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综合复习训练(含解析)2023——2024高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综合复习训练(含解析)2023——2024高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综合复习训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让两只纯合白眼残翅雌蝇和红眼长翅雄蝇进行杂交,F1都是长翅,其中雌蝇全是红眼,雄蝇都是白眼,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翅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
B.控制果蝇眼色和翅型的基因分别遵循自由组合的遗传规律
C.F1的雌果蝇只有一种基因型
D.让F1的雌雄果蝇杂交,所得F2的长翅雌蝇中杂合子占5/6
2.某兴趣小组在“建立雄性果蝇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化的模型”探究实践中,为模拟出各时期染色体行为,采用橡皮泥为主体材料捏出每条染色体,并在每条染色体适宜位置嵌上1粒小纽扣来模拟着丝粒。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减数分裂Ⅰ和Ⅱ后期,用于模拟染色体着丝粒的小纽扣总数不相同
B.减数分裂Ⅰ后期,制作每对分离的染色体所用橡皮泥量均须完全相同
C.减数分裂Ⅰ前期,用于模拟每个四分体着丝粒的小纽扣数为4粒
D.若要模拟3对同源染色体,只需要使用2种颜色的橡皮泥
3.如图表示某生物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B段进行DNA的复制
B.BC段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C.CD段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
D.形成的精细胞中核DNA数是精原细胞的一半
4.家蚕(2n=28)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皮肤正常(正常蚕)和皮肤透明(油蚕)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以及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均未知(不考虑Z、W染色体同源区段),某科学小组进行了如表所示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合 亲本 F1的表型及比例
组合一 正常蚕(♂)×油蚕(♀) 全部为正常蚕
组合二 正常蚕(♀)×正常蚕(♂) 正常蚕(♀):油蚕(♀):正常蚕(♂)=1:1:2
A.家蚕中皮肤正常为显性性状,且该对等位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
B.组合一的亲本基因型为ZRW和ZrZr,F1中雄蚕全为杂合子
C.者让组合一中F1雌雄个体杂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与组合二F1相同
D.若让组合二F1中皮肤正常的雌雄蚕相互交配,F2中正常蚕:油蚕=7:1
5.科研小组将两个红色荧光蛋白基因随机整合到番茄体细胞的染色体上,出现如下三种情况。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植株③产生的精细胞中最多有2个红色荧光蛋白基因
B.通过与正常基因植株杂交可以判断红色荧光蛋白基因的位置
C.有丝分裂后期含4个红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细胞只可来自植株②③
D.减数分裂Ⅱ后期含4个红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细胞只可来自植株①③
6.果蝇的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基因A/a、B/b控制,且A/a、B/b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一只具有两显性性状的果蝇与一只具有两隐性性状的果蝇杂交,遗传过程中无突变、互换及致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F1果蝇具有4种表型且比例相等,则A/a、B/b可能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
B.若F1果蝇具有4种表型且比例相等,则A/a(或B/b)不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C.若F1果蝇具有2种表型且比例相等,则A/a、B/b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D.若F1果蝇具有2种表型且一种表型全为雌蝇,则A/a、B/b可均位于X染色体上
7.结合图示判断下列关于有性生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精子的形成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B.过程Ⅱ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从而导致有性生殖后代的多样性
C.过程I和Ⅱ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
D.过程Ⅲ存在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等过程
8.如图表示某雄果蝇(2n=8)进行减数分裂时,处于不同阶段(I~IV)细胞中遗传物质及其载体(①~③)的数量。下列叙述与图中信息相符的是( )

A.在I、IV阶段的细胞内,都不含有同源染色体
B.在Ⅱ阶段的细胞内,都有4个四分体,可发生染色体片段的互换
C.在Ⅲ阶段的细胞内,可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D.细胞发生Ⅲ→I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粒的分裂
9.如图是观察到的某生物(正常体细胞中含有3对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
B.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
C.这就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正常的几种情况之一
D.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间期有一条染色体没有复制
10.下列关于细胞分裂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的所有染色体行为都可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找到
B.乳酸菌进行无丝分裂,有DNA复制,也有染色体复制
C.有丝分裂在生物界比减数分裂更有普遍性
D.无丝分裂增加细胞的速度比有丝分裂快
11.下图为某二倍体动物卵细胞形成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B的细胞质基因只传给后代的雌性个体
B.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细胞B与精子结合的过程
C.过程②的细胞中染色单体数为2n
