒在实验室里用无机化合物氰酸银与NH4Cl人工合成了尿素【CO(NH2)2】这种有机化合物,打破了无机物和有机化合物之间的界限,则氰酸银必须提供 (填元素名称)元素才能实现这一伟大转变。
Ⅲ.人工合成淀粉。
(5)中国科学家首次利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C6H10O5)n】,第二步中甲醇(CH3OH)和氧气在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醛(HCHO)和过氧化氢,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
(2) 氨分子/氨气分子 N、H 催化剂参与化学反应(答案合理即可)
(3)CO2、HO
(4)碳、氧
(5)
【详解】(1)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①氨气由氨分子构成,氨分子是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该反应中不变的微粒是N、H;
③由图可知,催化剂参与了反应,故对催化剂的新认识是:催化剂可能会参与反应;
(3)由图可知,图中涉及四种物质,分别是氨气、二氧化碳、尿素和水,氨气是由N、H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二氧化碳是由C、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尿素是由C、O、N、H四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属于氧化物的是:CO2、H2O;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尿素中含C、O、N、H,氯化铵中含N、H、Cl,故氰酸银必须提供碳、氧元素,才能实现这一伟大转变;
(5)甲醇和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为甲醛和过氧化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4.(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镁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存在于光卤石(主要成分KCl·MgCl2·6H2O)、菱镁矿(主要成MgCO3)、白云石【主要成分CaMg(CO3)2】等矿石中,海水中也含镁盐。工亚上电解熔融MgC12制取金属镁。镁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与CO2或水都能反应,当镁等活泼金属着火时,不能使用CO2或水扑救,可以用沙土灭火。
镁合金被称作21世纪的绿色工程材料,在增强交通工具的架构强度、减轻质量、节药能源、抗冲击与振动等方面具有优势,已大量应用于自行车组件的制造。
镁元素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心脏的调节,使心脏的节律和兴奋传导减弱,从而有利于心脏的舒张,还可以保护心血管、防止经脉硬化。人体缺镁可能会出现眩晕、出汗过多、记记力下降等症状。
(1)下列矿物的主要成分不含镁元素的是 (填标号)。
A.菱镁矿 B.白云石 C.光卤石 D.赤铁矿
(2)镁在CO2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一种黑色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人体缺镁可能会出现 (填标号)等症状。
A.眩晕 B.水保病 C.出汗过多 D.记忆力下降
(4)向镁和铁的混合物ag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产生0.2g氢气,侧a的取值范围是 。
(5)小智同学进行金属与盐反应的实验(如图试管1、试管2所示),待反应停止后将所得混合物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充分混合后分离得到滤渣m和滤液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标号)。
A.若滤液为无色,则滤渣m组成情况可能有4种
B.若滤渣m中有红色固体,则滤液n中无法确定的金属离子有两种
C.若试管1和试管2中溶液均为无色,滤液n为蓝色,则可判断出Mg、Zn、Cu、Ag的活动性
D.试管1和试管2中的反应停止后,所得固体质量之和一定不大于滤渣m的质量
【答案】(1)D
(2)
(3)ACD
(4)2.4g<a<5.6g
(5)BD
【详解】(1)A、菱镁矿主要成分MgCO3,含镁元素,故A不符合题意;
B、白云石主要成分CaMg(CO3)2,含镁元素,故B不符合题意;
C、光卤石主要成分KCl·MgCl2·6H2O,含镁元素,故C不符合题意;
D、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不含镁元素,故D符合题意。
故填:D。
(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反应前有Mg、C、O,则生成的黑色单质为C,即镁与二氧化碳点燃时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3)从文中第三自然段可知,人体缺镁可能会出现眩晕、出汗过多、记记力下降等症状。
故填:ACD。
(4)设生成0.2g氢气需要镁的质量为x,铁的质量为y。
所以a的取值范围是2.4g<a<5.6g。
故填:2.4g<a<5.6g。
(5)将试管1、试管2物质混合,可看为向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和镁。活动性镁>锌>铜>银。
A、若滤液为无色,则说明滤液中不含硝酸铜,一定不含硝酸银,滤渣中一定有铜和银,可能存在锌或存在锌和镁,滤渣m组成情况有3种,故A不符合题意;
B、滤渣m中有红色固体,则说明有铜析出,则滤液中一定不会存在银离子,因镁最活泼,滤液中一定有镁离子,无法确定是否含有锌离子和铜离子,所以滤液n中无法确定的金属离子有两种,故B符合题意;
