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模拟测化学试卷(一)(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模拟测化学试卷(一)(原卷版+解析版)

中考化学模拟测试卷(一)
·长春专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智慧结晶,下列记载的造物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机杼织布 B. 粉碎矿石 C. 沙里淘金 D. 五谷醇酒
2. 空气中有助燃性,可作为火箭发射的助燃剂的成分是
A 氮气 B. 氧气 C. 氦气 D. 二氧化碳
3. 科学饮食是一种健康理念。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 生菜 B. 草莓 C. 鱼虾 D. 面条
4. 在“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称量 B. 溶解
C 过滤 D. 蒸发
5. 2022年2月4日北京举办第24届冬奥会,若降雪量不足,先将水制成细小的冰片,储存于冷库,当需要雪花时,高压风机将冰片粉碎、吹出,形成雪花。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水制成冰,水分子的体积变大 B. 水凝结成冰,水分子静止不动
C. 冰片吹成雪花时,水分子分解 D. 水变成冰,水分子间隔改变
6. 乙烯(C2H4)作为一种化工原料,可用于制备乙醇,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中乙烯和乙醇的分子数之比为1:1
B. 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了改变
C. 生成物乙醇是由碳、氢、氧原子构成
D. 28g乙烯能与18g水反应生成46g乙醇
7. 下列生活中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A. 废旧电池分类投放,以便后期回收处理
B. 通过灼烧闻气味可辨别蚕丝与合成纤维
C. 图书馆档案室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D. 硝酸钾属于磷肥,可增强植物抗寒能力
8.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将木材经化学品处理,剥离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制成的木材海绵,可以从水中吸附油脂,吸油量可达到其自身重量的 16-46 倍,可重复使用多达 10 次。这种新型海绵在容量、质量和可重复使用性方面超越了现有的所有其他海绵或吸附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木质海绵中碳原子不再运动
B. 木材海绵能够有效解决石油和化学品泄漏对世界各地的水体造成的破坏
C. 木质海绵吸附油污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
D. 木质海绵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9. 氮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点对应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B. C点是常见的氮的氧化物、会污染空气,形成酸雨
C. NaNO2为工业用盐,不可食用,其可以对应图中E点
D. 若D点对应的酸为HNO3,由D通过中和反应转化为F需要加入的物质一定是NaOH溶液
10. “侯氏联合制碱法”的重要反应之一:。如图为模拟“侯氏联合制碱法”在精制饱和食盐水中先后通入NH3和CO2的部分装置(CO2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较小,NH3的溶解度较大)。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副产物NH4Cl可作氮肥
B. 为防止出现倒吸现象,a管通入的气体为NH3
C. 干燥管c中物质的作用是吸收NH3,防止污染空气
D. 先通入NH3作用是使溶液呈碱性,促进CO2的吸收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40分)
11. 中国诗词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朝辞明主出紫宫,银鞍送别金城空”。银元素的符号为________。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酒”中溶剂的化学式是________。
(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金樽”(黄铜)主要是由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两种元素组成的。
12. 多“碘”知识。
(1)如图是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碘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
(2)碘属于人体必需的____(填“常量”或“微量”)元素,人体缺碘会导致的健康问题是____________,可食用加碘盐帮助预防。
(3)已知:淀粉溶液与碘单质作用呈蓝色。设计实验验证碘盐中的“碘”与碘单质不同,写出具体操作及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水是一切生命体生存所必需的物质。
(1)在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过滤____。(填“能”或“不能”)将硬水软化.
(2)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消毒剂,能对饮用水消毒,制取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
(3)航天员呼吸所需的O2来自水的电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理论上,通过测量外星球矿样中氢元素的质量,可换算出矿样中水的质量.若1.0g某矿样含氢的质量为8.0×10-5g,则含水的质量m(H2O) ________g。
14. 专家指出,碳中和必须做好“加减法”,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和吸收的平衡。
(1)节能减排是我国基本国策。生活中你为“碳减排”做的贡献是________(写一条).
