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化学一模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化学一模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中考模拟试卷(一)
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选择题共30分,非选择题共50分,全卷满分80分。
考试时间为60分钟。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可能用到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l-35.5 Fe-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
1. 合理施用化肥是农作物增产的有效措施之一,下列物质中可用作复合肥料的是
A. Ca3(PO4)2 B. NH4H2PO4 C. CO(NH2)2 D. K2SO4
【答案】B
【解析】
【详解】A、Ca3(PO4)2中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故A不符合题意;
B、NH4H2PO4中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磷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故B符合题意;
C、CO(NH2)2中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故C不符合题意;
D、K2SO4中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O3)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臭氧属于
A. 纯净物 B. 混合物 C. 氧化物 D. 化合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
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详解】臭氧由一种物质组成,且只含有一种元素,属于纯净物,还属于单质;
故选:A。
3.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 硫酸铜 B. 水 C. 氨气 D. C60
【答案】A
【解析】
【详解】A、硫酸铜由硫酸根离子和铜离子构成,符合题意;
B、水由水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氨气由氨气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D、C60由C60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4. 氮气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无色气体 B. 难溶于水 C. 不支持燃烧 D. 密度比空气略小
【答案】C
【解析】
【分析】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溶解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还原性、氧化性、毒性、酸性、碱性等。
【详解】通过分析可知,无色气体是指物质的颜色、状态,难溶于水是指物质的溶解性,密度略小于空气,这些性质均是物质的物理性质,不支持燃烧是物质的化学性质,故选C。
5. 核电荷数小于核外电子数的粒子一定是
A. 分子 B. 原子 C. 阳离子 D. 阴离子
【答案】D
【解析】
【详解】A、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中的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分子中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选项错误;
B、原子中的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选项错误;
C、原子中的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阳离子由原子失去电子形成,则阳离子中的核电荷数大于核外电子数,选项错误;
D、原子中的核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数,阴离子由原子得到电子形成,则阴离子中的核电荷数小于核外电子数,选项正确,
故选D。
6.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涉及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溶解粗盐 B.过滤杂质
C.蒸发溶液 D.熄灭酒精灯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溶解粗盐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能加速溶解,故A不符合题意;
B、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 故B不符合题意;
C、蒸发时,应用酒精灯外焰加热,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C不符合题意;
D、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7. 下列物质加入一定量的水中,能使液体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 硝酸铵 B. 氢氧化钠 C. 生石灰 D. 氯化钠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会使液体的温度降低,故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热会使液体温度升高,故不符合题意;
C.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放出热量能使液体温度升高,故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溶于水是液体温度基本不变,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 如图为某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原子的质子数为11
B. 该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1
C. 该元素属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D. 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答案】C
【解析】
【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
【详解】A、由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原子的质子数为11,故A不符合题意;
B、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11=2+8+x,得x=1,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知,原子质子数为11,是钠元素,元素名称带“钅”,为金属元素,故C符合题意;
D、由图知,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易失电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石墨能导电,可用于制作铅笔芯
B.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氧气
C. 氦气是无色气体,可用作保护气
D. 氢氧化钠易潮解,可用作炉具清洁剂
【答案】B
【解析】
【详解】A、石墨质软,容易留下痕迹,可用于制作铅笔芯,故A不符合题意;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与氧气不反应,可用于干燥氧气,故B符合题意;
C、氦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故C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可用作炉具清洁剂,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 “雨花茶”盛产于南京雨花台,叶绿圆润。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关于单宁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单宁酸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 单宁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C. 单宁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76∶52∶46
