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精准模拟预测卷 成都03(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中考化学精准模拟预测卷 成都03(原卷版+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2024年中考化学精准模拟预测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实验操作考试15分,本卷85分,合计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Fe-56 Cl-35.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下列变化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
A.吃剩的饭菜变馊 B.纸张燃烧
C.铁生锈 D.玻璃破碎
2.我省环保部门按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着力做好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等新增指标的监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焚烧秸秆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B.二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C.化学在环境监测和保护中起重要作用 D.臭氧(O3)是一种混合物
3.国外医学界研究表明,如果人体不缺乏微量元素而随意过量补充,不仅对健康无益,反而有害。下列元素属于人体中微量元素的是(  )
A.碳 B.氢 C.氧 D.碘
4.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读取液体体积 B.闻气体气味
C.液体的倾倒 D.检查气密性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均是由原子构成的 B.所有的反应发生都需要催化剂
C.物质和氧气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 D.纯净物都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6.通过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探究分子在运动 B.探究蜡烛中含碳元素 C.探究金属活动性:Al>Cu>Ag D.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7.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氯化钡的化学式:BaCl B.4个氖原子:4Ne
C.钠离子: D.硫酸铁:FeSO4
8.科学家最近用激光与高压冰的结合发现了一种新的水的存在方式,即水同时处于固态和液态,这种水被称为“超离子水”。下列有关“超离子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超离子水和普通水的组成元素不同 B.超离子水属于化合物
C.超离子水中的水分子有的静止、有的运动 D.超离子水和普通水的性质完全相同
9.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的是(  )
A.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B.电解水生成气体的体积 C.浓硫酸长期露置在空气中 D.向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中加入固体NaCl
10.初中阶段的很多化学反应都满足甲+乙→丙+丁的形式,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若甲、丙为单质,乙、丁为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若丙、丁分别是盐和水,则甲和乙一定是酸和碱
C.若甲、乙、丙、丁均为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一定不变
1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从该图获取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2 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该元素的原子核内有28个中子 D.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2.00g
12.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 目的验证甲烷燃烧生成的和 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证明能与水发生反应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A.A B.B C.C D.D
13.劳动创造未来,成就梦想,下列项目与所涉及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洗涤剂清洗餐具油污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B 清理家中鱼缸并通入空气 氧气不易溶于水
C 用食醋去除热水瓶内的水垢 食醋的pH>7
D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熟石灰是碱性物质
14.下列实验方案中,不可行的是
A.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的硫酸铜:加入足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B.鉴别黄铜和纯铜:相互刻画,观察划痕
C.除去氧化铜中的木炭粉:将混合物在空气中灼烧
D.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通入酚酞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二.填空题(共1小题,满分8分)
15.(8分)目前,抗击新冠奥密克戎疫情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战役。消毒剂的使用在防疫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1)75%酒精溶液。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其含义是    。请用学过的知识解释75%酒精溶液能杀死冠状病毒的原因:   。因其在遇到高温、明火、静电时都可能起火,所以使用时要特别小心;若正在喷出的酒精遇明火燃烧更剧烈,甚至产生爆燃,产生爆燃的原因是    。
(2)过氧乙酸(CH3COOOH)。过氧乙酸消毒液中的溶剂是    。酒精和过氧乙酸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相同的,从物质组成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
(3)“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将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就可以得到次氯酸钠及一种重要的调味品和最常见的液体,该反应前后各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消毒液的外瓶一般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属于    材料。
(4)ClO2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消毒剂。ClO2的名称是    。
三.计算题(共1小题,满分10分)
16.(10分)感受北京“绿色冬奥”、“健康冬奥”。请回答问题。
(1)冬奥期间,厨师为运动员们精心准备了晚餐,有米饭、蛋黄肉粽、清蒸鱼、青椒肉丝、凉拌黄瓜。
①粽叶中富含的纤维素属于    (填营养素种类)。
②清蒸鱼中的蛋白质在胃、肠中的酶及体内水的作用下,逐步分解生成可以被吸收的小分子化合物    (填物质名称)。
(2)“用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北京冬奥会将实现所有场馆绿色电力全覆盖。除风能、氢能外,其他的新能源还有    (举1例)。
(3)氢能“黑科技”亮相北京冬奥会。北京2022年冬奥会在交通上使用氢能源公交车;冬奥会“飞扬”火炬科技亮点之一是采用氢气作为燃料,关闭火炬的燃气开关,使火炬熄灭,采用的灭火原理是    。
请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10kg氢气燃烧理论上所需参加反应氧气的质量为多少?
