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考前满分 计划 第4天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含解析)

2024年中考化学考前满分 计划 第4天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含解析)

一、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定义的四要素: (1)条件:一定的温度下; (2)标准:溶剂的为100 g; (3)状态:指明是饱和状态; (4)单位:指明单位是g。 2.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1)外因:温度 (2)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3. 溶解度曲线 点: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即饱和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对应有相应的温度和溶解度.温度在横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在纵坐标上可以找到。 线: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 面: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 交点: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是相同的;并且,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 二、气体的溶解度 影响因素: (1)内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2)外因:温度和压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固体的溶解度,实际上就是该固体在100g水里所形成的饱和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它对应的溶剂的质量也就是100g; 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一般规律是: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只有少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熟石灰; 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提纯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即选用蒸发结晶还是降温结晶);并且,还可以判断或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即曲线越陡,析出的晶体就越多)。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采用蒸发结晶,如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采用降温结晶。 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解度越大的,溶质质量分数就越大。
首先,要熟记和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和意义,溶质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变方法,以及物质的溶解和结晶的方法等相关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联系着生活实际,细心地进行探究、推理,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做这方面的题时,还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掌握好溶解度曲线的画法、意义、作用,善于从溶解度曲线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例如,要弄清曲线的横、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意义,明确曲线的趋势、陡度及其含义,理解曲线上的点和其它位置的点所表示的意义。 2.归纳、整合好溶液的相关知识,并能结合溶解度曲线及设置的问题情景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1.(2023 娄底)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B.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将丙从它的饱和溶液中结晶出来
C.20℃时,将12.5g乙物质溶于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20% D.10℃时,将乙、丙两种饱和溶液升温到20℃,此时两种溶液都变成了不饱和溶液
2.(2023 恩施州)根据KNO3、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时,KNO3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
B.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KNO3大
C.通过升温可使NaCl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KNO3中混有少量NaCl,可采用蒸发结晶提纯KNO3
3.(2023 新疆)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b点表示t2℃时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
C.t1℃时,将20g氯化钠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70g溶液
D.t3℃时,可通过升高温度的方法使接近饱和的碳酸钠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4.(2023 乐山)气体的溶解度通常指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在1体积水里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如图是甲、乙两种气体在101kPa时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两种气体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甲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于乙
D.T℃时,气体乙的溶解度为2g
5.(2023 云南)夏季下雨之前,天气闷热,水中的含氧量降低,养鱼池中的鱼往往会浮出水面。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氧气的溶解度会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B.氧气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为了增加养鱼池中的含氧量,可以向养鱼池中通入空气
D.为了增加养鱼池中的含氧量,可以把养鱼池的水喷向空中
6.(2023 重庆)神奇的“风暴瓶”能“预报天气,冷暖先知”。制作“风暴瓶”用到以下物质:樟脑、酒精、KNO3、NH4Cl 水等。
(1)将樟脑的酒精饱和溶液滴入水中,出现了明显的浑浊,说明樟脑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填“强于”或“弱于”)其在酒精中的溶解能力。把樟脑的酒精饱和溶液降温也出现了晶体。除上述方法外,   也能使樟脑从溶液中结晶。
(2)如图1为KNO3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t3℃时将等质量的KNO3、NH4Cl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大小关系为KNO3   NH4Cl(填“>”“<”或“=”)。
(3)已知X是KNO3或NH4Cl中的一种,小敏同学对该物质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据图回答问题。
X是    ,②和③中的溶液分别达到饱和状态还需加入X的质量更大的是    (填“②”或“③”)。