(2)下列燃料在O2中燃烧时,不会产生CO2的是 。
A. 液化气(主要是C3H8和C4H10)
B. 乙醇(C2H6O)
C. 肼(N2H4)
(3)科学家在捕捉室中利用NaOH溶液“捕捉”空气中的CO2,将得到的溶液排入盛有石灰乳的反应室,再将所得产物在分离室进行分离,分离得到的固体在煅烧室中高温煅烧释放CO2,再将CO2存储。
①捕捉室中加入NaOH溶液采用喷淋的方式,其优点是________。
②存储的CO2可以进行综合利用,生活中用CO2灭火利用的原理是______。
15. 铁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如图所示。集气瓶中先放一些水的作用是_________。
(2)把打磨过的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取出,铁钉表面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3)铁在空气中锈蚀,是铁跟________等物质作用的化学反应。废弃的铁制品回收处理后可重新冶炼,写出高炉炼铁中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向Al(NO3)3、Cu(NO3)2和AgNO3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
①若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
②若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溶质的组成最多有________种情况。
16. 分别在t1℃和t2℃时(t2℃>t1℃)向盛有40g甲物质的烧杯中不断加入水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与加入水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g。
(2)甲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
(3)a、b、c、d四点对应的溶液中,属于t2℃时的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
(4)关于该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点和d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B. 将c点对应的溶液恒温蒸发溶剂,一定会立即析出晶体
C. t1℃时,向e点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20g甲物质,溶液质量变为90g
D. 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t2℃时的小
E. 将甲的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降低温度的方式
17. 在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中,小明和小英分别抽取了Ⅰ、Ⅱ两组试题.可供选择的实验药品有大理石、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盐酸、NaOH溶液、H2O2溶液、Na2CO3溶液、酚酞溶液、石蕊溶液、pH试纸等,相关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Ⅰ组:O2和CO2的实验室制取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2)小明想用同一套装置分别制取O2和CO2,应选用制取装置的组合为________(填字母序号)。其中,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Ⅱ组:用稀盐酸鉴别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并测Na2CO3溶液的pH
【实验一】小英取待测液分别放置在试管①和②中,再往两支试管中滴入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
(3)发现试管②中有气泡产生,则试管②中为________溶液.
【实验二】小英用玻璃棒蘸取做完“实验一”后试管②中的溶液沾在pH试纸上,观察试纸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
小英的记录如下:
实验现象 结论
溶液沾在试纸上时,试纸变色 与标准比色卡对比,Na2CO3溶液pH=3
(4)分析小英得出错误结论“Na2CO3溶液”的原因:_____。
18. 双氧水为常用的消毒液。项目学习小组探究双氧水消毒液储存与使用注意事项时,提出两个任务,并开展以下实验。
【任务1】探究浓度、温度、酸碱性对双氧水分解的影响
实验1:60℃时,取6mL30%的双氧水稀释成不同浓度的溶液,控制溶液pH为7.0.
实验2:取6mL30%的双氧水,控制溶液的pH为7.0,改变体系的温度。
实验3:60℃时,取6mL30%的双氧水,调节pH从3.1变化到13.2。
获得1小时内双氧水的分解率分别见图1、2、3。
【任务2】探究pH对双氧水消毒液消毒效果的影响
20℃时,取6mL10%的双氧水溶液,调节pH从2.0变化到8.0,在10min、30min、50min时测定双氧水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杀灭作用,结果见下表。
pH 杀灭率(%)
10min 30min 50min
2.0 76.31 99.06 99.97
6.0 49.84 96.73 99.90
8.0 34.46 91.84 94.90
(1)用30%的双氧水配制6mL15%的双氧水(密度取),需要30%的双氧水的质量为________g。
(2)依次根据图1~3可知:双氧水浓度与分解率的关系是__________。
(3)温度在90℃内,双氧水分解率受温度的影响________(填“较大”“较小”或“无影响”)。
(4)pH为________(填数字)时,30%的双氧水分解率最高。
(5)任务2的实验结论:_________(答一点)。
(6)任务小结:双氧水保持在酸性条件下常温储存,使用时避免与________性物质混合使用.