D. 一个单宁酸分子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A、单宁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76+1×52+16×46=1700,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到几万甚至几十万,所以单宁酸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B、单宁酸中氧元素和碳元素的质量比为(16×46):(12×76)=184:228,所以单宁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C、单宁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2×76):(1×52):(16×46)=228:13:184,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单宁酸的化学式(C76H52O46)可知,每个单宁酸分子是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1. 我国科学家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葡萄糖和油脂的人工合成,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和丙属于有机物
B. 乙和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均为-2价
C. 参加反应的甲与生成的丙的质量之比为14∶15
D. 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丁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一氧化碳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2H4O2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甲为CO,丙为C2H4O2,CO不属于有机物,故A错误;
B、由微观示意图可知,乙为H2O,其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丁为O2,其中氧元素化合价为0,故B错误;
C、由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与生成的丙的质量之比为,故C正确;
D、由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丁的分子个数之比为2:1,故D错误。
故选C。
12.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A. H2气体(HCl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和浓硫酸
B. Cu固体(CuO)——加入过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C. NaCl溶液(MgCl2)——加入适量的硫酸钠溶液,过滤
D. CaO固体(CaCO3)——加水充分溶解、过滤、蒸发
【答案】B
【解析】
【详解】A、含有氯化氢气体的氢气先通过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氯化氢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氯化氢气体被吸收,然后通过浓硫酸,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干燥气体,最后得到二氧化碳和氢气,故选项错误;
B、加入过量稀硫酸,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铜不硫酸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纯净的铜,故选项正确;
C、硫酸钠不能与氯化镁反应,不能除去杂质,故选项错误;
D、加水充分溶解,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然后过滤,除去不溶于水的碳酸钙,蒸发得到的是氢氧化钙,故选项错误。
故填B。
13.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A.既可探究分子运动现象,又可说明氨水呈碱性 B.既可探究水的元素组成,又可说明正负极端产生气体的质量比约为1∶2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C.既可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又可说明红磷燃烧放出热量 D.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可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低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实验中酚酞溶液变红色,是因为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在不断运动到酚酞溶液中,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故该实验既可探究分子运动现象,又可说明氨水呈碱性,该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且电解水时,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且生成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1:2,而不是质量比,故可探究水的元素组成,不可说明正负极端产生气体的质量比约为1∶2,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过程中气球先变大,说明红磷燃烧放出热量,该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D、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对比可知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上,烧杯中的白磷不能燃烧,与铜片上的白磷相比,可知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则该实验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可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低,该选项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14. 甲、乙、丙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甲是碱,丙也可能是碱
B. 甲、乙、丙不一定都含同一种元素
C. 若丙是氧化物,甲可以是单质或氧化物
D. 图中所示关系不可以都通过置换反应实现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钙能和碳酸钠反应,氢氧化钙能转化成氢氧化钠,碳酸钠能和氢氧化钠相互转化,若甲是碱,则甲是氢氧化钙,乙是碳酸钠,丙是氢氧化钠, 所以丙也可能是碱,故选项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硫酸能和氯化钡反应,硫酸能转化成盐酸,氯化钡和盐酸能相互转化,则甲可以是硫酸,乙是氯化钡,丙是盐酸,所以甲、乙、丙不一定都含同一种元素,故选项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氢气能和氧气反应,氢气能转化成水,氧气能和水相互转化,则甲可以是氢气,乙是氧气,丙是水;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二氧化碳能转化成水,氢氧化钙能和水相互转化,则甲可以是二氧化碳,乙是氢氧化钙,丙是水;所以若丙是氧化物,甲可以是单质或氧化物,故选项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若甲是盐酸,乙是铁,丙是氢气,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氢气和氧化铁在高温下生成铁和水,也属于置换反应,所以图中所示关系可以都通过置换反应实现,故选项D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5. 分别用等体积的Na2CO3和NaHCO3稀溶液与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在相同条件下反应,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实验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
①Na2CO3与NaHCO3的质量之比是53∶42
②Na2CO3与NaHCO3所含碳元素质量之比是1∶1
③Na2CO3与NaHCO3和稀盐酸完全反应产生NaCl的质量之比是2∶1
④NaHCO3与稀盐酸的反应速率比Na2CO3与稀盐酸的反应速率快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D
【解析】
