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化学中考模拟试卷(长春市)1

2024年化学中考模拟试卷(长春市)1


2024年化学中考模拟试卷(长春市)
一、选择题(共10题;共10分)
1.(1分)井冈山红色研学之旅体验的下列项目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稻草编鞋 B.粗布裁衣 C.竹子制筒 D.红米煮饭
2.(1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气体的性质与用途没有关联的是(  )
选项 气体 性质 用途
A O2 支持呼吸 医疗急救
B N2 化学性质不活泼 制氮肥的原料
C CO2 干冰升华吸热 人工降雨
D 稀有气体 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作保护气
A.A B.B C.C D.D
3.(1分)春节期间妈妈给长辈拜年时买的中老年高钙奶粉中的“钙”指的是(  )
A.分子 B.元素 C.原子 D.离子
4.(1分)连花清瘟胶囊可用于治疗流感。测得其成分之一是没食子酸(化学式为C7H6O5),下列有关没食子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没食子酸溶液pH>7
B.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6:5
C.一个没食子酸分子中含有3个氢分子
D.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5.(1分)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在中山站南冰盏发现“蓝冰区”。蓝冰是致密的冰,可作未来大型飞机冰上起降的永久机场。有关蓝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的化学性质与水相同 B.它是干冰可升华成气体
C.里边存有蓝色的物质 D.可做机场是因其表面光滑
6.(1分)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观看了一些化学视频,对相关反应现象有了具体的了解。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葡萄糖溶液与新制氢氧化铜混合加热至沸腾,会出现红色沉淀
B.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出现白烟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鸡蛋清溶液中加入浓硝酸,微热后出现黄色沉淀
7.(1分)根据如下微观示意图分析,结论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
C.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D.反应物、生成物中共有三种氧化物
8.(1分)以科学武装头脑,用知识打造生活。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气、乙醇均是可再生能源
B.用水灭火,目的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进入古井前,应先做灯火试验
D.为了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在炭火盆边放一盆水
9.(1分)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常含有有毒的气体,利用固体表面催化工艺可将按如图所示过程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转化不属于分解反应
B.分解的中间产物为
C.过程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D.该工艺可减轻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
10.(1分)鉴别、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分别滴加Na2CO3溶液
B 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碳粉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
C 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取样灼烧,闻气味
D 除去KNO3溶液中AgNO3 先加入过量KCl溶液,再过滤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共10题;共40分)
11.(4分)叩问天穹,化学助力。
(1)(1分)万户飞天:明代万户飞天时用黑火药(含有硫、木炭和硝酸钾)作火箭燃料。
黑火药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1分)最近,中国科学家不利用光合作用,直接以二氧化碳和氢气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成功合成了淀粉。淀粉属于六大营养素中的   。
(3)(1分)卫星发射:1970年我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入轨。制造人造卫星常用到钛合金,工业制取钛(Ti)的一种方法:4Na+TiCl4Ti+4X,物质X的化学式是   。
(4)(1分)探月探火:近日“祝融号”火星车发现火星低纬度地区存在液态水,为星际移.民的能源供给提供了可能。利用太阳能电池电解水制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2.(5分)于海底的可燃冰的化学式为CH4 8H2O,其外观像冰一样但遇火即可燃烧。
(1)(2分)可燃冰属于   (填“可”或“不可”)再生资源。为缓解能源危机,人们还必须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请写出一种新能源   。
(2)(1分)可燃冰经过处理可得到CH4,点燃CH4之前应   。
(3)(1分)工业上,可以利用甲烷获得氢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图1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1分)“纸火锅”是用纸来代替铁锅,纸不会燃烧的原因是   。
13.(2分)用符号表征化学变化是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方式。请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1分)古人用硫粉涂在松木片顶端制得“发烛”。“发烛”燃烧时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请写出产生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2)(1分)某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一定量的硫酸等物质,直接排放会污染水体也不利于周边农作物生长,于是人们将适量的熟石灰加入污水中,以中和其酸性,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
14.(3分)向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铝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溶液质量与加入锌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1分)A点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1分)B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有   。
(3)(1分)当加入锌的质量在1时,溶液的质量增加的原因是   。
15.(3分)氢能源是最理想的“绿色能源”之一,有规划地开发和使用氢能源是优化能源结构,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措施。我国氢能源的发展规划分为“灰氢”“蓝氢”和“绿氢”三个阶段,具体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1分)煤炭生成“灰氢”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1分)通过反应制备的氢气属于   (填“灰氢”“蓝氢”或“绿氢”)。
(3)(1分)水分解生成“绿氢”时的另一种生成物为   。
16.(2分)金属冶炼是把金属化合物转变成金属单质,如炼铜的方法有:
(1)(1分)湿法炼铜:Fe+CuSO4═FeSO4+Cu,这是利用铁的活动性比铜   .