7.(2023 武威)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种物质在    ℃时溶解度相等;
(2)t3℃时,把30克甲物质充分溶解在50克水中,所得溶液质量是    g;
(3)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质量最多的是    ;
(4)若甲中混有少量乙,要得到纯净的甲,常用的提纯方法是    。
8.(2023 鞍山)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钾溶解度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温度为    ℃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3)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钾,提纯硝酸钾的方法是    。
(4)t2℃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叙述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溶质质量:硝酸钾=氯化钾
B.溶剂质量:硝酸钾<氯化钾
C.溶液质量:硝酸钾>氯化钾
D.溶质质量分数:硝酸钾=氯化钾
9.(2023 衡阳)几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意义是    。
(2)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3)t1℃时,将C物质的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任写一种)。
(4)t2℃时,将30gA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t2℃形成溶液的质量是    g。
10.(2022 锦州)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
为    (填最简整数比)。
(2)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升高温度转化为饱和溶液,则该物质是    (填“甲”、“乙”或“丙”)。
(3)甲中混有少量乙,提纯甲的方法是    。
(4)t1℃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各25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再升温至t2℃(不考虑水分蒸发),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用“>”、“<”或“=”表示)。
1.(2024 滨海新区模拟)啤酒内溶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打开瓶盖时,你会发现啤酒会喷出来。喝了啤酒后又会常常打嗝,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和温度有关。下列关于气体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增大
B.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减小
C.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D.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减小
2.(2024 潼南区一模)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电解水 B.向接近饱和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C.向等质量的镁、锌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D.气体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
A.A B.B C.C D.D
3.(2024 曲阜市一模)图1表示甲、乙两种品体的溶解度曲线。t1℃时,分别将20g甲、乙两种晶体(不含结晶水)加入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恰好完全溶解;升温到t2℃时,甲、乙烧杯中出现图2所示的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2℃时烧杯中乙物质形成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t2℃时烧杯中甲物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约为15%
C.从温度上考虑,必须降温至t1℃以下才能将t2℃烧杯中甲的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
D.t2℃时将甲、乙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的固体一定消失
4.(2024 兰山区一模)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其中错误的是(  )
A.a:高温条件下,向一定量的氧化铜中通入一氧化碳
B.b:分别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锌粉中加入等体积、等浓度过量的稀硫酸
C.c:1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D.d:向一定量质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锌粉
5.(2024 保靖县二模)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与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升高温度可将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t2℃时,将13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入水70g
D.当甲物质中含少量乙物质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
6.(2024 南海区一模)MnSO4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n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先增后减
B.a点溶液升温可得不饱和溶液
C.40℃时50g水中溶解30gMnSO4得b点溶液
D.c点溶液降温至20℃可得MnSO4晶体
7.(2024 广东模拟)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将20g丙物质溶于50g水中可得到70g溶液
B.P点表示t2℃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相等,该温度下甲、丙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同
C.从甲、乙的混合物中提取甲应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D.t3℃时,给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加热(不考虑溶剂的蒸发),有晶体析出的是丙物质
8.(2024 盱眙县校级模拟)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使甲物质的溶液状态发生如下改变,对应操作不正确的是(  )
A.a点→c点:加甲物质或升温
B.b点→c点:恒温蒸发
C.a点→b点:升温
D.c点→a点:降温、过滤
9.(2024 碑林区校级模拟)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使A的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
(2)现有t2℃的B的溶液100g,将其蒸发掉10g水,再将温度恢复到t2℃时,析出3gB。若继续蒸发掉10g水,仍将温度恢复到t2℃,此时析出B的质量    (填“>”“≥”或“=”)3g。
(3)t3℃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溶解度:B>A>C ②溶剂质量:C>B>A
③溶液质量:B>A>C ④溶质质量分数:B>A>C