【分析】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详解】①由图知,最终气压相等说明生成等量的二氧化碳,则Na2CO3与NaHCO3的质量之比为,故①符合题意;
②Na2CO3与NaHCO3所含碳元素全部转化为二氧化碳,由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相等,则Na2CO3与NaHCO3所含碳元素质量之比是1:1,故②符合题意;
③由分析知,Na2CO3与NaHCO3和稀盐酸完全反应产生NaCl的质量之比为,故③符合题意;
④由图知,碳酸氢钠完全反应用时短,则NaHCO3与稀盐酸的反应速率比Na2CO3与稀盐酸的反应速率快,故④符合题意。
所以4个结论正确。
故选D。
二、(本题包括2小题,共17分)
16.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
(2)写出装置A中用氯酸钾、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3)某同学用装置A制取氧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向大试管中加入固体药品
B. 当导管口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开始收集氧气
C. 集气瓶中氧气收集满后,先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再将其移出水槽
D. 气体收集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
(4)写出装置B中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请设计实验验证装置B中CO2已收集满,并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答案】(1)长颈漏斗
(2) ①. ②. 分解反应 (3)ABC
(4)
(5) ①.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②. 木条熄灭
【解析】
【小问1详解】
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小问2详解】
装置A中用氯酸钾、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原理为氯酸钾在加热和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因此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小问3详解】
A、装置连接好后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向大试管中加入固体药品,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当导管口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开始收集氧气,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集气瓶中氧气收集满后,先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再将其移出水槽,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气体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小问4详解】
装置B中用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稀盐酸制取CO2的原理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5详解】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的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17. 在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里,碳及其化合物占有重要地位。
(1)古代用墨书写的字画能保持很长时间不褪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下列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涤纶 B. 塑料 C. 尼龙 D. 蚕丝
(3)酒精是实验室常用燃料,写出酒精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某同学为了探究碳在一定量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他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
①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②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C中玻璃管里的现象为___________,说明原气体产物中含有一氧化碳。
③通过观察装置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能验证原气体产物中一氧化碳的存在,则装置B中应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氢氧化钠浓溶液 B.浓硫酸 C.氯化钙溶液 D.硫酸铜溶液
④该实验测得碳燃烧产物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若该反应消耗氧气和碳质量比为X,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答案】(1)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2)ABC
(3)C2H5OH +3O22CO2 +3H2O
(4) ①. 检验二氧化碳 ②. 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 ③. A ④. 【解析】
【小问1详解】
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故古代用墨书写的字画能保持很长时间不褪色,故填: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小问2详解】
涤纶、塑料、尼龙属于合成材料,蚕丝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故选ABC;
【小问3详解】
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故填:;
【小问4详解】
①装置A的作用就是检验混合气体中有二氧化碳的存在,因为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填:检验二氧化碳;
②结论为原气体产物中含有一氧化碳,故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可观察到装置C中的现象为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故填:红棕色粉末变成黑色;
③若通过观察装置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能验证原气体产物中一氧化碳的存在,则装置B中应选择的试剂是氢氧化钠浓溶液,这样才能将原气体产物中的二氧化碳除净,以免对一氧化碳的检验产生干扰,故选A;
④若碳和氧气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由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氧气和碳的质量比,若碳和氧气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由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氧气和碳的质量比,该实验测得碳燃烧产物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则X的取值范围是,故填:。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
18. 钨(W)是一种战略金属,它是当代高科技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是用白钨矿(主要成分是钨酸钙,化学式为CaWO4,还含有CaO、SiO2等)生产钨的工业流程。
(1)操作1粉碎白钨矿的目的是 ___________。
(2)白钨矿中钨酸钙(CaWO4)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
(3)操作2得到的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 ___________(填符号)。
(4)流程中WO3转化为W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
【答案】(1)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2)CaWO4 + 2HCl = CaCl2 + H2WO4↓
(3)Ca2+、 H+、 Cl- 、H2O
(4)3H2 + WO3W +3H2O
【解析】
【小问1详解】