(7)实验反思:除了上述因素会影响双氧水的分解率外,你认为________也会影响双氧水的分解率.
(8)计算:实验室用70g过氧化氢溶液和2g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装置内质量减少1.6g,试求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设参加反应的H2O2的质量为x。
①列比例式_____
求解略
②则该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列式并计算,结果保留到百分数的整数位)。中考化学模拟测试卷(一)
·长春专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智慧结晶,下列记载的造物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机杼织布 B. 粉碎矿石 C. 沙里淘金 D. 五谷醇酒
【答案】D
【解析】
【详解】A、机杼织布,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粉碎矿石,只是形状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沙里淘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五谷醇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2. 空气中有助燃性,可作为火箭发射的助燃剂的成分是
A. 氮气 B. 氧气 C. 氦气 D. 二氧化碳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氮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具有助燃性,不能用作发射火箭时的助燃剂,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具有助燃性,可以用作发射火箭时的助燃剂,故选项符合题意;
C、氦气属于稀有气体,是空气成分,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反应,且不具有助燃性,不能用作发射火箭时的助燃剂,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具有助燃性,不能用作发射火箭时的助燃剂,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科学饮食是一种健康理念。下列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 生菜 B. 草莓 C. 鱼虾 D. 面条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生菜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B、草莓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C、鱼虾富含蛋白质,符合题意;
D、面条富含糖类,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在“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称量 B. 溶解
C. 过滤 D. 蒸发
【答案】B
【解析】
【详解】A.称量药品质量时,托盘垫称量纸,左盘放药品,右盘放砝码,故A错误;
B.溶解粗盐时,用玻璃棒搅拌,故B正确;
C.过滤时,应用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管口紧贴烧杯内壁,故C错误;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故D错误。
故选:B。
5. 2022年2月4日北京举办第24届冬奥会,若降雪量不足,先将水制成细小的冰片,储存于冷库,当需要雪花时,高压风机将冰片粉碎、吹出,形成雪花。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水制成冰,水分子的体积变大 B. 水凝结成冰,水分子静止不动
C. 冰片吹成雪花时,水分子分解 D. 水变成冰,水分子间隔改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水制成冰,分子的体积不变,但分子的间隔变大,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不管处于什么状态,分子都在不断运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冰片吹成雪花时,没有新物质生成,则水分子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水结成冰的过程中,水分子间隔改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6. 乙烯(C2H4)作为一种化工原料,可用于制备乙醇,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中乙烯和乙醇的分子数之比为1:1
B. 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了改变
C. 生成物乙醇是由碳、氢、氧原子构成
D. 28g乙烯能与18g水反应生成46g乙醇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一个乙烯分子和一个水分子反应生成一个乙醇分子,所以该反应中乙烯和乙醇的分子数之比为1:1,故A选项正确;
B.该反应为两个分子反应后生成一个分子,故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了改变,故B选项正确;
C.乙醇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乙醇分子由氢原子、氧原子和碳原子构成,乙醇是由分子构成的,不是由原子构成的,故C选项错误;
D.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下 :,即28g乙烯能与18g水反应生成46g乙醇,故D选项正确;
故选C。
7. 下列生活中所涉及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A 废旧电池分类投放,以便后期回收处理
B. 通过灼烧闻气味可辨别蚕丝与合成纤维
C. 图书馆档案室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D. 硝酸钾属于磷肥,可增强植物抗寒能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A、废旧电池分类投放,以便后期回收处理,可以减少对环境污染,故选项做法正确;
B、蚕丝为蛋白质,分别取样灼烧,闻气味,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是蚕丝,产生特殊气味的是合成纤维,故选项说法正确;
C、图书馆档案室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不会因留下痕迹,而损坏图书,故选项做法正确;
