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冀少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中综合训练(一)(含解析)

2023-2024年冀少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中综合训练(一)(含解析)



2023-2024年冀少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中综合训练(一)
一、选择题
1.当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使得胸腔容积扩大时,出现的现象是( )
A.肺内气压减小、吸气 B.肺内气压减小、呼气
C.肺内气压增大、吸气 D.肺内气压增大、呼气
2.下列器官中,既是呼吸道又是消化道的是( )
A.咽 B.脊髓 C.口腔 D.喉
3.下列做法中未注意食品安全的是(  )
A.用清水浸泡,冲洗水果、蔬菜 B.关注包装食品袋上的文字
C.发芽的马铃薯也可以吃 D.买肉时看肉是否检疫合格
4.关于“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前,不需要对食物中的能量提出假定的数值
B.可通过测量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的多少来测定食物中的能量
C.设置重复组并取平均值,可使实验结果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
D.实验测得的能量值等于食物所含能量的实际值
5.英国生理学家哈维用绳子紧紧地绑住自己的手臂,阻止静脉中的血流,当血液从动脉继续循环流动到被阻止的静脉时,皮肤下的静脉明显膨胀,这一实验证明了(  )
A.动、静脉之间有心脏相连通,且血液循环流动 B.静脉中的血液可以被阻止流动
C.动、静脉之间有一种血管连通动静脉之间的血液 D.手臂之中有动静脉
6.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又不为人体提供营养物质的是(  )
A.蛋白质 B.水 C.维生素 D.无机盐
7.在校运动会上,学校对运动员进行了肺活量检则,参加长跑的小李连续测了3次肺活量,数据如表所示,小李的肺活量是( )
测量次数 1 2 3
肺活量/mL 3600 3300 3540
A.3480mL B.3600mL C.3300mL D.3540mL
8.从肾小囊中、肾小管的末端抽取的液体,分别是( )
A.血液和原尿 B.原尿和尿液 C.原尿和血液 D.血液和尿液
9.毛细血管遍布全身各处组织。下列对毛细血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在体内数量很多,分布很广 B.管腔很大
C.管壁非常薄 D.只由一层细胞构成
10.关于人体消化系统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B.胰腺是最大的消化腺
C.小肠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
D.消化道由口、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构成
11.下列结构中不与食物直接接触的是(  )
A.胃 B.口腔 C.小肠 D.肝脏
12.人体的下列结构中,不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是()
A.心室壁 B.毛细血管壁 C.肺泡壁 D.小肠绒毛壁
13.图是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气体交换的示意图。图中①、②代表气体,③、④代表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气体①主要是由血液中的血浆运输
B.③代表氧气由血液进入到组织细胞
C.④代表二氧化碳由组织细胞进入到血液
D.图中气体交换过程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
14.影视剧《后浪》中中医派任教授常通过“切脉”来推知人体内的健康状况,这里所说的“切脉”的“脉”是指(  )
A.主动脉 B.动脉 C.静脉 D.毛细血管
15.如图是哺乳动物的心脏模式图,含氧丰富的血是由____进入心脏的。
A.⑤腔静脉 B.⑥肺动脉 C.⑦主动脉 D.⑧肺静脉
16.人体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其原因不包括( )
A.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
B.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湿润
C.鼻黏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D.嗅细胞能接受气味的刺激
17.下列表示人体部分系统的关系,图中①②③④依次表示( )
A.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
B.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
C.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
D.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
18.能消化糖类、脂肪、蛋白质三种食物成分的消化液是( )
A.唾液 B.胃液 C.胆汁 D.胰液
19.人体对食物中的蛋白质开始消化的部位是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20.当我们呼出气体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
B.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收缩
C.肋骨间的肌肉收缩,膈肌舒张,胸廓缩小
D.肋骨间的肌肉舒张,膈肌收缩,胸廓容积扩大
21.下列有关血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静脉里流的都是静脉血
B.手背上的“青筋”属于动脉
C.毛细血管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D.“切脉”时感受到跳动的血管是静脉
22.图是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结构①是毛细血管壁 B.物质a可以代表氧
C.物质b可以代表废物 D.血浆中富含血红蛋白
23.下列物质中,全都能够被消化道吸收的一组是(  )
A.淀粉、蛋白质和脂肪 B.淀粉、多肽和麦芽糖
C.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酸 D.麦芽糖、氨基酸和脂肪酸
24.患急性炎症时血细胞数目增多的是
A.血浆 B.白细胞 C.红细胞 D.血小板
25.下列各器官中,与尿液的形成有关的器官是( )
A.皮肤 B.肺 C.肾脏 D.膀胱
26.下表是某成年人血浆、原尿和尿液的部分成分及含量(克/100毫升)。下列关于表格的分析正确的是
液体 成分 蛋白质 葡萄糖 尿素 无机盐
甲 0.15 0.1 0.02 0.9
乙 7.5 0.1 0.02 0.9
丙 0.0 0.0 1.8 1.1
A.甲是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的