(2)(1分)干法炼铜:CO+CuOCu+CO2,这是利用CO的   性.
17.(5分)阅读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酒是中国老百姓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饮品。白酒的香气来源于三方面。首先是原材料中带入,像高粱就可分解为丁香酸,进而增加白酒的芳香:其次是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多种具有特殊香气的有机物:还有就是在发酵、蒸馏或贮存过程中有机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香味物质。白酒的度数是指酒中所含乙醇(酒精)的体积百分比。某白酒每100毫升中乙醇含量为40毫升,这种酒的度数就是40°。液体体积是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我国规定在温度为20℃时检测,也就是20℃时,100mL酒中含有乙醇的体积数(mL)为该酒的度数。
下面是真假白酒的对比实验。
在3支洁净试管中,先分别加入5mL真酒,再分别加入不同体积的质量分数为40%的NOH溶液,加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将真酒替换为假酒,重复上述实验。实验记录如下:
40%NaOH溶液体积/mL 1.0 2.0 3.0
真酒 无 浅黄 黄
假酒 无 无 无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1分)下列有关白酒香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丁香酸有芳香味
B.发酵过程中会产生有特殊香气的物质
C.长期放置的白酒香气会逐渐变淡
(2)(2分)某酒瓶上标注的白酒为38°,是指   ,饮用150mL该白酒相当于摄入乙醇的体积为   。
(3)(2分)用氢氧化钠溶液鉴别真假白酒的实验方法是取5mL不同的自酒,加入   mL40%的NaOH溶液,加热,观察显色情况,若   则为真酒。
18.(5分)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习了溶解度曲线的课程后,对相关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1分)交点C表示的意义是   。
(2)(1分)t2℃时,将50g丙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
(3)(1分)t3℃时,将甲溶液由B点转变为A点,可采用的方法是   。
(4)(1分)将t3℃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用“=”“<”或“>”符号连接)。
(5)(1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t1℃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②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丙
③t2℃时,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其不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④t3℃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溶液恒温蒸发相同质量的水,析出晶体质量大小关系为甲>乙=丙
19.(6分)实验室有KClO3、MnO2、稀硫酸、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以及下列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1分)仪器②的名称是   。
(2)(2分)甲同学利用以上药品和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要得到较纯净的O2,所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
(3)(3分)乙同学选用以上药品和装置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用装置F收集CO2,气体应从导管口   (填“a”或“b”)进入。若用F装置来干燥CO2,则F内应装的干燥剂是   (选填“氢氧化钠固体”或“浓硫酸”)。
20.(5分)某品牌补钙剂说明书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化学兴趣小组准备测定该补钙剂中有效成分的质量分数,取 10 片该品牌钙片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其他成分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图如下:
(1)(1分)实验室应将稀盐酸存放在   (填“广口瓶”或“细口瓶”)中。
(2)(1分)图中 B 点溶液中的阳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3)(2分)计算加入的稀盐酸中的溶质质量分数(要求有计算过程)。
(4)(1分)在实验室用 36.5%的浓盐酸加水稀释成此浓度稀盐酸的步骤①计算②   ③混匀。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 稻草编鞋只是物质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 粗布裁衣只是物质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 ,不符合题意;
C、 竹子制筒只是物质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红米煮饭涉及新物质生成,发生的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特点分析,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判断变化种类就是看变化后有没有新物质生成。
2.【答案】B
【知识点】氧气的用途;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二氧化碳的用途
【解析】【解答】A. 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于医疗急救,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氮气由氮元素组成,且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可制氮肥,是因为氮气中含有氮元素,性质与用途没有关联,故符合题意;
C. 干冰升华吸热,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为小水滴,可用于人工降雨,性质与用途有关联,故不符合题意;
D.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可作保护气,性质与用途有关联,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分析。
3.【答案】B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物质的是由元素组成。春节期间妈妈给长辈拜年时买的中老年高钙奶粉中的“钙”指的是钙元素。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分析
4.【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解析】【解答】A.没食子酸溶液显酸性,pH<7,说法不符合题意;
B.没食子酸(化学式为C7H6O5)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7):(1×6):(16×5)=42:3:40,说法不符合题意;
C.一个没食子酸分子中含7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5个氧原子,不含有氢分子,说法不符合题意;
D.没食子酸(化学式为C7H6O5)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7):(1×6):(16×5)=42:3:40,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酸溶液的pH值小于7;
B、 根据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的计算方法为各个原子个数乘以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C、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析;
D、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的计算方法分析。
5.【答案】A
【知识点】水的性质和应用;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解析】【解答】A、 蓝冰是致密的冰, 由水分子构成,化学性质与水相同,符合题意;
