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十四:生物的进化——(2020—2023)四年高考生物学真题专项汇编【新高考版】(有解析)

考点十四:生物的进化——(2020—2023)四年高考生物学真题专项汇编【新高考版】(有解析)

考点十四:生物的进化
——(2020—2023)四年高考生物学真题专项汇编【新高考版】
1.[2022年辽宁高考真题]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培育出许多水稻新品种,增加了水稻的遗传多样性
B.人类与黑猩猩基因组序列高度相似,说明人类从黑猩猩进化而来
C.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类型和适应方式的增多
D.生物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2.[2022年广东高考真题]白车轴草中有毒物质氢氰酸(HCN)的产生由H、h和D、d两对等位基因决定,H和D同时存在时,个体产HCN,能抵御草食动物的采食。如图表示某地不同区域白车轴草种群中有毒个体比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草食动物是白车轴草种群进化的选择压力
B.城市化进程会影响白车轴草种群的进化
C.与乡村相比,市中心种群中h的基因频率更高
D.基因重组会影响种群中H、D的基因频率
3.[2023年北京高考真题]抗虫作物对害虫的生存产生压力,会使害虫种群抗性基因频率迅速提高,导致作物的抗虫效果逐渐减弱。为使转基因抗虫棉保持抗虫效果,农业生产上会采取一系列措施。以下措施不能实现上述目标( )
A.在转基因抗虫棉种子中混入少量常规种子
B.大面积种植转基因抗虫棉,并施用杀虫剂
C.转基因抗虫棉与小面积的常规棉间隔种植
D.转基因抗虫棉大田周围设置常规棉隔离带
4.[2023年海南高考真题]某学者按选择结果将自然选择分为三种类型,即稳定选择、定向选择和分裂选择,如图。横坐标是按一定顺序排布的种群个体表型特征,纵坐标是表型频率,阴影区是环境压力作用的区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三种类型的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是随机的
B.稳定选择有利于表型频率高的个体
C.定向选择结果是使种群表型均值发生偏移
D.分裂选择对表型频率高的个体不利,使其表型频率降低
5.[2021年海南高考真题]某地区少数人的一种免疫细胞的表面受体CCR5的编码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受体CCR5结构改变,使得HIV-1病毒入侵该免疫细胞的几率下降。随时间推移,该突变基因频率逐渐增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突变基因丰富了人类种群的基因库
B.该突变基因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通过药物干扰HIV-1与受体CCR5的结合可抑制病毒繁殖
D.该突变基因频率的增加可使人群感染HIV-1的几率下降
6.[2021年湖北高考真题]某地区的小溪和池塘中生活着一种丽鱼,该丽鱼种群包含两种类型的个体:一种具有磨盘状齿形,专食蜗牛和贝壳类软体动物;另一种具有乳突状齿形,专食昆虫和其他软体动物。两种齿形的丽鱼均能稳定遗传并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针对上述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丽鱼种群牙齿的差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B.两者在齿形上的差异有利于丽鱼对环境的适应
C.丽鱼种群产生的性状分化可能与基因突变和重组有关
D.两种不同齿形丽鱼的基因库差异明显,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物种
7.[2021年浙江高考真题]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物种的个体差异不利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B.人工选择可以培育新品种,自然选择不能形成新物种
C.自然选择保存适应环境的变异,人工选择保留人类所需的变异
D.经自然选择,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的基因库发生相同的变化
8.[2023年河北高考真题]大量证据表明,地球上所有细胞生命具有共同祖先。下列可推断出此观点的证据是( )
A.蝙蝠和蜻蜓都有适应飞翔的器官
B.猫的前肢和鲸的鳍都有相似的骨骼结构
C.人和鱼的胚胎发育早期都有鳃裂
D.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9.[2023年重庆高考真题]果蝇有翅(H)对无翅(h)为显性。在某实验室繁育的果蝇种群中,部分无翅果蝇胚胎被转入小鼠W基因后(不整合到基因组),会发育成有翅果蝇,随后被放回原种群。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W基因在不同物种中功能可能不同
