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2023-2024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江苏省常州市2023-2024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4月
常州市教育学会学业水平监测
高一生物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7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必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单项选择题:共14题,每题2分,共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酶和ATP是细胞生命活动中重要的化合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TP的化学组成中含有核糖,而酶不可能含有核糖
B. 两者既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又能在细胞外发挥作用
C. 红细胞没有核糖体,不能合成酶和ATP
D. 酶制剂需要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保存
【答案】B
【解析】
【分析】酶的本质是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还有少量的RNA,ATP结构式可简写为A-P~P~P,其中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
【详解】A、ATP中的A为腺苷,是由一分子腺嘌呤和一分子核糖组成的,大多数酶的本质为蛋白质,少数酶的本质为RNA,RNA中含有核糖,A错误;
B、酶和ATP都可以在细胞内、外发挥作用,B正确;
C、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中没有核糖体,不能合成酶,不是所有红细胞没有核糖体,C错误;
D、低温可以抑制酶的活性,但不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酶应在低温(0 ~4 ℃)条件下保存,D错误。
故选B。
2.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氧呼吸各阶段都需要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B. 无氧呼吸各阶段都属于放能反应且都能合成ATP
C.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与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D. 线粒体可将葡萄糖分解为CO2和H2O
【答案】C
【解析】
【分析】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无氧呼吸两个阶段均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详解】A、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不需要在有氧条件下进行,A错误;
B、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合成ATP,B错误;
C、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与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均是在细胞质基质将葡萄糖酵解成丙酮酸,C正确;
D、线粒体不能分解葡萄糖,只能利用丙酮酸,D错误。
故选C。
3. 下列关于叶绿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叶绿体基质含有少量DNA
B.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是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的场所
C. 叶绿体内膜附着与光合作用光反应有关的酶
D. 叶绿体外膜能实现叶绿体内外的物质交换
【答案】C
【解析】
【分析】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 站”。叶绿体由双层膜包被,内 部有许多基粒。每个基粒都由一个个圆饼状的 囊状结构堆叠而成,这些囊状结构称为类囊 体。吸收光能的4种色素就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基粒与基粒之间充满了基质。叶绿体基质中含有少量DNA。
【详解】A、叶绿体由双层膜包被,内 部有许多基粒,基粒与基粒之间充满了基质;叶绿体基质含有少量DNA,A正确;
BC、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分布有捕获光能的色素分子,是光反应的场所;叶绿体类囊体薄膜是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的场所,叶绿体类囊体薄膜附着与光合作用光反应有关的酶,B正确,C错误;
D、叶绿体由双层膜包被,外膜通透性大,内膜物质有较强选择通透性;叶绿体外膜能实现叶绿体内外的物质交换,D正确。
故选C。
4. 已知兔的毛色由复等位基因A'(黄色,纯合时胚胎致死)、A(灰色)、a(褐色)决定,显性关系为A'>A>a,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成年兔的毛色可能有5种基因型
B. 灰色雌雄个体的杂交后代均为灰色
C. 鉴定毛色基因型时常用到褐色兔
D. 黄色雌雄个体的杂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知,兔的毛色及基因型:黄色基因型为A'A和A'a;灰色基因型为AA和Aa;褐色基因型为aa。
【详解】A、由题意可知,兔的毛色及基因型:黄色基因型为A'A和A'a;灰色基因型为AA和Aa;褐色基因型为aa,成年兔的毛色可能有5种基因型,A正确;
B、由A项分析可知,灰色基因型为AA和Aa,若灰色基因型为Aa,则灰色雌雄个体的杂交后代会出现褐色兔,B错误;
C、由A项分析可知,褐色基因型为aa,鉴定毛色基因型时常用到褐色兔,C正确;
D、由A项分析可知,黄色基因型为A'A和A'a,均为杂合子,黄色雌雄个体的杂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D正确。
故选B。
5. 用小球做遗传模拟实验时,实验目的不同所采用抓取组合也不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模拟等位基因的分离时,可从上述三桶中任选一种
B. 模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时,可选用I桶和III桶
C. 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时,可选用的桶是I和II
D. 模拟两对相对性状杂交的F2表型时,选用桶II和III
【答案】D
【解析】
【分析】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开始时应将小桶内的小球混合均匀。
(2)抓球时应该双手同时进行,而且要闭眼,以避免人为误差。每次抓取后,应记录下两个小球的字母组合。
(3)每次抓取的小球要放回桶内,目的是保证桶内显隐性配子数量相等。
(4)每做完一次模拟实验,必须要摇匀小球,然后再做下一次模拟实验。实验需要重复50~100次。
【详解】A、D和d是等位基因,A和a是等位基因,桶I、II和III均可表示雌或雄生殖器官,选用任意一个桶从中抓取一个小球,可以模拟等位基因的分离,A正确;
B、“I”和“III”涉及两对等位基因,选用桶I和III从中分别抓取一个小球,记录组合类型(AD、aD、Ad、ad),可模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B正确;
C、D和d是等位基因,桶I和II可分别表示雌雄生殖器官,选用桶I和II从中分别抓取一个小球组合(DD、Dd、dd),可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正确;
D、选用桶II和III无法模拟两对相对性状杂交的F2表型,只能模拟基因型,D错误。
故选D。
6. 半乳糖血症是由于某种酶缺陷所造成的遗传代谢病。下图是某半乳糖血症家族的系谱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控制该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 4号~6号表明1号不携带致病基因
C. 12号的致病基因来自8号,13号的致病基因来自9号
D. 14号与一该病患者婚配所生男孩的患病概率是1/3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遗传系谱图可知,8号和9号生出了患病女儿,故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详解】A、根据遗传系谱图可知,8号和9号生出了患病女儿(12),故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错误;