(4)现有含少量B的A固体,若要通过结晶法提纯A(A与B不发生反应),现有下列实验步骤可供选择:①取一定量的水将固体溶解;②充分冷却后过滤;③趁热过滤;④加热蒸发至大部分晶体析出;⑤加热蒸发至溶液接近饱和;⑥停止加热用余热将溶液蒸干;⑦用少量水洗涤晶体并烘干。合理的操作顺序为    (按顺序填编号)。
10.(2024 韩城市校级模拟)如图1所示是两种固体A、B的溶解度曲线。
(1)20℃时,将固体A、B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较大的是    (填“A”或“B”)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A”或“B”)溶液。
(2)40℃时,将一定质量的A、B溶液分别进行恒温蒸发,析出晶体的质量与蒸发水的质量关系如图2所示。
①40℃时,A的溶解度为    g。
②蒸发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始终保持不变的是    (填“A”或“B”)溶液。
1.如图表示的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35℃时100g甲的溶液中含甲的质量60g
C.10℃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2.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20℃时,将A、B两种固体各50g,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再升温到50℃,A、B两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中乙表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B.从20℃到50℃,A的溶液一直处于饱和状态
C.图2中20℃时,A和B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当A中混有少量B时,最好使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A
3.图中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含义:   。
(2)在t3℃时,将120ga物质加入到2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到的溶液质量为    g。
(3)b中混有少量a,提纯b的方法是    (选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4.根据图中KNO3、NaCl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以下问题:
(1)40℃时,KNO3的溶解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NaCl的溶解度。
(2)t℃时,将45gKNO3固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此时所得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此时所形成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至0.1%)。
(3)KNO3溶液中含有少量NaCl,可以采用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
5.(1)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填字母)。
A.高锰酸钾 B.汽油 C.面粉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升高。这种物质是    (填字母)。
A.烧碱 B.硝酸铵 C.氯化钠
(3)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25℃时,将50g甲固体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g。
②要使35℃时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③现有操作步骤:
A.溶解;B.过滤;C.降温结晶;D.加热浓缩。若甲固体中含有少量乙,则提纯甲的操作步骤是    (填字母序号)。
④若将35℃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5℃,则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字母序号)。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⑤35℃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5℃时,   析出的晶体最多。
1.【答案】C
【解答】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故A错;
B、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将丙从它的饱和溶液中结晶出来,故B错;
C、20℃时,乙的溶解度小于25g,所以12.5g乙物质溶于50g水中,不能全部溶解,已经达到饱和,溶解度是25g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0%,所以20℃时,将12.5g乙物质溶于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20%,故C正确;
D、10℃时,将乙、丙两种饱和溶液升温到20℃,乙溶解度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丙的溶解度变小,析出晶体,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故D错。
故选:C。
2.【答案】A
【解答】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时,KNO3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
B、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比较平缓,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比较陡,所以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KNO3小,故B错误;
C、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通过降温可使NaCl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C错误;
D、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KNO3中混有少量NaCl,可采用降温结晶提纯KNO3,故D错误。
故选:A。
3.【答案】C
【解答】解:A、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该选项正确。
B、b点表示t2℃时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相等,该选项正确。
C、t1℃时氯化钠溶解度是36g,将20g氯化钠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够溶解18g,得到68g溶液,该选项不正确。
D、t3℃后碳酸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可通过升高温度的方法使接近饱和的碳酸钠溶液变为饱和溶液,该选项正确。
故选:C。
4.【答案】C
【解答】解: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不指明温度无法判断两种气体的溶解度大小,说法错误;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两种气体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说法错误;
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甲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于乙,说法正确;
D、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101kPa和T℃时,在1体积水里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乙为2体积,说法错误。
故选:C。
5.【答案】B