四.实验题(共1小题,满分8分)
17. (8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1)根据图1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室用一种物质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用B装置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请简述B装置能控制反应停止的原理:   。
③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导管接近集气瓶底部的目的是    。
④若用D装置且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简述操作步骤    。
(2)某同学将图2中E装置产生的气体通入F中,①若试剂F是新制澄清石灰水,F中一直未出现浑浊现象,其原因是    。
②若G中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没有变红,则F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    (填标号)。
a.浓硫酸
b.饱和NaHCO3溶液
c.CaCl2溶液
d.NaOH浓溶液
(3)某同学在学习氮肥时,查阅资料:
①氨气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氨水;
②氨水在浓度大或受热时易分解放出氨气。
实验室用生石灰和浓氨水能快速制取氨气的原因是    。
五.推断与流程题(共1小题,满分7分)
18.(7分)如图是A、B、C、D、E五种类别的物质卡片组成的“化学拼图”,相邻两张卡片所标类别的物质间能相互发生化学反应。
(1)写出物质B与物质C能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2)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下列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填字母序号)。
A.CO
B.SO3
C.CO2
(3)不相邻的两张卡片也能发生反应,如:某些盐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请举一例    (填化学式)。
(4)若X是单质Mg,氧化物E可以是CO2。镁条能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二者发生置换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据此,你对燃烧有什么新认识?   。
六.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满分10分)
19.(10分)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研制出抗疟新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奖,被誉为“拯救2亿人口”的发现。
(1)下列关于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的说法正确的是    (从A、B、C中选);
A.青蒿素属于有机物
B.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青蒿素由C、H、O三种原子构成
D.青蒿素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2)为测定双氢青蒿素的组成元素及各元素的质量比,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
【设计实验】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图一所示的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将7.1g双氢青蒿素放在装置C的玻璃管中,燃烧至无固体灰分残留。
①装置A、B中盛放的试剂分别是    (填序号)。
Ⅰ.足量NaOH溶液、足量浓硫酸
Ⅱ.足量浓硫酸、足量NaOH溶液
其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记录数据】加热前,先通入空气一段时间,再称量装置D的质量、装置E的质量(反应前的质量)。双青蒿素完全反应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再次称量装置D的质量、装置E的质量(反应后的质量),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装置 反应前的质量/g 反应后的质量/g
D 74.7 80.1
E 80.3 96.8
【实验结论】②有机物化学式一般是按C、H、O、N元素的顺序书写。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双青蒿素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是    ;双青蒿素分子中各原子的个数比是    。
【实验反思】③实验过程中,加热前要先通入空气一段时间,该操作的作用是    。
【实验解析】④有同学建议,为使实验结果更准确,需要在装置C和D之间增加图二所示的装置,其目的是    。
【拓展提高】⑤你还有什么改进的措施,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请简述你的方法及理由:   。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绝密★启用前
2024年中考化学精准模拟预测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实验操作考试15分,本卷85分,合计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Fe-56 Cl-35.5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下列变化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
A.吃剩的饭菜变馊 B.纸张燃烧
C.铁生锈 D.玻璃破碎
【答案】D