C、试管1为无色,说明锌比铜活泼,混合后滤液n为蓝色,说明铜与试管2内的溶质发生了反应,但从现象无法确定是和硝酸银反应还是和硝酸镁反应,无法确定四种金属活动性,故C不符合题意;
D、试管1中固体一定有铜,可能有锌,如试管2中有硝酸银剩余,则发生反应,,,如发生反应,则固体质量一定增加。试管2中固体一定有银,可能有镁。如有镁剩余,则可能与试管1中溶质发生反应,,,如发生反应,则固体质量一定增加。所以试管1和试管2中的反应停止后,所得固体质量之和一定不大于滤渣m的质量,故D符合题意。
故填:BD。
25.(9分)从科学家认识物质的视角认识。
(1)微观角度
我国研制的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和转化为甲醇和X。若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如图1,写出X的化学式 。

(2)性质角度
将蘸有酒精的棉芯点燃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烧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灭,如图2所示。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 。若使棉芯下半段立即恢复燃烧,操作方法是 。
(3)应用角度
Ⅰ.可用如图3所示方法自制汽水来消暑解热。制汽水时,与柠檬酸反应生成柠檬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①柠檬酸中的阳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②自制汽水需要冷藏。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 有关。
Ⅱ.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
③电池的工作原理:在O2的催化下,A1与CO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Al2(C2O4)3。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H2O
(2)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 将棉芯提出烧杯
(3) H+ 温度
【详解】(1)反应前有C、2O、6H,反应后有C、O、4H,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故X中含有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化学式为H2O;
(2)烧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烧杯中已经充满二氧化碳,则要使棉芯下半段立即恢复燃烧,可以将棉芯提出烧杯,重新接触氧气,则上半部燃烧产生的热又可以引燃下半的棉芯;
(3)①柠檬酸属于酸,酸中的阳离子是氢离子,即是H+;
②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成反比;汽水需要冷藏,增加二氧化碳的溶解量,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
③在O2的催化下,Al与CO2反应生成Al2(C2O4)3,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6.(17分)铁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精还原铁粉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一)铁的锈蚀及防护
(1)如图为某兴趣小组探究铁生锈的三个实验,最先观察到铁锈的是 (选填序号)。请提出防止铁生锈的一种措施 。
(2)铁生锈的主要过程为:FeFe(OH)2Fe(OH)3Fe2O3·xH2O写出Fe(OH)2→Fe(O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在钢船底镶嵌一块比铁活泼的金属可减缓海水对船体的腐蚀。可选用的金属是 (选填序号)。
A.Cu B.Pt(铂) C.Zn
(4)“发蓝“处理是在铁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以防止其腐蚀。
①“发蓝”的原理是:36Fe+4NaNO2+9NaNO3+26H2O=12X+13NaOH+13NH3↑,X的化学式为 。
②将“发蓝”处理不完全的铁件浸泡在硫酸铜溶液中,表面会产生红色物质,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二)精还原铁粉制备
利用氧化铁制备精还原铁粉的工艺流程如下:

(5)焙烧中焦炭的作用除可以生成CO外,还能 。写出氧化铁与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三)含量测定及分析
粗还原铁粉中还含有少量铁的氧化物和Fe3C,为测定粗还原铁粉中氧和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并得到精还原铁粉,取粗还原铁粉样品20.00 g,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每步反应都完全)

已知:浓硫酸有吸水性,碱石灰能吸收H2O和CO2。
(6)实验开始时要先通入纯净干燥的H2,目的是 ;
装置A中发生的反应为:FexOy+yH2xFe+yH2O,Fe3C+2H23Fe+CH4测得装置B增重0.36g,则样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7)装置C中发生的反应为:3CH4+4Fe2O33CO2+6H2O+8Fe。反应中C装置中的现象是 ;测得装置E增加的质量为0.44g,则样品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8)若缺少F装置,则测定的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9)D、E装置中增重的质量之比 9∶11(选填“>”、“<”或“=”)。
