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九年级一轮复习质量检测
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答在本试卷上不得分。
第I卷(选择题 共38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S:32 O:16 Fe:56 Cu:64 Ag:108
一、选择题(共16题,1-10题每题2分,11-16每题3分,共38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以下过程发生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活性炭吸附色素 B. 牛奶发酵成酸奶
C. 冰块雕刻成雕像 D. 水果压榨成果汁
2. “远赴人间惊鸿宴,老君山顶吃泡面”。为均衡营养,泡面可搭配鸡蛋、西红柿等一起食用,鸡蛋主要提供的营养素是
A. 蛋白质 B. 维生素 C. 无机盐 D. 糖类
3. 2024年春运遇上暴雪,绿皮火车牵引高铁送游子回家,彰显中国智慧与力量。以下绿皮火车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 特种钢车身 B. 布制窗帘
C. 门窗橡胶密封条 D. 中空玻璃
4.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滴加液体 B. 量取液体
C. 收集氢气 D. 过滤
5. 2024年3月1日生态环境部发布2024年六五环境日主题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A 提倡回收废旧电池 B. 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C. 建设城市湿地公园 D. 鼓励露天焚烧垃圾
6. 某小组设计下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胶头滴管中的水滴入生石灰一段时间后,试管内白磷开始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白磷燃烧说明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
B. 胶头滴管中的水和注射器中的水作用是不相同的
C. 若注射器中的水最终减少了10mL,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0%
D. 该实验需要待白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会偏大
7.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空管生烟”的实验,向玻璃管两端的脱脂棉分别注入等体积浓盐酸和浓氨水。观察到在A处附近产生大量白烟(氨气和氯化氢气体能发生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铵固体),并且白烟越来越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实验能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 实验证明氨分子运动速率大于氯化氢分子
C. 将浓盐酸换成浓硫酸也能观察到相同现象
D 该实验既能节约药品又能防止气体逸散污染空气
8. 项目式化学小组同学制作的野外生存简易净水器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A. 太阳为整个净化过程提供了能量 B. 该装置的净化原理为过滤
C. 塑料膜可用棉布代替 D. 净化过程中水分子分解成原子后重新组合
9. 科学家研究得到一种物质,其分子结构像一只小狗(如图),于是取名叫狗烯,狗烯的化学式为C26H26,下列关于狗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狗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38g
B. 狗烯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1
C. 狗烯由26个碳原子和26个氢原子构成
D. 含26g氢元素的狗烯质量为338g
10.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则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 燃烧都伴有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C.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则单质一定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
D. 离子都是带电的粒子,则带电的粒子一定都是离子
11. 从微观上看,化学反应是微观粒子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某碳氢化合物(化学式为CxHy)在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部分物质的分子数随反应过程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B. 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之比为11:6
C. 该碳氢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3H6
D. t时刻,容器中O2和CO2的质量相等
12. “围炉煮茶”是一种源自云南“火塘烤茶”的休闲方式,点上炭火、架上铁网、煮一壶茶,摆上桔子、红薯等食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煮茶的过程要保持通风,以免一氧化碳中毒
B. 煮茶后用水将火熄灭,是因为水降低了木炭的着火点
C. “茶漏”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类似于基本实验操作中的过滤
D. 将桔子放在炭火上烤后,桔皮会呈黑色,原因是桔皮中含有碳元素
13. 劳动创造幸福,对下列家务劳动中所涉及的化学知识叙述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家务劳动 化学知识
A 用无磷洗衣粉洗衣服 可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B 用食用白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白醋可与碳酸钙等沉淀反应
C 修车师傅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汽油与油污之间能产生乳化现象
D 铁锅洗净擦干后放置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A. A B. B C. C D. D