【详解】A、剩饭变馊,发生缓慢氧化,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纸张燃烧,燃烧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发生缓慢氧化,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玻璃破碎过程中只是物体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我省环保部门按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着力做好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等新增指标的监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焚烧秸秆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B.二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C.化学在环境监测和保护中起重要作用 D.臭氧(O3)是一种混合物
【答案】C
【详解】A、燃烧植物秸秆能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不完全燃烧还会产生碳等固体颗粒,故错误;
B、二氧化碳无毒无害,不属于空气的污染物,故错误;
C、可以利用化学知识检测环境的污染情况并能解决污染状况,故正确;
D、氧化物必须由两种元素组成,臭氧由一种元素组成,属于单质,故错误。
3.国外医学界研究表明,如果人体不缺乏微量元素而随意过量补充,不仅对健康无益,反而有害。下列元素属于人体中微量元素的是(  )
A.碳 B.氢 C.氧 D.碘
【答案】D
【详解】A、常量元素包括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镁,微量元素包括铁、钴、铜、锌、铬、锰、钼、氟、碘、硒;碳属于常量元素,所以选项A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B、氢属于常量元素,所以选项B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C、氧属于常量元素,所以选项C错误,故不符合题意;
D、碘属于微量元素,所以选项D正确,故符合题意,故选D。
4.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读取液体体积 B.闻气体气味
C.液体的倾倒 D.检查气密性
【答案】B
【详解】A、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选项A不正确;
B、闻药品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味飘进鼻孔中,选项B正确;
C、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防止腐蚀桌面或污染试剂,选项C不正确;
D、由于长颈漏斗下端没有形成液封,受热后的空气会从长颈漏斗中逸出,从而无法在导管口处看到有气泡产生,无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选项D不正确。
故选B。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均是由原子构成的 B.所有的反应发生都需要催化剂
C.物质和氧气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 D.纯净物都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答案】C
【详解】A、分子和原子均可构成物质,选项错误;B、有些反应不需要催化剂,选项错误;C、物质和氧气的反应一定属于氧化反应,选项正确;D、纯净物只含有一种物质,但不一定由分子构成,可以是离子也可以是分子,选项错误。故本题选C。
6.通过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探究分子在运动 B.探究蜡烛中含碳元素 C.探究金属活动性:Al>Cu>Ag D.探究可燃物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答案】A
【详解】A、盐酸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不能探究分子在运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在燃烧的蜡烛上方放一个冷碟,冷碟上会有炭黑聚集,能达到实验目的;
C、铜放入硫酸铝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可置换出银白色的银,可得到金属活动性:Al>Cu>Ag,能达到实验目的;
D、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可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需要达到着火点,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7.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氯化钡的化学式:BaCl B.4个氖原子:4Ne
C.钠离子: D.硫酸铁:FeSO4
【答案】B
【详解】A、氯化钡是由显+2价的钡元素和显-1价的氯元素组成,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BaCl2,故选项错误;
B、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或分子个数,4个氖原子:4Ne,故选项正确;
C、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钠离子表示为:Na+,故选项错误;
D、硫酸铁中铁元素显+3价,硫酸根显-2价,其化学式为Fe2(SO4)3,故选项错误;
故选:B。
8.科学家最近用激光与高压冰的结合发现了一种新的水的存在方式,即水同时处于固态和液态,这种水被称为“超离子水”。下列有关“超离子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超离子水和普通水的组成元素不同 B.超离子水属于化合物
C.超离子水中的水分子有的静止、有的运动 D.超离子水和普通水的性质完全相同
【答案】B
【详解】A、超离子水和普通水的化学式均是H2O,均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B、超离子水是由H、O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符合题意;
C、超离子水中的水分子均是在不断运动,不符合题意;
D、超离子水和普通水的分子构成相同,化学性质相同,但是物理性质存在差异,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的是(  )
A.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B.电解水生成气体的体积 C.浓硫酸长期露置在空气中 D.向接近饱和的NaCl溶液中加入固体NaCl
【答案】C
【详解】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密闭空间内,镁元素质量始终不变,故正确;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故正确;
