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五校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五校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五校2024届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镇江香醋 B.双氧水 C.盐酸 D.金刚石
2.《天工开物》记载的下列造物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棉线织布 B.粮食酿酒 C.楠木制舟 D.沙里淘金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液氮可用于外科手术
C.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色素 D.氧炔焰用于焊接和切割金属
4.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五氧化二磷,冰水混合物 B.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
C.矿泉水,河水 D.水银,铁水
5.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
选项 甲 乙
A 白色固体 氧化镁、五氧化二磷、氧化铜
B 缓慢氧化 铁生锈、蜡烛燃烧、呼吸
C 可直接加热的仪器 试管、燃烧匙、蒸发皿
D 受热易分解的物质 碳酸氢铵、铜绿、水
A.A B.B C.C D.D
6.实验室量取一定量的稀HCl完成的制取、性质验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量取 B.制取
C.验满 D.验证性质
7.下列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
A.用燃着的木条鉴别和
B.用100mL量筒量取9.5mLNaCl溶液
C.用肥皂水区分溶液和蒸馏水
D.用水电解实验说明水由氢气、氧气组成
8.下列关于物质的比较,其中错误的是( )
A.水中的溶解性:氧气<二氧化碳 B.氧气含量:呼出气体<吸入空气
C.气体的密度:空气>氧气 D.热稳定性:高锰酸钾<锰酸钾
9.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B.实验室制:
C.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D.双氧水分解:
10.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根据以上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X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B.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的主要来源
C.该反应中太阳能转化为热能
D.参与光合作用,可用作温室肥料
11.三效催化剂(TWC)能使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较快地转化为对人体无害的、和水蒸气(),其结构和作用如图。TWC通常是以贵金属铂、铑、钯为活性组分,它们是TWC中起催化作用的主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催化过程中有氧化反应发生
B.该催化剂能有效降低汽车尾气中空气污染物的排放
C.该催化剂中的贵金属在反应后质量减少,需不断添加
D.使用具有同等催化能力的铁、锰等金属代替铂和钯,可降低研制成本
12.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制取的可选择大理石和浓盐酸
B.①、④棉球变红
C.④比①先变红,说明密度大于空气
D.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说明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是碳酸不是
13.下列物质转化在给定条件下不能够实现的是( )
A.
B.
C.
D.
14.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NaCl溶液、蒸馏水 鉴别 分别用玻璃棒蘸取在酒精灯上灼烧,观察现象
B () 除杂 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C CO() 检验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
D 与固体 分离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蒸发
A.A B.B C.C D.D
15.是重要的资源,其生产与性质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产生的同时也能得到工业液氧
B.反应①进行的能量转化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反应②中涉及到的气体都是无色、无气味的,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D.反应③说明氮气有时也能助燃
16.将一定量稀盐酸与石灰石粉末混合,产生气泡,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无色滤液。
实验①:向滤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石蕊变红。
实验②: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产生的气泡是二氧化碳
B.实验①能说明反应后盐酸(酸性溶液)有剩余
C.实验②表明滤渣中已无碳酸钙
D.实验中的稀盐酸不能用稀硫酸代替
17.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常伴随着发光发热的现象,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B.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某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气体中一定不含有氧气
D.在燃烧匙中灼烧面粉,有黑色物质残留,所以面粉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18.根据一些反应事实能推导出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导错误的是( )
序号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细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反应物浓度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C 某双氧水常温下较难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催化剂
D 与相同浓度盐酸反应,粉末状石灰石比块状石灰石反应快 反应物的种类
A.A B.B C.C D.D
19.取质量相等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分别加热,实验测得加热温度与产生氧气的关系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热稳定性:高锰酸钾<氯酸钾
B.时没有氧气产生的原因是没有达到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的温度
C.a点剩余固体物质的种类比b点多
D.产相同质量的氧气,氯酸钾需要的质量比高锰酸钾多