14. 向装有一定量硝酸铜和硝酸银混合溶液的试管中,缓慢加入细铁粉,充分反应。下列关于试管中物质的变化关系图错误的是
A. B.
C. D.
15.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取样,滴加BaCl2溶液,观察现象
B 鉴别NaCl溶液和NaOH溶液 取样,滴加CuSO4溶液,观察现象
C 鉴别铵态氮肥和钾肥 取样,分别加入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D 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HCl气体 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A. A B. B C. C D. D
16. 化学兴趣小组发现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并不是立即有气体生成,据此小组查阅资料:原来向Na2CO3溶液中加入盐酸时反应分两步完成。
第一步:Na2CO3+HCl=NaHCO3+NaCl
第二步:NaHCO3+HCl=NaCl+H2O+CO2↑。小组成员使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定反应过程中pH及CO2浓度的变化值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A. A~B段,溶液中溶质为碳酸氢钠
B. A~B,溶液中的pH值逐渐变小,碱性变大
C. 如图曲线,②表示二氧化碳的浓度的变化曲线
D. 滴加0-40mL盐酸溶液时CO2浓度几乎不变,说明此时盐酸与碳酸钠未发生反应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2分)
二、填空与简答(共38分)
17. 化学造福于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现有:①金刚石②大理石③硝酸钾(KNO3)④干冰 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序号)。
(1)属于复合肥料的是______。
(2)可用于裁玻璃的是______。
(3)可用作建筑材料的是______。
(4)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
18. 汉语言文字博大精深,蕴含着中国文化的精髓和中国人民的智慧。
(1)“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体现了人的志向同树的根一样重要。树木失去根基就不会再生长,人没有志向不会有大的作为。为促进水稻生长,增强水稻的抗旱抗寒能力,你建议农民施用______肥(选填“氮”、“磷”、“钾”)。
(2)“千年窑火不息,青白之色长存”。《瓷影》通过舞者的肢体语言展现青白瓷跨越千年的独特魅力。青白瓷瓷胎主要含有氧化钙、氧化铝、二氧化硅、二氧化锰等,这些物质都属于______(填物质类别)。
(3)“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指做事情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釜底抽薪”体现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
(4)“柴米油盐酱醋茶,书画琴棋诗酒花”。前者指普通百姓“开门七件事”,后者被称为古代文人的“七大雅”:前者是物质需求,后者指精神追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富硒米饭能够有效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富硒米饭中的“硒”指元素
②食盐是厨房里的调味品之一,其主要成分是由分子构成的化合物
③炒菜时建议使用铁强化酱油,可预防大脖子病
④《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19. 2023年11月24日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和“天惠轮”晚上离开锚地,启程穿越“咆哮”西风带。
(1)“雪龙2号”饮用水来自海水,由海水得到饮用水的操作是______。“雪龙2号”破冰船可以使冰融化为水,冰与水化学性质相同的原因是______。
(2)“天惠轮”上的尼龙绳索属于______(填“合成纤维”或“天然纤维”)。
(3)“雪龙2号”和“天惠轮”电子元件中都含铜,铜能作电子元件材料是因为铜具有______性;
20. 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回答问题:
(1)从微观角度看,钠、氯气、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______。
(2)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五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②微粒D与微粒A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③微粒A和微粒E表示氯和溴(Br)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氯和溴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______。
21. “天宫”中水和O2最大化利用是重要生活保障。如图是空间站资源再利用模拟图。
Ⅰ、水组成:
(1)图1为实验室电解水装置,用该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b中生成气体是______(填化学式)。
Ⅱ、图2为核心舱环控生保半封闭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2)通过环控生保系统得到的饮用水为软水。在生活中常用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
(3)二氧化碳收集系统中的分子筛表面布满孔穴,结构类似于活性炭,具有______作用。
(4)萨巴蒂尔反应器内,在温度570~580K和钌作催化剂的作用下便可生成水和M(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试写出萨巴蒂尔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如果在空间站失重状态下收集制得的O2,可选用下图装置中的______(填序号)。
A. B. C. D.
22. 尿素CO(NH2)2是一种重要氮肥,下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的工艺流程。
(1)X的名称是______。
(2)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氮原子,“”表示催化剂,在催化剂表面转化为氨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正确的的反应顺序是______(将下面三张图用序号排列)。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请写出利用氨气合成尿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关于该生产工艺流程有如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 图中分离空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B. 生产中可以用其他物质替代甲烷实现合成尿素工艺
C. 转化过程中使用催化剂能增加NH3的产量
23. 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联合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向50g水中加入10gNa2CO3固体,经搅拌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将t2℃时相同质量的Na2CO3饱和溶液和NaCl饱和溶液均降温至 t1℃,此时所得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比较______大(溶质化学式)。
(3)Na2CO3中混有少量NaCl时。可用______物理方法提纯Na2CO3。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14分)
24. 某校兴趣小组学生在实验室设计和组装仪器制取CO2并验证CO2的性质。
(1)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在多孔隔板上放入适量石灰石颗粒,长颈漏斗中加入稀盐酸,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选择装置______收集二氧化碳。
(3)连接A、D装置,通过观察烧杯中两只蜡烛熄灭的先后顺序来对比二氧化碳与空气密度的大小。该小组部分成员认为实验结论不可靠,理由是______。