D、硝酸钾中含有N、P、K中的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8.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将木材经化学品处理,剥离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制成的木材海绵,可以从水中吸附油脂,吸油量可达到其自身重量的 16-46 倍,可重复使用多达 10 次。这种新型海绵在容量、质量和可重复使用性方面超越了现有的所有其他海绵或吸附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木质海绵中碳原子不再运动
B. 木材海绵能够有效解决石油和化学品泄漏对世界各地的水体造成的破坏
C. 木质海绵吸附油污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
D. 木质海绵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A、原子是不断运动的;故选项错误;
B、从题干中可知木质海绵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有效解决石油和化学品泄漏对世界各地的水体造成的破坏;故选项正确;
C、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吸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故选项错误;
D、从木质海绵制作过程可知,其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9. 氮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点对应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B. C点是常见的氮的氧化物、会污染空气,形成酸雨
C. NaNO2为工业用盐,不可食用,其可以对应图中E点
D. 若D点对应的酸为HNO3,由D通过中和反应转化为F需要加入的物质一定是NaOH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A点对应的物质是由氮元素组成的单质,即为氮气,氮气是由分子构成的,故A说法正确;
B、C点是含有+4价氮元素的氧化物,即为NO2,是常见的氮的氧化物,会污染空气,形成酸雨,故B说法正确;
C、NaNO2为工业用盐,不可食用,亚硝酸钠中钠元素为+1价,氧元素为-2价,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有(+1)+x+(-2)×2=0,解得x=+3,其可以对应图中E点,故C说法正确;
D、若D点对应的酸为HNO3,F为含有+5价氮元素的盐,由D通过中和反应转化为F需要加入的物质不一定是NaOH溶液,例如硝酸和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硝酸钾和水,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10. “侯氏联合制碱法”的重要反应之一:。如图为模拟“侯氏联合制碱法”在精制饱和食盐水中先后通入NH3和CO2的部分装置(CO2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较小,NH3的溶解度较大)。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副产物NH4Cl可作氮肥
B. 为防止出现倒吸现象,a管通入的气体为NH3
C. 干燥管c中物质的作用是吸收NH3,防止污染空气
D. 先通入NH3的作用是使溶液呈碱性,促进CO2的吸收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题干可知,该反应生成的氯化铵(NH4Cl)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这一实验过程中,由于CO2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较小,而NH3的溶解度较大,为防止倒吸,a管通CO2,b通NH3,所以要向食盐水中先通NH3再通CO2,否则CO2通入后会从饱和食盐水中逸出,再通NH3时溶液中CO2的量很少,得到的产品很少,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在这个实验中的尾气主要是CO2和NH3,其中NH3对环境影响较大,要进行尾气处理,而NH3是碱性气体,所以在c装置中要装酸性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在这个实验中先通入NH3的作用是使溶液呈碱性,促进CO2与碱性物质反应,从而更好的吸收二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每空1分,共40分)
11. 中国诗词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朝辞明主出紫宫,银鞍送别金城空”。银元素的符号为________。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酒”中溶剂的化学式是________。
(3)“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金樽”(黄铜)主要是由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两种元素组成的。
【答案】(1)Ag (2)C2H5OH
(3)Cu、Zn
【解析】
【小问1详解】
银元素的符号为Ag。故填:Ag。
【小问2详解】
“酒”中溶剂是乙醇,化学式为:C2H5OH。故填:C2H5OH。
【小问3详解】
“金樽”(黄铜)主要是由铜、锌两种元素组成的。故填:Cu、Zn。
12. 多“碘”知识。
(1)如图是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碘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
(2)碘属于人体必需的____(填“常量”或“微量”)元素,人体缺碘会导致的健康问题是____________,可食用加碘盐帮助预防。
(3)已知:淀粉溶液与碘单质作用呈蓝色。设计实验验证碘盐中的“碘”与碘单质不同,写出具体操作及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53 (2) ①. 微量 ②. 甲状腺肿大(或大脖子病等)
(3)取少量加碘食盐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淀粉溶液,振荡,淀粉溶液未变蓝色,证明碘盐中的“碘”与单质碘不同(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小问1详解】
元素周期表单元格左上角数字为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53。
【小问2详解】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碘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人体缺碘会导致甲状腺肿大即大脖子病等健康问题,可食用加碘盐帮助预防。
【小问3详解】
已知:淀粉溶液与碘单质作用呈蓝色。取少量加碘食盐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淀粉溶液,振荡,淀粉溶液未变蓝色,即可证明碘盐中的“碘”与单质碘不同。
13. 水是一切生命体生存所必需的物质。
(1)在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过滤____。(填“能”或“不能”)将硬水软化.