【答案】(1) C 涂油(合理即可)
(2)4Fe(OH)2+O2+ 2H2O=4Fe(OH)3
(3)C
(4) Fe3O4 Fe+CuSO4=Cu+FeSO4
(5) 提供热量
(6) 除去装置内的空气(或氧气),防止发生爆炸 1.6%
(7) 红棕色粉末慢慢变成黑色
0.6%
(8)偏大
(9)>
【详解】(1)A、该实验中铁钉与氧气和水接触,生锈;B、该实验中铁钉只与水接触,不易生锈;C、该实验中铁钉与氧气和水接触,且氯化钠会加快铁的锈蚀,最先观察到铁锈。故选C;根据铁的锈蚀条件可知,保持铁制品表面的干燥洁净,在其表面覆盖保护层,如喷漆、涂油等均可防锈。
(2)氢氧化亚铁和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OH)2+O2+ 2H2O=4Fe(OH)3。
(3)为减缓海水对铁质海轮外壳的腐蚀,制造海轮时,会在海轮船底四周镶嵌比铁更活泼的金属,三种金属中只有锌的活动性比铁强,故选C。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Fe、Na、N、O、H的个数分别是36、13、13、61、52,生成物中含Fe、Na、N、O、H的个数分别是0、13、13、13、52,故生成物中还应含36个Fe、48个O,故X的化学式Fe3O4。如果“发蓝”处理不完全,裸露出来的铁与硫酸铜的反应生成了铜和硫酸亚铁,反应的方程式为Fe十CuSO4=FeSO4+Cu。
(5)焦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产生的热量使装置内其它反应得以发生,故填:提供热量;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能与CO发生反应生成铁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实验开始时要先通入纯净干燥的H2,目的是除去装置内的空气(或氧气),防止发生爆炸;装置B增重0.36g,也就是反应中生成水的质量为0.36g,则这些水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则样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7)由装置C中发生的反应可知,氧化铁转化为铁,观察到的现象是红棕色粉末慢慢变成黑色;装置E增加的质量为0.44g,即生成了0.44g二氧化碳,这些二氧化碳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则样品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8)装置F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水蒸气,否则装置E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造成质量偏大,误认为生成的二氧化碳多,造成测定结果偏大。
(9)D、E装置中增重的质量分别为C中生成水与二氧化碳的质量之比,由可知,生成的水与二氧化碳的质量之比为: (18×6) : (44×3)=108∶ 132=9:11,但是原来通入的氢气在C装置中也会还原氧化铁生成部分水,所以D、E装置中增重的质量之比为大于9:11,故填:>。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绝密★启用前
2024年中考化学精准模拟预测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e-56 Cl-35.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且能充入食品袋里防腐的物质为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氢气
2.“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其核心要求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以下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将垃圾废物浇上汽油焚烧 B.研究、开发、利用氢能源
C.让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汉江 D.禁止化工厂生产化工产品
3.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H2SO4 B.Na2CO3 C.KCl D.H2O
4.溶解硝酸钾固体,必须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A.玻璃棒、烧杯 B.烧杯、石棉网
C.铁架台、蒸发皿 D.试管、漏斗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宋代名画《千里江山图》流传千年依旧色彩艳丽,璀璨夺目,与其所用的矿石颜料有关,其中4种矿石分别是朱砂(主要成分为HgS)、赭石(主要成分为Fe2O3)、孔雀石[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和雌黄(主要成分为三硫化二砷,化学式为As2S3)。
5.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HgS B.Fe2O3 C.Cu2(OH)2CO3 D.As2S3
6.下列相关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A.HgS——硫酸汞 B.Fe2+——铁离子
C.2As——2个砷原子 D.——铜元素的化合价
7.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赭石属赤铁矿,赤铁矿是金属材料
B.孔雀石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C.在空气中灼烧朱砂对环境无污染
D.所用矿石颜料化学性质较稳定
8.光催化分解水可制氢气,反应如图所示,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物质的三态变化 D.水分子形状变化