B.H、W基因序列可能具有高度相似性
C.种群中H、h基因频率可能保持相对恒定
D.转入W基因的果蝇可能决定该种群朝有翅方向进化
10.[2023年辽宁高考真题]葡萄与爬山虎均是葡萄科常见植物,将二倍体爬山虎的花粉涂在未受粉的二倍体葡萄柱头上,可获得无子葡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爬山虎和葡萄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B. 爬山虎花粉引起葡萄果实发生了基因突变
C. 无子葡萄经无性繁殖产生的植株仍结无子果实
D. 无子葡萄的果肉细胞含一个染色体组
11.[2023年辽宁高考真题]某些微生物与昆虫构建了互利共生的关系,共生微生物参与昆虫的生命活动并促进其生态功能的发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昆虫为共生微生物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生存环境
B. 与昆虫共生的微生物降低了昆虫的免疫力
C. 不同生境中同种昆虫的共生微生物可能不同
D. 昆虫与微生物共生的关系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
12.[2021年福建高考真题]物种甲和物种乙为二倍体植物。甲生活在阳光充足的悬崖顶乙生活在悬崖底的林荫里。在某些山地坡度和缓的地方,甲和乙分别沿着斜坡向下和向上扩展,在斜坡上相遇并杂交产生丙。若丙不能产生子代,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和乙仍然存在生殖隔离
B.甲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说明甲发生了进化
C.甲、乙向斜坡的扩展可能与环境变化有关
D.甲、乙、丙含有的基因共同构成一个种群的基因库
13.[2023年湖北高考真题]现有甲、乙两种牵牛花,花冠的颜色由基因A、a控制。含A基因的牵牛花开紫花,不含A基因的牵牛花开白花。甲开白花,释放的挥发物质多,主要靠蛾类传粉;乙开紫花,释放的挥发物质少,主要靠蜂类传粉。若将A基因转入甲,其花颜色由白变紫,其他性状不变,但对蛾类的吸引下降,对蜂类的吸引增强。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种牵牛花传粉昆虫的差异,对维持两物种生殖隔离具有重要作用
B.在蛾类多而蜂类少的环境下,甲有选择优势,A基因突变加快
C.将A基因引入甲植物种群后,甲植物种群的基因库未发生改变
D.甲释放的挥发物是吸引蛾类传粉的决定性因素
14.[2023年浙江高考真题]不同物种体内会存在相同功能的蛋白质,编码该类蛋白质的DNA序列以大致恒定的速率发生变异。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人体内编码某种蛋白质的同源DNA序列比对结果如下表,表中数据表示DNA序列比对碱基相同的百分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大猩猩 黑猩猩 人
猩猩 96.61% 96.58% 96.70%
大猩猩 98.18% 98.31%
黑猩猩 98.44%
A.表中数据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证据
B.猩猩出现的时间早于大猩猩、黑猩猩
C.人类、黑猩猩、大猩猩和猩猩具有共同的祖先
D.黑猩猩和大猩猩的亲缘关系比黑猩猩与猩猩的亲缘关系远
15.[2021年广东高考真题]孔雀鱼雄鱼的鱼身具有艳丽的斑点,斑点数量多的雄鱼有更多机会繁殖后代,但也容易受到天敌的捕食。关于种群中雄鱼的平均斑点数量,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缺少天敌,斑点数量可能会增多
B.引入天敌,斑点数量可能会减少
C.天敌存在与否决定斑点数量相关基因的变异方向
D.自然环境中,斑点数量增减对雄鱼既有利也有弊
16.[2023年湖北高考真题]某二倍体动物种群有100个个体,其常染色体上某基因有A1、A2、A3三个等位基因。对这些个体的基因A1、A2、A3进行PCR扩增,凝胶电泳及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该种群中A3的基因频率是( )
A.52% B.27% C.26% D.2%
17.[2022年湖南高考真题]稻蝗属的三个近缘物种①日本稻蝗、②中华稻蝗台湾亚种和③小翅稻蝗中,①与②、①与③的分布区域有重叠,②与③的分布区域不重叠。为探究它们之间的生殖隔离机制,进行了种间交配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交配(♀×♂) ①×② ②×① ①×③ ③×① ②×③ ③×②
交配率 0 8% 16% 2% 46% 18%
精子传送率 0 0 0 0 100% 100%
注:精子传送率是指受精囊中有精子的雌虫占确认交配雌虫的百分比
A.实验结果表明近缘物种之间也可进行交配
B.生殖隔离与物种的分布区域是否重叠无关
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②和③之间可进行基因交流
18.[2023年天津高考真题]某植物四号染色体上面的A基因可以指导植酸合成,不能合成植酸的该种植物会死亡。现有A3-和A25-两种分别由A基因缺失3个和25个碱基对产生的基因,已知前者不影响植酸合成,后者效果未知。