操作1中粉碎白钨矿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故填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小问2详解】
根据钨酸钙(CaWO4)与盐酸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钨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钨酸和氯化钙,由流程图可知,操作2之后,得到滤液和滤渣,其中钨酸在滤渣里,确定钨酸难溶于水,故化学方程式为CaWO4+2HCl=H2WO4↓+CaCl2;
【小问3详解】
白钨矿的主要成分是钨酸钙(CaWO4),还含有CaO、SiO2,加入盐酸后二氧化硅没有参加反应,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钨酸钙(CaWO4)与盐酸反应生成H2WO4和CaCl2,操作2得到的滤液中一定含有CaCl2、HCl,溶剂是水;故填Ca2+、 H+、 Cl- 、H2O;
【小问4详解】
根据流程图可知,WO3转化为W发生反应是WO3与H2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W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WO3+3H2W+3H2O。
19. 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
(1)稀盐酸可用于除铁锈。稀盐酸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填名称)。
(2)甲、乙是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请结合图1、图2,回答下列问题。
①t1℃时,乙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②将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所得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为___________(填字母)。
A.甲 > 乙 B.甲 = 乙 C.甲 < 乙 D.无法比较
③某同学按图2所示步骤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I中溶液是t2℃时甲的不饱和溶液 B.I中甲的质量分数为15%
C.Ⅱ中溶液是t3℃时甲的不饱和溶液 D.Ⅲ中有10 g甲的晶体析出
(3)某工厂化验室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一定量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共消耗氢氧化钠溶液40 g,洗涤后的溶液呈中性。这一定量石油产品中含硫酸的质量是多少?(在答题卡上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氯化氢 (2) ①. 1:6 ②. B ③. C
(3)解:设石油产品中硫酸的质量为x。
解得x=4.9g
答:石油产品中硫酸的质量为4.9g。
【解析】
【小问1详解】
稀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故稀盐酸中的溶质为氯化氢,故填:氯化氢;
小问2详解】
①由图1可知,t1℃时,乙的溶解度为20g,即100g的水中最多能溶解20g的乙物质达到饱和状态,此时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20g:(20g+100g)=1:6,故填:1:6;
②由图1可知,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此温度下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将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增大,变成不饱和溶液,溶液组成不变,故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B;
③A、由图1可知,t2℃时,甲的溶解度为30g,故100g的水中最大能溶解30g甲物质,故向50g水中加入15g甲,甲完全溶解形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故A错误;
B、由A选项分析可知,I中溶液为t2℃时甲的饱和溶液 ,故此时I中甲的质量分数为,故B错误;
C、由图1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t3℃时,甲的溶解度为50g,故100g的水中最大能溶解50g甲物质,则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5g甲。故将I中溶液升温并加入5g甲,固体全部溶解,此时溶质质量为15g+5g=20g,故形成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故C正确;
D、由图1可知,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10g,甲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由C选项分析可知,Ⅱ中溶液中溶质质量为20g,故将Ⅱ中溶液降温至t1℃,会有大于10g甲的晶体析出,故D错误。
故选C;
【小问3详解】
详见答案。
四、(本题包括1小题,共7分)
20. 图中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C、J为单质,A、F、G为氧化物。J为紫红色固体;D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J___________。
(2)写出B →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写出E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写出H与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1)Cu (2)
(3)
(4)
【解析】
【分析】J为紫红色固体且J为单质,则J是铜;D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A能与D互相转化且A为氧化物,则D是氢氧化钙、A是水;A(水)能与B相互转化,B能与C发生反应且B、C为单质,C能转化为G、F且C能与G发生反应,G、F均能转化为J(铜),G、F能发生反应且G、F为氧化物,则B是氢气、C是氧气、G是一氧化碳、F是氧化铜;B(氢气)能与E互相转化且E与D(氢氧化钙)、F(氧化铜)均能发生反应,则E是盐酸;D(氢氧化钙)、E(盐酸)均能转化为H,则H为氯化钙;I与E(盐酸)、H(氯化钙)、J(铜)均能发生反应,则I是硝酸银。代入验证无误。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J是铜,其化学式为Cu;
【小问2详解】
由分析可知,B是氢气、A是水,则B → A可以是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由分析可知,E是盐酸、F是氧化铜,则E与F反应为盐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由分析可知,H是氯化钙、I是硝酸银,则H与I反应为氯化钙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钙,化学方程式为。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12分)
21. 金属铁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
Ⅰ.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生活中常用铁制成铁锅烹饪食物,主要是利用了铁的延展性和___________性。
(2)铁的化合物在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碳酸亚铁可作补血剂,写出碳酸亚铁的化学式并标出碳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3)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观察到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Ⅱ.铁的冶炼
(4)炼铁的主要原料是赤铁矿、焦炭、空气、石灰石,其主要转化流程如图所示。
写出上述流程中②和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 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III.测定某铁粉的组成
该铁粉中含有Fe和少量的FexCy,某研究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以下实验。
【资料】①Fe,FexCy在加热时与O2反应能生成相应氧化物。
②FexCy不与酸反应。
③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与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
【实验1】取14.76 g样品,加入足量稀H2SO4,充分反应后生成0.5 gH2。