(4)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为了解此装置具有该优点的原因,在装置A中连接压强传感器,从而测定实验中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化的情况,试管内压强的变化如图E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FG段试管中液面逐渐上升 b.GH段试管中固体与液体脱离 c.HI段打开了弹簧夹
25. 古代人民积累了许多对物质变化的认识。早在战国时期,《周礼 考工记》中记载有“涑帛”的方法,即利用“灰”(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和“蜃”(贝壳灰,主要成分为CaO)混合加水所得溶液来洗涤丝帛时,会与丝表面附着的丝胶蛋白发生反应,生成物可用水冲去,从而可把丝洗得干脆亮丽、化学小组对“混合加水所得溶液”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实验过程】
【提出问题】烧杯丙中溶液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KOH 猜想二:KOH和Ca(OH)2, 猜想三:KOH和K2CO3
(1)以上猜想中均含有KOH,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验证】
(2)同学们设计如下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 步骤 现象 结论
实验1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通入CO2。 ______ 猜想二不成立
实验2 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 没有明显现象 猜想三成立
【交流讨论】
(3)同学们将实验结果与老师交流,老师认为实验2结论不一定准确,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经过讨论,同学们又进行实验3,请填写表格。
实验 步骤 现象 结论
实验3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______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猜想三成立
【拓展延伸】
(5)氢氧化钾在工业上常用于制肥皂,肥皂呈碱性。生活中若被蚊虫叮咬后可涂抹适量肥皂水止痒,据此可以推测蚊虫的分泌物呈______(填“酸”“中”“碱”)性。
四、计算题(共10分)
26. 孔雀石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另外还含有少量的SiO2等杂质(杂质不与硫酸发生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孔雀石中Cu2(OH)2CO3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取30g孔雀石样品,粉碎后放入烧杯中,将200g稀硫酸分成四等份,分四次加入烧杯中,测出每次完全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次数 加稀硫酸前 1 2 3 4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0 50 50 50 50
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g) 30 77.8 125.6 174.5 224.5
请完成:(1)______。
(2)该反应中生成气体的总质量是______g。
(3)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2024年九年级一轮复习质量检测
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答在本试卷上不得分。
第I卷(选择题 共38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S:32 O:16 Fe:56 Cu:64 Ag:108
一、选择题(共16题,1-10题每题2分,11-16每题3分,共38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以下过程发生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活性炭吸附色素 B. 牛奶发酵成酸奶
C. 冰块雕刻成雕像 D. 水果压榨成果汁
【答案】B
【解析】
【详解】A、活性炭吸附色素,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牛奶发酵成酸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冰块雕刻成雕像,只是形状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水果压榨成果汁,只是将汁液榨取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 “远赴人间惊鸿宴,老君山顶吃泡面”。为均衡营养,泡面可搭配鸡蛋、西红柿等一起食用,鸡蛋主要提供的营养素是
A. 蛋白质 B. 维生素 C. 无机盐 D. 糖类
【答案】A
【解析】
【详解】A、鸡蛋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能为人体提供所需的蛋白质,故选项正确;
B、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
C、食盐中含有无机盐,故选项错误;
D、米饭、面食中富含糖类,故选项错误。
故选:A。
3. 2024年春运遇上暴雪,绿皮火车牵引高铁送游子回家,彰显中国智慧与力量。以下绿皮火车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 特种钢车身 B. 布制窗帘
C. 门窗橡胶密封条 D. 中空玻璃
【答案】A
【解析】
【详解】A、特种钢是钢的一种,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正确;
B、布制窗帘是用布制成的,布可能是用棉或合成纤维制成的,不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C、门窗橡胶密封条是用合成橡胶制成的,合成橡胶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D、中空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
故选A
4.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滴加液体 B. 量取液体
C. 收集氢气 D. 过滤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示操作正确;
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仰视或俯视读数,图示操作错误;
C、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选择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而图示为向上排空气法,图示操作错误;
D、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壁,图示操作错误;
故选:A。
5. 2024年3月1日生态环境部发布2024年六五环境日主题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A. 提倡回收废旧电池 B. 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C. 建设城市湿地公园 D. 鼓励露天焚烧垃圾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电池中含有重金属,回收废旧电池,可以能减少重金属的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故选项做法符合该主题;
B、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故选项做法符合该主题;
C、建设城市湿地公园,可以增大绿化面积净化空气,有利于环境保护,故选项做法符合该主题;
D、就地露天焚烧秸秆取肥,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不利于环境保护,故选项做法不符合该主题;
故选:D。
6. 某小组设计下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胶头滴管中的水滴入生石灰一段时间后,试管内白磷开始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白磷燃烧说明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
B. 胶头滴管中的水和注射器中的水作用是不相同的
C. 若注射器中的水最终减少了10mL,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0%