D.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在过程①中
12.下图是某家族的单基因遗传系谱图,通过遗传学检测,已确认Ⅰ2和Ⅱ3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同时,Ⅲ1与Ⅱ2的基因型保持一致(排除X、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病可能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人群中,该病在男女中的发病率相等
C.Ⅱ2的致病基因只能遗传给儿子,不能遗传给女儿
D.若Ⅲ1为该病男性患者,其致病基因只能来自Ⅰ1
13.甲、乙、丙、丁四个图示分别描绘了某生物(假定其仅含有两对染色体)在四个不同分裂阶段的细胞状态。关于这些图示,以下陈述中正确的是( )
A.4个图表示的细胞分裂顺序是丁→甲→乙→丙
B.图甲表示减数分裂Ⅱ中期,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基因型相同(不考虑突变和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
C.图丙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有4条染色单体,4个核DNA分子
D.图丁表示减数分裂I中期,有8条染色体
14.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所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正常。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时,在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1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以上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精细胞,简称异常精细胞。上述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最终结果是( )
A.两者产生的精细胞全部异常
B.两者都只产生一半异常精细胞
C.前者产生的精细胞全部异常,后者产生一半异常精细胞
D.前者产生一半异常精细胞,后者产生的精细胞全部异常
15.某XY型性别决定的昆虫,其翅形长翅对截翅为显性,眼色紫眼对红眼为显性,翅型由等位基因T/t控制,眼色由等位基因R/r控制,且Y染色体上无相关基因。某小组以长翅红眼雄性、截翅紫眼雌性昆虫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子代的表型及其比例为长翅红眼:长翅紫眼:截翅红眼:截翅紫眼=1:1: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t,R/r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B.根据子代翅形表现中的雌雄比例可以判断T/t 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
C.亲代雌雄个体均为杂合子
D.若子代表型及比例在雌雄个体中一致,则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
16.某种XY型性别决定的雌雄异体动物体色有白色、黄色和棕色三种,受两对基因D/d和E/e共同控制,双显(D+E)为棕色,显隐(D+e)为黄色,其余类型为白色。以不同体色的该动物品系为亲本杂交,结果如下表所示:
亲本 F1 F2(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所得)
♀ ♂ ♀/♂ ♀ ♂
棕色 黄色 全为棕色 全为棕色 棕色:黄色=1:1
若不考虑XY的同源区段且每代中可能有的基因型或表型都会有,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两对等位基因中至少有一对在X染色体上,但无法确定是哪对在X染色体上
B.可确定基因D、d不在Y染色体上
C.F1中可发生D/d和E/e两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D.F2中棕色个体的基因型不一定是3种
二、多选题
17.如图是患甲病和乙病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如果Ⅱ6不携带乙病基因。下列对这一家系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乙两种病都由常染色体隐性基因控制
B.如Ⅲ7与Ⅲ9婚配,不可能会生出同时患有甲乙两病的孩子
C.如Ⅲ8与Ⅲ10婚配,不可能生出患乙病的女孩
D.如Ⅲ8与Ⅲ10婚配,生出的子女只患一种病概率是5/12
18.果蝇是最常用的遗传学材料,图一二是两只果蝇的部分染色体示意图,甲乙丙丁戊表示染色体,已标出部分基因均为完全显性遗传,不涉及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二所示果蝇的表现型为灰身刚毛雌性
B.图一图二果蝇交配,子代残翅黑身刚毛红眼雄蝇占1/16
C.有丝分裂后期,基因D、d和b会移向同一极
D.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D、B不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19.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种遗传病,由基因R、r控制,RP患者的家庭系谱图如图所示,图中Ⅱ3的症状较Ⅰ1轻,下表是对该家族中部分成员基因测序的结果(未显示部分完全相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正常个体 ……ACAGCGT……
I1 ……ACACCGT……
Ⅱ3 ……ACAGCGT……和……ACACCGT……
Ⅱ4 ……ACAGCGT……
Ⅲ7 ……ACACCGT……
A.由图、表信息可知,RP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致病基因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患者体内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一定变短
C.Ⅱ3的患病症状较Ⅰ1轻的原因可能与其含有正常基因有关
D.由图可知,RP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20.下图分别表示对某二倍体生物体内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进行观察的结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此阶段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加倍,无染色单体
B.若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基因重组可发生在这一阶段
C.甲乙丙三个图形中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甲图、乙图和丙图中的b组
D.若图丙表示雄果蝇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则c组细胞中不可能出现四分体
三、非选择题
21.如图①~④表示人类卵细胞产生过程中染色体的部分行为。回答下列问题:

(1)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关系是 。