(1)现有基因型为AA25-的植物,这两个基因是_______基因。该植物自交后代进行PCR,正向引物与A25-缺失的碱基配对,反向引物在其下游0.5kb处,PCR后进行电泳,发现植物全部后代PCR产物电泳结果均具有明亮条带,原因是______________,其中明亮条带分为较明亮和较暗两种,其中较明亮条带代表基因型为_______的植物,比例为_______。
(2)将一个A基因导入基因型为A3-A25-的植物的6号染色体,构成基因型为A3-A25-A-的植物、该植物自交子代中含有A25-A25-的比例是_______。
(3)在某逆境中,基因型为A3-A3-的植物生存具有优势,现有某基因型为A3-A的植物,若该种植物严格自交,且基因型为A3-A3-的植物每代数量增加10%,补齐下面的表格中,子一代基因频率数据(保留一位小数):
代 亲代 子一代 子二代
A基因频率 50% _______% 46.9%
A3-基因频率 50% _______% 53.1%
基因频率改变,是_______的结果。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培育出许多水稻新品种,增加了水稻的遗传多样性,A正确;B、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96%以上,表明人类和黑猩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有共同的祖先,B错误;C、新物种的形成意味着生物类型增多,意味着生物能够以新的方式适应环境,C正确;D、生物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故选:B。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草食动物能采食白车轴草,故草食动物是白车轴草种群进化的选择压力,A项正确;由题图可知,从市中心到市郊到乡村,白车轴草种群中产HCN个体比例逐渐增加,说明城市化进程会影响白车轴草的进化,B项正确;由题意及题图可知,H和D同时存在时,个体产HCN,故与乡村相比,市中心种群中产HCN个体比例小,说明市中心种群中d、h基因频率更高,C项正确;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即基因重组不影响基因的种类和数量,故不会影响种群基因频率,D项错误。
3.答案:B
解析:A、在转基因抗虫棉种子中混入少量常规种子,非转基因作物的存在不会对害虫生存产生压力,A不符合题意;B、大面积种植转基因作物并使用杀虫剂会导致害虫大量死亡,抗性基因频率会越来越高,因为能生存的大多数都具有抗性基因,B符合题意;C、转基因抗虫棉与小面积的常规棉间隔种植也会减少转基因作物的数量,减少对害虫的杀伤力,C不符合题意;D、转基因抗虫棉大田周围设置常规棉隔离带会使一部分害虫体内的非抗性基因保留下来,不至于抗性基因越来越高,D不符合题意。故选B。
4.答案:A
解析:A、三种类型的选择都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是固定的,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A错误; B、根据图示信息,稳定选择淘汰了表型频率低的个体,有利于表型频率高的个体,B正确;C、根据图示信息,定向选择是在一个方向上改变了种群某些表现性特征的频率曲线,使个体偏离平均值,C正确;D、分裂选择淘汰了表型频率高的个体,使其频率下降,D正确。
故选A。
5.答案:B
解析:基因突变产生了新基因,能丰富种群基因库,A正确;基因突变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任何一种生物都有可能发生,B错误;受体CCR5能够与HIV-l特异性结合,可通过药物干扰HIV-l与受体CCR5的结合可抑制病毒繁殖,C正确; 编码受体CCR5的突变基因频率的增加可使HIV-l与受体CCR5结合的几率下降,D正确。
6.答案:D
解析:据题意可知,两种齿形的丽鱼均能稳定遗传并能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说明丽鱼种群牙齿的差异属于遗传物质发生变化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两种齿形的丽鱼的食物类型不同,两者在齿形上的差异有利于丽鱼对环境的适应;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因此丽鱼种群产生的性状分化可能与基因突变和重组有关;物种之间的界限是生殖隔离,两种不同齿形丽鱼的基因库差异明显,但不知是否存在生殖隔离,无法判断是否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物种。故选D。
7.答案:C