D. 该实验需要待白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会偏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放出大量热,烧杯内的温度升高,从而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试管内的白磷燃烧,说法正确;
B、生石灰遇水会放出大量热,向烧杯中加水是为了提高烧杯内的温度﹐从而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注射器中的水是用于推断消耗的氧气的体积,作用不同,说法正确;
C、若注射器中的水最终减少了10mL,这就是消耗的氧气的体积,说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说法正确;
D、实验需要待白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剩余气体受热膨胀,导致测量结果会偏小,说法错误;
故选D。
7.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空管生烟”的实验,向玻璃管两端的脱脂棉分别注入等体积浓盐酸和浓氨水。观察到在A处附近产生大量白烟(氨气和氯化氢气体能发生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铵固体),并且白烟越来越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实验能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 实验证明氨分子运动速率大于氯化氢分子
C. 将浓盐酸换成浓硫酸也能观察到相同现象
D. 该实验既能节约药品又能防止气体逸散污染空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A、浓盐酸和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分子和氨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到A处,观察到在A处附近产生大量白烟(氨气和氯化氢气体能发生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铵固体),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故A说法正确;
B、浓盐酸和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氯化氢分子和氨分子不断运动,运动到A处,观察到在A处附近产生大量白烟(氨气和氯化氢气体能发生反应生成白色的氯化铵固体),A处靠近浓盐酸,说明氨分子运动速率大于氯化氢分子,故B说法正确;
C、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将浓盐酸换成浓硫酸不能观察到相同现象,故C说法错误;
D、该实验药品用量少,装置密闭,既能节约药品又能防止气体逸散污染空气,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8. 项目式化学小组同学制作的野外生存简易净水器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A. 太阳为整个净化过程提供了能量 B. 该装置的净化原理为过滤
C. 塑料膜可用棉布代替 D. 净化过程中水分子分解成原子后重新组合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太阳为整个净化过程提供了能量,加快了水的蒸发,故选项分析合理;
B、由装置的特点可知,净化的原理为蒸馏,而不是过滤,故选项分析不合理;
C、由于棉布含有较大的缝隙,水蒸气可以渗透出去,因此塑料膜不能用棉布代替,故选项分析不合理;
D、净化过程中只是水的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因此净化过程中水分子没有发生变化,故选项分析不合理。
故选A。
9. 科学家研究得到一种物质,其分子结构像一只小狗(如图),于是取名叫狗烯,狗烯的化学式为C26H26,下列关于狗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狗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38g
B. 狗烯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1
C. 狗烯由26个碳原子和26个氢原子构成
D. 含26g氢元素的狗烯质量为338g
【答案】D
【解析】
【详解】A、狗烯相对分子质量为12×26+1×26=338,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通常省略,故A说法错误;
B、狗烯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26):(1×26)=12:1,故B说法错误;
C、一个狗烯分子由26个碳原子和26个氢原子构成,故C说法错误;
D、含26g氢元素的狗烯质量为:,故D说法正确;
故选:D。
10.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溶液具有均一、稳定性,则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 燃烧都伴有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C.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则单质一定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
D. 离子都是带电的粒子,则带电的粒子一定都是离子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水是均一稳定的,但水不是混合物,不属于溶液,该选项推理错误;
B、燃烧都伴有发光、放热现象,但是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比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就不是燃烧,该选项推理错误;
C、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则单质一定只含一种元素,该选项推理正确;
D、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离子,例如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该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
11. 从微观上看,化学反应是微观粒子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某碳氢化合物(化学式为CxHy)在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部分物质的分子数随反应过程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B. 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之比为11:6
C. 该碳氢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3H6
D. t时刻,容器中O2和CO2的质量相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该反应为n个CxHy分子和(6n-n)个氧气分子反应生成3n个二氧化碳,设生成水分子的个数为m,则表示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nx个C,生成物中含3n个C,则nx=3n,即x=3,反应物中含ny个H,生成物中含2m个H,则ny=2m,m=,反应物中含10n个O,生成物中含个O,则,可得y=8,m=4n,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不符合题意;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符合题意;
C、由A的分析可知,该碳氢化合物的化学式为:C3H8,不符合题意;
D、由图示可知,t时刻,容器中剩余O2与生成的CO2分子数目相等,但二者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因此质量不相等,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 “围炉煮茶”是一种源自云南“火塘烤茶”的休闲方式,点上炭火、架上铁网、煮一壶茶,摆上桔子、红薯等食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煮茶的过程要保持通风,以免一氧化碳中毒
B. 煮茶后用水将火熄灭,是因为水降低了木炭的着火点
C. “茶漏”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类似于基本实验操作中的过滤
D. 将桔子放在炭火上烤后,桔皮会呈黑色,原因是桔皮中含有碳元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A、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煮茶的过程要保持通风,以免一氧化碳中毒,说法正确;