(2)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消毒剂,能对饮用水消毒,制取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
(3)航天员呼吸所需的O2来自水的电解,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理论上,通过测量外星球矿样中氢元素的质量,可换算出矿样中水的质量.若1.0g某矿样含氢的质量为8.0×10-5g,则含水的质量m(H2O) ________g。
【答案】(1) ①. 引流 ②. 不能
(2)NaCl (3)
(4)
【解析】
【小问1详解】
在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液体溅出;
过滤只除去水中不溶性的固体,不能除去水中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不能将硬水软化;
【小问2详解】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及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共含有2个钠原子、4个氯原子和4个氧原子,反应后除2X外,还有2个氯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2X中含有2个钠原子和2个氯原子,则X的化学式为NaCl;
【小问3详解】
水的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小问4详解】
若1.0g某矿样含氢的质量为8.0×10-5g,则含水的质量。
14. 专家指出,碳中和必须做好“加减法”,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和吸收的平衡。
(1)节能减排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生活中你为“碳减排”做的贡献是________(写一条).
(2)下列燃料在O2中燃烧时,不会产生CO2的是 。
A. 液化气(主要是C3H8和C4H10)
B. 乙醇(C2H6O)
C. 肼(N2H4)
(3)科学家在捕捉室中利用NaOH溶液“捕捉”空气中的CO2,将得到的溶液排入盛有石灰乳的反应室,再将所得产物在分离室进行分离,分离得到的固体在煅烧室中高温煅烧释放CO2,再将CO2存储。
①捕捉室中加入NaOH溶液采用喷淋的方式,其优点是________。
②存储的CO2可以进行综合利用,生活中用CO2灭火利用的原理是______。
【答案】(1)骑自行车出行 (2)C
(3) ①. 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吸收更快、更充分 ②. 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解析】
【小问1详解】
生活中为“碳减排”能做贡献的是骑自行车出行等;
【小问2详解】
含碳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液化气(主要是C3H8和C4H10)、乙醇(C2H6O)都含有碳元素,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而肼(N2H4)中不含碳元素,燃烧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故选:C;
【小问3详解】
采用喷淋方式可以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故捕捉室中加入NaOH溶液采用喷淋方式,其优点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吸收更快、更充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则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15. 铁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如图所示。集气瓶中先放一些水的作用是_________。
(2)把打磨过的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取出,铁钉表面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3)铁在空气中锈蚀,是铁跟________等物质作用的化学反应。废弃的铁制品回收处理后可重新冶炼,写出高炉炼铁中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向Al(NO3)3、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
①若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
②若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溶质的组成最多有________种情况。
【答案】(1)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2)覆盖一层红色物质
(3) ①. 氧气、水蒸气 ②.