C、浓硫酸长期露置在空气中,因吸水性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减小,但不会减小至零,故错误;
D、向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逐渐加入氯化钠固体时,氯化钠能够继续溶解,溶质质量不断变大,直到达到饱和状态后不变,故正确。
故选C
10.初中阶段的很多化学反应都满足甲+乙→丙+丁的形式,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若甲、丙为单质,乙、丁为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若丙、丁分别是盐和水,则甲和乙一定是酸和碱
C.若甲、乙、丙、丁均为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D.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一定不变
【答案】A
【详解】A、若甲、丙为单质,乙、丁为化合物,属于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符合题意;
B、若丙、丁分别是盐和水,则甲和乙不一定是酸和碱,例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甲和乙是氧化物和碱,不是酸和碱,故不符合题意;
C、若甲、乙、丙、丁均为化合物,则该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例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D、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可能改变,例如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铁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2价,氢元素由+1价降到0价,化合价发生了改变,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从该图获取的信息中,正确的是(  )
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2 B.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该元素的原子核内有28个中子 D.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2.00g
【答案】C
【详解】A、由元素周期表信息可知,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4,不符合题意;
B、该元素元素名称为“铬”,偏旁为“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C、该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52-24=28,符合题意;
D、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2.00,而不是52.00g,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 目的验证甲烷燃烧生成的和 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证明能与水发生反应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A.A B.B C.C D.D
【答案】B
【详解】A、内壁涂有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只能证明CH4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而不能证明有水生成,错误;
B、铜片上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发生燃烧;红磷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不能发生燃烧;水中白磷不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不能发生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该实验可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正确;
C、石蕊干纸花喷水后,不变色,说明水不能使石蕊变色,湿纸花放于二氧化碳中,纸花变色,不能确定变化的原因是二氧化碳的作用还是二氧化碳和水的共同作用,该实验不能证明CO2能与水发生反应,错误;
D、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错误。
故选B。
13.劳动创造未来,成就梦想,下列项目与所涉及化学知识不相符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洗涤剂清洗餐具油污 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B 清理家中鱼缸并通入空气 氧气不易溶于水
C 用食醋去除热水瓶内的水垢 食醋的pH>7
D 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熟石灰是碱性物质
【答案】C
【详解】A、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油污乳化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因此可用洗涤剂清洗餐具油污,故A正确;
B、清理家中鱼缸并通入空气,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在水中只能能溶解少量的氧气,故B正确;
C、水垢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和氢氧化镁, 食醋的pH<7,食醋能与水垢中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反应,因此可用食醋去除热水瓶内的水垢,故C错误;
D、 熟石灰是碱性物质,能与酸性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反应,因此可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故D正确;
故选C。
14.下列实验方案中,不可行的是
A.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的硫酸铜:加入足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B.鉴别黄铜和纯铜:相互刻画,观察划痕