(2)图中染色体行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图①中现象发生于 期。
(3)图③中现象发生的同时, 会发生自由组合,图④细胞的名称是 。
(4)图中染色体的行为与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 (填“相同”或“不同”),请写出卵细胞和精子形成过程的不同点 (答两点)。
22.研究者在对小鼠细胞分裂研究的相关实验中发现,蛋白质CyclinB3在哺乳动物减数分裂过程中发挥独特的调控作用。下图中A是基因型为AaBb的雌性小鼠体细胞染色体示意图,B~F是A的各分裂时期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F细胞有可能同时在该动物的 (器官)中观察到。其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 ;基因A与a在 时期分离。
(2)F细胞的名称是 ,该细胞含有 条姐妹染色单体;分裂产生该细胞的同时,产生的另一个细胞的基因组成为 。
(3)A在形成图中卵细胞的同时,还伴随形成三个极体,画出它们的染色体组成 。
(4)研究发现,CyclinB3缺失导致卵母细胞阻滞在减数分裂I中期,从而无法进入减数分裂I后期,猜测CyclinB3在减数分裂中所起的作用: 。
23.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经典材料,遗传学家摩尔根曾因对果蝇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回答下列有关果蝇的一些问题:
(1)在果蝇的眼色遗传实验中,为了验证假说,摩尔根等人设计了测交实验,如下是他们完成的测交实验之一:
①该测交实验不能充分验证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理由是 。根据该实验结果,白眼基因也可能在 染色体上。
②为充分验证控制白眼的基因(用D/d表示)在X染色体上,在上述测交实验的基础上再补充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并用遗传图解表示该实验方案 (提示:亲本从上述测交子代中选取;遗传图解要求写出配子、后代表型及其比例)。
(2)研究人员还对果蝇常染色体上的体色(A/a)、翅形(B/b)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P 黑体正常翅♀ 灰体缺刻翅♂
F1 灰体正常翅
F2 灰体正常翅:灰体缺刻翅:黑体正常翅=2:1:1
①这两对性状的遗传 (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理由是 。
②若用F1中灰体正常翅雄果蝇与黑体缺刻翅雌果蝇杂交,后代表现为黑体正常翅:灰体缺刻翅=1:1,据此结果在图中标明B、b基因所在的位置 。
24.甲病(基因A/a)和乙病(基因B/b)均为单基因遗传病,某家族关于这两种病的遗传系谱图如图,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病。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 ,乙病的遗传方式为 。
(2)Ⅲ2的基因型为 ,其与Ⅱ1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 。
(3)若Ⅲ2与一正常男子结婚(父母正常,但有一个患乙病的弟弟),婚后生一个正常儿子的概率为 。
(4)若Ⅲ6的染色体组成为XXY,则产生异常生殖细胞的是其 (填“父亲”或“母亲”)的 细胞 (填染色体行为)所致。
25.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核心,其过程异常是多种遗传病产生的重要原因。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 (填“减数分裂I”或“减数分裂Ⅱ”)。与有丝分裂后期相比,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特点是 从染色体角度分析)。
(2)如图表示某动物一个正在分裂的性原细胞中两对同源染色体及染色体上的基因种类、位置示意图。若该细胞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aXB的精细胞,则其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 或 。

(3)与精子的形成过程相比,卵细胞的形成除在场所上不同外,不同之处还有: 、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两只纯合白眼残翅雌蝇和红眼长翅雄蝇进行杂交,F1都是长翅,无性别之分,其中雌蝇全是红眼,雄蝇都是白眼,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翅型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A正确;
B、控制果蝇眼色和翅型的基因分别遵循分离定律,B错误;
C、F1都是长翅,其中雌蝇全是红眼,若翅型由B、b控制,眼色由R、r控制,则F1基因型是雄果蝇BbXrY、雌果蝇BbXRXr,雌果蝇只有一种基因型,C正确;
D、F1基因型是雄果蝇BbXrY、雌果蝇BbXRXr,两者进行杂交,所得F2的长翅雌蝇占3/4×2/4=6/16,其中纯合子只有一份BBXrXr,因此所得F2的长翅雌蝇中杂合子占5/6,D正确。
故选B。
2.D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散乱排布;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减数分裂1和1I后期,染色体的数目是相同的,故用于模拟染色体着丝粒的小纽扣总数是相同的,A错误;
B、雄性果蝇的X、Y染色体不一样大小,故减数分裂I后期,制作每对分离的染色体所用橡皮泥量不必都完全相同,B错误:
C、1个四分体是2条染色体,故减数分裂I前期,用于模拟每个四分体着丝粒的小纽扣数为2粒,C错误;
D、同源染色体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因此只需要用两种颜色表示,D正确。
故选D。
3.C
【分析】染色体数目计数依据:着丝粒数目,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
【详解】A、图示中AB段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加倍,因此进行了DNA的复制,A正确;
B、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染色体的着丝粒还未断裂,因此仍处于BC段,B正确;
C、着丝粒分裂可使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减半,该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C错误;
D、由于减数分裂遗传物质复制一次,但细胞分裂两次,因此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是性原细胞的一半,D正确。
故选C。
4.B
【分析】根据组合一和二都可判断正常蚕是显性性状,根据组合二可知,性状和性别相关联,基因在Z染色体上。
【详解】A、根据表格中杂交结果可知该等位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且由组合一可知皮肤正常为显性,A正确;
B、组合一的亲本基因型为ZrW和ZRZR,组合二亲本基因型为ZRW和ZRZr,B错误;
C、组合一中F1的基因型为ZRW和ZRZr,与组合二亲本相同,故若让组合一中F1雌雄个体杂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与组合二F1相同,C正确;
