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2023-2024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黑龙江省绥化市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2023-2024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生物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度4月份考试
高一生物试题
一、单项单选题:本题共30小题,1-24题每题1.5分,25--30每题2分,共计48分。
1. 以下有关细胞大小和物质运输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体积越小,表面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高
B. 细胞体积越大,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
C. .细胞体积越小,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
D. —个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高
2. 如图a→d表示某植物细胞连续分裂的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细胞可以为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
B. b+c为一个细胞周期
C. a段主要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D. d段可看到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
3. 下列有关染色质或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染色质因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而得名
B. 染色质由RNA和蛋白质紧密结合形成
C. 染色质或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D.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4. 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细胞分化具有持久性、不可逆性和遗传物质多变性等特点
B. 细胞分化增加了细胞的种类
C. 细胞分化有利于提高机体生理功能的效率
D. 细胞分化的原因是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选择性表达
5. 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等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端粒是位于染色体两端一段特殊序列的DNA-蛋白质复合体,随着细胞分裂次数增加端粒逐渐延长
B. 胰岛B细胞中只有与胰岛素合成有关的基因处于活动状态
C. 无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分配
D. 细胞的自然更新、某些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来完成的
6. 下列关于“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装片的制作流程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B. 甲紫溶液可使细胞核中的染色体着色
C. 显微镜下观察到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
D. 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中期细胞进入后期的过程
7. 下列各组性状不是相对性状的是( )
A. 小狗的白毛与黑毛 B. 家鸡的长腿与毛腿
C. 玉米籽粒的饱满与凹陷 D. 豌豆的紫花与白花
8. 下列有关遗传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相对性状指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B. 性状分离指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基因型个体的现象
C. 等位基因是指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D.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若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9. 某种竹鼠的黑毛对灰毛为显性,该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果一对杂合的雌雄黑毛竹鼠交配,产生了4只幼崽,它们的表型可能是( )
A. 一黑三灰 B. 三黑一灰
C. 二黑二灰 D. 以上三种情况皆有可能
10. 用甲、乙两个桶及两种不同颜色的小球进行“一对相对性状杂交的模拟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本实验主要目的是模拟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B. 甲、乙两个小桶中小球的总数量一定要相等
C. 统计40次,小球组合AA、Aa、aa数量应为10、20、10
D. 每个桶中都有两种不同颜色的小球,并且两种颜色的小球数相同
11.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F2中高茎与矮茎的性状分离比接近3:1”属于演绎过程
B. “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属于实验现象
C. “推测测交后代有两种表型,比例为1:1”属于实验验证环节
D.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属于假说内容
12. 在家鼠中短尾(T)对正常尾(t)为显性。多对短尾鼠杂交,后代中短尾鼠与正常尾鼠之比均为2: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短尾鼠的基因型可能是Tt
B. 短尾鼠与正常尾鼠杂交后代中短尾鼠可能占1/2
C. 正常尾鼠与正常尾鼠杂交后代全为正常尾鼠
D. T、t的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
13. 某种植物的叶形(宽叶和窄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宽叶基因对窄叶基因完全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将该植物群体中的宽叶植株与窄叶植株杂交,子一代中宽叶植株和窄叶植株的比值为5:1;若亲本宽叶植株自交,其子代中宽叶植株和窄叶植株的比值为(  )
A. 3:1 B. 5:1 C. 5:3 D. 11:1
14. 将具有1对等位基因杂合体逐代自交3次,在F3中纯合子占的比例是( )
A. 1/4 B. 1/8 C. 7/16 D. 7/8
15.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下图中的哪个过程(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6. 假如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病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代中出现既抗病又抗倒伏类型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
A. ddRR、1/8 B. ddRr、1/16
C. ddRR、1/16和ddRr、1/8 D. DDrr、1/16和DdRR、1/8
17. 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为显性。某人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的豌豆进行杂交,发现F1出现4种类型,对性状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如果用F1中的一株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2的性状类型的种类和数量比例是( )
A.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2:1:2:1
B.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2:2:1:1
C.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1:1:1:1
D. 黄色圆粒:绿色圆粒=1:1或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1:1:1:1
18. 某聋哑人的父亲是六指症,母亲正常,已知六指(B)对正常指(b)是显性;正常(D)对聋哑(d)是显性,问该聋哑人父母的基因型,以及他是由哪种精子和卵细胞结合而来的( )
A. 父BBDd,母bbDD,Bd精子和bD卵细胞
B. 父BbDd,母bbDd,bd精子和bd卵细胞
C. 父BbDd,母bbDD,bD精子和bD卵细胞
D. 父BBDd,母bbDd,bd精子和bd卵细胞