C.除去氧化铜中的木炭粉:将混合物在空气中灼烧
D.鉴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通入酚酞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答案】D
【详解】A、过量的铁粉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通过过滤滤出剩余的铁粉和生成的铜,得到硫酸亚铁溶液,故A选项可行;
B、黄铜是铜锌合金,其硬度大于纯铜的硬度,互相刻画时,会在纯铜上留下痕迹,故B选项可行;
C、在空气中充分 燃烧,会将木炭粉转化成二氧化碳而除去,故C选项可行;
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通入到无色的酚酞溶液中,二氧化碳虽然与水反应生成酸,但都不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色,不能区别这两种气体,故D选项不可行;
故答案选D。
二.填空题(共1小题,满分8分)
15.(8分)目前,抗击新冠奥密克戎疫情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战役。消毒剂的使用在防疫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1)75%酒精溶液。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其含义是    。请用学过的知识解释75%酒精溶液能杀死冠状病毒的原因:   。因其在遇到高温、明火、静电时都可能起火,所以使用时要特别小心;若正在喷出的酒精遇明火燃烧更剧烈,甚至产生爆燃,产生爆燃的原因是    。
(2)过氧乙酸(CH3COOOH)。过氧乙酸消毒液中的溶剂是    。酒精和过氧乙酸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相同的,从物质组成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    。
(3)“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将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就可以得到次氯酸钠及一种重要的调味品和最常见的液体,该反应前后各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消毒液的外瓶一般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属于    材料。
(4)ClO2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消毒剂。ClO2的名称是    。
【答案】(1)每100体积的酒精溶液中含有75体积的酒精(1分);75%的酒精溶液能使蛋白质变性(1分);雾状酒精与空气充分混合(1分);
(2)水(1分);二者的组成元素相同(或都由碳、氢、氧元素组成)(1分);
(3)0、+1、﹣1(1分);有机合成(或合成)(1分);
(4)二氧化氯。(1分)
【解析】(1)根据体积分数的含义、酒精能消毒的原理、酒精发生爆燃的原因来解析;
(2)根据溶液的组成、物质的组成以及质量守恒定律来解析;
(3)根据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以及物质的分类来解析;
(4)根据氧化物的命名方法来解析。
三.计算题(共1小题,满分10分)
16.(10分)感受北京“绿色冬奥”、“健康冬奥”。请回答问题。
(1)冬奥期间,厨师为运动员们精心准备了晚餐,有米饭、蛋黄肉粽、清蒸鱼、青椒肉丝、凉拌黄瓜。
①粽叶中富含的纤维素属于    (填营养素种类)。
②清蒸鱼中的蛋白质在胃、肠中的酶及体内水的作用下,逐步分解生成可以被吸收的小分子化合物    (填物质名称)。
(2)“用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北京冬奥会将实现所有场馆绿色电力全覆盖。除风能、氢能外,其他的新能源还有    (举1例)。
(3)氢能“黑科技”亮相北京冬奥会。北京2022年冬奥会在交通上使用氢能源公交车;冬奥会“飞扬”火炬科技亮点之一是采用氢气作为燃料,关闭火炬的燃气开关,使火炬熄灭,采用的灭火原理是    。
请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10kg氢气燃烧理论上所需参加反应氧气的质量为多少?
【答案】(1)①糖类(1分);
②氨基酸(1分);
(2)太阳能、潮汐能等(1分);
(3)隔离可燃物(1分);80kg。(1分)
【解析】(1)①根据物质的分类进行解析;
②根据食物中的蛋白质在体内的代谢过程进行解析;
(2)根据新能源解析;
(3)根据灭火的原理,氢气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四.实验题(共1小题,满分8分)
17.(8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1)根据图1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室用一种物质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用B装置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请简述B装置能控制反应停止的原理:   。
③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导管接近集气瓶底部的目的是    。
④若用D装置且采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简述操作步骤    。
(2)某同学将图2中E装置产生的气体通入F中,①若试剂F是新制澄清石灰水,F中一直未出现浑浊现象,其原因是    。
②若G中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没有变红,则F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    (填标号)。
a.浓硫酸
b.饱和NaHCO3溶液
c.CaCl2溶液
d.NaOH浓溶液
(3)某同学在学习氮肥时,查阅资料:
①氨气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氨水;
②氨水在浓度大或受热时易分解放出氨气。
实验室用生石灰和浓氨水能快速制取氨气的原因是    。
【答案】(1)①2KMnO4K2MnO4+MnO2+O2↑。(1分)
②当关闭活塞开关时,产生的气体使试管内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回长颈漏斗中,固液分离,反应停止。
③尽可能排出集气瓶内的空气。(1分)