D、组合二中皮肤正常的雌雄蚕基因型为ZRW、ZRZr和ZRZR,杂交后代中油蚕的比例为1/2×1/4=1/8,故杂交后代中正常蚕:油蚕=7:1,D正确。
故选B。
5.C
【分析】分析题图:
①植株相当于是红色荧光蛋白基因杂合子,其产生的配子中有含有红色荧光蛋白基因;
②植株相当于是红色荧光蛋白基因纯合子,其产生的配子均含有红色荧光蛋白基因;
③植株相当于是红色荧光蛋白基因杂合子,其产生的配子中有含有红色荧光蛋白基因。
【详解】A、③植株中两个红色荧光蛋白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进入同一个配子中的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③植株的一个精母细胞形成的4个精细胞可能是:两个精细胞都含红色荧光蛋白基因,两个精细胞都不含红色荧光蛋白基因,或每一个精细胞都含有荧光蛋白基因,精细胞中最多有2个红色荧光蛋白基因,A正确;
B、①与正常基因植株杂交,子代有含红色荧光蛋白基因;植株②和正常植株杂交,子代全部含红色荧光蛋白基因;植株③和正常植株杂交,子代有含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因此可以通过与正常基因植株杂交区分红色荧光蛋白在①②③的位置情况,B正确;
C、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一分为二,由于植株①两个红色荧光蛋白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所以有丝分裂后期有2条染色体,共含有4个红色荧光蛋白基因,C错误;
D、减数第二次分裂不含同源染色体,只含非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粒的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①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可能含有0个或4个荧光蛋白基因;②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可能含有2个荧光蛋白基因;③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可能含有0个、2个或4个荧光蛋白基因,D正确。
故选C。
6.B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一只具有两显性性状的果蝇与一只具有两隐性性状的果蝇杂交,若A/a、B/b位于两对常染色体,说明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当亲本为AaBb×aabb时,F1果蝇具有4种表型且比例相等,A正确;
B、若A/a(或B/b)位于 X 染色体,当亲本为BbXAXa×bbXaY时,F1果蝇具有4种表型且比例相等,B错误;
C、若A/a、 B/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即出现连锁,假设AB连锁,亲本为AaBb×aabb时,F1果蝇具有2种表型且比例相等,C正确;
D、若A/a、B/b均位于 X 染色体,当亲本为XabXab×XABY,则F1果蝇具有2种表型且一种表型全为雌蝇,D正确。
故选B。
7.B
【分析】题图分析,Ⅰ表示减数分裂,Ⅱ表示受精作用,Ⅲ表示受精卵经过分裂、分化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过程。
【详解】A、精子的形成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因而产生的子代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A正确;
B、过程Ⅱ为受精作用,该过程不会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该过程发生的是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B错误;
C、过程I为减数分裂,产生了染色体数目减半的配子,过程Ⅱ为受精作用,使得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状态,进而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C正确;
D、过程Ⅲ存在细胞的分裂和分化等过程,进而完成了个体发育过程,D正确。
故选B。
8.D
【分析】题图分析,该分裂为减数分裂,因此可以判断①是染色体,②是染色单体,③是DNA;图中Ⅰ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Ⅱ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Ⅲ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Ⅳ表示减数分裂结束产生的生殖细胞。
【详解】A、Ⅰ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含有同源染色体,Ⅳ表示减数分裂结束产生的生殖细胞,其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A错误;
B、Ⅱ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不存在四分体,B错误;
C、Ⅲ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不会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C错误;
D、细胞发生Ⅲ→I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粒的分裂,此时染色体数目加倍,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正确。
故选D。
9.B
【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前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据图分析,该生物(正常体细胞中含有3对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应为6条,但图示细胞有4条,说明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导致次级性母细胞着丝点(着丝粒)分裂后,染色体比正常细胞少了2条,B正确。
故选B。
10.B
【分析】细胞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原核生物的分裂方式是二分裂,真核生物的分裂方式包括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
【详解】A、有丝分裂的染色体行为有染色体复制、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着丝粒分裂等,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也能找到,A正确;
B、乳酸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进行二分裂,B错误;
C、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成熟生殖细胞过程中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因此有丝分裂在生物界比减数分裂更有普遍性,C正确;
D、无丝分裂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增加细胞的速度比有丝分裂快,D正确。