20.如图把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测湿度)探头放入食品保鲜袋中,开始采集数据,然后向袋内吹入气体,采集的数据经处理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X表示二氧化碳,曲线Y表示的是氧气
B.通过实验探究,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降低
C.200s时没有被测定的气体所占的总体积分数为76.66%
D.Y的体积分数在60s之后逐渐减小的原因是水蒸气冷凝
二、填空题
21.用化学符号表示
(1)磷元素______________;
(2)空气中供人呼吸的气体____________;
(3)铜绿______________;
(4)碳酸饮料中的碳酸______________。
22.选择下列适当的物质的序号填空
A.氮气B.金刚石C.氧气D.食盐E.氢气F.活性炭G.石墨H.干冰
(1)常用作粮食保护气的是______。
(2)常用于切割玻璃的是______。
(3)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
(4)常用作火箭助燃剂的是______。
(5)最理想的绿色能源是____。
(6)常用作电池电极的是_____。
23.如图所示实验中,可观察到U型管内右端红墨水液面______(填“升高”或“降低”)。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
24.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即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排放,实现“零排放”。
(1)“碳”排放。
下列燃料在中燃烧时,会产生的是___(填序号)。
A.天然气(主要成分为) B.氢气 C.肼()
(2)“碳”吸收。自然界有多种途径吸收。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绿色植物通过__________吸收。
(3)“碳”利用。工业上合成尿素[]的流程如下。
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_______________不同分离出氮气。
(4)下图是自然界中二氧化碳、氧气循环简图。
①图一中,转化1表示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________。
②图二中,转化1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重要反应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过程,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________。
③上述反应中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但得到的产物却完全不同,原因是________。
25.从与充分反应的剩余物中回收并获得KCl固体。请回答:
(1)操作②的名称是______;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______。
(2)若经过操作②后,所得液体仍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写序号)。
a.滤纸未紧贴漏斗内部
b.漏斗下端未靠烧杯内壁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经过操作③得到KCl固体,该操作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____。
26.化学在交通“节能减排”中发挥重要作用。
(1)汽车尾气中NO与C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两种无毒气体,它们是空气中的成分。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市倡导自行车“低碳出行”.采用碳纤维材料的自行车轻便、机械强度大,这应用了碳纤维的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27.有一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Cl、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质:
(1)取一定量的白色固体,加热一段时间,无氨味生成,则白色固体中一定没有______。
(2)另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振荡后,仍有部分固体没有溶解,则白色固体中一定还含有______。
(3)取(2)中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向其中通入气体,清液立即变浑浊,则白色固体中一定还含有______,可能含有______。
28.氧气和氧的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一)工业制
(1)工业上制取氧气的过程是___________(“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揭开盛有液态空气的容器盖,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瓶口上方,可观察到___________(填字母)。
A.木条熄灭 B.木条燃烧更旺
(3)工业制得的液氧属于___________(“纯净物”或“混合物”)。
(二)生活中的
(4)某家庭制氧机上有湿化瓶装置。人吸氧时观察到瓶中有气泡。湿化瓶装置类似于如图。关于该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___________(填字母)。
A.b导管连接制氧机
B.b导管连接人吸的塑料管
C.使用该装置可以观测是否有输出
D.使用该装置可以观测输出的速率
(三)渔业制运输活鱼时用过氧化钙()可增加水中含氧量。
(5)小明提出下列猜想并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猜想】与反应用于实验室制取。
【实验过程】
①___________(填一实验步骤);
②向试管中加入和后,有极微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几乎收集不到气体。放置到第二天,集气瓶中只收集到少量气体,震荡试管后仍有极微量细小气泡缓慢放出。
【实验结论】与反应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
【分析与反思】
③小明觉得储存,注意的问题有___________。
④同学们对与反应的生成物猜想如下:
Ⅰ.氢氧化钙和
Ⅱ.碳酸钙和氧气
你认为猜想___________(填序号)一定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写出与反应的表达式___________。
(四)潜水员供
(6)潜水员使用的供氧装置是用过氧化钠()和呼出的反应生成碳酸钠()和。写出该反应的表达式___________。选择过氧化钠作供氧剂的优点是:①节约能源,②___________。
(7)过氧化钠还可以与水反应。该小组组装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有气泡冒出,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9.请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与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_(填序号),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若用此方法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A.装置漏气 B.收集前集气瓶中没有装满水