B.从肾单位的肾小囊腔处可以提取到乙
C.乙液体是血浆,与甲相比多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D.人体排出丙的通道是肾脏→肾盂→膀胱→尿道
27.某人因车祸急需大量输血,他的血型是O型,原则上给他输血的血型是
A.A型血 B.AB型血 C.O型血 D.B型血
28.血液中能够吞噬病菌,对人体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的是:
A.血浆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小板
29.下列小肠结构特点中,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无关的是( )
A.小肠内壁有小肠绒毛和皱襞结构
B.小肠中有很多消化腺,能分泌消化液
C.小肠长5~6米
D.小肠绒毛、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的壁仅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
二、实验探究题
30.鱼类是我们熟悉的一类动物,下图为某生物实验小组利用鱼做材料开展的生物学研究,请你据图分析回答相关问题:(提示BTB溶液遇二氧化碳由蓝变黄)
(1)图一为观察鱼的结构实验,图中2是 ,新鲜的的鱼该结构 ,此特征可以作为买鱼时鉴别鱼是否新鲜的标准。
(2)取一条活鱼,在其口上方滴一滴蓝色的BTB溶液,发现从鳃盖后缘流出的溶液变成黄色的,请你对实验现象作出解释: 。
(3)图二是我们初二时做过的 实验,在选择小鱼时,对尾鳍的要求是 ,用湿棉絮包裹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的原因是 。
(4)图三中B探究的是 在运动中的作用。有的同学提出图三实验可以通过制作鱼的模型来进行实验,该同学的这种实验方法属于 。
31.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请分析并回答:
试管编号 1 2 3
馒头 馒头碎屑等量 馒头碎屑等量 馒头块等量
唾液有无 2ml唾液 A 2ml唾液
保温 在37℃的水浴中保温10分钟
加入碘液 取出3个试管后,各滴加2滴碘液
(1)为了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应向2号试管中加 。
(2)三支试管均放置在37℃水浴中保持10分钟,目的是保持 的最大活性。
(3)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有作用,应选用 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其消化方式属于 消化。
(4)滴加碘液后不变蓝的试管是 号,原因是 。
三、综合题
32.如图是肺内及组织中气体交换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 表示肺的换气, 表示组织换气。(填字母代号)
(2)肺内及组织中气体交换的过程都是通过 来实现的。
(3)图A中,氧气从肺泡到达血液需要穿过 层细胞。
(4)血液经过B所示过程后发生的变化是:血液中的含氧量是 (填“增加”或“减少”)。
33.猪杂瘦肉粉和煲仔饭是广东惠东有名的美食。小明的妈妈为即将参加考试的小明准备了猪杂瘦肉粉和煲仔饭作为小明的早午餐,请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1)煲仔饭主要成分中含有大米,大米含有丰富的 用于提供能量,这种营养物质滴加碘液后会变成 色,该营养物质最终被消化为 后被吸收进入血液。
(2)猪杂瘦肉粉里经常煮有嫩滑的瘦肉,瘦肉中含有丰富的 ,这种有机物最初被消化的部位是[ ] 。
(3)图中⑦⑧分泌的消化液都可以消化糖类、蛋白质和 。
(4)小明食用完这顿早餐后,消化道中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是[ ] ,该部位适于吸收营养物质的特点之一是:其内壁具有许多皱襞和 ,从而大大增加了吸收面积。
34.如图中的曲线表示食物通过消化道时,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被消化过程中数量的变化,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Y表示 的消化曲线,因为其到了 才开始消化。
(2)X表示 的消化曲线,因为其在 就开始消化了。
(3)小肠中有大量消化液是 和 ,其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35.图一为泌尿系统示意图,图二为尿液形成示意图,其中A、B表示过程,1-6表示结构,图三中的液体X、Y、Z分别取自图二的不同部位,经过化验得到下表中的数据(克/100毫升)。请分析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成分 液体X 液体Y 液体Z
蛋白质 7.2 0.00 0.00
葡萄糖 0.10 0.10 0.00
无机盐 0.72 0.72 1.4
尿素 0.03 0.03 1.8
图三
(1)图一中人体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其基本组成单是 。
(2)尿液的形成过程是(一) 滤过作用,(二) 的重吸收作用。
(3)分析图三表格中三种液体各成分的含量变化,你认为液体Y是 ,取自于图二中的[ ] 结构。液体Z中尿素的浓度升高到1.8,葡萄糖浓度降为0,主要是因为图二中的[ ] 过程。


(www.21cnjy.com)
(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A
【分析】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
【详解】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
故选A。
2.A
【分析】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详解】消化道的组成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呼吸道的组成自上而下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因此既是呼吸通道又是消化器官的是咽。由此可见,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C
【详解】 A、用清水浸泡,冲洗水果、蔬菜可以将上面残留的农药,是正确的做法。
B、在购买食品时,关注食品包装食品袋上的文字,关注食品包装袋上的内容:有关营养成分,是否有食品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
C、发芽的马铃薯会产生有毒物质,不能吃。
D、买肉时看肉是否检疫合格,做法正确。
故选C。
4.D
【分析】(1)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热量,是食物的热价。食物的热价反映出食物中储存能量的多少。相同的水温度上升越多,吸收的热量越多,表明食物燃烧释放的能量越多。
(2) 种子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包括淀粉、蛋白质和脂肪) 和无机物(含水和无机盐)。种子中加热后碳化并可以燃烧的物质称为有机物,而加热后不可以燃烧的物质称无机物。