故选B。
11.D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动物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其中①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②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A表示次级卵母细胞,B表示卵细胞。
【详解】A、细胞B(卵细胞)中的细胞质基因既能传给后代中的雌性个体,也能传给后代中的雄性个体,A错误;
BD、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对应图中的①过程,B错误、D正确;
C、过程②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细胞中染色单体数为2n,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细胞中染色单体数为0,C错误。
故选D。
12.D
【分析】分析系谱图:根据Ⅰ1(患病)和Ⅰ2(正常)生育患病儿子Ⅱ2,由于Ⅰ2和Ⅱ3不携带致病基因,若用A/a表示该病相关基因,如果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则Ⅱ2的基因型为XaY,其致病基因Xa必然来自Ⅰ2(XAXa),与Ⅰ2不携带致病基因不符;若该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则Ⅰ1的基因型为XAY,其致病基因XA一定遗传给其女儿(XAX-),与Ⅱ1不患病不符;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2的基因型为aa,其母亲必然携带致病基因(Aa),与Ⅰ2不携带致病基因不符;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可知Ⅰ2、Ⅱ1、Ⅱ3基因型均为aa,Ⅱ2和Ⅰ1的基因型均为Aa,符合遗传系谱图遗传规律和题干条件;若该病为伴Y染色体遗传病,则Ⅱ2和Ⅰ1的基因型均为XYA/a,同样符合遗传系谱图遗传规律和题干条件。综上分析,该病可能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伴Y染色体遗传病。
【详解】A、分析系谱图:根据Ⅰ1(患病)和Ⅰ2(正常)生育患病儿子Ⅱ2,由于Ⅰ2和Ⅱ3不携带致病基因,若用A/a表示该病相关基因,如果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则Ⅱ2的基因型为XaY,其致病基因Xa必然来自Ⅰ2(XAXa),与Ⅰ2不携带致病基因不符;若该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则Ⅰ1的基因型为XAY,其致病基因XA一定遗传给其女儿(XAX-),与Ⅱ1不患病不符;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Ⅱ2的基因型为aa,其母亲必然携带致病基因(Aa),与Ⅰ2不携带致病基因不符;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可知Ⅰ2、Ⅱ1、Ⅱ3基因型均为aa,Ⅱ2和Ⅰ1的基因型均为Aa,符合遗传系谱图遗传规律和题干条件;若该病为伴Y染色体遗传病,则Ⅱ2和Ⅰ1的基因型均为XYA/a,同样符合遗传系谱图遗传规律和题干条件。综上分析,该病可能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伴Y染色体遗传病,A错误;
B、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人群中男女发病率相等,若该病为伴Y染色体遗传病,则人群中只有男性发病而女性不患病,B错误;
C、若该病为伴Y染色体遗传病,则Ⅱ2的基因型为XYA/a,致病基因YA/a只能传给其儿子,但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则Ⅱ2的基因型为Aa,其致病基因A可能遗传给其女儿,也可能遗传给其儿子,C错误;
D、若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结合上述分析,Ⅲ1基因型为Aa,不患病个体均为aa,致病基因A传递过程只能为Ⅰ1→Ⅱ2→Ⅲ1,再根据伴Y染色体遗传特点,致病基因YA/a传递过程也只能为Ⅰ1→Ⅱ2→Ⅲ1,其致病基因只能来自Ⅰ1,D正确。
故选D。
13.B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甲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为减数分裂Ⅱ中期;乙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且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为有丝分裂中期;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为8条,为有丝分裂后期;丁细胞中同源染色体配对后排列在赤道板两侧,为减数分裂Ⅰ中期。
【详解】A、甲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为减数分裂Ⅱ中期;乙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且染色体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为有丝分裂中期;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为8条,为有丝分裂后期;丁细胞中同源染色体配对后排列在赤道板两侧,为减数分裂Ⅰ中期,因此4个图表示细胞分裂顺序是乙→丙→丁→甲,A错误;
B、甲图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有姐妹染色单体,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分裂形成的子染色体基因相同,因为姐妹染色单体是由分裂间期复制而来,B正确;
C、丙图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有4个核DNA分子,没有姐妹染色单体(0条),C错误;
D、丁图细胞中同源染色体配对后排列在赤道板两侧,为减数分裂Ⅰ中期,此时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D错误。
故选B。
14.C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细胞分裂前的间期,进行DNA和染色体的复制,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包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出现纺锤丝,核仁核膜消失。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发生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对称排列在赤道板两端;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形成次级精母细胞或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3)减数第二次分裂同有丝分裂,区别是不含同源染色体。