B、4号~6号正常,其母亲患病,表明他们从1号获得了正常基因,1号可能携带致病基因,B错误;
C、由于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2号和13号的致病基因来自8号和9号,C错误;
D、假设相关基因用A/a表示,14号的基因型为1/3AA、2/3Aa,与一该病患者(aa)婚配所生男孩的患病概率是2/3×1/2=1/3,D正确。
故选D。
7. 如图所示细胞正在进行细胞分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a'与a是姐妹染色单体,可与b发生互换
B. 图中1和2是同源染色体,两者的遗传信息相同
C. 减数分裂 I 时,1234中的任意两条染色体移向一极
D. 减数分裂 II 时,图中abcd四条染色单体移向同一极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1和2、3和4为同源染色体,a和a'、b和b'、c和c'、d和d'是姐妹染色单体。
【详解】A、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缠绕,并交换相应的片段,题图中1和2为同源染色体,a'与a是姐妹染色单体,可与b发生互换,A正确;
B、由A项分析可知,图中1和2是同源染色体,两者的遗传信息不一定相同,B错误;
C、减数分裂I 时,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进行自由组合,1和2、3和4为同源染色体,可见1与3或4,要么2与3或4中的任意两条染色体移向一极,C错误;
D、减数分裂I 时,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II 时,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称为独立的染色体;图中要么a与c或d、要么b与c或d移向同一极,D错误。
故选A。
8. 下列关于观察减数分裂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洋葱根尖制成的临时装片,不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
B. 与雄蕊相比,用桃花的雌蕊制成的装片更容易观察到减数分裂
C. 利用蝗虫精巢制作减数分裂临时装片,可不需要进行解离步骤
D. 雄蜂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其精巢不宜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材料
【答案】B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实验原理:蝗虫的精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再形成精子。此过程要经过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而可据此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详解】A、洋葱根尖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不进行减数分裂,不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A正确;
B、桃花的雄蕊是雄性生殖器官,能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而且数量多,适宜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材料,桃花的雌蕊中分裂细胞数目太少,不易观察到各个时期,一般不宜作为实验材料,B错误;
C、利用蝗虫精巢制作减数分裂临时装片,可不需要进行解离步骤,原因是子细胞之间并不像一般组织那样连接紧密、需要分散,而是本身就是分散的状态,C正确;
D、雄蜂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其精巢中细胞无同源染色体,无联会配对等减数分裂典型行为,不宜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材料,D正确。
故选B。
9. 下图是果蝇的精原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核DNA分子数的变化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精原细胞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减数分裂
B. gh段细胞中有染色单体而ij段细胞中不一定有染色单体
C. cd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前后不等而gh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保持不变
D. 最后形成的生殖细胞含有的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都是体细胞的一半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ef段核DNA数与ab段相同,kl段核DNA数是ab段的一半,由此可知ae段表示有丝分裂,fl段表示减数分裂;bc和fg表示DNA复制为S期,cd表示含有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gh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ij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
【详解】A、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的核DNA数与亲代细胞相同,而减数分裂结束产生的子细胞中核DNA数是亲代细胞的一半;分析曲线变化可知,ae段核DNA分子数发生一次加倍,发生一次减半,说明ae段表示有丝分裂,fl段核DNA分子数发生一次加倍,连续两次减半,说明fl表示减数分裂,该精原细胞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减数分裂,A正确;
B、由A项分析可知,fl段表示减数分裂,则gh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ij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可见gh段细胞中有染色单体而ij段细胞中不一定有染色单体,B正确;
C、由A项分析可知,ae段表示有丝分裂,则cd表示含有有丝分裂前期(染色体为8条)、中期(染色体为8条)和后期(染色体为16条);由B项分析可知,gh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可见cd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前后不等而gh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保持不变,C正确;
D、题图最后形成的生殖细胞为精细胞,精原细胞完成减数分裂产生的精细胞中,染色体和核DNA分子数均减半,都是体细胞的一半,D错误。
故选D。
10. 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DNA能进入R型菌内
B.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噬菌体的蛋白质也进入了大肠杆菌
C. 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搅拌离心,上清液的放射性较高
D. 用烟草花叶病毒的RNA感染烟草,烟草叶不会出现花斑症状
【答案】A
【解析】
【分析】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
3、烟草花叶病毒的感染和重建实验,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DNA进入部分R型菌内,引起R型菌稳定的遗传变异,可见,S型菌的DNA能进入R型菌内,A正确;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进入大肠杆菌,只有噬菌体的DNA进入了大肠杆菌,B错误;
C、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搅拌离心,沉淀的放射性较高,C错误;
D、用烟草花叶病毒的RNA感染烟草,烟草叶会出现花斑症状,D错误。
故选A。
11. 某DNA分子的两条链均被32P标记,共含有200个碱基对,C+G占全部碱基的70%,已知其中一条链上的A有20个,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方式最多有4200种
B. 该DNA分子中4种碱基的比例为A:T:G:C=2:2:3:3
C. 该DNA分子连续复制3次,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980个
D. 该DNA分子在不含放射性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3次,含32P的DNA分子占50%