【解答】解: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夏季气温高,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减弱,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夏季下雨之前,氧气的分压降低,水中溶解的氧气减少,所以出现鱼浮头现象。
A、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则氧气的溶解度会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故正确;
B、夏季下雨之前,池塘里的鱼常跃出水面,是因为夏季温度升高,氧气的溶解度减小,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减少,故错误;
C、空气中含有氧气,为了增加养鱼池中的含氧量,可以向养鱼池中通入空气,故正确;
D、增大气体和水的接触面积,可以增加溶解量,把养鱼池的水喷向空中,增大了水和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加水池的含氧量,故正确;
故选:B。
6.【答案】(1)弱于;恒温蒸发溶剂;(2)<;(3)硝酸钾;③。
【解答】解:(1)将樟脑的酒精饱和溶液滴入水中,出现了明显的浑浊,说明樟脑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弱于其在酒精中的溶解能力。把樟脑的酒精饱和溶液降温也出现了晶体。除上述方法外,恒温蒸发溶剂也能使樟脑从溶液中结晶。
(2)如图1为KNO3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t3℃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铵的溶解度,则等质量的KNO3、NH4Cl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关系为:硝酸钾>氯化铵,溶剂质量关系为:硝酸钾<氯化铵;将t3℃时等质量的KNO3、NH4Cl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都有晶体析出,但溶剂质量不变,此时二者的溶解度相等,而溶剂质量关系为:硝酸钾<氯化铵,溶剂质量越大,能溶解的溶质质量也越大,则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大小关系为KNO3<NH4Cl。
(3)已知X是KNO3或NH4Cl中的一种,小敏同学对该物质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由图可知,③中100g水能溶解55g的X,则t3℃时X的溶解度要大于55g,由图1可知,t3℃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0g,则X是硝酸钾;②中是t1℃时烧杯中有200g水和55g硝酸钾,③中是t3℃时烧杯中有100g水和55g硝酸钾,而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0g,要使它们都达到饱和状态,②中需要加入30g×2﹣55g=5g硝酸钾,③中需要加入80g﹣55g=25g硝酸钾,则②和③中的溶液分别达到饱和状态还需加入硝酸钾的质量更大的是③。
7.【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2℃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填:t2;
(2)在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把30克甲充分溶解在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应该溶解25g甲,所得溶液的质量为75g,故填:75;
(3)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最大,其次是乙,最小的是丙,所以甲、乙、丙三种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质量最多的是丙,故填:丙;
(4)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若甲中混有少量乙,要得到纯净的甲,常用的提纯方法是降温结晶,故填:降温结晶。
8.【答案】(1)t1;(2)639:1000;(3)降温结晶;(4)BD。
【解答】解:(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当温度为t1℃时,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相等;
(2)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3.9g,所以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63.9g:100g=639:1000;
(3)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钾,提纯硝酸钾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4)t2℃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钾的溶解度,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的饱和溶液中,硝酸钾溶液中溶质质量较多,溶剂质量较少,分别降温到t1℃,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
A、溶质质量:硝酸钾<氯化钾,故错误;
B.溶剂质量:硝酸钾<氯化钾,故正确;
C.溶液质量:硝酸钾<氯化钾,故错误;
D.溶质质量分数:硝酸钾=氯化钾,故正确。
故选:BD。
9.【答案】(1)t1℃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
(2)C<B<A;
(3)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或升高温度);
(4)75。
【解答】解:(1)P点的意义是:t1℃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
(2)从t2℃向上作垂线,与曲线的交点在上边的,溶解度就大,所以: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C<B<A;
(3)t1℃时,将C物质的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或升高温度;
(4)t2℃时,A的溶解度是50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A,则在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25gA,t2℃时,将30gA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t2℃形成溶液的质量是75g。
10.【答案】(1)1:2;(2)丙;(3)降温结晶;(4)甲=乙>丙。
【解答】解:(1)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50g,所以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50g:100g=1:2;
(2)某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升高温度转化为饱和溶液,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该物质是丙;
(3)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所以甲中混有少量乙,提纯甲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4)t1℃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各25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再升温至t2℃,甲、乙物质的溶解度大于25g,固体全部溶解,丙物质的溶解度小于25g,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丙。
1.【答案】C
【解答】解: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A、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所以打开瓶塞时,会发现啤酒会自动喷出来,而不是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增大,故此选项错误。