【详解】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所形成的2个次级精母细胞全部异常(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多一条染色体,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少一条染色体),因此这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在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4个精细胞也全部异常;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在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1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则这个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两个精细胞全部异常,而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形成的两个精细胞全部正常,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5.B
【分析】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这种与性别相关联的性状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
【详解】A、以长翅红眼雄性、截翅紫眼雌性昆虫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F1是杂合子,无论T/t,R/r基因是独立遗传还是连锁,子代的表型及其比例均可能出现长翅红眼:长翅紫眼:截翅红眼:截翅紫眼=1:1:1:1,A错误;
B、翅型由等位基因T/t控制,根据子代翅形表现中的雌雄比例可以判断T/t 基因是否位于X染色体:若形状与性别相关联,证明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若雌雄个体间无差异,说明位于常染色体上,B正确;
C、亲代雌雄个体不一定均为杂合子,如TtRr×ttrr,也可出现上述比例,C错误;
D、若子代表型及比例在雌雄个体中一致,则两对基因不一定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如TtXRXr×ttXrY,子代性状在雌雄个体间表现一致,D错误。
故选B。
16.B
【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详解】A、由表格可知,三代都没有出现白色个体,推测所有个体D基因为纯合又可知体色的性状表现与性别相关,可知D基因应位于常染色体上,进一步分析可得E/e位于X染色体上,A错误;
BD、分析题意,双显(D+E)为棕色,显隐(D+e)为黄色,其余类型为白色,父本母本的D基因纯合,由于F1为棕色,所以肯定有E基因,又因为亲代父本黄色,所以父本肯定有e基因,母本为棕色,所以有E基因,所以F1应该为DDXEY和DDXEXe,F2有4种基因型,DDXEXE、DDXEXe、DDXEY、DDXeY,棕色个体基因型有3种,即使D基因纯合也无法判断其在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但雌性均有棕色,也说明D、d基因不在Y染色体上,B正确,D错误;
C、若两对基因均位于X染色体,因为父本是黄色,说明父本肯定有D基因和只有e基因,所以父本肯定是XDeY,因为F1全是棕色,则F1雄性为XDEY,雌性中一个X染色体来自父方的XDe另一个字来自母方,由于F1的雌性为棕色,说明肯定有XDE,所以这个基因来自母方,所以母方为XDEXDe,也符合题意,所以不能判断是否两对基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
故选B。
17.ABC
【分析】分析系谱图可知:Ⅲ8、Ⅲ9均患甲病,并且两人的父母均不患病,由此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2、Ⅲ10均患乙病,并且Ⅱ6不携带乙病基因,由此判断,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A、分析系谱图可知,Ⅲ8、Ⅲ9均患甲病,并且两人的父母均不患病,由此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5和Ⅱ6均不患乙病,子代Ⅲ10患乙病,且Ⅱ6不携带乙病基因,由此判断,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
B、Ⅲ7有可能携带甲病致病基因,Ⅲ9可能携带甲病致病基因,也可能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如Ⅲ7与Ⅲ9婚配,若生男孩可能会同时患有甲乙两病,B错误;
C、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8可能含有乙病致病基因,Ⅲ10含有乙病致病基因,如Ⅲ8与Ⅲ10婚配,可能生出患乙病的女孩,C错误;
D、设A/a为控制甲病的基因,B/b为控制乙病的基因,I2的基因型为XbY,故Ⅱ4的基因型为XBYb,Ⅱ3的基因型为XBY,Ⅲ8的基因型为1/2aaXBXB或1/2aaXBXb。Ⅱ5和Ⅱ6的基因型为Aa,故Ⅲ10的基因型为1/3AAXbY或2/3AaXbY,后代患病情况,把两对基因拆成一对一对的分析,甲病:患病的概率为2/3×1/2=1/3,不患病的概率为2/3,乙病:患病的概率为1/2×1/2=1/4,不患病的概率3/4,则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1-2/3×3/4-1/4×1/3=5/12,D正确。
故选ABC。
18.ABC
【分析】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生殖细胞时,从原始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这个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详解】A、分析题意,已标出部分基因均为完全显性遗传,则图二所示果蝇的表现型为灰身(E)刚毛(A)雌性(两条性染色体等长),A正确;
B、图一果蝇的表现型为长翅(Dd)灰身(Ee)刚毛(XaYA)白眼(XbY)雄性,图二果蝇(Dd)灰身(Ee)刚毛(XAXa)红眼(XBXb)雌性,图一图二果蝇交配,由于D/E连锁,Xab连锁,则子代残翅(dd)黑身(ee)刚毛红眼(XBYA)雄蝇占1/2×1/2×1/2×1/2=1/16,B正确;
C、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基因D、d、E、e、A、a和b会出现在细胞同一极,C正确;
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甲和乙分离,丙和丁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D、B可能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D错误。
故选ABC。
19.AC
【分析】由图、表综合分析可知,患者II3含有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时表现患病,说明该病为显性遗传病,Ⅲ8只有正常基因,但Ⅲ7只有致病基因,则RP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详解】A、由图、表综合分析可知,患者II3含有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时表现患病,说明该病为显性遗传病,Ⅲ8只有正常基因,但Ⅲ7只有致病基因,则RP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正确;