【答案】C
【解析】
【分析】DNA分子复制的计算规律:
(1)已知DNA的复制次数,求子代DNA分子中含有亲代DNA单链的DNA分子数或所占的比例:一个双链DNA分子,复制n次,形成的子代DNA分子数为2n个。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不管亲代DNA分子复制几次,子代DNA分子中含有亲代DNA单链的DNA分子数都只有两个,占子代DNA总数的 2/2n。
(2)已知DNA分子中的某种脱氧核苷酸数,求复制过程中需要的游离脱氧核苷酸数:①设一个DNA分子中有某核苷酸m个,则该DNA复制n次,需要该游离的核苷酸数目为(2n-1)×m个。②设一个DNA分子中有某核苷酸m个,则该DNA完成第n次复制,需游离的该核苷酸数目为2n-1×m个。
【详解】A、该DNA分子结构已经确定,其碱基排列方式1种,A错误;
B、C+G占全部碱基的70%,所以G+C=200×2×70%=280,G=C=140,则A和T分别为60,所以该DNA分子中4种碱基的比例为A∶T∶G∶C=3∶3∶7∶7,B错误;
C、该DNA分子连续复制3次,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背酸为140×(23-1)=980个,C正确;
D、该DNA分子在不含放射性的培养基上连续复制3次得到8个DNA分子,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其中有2个DNA的一条链含32P,所以含32P标记的DNA分子占25%,D错误。
故选C。
12. 用大肠杆菌探究DNA复制方式,细胞中有三种类型的DNA:14N/14N-DNA、14N/15N-DNA、15N/15N-DNA,如图为这三种DNA在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后的分层情况。若以15N/15N-DNA大肠杆菌为亲代,用14NH4Cl普通培养基培养,进行探究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②处为分别含14N/14N-DNA、14N/15N-DNA的大肠杆菌
B. 若DNA为全保留复制,则第一代DNA分布于①②处
C. 若DNA为全保留复制,则第二代DNA分布于①③处
D. 若DNA为半保留复制,则第二代DNA分布于②③处
【答案】C
【解析】
【分析】15N和14N是氮元素的两种稳定同位素, 这两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同,含15N的 DNA比含14N的DNA密度大,因此,利用离心技术可以在试管中分离开含有相对原子质量不同的氮元素的DNA。
【详解】A、分离相对原子质量不同的DNA,需要将DNA从大肠杆菌释放出来;含15N的 DNA比含14N的DNA密度大,①②处表示不同类型的DNA而不是大肠杆菌,即①②处分别是14N/14N-DNA、14N/15N-DNA,A错误;
BC、若DNA为全保留复制,则第一代DNA分布于①③处,则第二代DNA分布于①③处,B错误,C正确;
D、若DNA为半保留复制,则第二代DNA分布于①②处,D错误。
故选C。
13. 人体正常的肝细胞内,基因I和基因II在X染色体DNA上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I和II的根本差异在于两者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
B. 基因I和基因II是有遗传效应的DNA或RNA片段
C. 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I和II都与人体的性别决定有关
D. 图中的基因I和基因II在遗传时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答案】D
【解析】
【分析】1、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基因为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而不同位置上的基因为非等位基因。
2、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是性染色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3、基因分离的实质是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子细胞中。
【详解】A、基因I和II的根本差异在于两者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A错误;
B、题干信息:基因I和基因II在X染色体DNA上,基因I和基因II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错误;
C、决定性别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但是性染色上的基因不都与性别决定有关;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I和II不一定与人体的性别决定有关,C错误;
D、不同位置上的基因为非等位基因;图中的基因I和基因II属于非等位基因,在遗传时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D正确。
故选D。
14. 小麦种皮有红色和白色,这一相对性状由作用相同的两对等位基因(R1、r1;R2、r2)控制,红色(R1、R2)对白色(r1、r2)为显性,且显性基因效应可以累加。一株深红小麦与一株白色小麦杂交,得到的F1为中红,其自交后代F2的性状分离比为深红:红色:中红:浅红:白色为1:4:6:4: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R1和R2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
B. F1产生的八种雌雄配子的比例和数量均相同
C. F2的中红色植株三种基因型比例是1:4:1
D. F2红色小麦间自由传粉的后代中会出现浅红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知,深红色含有四个显性基因,红色含有三个显性基因,中红色含有2个显性基因,浅红色含有1个显性基因,白色不含显性基因。
【详解】A、F1自交后代F2的性状分离比为深红(1份R1R1R2R2):红色(R1R1R2r2:R1r1R2R2=2:2):中红(R1R1r2r2:R1r1R2r2:r1r1R2R2=1:4:1):浅红(R1r1r2r2:r1r1R2r2=2:2):白色(1份r1r1R2r2)为1:4:6:4:1,该比例为9:3:3:1比例的变形,因此控制该性状的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R1和R2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A错误;
B、由于后代出现1:4:6:4:1的比例,因此F1的基因型为R1r1R2r2,因此F1产生的雌雄配子中都有比例相同的4种配子,即R1R2:R1r2:r1R2:r1r2=1:1:1:1,B错误;
C、由题意可知,中红色含有2个显性基因,F2的中红色植株三种基因型及比例是R1R1r2r2:R1r1R2r2:r1r1R2R2=1:4:1,C正确;
D、由题意可知,红色含有三个显性基因,浅红色含有1个显性基因(R1r1r2r2,r1r1R2r2),F2红色小麦基因型及比例为R1R1R2r2:R1r1R2R2=1:1,应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即R1R1×R1r1→R1R1:R1r1=1:1,R2R2×R2r2→R2R2:R2r2=1:1,可见F2红色小麦间自由传粉的后代中不会出现浅红,D错误。
故选C。
二、多项选择题:共4题,每题3分,共12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5.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在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
A. 保持适当的低温、低氧和干燥,有利于水果、蔬菜和粮食的保存
B. 种植水稻时要定期排水,以促进水稻的根系进行有氧呼吸
C. 用蓝紫色塑料薄膜代替红色薄膜,能够提升大棚作物的光合速率
D. 白天升温的幅度要适宜,否则可能会减少植物积累有机物的量
【答案】BD
【解析】
【分析】细胞呼吸的原理在生活和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生活中,馒头、面包、泡菜等许多传统食品的制作,现代 发酵工业生产青霉素、味精等产品,都建立在对微生物细 胞呼吸原理利用的基础上。在农业生产上,人们采取的很 多措施也与调节呼吸作用的强度有关。例如,中耕松土、 适时排水,就是通过改善氧气供应来促进作物根系的呼吸 作用,以利于作物的生长;在储藏果实、蔬菜时,往往需 要采取降低温度、降低氧气含量等措施减弱果蔬的呼吸作 用,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详解】A、保持适当的低温、低氧和一定的湿度,有利于水果、蔬菜的保存;保持适当的低温、低氧和干燥,有利于粮食的保存,A错误;