19. 在小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任取一对黄色(A)短尾(B)个体经多次交配(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1的表型及比例为黄色短尾∶灰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长尾=4∶2∶2∶1。实验中发现有些基因型有致死现象(胚胎致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黄色短尾亲本测交不能产生显性纯合子后代
B. 黄色短尾的致死基因型有AABB、AABb和AaBB
C. 该小鼠的致死基因型都是纯合的
D. 若让F1中灰色短尾鼠和黄色长尾鼠杂交,后代无致死现象
20. 黄粒(A)高秆(E)玉米与某表型玉米杂交,后代中黄粒高秆:黄粒矮秆:白粒高秆:白粒矮秆=3:3:1:1,则双亲基因型是( )
A. AaEe×AAEe B. AaEe×Aaee C. AaEe×AaEe D. AaEe×aaEe
21. 同源染色体指( )
A. 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 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的两条染色体
C. 形态特征大体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D. 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22. 精原细胞是原始的雄性生殖细胞,通过以下哪种方式进行增殖( )
A. 无丝分裂 B. 有丝分裂
C. 减数分裂 D.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23. 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生殖细胞的方式;②在次级精母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③着丝粒在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④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减半,DNA数不变;⑤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⑥联会后染色体复制,形成四分体;⑦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第二次分裂的末期
A. ① ② ③ B. ④ ⑤ ⑥ C. ① ⑤ D. ⑥ ⑦
24. 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受精卵中的全部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B. 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双方的细胞核相互融合
C. 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
D. 受精卵中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25. 图1是某生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图2是该生物的五个精细胞。根据图中的染色体类型和数目,判断该五个精细胞至少来自多少个初级精母细胞(  )
A. 1 B. 2 C. 3 D. 4
26. 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状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Ⅰ、Ⅲ)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
B.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1)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患者
C. 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段(Ⅱ)上
D.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
27. 果蝇的灰体(A)对黑体(a)为显性,短毛(B)和长毛(b)为另一对相对性状,现有杂交组合一:Aabb×aaBb,杂交组合二:AaBb×aabb,请依据后代表型的对比判断上述两对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两个杂交组合均能验证是否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B. 若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杂交组合一后代表型之比为1:1:1:1:
C. 若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杂交组合二后代表型之比为1:1:1:1
D. 若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杂交组合一后代表型之比为1:1:1:1
28. 下图是二倍体动物精巢中某个细胞染色体和核数量比值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复制发生在段
B.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段
C. 据图确定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
D. 点和点对应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29. 鸡的性别决定类型为ZW型,其控制毛色芦花(B)与非芦花(b)的基因仅位于Z染色体上。下列杂交组合能直接通过毛色判断性别的是( )
A. 芦花雌鸡×芦花雄鸡
B. 非芦花雌鸡×芦花雄鸡
C. 芦花雌鸡×非芦花雄鸡
D. 非芦花雌鸡×杂合芦花雄鸡
30. 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AAaXb的精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  )
A. aXb,Y,Y B. Xb,aY,Y
C. AXb,aY,Y D. AAaXb,Y,Y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31. 一种无毒蛇的体表花纹颜色由两对基因(D和d,H和h)控制,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与性别无关。花纹颜色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基因型 D、H同时存在 (D_H_型) D存在、H不存在(D_hh型) H存在,D不存在(ddH_型) D和H都不存在(ddhh型)
花纹颜色 野生型(黑色、橘红色同时存在) 橘红色 黑色 白色
现有下列三个杂交组合。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野生型×白色,F1的表现型有野生型、橘红色、黑色、白色;
乙:橘红色×橘红色,F1的表现型有橘红色、白色;
丙:黑色×橘红色,F1全部都是野生型。
(1)甲组杂交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属于假说—演绎法的________阶段,甲组杂交组合中,F1的四种表现型比例是______________。
(2)让乙组F1中橘红色无毒蛇与另一纯合黑色无毒蛇杂交,理论上,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
(3)让丙组F1中雌雄个体交配,后代中表现为橘红色的有120条,那么理论上表现为黑色的杂合子有________条。
(4)野生型与橘红色个体杂交,后代中白色个体所占比例最大的亲本基因型组合为_____________。
32. 下图甲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高等雌性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图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丙表示该动物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图解,图丁表示某细胞中染色体与基因的位置关系。请据图分析并回答:
(1)在不考虑变异(突变和交叉互换)的情况下,图甲中可能含有等位基因的细胞有_______。
(2)图甲中B、E细胞各含有_______条、_______条染色体;其中E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属于乙图中的_______(填标号)阶段。
(3)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暂时加倍处在乙图中的_______(填标号)阶段,原因是____________。
(4)图丁对应于图丙中的细胞____(选填“①”“②”或“③”),细胞V的名称为第二____;细胞Ⅳ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 ,基因组成是____。
(5)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在图乙中的____(填标号)阶段。
33. 下图所示的遗传系谱中有甲(基因为A、a)、乙(基因为B、b)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且Ⅱ-9只携带一种致病基因。请分析回答:
(1)可判断是红绿色盲的为病__________(填“甲”或“乙”),该病的遗传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而另一种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Ⅱ-8的基因型为________,其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Ⅱ-8和Ⅱ-9生一个同时患两病的女孩概率为______。