④先将集气瓶装满水,再将氧气从m端通入,水从n端排出。(1分)
(2)①浓盐酸挥发出HCl,CO2中混有较多HCl气体,使澄清石灰水失效。(1分)
②ad。(1分)
(3)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热,浓氨水受热易分解放出氨气。(1分)
【解析】(1)①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据此书写化学方程式;
②根据内部压强变化解析回答此题;
③根据气体性质和收集气体的目的解析回答此题;
④根据氧气性质解析回答此题;
(2)①根据盐酸的挥发性解析回答此题;
②根据酸碱指示剂变色规律和选项给出物质性质解析回答此题;
(3)根据题目信息和生石灰溶于水放热解析回答此题。
五.推断与流程题(共1小题,满分7分)
18.(7分)如图是A、B、C、D、E五种类别的物质卡片组成的“化学拼图”,相邻两张卡片所标类别的物质间能相互发生化学反应。
(1)写出物质B与物质C能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2)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酸性氧化物。下列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    (填字母序号)。
A.CO
B.SO3
C.CO2
(3)不相邻的两张卡片也能发生反应,如:某些盐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请举一例    (填化学式)。
(4)若X是单质Mg,氧化物E可以是CO2。镁条能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二者发生置换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据此,你对燃烧有什么新认识?   。
【答案】(1)Ca(OH)2+Na2CO3=CaCO3↓+2NaOH;(1分)
(2)BC;(1分)
(3)Na2CO3或NaHCO3;(1分)
(4)2Mg+CO22MgO+C(2分);燃烧需要的助燃物不一定是氧气。(1分)
【解析】(1)根据碱和盐反应需要是可溶性碱和可溶性盐反应且产生沉淀或是气体解答;
(2)根据物质间的反应解答;
(3)根据水溶液显碱性的盐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解答;
(4)根据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燃烧的条件解答。
六.科学探究题(共1小题,满分10分)
19.(10分)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研制出抗疟新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奖,被誉为“拯救2亿人口”的发现。
(1)下列关于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的说法正确的是    (从A、B、C中选);
A.青蒿素属于有机物
B.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青蒿素由C、H、O三种原子构成
D.青蒿素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2)为测定双氢青蒿素的组成元素及各元素的质量比,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
【设计实验】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图一所示的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将7.1g双氢青蒿素放在装置C的玻璃管中,燃烧至无固体灰分残留。
①装置A、B中盛放的试剂分别是    (填序号)。
Ⅰ.足量NaOH溶液、足量浓硫酸
Ⅱ.足量浓硫酸、足量NaOH溶液
其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记录数据】加热前,先通入空气一段时间,再称量装置D的质量、装置E的质量(反应前的质量)。双青蒿素完全反应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再次称量装置D的质量、装置E的质量(反应后的质量),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装置 反应前的质量/g 反应后的质量/g
D 74.7 80.1
E 80.3 96.8
【实验结论】②有机物化学式一般是按C、H、O、N元素的顺序书写。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双青蒿素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是    ;双青蒿素分子中各原子的个数比是    。
【实验反思】③实验过程中,加热前要先通入空气一段时间,该操作的作用是    。
【实验解析】④有同学建议,为使实验结果更准确,需要在装置C和D之间增加图二所示的装置,其目的是    。
【拓展提高】⑤你还有什么改进的措施,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请简述你的方法及理由:   。
【答案】(1)A。(1分)
D(1分);11:40。(1分)
(2)①Ⅰ(1分);2NaOH+CO2═Na2CO3+H2O。(2分)
②45:6:20(1分);15:24:5(1分)。
③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1分)
④把可能产生的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1分)
⑤在E装置后面再连一个生石灰的干燥管,吸收从装置E的气流中带出来的少量水蒸气。(1分)
【解析】(1)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化合物。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及其相对原子质量可以计算组成元素质量分数及其组成元素质量比。
分子由原子构成。
(2)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根据提供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实验过程中,加热前要先通入空气一段时间,该操作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加热时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在E装置后面再连一个生石灰的干燥管,能够吸收从装置E的气流中带出来的少量水蒸气。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