B、种植水稻时要定期排水,防止水稻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导致根细胞中毒,有利于促进水稻的根系进行有氧呼吸,B正确;
C、对光合作用最有效的光是“红光”和“蓝紫光”,通常在红光下光合作用最快,蓝、紫光次之,绿光最差;用蓝紫色塑料薄膜(植物吸收的是蓝紫光)代替红色薄膜(植物吸收的是红光),能够降低大棚作物的光合速率,C错误;
D、白天升温的幅度要适宜,因为温度太高或太低白天光合作用均会降低,可能会减少植物积累有机物的量,D正确。
故选BD。
16. 下列基于一对相对性状杂交的叙述正确的有(  )
A. 让杂合的高茎豌豆连续自交,可以逐代提升纯合子的比例
B. 让野生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后的子代再自交,可以判断基因的显隐性
C. 让纯合的白眼和红眼果蝇进行正反交,可判断白眼基因是否位于性染色体
D. 对红眼雌果蝇进行测交实验,可以根据子代果蝇的性状确定其性别
【答案】ABC
【解析】
【分析】1、通过正反交实验可以用于判断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2、通过连续自交可以提高纯合子的比例。
3、通过一对相对性状的个体之间杂交来判断显隐性。
【详解】A、杂合的高茎豌豆连续自交,纯合子的比例不断增大,杂合子的比例不断减少,A正确;
B、让野生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后的子代再自交,可以判断基因的显隐性,B正确;
C、让纯合的白眼和红眼果蝇进行正反交,若正反交结果一致,则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若正反交结果不一致,则基因在性染色体上,C正确;
D、对红眼雌果蝇进行测交实验,子代雌雄表型一样,因此不可以根据子代果蝇的性状确定其性别,D错误。
故选ABC。
17. 图1表示某动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示意图(仅表示部分染色体);图2是该动物不同细胞中的染色体与核DNA含量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 图1所示细胞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
B. 图1中染色体和核DNA数分别为2和3
C. 图2中细胞类型丙可能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
D. 图2中细胞类型丁的细胞体积大体相同
【答案】AC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1没有同源染色体,含有一条Y染色体,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为次级精母细胞;图2甲染色体数为2n,核DNA数4n,染色单体数4n,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也可以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乙染色体数n,核DNA和染色单体数均为2n,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丙染色体数2n,核DNA数2n,没有染色单体,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也可能是G1、有丝分裂末期;丁染色体、核DNA均为n,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详解】A、图1没有同源染色体,含有一条Y染色体,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为次级精母细胞,A正确;
B、Y染色体为端着丝粒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因此图1中染色体和核DNA数分别为2和4,B错误;
C、丙染色体数2n,核DNA数2n,没有染色单体,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正确;
D、丁染色体、核DNA均为n,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且该生物为雄性生物,丁细胞为精细胞,故类型丁的细胞体积大体相同,D正确。
故选ACD。
18. 下图为某同学在学习DNA的结构后画的含有两个碱基对的DNA片段(“O”代表磷酸基团),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
A. 从五碳糖的种类看,图中的核糖应替换为脱氧核糖
B. 从碱基看,U应该替换为T且C与G之间的氢键数为3
C. 从基本骨架看,图示体现了五碳糖与磷酸交替连接
D. 从两条链的方向看,图未能体现两条链的反向平行
【答案】AB
【解析】
【分析】DNA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起来,形成碱基对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A、DNA中含有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从五碳糖的种类看,图中的核糖应替换为脱氧核糖,A正确;
B、DNA中特有的碱基是T,RNA中特有的碱基是U,C与G之间通过三个氢键相连;从碱基看,题图中U应该替换为T且C与G之间的氢键数为3,B正确;
C、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从基本骨架看,图示不能体现五碳糖与磷酸交替连接,C错误;
D、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而成的;从两条链的方向看,题图能体现两条链的反向平行,D错误。
故选AB。
三、非选择题:共5题,共60分。除特别说明外,每空1分。
19. 某种小球藻光合作用能合成糖类,并转化为油脂,可用于生物质燃料的制造。图1是该种小球藻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部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能产生ATP的过程有___(填序号),其中需要水作为原材料参与反应的过程是___(填序号),该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
(2)图1中过程②的名称是___,能为该过程提供能量的物质有___,这些物质在___(填场所)产生。
(3)在对该小球藻进行检测时发现,并没有CO2排出细胞外,这表明该小球藻光合作用强度___(填“≥”“<”或“=”)呼吸作用强度。
(4)将该种小球藻用下图2装置在不同条件进行培养(+N组的处理是在含氮培养液中培养,-N组的处理是在缺氮培养液中培养),检测收获的干物质量及油脂含量,结果如图3所示。
①培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及相关解释合理的有___。
A.锥形瓶侧壁可见气泡附着,主要是小球藻叶绿体产生的O2
B.培养液的绿色逐渐加深,是因为小球藻涨破后释放出了叶绿素
C.培养液的pH略有升高,因为小球藻光合作用消耗了CO2
D.小球藻的有机物总量减少,因为光合作用消耗了有机物
②据图分析,更适合小球藻进行油脂生产的培养条件是___。在该条件下,小球藻会降低蛋白质的合成转而合成更多油脂的原因是___。
【答案】(1) ①. ①③ ②. ③ ③. 线粒体基质
(2) ①. 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②. ATP和NADPH ③. 类囊体膜
(3)≥ (4) ①. AC ②. 在缺氮培养液中培养 ③. 油脂不含有氮元素且储存能量多,利于小球藻在氮胁迫的不良环境下生存。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①③分别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④表示光合作用碳反应中的二氧化碳的固定,②表示三碳化物的还原。
【小问1详解】
细胞中能产生ATP的过程有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和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分析题图可知,①③分别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④表示光合作用碳反应中的二氧化碳的固定,②表示三碳化物的还原;可见图1中能产生ATP的过程有①③,其中需要水作为原材料参与反应的过程是③,该过程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
【小问2详解】
由小问1可知,②表示三碳化物的还原;能为该过程提供能量的物质有ATP和NADPH,这些物质在光反应阶段,即类囊体膜上产生。
【小问3详解】
小球藻有氧呼吸产生CO2,在对该小球藻进行检测时发现,并没有CO2排出细胞外,这表明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全部用于光合作用,可见该小球藻光合作用强度大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小问4详解】