(3)Ⅲ-14个体乙病基因来源于Ⅰ代中的_______。如果Ⅲ-14和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只考虑乙病),从优生的角度来看,适合生______(填“男孩”或“女孩”)。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度4月份考试
高一生物试题
一、单项单选题:本题共30小题,1-24题每题1.5分,25--30每题2分,共计48分。
1. 以下有关细胞大小和物质运输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体积越小,表面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高
B. 细胞体积越大,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
C. .细胞体积越小,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
D. —个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之一是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大,反之越小。
【详解】AC、细胞体积越小,表面积也越小,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高,A、C错误;
B、细胞体积越大,表面积越大,但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B错误;
D、细胞的体积越小,细胞的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运输效率越高,D正确。
故选D。
2. 如图a→d表示某植物细胞连续分裂的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细胞可以为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
B. b+c为一个细胞周期
C. a段主要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
D. d段可看到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至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详解】A、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能够进行连续有丝分裂,具有细胞周期,A正确;
B、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即图中的a+b或者c+d,B错误;
C、a段表示分裂间期,主要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C正确;
D、d段表示分裂期,有丝分裂中期可看到染色体的着丝点(着丝粒)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D正确。
故选B。
3. 下列有关染色质或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染色质因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而得名
B 染色质由RNA和蛋白质紧密结合形成
C. 染色质或染色体只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D.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两种存在状态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核中有DNA和蛋白质紧密结合成的染色质,染色质是极细的丝状物,存在于细胞分裂间期,在细胞分裂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呈圆柱状或杆状,这时叫染色体,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染色质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结构。
【详解】A、染色质和染色体因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而得名,且存在于细胞核中,A正确;
B、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B错误;
C、染色质或染色体是真核细胞特有的,只存在于真核细胞中,C正确;
D、紧密结合形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在分裂期表现为染色体状态,分裂间期表现染色质的状态,D正确。
故选B。
4. 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细胞分化具有持久性、不可逆性和遗传物质多变性等特点
B. 细胞分化增加了细胞的种类
C. 细胞分化有利于提高机体生理功能的效率
D. 细胞分化的原因是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选择性表达
【答案】A
【解析】
【分析】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意义: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详解】A、细胞分化具有持久性、不可逆性,但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A错误;
B、细胞分化增加了细胞的种类,B正确;
C、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C正确;
D、细胞分化的原因是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D正确。
故选A。
5. 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等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端粒是位于染色体两端的一段特殊序列的DNA-蛋白质复合体,随着细胞分裂次数增加端粒逐渐延长
B. 胰岛B细胞中只有与胰岛素合成有关的基因处于活动状态
C. 无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分配
D. 细胞的自然更新、某些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来完成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3、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A、端粒是位于染色体两端的一段特殊序列的DNA-蛋白质复合体,随着细胞分裂次数增加端粒逐渐缩短,A错误;
B、胰岛B细胞中除了与胰岛素合成有关的基因处于活动状态外,还有多种基因也处于活动状态,如细胞呼吸酶基因、ATP合成酶基因等,B错误;
C、无丝分裂过程中虽然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但仍发生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分配,C错误;
D、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都对机体有利且受基因控制,属于细胞凋亡,D正确。
故选D。
6. 下列关于“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装片的制作流程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B. 甲紫溶液可使细胞核中的染色体着色
C. 显微镜下观察到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
D. 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中期细胞进入后期的过程
【答案】D
【解析】
【分析】1、观察染色体的制片过程:
2、细胞分裂间期占整个细胞周期的90%—95%,多以观察到的细胞多处于分裂间期。
【详解】A、需要观察染色体的实验,一般制作临时装片的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A正确;
B、染色体可以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常见染色染色体的染液有:甲紫溶液(旧称龙胆紫)、醋酸洋红液,B正确;
C、因为细胞分裂间期占比最长,所以显微镜下观察到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细胞最多,C正确;
D、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中期细胞进入后期的过程,因为制作临时状片时经历了解离操作,细胞全部死亡,所以观察不到连续的分裂过程。观察到的都是死细胞。D错误。
故选D。
7. 下列各组性状不是相对性状的是( )
A. 小狗的白毛与黑毛 B. 家鸡的长腿与毛腿
C. 玉米籽粒的饱满与凹陷 D. 豌豆的紫花与白花
【答案】B
【解析】
【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
【详解】ACD、小狗的白毛与黑毛、玉米籽粒的饱满与凹陷、豌豆的紫花与白花均为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都属于相对性状,ACD不符合题意;
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不符合“同一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B符合题意。
故选B。