(3)实验室可用B或C装置制,符号表达式为______,C相对于B装置的优点有______。用装置F测定生成的体积时,需要在水面放一层植物油,目的是______。
(4)利用数据传感技术可以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如图所示,某同学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碳酸钙发生反应,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曲线图,曲线①对应的是______装置(填“甲”或“乙”);通过a、b点的对比得出结论是______。
30.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启寻镁之旅。
(一)探究金属Mg。镁是一种______色的固体,质软,有导电性;将镁条放入食醋中,观察到固体消失,产生大量______,放热。
(二)制备金属Mg。工业上用电解氯化镁的方法生产镁,其原理:。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反应基本类型),该反应中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
(三)再探金属镁。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
【资料】Ⅰ、镁+氮气氮化镁,氮化镁是一种黄绿色固体。
Ⅱ、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炭黑和一种白色固体。
(1)写出Ⅱ中反应的表达式______。
(2)实验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容积的70%。经分析,镁燃烧时一定还消耗了氮气。理由是______。
(3)银白色的镁条表面常有一层灰黑色的“外衣”,
Ⅰ、甲同学认为该外衣是MgO,遭到否定,否定的理由是______。
Ⅱ、查阅资料:镁条变黑是因为生成了碱式碳酸镁[],其性质与铜绿相似,写出碱式碳酸镁受热分解的表达式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香醋由水、醋酸等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双氧水是过氧化氢的水溶液,由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由两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
D.金刚石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B
解析:A、棉线织布只改变物质的外部形状,不产生新物质,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粮食酿酒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酒精,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楠木制舟只改变物质的外部形状,不产生新物质,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沙里淘金是物质的分离,不产生新物质,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3.答案:D
解析:A、干冰(固体二氧化碳)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水蒸气能凝成水滴,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了物理性质,故错误;
B、液氮可用于外科手术,是因为液氮汽化吸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故错误;
C、活性炭可除去水中色素异味,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错误;
D、氧炔焰用于焊接和切割金属,是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助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利用化学性质,故正确。
故选:D。
4.答案:B
解析:A、五氧化二磷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冰是固态的水,冰水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A错;
B、二氧化碳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澄清石灰水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故B正确;
C、矿泉水是由矿物质,水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河水是由水、可溶性杂质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故C错;
D、水银,铁水都由一种物质组成,都属于纯净物,故D错。
故选:B。
5.答案:C
解析:A、氧化镁、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氧化铜是黑色固体,A不正确;
B、铁生锈、呼吸属于缓慢氧化,蜡烛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B不正确;
C、通过我们学过的知识可知,能够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和坩埚等;需要垫陶土网的是: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漏斗、量筒、集气瓶等,C正确;
D、碳酸氢铵、铜绿受热易分解,水受热不分解,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C。
6.答案:B
解析:A、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A正确;
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固液反应不需要加热,但长颈漏斗要伸到液面以下,否则无法收集产生的气体,B错误;
C、二氧化碳的验满,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了,C正确;
D、验证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将气体通入燃着的蜡烛,若蜡烛熄灭,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D正确。
故选B。
7.答案:C
解析:A、二氧化碳与氮气都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都能够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所以用燃着的木条不能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选项错误;
B、100mL的量筒只能够精确到1mL,所以用100mL量筒不能量取9.5mLNaCl溶液,选项错误;
C、氯化钙溶液中含有较多的钙离子,属于硬水,蒸馏水中不含钙离子和镁离子,属于软水,肥皂水遇到硬水产生浮渣,遇到软水产生泡沫,所以用肥皂水能够区分溶液和蒸馏水,选项正确;
D、水电解后生成氢气与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化学反应中元素的种类不变,则由水电解实验说明水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选项错误;
故选C。
8.答案:C