小球藻培养过程中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培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及相关解释合理的有:
A、小球藻光合作用可以产生O2,有氧呼吸可以释放CO2;光照等条件适宜时,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时,小球藻可以向外释放O2;故锥形瓶侧壁可见气泡附着,主要是小球藻叶绿体产生的O2,A正确;
B、小球藻具有细胞壁不会破裂释放出叶绿素,培养液的绿色逐渐加深是由于小球藻大量繁殖造成的,B错误;
C、小球藻光合作用会消耗CO2,小球藻有氧呼吸会释放CO2;当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小球藻不断吸收CO2,导致培养液的pH略有升高,C正确;
D、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当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有机物含量会不断减少,D错误。
故选AC。
据图3分析,更适合对小球藻进行油脂生产的培养条件是在缺氮培养液中培养;在氮胁迫条件下,小球藻会降低蛋白质、淀粉的合成,转而合成更多的油脂,从元素组成和能量角度分析,小球藻调整物质合成的意义是油脂不含有氮元素且储存能量多,利于小球藻在氮胁迫的不良环境下生存。
20. 图1是玉米(2n=20)的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细胞的实拍图像,图2表示细胞减数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3表示玉米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的关系图,①~⑦代表不同时期的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玉米花粉母细胞的临时装片过程中,需要滴加___对染色体进行染色。然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中细胞染色体的___,并以此作为判断细胞所处分裂时期的依据。按减数分裂的时期先后顺序,可将图1中的8幅图排序为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2)自由组合现象发生在图1中的___(填字母)所对应的时期,发生在图2中的___(填字母)段对应时期内。
(3)染色体在图2中CD段发生的变化是___,该行为发生在图3的细胞②向细胞___、细胞⑥向细胞___的变化过程中。
(4)某基因型为BbCc的玉米花粉母细胞因在减数分裂I时,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而减数分裂II正常,形成了一个基因型为BbC的第二极体,则同时形成的卵细胞基因型是___。
【答案】(1) ①. 甲紫溶液 ②. 形态、数目和位置 ③. cefagbdh
(2) ①. a ②. BC
(3) ①.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 ②. ③ ③. ⑦ (4)BbC或c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小问1详解】
制作玉米花粉母细胞的临时装片过程中,需要滴加甲紫溶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然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中细胞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和位置,并以此作为判断细胞所处分裂时期的依据。据图1分析,图1中a同源染色体分离,是减数分裂I后期;b两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位于赤道板上,是减数分裂II中期;c染色体是以染色质细丝状,散落分布在细胞中,属于减数分裂I前的间期;d两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平均分配、移向两极,是减数分裂II后期;e减数分裂I前期;f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属于减数分裂I中期;g减数分裂I结束形成两个次级花粉母细胞,属于减数分裂II前期;h形成4个生殖细胞,是减数分裂II末期结束。因此,图1按减数分裂的时期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应为cefagbdh。
【小问2详解】
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I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对应图1的a所对应的时期;图2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发生基因自由组合的时候,着丝粒没有分裂,所以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图2中的BC段。
【小问3详解】
图2中CD段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由2变为1,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对应细胞内核DNA不变而染色体数加倍,结合图3细胞分析,该行为发生在图3的细胞②向细胞③、细胞⑥向细胞⑦的变化过程中。
【小问4详解】
某基因型为BbCc的玉米花粉母细胞因在减数分裂I时,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而减数分裂II正常,形成了一个基因型为BbC的第二极体,同时形成的卵细胞可能和基因型为BbC的第二极体来自同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则该卵细胞基因型为BbC,若同时形成的卵细胞和基因型为BbC的第二极体来自不同细胞,则该卵细胞基因型为c,所以同时形成的卵细胞基因型是BbC或c。
21. 豌豆、山柳菊和果蝇等生物都曾用于杂交实验,为遗传的研究做出巨大贡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进行豌豆的杂交实验,母本植株需要在花蕾期进行___,之后还需要进行___,该操作的目的是___。孟德尔曾经用山柳菊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并不理想,原因有___。
(2)孟德尔通过多年的豌豆杂交实验,采用了___的研究方法,其过程为:提出问题→___→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摩尔根用同样的研究方法,以果蝇为实验材料,首次证明了___。
(3)下图为一对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其中II、III、IV、X、Y表示染色体,基因A、a分别控制红眼、白眼,基因D、d分别控制长翅、残翅。
由图可知,果蝇体细胞中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对数分别为___。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该果蝇经正常的减数分裂可以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___。
【答案】(1) ①. 去雄 ②. 套袋 ③. 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④. 山柳菊缺乏既容易区分又可以连续观察的相对性状,同时山柳菊的花朵较小,使得人工杂交实验难以进行,以及当时人们尚未了解山柳菊会进行有性和无性生殖的转换
(2) ①. 假说-演绎 ②. 作出假设 ③. 基因在染色体上
(3) ①. 3、1 ②. DdXaY ③. DXa:DY:dXa:dY=1:1:1:1
【解析】
【分析】孟德尔在遗传杂交实验中,选择豌豆的杂交实验最为成功,因为豌豆为严格自花传粉、闭花授粉,一般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这样确保了通过杂交实验可以获得真正的杂种;豌豆花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豌豆具有稳定的可以区分的性状,易于区分、便于统计实验结果。
【小问1详解】
两性花杂交实验步骤:去雄→套袋→采集花粉、传粉→套袋;若要进行豌豆的杂交实验,母本植株需要在花蕾期进行去雄之后还需要进行套袋,该操作的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孟德尔曾经用山柳菊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并不理想,原因有山柳菊缺乏既容易区分又可以连续观察的相对性状,同时山柳菊的花朵较小,使得人工杂交实验难以进行,以及当时人们尚未了解山柳菊会进行有性和无性生殖的转换。
【小问2详解】