【实验2】另取14.76 g样品,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通入足量的O2充分反应。实验后A中固体全部变为红棕色,装置B的质量增加了0.22 g。
(5)实验2反应结束后要继续通一段时间O2目的是___________。
(6)FexCy中,x∶y =_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Ⅳ.铁的锈蚀
(7)连接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分别在瓶①、瓶②中加入对应药品,利用氧气传感器采集数据,得到图像如图2所示,同时观察,发现瓶①中铁粉没有生锈,瓶②中铁粉已生锈。
该实验可得出:铁生锈需要与水和氧气接触。请简要分析通过上述实验得出该结论的依据___________。
【答案】(1)导热 (2)
(3) ①. Fe+ CuSO4=Cu+ FeSO4 ②. 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4) ①. C+CO22CO ②. 3CO+ Fe2O32Fe +3CO2
(5)将装置内残留的CO2全部排入装置B中被吸收,使测得结果更准确
(6)5:2 (7)瓶①中没有水,铁粉不生锈。瓶②中有水,铁粉生锈,且氧气体积分数减小
【解析】
【小问1详解】
生活中常用铁制成铁锅烹饪食物,主要是利用了铁的延展性和导热性,故填:导热;
【小问2详解】
碳酸亚铁的化学式为FeCO3,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设碳元素的化合价为z,则有,解得z=+4。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所以碳酸亚铁碳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故填:;
【小问3详解】
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反应方程式为,可观察到的现象为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故填:;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小问4详解】
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小问5详解】
实验2反应结束后要继续通入一段时间O2目的是为了将生成的二氧化碳充分被装置B吸收,减少误差,故填:将装置内残留的CO2全部排入装置B中被吸收,使测得结果更准确;
【小问6详解】
设14.76g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为m。
则FexCy的质量为14.76g-14g=0.76g
装置B的质量增加了0.22g,即生成0.22g二氧化碳,其中碳元素的质量为,则FexCy中Fe的质量为0.76g-0.06g=0.7g,所以FexCy中铁原子与碳原子个数比x:y=,故填:5:2;
【小问7详解】
瓶①中没有水,铁粉不生锈;瓶②中有水,铁粉生锈,且通过图2可知瓶②中氧气体积分数减小,故可得出结论:铁生锈需要与水和氧气接触,故填:瓶①中没有水,铁粉不生锈;瓶②中有水,铁粉生锈,且氧气体积分数减小。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中考模拟试卷(一)
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选择题共30分,非选择题共50分,全卷满分80分。
考试时间为60分钟。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可能用到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l-35.5 Fe-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
1. 合理施用化肥是农作物增产的有效措施之一,下列物质中可用作复合肥料的是
A. Ca3(PO4)2 B. NH4H2PO4 C. CO(NH2)2 D. K2SO4
2. 大气平流层中的臭氧(O3)能吸收大部分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臭氧属于
A 纯净物 B. 混合物 C. 氧化物 D. 化合物
3.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 硫酸铜 B. 水 C. 氨气 D. C60
4. 氮气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无色气体 B. 难溶于水 C. 不支持燃烧 D. 密度比空气略小
5. 核电荷数小于核外电子数的粒子一定是
A. 分子 B. 原子 C. 阳离子 D. 阴离子
6.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涉及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溶解粗盐 B.过滤杂质
C.蒸发溶液 D.熄灭酒精灯
A. A B. B C. C D. D
7. 下列物质加入一定量水中,能使液体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A. 硝酸铵 B. 氢氧化钠 C. 生石灰 D. 氯化钠
8. 如图为某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原子的质子数为11
B. 该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1
C. 该元素属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D. 该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9.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 石墨能导电,可用于制作铅笔芯
B.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氧气
C. 氦气是无色气体,可用作保护气
D. 氢氧化钠易潮解,可用作炉具清洁剂
10. “雨花茶”盛产于南京雨花台,叶绿圆润。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关于单宁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单宁酸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 单宁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大于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C. 单宁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76∶52∶46
D. 一个单宁酸分子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
11. 我国科学家实现了从二氧化碳到葡萄糖和油脂的人工合成,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和丙属于有机物
B. 乙和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均为-2价
C. 参加反应的甲与生成的丙的质量之比为14∶15
D. 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丁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
12.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A. H2气体(HCl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和浓硫酸
B. Cu固体(CuO)——加入过量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C. NaCl溶液(MgCl2)——加入适量的硫酸钠溶液,过滤
D. CaO固体(CaCO3)——加水充分溶解、过滤、蒸发
13.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A.既可探究分子运动现象,又可说明氨水呈碱性 B.既可探究水的元素组成,又可说明正负极端产生气体的质量比约为1∶2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C.既可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又可说明红磷燃烧放出热量 D.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可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低
A. A B. B C. C D. D
14. 甲、乙、丙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相互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甲是碱,丙也可能是碱
B. 甲、乙、丙不一定都含同一种元素
C. 若丙是氧化物,甲可以是单质或氧化物
D. 图中所示关系不可以都通过置换反应实现