9.关于“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解:为加快粗盐的溶解,可预先将粗盐研细
B.过滤:过滤食盐水时,需用玻璃棒引流
C.蒸发:蒸发皿中的水蒸干后,停止加热
D.分析:粗盐未完全溶解就过滤,则得到的精盐偏少
10.生产生活中要合理应用燃烧与灭火。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相同条件下,蜂窝煤比煤球燃烧更充分 B.天然气、面粉、酒精都是易燃易爆物
C.燃气泄漏要立即关闭气阀同时开启门窗 D.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11.N2是重要的化工原料,N2和H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N2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B.和按个数比1∶1进行该反应
C.氮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发生变化
12.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正确的是
A. 地壳中元素含量B. 金刚石的结构
C. 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关系
D. 硫元素的质量分数
13.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硝酸铵、氢氧化钠 鉴别 加水溶解
B KCl(KClO3) 除杂 加入MnO2并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C CO (CO2) 检验 通入澄清石灰水
D BaCl2与BaCO3固体 分离 溶解、过滤、蒸发、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14.战圜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蛎房即牡蛎壳,主要成分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相同)成灰”,并把这种灰称为“蜃”。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较多“蜃”加入水中温度无明显变化 B.“蛎房”的主要成分是CaCO3
C.“煤饼”的主要作用是提供高温环境 D.“蛎房成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15.如图为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铁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铁原子中的中子数为26
B.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5.85
C.铁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D.Fe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生成Fe3O4
16.KNO3、NaNO3、NaCl 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三种物质均为易溶物质
B.20℃时,100g NaCl 饱和溶液中含 36g NaCl
C.分别将 60℃的 KNO3、NaNO3、NaCl 饱和溶液降温至 0℃时,三种溶液仍为饱和溶液,且溶质质量分数为NaNO3>NaCl>KNO3
D.KNO3 中混有少量 NaCl 固体,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KNO3
17.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错误的是
A.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含有铵根离子的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一定会生成氨气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D.中和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18.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分子的运动情况,在玻璃管两端同时放入蘸有溶液的棉花,分别做了如图所示两个实验,3分钟后观察到相反的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一中右边棉花变红,实验二中左边棉花变红
B.实验二使用气球是为了缓冲管内气压的骤然升高
C.实验一说明常温下只有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D.实验二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19.从植物“地不容”中提取抑制新冠病毒的新药——千金藤素,需要用到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碳酸钠溶液,下列关于该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的溶质是碳酸钠,溶剂是水
B.该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20
C.从100g10%的碳酸钠溶液中倒出一半,就可得到上述溶液
D.该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一定小于10%的碳酸钠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