8. 下列有关遗传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相对性状指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棉花的细绒与长绒
B. 性状分离指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基因型个体的现象
C. 等位基因是指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D.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若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表现型=基因型+环境,基因型是表现型的内因,表现型相同,基因不一定相同。
【详解】A、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如棉花的细绒与粗绒,短绒与长绒,A错误;
B、性状分离是指杂种后代中显现不同表现型个体的现象,B错误;
C、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A和a,C正确;
D、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般相同,如果环境不同,其表现型可能不同,D错误。
故选C。
9. 某种竹鼠的黑毛对灰毛为显性,该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果一对杂合的雌雄黑毛竹鼠交配,产生了4只幼崽,它们的表型可能是( )
A. 一黑三灰 B. 三黑一灰
C. 二黑二灰 D. 以上三种情况皆有可能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分析题意,黑毛对灰毛为显性,一对杂合的雌雄黑毛竹鼠交配,产生了4只幼崽,每一只幼崽具有3/4的概率为黑色,1/4的概率为灰色,这4只幼崽的表型可能是一黑三灰、或三黑一灰、或二黑二灰,或全为黑色或全为灰色,即A、B、C三种情况皆有可能。D符合题意。
故选D。
10. 用甲、乙两个桶及两种不同颜色的小球进行“一对相对性状杂交的模拟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本实验主要目的是模拟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B. 甲、乙两个小桶中小球的总数量一定要相等
C. 统计40次,小球组合AA、Aa、aa数量应为10、20、10
D. 每个桶中都有两种不同颜色的小球,并且两种颜色的小球数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的,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D),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d),而且基因成对存在。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为纯合子,不同的为杂合子。生物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杂合子自交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性状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用甲乙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甲乙两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详解】A、本实验模拟的是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所产生的后代的性状分离比,A错误;
B、由于雄配子数量多于雌配子数量,所以甲、乙两个小桶中小球的总数量不一定要相等,但必须保证每个桶内两种颜色的小球数相等,B错误;
C、彩球组合AA、Aa、aa数量比接近1∶2∶1,但不一定是1∶2∶1,因此统计40次,彩球组合AA、Aa、aa数量不一定为10、20、10,C错误;
D、每个小桶中都有两种不同颜色的小球,并且两种颜色的小球数相等,抓取完一次记录好组合情况后,应将彩球重新放回原来的小桶,保证每次抓取彩球时,两种颜色的彩球数目相等,D正确。
故选D。
11.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F2中高茎与矮茎的性状分离比接近3:1”属于演绎过程
B. “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属于实验现象
C. “推测测交后代有两种表型,比例为1:1”属于实验验证环节
D.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属于假说内容
【答案】D
【解析】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运用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④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⑤得出结论:即分离定律 。
【详解】A、“纯合的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F2中高茎与矮茎的性状分离比是3:1”属于实验现象,A错误;
B、“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属于孟德尔的假说内容,B错误;
C、“推测测交后代有两种表型,比例为1:1”属于演绎推理过程,C错误;
D、假说的内容包括: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D正确。
故选D。
12. 在家鼠中短尾(T)对正常尾(t)为显性。多对短尾鼠杂交,后代中短尾鼠与正常尾鼠之比均为2: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短尾鼠的基因型可能是Tt
B. 短尾鼠与正常尾鼠杂交后代中短尾鼠可能占1/2
C. 正常尾鼠与正常尾鼠杂交后代全为正常尾鼠
D. T、t的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当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A、多对短尾鼠杂交,后代中短尾鼠与正常尾鼠之比均为2:1,说明亲本短尾鼠基因型均为Tt,且后代中TT基因型致死,A正确;
B、短尾鼠Tt与正常尾鼠tt杂交后代中,短尾鼠Tt的比例为1/2,B正确;
C、正常尾鼠基因型为tt,其相互交配后代基因型都是tt,即全为正常尾鼠,C正确;
D、T、t是一对等位基因,Tt个体相互交配后代基因型符合3:1,因此其遗传遵循分离定律,D错误。
故选D。
13. 某种植物的叶形(宽叶和窄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宽叶基因对窄叶基因完全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将该植物群体中的宽叶植株与窄叶植株杂交,子一代中宽叶植株和窄叶植株的比值为5:1;若亲本宽叶植株自交,其子代中宽叶植株和窄叶植株的比值为(  )
A. 3:1 B. 5:1 C. 5:3 D. 11:1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某种植物的叶形(宽叶和窄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宽叶基因对窄叶基因完全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宽叶植株与窄叶植株杂交,子一代中出现窄叶植株,且比例不是1∶1,说明宽叶植株中有杂合子也有纯合子。
【详解】已知宽叶基因对窄叶基因完全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若亲代宽叶植株是纯合子,则与窄叶植株杂交,子一代都是宽叶植株;若亲代宽叶植株是杂合子,则与窄叶植株杂交,子一代中宽叶植株∶窄叶植株的比值为1∶1。由于子一代中宽叶植株和窄叶植株的比值为5∶1,设亲代杂合子所占的概率为a,则1/2a=1/6,a=1/3,所以亲代宽叶植株中,纯合子∶杂合子=2∶1。若亲本宽叶植株自交,其子代中窄叶植株占1/3×1/4=1/12,即宽叶植株和窄叶植株的比值为11∶1,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4. 将具有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逐代自交3次,在F3中纯合子占的比例是( )
A. 1/4 B. 1/8 C. 7/16 D. 7/8
【答案】D
【解析】
【分析】杂合子自交n代,后代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的比例:杂合子的比例为(1/2)n,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2)n,其中显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1/2×[1-(1/2)n]。
【详解】将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逐代自交3次,F3中杂合子的比例为(1/2)n=1/8,则F3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1-1/8=7/8,即D正确。
故选D。
15.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下图中的哪个过程(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②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后代的过程(受精作用);④③表示子代基因型及相关比例;③表示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种类数。