B、 蓝冰是致密的冰, 干冰为二氧化碳,二者不是同种物质,不符合题意;
C、 蓝冰是致密的冰, 属于纯净物,不符合题意;
D、 可做机场是因为能受重压,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A、根据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分析;
B、根据干冰为二氧化碳固体,冰为水的固体分析;
C、根据蓝冰为纯净物分析;
D、根据蓝冰能承重分析。
6.【答案】B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
【解析】【解答】A、葡萄糖溶液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混合加热至沸腾,会生成有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会观察到产生红色沉淀,选项正确;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试剂瓶口,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所以看到瓶口有白雾产生,选项错误;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选项正确;
D、鸡蛋清中含有蛋白质,加入浓硝酸,微热后出现黄色沉淀,选项正确;
故选:B
【分析】A、D根据葡萄糖和蛋白质的性质分析;
B根据浓盐酸的挥发性分析;
C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7.【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元素组成;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解析】【解答】由图观察可以得出该过程为氢气还原氧化铜,由方程式可以看初该过程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置换出另一种单质和另外一种化合物,则该反应为置换反应,A.正确;生成物分别为铜和水,由物质的构成可知,铜由原子构成,则B错误;由图可知有一部分氢气并未参加反应,由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得到参加反应的两种微粒个数比为1:1,则 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 ,C错误;本反应反应物有氢气、氧化铜,生成物有水和铜单质,只有两种氧化物,D错误。
【分析】该反应为,根据生成物与反应物进行分析。
8.【答案】C
【知识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解析】【解答】A、天然气不是可再生能源,A不符合题意;
B、用水灭火,目的是将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不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不符合题意;
C、进入古井前,应先做灯火试验,防止氧气不足,C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放水并不能吸收一氧化碳,防止一氧化碳中毒,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分析
B、根据着火点是物质的本身属性不能降低分析
C、根据古井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呼吸分析
D、根据一氧化碳既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分析
9.【答案】D
【知识点】反应类型的判定;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10.【答案】C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碳的化学性质;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A、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与碳酸钠反应,产生气泡,无法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A答案错误;
B、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无法除去碳粉,反而将铁粉除去。B答案错误;
C、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的方法是:取样灼烧,闻气味,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有特殊气味的是合成纤维。C答案正确;
D、除去硝酸钾溶液中的硝酸银,加入过量的氯化钾溶液会有剩余,会使硝酸钾溶液中混有氯化钾。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分析;
B、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分析;
C、根据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的方法分析;
D、根据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钾反应分析。
11.【答案】(1)混合物
(2)糖类
(3)NaCl
(4)2H2O2H2+ O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1)黑火药含有硫、木炭和硝酸钾等物质,是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2)淀粉为多糖,属于六大营养素中的糖类。
(3)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反应前有4个钠原子、1个钛原子、4个氯原子,反应后含有1个钛原子、4X,所以4X含有4个钠原子和4个氯原子,则X为NaCl。
(4)利用太阳能电池电解水制氢气,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1)根据黑火药的组成分析。
(2)根据淀粉属于糖类分析。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分析。
(4)根据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分析。
12.【答案】(1)不可;太阳能(合理即可)
(2)验纯
(3)
(4)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以上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燃烧与燃烧的条件;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解析】【解答】(1) 可燃冰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人类正在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核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等。
故答案为:不可;太阳能或风能。
(2)由于CH4具有可燃性,点燃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
故答案为:验纯。
(3)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甲烷与水蒸气在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4)“纸火锅”是用纸来代替铁锅,纸不会燃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故答案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以上。
【分析】(1)根据可燃冰的特点和开发利用的新能源进行分析。
(2)根据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3)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意义以及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
(4)根据燃烧条件进行分析。
13.【答案】(1)
(2)
【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产生该气体的反应为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氢氧化钙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可中和污水的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分析】A、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进行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钙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进行分析。