20.化学链燃烧是一种新型燃烧技术,该技术是由载氧体、燃料反应器和空气反应器组成。现用载氧体CaSO4代替O2与燃料CO反应,既可提高燃烧效率,又能得到高纯CO2,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反应器中发生化合反应
B.燃料反应器中,反应过程中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C.理论上,燃烧28 g CO至少需要16 g 空气
D.理论上,整个转化过程无需补充CaSO4
二、非选择题(共60分)
21.(7分)中国画历史悠久、风格多样,是我国的文化艺术瑰宝。

(1)“文房四宝”之一的墨是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绘画材料。
①墨由炭黑中加入天然胶等制成。墨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水墨画能长时间保存,是因为墨汁中的炭黑 。
②宋代《墨经》记载“立窑烧烟法”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炉膛口较小,松木置于炉膛中燃烧,瓮中收集的烟可用于制墨。“立窑烧烟法”利用了松木的 (填“完全”或“不完全”)燃烧。
(2)油画促进了中国绘画的多元化发展。长期放置的油画色彩变暗,是因为生成了黑色的PbS。油画修复的方法是用H2O2将PbS变为白色的PbSO4(另一产物为H2O),写出修复时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
(3)化学能拓展绘画表现形式。在图2中未着色的“葡萄画”上滴加酚酞试剂,“葡萄”变为 色,打开装有 (填“浓氨水”、“浓盐酸”、“浓硫酸”)的试剂瓶,将瓶口靠近“葡萄”,“葡萄”颜色消失。
22.(8分)一水合硫酸锰(·)是白色或浅粉红色的晶体,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是重要的微量元素肥料,也可用作饲料添加剂,合成脂肪酸的催化剂。工业上可用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还含有少量MgO、Al2O3,及Fe2O3等杂质)与化工厂含SO2的废气制备一水合硫酸锰,生产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查阅资料】
Ⅰ. SiO2不溶于水,不与酸反应。
Ⅱ. 酸浸过程中MnO2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Ⅲ. 部分金属阳离子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下(开始沉淀~完全沉淀);
Fe3+:1.8~3.2 Al3+:4.1~5.0 Mn2+:8.3~9.8 Mg2+:9.4~12.4
(1)生产中将软锰矿粉碎的目的是 。
(2)酸浸时MgO与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酸浸时SO2的吸收效率与pH、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为提高SO2的吸收效率,酸浸时溶液pH和温度应控制在 最适宜。
(4)加入石灰浆调节pH,可将浸出液中杂质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而除去。沉淀完全后,滤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5)从滤液中得到纯净的MnSO4·H2O,需要洗涤晶体。为减少晶体损失,可选用的洗涤液为 (填字母序号)
a. 乙醇 b. 水(常温) c.饱和MnSO4溶液
23.(10分)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人类已经通过不同的方法从空气中制造“面包”。
I.人工固氮。
(1)1905年,哈伯将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以及催化条件下,首次合成氨气(NH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科学家研制出“TM-LiH”双催化剂体系,显著提高在温和条件下氮气和氢气合成氨的效率,原理示意如图:
①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填化学名称)。
②除催化剂外,该反应中不变的微粒是 (填符号)。
③你对催化剂的新认识是 (写一点)。
Ⅱ.人工合成尿素。
(3)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尿素【CO(NH2)2】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写化学式)。
(4)1828年,维勒在实验室里用无机化合物氰酸银与NH4Cl人工合成了尿素【CO(NH2)2】这种有机化合物,打破了无机物和有机化合物之间的界限,则氰酸银必须提供 (填元素名称)元素才能实现这一伟大转变。
Ⅲ.人工合成淀粉。
(5)中国科学家首次利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C6H10O5)n】,第二步中甲醇(CH3OH)和氧气在催化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醛(HCHO)和过氧化氢,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4.(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镁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存在于光卤石(主要成分KCl·MgCl2·6H2O)、菱镁矿(主要成MgCO3)、白云石【主要成分CaMg(CO3)2】等矿石中,海水中也含镁盐。工亚上电解熔融MgC12制取金属镁。镁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与CO2或水都能反应,当镁等活泼金属着火时,不能使用CO2或水扑救,可以用沙土灭火。
镁合金被称作21世纪的绿色工程材料,在增强交通工具的架构强度、减轻质量、节药能源、抗冲击与振动等方面具有优势,已大量应用于自行车组件的制造。