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 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推出预测的结果, 再通过实验来检验。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测相符,就可以认为假说是正确的,反之, 则可以认为假说是错误的。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叫作假说-演绎法。孟德尔通过多年的豌豆杂交实验,采用了假说-演绎的研究方法,其过程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摩尔根用同样的研究方法,以果蝇为实验材料,首次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小问3详解】
题图可知,X和Y表示性染色体;II、III、IV在雌雄果蝇中均存在,表示常染色体;题图可知,雄果蝇的基因型为DdXaY,由于D/d、A/a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该果蝇经正常的减数分裂可以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DXa:DY:dXa:dY=1:1:1:1。
22. 为研究玉米(雌雄同体,雌雄异花)早熟和晚熟的遗传规律,研究人员以纯合亲本进行了以下两组杂交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实验1中___的现象可以推测,玉米的早熟和晚熟这对相对性状很可能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___。
(2)后续的研究证实,上述推论是正确的。若这对相对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
①实验1中,F2晚熟植株的基因型为___,早熟植株中的基因型有___种,其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
②实验2中,亲本早熟品种基因型为___,F2中早熟植株的基因型与F1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对F2中早熟植株进行测交实验后,无法确定早熟植株具体的基因型,原因是___。
③研究人员将实验1中F1中的一株早熟玉米与实验2中F1中的一株早熟玉米进行杂交,则F2的表型及比例为___。
【答案】(1) ①. F2中早熟:晚熟=15:1 ②. 基因的自由组合
(2) ①. aabb ②. 8##八 ③. 1/5 ④. AAbb或 aaBB ⑤. 2/3 ⑥. 若F2中早熟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子代均为早熟植株;若F2中早熟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子代均会出现早熟植株:晚熟植株=1∶1 ⑦. 早熟∶晚熟=7∶1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实验1中,早熟×晚熟,F1表现为早熟,F2表现为15早熟∶1晚熟,是(9:3∶3)∶1的变式,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说明只有双隐性时才表现为晚熟.因此,早熟品种的基因型有8种,分别是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aaBb,晚熟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
【小问1详解】
实验1中,早熟×晚熟,F1表现为早熟,F2表现为15早熟∶1晚熟,是(9:3∶3)∶1的变式,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这说明玉米的早熟和晚熟这对相对性状很可能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小问2详解】
①F2表现为15早熟∶1晚熟,说明只有双隐性时才表现为晚熟.因此,早熟品种的基因型有8种,分别是1AABB、2AABb、2AaBB、4AaBb、1AAbb、2Aabb、1aaBB、2aaBb,晚熟品种的基因型为aabb。其中纯合子(AABB、AAbb、aaBB)所占的比例为1/5。
②由于实验2的F2表现为3∶1,所以其亲本中早熟品种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F1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F2中早熟植株的基因型为1/3AAbb、2/3Aabb或1/3aaBB、2/3aaBb,故F2中早熟植株的基因型与F1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对F2中早熟植株(AAbb、Aabb或aaBB、aaBb)进行测交实验后,若F2中早熟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子代均为早熟植株;若F2中早熟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子代均会出现早熟植株:晚熟植株=1∶1,因此无法确定早熟植株具体的基因型。
③将实验1中F1中的一株早熟玉米(AaBb)与实验2中F1中的一株早熟玉米(Aabb或aaBb)进行杂交,则F2中晚熟植株(aabb)的比例为1/4×1/2=1/8,早熟植株的比例为1-1/8=7/8,则F2的表型及比例为早熟∶晚熟=7∶1。
23. 科研人员利用小鼠细胞(2n=40)进行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复制的研究。小鼠正常生长细胞基因组中含有一段DNA序列:5'-GATCCC-3',小鼠细胞进入S期前在培养基中加入荧光标记的一类小分子化合物,作为DNA复制的原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S期前加入培养基的小分子化合物是___。如果以上述DNA序列为模板,小鼠细胞新合成的DNA分子序列是___。
(2)小鼠细胞第一次由间期进入细胞分裂前期时,一条染色体上被荧光标记的染色单体有___条;在第一次分裂结束后,子细胞中含有被荧光标记的DNA分子有___条。
(3)下图1为真核细胞DNA复制时的电镜照片,图中的泡状结构叫做DNA复制泡。图2是复制泡放大后的模式图。研究发现,DNA复制过程中一条子链是连续合成的,另一条子链是分段合成的。
①DNA复制过程中解旋酶作用于___键,DNA聚合酶作用后形成___键。图1中的复制泡大小不一,说明___。
②图2中a处是模板链的___端,请在图2中继续完善子链DNA片段延伸的情况___。
③某DNA分子含有4000多bp(bp表示碱基对),子链延伸速度约为10bp/min,但该DNA分子完成复制所需时间远低于计算值。据图分析,DNA分子复制时速率提升的原因有___。
【答案】(1) ①. 脱氧核糖核苷酸 ②. 5'-GGGATC-3'
(2) ①. 2 ②. 40
(3) ①. 氢 ②. 磷酸二酯 ③. 每个复制泡开始复制的时间不一致 ④. 3’ ⑤. ⑥. 复制是双向进行(单起点双向复制)的
【解析】
【分析】1、DNA复制过程为:(1)解旋: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2)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3)形成子代DNA分子:延伸子链,母链和相应子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2、DNA复制的特点:(1)边解旋边复制;(2)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
3、DNA复制的条件:(1)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2)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3)能量:ATP;(4)酶:解旋酶、DNA聚合酶。
4、DNA准确复制的原因:(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提供精确模板;(2)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准确地进行。
【小问1详解】
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S期前加入培养基的小分子化合物是脱氧核糖核苷酸,DNA是双螺旋结构,两条链反向平行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如果以上述DNA序列为模板,小鼠细胞新合成的DNA分子序列是5'-GGGATC-3'。
【小问2详解】
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DNA复制时,两条链分别作模板进行复制;小鼠细胞第一次由间期进入细胞分裂前期时,一条染色体上被荧光标记的染色单体有2条;在第一次分裂结束后,子细胞中含有被荧光标记的DNA分子有40条。
【小问3详解】
①DNA复制的条件:(1)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2)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3)能量——ATP;(4)酶——解旋酶、DNA聚合酶;解旋酶作用于氢键,而DNA聚合酶作用后形成磷酸二酯键。图1中的复制泡大小不一,说明每个复制泡开始复制的时间不一致。