B、正常基因和致病基因间存在一个碱基对的变化,因此致病基因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出现患病症状说明致病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发生了变化,但无法确定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是否变短,B错误;
C、I1只有致病的R基因,而III7既有正常的r基因,又有致病的R基因,因此推测II3的患病症状较I1轻的原因可能与其含有正常基因有关,C正确;
D、图中为患者家系,不能用患者家系中的发病率表示人群中的发病率,且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D错误。
故选AC。
20.ABD
【分析】题图分析:甲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图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也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丙图中染色体数目有三种数值,应该表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其中a组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前期、中期,b组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有丝分裂前期、中期,c组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
【详解】A、图甲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此阶段细胞中发生了着丝粒分裂的情况,因而细胞中染色体数量加倍,无染色单体,A正确;
B、乙图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若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交换)或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会发生基因重组,B正确;
C、甲图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其中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乙图表示的细胞可处于有丝分裂前、中期,也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期,因此甲乙图形中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丙图中的c组代表有丝分裂后期,也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而b组细胞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不存在同源染色体,C错误;
D、若图丙表示雄果蝇精巢内的几种细胞,c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一定不会出现四分体,D正确。
故选ABD。
21.(1)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2) ①③②④ 减数分裂Ⅰ前
(3) 非同源染色体 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4) 相同 产生生殖细胞的数目不同,精子的形成需要变形;卵细胞的形成需要不均等分裂
【分析】图示为卵细胞形成过程,故为减数分裂,①发生互换,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③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②染色体的着丝粒(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④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1)间期,染色质复制,进入细胞分裂期后,染色质丝缩短螺旋变粗变为染色体,故染色体与染色质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2) 图示为卵细胞形成过程,故为减数分裂,①发生互换,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③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②染色体的着丝粒(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④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故细胞出现的先后顺序为①③②④;
(3) ③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自由组合。图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故名称是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4)图中染色体的行为与精子形成过程相同,卵细胞和精子形成过程的不同点有:产生生殖细胞的数目不同;精子的形成需要变形;卵细胞的形成需要不均等分裂。
22.(1) 卵巢 ABD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2) 第一极体 0 AaBB
(3)
(4)促进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分析】分析题图: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为卵细胞;D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E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F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细胞质是均等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是第一极体。
【详解】(1)只有卵巢中的卵原细胞能同时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因此以上细胞可能同时存在于该动物的卵巢中;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A、B和D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基因A与a是等位基因,二者分离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图中F细胞知,二者分离也可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2)由题可知是雌性小鼠,且F细胞无同源染色体,知其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另其细胞质是均等分裂,知其是第一极体;该细胞着丝粒已分裂,无姐妹染色单体;A基因型为AaBb,初级精母细胞基因型为AAaaBBbb,F细胞基因型为Aabb,所以与F细胞同时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基因型为AaBB。