【详解】A.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实验前,某种食物中的能量无法估测,不需要对食物中的能量提出假定的数值,A正确。
B.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可以用燃烧的方法,每克食物完全氧化燃烧时所释放的热量叫做热价,通过测量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来测定食物中能量的多少,B正确。
C.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因此应该设置重复实验(或重复组)多做几次,然后取平均值,C正确。
D.食物燃烧时,有机物内储存的能量会以热量的形式释放出来,这些释放的能量能被水吸收,水在加热时吸收这些热量后水温会升高,通过测量水升高的温度,就可以推算出被燃烧的食物中含有多少的能量,食物燃烧时散失的热量影响实验结果,因此能量测定值小于食物中所含能量的实际值,D错误。
故选D。
5.C
【分析】哈维,英国科学家、医生、生理学家、胚胎学家;哈维用兔子和蛇,反复做实验,观察动物搏动着的心脏,对血流量进行计算,终于得出结论:血液由心脏这个“泵”压出来,从动脉血管流出来,流向身体各处,然后,再从静脉血管中流回去,回到心脏,这样完成了血液循环。
哈维从实验入手,做了绑扎人体上臂血管和计算血流量的实验。他发现,当丝带扎紧人的上臂时,丝带下方的静脉鼓起来,动脉却变得扁平;在丝带另一方,动脉膨鼓起来,静脉变平,这表明,动脉和静脉中血液流动的方向相反:一个从心脏流向肢端,一个从肢端流回心脏。血液从心脏里被推送出来后,沿着动脉流到全身,又循着静脉回到心脏。哈维的学说也为人们留下了一个没有解答的谜,那就是血液是怎样从动脉流回静脉去的呢?哈维猜想,在动脉和静脉之间一定有一个肉眼看不见的起连接作用的血管网。1661年,在哈维去世4年后,这个谜终于由意大利科学家马尔比基揭开了。他用显微镜观察到青蛙肺部动、静脉之间的毛细血管,正是这些微细血管把动脉和静脉连接成一个密封管道,使血液在其中循环不息,从而完全证明了哈维的正确推断。
【详解】根据分析,哈维猜想,在动脉和静脉之间一定有一个肉眼看不见的起连接作用的血管网,C符合题意。
故选C。
6.C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蛋白质、糖类和脂肪是人体的三大供能物质,它们也都能构成人体细胞;而维生素既不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水、无机盐参与构成人体细胞,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原料。
【详解】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也能够为人体提供能量,A不符合题意;
水是构成人体细胞的重要物质,人体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水,B不符合题意;
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但作用却很大,能够增强人的抵抗力,C符合题意;
无机盐也参与构成人体细胞,对人体的作用很大,D不符合题意。
【点睛】蛋白质、糖类和脂肪是人体的三大供能物质,它们也都能构成人体细胞;而维生素既不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
7.B
【分析】肺活量是指在不限时间的情况下,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最大能力所呼出的气体量,这代表肺一次最大的机能活动量,是反映人体生长发育水平的重要机能指标之一,是衡量肺的功能的重要标志。
【详解】测量肺活量时,为了减少误差一般测三次,取最大值。因为肺活量是肺的最大通气量,所以小李测了3次肺活量,数据分别是3600mL,3300mL,3540mL,则小李的肺活量是3600mL。
故选B。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肺活量的测量标准。
8.B
【详解】试题分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肾小囊中的液体是原尿,从肾小管流出的液体是尿液。
考点:尿液的形成。
9.B
【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把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叫做动脉,动脉一般分布较深;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静脉有的分布较浅,有的分布较深;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分布最广。
【详解】毛细血管在体内数量很多,分布很广;其管壁最薄,只有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管的内径十分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速度最慢;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所以,“管腔很大”不是毛细血管的特征,故选B。
【点睛】正确识记并理解毛细血管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10.B
【分析】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消化腺包括大消化腺和小腺体,大消化腺位于消化道外,包括唾液腺、肝脏和胰腺;小腺体包括位于消化道内,包括胃腺和肠腺。
【详解】A.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A正确。
B.消化腺包括大消化腺和小腺体,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B错误。
C.小肠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是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的,C正确。
D.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D正确。
故选B。
11.D
【分析】消化系统的组成如下:
【详解】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是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组成,大肠开始的一段叫盲肠。消化腺是由: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肝脏等组成,消化道是消化的通道,是食物进入的通道,都与食物直接接触。而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不与食物直接接触。
由于A胃,B口腔,C小肠都是消化道,都直接与食物接触;而D肝脏位于消化道之外,分泌胆汁,由胆管把胆汁运输到胆囊中储存起来,再流到小肠中消化脂肪,因此肝脏不直接接触食物,故D符合题意。
【点睛】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是解题的关键。
12.A