B、灭火原理:隔绝空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移除可燃物,煮茶后用水将火熄灭,是因为水可以是可燃物的温度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说法错误;
C、过滤是实现固液分离操作,“茶漏”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类似于基本实验操作中的过滤,说法正确;
D、将桔子放在炭火上烤后,桔皮会呈黑色,原因是桔皮中含有碳元素,说法正确;
故选:B。
13. 劳动创造幸福,对下列家务劳动中所涉及的化学知识叙述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家务劳动 化学知识
A 用无磷洗衣粉洗衣服 可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B 用食用白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白醋可与碳酸钙等沉淀反应
C 修车师傅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汽油与油污之间能产生乳化现象
D 铁锅洗净擦干后放置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用无磷洗衣粉洗衣服,可以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减少“水华”现象的发生,保护水资源,不符合题意;
B、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碳酸钙能与白醋中的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二氧化碳和水,氢氧化镁能与食醋中的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镁和水,故可用白醋除去水垢,不符合题意;
C、修车师傅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是因为汽油能溶解油污,符合题意;
D、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氧气和水接触,故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比较容易生锈,故铁锅需要洗净擦干后放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 向装有一定量硝酸铜和硝酸银混合溶液的试管中,缓慢加入细铁粉,充分反应。下列关于试管中物质的变化关系图错误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金属的活泼性顺序铁>铜>银可知,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液中加入铁粉,铁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当硝酸银消耗完全后铁和硝酸铜继续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当硝酸铜液消耗完全后反应停止。发生的反应的方程式分别为、;
【详解】A、根据分析,铁粉加入一定量的混合液后,先有银单质析出,之后铁粉继续和硝酸铜反应有铜析出,最后铁粉过量时有铁剩余,则固体种类随着铁粉的加入,由银转变为银和铜,最终剩余固体为银、铜和铁三种,故A正确;
B、根据分析,未加入铁粉时混合液中溶质为硝酸银和硝酸铜两种;当加入少量铁粉后,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此时溶液中溶质包括硝酸银、硝酸铜、硝酸亚铁三种;当加入的铁粉恰好和硝酸银完全反应时,溶质包含硝酸亚铁和硝酸铜两种;当加入铁粉恰好和硝酸银、硝酸铜都恰好完全反应或者铁粉过量,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只有硝酸亚铁一种物质,故B正确;
C、根据分析可知,铁粉加入后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56份质量的铁可以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溶液质量快速减小;当铁和硝酸铜反应时,56份质量的铁可以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溶液质量较慢减小。当反应停止时,溶液总质量不再变化。故C正确;
D、根据分析可知,铁粉加入后先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56份质量的铁可以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固体质量快速增大;当铁和硝酸铜反应时,56份质量的铁可以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溶液质量较慢增大。当反应停止时,随着铁粉的继续加入,固体质量会继续增大,而不是不变,故D错误;
故选D。
15.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取样,滴加BaCl2溶液,观察现象
B 鉴别NaCl溶液和NaOH溶液 取样,滴加CuSO4溶液,观察现象
C 鉴别铵态氮肥和钾肥 取样,分别加入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D 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HCl气体 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盐酸和氯化钡不反应,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取样,滴加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稀盐酸,产生白色沉淀的是稀硫酸,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能达到实验目的;
B、氯化钠和硫酸铜不反应,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取样,滴加CuSO4溶液,无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产生蓝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钠,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能达到实验目的;
C、铵态氮肥和碱性物质混合,会发生反应,释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鉴别铵态氮肥和钾肥,取样,分别加入熟石灰混合研磨,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是铵态氮肥,不产生此气味的是钾肥,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能达到实验目的;
D、二氧化碳和氯化氢均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因此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HCl气体,不能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故D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16. 化学兴趣小组发现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并不是立即有气体生成,据此小组查阅资料:原来向Na2CO3溶液中加入盐酸时反应分两步完成。
第一步:Na2CO3+HCl=NaHCO3+NaCl
第二步:NaHCO3+HCl=NaCl+H2O+CO2↑。小组成员使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定反应过程中pH及CO2浓度的变化值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A. A~B段,溶液中溶质为碳酸氢钠
B. A~B,溶液中的pH值逐渐变小,碱性变大
C. 如图曲线,②表示二氧化碳的浓度的变化曲线
D. 滴加0-40mL盐酸溶液时CO2浓度几乎不变,说明此时盐酸与碳酸钠未发生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从给出条件可知,第一步反应无二氧化碳生成,第二步反应开始有二氧化碳生成,有二氧化碳生成后二氧化碳浓度会越来越大,所以②是二氧化碳的图像,①是pH图像。
【详解】A、A-B段对应二氧化碳浓度明显增大,说明已经发生第二步反应,溶液中肯定含有氯化钠,该选项分析错误;
B、A-B溶液pH逐渐变小,碱性应逐渐变小,该选项分析错误;
C、由分析可知,曲线②表示二氧化碳气浓度,该选项分析正确;
D、由曲线得知,当加入盐酸体积0﹣40mL时CO2浓度几乎不变,说明此时基本没有生成二氧化碳,则发生的反应为碳酸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该选项分析错误。