(4) ①. 、 ②. 3
【解析】
【小问1详解】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并放出大量的的热,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会炸裂集气瓶,故填: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
【小问2详解】
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可以把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则铁钉表面观察到的现象是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故填:覆盖一层红色物质;
【小问3详解】
①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故填:氧气、水蒸气;
②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小问4详解】
①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铁>氢>铜>银,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铁的活动性比银和铜强,故能与硝酸银和硝酸铜发生置换反应,铁位于铝的后面,不能将硝酸铝中的铝置换出来。由于银和铜均不能与酸反应,现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那么铁是过量的,即铁把银和铜完全置换出来了,故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铝、硝酸亚铁;故填:、;
②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铁>氢>铜>银,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换出来,铁的活动性比银和铜强,故能与硝酸银和硝酸铜发生置换反应,铁位于铝的后面,不能将硝酸铝中的铝置换出来。由于银和铜均不能与酸反应,现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那么滤渣中没有铁,即铁完全反应,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铁与部分硝酸银反应,硝酸铜、硝酸铝不反应,则滤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铝、硝酸亚铁、硝酸铜、硝酸银;第二种情况是铁与硝酸银恰好反应,硝酸铜部分反应,硝酸铝不反应,则滤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铝、硝酸亚铁、硝酸铜;第三种情况是铁与硝酸银、硝酸铜完全反应,硝酸铝不反应,则滤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铝、硝酸亚铁;经过分析可知滤液中溶质的组成最多有3种情况,故填:3;
16. 分别在t1℃和t2℃时(t2℃>t1℃)向盛有40g甲物质的烧杯中不断加入水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与加入水的质量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g。
(2)甲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
(3)a、b、c、d四点对应的溶液中,属于t2℃时的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
(4)关于该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点和d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B. 将c点对应的溶液恒温蒸发溶剂,一定会立即析出晶体
C. t1℃时,向e点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20g甲物质,溶液质量变为90g
D. 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t2℃时的小
E. 将甲的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降低温度的方式
【答案】(1)100 (2)增大
(3)ab (4)ADE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像可知,t2℃时,40g水中最多溶解的甲物质的质量为40g,所以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100g;
【小问2详解】
t1℃时相同质量的水中溶解的甲物质的质量小于t2℃溶解的甲物质的质量,则甲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小问3详解】
t2℃时,向盛有40g甲物质的烧杯中不断加入水,a点时,继续加水,溶液的质量增加,说明a点时含有未溶解的固体,a点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b点时,40g固体恰好完全溶解,溶液刚好达到饱和;c、d两点溶液中溶剂质量较多,溶质质量相同,均为该温度下不饱和溶液,则a、b、c、d四点对应的溶液中,属于t2℃时的饱和溶液的是ab;
【小问4详解】
A、由图像可知,c点和d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均为40g,溶质质量相等,故A正确;
B、c点未指明温度,无法判断蒸发溶剂是否会析出溶质,故B不正确;
C、根据图像,t1℃时,50g水中溶解20g甲,e点是甲的饱和溶液,向e点对应的溶液中再加入20g甲物质,溶液质量不变,为50g+20g=70g,故C不正确;
D、根据图像,t1℃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8.5%,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50%,则t1℃和t2℃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ω(t1)<ω(t2),故D正确;
E、根据(2)问的分析,甲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将甲的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采用降低温度的方式,故E正确;
故选ADE。
17. 在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中,小明和小英分别抽取了Ⅰ、Ⅱ两组试题.可供选择的实验药品有大理石、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稀盐酸、NaOH溶液、H2O2溶液、Na2CO3溶液、酚酞溶液、石蕊溶液、pH试纸等,相关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Ⅰ组:O2和CO2的实验室制取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2)小明想用同一套装置分别制取O2和CO2,应选用制取装置的组合为________(填字母序号)。其中,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Ⅱ组:用稀盐酸鉴别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并测Na2CO3溶液的pH
【实验一】小英取待测液分别放置在试管①和②中,再往两支试管中滴入稀盐酸,观察实验现象。
(3)发现试管②中有气泡产生,则试管②中为________溶液.
【实验二】小英用玻璃棒蘸取做完“实验一”后试管②中的溶液沾在pH试纸上,观察试纸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
小英的记录如下:
实验现象 结论
溶液沾在试纸上时,试纸变色 与标准比色卡对比,Na2CO3溶液pH=3
(4)分析小英得出错误结论“Na2CO3溶液”的原因:_____。
【答案】(1)试管 (2) ①. BC ②.