镁元素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心脏的调节,使心脏的节律和兴奋传导减弱,从而有利于心脏的舒张,还可以保护心血管、防止经脉硬化。人体缺镁可能会出现眩晕、出汗过多、记记力下降等症状。
(1)下列矿物的主要成分不含镁元素的是 (填标号)。
A.菱镁矿 B.白云石 C.光卤石 D.赤铁矿
(2)镁在CO2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一种黑色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人体缺镁可能会出现 (填标号)等症状。
A.眩晕 B.水保病 C.出汗过多 D.记忆力下降
(4)向镁和铁的混合物ag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产生0.2g氢气,侧a的取值范围是 。
(5)小智同学进行金属与盐反应的实验(如图试管1、试管2所示),待反应停止后将所得混合物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充分混合后分离得到滤渣m和滤液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标号)。
A.若滤液为无色,则滤渣m组成情况可能有4种
B.若滤渣m中有红色固体,则滤液n中无法确定的金属离子有两种
C.若试管1和试管2中溶液均为无色,滤液n为蓝色,则可判断出Mg、Zn、Cu、Ag的活动性
D.试管1和试管2中的反应停止后,所得固体质量之和一定不大于滤渣m的质量
25.(9分)从科学家认识物质的视角认识。
(1)微观角度
我国研制的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和转化为甲醇和X。若用“”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如图1,写出X的化学式 。

(2)性质角度
将蘸有酒精的棉芯点燃放入烧杯中,向烧杯中缓缓倾倒二氧化碳,观察到烧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灭,如图2所示。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 。若使棉芯下半段立即恢复燃烧,操作方法是 。
(3)应用角度
Ⅰ.可用如图3所示方法自制汽水来消暑解热。制汽水时,与柠檬酸反应生成柠檬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①柠檬酸中的阳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②自制汽水需要冷藏。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 有关。
Ⅱ.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
③电池的工作原理:在O2的催化下,A1与CO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Al2(C2O4)3。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6.(17分)铁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的金属材料,精还原铁粉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一)铁的锈蚀及防护
(1)如图为某兴趣小组探究铁生锈的三个实验,最先观察到铁锈的是 (选填序号)。请提出防止铁生锈的一种措施 。
(2)铁生锈的主要过程为:FeFe(OH)2Fe(OH)3Fe2O3·xH2O写出Fe(OH)2→Fe(OH)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在钢船底镶嵌一块比铁活泼的金属可减缓海水对船体的腐蚀。可选用的金属是 (选填序号)。
A.Cu B.Pt(铂) C.Zn
(4)“发蓝“处理是在铁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以防止其腐蚀。
①“发蓝”的原理是:36Fe+4NaNO2+9NaNO3+26H2O=12X+13NaOH+13NH3↑,X的化学式为 。
②将“发蓝”处理不完全的铁件浸泡在硫酸铜溶液中,表面会产生红色物质,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二)精还原铁粉制备
利用氧化铁制备精还原铁粉的工艺流程如下:

(5)焙烧中焦炭的作用除可以生成CO外,还能 。写出氧化铁与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三)含量测定及分析
粗还原铁粉中还含有少量铁的氧化物和Fe3C,为测定粗还原铁粉中氧和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并得到精还原铁粉,取粗还原铁粉样品20.00 g,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假设每步反应都完全)

已知:浓硫酸有吸水性,碱石灰能吸收H2O和CO2。
(6)实验开始时要先通入纯净干燥的H2,目的是 ;
装置A中发生的反应为:FexOy+yH2xFe+yH2O,Fe3C+2H23Fe+CH4测得装置B增重0.36g,则样品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7)装置C中发生的反应为:3CH4+4Fe2O33CO2+6H2O+8Fe。反应中C装置中的现象是 ;测得装置E增加的质量为0.44g,则样品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
(8)若缺少F装置,则测定的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9)D、E装置中增重的质量之比 9∶11(选填“>”、“<”或“=”)。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