故选C。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2分)
二、填空与简答(共38分)
17. 化学造福于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现有:①金刚石②大理石③硝酸钾(KNO3)④干冰 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序号)。
(1)属于复合肥料的是______。
(2)可用于裁玻璃的是______。
(3)可用作建筑材料的是______。
(4)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
【答案】(1)③ (2)①
(3)② (4)④
【解析】
【小问1详解】
复合肥料是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化合物,硝酸钾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料,故选③;
【小问2详解】
金刚石的硬度大,可用来裁玻璃,故选①;
【小问3详解】
大理石坚硬,且具有美丽的花纹,是常见的建筑材料,故选②;
【小问4详解】
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选④。
18. 汉语言文字博大精深,蕴含着中国文化的精髓和中国人民的智慧。
(1)“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体现了人的志向同树的根一样重要。树木失去根基就不会再生长,人没有志向不会有大的作为。为促进水稻生长,增强水稻的抗旱抗寒能力,你建议农民施用______肥(选填“氮”、“磷”、“钾”)。
(2)“千年窑火不息,青白之色长存”。《瓷影》通过舞者的肢体语言展现青白瓷跨越千年的独特魅力。青白瓷瓷胎主要含有氧化钙、氧化铝、二氧化硅、二氧化锰等,这些物质都属于______(填物质类别)。
(3)“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指做事情要善于抓重点、抓关键。“釜底抽薪”体现的灭火原理是_______。
(4)“柴米油盐酱醋茶,书画琴棋诗酒花”。前者指普通百姓的“开门七件事”,后者被称为古代文人的“七大雅”:前者是物质需求,后者指精神追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富硒米饭能够有效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富硒米饭中的“硒”指元素
②食盐是厨房里的调味品之一,其主要成分是由分子构成的化合物
③炒菜时建议使用铁强化酱油,可预防大脖子病
④《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答案】(1)磷 (2)氧化物##化合物
(3)清除可燃物 (4)②③
【解析】
【小问1详解】
为促进水稻生长,增强水稻的抗旱抗寒能力,建议农民施用磷肥;
【小问2详解】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青白瓷瓷胎主要含有氧化钙、氧化铝、二氧化硅、二氧化锰等,这些物质都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因此它们都属于氧化物或化合物;
【小问3详解】
“釜底抽薪”的含义是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清除了可燃物,达到灭火目的;
【小问4详解】
①富硒米饭能够有效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富硒米饭中的“硒”指元素,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②食盐是厨房里的调味品之一,其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③食用加碘食盐可预防大脖子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④《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所以墨书写的字画保存很长时间不变色,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②③。
19. 2023年11月24日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和“天惠轮”晚上离开锚地,启程穿越“咆哮”西风带。
(1)“雪龙2号”饮用水来自海水,由海水得到饮用水的操作是______。“雪龙2号”破冰船可以使冰融化为水,冰与水化学性质相同的原因是______。
(2)“天惠轮”上的尼龙绳索属于______(填“合成纤维”或“天然纤维”)。
(3)“雪龙2号”和“天惠轮”电子元件中都含铜,铜能作电子元件材料是因为铜具有______性;
【答案】(1) ①. 蒸馏 ②. 分子构成相同或都是水分子构成的
(2)合成纤维 (3)导电
【解析】
【小问1详解】
只有将海水淡化才能饮用,所以由海水得到直接饮用水的操作是蒸馏;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冰与水都是由水分子构成,冰与水化学性质相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相同;
【小问2详解】
尼龙绳索是用尼龙制成的,是合成纤维的一种;
【小问3详解】
铜能作电子元件材料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20. 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回答问题:
(1)从微观角度看,钠、氯气、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______。
(2)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五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②微粒D与微粒A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③微粒A和微粒E表示氯和溴(Br)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氯和溴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1)钠##Na
(2) ①. A、C ②. AlCl3 ③.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解析】
【小问1详解】
从微观角度看,钠、氮气、氯化钠三种物质中,钠属于金属,由原子直接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氯气由氯气分子构成;
【小问2详解】
①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一元素的质子数相同,五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AC,因为两者的质子数均为17,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②D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3,表示铝原子,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则铝元素显+3价;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7,表示氯原子,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4.扎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则氯元素显-1价,二者形成的化合物为氯化铝,化学式为AlCl3;
③微粒A和微粒E是表示氯和溴(Br)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关系;由图可知,氯和溴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21. “天宫”中水和O2最大化利用是重要生活保障。如图是空间站资源再利用模拟图。
Ⅰ、水的组成:
(1)图1为实验室电解水装置,用该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b中生成气体是______(填化学式)。
Ⅱ、图2为核心舱环控生保半封闭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2)通过环控生保系统得到的饮用水为软水。在生活中常用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
(3)二氧化碳收集系统中的分子筛表面布满孔穴,结构类似于活性炭,具有______作用。
(4)萨巴蒂尔反应器内,在温度570~580K和钌作催化剂的作用下便可生成水和M(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试写出萨巴蒂尔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如果在空间站失重状态下收集制得的O2,可选用下图装置中的______(填序号)。
A B. C. D.