(3)A在形成图中卵细胞的同时,还伴随形成三个极体,根据C细胞和F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可知,它们的染色体组成为:
(4)CyclinB3缺失导致卵母细胞阻滞在减数分裂I中期,从而无法进入减数分裂I后期,不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所以可推测CyclinB3的功能是促进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23.(1) 测交子代的表型与性别无关联 常
(2) 不遵循 F2中灰体∶黑体=3∶1、正常翅∶缺刻翅=3∶1,却没有形成9∶3∶3∶1
【分析】1、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摩尔根等利用果蝇的一个特殊眼色基因突变体开展研究,把基因传递模式与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分配行为联系起来,利用假说-演绎法,把白眼基因定位于X染色体上。
3、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以检测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
【详解】(1)在果蝇的眼色遗传实验中,摩尔根用假说一演绎法的研究方法把白眼基因定位于X染色体上。为了验证假说的正确性,摩尔根设计了测交实验,即选择F1中的红眼雌果蝇和亲代中的白眼雄果蝇杂交,观察后代的性状表现。
①该测交实验的结果表现为与性别无关,因而不能充分验证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即根据该实验结果,白眼基因也可能在常染色体上。
②为充分验证控制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基因用D/d表示),则需要选择白眼雌果蝇(来自测交后代)和红眼雄果蝇杂交,相关遗传图解可表示如下:
该实验结果表现为与性别有关,因而能说明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①表中显示,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都表现为灰体正常翅,说明灰体正常翅为显性,且F1的基因型为AaBb,F1代个体自由交配,得到的F2中性状分离比为灰体正常翅∶灰体缺刻翅∶黑体正常翅=2∶1∶1,即表现为灰体∶黑体=3∶1、正常翅∶缺刻翅=3∶1,但是性状组合后比例不符合9∶3∶3∶1,据此可知这两对性状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②若用F1中灰体正常翅雄果蝇与黑体缺刻翅雌果蝇杂交,后代表现为黑体正常翅∶灰体缺刻翅=1∶1,据此可推测F1灰体正常翅AaBb果蝇产生了两种比例均等的配子,即Ab∶aB=1∶1,说明A和b、a和B基因连锁,基因位置可标注如下:。
24.(1)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 BbXAXa或BBXAXa 2/3
(3)4/9
(4) 母亲 次级卵母细胞 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移向细胞的同一极
【分析】题意分析,家系中,如果父母不患病,子女有患病的则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再找女患者,若女患者的父亲或儿子有患病的,那么该病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果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不患病,那么该病一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1)Ⅰ1和Ⅰ2不患甲病,而Ⅱ2与Ⅲ3患甲病,所以甲病有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和Ⅱ2不患乙病,而Ⅲ1患乙病,所以乙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题干又说其中一种病是伴性遗传病,所以甲病一定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Ⅱ1和Ⅱ2不患乙病,而Ⅲ1患乙病,则Ⅱ1和Ⅱ2的乙病基因型均为Bb。Ⅱ1不患甲病但Ⅱ2与Ⅲ3患甲病,则Ⅱ1甲病基因型为XAXa,Ⅱ2甲病基因型为XaY,即Ⅱ1的基因型为BbXAXa,由于Ⅲ2是女性,既不患甲病也不患乙病,所以基因型有两种:BBXAXa或BbXAXa,其概率分别是1/3或2/3,即Ⅲ2与Ⅱ1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
(3)若Ⅲ2的基因型为1/3BBXAXa或2/3BbXAXa,该正常男子的父母正常,但有一个患乙病的弟弟,因此该男性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1/3BB、2/3Bb,则Ⅲ2婚后生一个正常儿子的概率为(1-2/3×2/3×1/4)×1/2=4/9 
(4)由于Ⅲ6患甲病,其基因型为XaXaY,其双亲的基因型为BbXAXa,BbXAY,据此可推测,Ⅲ6染色体异常的原因是由于异常的卵细胞和正常的精子结合导致的,该异常卵细胞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次级卵母细胞)分开的两条含有基因a的X染色体进入到同一个子细胞中形成的。
25.(1) 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减数分裂Ⅰ 无同源染色体
(2) AAXB、Y、Y XB、AY、AY
(3) 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卵细胞的形成不需要经过变形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1)减数分裂前的间期,主要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Ⅰ末期,伴随着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末期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从染色体角度上看,与有丝分裂后期相比,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特点是没有同源染色体。
(2)据图可知,该细胞中a基因的存在应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依据题干信息,若该细胞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aXB的精细胞,①若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即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则产生的另外三个精细胞的类型为AAXB、Y、Y;②若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即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子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则产生的另外三个精细胞类型为XB、AY、AY。
(3)与精子的形成过程相比,卵细胞的形成除在场所上的不同外,不同之处还在于:①细胞质不均等分裂;②卵细胞的形成不需要经过变形;③通过一次减数分裂,1个卵原细胞只能形成1个卵细胞。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