【分析】小肠绒毛壁、肺泡壁、毛细血管壁、肾小囊内壁等结构的共同特点,都是由一层细胞构成,这样的结构均与其利于物质交换的功能相适应,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这充分体现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详解】A.心室壁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为心室的收缩提供动力,心室壁不是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A符合题意。
BCD.毛细血管壁、 肺泡壁、 小肠绒毛壁都是由一层细胞构成,这样的结构均与其利于物质交换的功能相适应,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A
【分析】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动脉,由分支流向主干的血管是静脉,毛细血管有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进行物质交换。
图中①代表氧气、②代表二氧化碳,③代表氧气由血液进入到组织细胞,④代表二氧化碳由组织细胞进入到血液。
【详解】A.有图可知,气体①代表氧气,氧气由血液中的红细胞携带运输,A错误。
B.动脉血含氧量较丰富,当流经组织细胞时,氧气就从氧含量高的毛细血管扩散进入周围组织细胞,③代表氧气由血液进入到组织细胞,B正确。
C.组织细胞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浓度高于毛细血管,二氧化碳会从组织细胞扩散进入到血液,④代表二氧化碳由组织细胞进入到血液,C正确。
D.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完成的,图中气体交换过程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D正确。
故选A。
14.B
【分析】动脉:管壁较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主要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大多动脉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静脉:管壁较薄、弹性小,血流速度慢,主要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到心脏。
【详解】脉搏即动脉的搏动。心脏收缩时,由于输出血液冲击引起的动脉跳动。正常人的脉搏和心率一致。医生可以根据脉搏诊断疾病。切脉一般取近手腕部的桡动脉,分寸、关、尺三部按察,掌后高骨处定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切脉必须在病人安静后才进行,病人手臂平放,手掌向上,医生用食、中、无名指的指尖分别平按在寸、关、尺三个部位,用力则由轻到重,用浮取、中取、沉取三种手法,体会脉象的情况,来诊断病情,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5.D
【分析】分析图可知:①为右心房,②为左心房,③为右心室,④为左心室,⑤上下腔静脉,⑥为肺动脉,⑦为主动脉,⑧为肺静脉。
【详解】在血液循环中,血液是由静脉进入心房的。当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肺泡中的氧气通过气体扩散进入血液,血液由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含氧多的颜色鲜红的静脉血,随着肺静脉回到心脏。
故选D。
16.D
【分析】鼻腔中生有鼻毛可以阻止灰尘和病菌的入侵,对吸入的气体有清洁作用;鼻腔内表面的黏膜能分泌黏液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湿润;鼻腔中黏膜有毛细血管可以起到温暖气体的作用。
【详解】A.鼻腔的前端生有鼻毛对吸入的气体有清洁作用。能说明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A正确。
B.鼻腔内表面的黏膜可以分泌黏液能湿润气体的作用,能说明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B正确。
C.鼻腔内表面的黏膜内的毛细血管能温暖气体的作用,能说明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C正确。
D.嗅细胞能接受气味的刺激与呼吸没关系,因此不能能说明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D错误。
故选D。
17.B
【分析】人体有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等八大系统,它们相互协调配合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详解】如图是人体内部分系统的代谢关系简易示意图,其中①③都是单向箭头,④是双向箭头,②在中央,把其它系统联系起来,是循环系统。①的箭头指向体内,人体通过①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应该是消化系统。营养物质进入到②循环系统,由血液循环运到人体的其它部位,供细胞利用。③的箭头指向体外,表示人体内的新陈代谢废物由②循环系统运到③泌尿系统排出。④是双向箭头,表示人体通过呼吸系统进行吸气和呼气,获得的氧气由②循环系统运到运到其它部位,供细胞利用,产生的废气排出体外。因此①、②、③、④分别表示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因此A、C、D错误,B正确。故选B。
18.D
【详解】试题分析:能够消化脂肪、蛋白质和糖类的消化液必须含有多种消化酶.肠液、胰液分泌的消化液含多种消化酶,能对糖类和蛋白质、脂肪进行化学性消化.
解:A、唾液里面含有唾液淀粉酶,只能对糖类进行初步的化学性消化,故不符合题意.
B、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化学性消化,故不符合题意.
C、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里面不含消化酶,但能够乳化脂肪,将较大的脂肪颗粒乳化为脂肪微粒,增大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对脂肪进行物理性消化.对糖类和蛋白质不能消化,故不符合题意.
D、胰液的消化液里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对糖类和蛋白质、脂肪进行化学性消化,故符合题意.
故选D
考点: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
19.B
【详解】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中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而被人体吸收利用.
A、口腔对淀粉有初步的消化作用,对蛋白质没有消化作用,A错误;
B、胃中有胃液,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可以消化蛋白质,B正确;
C、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C错误;