【答案】(1)H2 (2)肥皂水
(3)吸附 (4)CO2+4H2CH4+2H2O (5)D
【解析】
【小问1详解】
电解水实验中,根据正氧负氢,氧一氢二,即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b管产生的气体较多,为氢气,化学式为H2;
【小问2详解】
生活中常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
【小问3详解】
二氧化碳收集系统中的分子筛表面布满孔穴,结构类似于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
【小问4详解】
萨巴蒂尔反应器内,二氧化碳和氢气在温度570~580K和钌作催化剂的作用下便可生成水和M,M为最简单的有机物,即为甲烷,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5详解】
在空间站失重状态下收集制得的氧气,不能选择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气体,应选择真空袋收集氧气。故选D。
22. 尿素CO(NH2)2是一种重要氮肥,下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的工艺流程。
(1)X的名称是______。
(2)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氮原子,“”表示催化剂,在催化剂表面转化为氨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正确的的反应顺序是______(将下面三张图用序号排列)。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3)请写出利用氨气合成尿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关于该生产工艺流程有如下说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 图中分离空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B. 生产中可以用其他物质替代甲烷实现合成尿素工艺
C. 转化过程中使用催化剂能增加NH3的产量
【答案】(1)氮气 (2) ①. C A B ②. 降低
(3) (4)AB
【解析】
【小问1详解】
空气经过分离得到氧气和氮气,由图可知,X与氢气合成氨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X为氮气,故填氮气;
【小问2详解】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由图示可知:A表示氮原子和氢原子,B表示氨气分子,C表示氮气分子和氢气分子,因此反应过程的正确顺序是CAB。该过程中反应前氮元素以氮气形式存在,单质里元素化合价为0,反应后氮元素以NH 形式存在,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填CAB;降低;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合成步骤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小问4详解】
A、工业分离空气制氮气和氧气利用的原理是液氧、液氮的沸点不同,该过程中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甲烷完全燃烧提供二氧化碳和能量,则其他能燃烧、同时会生成二氧化碳、提供能量的物质也可以代替甲烷,故正确;
C、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不能增加产物的量,故错误。
故选AB。
23. 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联合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向50g水中加入10gNa2CO3固体,经搅拌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为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2)将t2℃时相同质量的Na2CO3饱和溶液和NaCl饱和溶液均降温至 t1℃,此时所得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比较______大(溶质化学式)。
(3)Na2CO3中混有少量NaCl时。可用______物理方法提纯Na2CO3。
【答案】(1)4:25
(2)NaCl (3)降温结晶或冷却热的饱和溶液
【解析】
【小问1详解】
t1℃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16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16g碳酸钠,达到饱和状态,则向50g水中加入10gNa2CO3固体,经搅拌充分溶解,最多能溶解8g碳酸钠固体,则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为8g:50g=4:25;
【小问2详解】
将t2℃时相同质量的Na2CO3饱和溶液和NaCl饱和溶液均降温至 t1℃,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均降低,二者均有晶体析出,变为t1℃的饱和溶液,在t1℃时氯化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钠的溶解度。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可知该温度下,氯化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碳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小问3详解】
由图示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碳酸钠的溶解度受变化影响较大,Na2CO3中混有少量NaCl时,可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物理方法提纯Na2CO3。
三、实验与探究题(共14分)
24. 某校兴趣小组学生在实验室设计和组装仪器制取CO2并验证CO2的性质。
(1)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在多孔隔板上放入适量石灰石颗粒,长颈漏斗中加入稀盐酸,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选择装置______收集二氧化碳。
(3)连接A、D装置,通过观察烧杯中两只蜡烛熄灭的先后顺序来对比二氧化碳与空气密度的大小。该小组部分成员认为实验结论不可靠,理由是______。
(4)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为了解此装置具有该优点的原因,在装置A中连接压强传感器,从而测定实验中试管内气体压强变化的情况,试管内压强的变化如图E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FG段试管中液面逐渐上升 b.GH段试管中固体与液体脱离 c.HI段打开了弹簧夹
【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
(2)B (3)导管伸入烧杯底部