15. 分别用等体积的Na2CO3和NaHCO3稀溶液与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在相同条件下反应,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实验得出的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
①Na2CO3与NaHCO3的质量之比是53∶42
②Na2CO3与NaHCO3所含碳元素质量之比是1∶1
③Na2CO3与NaHCO3和稀盐酸完全反应产生NaCl的质量之比是2∶1
④NaHCO3与稀盐酸的反应速率比Na2CO3与稀盐酸的反应速率快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二、(本题包括2小题,共17分)
16.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
(2)写出装置A中用氯酸钾、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3)某同学用装置A制取氧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向大试管中加入固体药品
B. 当导管口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开始收集氧气
C. 集气瓶中氧气收集满后,先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再将其移出水槽
D. 气体收集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
(4)写出装置B中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请设计实验验证装置B中CO2已收集满,并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17. 在丰富多彩物质世界里,碳及其化合物占有重要地位。
(1)古代用墨书写的字画能保持很长时间不褪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下列属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涤纶 B. 塑料 C. 尼龙 D. 蚕丝
(3)酒精是实验室常用燃料,写出酒精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某同学为了探究碳在一定量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他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
①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
②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C中玻璃管里的现象为___________,说明原气体产物中含有一氧化碳。
③通过观察装置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能验证原气体产物中一氧化碳的存在,则装置B中应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氢氧化钠浓溶液 B.浓硫酸 C.氯化钙溶液 D.硫酸铜溶液
④该实验测得碳燃烧产物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若该反应消耗氧气和碳质量比为X,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三、(本题包括2小题,共14分)
18. 钨(W)是一种战略金属,它是当代高科技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是用白钨矿(主要成分是钨酸钙,化学式为CaWO4,还含有CaO、SiO2等)生产钨的工业流程。
(1)操作1粉碎白钨矿的目的是 ___________。
(2)白钨矿中钨酸钙(CaWO4)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
(3)操作2得到的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 ___________(填符号)。
(4)流程中WO3转化为W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
19. 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用途。
(1)稀盐酸可用于除铁锈。稀盐酸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填名称)。
(2)甲、乙是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请结合图1、图2,回答下列问题。
①t1℃时,乙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②将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所得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为___________(填字母)。
A.甲 > 乙 B.甲 = 乙 C.甲 < 乙 D.无法比较
③某同学按图2所示步骤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I中溶液是t2℃时甲的不饱和溶液 B.I中甲的质量分数为15%
C.Ⅱ中溶液是t3℃时甲的不饱和溶液 D.Ⅲ中有10 g甲的晶体析出
(3)某工厂化验室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一定量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共消耗氢氧化钠溶液40 g,洗涤后的溶液呈中性。这一定量石油产品中含硫酸的质量是多少?(在答题卡上写出计算过程)
四、(本题包括1小题,共7分)
20. 图中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C、J为单质,A、F、G为氧化物。J为紫红色固体;D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J___________。
(2)写出B →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写出E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写出H与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五、(本题包括1小题,共12分)
21. 金属铁及其化合物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极为广泛。
Ⅰ.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生活中常用铁制成铁锅烹饪食物,主要是利用了铁的延展性和___________性。
(2)铁的化合物在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碳酸亚铁可作补血剂,写出碳酸亚铁的化学式并标出碳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3)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观察到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Ⅱ.铁的冶炼
(4)炼铁的主要原料是赤铁矿、焦炭、空气、石灰石,其主要转化流程如图所示。
写出上述流程中②和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② 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III.测定某铁粉的组成
该铁粉中含有Fe和少量的FexCy,某研究小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以下实验。
【资料】①Fe,FexCy在加热时与O2反应能生成相应氧化物。
②FexCy不与酸反应。
③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与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
【实验1】取14.76 g样品,加入足量稀H2SO4,充分反应后生成0.5 gH2。
【实验2】另取14.76 g样品,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通入足量的O2充分反应。实验后A中固体全部变为红棕色,装置B的质量增加了0.22 g。
(5)实验2反应结束后要继续通一段时间O2目是___________。
(6)FexCy中,x∶y =_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Ⅳ.铁的锈蚀
(7)连接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分别在瓶①、瓶②中加入对应药品,利用氧气传感器采集数据,得到图像如图2所示,同时观察,发现瓶①中铁粉没有生锈,瓶②中铁粉已生锈。
该实验可得出:铁生锈需要与水和氧气接触。请简要分析通过上述实验得出该结论的依据___________。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