D、大肠没有消化食物的能力,大肠是形成粪便的场所,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D错误.
故选B
【考点定位】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名师点睛】食物中含有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20.A
【分析】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①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②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呼出气体时,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舒张,胸廓缩小。
故选A。
21.C
【分析】人体有三种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种血管的对比如下表:

【详解】A.静脉里流的不一定都是静脉血,如肺静脉内流动脉血,A错误。
B.手背上的“青筋”属于静脉,B错误。
C.毛细血管管腔很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C正确。
D.脉搏即动脉搏动,“切脉”时感受到跳动的血管是动脉,D错误。
故选C。
22.D
【分析】动脉血流经各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和养料进入组织细胞里,同时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进入到血液中,完成物质交换。
【详解】A.毛细血管数量多、分布广、血流速度慢,管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物质交换,所以①是毛细血管壁,A正确。
B.动脉血流经各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再扩散到组织细胞里,所以a是氧气,B正确。
C.动脉血流经各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和养料进入组织细胞里,同时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进入到血液中,完成物质交换,因此,b可代表废物,C正确。
D.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和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所以红细胞的功能主要是运输氧气,D错误。
故选D。
23.C
【分析】人体的消化道吸收的是小分子物质,大分子物质需经消化成小分子物质才能被人体消化道吸收。
【详解】A、淀粉、蛋白质和脂肪都是大分子的物质,不溶于水,需要分别被消化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才能被吸收,不符合题意;
B、淀粉和多肽都是大分子的物质,不溶于水,需要分别被消化成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不符合题意;
C、葡萄糖、氨基酸和脂肪酸都是小分子物质,可以直接被人体消化道吸收,符合题意;
D、麦芽糖不是小分子物质,需被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吸收,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中淀粉、蛋白质和脂肪是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被人体吸收,而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可以直接被吸收。
24.B
【分析】血液分为两部分:血浆和血细胞,血浆呈淡黄色,半透明,血浆中含有大量的水,还含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据此答题。
【详解】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红细胞主要功能为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缓冲血液酸碱度的变化;白细胞无色,体积比红细胞大,当细菌侵入人体后,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并将细菌吞噬,白细胞的主要功能为防御病菌、免疫和清除坏死组织等,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的白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多;血小板的主要机能包括促进止血作用和加速凝血两个方面,同时还有营养和支持作用。综上所述,人患急性炎症时,进行血常规检查时往往会发现血液中增多的是白细胞,故A、C、D选项错误,只有B选项正确。
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白血病的功能:吞噬病菌、对人体起防御和保护作用。
25.C
【分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它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管和肾小囊组成。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详解】A.皮肤,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保护和分泌的功能,A不符合题意。
B.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B不符合题意。
C.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C符合题意。
D.膀胱是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具有暂时储存尿液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6.A
【分析】尿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剩下的物质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详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原尿中有少量的蛋白质,尿素,葡萄糖和无机盐,故A正确;血液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原尿中不含有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乙液中含有大分子的蛋白质,所以从肾单位的肾小囊腔处不能提取到乙,故B错误;乙液体是血浆,与甲相比多了大分子蛋白质,故C错误;人体排出丙尿液的通道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故D错误。故选A。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尿的形成过程,尿的排出。
27.C