解析:A、同一物种的个体差异会产生更多的变异,利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A错误;B、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使得生物在繁殖中出现了不同的变异个体,故人工选择能培育出新品种,自然选择也能形成新的物种,B错误;C、自然选择是自然界对生物的选择作用,使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人工选择是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使所选择的形状积累加强,最后选育出不同的品种,C正确;D、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的总和,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向着适应环境的方向发展进化,其基因库的变化不一定是相同的,D错误。故选C。
8.答案:D
解析:A、蝙蝠和蜻蜓的飞翔器官属于同功器官,只能说明其生活方式相似,不能推断所有细胞生命有共同祖先,A错误;
B、猫前肢和鲸鳍具有相似的骨骼结构,属于同源器官,表明其亲缘关系较近,但并不能推断所有细胞生命有共同祖先,B错误;
C、鱼和人的胚胎发育早期都具有鳃裂的胚胎学证据,支持人和鱼具有共同祖先的观点,但不能推断所有细胞生命具有共同祖先,C错误;
D、如果推断所有细胞生命具有共同祖先,只能依据其均具有的共同特征,例如其遗传物质均为DNA,D正确。
故选D。
9.答案:D
解析:A、W基因来自于小鼠,转入无翅的果蝇胚胎后,果蝇发育为有翅,因此W基因在小鼠和果蝇中功能可能不同,A正确;B、H基因决定了果蝇有翅,而W基因转入无翅果蝇后,也发育为有翅,说明H、W基因序列可能具有高度相似性,B正确; C、在种群数量足够大,没有迁入迁出、突变等因素下,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基因频率是相对稳定的,所以种群中H、h基因频率可能保持相对恒定C正确; D、决定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而不是基因,D错误。
10.答案:A
解析:A、生殖隔离是指在自然条件下,由于生物之间不能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生物之间无法交配,不能完成受精或杂种不活、杂种不育等都属于生殖隔离。将二倍体爬山虎的花粉涂在未受粉的二倍体葡萄柱头上,获得的葡萄中没有种子,则爬山虎花粉中的精子与葡萄的卵细胞没有完成受精,所以爬山虎和葡萄之间存在生殖隔离,A正确;B、涂在未受粉的二倍体葡萄柱头上的爬山虎花粉不能引起葡萄果实发生基因突变,而是促使葡萄产生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无子葡萄,B错误;C、这种无子葡萄是经生长素作用产生的,其细胞中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所以该无子葡萄经无性繁殖产生的植株在自然条件下结有子果实,C错误;D、无子葡萄的果肉细胞是由母本子房壁细胞经有丝分裂和分化形成,而母本葡萄是二倍体,所以无子葡萄的果肉细胞含二个染色体组,D错误。故选A。
11.答案:B
解析:A、某些微生物与昆虫构建了互利共生的关系,昆虫为共生微生物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生存环境,A正确;B、共生关系表现为互惠互利,因此,与昆虫共生的微生物提高了昆虫的免疫力,B错误;C、不同生境中同种昆虫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因而与之共生微生物可能不同,C正确;D、昆虫与微生物共生的关系是在长期选择中协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故选B。
12.答案:D
解析:生殖隔离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亲缘关系接近的类群之间在自然条件下不交配,或者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后代或不能产生可育性后代,结合题意,甲乙杂交产生丙但丙不能产生子代,符合生殖隔离定义;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甲、乙向斜坡的扩展可能与环境变化有关,比如阳光照射范围的变化;由题意可知,甲、乙属于不同物种,不属于同一个种群;故选D。
13.答案:A
解析:由题可知,甲、乙两种牵牛花传粉昆虫不同,不会使甲和乙之间相互传粉,对维持两物种生殖隔离具有重要作用,A正确;蛾类多蜂类少,有利于甲传粉,但是A基因突变频率不会加快,B错误;甲开白花,说明甲中不存在A基因,将A基因引入甲植物种群后,其基因库会发生改变,C错误;据题干信息分析,将A基因引入甲后,甲花色由白变紫,其他性状不变,但是对蛾类的吸引下降,推测吸引蛾类传粉的决定性因素不是甲释放的挥发物,可能是植物的花色,D错误。
14.答案:D
解析:同源DNA序列的比对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研究,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证据,A正确;
根据题干可知不同物种体内会存在相同功能的蛋白质,编码该类蛋白质的DNA序列以大致恒定的速率发生变异,人在进化中出现是最晚的,而猩猩的碱基和人类相同的百分率是最小的,说明猩猩出现的时间早于大猩猩、黑猩猩,B正确;
多重证据表明,当今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C正确;