B、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增大,故此选项错误。
C、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所以喝了啤酒后又会常常打嗝,故此选项正确。
D、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增大,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C。
2.【答案】B
【解答】解:A、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的气体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故选项图像错误;
B、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随着硝酸钾固体的加入,不饱和溶液逐渐变为饱和溶液,最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再增加,故选项图像正确;
C、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强,反应速率快,至完全反应所需时间短;等质量的镁粉和锌粉与足量稀硫酸反应,镁生成氢气的质量比锌多,故选项图像错误;
D、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故选项图像错误;
故选:B。
3.【答案】B
【解答】解:A、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所以烧杯中乙物质形成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A正确;
B、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15g,所以烧杯中甲物质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约为:×100%≠15%,故B错误;
C、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0g,所以必须降温至t1℃以下才能将t2℃烧杯中甲的溶液转变为不饱和溶液,故C正确;
D、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15g,乙物质的溶解度是30g,将甲、乙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溶剂质量是200g,充分搅拌后,烧杯中的固体一定消失,故D正确。
故选:B。
4.【答案】B
【解答】解:A、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固体由反应前的氧化铜,变为反应后的铜,固体质量减少,故A说法正确;
B、等质量的镁粉和锌粉与足量硫酸反应,镁产生的氢气比锌多,故B说法错误;
C、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1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故C说法正确;
D、向一定量质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锌粉,溶质由硫酸铜变为硫酸锌,溶质质量在不断增加,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在增加,反应完毕,溶质质量不再变化,溶质质量分数不再改变,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5.【答案】C
【解答】解: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与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正确,因为该温度下,两种物质有交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升高温度可将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正确,因为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t2℃时,将130g甲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入水70g错误,因为加入水70g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15%,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D、当甲物质中含少量乙物质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物质正确,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乙大,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6.【答案】D
【解答】解: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Mn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先增后减,故A正确;
B、a点溶液升温后,溶解度增大,可得不饱和溶液,故B正确;
C、4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是60g,所以50g水中溶解30gMnSO4得b点溶液,故C正确;
D、2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大于c点溶液的溶解度,所以降温至20℃不可得MnSO4晶体,故D错误。
故选:D。
7.【答案】D
【解答】解:A、由图可知,t1℃,丙的溶解度为30g,则该温度下,50g水中最多溶解丙的质量为30g÷2=15g,则将20g丙物质溶于50g水中,形成溶液质量为50g+15g=65g,故A错;
B、P点时甲、丙溶解度相交,则表示t2℃时甲、丙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相等,但由于不确定溶液质量,则无法确定溶液中的溶质质量,故B错;
C、由图可知,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C错;
D、给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升温,丙溶解度减小,则丙中有晶体析出,故D正确。
故选:D。
8.【答案】A
【解答】解:A.a点→c点是甲溶液t1℃的饱和溶液升温为t2℃的饱和溶液,因此操作应为加热和增加溶质,故A错误;
B.b点→c点是甲溶液t2℃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温度未变,因此可进行的操作为恒温蒸发或增加溶质,故B正确;
C.a点→b点是甲溶液t1℃的饱和溶液升温为t2℃的不饱和溶液,因此操作中一定包含升温,故C正确;
D.c点→a点是甲溶液t2℃的饱和溶液升温为t1℃的饱和溶液,因此操作是降温结晶,析出的固体可用过滤除去,就能得到t1℃甲的饱和溶液,故D正确。
故选:A。
9.【答案】(1)增加溶剂;(2)≥;(3)①③;(4)①⑤②⑦。
【解答】解:(1)使A的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增加溶剂;
(2)现有t2℃的B的溶液100g,将其蒸发掉10g水,再将温度恢复到t2℃时,析出3gB,此时溶液是饱和溶液,若继续蒸发掉10g水,仍将温度恢复到t2℃,如果一开始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则此时析出B的质量为3g,如果一开始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则此时析出B的质量大于3g,故此时析出B的质量≥3g;
(3)①降温至t1℃,由图可知,t1℃时,溶解度:B>A=C,故①说法错误;
②t3℃时,溶解度:A>B>C,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解度大的含有溶质多,含有溶剂少,所以溶质质量:A>B>C,溶剂质量:A<B<C,降温后,溶剂质量不变,故溶剂质量:C>B>A,故②说法正确;
③t3℃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降温后,A、B的溶解度都减小,都有溶质析出,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B大,故A析出的晶体多,C的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C无晶体析出,故溶液质量:C>B>A,故③说法错误;