【分析】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据此作答。
【详解】由分析可知,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某人因车祸而急需大量输血。已知他的血型为O型,则首先应考虑的血型是O型,C正确。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28.C
【分析】血液是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详解】A.血浆是淡黄色半透明的,其主要成分是水,占血液成分的90%以上,其余的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营养物质,此外还有代谢的废物,所以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A不符合题意。
B.红细胞数量最多,约占全血容积的50%,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此外,红细胞还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B不符合题意。
C.白细胞有多种,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数量少,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功能,C符合题意。
D.血小板比红细胞和白细胞都小得多,形状不规则,没有细胞核,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9.B
【分析】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的结构与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功能相适应。
【详解】与小肠的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小肠很长、小肠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小肠中有肠腺,能分泌肠液是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的。故题干中B选项与吸收无关,而是与消化有关。
故选B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注意培养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30.(1) 鳃丝 颜色鲜红,有粘液
(2)水从鱼口进入、由鳃流出后,CO2的含量增多
(3) 观察小鱼尾鳍 尾鳍色素少 让小鱼正常呼吸,保持活性
(4) 背鳍 模拟实验
【分析】鱼形态结构特征与水中生活是相适应的,图中1鳃盖、2鳃丝。
(1)
鱼用鳃呼吸,鳃上有许多2鳃丝,鳃丝里密布毛细血管,当水由口流进,经过鳃丝时,溶解在水里的氧就渗入鳃丝中的毛细血管里,而血里的二氧化碳浸出毛细血管,排到水中,随水从鳃盖后缘的鳃孔排出体外,这样鱼的鳃丝中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转化为鲜红色的动脉血,所以如果鱼新鲜也就能保持正常的呼吸,鳃丝中的毛细血管中就充满了鲜红色的动脉血,鳃丝颜色鲜红。
(2)
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所以经鳃流出鱼体的水流与由口流入鱼体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验证的方法:把鱼放在BTB液中,BTB是溴麝香草酚蓝指示剂,短时间内使用对鱼无毒害。由于BTB液与二氧化碳反应时溶液由蓝色变为黄色,所以注意观察BTB液的颜色变化,若颜色变黄,则说明鱼呼出了二氧化碳,若没发生这样的改变,则说明鱼没有呼出二氧化碳。
(3)
图二是我们初二时做过的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在选择小鱼时,对尾鳍的要求是尾鳍色素少,用湿棉絮包裹小鱼头部的盖和躯干部的原因是让小鱼正常呼吸,保持活性。
(4)
图三中B探究的是背鳍在运动中的作用,和正常鱼相比,B鱼绑住背鳍,其运动状况是不能保持鱼体失去平衡而侧翻。这位同学的实验方法属于模拟实验。
31. 2ml清水 唾液淀粉酶 1和3 物理性 1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了)
【分析】(1)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的方法步骤:确定变量、设置对照实验→水浴→滴加碘液→观察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消化酶的特性:一、专一性:一种特定的酶只能催化一种特定的底物。 二、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其他无机催化剂要高。 三、酶有个最适温度(或者范围)。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3)淀粉首先在口腔里的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成麦芽糖,然后在小肠内多种酶的作用下被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吸收。
(4)实验中馒头碎屑是模拟了口腔中牙齿的咀嚼、搅拌是模拟了口腔中舌的搅拌,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详解】(1)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唯一的变量是有无唾液,在1号试管中加的是2毫升唾液,因此在2号试管中加2毫升清水。
(2)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最强的适宜温度是37℃,因此三支试管都要放在37℃的温水中水浴10分钟,以保证唾液淀粉酶的最大活性。
(3)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的消化有作用,唯一的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因此应选用1和3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由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可以将馒头碎屑和唾液充分混合,能够促进淀粉的消化,但没有改变淀粉的性质,因此其消化方式属于物理消化。
(4)1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完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2号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3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未与馒头中的淀粉充分混合,唾液唾液淀粉酶没有将淀粉全部分解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变蓝。所以实验结果是1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馒头碎屑中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了。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能促进淀粉的消化。