解析:A、氧气不易溶于水,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水中的溶解性:氧气<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B、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故氧气含量:呼出气体<吸入空气,不符合题意;
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气体的密度:氧气>空气,符合题意;
D、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热稳定性:高锰酸钾<锰酸钾,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答案:A
解析:
10.答案:C
解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中含C、H、O元素,生成物中含氧元素,故X中一定含C、H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热量,故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反应中,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D、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可作气体肥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1.答案:C
解析:催化过程中有氧气参加反应,所以有氧化反应发生,故A正确;
该催化剂能将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转化为对人体无害的物质,有效降低汽车尾气中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故B正确;
由于铂和钯价格较高,使用具有同等催化能力的铁、锰等金属代替铂和钯,可降低成本,故D正确。
12.答案:A
解析:B、二氧化碳能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则通入二氧化碳后①、④棉球变红,故选项说法正确;
C、棉球④位置较低,④比①先变红,说明密度大于空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D、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对比得出,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不是,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3.答案:B
解析:
14.答案:B
解析:A、分别用玻璃棒蘸取在酒精灯上灼烧,有固体残留的是氯化钠溶液,无残留的是蒸馏水,不符合题意;
B、加热至固体质量不再发生变化,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除去了高锰酸钾,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二氧化锰,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一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一氧化碳中的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钙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碳酸钙,蒸发得到氯化钙,可达到分离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答案:C
解析:A、空气中主要含有氧气、氮气,氮气的沸点比氧气低,所以液态空气蒸发氮气后,得到液氧,该选项正确。
B、反应①进行的能量转化是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此选项正确。
C、反应②是氮气和氢气反应生成氨气,氨气有刺激性气味,符合多变一特征,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该选项不正确,
D、反应③说明氮气有时也能助燃,该选项正确。
故选:C。
16.答案:B
解析:A、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将一定量稀盐酸与石灰石粉末混合,产生的气泡是二氧化碳,A正确;
B、可能是生成的二氧化碳部分溶于水中,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实验①不能说明反应后盐酸有剩余,B不正确;
C、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已无碳酸钙,C正确;
D、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所以实验中的稀盐酸不能用稀硫酸代替,D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B。
17.答案:D
解析:A、化学变化常伴随着发光发热的现象,但是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电灯通电时,发光放热,只是能量的转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如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但是生成物有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故B错误;
C、某气体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该气体中不一定不含有氧气,如空气中含氧气,但是空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C错误;
D、在燃烧匙中灼烧面粉,有黑色物质残留,说明生成了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碳元素,故面粉中一定含有碳元素,故D正确;
故选:D。
18.答案:D
解析:A、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是因为氧气的浓度不同,说明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影响化学反应的发生,故选项推理合理;
B、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说明反应的温度影响化学反应的发生,故选项推理合理;
C、双氧水在常温下较难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说明了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故选项推理合理;
故选:D。
19.答案:D
解析:
20.答案:A
解析:
21.答案:(1)P
(2)
(3)
(4)
解析:(1)磷元素符号为P;
(2)空气中供人呼吸的气体是氧气,化学式为;
(3)铜绿是碱式碳酸铜的俗称,化学式为;
(4)碳酸的化学式为。
22.答案:(1)A
(2)B
(3)H
(4)C
(5)E
(6)G
解析:(1)氮气化学性质稳定,不容易参加反应,常用作粮食保护气的是氮气,故选A;
(2)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常用于切割玻璃的是金刚石,故选B;
(3)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干冰,干冰升华吸热温度降低,水蒸气冷凝,故选H;
(4)氧气有助燃性,常用作火箭助燃剂的是氧气,故选C;
(5)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无污染,最理想的绿色能源是氢气,故选E;