【详解】ABCD、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所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进行有性生殖时,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应发生于①配子的产生过程中,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6. 假如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病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代中出现既抗病又抗倒伏类型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  )
A. ddRR、1/8 B. ddRr、1/16
C. ddRR、1/16和ddRr、1/8 D. DDrr、1/16和DdRR、1/8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题意:用一个纯合易感病的矮秆品种(ddrr)与一个纯合抗病高秆品种(DDRR)杂交,则F1为双杂合子DdRr,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已知亲本是DDRR、ddrr,它们杂交产生的F1基因型为DdRr,F1自交产生的F2代:D_R_∶D_rr∶ddR_∶ddrr=9∶3∶3∶1,既抗病又抗倒伏类型的基因型是ddR_,其中ddRR占1/16,ddRr占1/8。即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7. 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为显性。某人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的豌豆进行杂交,发现F1出现4种类型,对性状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如果用F1中的一株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2的性状类型的种类和数量比例是( )
A.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2:1:2:1
B.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2:2:1:1
C.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1:1:1:1
D. 黄色圆粒:绿色圆粒=1:1或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1:1:1:1
【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分别分析图中两对性状的表现型比例,可确定亲本的基因型,进而可确定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和F2性状类型的种类和数量比例。
【详解】只考虑粒形,根据F1中圆粒:皱粒=3:1,可判断亲本均为Rr;只考虑子叶颜色,黄色:绿色=1:1,可判断亲本为Yy和yy,综合分析,则双亲基因型为YyRr、yyRr,F1中一株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为YyRR或YyRr,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中黄色圆粒:绿色圆粒=1:1;YyRr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1:1:1:1,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是用F1中的一株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而不是把所有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这样只需对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两种基因型分别进行杂交结果的分析即可。
18. 某聋哑人的父亲是六指症,母亲正常,已知六指(B)对正常指(b)是显性;正常(D)对聋哑(d)是显性,问该聋哑人父母的基因型,以及他是由哪种精子和卵细胞结合而来的( )
A. 父BBDd,母bbDD,Bd精子和bD卵细胞
B. 父BbDd,母bbDd,bd精子和bd卵细胞
C. 父BbDd,母bbDD,bD精子和bD卵细胞
D. 父BBDd,母bbDd,bd精子和bd卵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根据题意,父亲的基因型可表示为B_D_,母亲的基因型可表示为bbD_,这位正常指聋哑人的基因型为bbdd,由此可知,父亲的基因型为BbDd、母亲的基因型为bbDd,则这位正常指聋哑人是由bd精子和bd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发育形成的,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9. 在小鼠的一个自然种群中,任取一对黄色(A)短尾(B)个体经多次交配(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1的表型及比例为黄色短尾∶灰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长尾=4∶2∶2∶1。实验中发现有些基因型有致死现象(胚胎致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黄色短尾亲本测交不能产生显性纯合子后代
B. 黄色短尾的致死基因型有AABB、AABb和AaBB
C. 该小鼠致死基因型都是纯合的
D. 若让F1中灰色短尾鼠和黄色长尾鼠杂交,后代无致死现象
【答案】C
【解析】
【分析】一对黄色(A)短尾(B)个体经多次交配,F1的表型及比例为黄色短尾∶灰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长尾=4∶2∶2∶1,由此可确定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且只要有一对显性基因纯合就会导致胚胎致死。
【详解】A、根据题意,该对黄色短尾鼠经多次交配,F1的表型及比例为黄色短尾∶灰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长尾=4∶2∶2∶1,由此可确定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且只要有一对显性基因纯合就会导致胚胎致死。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其测交产生的后代中显性个体都是杂合子,A正确;
B、黄色短尾个体的基因型共有AaBb、AABB、AABb和AaBB 4种,其中致死基因型有AABB、AABb和AaBB 3种,B正确;
C、该小鼠的致死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和aaBB,其中AABb、AaBB是杂合子,C错误;
D、若让F1中灰色短尾鼠(aaBb)和黄色长尾鼠(Aabb)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和aabb 4种,没有致死现象,D正确。
故选C。
20. 黄粒(A)高秆(E)玉米与某表型玉米杂交,后代中黄粒高秆:黄粒矮秆:白粒高秆:白粒矮秆=3:3:1:1,则双亲基因型是( )
A. AaEe×AAEe B. AaEe×Aaee C. AaEe×AaEe D. AaEe×aaEe
【答案】B
【解析】
【分析】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黄粒(A)高秆(E)玉米与某表型玉米杂交,后代中黄粒高秆:黄粒矮秆:白粒高秆:白粒矮秆=3:3:1:1,则后代黄粒:白粒=3:1,则亲本的基因型均为Aa,高杆:矮秆=1: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Ee和ee,故双亲基因型是AaEe×Aaee,B正确。
故选B。
21. 同源染色体指( )
A. 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 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的两条染色体
C. 形态特征大体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D. 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同源染色体是指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联会)形成四分体。
【详解】A、同源染色体不是复制形成的,而是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两条染色体是姐妹染色单体,A错误;
B、同源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但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的两条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来自父方的第2条染色体和来自母方的第3条染色体,B错误;
C、同源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和结构一般相同,但形态特征大体相同的两条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姐妹染色单体是间期复制形成的,其形态、大小和结构也相同,C错误;
D、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联会)形成四分体,所以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D正确。
故选D。
22. 精原细胞是原始的雄性生殖细胞,通过以下哪种方式进行增殖( )