32.(1) A B
(2)气体扩散
(3)2/两
(4)减少
【分析】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四个过程。图示表示的是A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B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及血液成分的变化,据此解答。
【小题1】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图中A过程叫肺换气(肺泡内气体交换),B过程叫做组织换气(组织细胞内气体交换)。
【小题2】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即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气体的浓度与压强有关,浓度高,压强就大;浓度低,压强就小。因此也可以说,气体是由压强高的地方向压强低的地方扩散的。气体在肺泡和组织内的交换,都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
【小题3】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因此图A中,氧气从肺泡到达血液需要穿过2层细胞。
【小题4】血液经过B表示组织处发生的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这样血液流经B所示过程后发生的变化是:血液中的含氧量会减少。
33.(1) 淀粉 蓝 葡萄糖
(2) 蛋白质 ⑥ 胃
(3)脂肪
(4) ⑧小肠 小肠绒毛
【分析】图中①肝脏、②胆囊、③盲肠、④阑尾、⑤食道、⑥胃、⑦胰腺、⑧小肠。
【详解】(1)煲仔饭主要成分中含有大米,大米含有丰富的淀粉用于提供能量,淀粉遇碘液后会变成蓝色,淀粉在口腔内被唾液淀粉酶将分解成了麦芽糖,在小肠中被肠液、胰液分解为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
(2)猪杂瘦肉粉里经常煮有嫩滑的瘦肉,瘦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在⑥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然后进入小肠,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变成氨基酸。
(3)图中⑦胰腺分泌的胰液和⑧小肠分泌的肠液都可以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4)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进,因此⑧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34.(1) 脂肪 小肠
(2) 淀粉 口腔
(3) 胰液/肠液 肠液/胰液
【分析】图中B代表咽和食道、C代表胃、D代表小肠、X代表淀粉的消化曲线、Y代表脂肪的消化曲线。淀粉在口腔和小肠中消化、蛋白质在胃和小肠中消化、脂肪在小肠中消化。
(1)
A口腔和C胃都不能消化脂肪,脂肪的消化在D小肠里进行,小肠里有胆汁、胰液和肠液等多种消化液,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胆汁虽然不含有消化酶,但它对脂肪起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增加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脂肪的消化;脂肪在小肠里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因此Y曲线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
(2)
X表示淀粉的消化曲线,因为其在口腔就开始消化。
(3)
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这是因为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肠液和胰液中含有能够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胆汁虽然不含有消化酶,但它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够促进脂肪的消化;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因此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三种营养物质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最终在D小肠内被消化和吸收。
35.(1) a肾脏 4、5、6
(2) 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 肾小管
(3) 原尿 5肾小囊 B肾小管的重吸收
【分析】图一中,a是肾脏,b是输尿管,c是膀胱,d是尿道。图二中1入球小动脉、2肾静脉,3收集管,4肾小球、5肾小囊、6肾小管,A表示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B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表格中液体X是血浆、液体Y是原尿、液体Z是尿液。
【详解】(1)图一中a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场所,c膀胱是储存尿液的场所。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体和6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包括4肾小球和5肾小囊。
(2)尿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肾单位中的肾小球和紧贴着它的肾小囊内壁起过滤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80升。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这些被重新吸收的物质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所以尿液的形成过程是(一)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3)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液体Y是原尿,Y取自于图二中的5肾小囊。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液体Z是尿液,所以液体Z和液体Y比较尿素的含量明显增加,这主要是因为B肾小管的重吸收过程。
(www.21cnjy.com)
(www.21cnjy.com)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