(6)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常用作电池电极的是石墨,故选G。
23.答案:降低;
解析:如图所示实验中,由于干冰升华会吸收了热量,大试管内温度降低,气体压强减小,故可观察到U型管内右端红墨水液面降低;
烧杯中发生的反应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4.答案:(1)A
(2)光合作用
(3)沸点
(4);;③反应条件不同
解析:(1)A、天然气(主要成分为),完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选项符合题意;
B、氢气燃烧生成水,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肼()中不含碳元素,燃烧不会生成二氧化碳,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故填:光合作用;
(3)液态氮沸点小于液态氧的沸点,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分离出氮气,故填:沸点。
25.答案:(1)过滤;漏斗
(2)C
(3)搅拌,使之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
解析:(1)操作②之后得到的为固体和液体,即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的操作,名称是过滤,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漏斗;
故填:过滤;漏斗;
(2)滤纸未紧贴漏斗内部,导致过滤速度变慢,但不会影响过滤效果,滤液澄清,不符合题意,故不选;漏斗下端未靠烧杯内壁,会导致过滤后的液体溅出烧杯,但滤液澄清,不符合题意,故不选;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导致水未经过过滤,直接从滤纸和漏斗之间的空隙流下去,会导致所得液体仍浑浊,符合题意,故选。
故选:C;
(3)经过操作③得到KCl固体,该操作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搅拌,使之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故填:搅拌,使之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
26.答案:(1)
(2)物理
解析:(1)NO和CO气体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相互反应生成两种无毒气体,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生成物是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采用碳纤维材料的自行车轻便、机械强度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
27.答案:(1)
(2)
(3);NaCl
解析:(1)取一定量的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微微加热一段时间,无氨味生成,白色固体中一定没有;
(2)另取少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振荡后,仍有部分固体没有溶解,则白色固体中一定还含有;
(3)取(2)中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向其中通入气体,清液立即变浑浊,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白色固体中一定还含有,可能含有NaCl。
28.答案:(1)物理变化
(2)A
(3)混合物
(4)A
(5)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不能
③防潮
④Ⅱ;反物中无碳元素;
(6);能利用人呼出的二氧化碳
(7)过氧化钠和水的反应放热
解析:(1)工业上制取氧气的过程是分离空气中各成分的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所以工业上制取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故填物理变化;
(2)揭开盛有液态空气的容器盖,空气中的各成分中,氮气的沸点最低,即氮气首先分离出来,则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瓶口上方,氮气不支持燃烧,观察到木条熄灭,故填A;
(3)工业上制取氧气的过程中,氮气首先蒸发出来,然后氩气再蒸发出来,制得的液氧中还含有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4)A、b导管为短管,应连接人的鼻孔,选项错误;
B、b导管连接人吸的塑料管,为气体的出气端,瓶中液体中才能够产生气泡,选项正确;
C、使用该装置可以通过液体中出现的气泡观测是否有输出,选项正确;
D、使用该装置可以通过产生气泡的速率观测输出的速率,选项正确;
故填A。
29.答案:(1)酒精灯;分液漏斗
(2)AE;;B
(3);控制反应的开始与停止;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
(4)乙;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解析:(1)由图可知,仪器①为酒精灯;仪器②为分液漏斗,故填:酒精灯、分液漏斗;
(2)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A,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故收集装置可选E,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方程式为,若用此方法,即排水法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是:集气瓶中未装满水,不能将装置内空气排尽,也可能是未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就开始收集,因为一开始排出的是空气,装置漏气,会导致收集不到气体,不是气体不纯,故填:AE、、B;
(3)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方程式为,与B装置相比,C装置可将固体置于有孔隔板上,关闭弹簧夹,通过长颈漏斗添加液体,固液接触,生成气体,装置内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入长颈漏斗中,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弹簧夹,气体导出,固液接触,反应开始,故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用装置F测定生成的体积时,需要在水面放一层植物油,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反应,故填:、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反应;
(4)由图可知,相同时间内,曲线①气压大,说明曲线①对应的装置中反应速率快,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故曲线①对应的是乙装置,a、b两点时间相同,a点气压大,说明相同条件下,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故填:乙、相同条件下,反应物的接触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30.答案:(一)银白
(二)分解;电能;化学能
(三)(1)
(2)氧气只占空气体积的21%
(3)氧化镁是白色的;
解析: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