②DNA复制过程中,DNA聚合酶形成磷酸二酯键是有方向的,合成子链的方向是5’→3’,已经图2中子链合成的方向可知a处是模板链的3’端;图2中子链DNA片段延伸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③某DNA分子含有4000多bp(bp表示碱基对),子链延伸速度约为10bp/min,但该DNA分子完成复制所需时间远低于计算值。据图分析,因为复制是双向进行(单起点双向复制)的,导致DNA分子复制时速率提升。2024年4月
常州市教育学会学业水平监测
高一生物
注意事项:
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7页,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必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一、单项选择题:共14题,每题2分,共2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酶和ATP是细胞生命活动中重要的化合物,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TP的化学组成中含有核糖,而酶不可能含有核糖
B. 两者既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又能在细胞外发挥作用
C. 红细胞没有核糖体,不能合成酶和ATP
D. 酶制剂需要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保存
2.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氧呼吸各阶段都需要有氧条件下进行
B. 无氧呼吸各阶段都属于放能反应且都能合成ATP
C.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与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D. 线粒体可将葡萄糖分解为CO2和H2O
3. 下列关于叶绿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叶绿体基质含有少量DNA
B.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是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的场所
C. 叶绿体内膜附着与光合作用光反应有关的酶
D. 叶绿体外膜能实现叶绿体内外的物质交换
4. 已知兔的毛色由复等位基因A'(黄色,纯合时胚胎致死)、A(灰色)、a(褐色)决定,显性关系为A'>A>a,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成年兔的毛色可能有5种基因型
B. 灰色雌雄个体的杂交后代均为灰色
C. 鉴定毛色基因型时常用到褐色兔
D. 黄色雌雄个体的杂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
5. 用小球做遗传模拟实验时,实验目的不同所采用抓取组合也不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模拟等位基因的分离时,可从上述三桶中任选一种
B. 模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时,可选用I桶和III桶
C. 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时,可选用的桶是I和II
D. 模拟两对相对性状杂交的F2表型时,选用桶II和III
6. 半乳糖血症是由于某种酶缺陷所造成的遗传代谢病。下图是某半乳糖血症家族的系谱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控制该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 4号~6号表明1号不携带致病基因
C. 12号致病基因来自8号,13号的致病基因来自9号
D. 14号与一该病患者婚配所生男孩的患病概率是1/3
7. 如图所示细胞正在进行细胞分裂,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的a'与a是姐妹染色单体,可与b发生互换
B. 图中1和2是同源染色体,两者的遗传信息相同
C. 减数分裂 I 时,1234中的任意两条染色体移向一极
D. 减数分裂 II 时,图中abcd四条染色单体移向同一极
8. 下列关于观察减数分裂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洋葱根尖制成的临时装片,不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
B. 与雄蕊相比,用桃花的雌蕊制成的装片更容易观察到减数分裂
C. 利用蝗虫精巢制作减数分裂临时装片,可不需要进行解离步骤
D. 雄蜂由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其精巢不宜作为观察减数分裂的材料
9. 下图是果蝇的精原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核DNA分子数的变化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精原细胞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减数分裂
B. gh段细胞中有染色单体而ij段细胞中不一定有染色单体
C. cd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前后不等而gh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保持不变
D. 最后形成的生殖细胞含有的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都是体细胞的一半
10. 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S型菌的DNA能进入R型菌内
B.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噬菌体的蛋白质也进入了大肠杆菌
C. 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搅拌离心,上清液的放射性较高
D. 用烟草花叶病毒的RNA感染烟草,烟草叶不会出现花斑症状
11. 某DNA分子的两条链均被32P标记,共含有200个碱基对,C+G占全部碱基的70%,已知其中一条链上的A有20个,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方式最多有4200种
B. 该DNA分子中4种碱基的比例为A:T:G:C=2:2:3:3
C. 该DNA分子连续复制3次,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980个
D. 该DNA分子在不含放射性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3次,含32P的DNA分子占50%
12. 用大肠杆菌探究DNA复制方式,细胞中有三种类型的DNA:14N/14N-DNA、14N/15N-DNA、15N/15N-DNA,如图为这三种DNA在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后的分层情况。若以15N/15N-DNA大肠杆菌为亲代,用14NH4Cl普通培养基培养,进行探究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②处为分别含14N/14N-DNA、14N/15N-DNA的大肠杆菌
B. 若DNA为全保留复制,则第一代DNA分布于①②处
C. 若DNA为全保留复制,则第二代DNA分布于①③处
D. 若DNA为半保留复制,则第二代DNA分布于②③处
13. 人体正常的肝细胞内,基因I和基因II在X染色体DNA上的相对位置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I和II的根本差异在于两者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
B. 基因I和基因II是有遗传效应的DNA或RNA片段
C. 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I和II都与人体的性别决定有关
D. 图中的基因I和基因II在遗传时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14. 小麦种皮有红色和白色,这一相对性状由作用相同的两对等位基因(R1、r1;R2、r2)控制,红色(R1、R2)对白色(r1、r2)为显性,且显性基因效应可以累加。一株深红小麦与一株白色小麦杂交,得到的F1为中红,其自交后代F2的性状分离比为深红:红色:中红:浅红:白色为1:4:6:4: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R1和R2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
B. F1产生的八种雌雄配子的比例和数量均相同
C. F2的中红色植株三种基因型比例是1:4:1