④t3℃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降温后,A、B的溶解度均减小,均有溶质析出,均是饱和溶液,C的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降温后,C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t1℃时,B的溶解度大于t1℃时A的溶解度,大于t3℃时C的溶解度,故t1℃时B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t1℃时A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t3℃时C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溶质质量分数:B>A>C,故④说法正确。
(4)由图可知,A、B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含少量B的A固体,可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实验步骤为:取一定量的水将固体溶解;加热蒸发至溶液接近饱和;充分冷却后过滤;用少量水洗涤晶体并烘干。
10.【答案】(1)B;A;
(2)50;B。
【解答】解:(1)根据图1可知,在20℃时,A的溶解度小于30g,B的溶解度大于30g,故在20℃时,将固体A、B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A中仍有固体剩余,溶液质量小,而B中固体完全溶解,溶液质量大,则所得溶液的质量较大的是B溶液;A中仍有固体剩余,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B的溶解度大于30g,B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2)①由图2可知,将A溶液蒸发20g水之后才有晶体析出,当蒸发掉50g水时析出晶体15g,故A的溶解度为=50g;
②B溶液一开始蒸发就有晶体析出,可判断此时B溶液为饱和溶液,对饱和溶液进行恒温蒸发,溶质、溶剂同时减少,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根据一定温度下,可判断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蒸发过程中,溶质质量分数始终保持不变的是B溶液。
1.【答案】D
【解答】解: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故选项错误;
B、35℃时160g甲的溶液中含甲的质量60g,不是100g;故选项错误;
C、10℃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D、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正确,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答案】C
【解答】解:A、20℃时,将A、B两种固体各50g,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再升温到50℃,A烧杯中的固体逐渐溶解,所以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图1中甲表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故A错误;
B、从20℃到50℃,A烧杯中的固体全部溶解,烧杯底部没有固体剩余,所以该溶液不一定处于饱和状态,故B错误;
C、图1中可以看出,20℃时,A、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图2中20℃时,A和B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C正确;
D、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当A中混有少量B时,最好使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故D错误。
故选:C。
3.【答案】(1)t1℃时,a、c物质溶解度相等,均为20g。(2)300。(3)蒸发结晶。
【解答】解:(1)t1℃时,a、c物质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此时它们溶解度相等,故P点的含义:t1℃时,a、c物质溶解度相等,均为20g;
(2)在t3℃时,a的溶解度为50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50ga物质,达到饱和状态,则20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100g物质a,将120ga物质加入到2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到的溶液质量为100g+200g=300g;
(3)a、b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且a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b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小,b中混有少量a,提纯b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4.【答案】(1)>;(2)饱和;44.4%;(3)降温结晶。
【解答】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40℃时,KNO3的溶解度>NaCl的溶解度;
(2)t℃时,KNO3的溶解度是80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80g硝酸钾,则50g水中最多溶解40g硝酸钾,将45gKNO3固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40g,此时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所形成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44.4%;
(3)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
5.【答案】(1)A;(2)A;
(3)①130;②加丙至不再溶解(或蒸发水至恰好有晶体析出);③ADCB;④B;⑤甲。
【解答】解:(1)A、高锰酸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正确;
B、汽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故B错;
C、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悬浊液,故C错;
(2)A、烧碱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故A正确;
B、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故B错;
C、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故C错;
(3)①25℃时,甲的溶解度是30g,25℃时,将50g甲固体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130g;
②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使35℃时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加入丙至不再溶解或恒温蒸发水至恰好有晶体析出;
③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若甲固体中含有少量乙,则提纯甲的操作步骤是:先加水溶解,再加热浓缩,再降低温度,析出晶体,再进行过滤;
④若将35℃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5℃,溶解度变小,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减小,溶剂质量不变,则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
⑤35℃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5℃时,溶解度减小幅度大的,析出晶体多,所以甲析出晶体多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