14.【答案】(1)
(2)、、
(3)每份质量的锌能置换出份质量的铜,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锌比金属银、铜活泼,则都能发生置换反应,但是金属锌与金属银活泼性相差较大,则金属锌先与硝酸银发生反应,再与硝酸铜反应;
(1)A点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B点表示溶液中的硝酸银恰好被完全转化为银单质和硝酸锌,而硝酸铜溶液、硝酸铝溶液未反应,则B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有、、 ;
(3)当加入锌的质量在1时,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溶液的质量增加的原因是每份质量的锌能置换出份质量的铜,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
【分析】位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能将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且金属活泼性相差越大的置换反应越容易发生,据此分析即可。
15.【答案】(1)化学变化
(2)蓝氢
(3)氧气##O2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氢气的制取和检验
【解析】【解答】(1)煤炭生成“灰氢”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由题干信息可知,通过反应:制备的氢气属于“蓝氢”;
(3)水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水分解生成“绿氢”时的另种生成物为氧气;
【分析】(1)根据是否生成新物质来分析;
(2)根据题干信息来分析;
(3)根据水分解的产物以及制氢的方法来分析。
16.【答案】(1)强(活泼、大等均可)
(2)还原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因为铁的活泼性比铜强,才能把铜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变成对应的单质,则答案为强;
(2)CO能将氧化铜这种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铜单质,则利用的是CO的还原性。
【分析】(1)位于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前面的金属能将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2)CO具有还原性,能将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单质。
17.【答案】(1)A;B
(2)20℃时每100毫升中乙醇含量为38毫升;57mL
(3)2或3或2-3;显浅黄色或黄色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
【解析】【解答】
(1)根据题干, 白酒香气 来源于丁香酸具有芳香味及发酵过程中有特殊香气,故填”AB“;
(2)根据题干” 我国规定在温度为20℃时检测,也就是20℃时,100mL酒中含有乙醇的体积数(mL)为该酒的度数 “,故某酒瓶上标注的白酒为38°,是指20℃时每100毫升中乙醇含量为38毫升 ,饮用150mL该白酒 ,相当于摄入乙醇体积为150×38/100=57mL,故填” 20℃时每100毫升中乙醇含量为38毫升 “,”57mL“;
(3)根本表格信息,加入2-3mL40%的NaOH溶液 即可,加热变成浅黄或黄色即为真酒,故填” 2或3或2-3 “,” 显浅黄色或黄色 “。
【分析】
(1)要学会从题干中找信息,题干已说明香味来源于三个方面,找出对应选项即可;
(2)从题干抓取关键信息,” 我国规定在温度为20℃时检测,也就是20℃时,100mL酒中含有乙醇的体积数(mL)为该酒的度数 “,仿照写出即可;第二空就是溶液质量分数计算;
(3)根据表格信息提示作答,表格已说明加入2-3mL氢氧化钠加热有黄色出现即为真酒。
18.【答案】(1)t2℃时,甲、丙的溶解度相等,均为60g
(2)3:5
(3)增加溶剂
(4)丙>甲=乙
(5)③④
【知识点】物质的溶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的影响因素;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根据溶解度意义,可知C点是甲和丙溶解度曲线交点。所以答案: t2℃时,甲、丙的溶解度相等,均为60g;
(2)根据溶解度曲线所知, t2℃时刻丙的溶解度为60g,所以丙在 t2℃下,100g水中最大溶解60g。此时将50g丙溶于50g水中,丙最多溶解30g,所以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0:50=3:5。答案:3:5;
(3)根据图示可知,在B点甲溶液为饱和溶液,A点为不饱和溶液,所以从饱和转向不饱和溶液的方法就是加溶剂。答案:增加溶剂;
(4)在 t3℃ 时,甲乙丙之间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甲>乙=丙,现在降低温度,甲的溶解度下降,溶质析出,溶质质量分数下降;乙的溶解度也是下降,并且甲乙最终降低的质量分数相等;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下降而上升,所以丙的质量分数没改变。所以质量分数的比较:丙>甲=乙。答案:丙>甲=乙;
(5)①虽然甲乙溶液在 t1℃ 时溶解度相同,但是不知道甲乙溶液的实际质量,这样溶质质量无法计算。错误;
②不同温度下,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不同,大小关系无法确定。错误;
③饱和溶液溶解的溶质多,对应的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其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正确;
④ t3℃ 时,溶解度甲>乙=丙,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相同质量的水,析出的晶体质量大小为甲>乙=丙。正确;
【分析】本题分析溶解度曲线。
(1)考察溶解度曲线点的含义进行分析;
(2)考察对溶解度定义的理解,并进行计算应用;
(3)考察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进行分析;
(4)考察学生对温度变化对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5)对溶解度整体的考察,对质量分数,三种物质溶解度变化,析出晶体之间的变化进行考察。
19.【答案】(1)长颈漏斗
(2)2KClO32KCl+3O2↑;AD
(3)CaCO3+2HCl=CaCl2+CO2↑+H2O;a;浓硫酸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根据浓硫酸或碱石灰的性质确定所能干燥的气体;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仪器②为长颈漏斗。
(2)从以上药品中选择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该反应为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选A,排水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且氧气不易溶于水,收集装置选D。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用F装置收集时,气体应从a口通入;浓硫酸和氢氧化钠固体均具有吸水性,但氢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则不能干燥二氧化碳,但浓硫酸能干燥二氧化碳。
【分析】(1)根据仪器名称分析;
(2)根据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由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由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选择收集装置分析;
(3)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遇碱反应进行分析。
20.【答案】(1)细口瓶
(2)Ca2+和 H+
(3)解:设加入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x
答:加入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7.3%。
(4)量取
【知识点】药品的取用;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酸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广口瓶存放固体药品,细口瓶存放液体药品,稀盐酸是液体,所以存放在细口瓶中;