A. 无丝分裂 B. 有丝分裂
C. 减数分裂 D.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答案】B
【解析】
【分析】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而有丝分裂是机体体细胞产生的方式,无丝分裂是体细胞产生方式的重要补充,减数分裂时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成熟生殖细胞的方式。
【详解】精原细胞是一种特殊的体细胞,其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实现自身增殖,可通过减数分裂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精子,即作为原始的生殖细胞,其自身增殖的方式是有丝分裂,B正确。
故选B。
23. 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生殖细胞的方式;②在次级精母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③着丝粒在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④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减半,DNA数不变;⑤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⑥联会后染色体复制,形成四分体;⑦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第二次分裂的末期
A. ① ② ③ B. ④ ⑤ ⑥ C. ① ⑤ D. ⑥ ⑦
【答案】C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征:
①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细胞适度生长,DNA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末期,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数目的一半。
③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没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中期,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两条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末期,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详解】①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生殖细胞的方式,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细胞的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因而产生了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成熟的生殖细胞,①正确;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因此在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②错误;
③着丝粒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因此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③错误;
④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减半,DNA数也减半,④错误;
⑤减数第一次分裂时,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目会减半,⑤正确;
⑥染色体复制后,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联会,形成四分体,⑥错误;
⑦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⑦错误。
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4. 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受精卵中的全部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B. 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双方的细胞核相互融合
C. 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
D. 受精卵中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答案】A
【解析】
【分析】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据此答题。
【详解】A、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于卵细胞,但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卵细胞,A错误;
B、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核的融合,B正确;
C、减数分裂过程使精子与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受精作用使受精卵中染色体数恢复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故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C正确;
D、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一般来自父方,一般来自母方,D正确。
故选A。
【点睛】
25. 图1是某生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图2是该生物的五个精细胞。根据图中的染色体类型和数目,判断该五个精细胞至少来自多少个初级精母细胞(  )
A. 1 B. 2 C. 3 D. 4
【答案】B
【解析】
【分析】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Ⅰ(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两种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Ⅱ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精细胞;精细胞经过变形→精子。
【详解】根据减数分裂的特点,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Ⅰ,同源染色体分离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再经过减数分裂Ⅱ形成四个精细胞,这四个精细胞的染色体两两相同。若发生交叉互换,则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两个精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大体相同,只有很小部分颜色有区别。所以②⑤可来自一个次级精母细胞,①与②⑤互补,他们三个可能自一个初级精母细胞,③④互补,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故图中5个精细胞至少来自2个初级精母细胞,B正确。
故选B。
26. 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状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段(Ⅱ)和非同源区段(Ⅰ、Ⅲ)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
B.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1)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患者
C. 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段(Ⅱ)上
D. 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题图可知,该图是人的X、Y染色体的形态,X、Y染色体是异型同源染色体,存在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其中Ⅰ是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Ⅱ是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Ⅲ是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
【详解】A、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表现为伴Y染色体遗传,则患者均为男性,A正确;
B、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即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该病患者,而女儿可能正常,B正确;
C、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位于同源区段(Ⅱ)上,C正确;