(3)碳酸钠##Na2CO3
(4)小英用玻璃棒蘸取做完“实验一”后试管②中的溶液沾在pH试纸上,该溶液是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后的溶液,不是碳酸钠溶液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仪器a是试管。故填:试管。
【小问2详解】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药品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属于固液常温型,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也属于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可选择B;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且能溶于水,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密度大于空气且不易溶于水,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故收集装置选择C。综上所述,实验室同一套装制取O2、CO2气体的装置组合是BC。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故填:BC;。
【小问3详解】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发现试管②中有气泡产生,则试管②中为碳酸钠溶液。故填:碳酸钠。
【小问4详解】
由于小英用玻璃棒蘸取做完“实验一”后试管②中的溶液沾在pH试纸上,该溶液是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后的溶液,不是碳酸钠溶液,所以小英得出错误结论“Na2CO3溶液pH=3”。故填:小英用玻璃棒蘸取做完“实验一”后试管②中的溶液沾在pH试纸上,该溶液是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后的溶液,不是碳酸钠溶液。
18. 双氧水为常用的消毒液。项目学习小组探究双氧水消毒液储存与使用注意事项时,提出两个任务,并开展以下实验。
【任务1】探究浓度、温度、酸碱性对双氧水分解的影响
实验1:60℃时,取6mL30%的双氧水稀释成不同浓度的溶液,控制溶液pH为7.0.
实验2:取6mL30%的双氧水,控制溶液的pH为7.0,改变体系的温度。
实验3:60℃时,取6mL30%的双氧水,调节pH从3.1变化到13.2。
获得1小时内双氧水的分解率分别见图1、2、3。
【任务2】探究pH对双氧水消毒液消毒效果的影响
20℃时,取6mL10%的双氧水溶液,调节pH从2.0变化到8.0,在10min、30min、50min时测定双氧水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的杀灭作用,结果见下表。
pH 杀灭率(%)
10min 30min 50min
2.0 76.31 99.06 99.97
6.0 49.84 96.73 9990
8.0 34.46 91.84 94.90
(1)用30%的双氧水配制6mL15%的双氧水(密度取),需要30%的双氧水的质量为________g。
(2)依次根据图1~3可知:双氧水浓度与分解率的关系是__________。
(3)温度在90℃内,双氧水分解率受温度的影响________(填“较大”“较小”或“无影响”)。
(4)pH为________(填数字)时,30%的双氧水分解率最高。
(5)任务2的实验结论:_________(答一点)。
(6)任务小结:双氧水保持在酸性条件下常温储存,使用时避免与________性物质混合使用.
(7)实验反思:除了上述因素会影响双氧水的分解率外,你认为________也会影响双氧水的分解率.
(8)计算:实验室用70g过氧化氢溶液和2g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装置内质量减少1.6g,试求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设参加反应的H2O2的质量为x。
①列比例式_____
求解略
②则该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列式并计算,结果保留到百分数的整数位)。
【答案】(1)3 (2)浓度越大分解速率越快
(3)较大 (4)9
(5)在短时间内,在酸性条件下双氧水的分解率最高
(6)碱 (7)催化剂
(8) ①.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用30%的双氧水配制6mL15%的双氧水(密度取 1.0g/mL ),需要30%的双氧水的质量为;
【小问2详解】
根据图1分析可知双氧水的浓度越大分解速率越快;
【小问3详解】
根据图2分析可知温度在90℃内,双氧水分解率受温度的影响情况较大;
【小问4详解】
根据图3分析可知,pH=9时双氧水的分解率最高;
【小问5详解】
任务2是探究pH对双氧水消毒液消毒效果的影响,对比表格中的各组数据可知在10min内,在酸性条件下,杀灭率较大,即在短时间内,在酸性条件下双氧水的分解率最高;
【小问6详解】
根据图3可知,在碱性条件下双氧水分解率较高,则双氧水保持在酸性条件下常温储存,使用时避免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小问7详解】
双氧水的分解速率也会受到催化剂的影响;
【小问8详解】
解:设参加反应的H2O2的质量为x,
解得x=3.4g
则该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