D. F2红色小麦间自由传粉的后代中会出现浅红
二、多项选择题:共4题,每题3分,共12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5.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在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
A. 保持适当的低温、低氧和干燥,有利于水果、蔬菜和粮食的保存
B. 种植水稻时要定期排水,以促进水稻的根系进行有氧呼吸
C. 用蓝紫色塑料薄膜代替红色薄膜,能够提升大棚作物的光合速率
D. 白天升温的幅度要适宜,否则可能会减少植物积累有机物的量
16. 下列基于一对相对性状杂交的叙述正确的有(  )
A. 让杂合的高茎豌豆连续自交,可以逐代提升纯合子的比例
B. 让野生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后的子代再自交,可以判断基因的显隐性
C. 让纯合的白眼和红眼果蝇进行正反交,可判断白眼基因是否位于性染色体
D. 对红眼雌果蝇进行测交实验,可以根据子代果蝇的性状确定其性别
17. 图1表示某动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示意图(仅表示部分染色体);图2是该动物不同细胞中的染色体与核DNA含量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
A. 图1所示细胞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
B. 图1中染色体和核DNA数分别为2和3
C. 图2中细胞类型丙可能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
D. 图2中细胞类型丁的细胞体积大体相同
18. 下图为某同学在学习DNA的结构后画的含有两个碱基对的DNA片段(“O”代表磷酸基团),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
A. 从五碳糖的种类看,图中的核糖应替换为脱氧核糖
B. 从碱基看,U应该替换为T且C与G之间的氢键数为3
C. 从基本骨架看,图示体现了五碳糖与磷酸交替连接
D. 从两条链的方向看,图未能体现两条链的反向平行
三、非选择题:共5题,共60分。除特别说明外,每空1分。
19. 某种小球藻光合作用能合成糖类,并转化为油脂,可用于生物质燃料的制造。图1是该种小球藻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部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能产生ATP的过程有___(填序号),其中需要水作为原材料参与反应的过程是___(填序号),该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
(2)图1中过程②的名称是___,能为该过程提供能量的物质有___,这些物质在___(填场所)产生。
(3)在对该小球藻进行检测时发现,并没有CO2排出细胞外,这表明该小球藻光合作用强度___(填“≥”“<”或“=”)呼吸作用强度。
(4)将该种小球藻用下图2装置在不同条件进行培养(+N组的处理是在含氮培养液中培养,-N组的处理是在缺氮培养液中培养),检测收获的干物质量及油脂含量,结果如图3所示。
①培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及相关解释合理的有___。
A.锥形瓶侧壁可见气泡附着,主要是小球藻叶绿体产生的O2
B.培养液的绿色逐渐加深,是因为小球藻涨破后释放出了叶绿素
C.培养液的pH略有升高,因为小球藻光合作用消耗了CO2
D.小球藻的有机物总量减少,因为光合作用消耗了有机物
②据图分析,更适合小球藻进行油脂生产的培养条件是___。在该条件下,小球藻会降低蛋白质的合成转而合成更多油脂的原因是___。
20. 图1是玉米(2n=20)的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细胞的实拍图像,图2表示细胞减数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3表示玉米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的关系图,①~⑦代表不同时期的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玉米花粉母细胞的临时装片过程中,需要滴加___对染色体进行染色。然后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中细胞染色体的___,并以此作为判断细胞所处分裂时期的依据。按减数分裂的时期先后顺序,可将图1中的8幅图排序为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2)自由组合现象发生在图1中的___(填字母)所对应的时期,发生在图2中的___(填字母)段对应时期内。
(3)染色体在图2中CD段发生的变化是___,该行为发生在图3的细胞②向细胞___、细胞⑥向细胞___的变化过程中。
(4)某基因型为BbCc的玉米花粉母细胞因在减数分裂I时,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而减数分裂II正常,形成了一个基因型为BbC的第二极体,则同时形成的卵细胞基因型是___。
21. 豌豆、山柳菊和果蝇等生物都曾用于杂交实验,为遗传研究做出巨大贡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要进行豌豆的杂交实验,母本植株需要在花蕾期进行___,之后还需要进行___,该操作的目的是___。孟德尔曾经用山柳菊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并不理想,原因有___。
(2)孟德尔通过多年豌豆杂交实验,采用了___的研究方法,其过程为:提出问题→___→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摩尔根用同样的研究方法,以果蝇为实验材料,首次证明了___。
(3)下图为一对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其中II、III、IV、X、Y表示染色体,基因A、a分别控制红眼、白眼,基因D、d分别控制长翅、残翅。
由图可知,果蝇体细胞中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对数分别为___。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该果蝇经正常的减数分裂可以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___。
22. 为研究玉米(雌雄同体,雌雄异花)早熟和晚熟的遗传规律,研究人员以纯合亲本进行了以下两组杂交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实验1中___的现象可以推测,玉米的早熟和晚熟这对相对性状很可能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遵循___。
(2)后续的研究证实,上述推论是正确的。若这对相对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
①实验1中,F2晚熟植株的基因型为___,早熟植株中的基因型有___种,其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
②实验2中,亲本的早熟品种基因型为___,F2中早熟植株的基因型与F1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对F2中早熟植株进行测交实验后,无法确定早熟植株具体的基因型,原因是___。
③研究人员将实验1中F1中的一株早熟玉米与实验2中F1中的一株早熟玉米进行杂交,则F2的表型及比例为___。
23. 科研人员利用小鼠细胞(2n=40)进行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复制的研究。小鼠正常生长细胞基因组中含有一段DNA序列:5'-GATCCC-3',小鼠细胞进入S期前在培养基中加入荧光标记的一类小分子化合物,作为DNA复制的原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S期前加入培养基的小分子化合物是___。如果以上述DNA序列为模板,小鼠细胞新合成的DNA分子序列是___。
(2)小鼠细胞第一次由间期进入细胞分裂前期时,一条染色体上被荧光标记的染色单体有___条;在第一次分裂结束后,子细胞中含有被荧光标记的DNA分子有___条。
(3)下图1为真核细胞DNA复制时的电镜照片,图中的泡状结构叫做DNA复制泡。图2是复制泡放大后的模式图。研究发现,DNA复制过程中一条子链是连续合成的,另一条子链是分段合成的。
①DNA复制过程中解旋酶作用于___键,DNA聚合酶作用后形成___键。图1中的复制泡大小不一,说明___。
②图2中a处是模板链的___端,请在图2中继续完善子链DNA片段延伸的情况___。
③某DNA分子含有4000多bp(bp表示碱基对),子链延伸速度约为10bp/min,但该DNA分子完成复制所需时间远低于计算值。据图分析,DNA分子复制时速率提升的原因有___。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