D、若某病是由位于非同源区段(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即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男性患者的儿子不一定患病,而女儿一定患该病,D错误。
故选D。
27. 果蝇的灰体(A)对黑体(a)为显性,短毛(B)和长毛(b)为另一对相对性状,现有杂交组合一:Aabb×aaBb,杂交组合二:AaBb×aabb,请依据后代表型的对比判断上述两对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两个杂交组合均能验证是否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B. 若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杂交组合一后代表型之比为1:1:1:1:
C. 若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杂交组合二后代表型之比为1:1:1:1
D. 若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杂交组合一后代表型之比为1:1:1:1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可能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遵循分离和连锁定律;也可能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则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A、分析两个杂交组合,每对基因都是测交,故均能验证是否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A正确;
B、若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杂交组合一Aabb×aaBb,Aabb产生的配子为Ab∶ab=1∶1,aaBb产生的配子为aB∶ab=1∶1,后代表型之比为1:1:1:1,B正确;
C、若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杂交组合二AaBb×aabb,若不考虑交叉互换,AaBb产生的配子为AB∶ab=1∶1或Ab∶aB=1∶1,若考虑交叉互换,AaBb产生四种配子,比例不为1:1:1:1,因此后代表型之比不可能为1:1:1:1,C错误;
D、若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杂交组合一中,Aabb产生的配子类型是Ab:ab=1:1,aaBb产生的配子类型是aB:ab=1:1,后代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表现型之比仍为1:1:1:1,D正确。
故选C。
28. 下图是二倍体动物精巢中某个细胞染色体和核数量比值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的复制发生在段
B.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段
C. 据图确定该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
D. 点和点对应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中bc段表示DNA复制过程,该过程发生在分裂间期,cd段表示一个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可对应与有丝分裂前、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全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de段表示着丝粒分裂,该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ef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末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末期。
【详解】A、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A正确;
B、若图示代表减数分裂,cd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错误;
C、该图既可表示有丝分裂,也可表示减数分裂,C错误;
D、若图示代表有丝分型,b点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e点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因此这两点对应的染色体数目不相同,D错误。
故选A。
29. 鸡的性别决定类型为ZW型,其控制毛色芦花(B)与非芦花(b)的基因仅位于Z染色体上。下列杂交组合能直接通过毛色判断性别的是( )
A. 芦花雌鸡×芦花雄鸡
B. 非芦花雌鸡×芦花雄鸡
C. 芦花雌鸡×非芦花雄鸡
D. 非芦花雌鸡×杂合芦花雄鸡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即雌鸡为ZW,雄鸡为ZZ。由于鸡的毛色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由Z染色体上的基因(B、b)控制,雌鸡基因型为:ZBW(芦花)、ZbW(非芦花);雄鸡基因型为:ZBZB(芦花)、ZBZb(芦花)、ZbZb(非芦花)。
【详解】A、芦花雌鸡(ZBW)和芦花雄鸡(若基因型为ZBZB)杂交后,雄鸡和雌鸡均为芦花,不能从毛色判断性别,A错误;
B、非芦花雌鸡(ZbW)和芦花雄鸡(若基因型为ZBZ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ZBZb、ZBW,即后代全为芦花鸡,不能从毛色判断性别,B错误;
C、芦花雌鸡(ZBW)和非芦花雄鸡(ZbZ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ZBZb、ZbW,即雄鸡全为芦花鸡,雌鸡全为非芦花,能从毛色判断性别,C正确;
D、非芦花雌鸡(ZbW)和杂合芦花雄鸡(ZBZb)杂交,后代基因型为ZBZb、ZbZb、ZBW、ZbW,即后代雄鸡和雌鸡均出现芦花和非芦花,不能从毛色判断性别,D错误。
故选C。
30. 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AAaXb的精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  )
A. aXb,Y,Y B. Xb,aY,Y
C. AXb,aY,Y D. AAaXb,Y,Y
【答案】A
【解析】
【分析】精子的形成过程:(1)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初级精母细胞;(2)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两种次级精母细胞;(3)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精细胞;(4)精细胞经过变形→精子。
【详解】分析题意,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产生了一个AAaXb的精子,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有基因A和a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移向了同一极,形成基因型为AAaaXbXb和YY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基因型为AAaaXbXb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A所在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了同一极,形成基因型为AAaXb和aXb的两个精子,而基因型为YY的次级精母细胞正常分裂,形成基因型均为Y的两个精子。因此,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aXb、Y、Y。
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31. 一种无毒蛇的体表花纹颜色由两对基因(D和d,H和h)控制,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与性别无关。花纹颜色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基因型 D、H同时存在 (D_H_型) D存在、H不存在(D_hh型) H存在,D不存在(ddH_型) D和H都不存在(ddhh型)
花纹颜色 野生型(黑色、橘红色同时存在) 橘红色 黑色 白色
现有下列三个杂交组合。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野生型×白色,F1的表现型有野生型、橘红色、黑色、白色;
乙:橘红色×橘红色,F1的表现型有橘红色、白色;
丙:黑色×橘红色,F1全部都是野生型。
(1)甲组杂交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属于假说—演绎法的________阶段,甲组杂交组合中,F1的四种表现型比例是______________。
(2)让乙组F1中橘红色无毒蛇与另一纯合黑色无毒蛇杂交,理论上,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
(3)让丙组F1中雌雄个体交配,后代中表现为橘红色的有120条,那么理论上表现为黑色的杂合子有________条。
(4)野生型与橘红色个体杂交,后代中白色个体所占比例最大的亲本基因型组合为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测交 ②. 验证 ③. 1∶1∶1∶1
(2)野生型 ∶黑色=2∶1
(3)80 (4)DdHh×Ddhh