(4) ①. 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②. b、c
【解析】
【小问1详解】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只能选择B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小问3详解】
由于图示中的导管伸入烧杯底部,低处的蜡烛一定会先接触到二氧化碳,所以图示不能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小问4详解】
该装置中,当打开弹簧夹时,长颈漏斗内的液体进入试管,使试管内液面上升到多孔隔板以上,与固体试剂接触,开始反应;当关闭弹簧夹时,产生的气体无法排出,在试管上半部分聚积,使试管内部气压增大,将液体压回到长颈漏斗,使液面降到多孔隔板以下,使反应物相互分离,反应停止,该装置的优点是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a、FG段试管中压强增大,此时试管内液面下降,长颈漏斗内液面升高,故错误;
b、GH段试管中压强不变,不再有气体产生,因此固体与液体脱离,故正确;
c、HI段试管中气压减小,因此是打开弹簧夹,二氧化碳气体输出,故正确;
故选:bc。
25. 古代人民积累了许多对物质变化的认识。早在战国时期,《周礼 考工记》中记载有“涑帛”的方法,即利用“灰”(草木灰,主要成分为K2CO3)和“蜃”(贝壳灰,主要成分为CaO)混合加水所得溶液来洗涤丝帛时,会与丝表面附着的丝胶蛋白发生反应,生成物可用水冲去,从而可把丝洗得干脆亮丽、化学小组对“混合加水所得溶液”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实验过程】
【提出问题】烧杯丙中溶液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KOH 猜想二:KOH和Ca(OH)2, 猜想三:KOH和K2CO3
(1)以上猜想中均含有KOH,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验证】
(2)同学们设计如下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 步骤 现象 结论
实验1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通入CO2。 ______ 猜想二不成立
实验2 另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 没有明显现象 猜想三成立
【交流讨论】
(3)同学们将实验结果与老师交流,老师认为实验2的结论不一定准确,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经过讨论,同学们又进行实验3,请填写表格。
实验 步骤 现象 结论
实验3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______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猜想三成立
【拓展延伸】
(5)氢氧化钾在工业上常用于制肥皂,肥皂呈碱性。生活中若被蚊虫叮咬后可涂抹适量肥皂水止痒,据此可以推测蚊虫的分泌物呈______(填“酸”“中”“碱”)性。
【答案】(1)Ca(OH)2+K2CO3=CaCO3↓+2KOH
(2)无明显现象 (3)HCl+KOH=KCl+H2O
(4)CaCl2或BaCl2
(5)酸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于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钾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则烧杯丙中溶液的溶质一定含有氢氧化钾,化学方程式为:Ca(OH)2+K2CO3=CaCO3↓+2KOH;
【小问2详解】
实验1:反应生成氢氧化钾,则一定有氢氧化钾,可能有氢氧化钙或碳酸钾中的一种剩余,根据实验结论猜想二不成立,即烧杯丙中溶液的溶质不含有氢氧化钙,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通入CO2,观察到无明显现象,则说明烧杯中不含有氢氧化钙;
【小问3详解】
实验2:因为溶液中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钾会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该反应无明显现象,如加入盐酸过少,被氢氧化钾消耗完,即使有碳酸钾剩余,也不会有明显现象,所以无法判断是否有碳酸钾;化学方程式为:HCl+KOH=KCl+H2O;
【小问4详解】
实验3:根据实验结论猜想三成立,即含有碳酸钾和氢氧化钾,碳酸钾和氯化钙或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或碳酸钡沉淀,则可取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氯化钙或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钾,即可验证猜想三成立;
【小问5详解】
肥皂呈碱性,能与酸性物质发生反应,生活中若被蚊虫叮咬后可涂抹适量肥皂水止痒,据此可以推测蚊虫的分泌物呈酸性。
四、计算题(共10分)
26. 孔雀石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另外还含有少量的SiO2等杂质(杂质不与硫酸发生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孔雀石中Cu2(OH)2CO3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取30g孔雀石样品,粉碎后放入烧杯中,将200g稀硫酸分成四等份,分四次加入烧杯中,测出每次完全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次数 加稀硫酸前 1 2 3 4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0 50 50 50 50
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g) 30 77.8 125.6 174.5 224.5
请完成:(1)______。
(2)该反应中生成气体的总质量是______g。
(3)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3H2O
(2)5.5
(3)由表中数据可知,加入50g稀硫酸,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50g+30g-77.8g=2.2g
解:设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x=19.6%
答: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9.6%。
【解析】
【详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Cu、O、H、C、S的个数分别是2、13、6、1、2,生成物中含Cu、O、H、C、S的个数分别是2、10、0、1、2,故生成物中还应含3个O、6个H,故还应补充:3H2O;
(2)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生成气体的总质量是:30g+200g-224.5g=5.5g;
(3)见答案。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