故答案为:细口瓶;
(2)CaCO3和HCl反应生成CaCl2、H2O和CO2 ,图中A点是两者恰好完全反应,B点时稀盐酸已经过量,所以B点中的溶质是CaCl2和HCl,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 Ca2+和 H+ ;
故答案为: Ca2+和 H+ ;
(3)根据坐标图读出二氧化碳的质量,设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X, 则盐酸溶质质量为50gX,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4) 在实验室用 36.5%的浓盐酸加水稀释成此浓度稀盐酸的步骤①计算(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算出需要浓盐酸和水的质量各位多少) ②量取(用量筒量取浓盐酸的体积和水的体积)③混匀。(把浓盐酸和水混合物均匀)
故答案为:量取
【分析】(1)根据液体药品存放的原则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原理以及图像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3)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二氧化碳的质量(从坐标图中读出),未知量是参加反应的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再用稀盐酸的质量乘以溶质质量分数代入化学方程式,列比例式计算,求出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后简明写出答案 (4)根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配制的步骤进行分析解答。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50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10.0(20.0%)
主观题(占比) 40.0(80.0%)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10(50.0%)
主观题(占比) 10(50.0%)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选择题 10(50.0%) 10.0(20.0%)
非选择题 10(50.0%) 40.0(80.0%)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60.0%)
2 容易 (10.0%)
3 困难 (30.0%)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6.0(12.0%) 19
2 根据浓硫酸或碱石灰的性质确定所能干燥的气体 6.0(12.0%) 19
3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2.0(4.0%) 13
4 物质的溶解 5.0(10.0%) 18
5 水的性质和应用 1.0(2.0%) 5
6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0(2.0%) 8
7 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1.0(2.0%) 7
8 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5.0(10.0%) 12
9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5.0(10.0%) 1,9,15
10 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4.0(8.0%) 11
11 物质的元素组成 1.0(2.0%) 7
12 碳的化学性质 1.0(2.0%) 10
1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6.0(12.0%) 19
14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6.0(12.0%) 9,12
15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6.0(12.0%) 19
16 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 6.0(12.0%) 19
17 置换反应及其应用 3.0(6.0%) 14
18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1.0(2.0%) 10
19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4.0(8.0%) 11
20 纯净物和混合物 4.0(8.0%) 11
21 电解水实验 7.0(14.0%) 11,15
22 一氧化碳的毒性 1.0(2.0%) 8
23 盐的化学性质 1.0(2.0%) 10
24 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10.0(20.0%) 17,20
25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1.0(2.0%) 4
26 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6.0(12.0%) 19
27 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1.0(2.0%) 10
28 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 1.0(2.0%) 6
29 物质的鉴别、推断 1.0(2.0%) 10
30 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 1.0(2.0%) 8
31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5.0(10.0%) 18
32 酸的化学性质 6.0(12.0%) 10,20
33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1.0(2.0%) 5
34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1.0(2.0%) 6
35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5.0(10.0%) 18
36 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1.0(2.0%) 6
37 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5.0(10.0%) 20
38 药品的取用 5.0(10.0%) 20
39 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 5.0(10.0%) 17
40 二氧化碳的用途 1.0(2.0%) 2
41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5.0(10.0%) 20
42 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5.0(10.0%) 12
43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2.0(4.0%) 13
44 反应类型的判定 1.0(2.0%) 9
45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5.0(10.0%) 18
46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5.0(10.0%) 14,16
47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5.0(10.0%) 12
48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1.0(2.0%) 3
49 氢气的制取和检验 3.0(6.0%) 15
50 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 1.0(2.0%) 2
51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1.0(2.0%) 7
52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0(2.0%) 5
53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0(6.0%) 8,16
54 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1.0(2.0%) 4
55 氧气的用途 1.0(2.0%) 2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