黑猩猩和大猩猩的碱基相同率是98.18%,黑猩猩与猩猩的碱基相同率是96.58%,因此黑猩猩和大猩猩的亲缘关系比黑猩猩与猩猩的亲缘关系近,D错误。
1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选择的相关知识。由题意可知,缺少天敌的环境中,斑点数量多的孔雀鱼雄鱼可以获得更多的交配机会,导致群体中该类型个体的数量可能会增多,A项正确;引入天敌的环境中,斑点数量多的雄鱼更容易受到天敌的捕食,导致群体中斑点数量可能会减少,B项正确;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基因的变异方向,与天敌存在与否无关,C项错误。
16.答案:B
解析:分析图形,该动物种群个体数为100,其中有2个个体的基因型为A3A3,15个个体的基因型为A1A3,35个个体的基因型为A2A3,则A3的基因频率=(2×2+15+35)÷(100×2)×100%=27%,B符合题意。
1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有关知识。①与②、①与③之间可以进行交配,但精子传送率为0,这说明近缘物种之间虽然存在生殖隔离,但可以进行交配,A项正确;①与②、①与③的分布区域有重叠,②与③的分布区域不重叠,但从交配率和精子传送率来看,生殖隔离与物种的分布区域是否重叠无关,B项正确;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生殖隔离使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从而形成新物种,C项正确;②与③的分布区域不重叠,故存在地理隔离,两者属于两个近缘物种,题表中②与③交配精子传送率为100%,即使交配成功,也会因为存在生殖隔离,而不能进行基因交流,D项错误。
18.答案:(1)等位;自交后代中基因型为A25-A25-的个体死亡,基因型为A25-A和AA的个体由于都至少含有一个A基因,因此可以与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结合进而完成PCR,获得明亮条带;AA;1/3
(2)1/5
(3)48.8%;51.2%;自然选择
解析:(1)由题干可知,A25-基因是由A基因缺失25个碱基对产生的基因,即A基因通过基因突变产生A25-基因,因此二者属于等位基因。基因型为AA25-的植物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25-:A25-A25-=1:2:1。当对这些后代进行PCR时,正向引物与A25-缺失的碱基配对,反向引物在其下游0.5kb处,可推知缺失这25个碱基对的A25-基因无法与正向引物配对从而不能扩增,因此只含有A25-基因的个体(即A25-A25-)不具有条带;含有这25个碱基对的A基因才能与正向引物和反向引物都进行碱基互补配对从而扩增出条带,因此基因型为AA、AA25-的个体均具有条带,且A基因个数越多,扩增产物越多,条带越明亮,因此基因型为AA的个体具有较明亮的条带,基因型为AA25-的个体具有较暗的条带。由题干可知,该植物的全部后代都具有明亮条带,说明基因型为A25-A25-的个体无法存活,只有基因型为AA和AA25-的个体能够存活下来,并进行了PCR扩增产生了条带,因此较明亮条带代表基因型为AA,占比为1/3。
(2)已知基因A3-和A25-都在4号染色体上,再导入一个A基因至6号染色体上,由于它们位于不同对染色体上,故该植物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A3-A、A25-A、A3-、A25-,比例各自占1/4;该植物自交后代中基因型为A25-A25-=1/4×1/4=1/16的个体死亡,存活个体占1-1/16=15/16,含有A25-A25-的后代个体基因型有2种,分别是AAA25-A25-=1/4×1/4=1/16,AA25-A25-=1/4×1/4×2=2/16,二者共占3/16,因此该植物自交子代中含有A25-A25-的比例是3/16÷5/16=1/5。
(3)基因型为A3-A的植物自交产生子一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1/4,A3-A=1/2,A3-A3-=1/4,由题干可知,基因型为A3-A3-的植物每代数量增加10%,则子一代中A3-A3-=1/4+1/4×10%=11/40,因此子一代中AA:A3-A:A3-A3-=1/4:1/2:11/40=10:20:11,可计算出三者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AA=10÷(10+20+11)=10/41,A3-A=20÷(10+20+11)=20/41,A3-A3-=11÷(10+20+11)=11/41,可进一步计算出子一代中A基因频率=10/41+1/2×20/41=48.8%,A3-基因频率=11/41+1/2×20/41=51.20%。自然选择导致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存活并由更大几率产生更多后代,导致后代中决定有利变异的基因频率增大,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会被自然选择淘汰,因此决定不利变异的基因频率减小,因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