【解析】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题意分析,甲实验组,野生型(D_H_)×白色(ddhh),F1的表现型有野生型、橘红色、黑色、白色,则甲野生型的基因型是DdHh,杂交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DdHh∶Ddhh∶ddHh∶ddhh=1∶1∶1∶1;乙实验组,橘红(D_hh)×橘红色(D_hh),F1的表现型有橘红色、白色(ddhh)因此亲本橘红的基因型是Ddhh、Ddhh。丙实验组,黑色(ddH_)×橘红色(D_hh),F1全部都是野生型(D_H_),说明亲本基因型是ddHH、DDhh,子一代野生型的基因型是DdHh。
【小问1详解】
甲实验组,野生型(D_H_)×白色(ddhh),F1的表现型有野生型、橘红色、黑色、白色,由于白色的基因型是ddhh,因此甲野生型的基因型是DdHh,杂交子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DdHh∶Ddhh∶ddHh∶ddhh=1∶1∶1∶1,是测交实验,该实验属于假说—演绎法的实验验证阶段,甲组杂交组合中,F1的四种表现型比例是野生型∶橘红色∶黑色∶白色=1∶1∶1∶1。
【小问2详解】
乙组亲本基因型是Ddhh、Ddhh,子一代橘红色无毒蛇的基因型及比例是DDhh∶Ddhh=1∶2,与纯合黑色无毒蛇(ddHH)杂交,子代黑色的比例是ddHh=2/3×1/2=1/3,野生型是DdHh=2/3,野生型∶黑色=2∶1。
【小问3详解】
丙组亲本基因型是DDhh、ddHH,F1基因型是DdHh,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D_H_∶D_hh∶ddH_∶ddhh=9∶3∶3∶1,其中橘红色是D_hh,与黑色的比例相同,因此,黑色也是120条,其中杂合子占2/3,杂合子条数是120×2/3=80条。
【小问4详解】
野生型基因型是D_H_,橘红色基因型是D_hh,二者杂交后代出现白色(ddhh),因此亲本基因型是DdHh、Ddhh。
32. 下图甲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高等雌性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图乙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丙表示该动物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图解,图丁表示某细胞中染色体与基因的位置关系。请据图分析并回答:
(1)在不考虑变异(突变和交叉互换)情况下,图甲中可能含有等位基因的细胞有_______。
(2)图甲中B、E细胞各含有_______条、_______条染色体;其中E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属于乙图中的_______(填标号)阶段。
(3)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暂时加倍处在乙图中的_______(填标号)阶段,原因是____________。
(4)图丁对应于图丙中的细胞____(选填“①”“②”或“③”),细胞V的名称为第二____;细胞Ⅳ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 ,基因组成是____。
(5)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在图乙中的____(填标号)阶段。
【答案】(1)A、B、D
(2) ①. 8 ②. 2 ③. ②
(3) ①. ③⑥(2分,对一个1分) ②. 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离
(4) ①. ② ②. 极体 ③. 卵细胞 ④. aB
(5)①
【解析】
【分析】1、分析图甲,A处于分裂间期,B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为卵细胞或第二极体,D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E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F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2、分析图乙,①过程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③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④过程发生了受精作用,⑤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⑦为有丝分裂末期。
3、分析图丙,Ⅰ为卵原细胞,①为初级卵母细胞,Ⅱ为次级卵母细胞,Ⅲ为第一极体,Ⅳ为卵细胞,Ⅴ为第二极体。
4、分析图丁,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小问1详解】
等位基因存在于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因此,问题转化为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同源染色体是指大小、形状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观察图中染色体的形状,可以推知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A、B、D。
【小问2详解】
图甲中B、E细胞分别含有8条、2条染色体,染色体的数目以着丝点(粒)的数目为准;其中E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属于乙图中的②阶段。
【小问3详解】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加倍都与着丝点的分裂有关,处于乙图中的③⑥阶段,原因是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离。
【小问4详解】
图丁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图像,细胞质均等分裂,图丙表示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图丁对应于图丙中的细胞②第一极体的分裂,V的名称为第二极体;细胞Ⅳ最大,名称为卵细胞,细胞V的基因组成是Ab,所以细胞IV的基因组成是 aB。
【小问5详解】
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在形成配子时,所以是图乙中的①。
33. 下图所示的遗传系谱中有甲(基因为A、a)、乙(基因为B、b)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且Ⅱ-9只携带一种致病基因。请分析回答:
(1)可判断是红绿色盲的为病__________(填“甲”或“乙”),该病的遗传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而另一种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Ⅱ-8的基因型为________,其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Ⅱ-8和Ⅱ-9生一个同时患两病的女孩概率为______。
(3)Ⅲ-14个体的乙病基因来源于Ⅰ代中的_______。如果Ⅲ-14和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只考虑乙病),从优生的角度来看,适合生______(填“男孩”或“女孩”)。
【答案】(1) ①. 乙 ②. 交叉遗传,隔代遗传 ③.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 ①. AAXbY或AaXbY ②. 44常+XY ③. 0
(3) ①. I-2和I-3 ②. 女孩
【解析】
【分析】1、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双亲(Ⅰ-1、Ⅰ-2或Ⅱ-5、Ⅱ-6)不患甲病,但是存在患甲病的女儿,因此甲病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由于甲乙两种病中有一种是红绿色盲,因此乙病是红绿色盲。
2、由于2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时,可以将其转化成几个分离定律的问题,根据分离定律进行解答。
【小问1详解】
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双亲(Ⅰ-1、Ⅰ-2或Ⅱ-5、Ⅱ-6)不患甲病,但是存在患甲病的女儿,因此甲病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该病的遗传特点是交叉遗传,隔代遗传,由于甲、乙两种病中有一种是红绿色盲(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乙病是红绿色盲。
【小问2详解】
Ⅱ-8和其双亲不患甲病,但是有患病的姊妹Ⅱ-7,因此Ⅱ-8的双亲是甲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Ⅱ-8对于甲病的基因型为AA或Aa,同时Ⅱ-8又是色盲患者,因此Ⅱ-8的基因型为或AaXbY;其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为44常+XY,Ⅱ-9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其基因型为AAXBXb,甲病是隐性遗传病,因此,Ⅱ-8和Ⅱ-9生一个两病兼患的孩子的概率为0。
【小问3详解】
Ⅲ-14是色盲患者,基因型为XbXb,其中致病基因一个来自Ⅱ-8,一个来自Ⅱ-9,Ⅱ-8的致病基因来自Ⅰ-2,因此Ⅲ-14个体的乙病基因来源于Ⅰ代中的Ⅰ-2和Ⅰ-3,Ⅱ-9的致病基因来自Ⅰ-3;从优生的角度来看,适合生女孩,因为Ⅲ-14和一个正常男性结婚(只考虑乙病)所生的后代中儿子必患乙病,女儿为携带者。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