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八年级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八年级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岳池县结业模拟考试
生物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1-6页)和答题卡两部分。满分100分,与地理同堂,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考生答题前,请先将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用黑色墨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待监考教师粘贴条形码后,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是否正确。
3.请将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非选择题答案用黑色墨迹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均无效。
4.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必须将参考学生和缺考学生的答题卡收回。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科学家为了了解喜鹊的育雏行为,在喜鹊育雏期间,在其窝旁安放一台录像机,记录喜鹊每天的活动。然后进行研究,得出结论。这种研究活动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调查法 D. 资料分析法
2. 嫁接时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形成层属于( )
A. 上皮组织 B. 营养组织 C. 分生组织 D. 机械组织
3. 如图是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是液泡 B. ②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C. ⑤是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D. 动物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③⑥⑦
4.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诗中的“苔花”指的是苔藓植物,下列有关苔藓植物描述,错误的是( )
A. 苔藓体内无输导组织 B. 苔藓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C. 苔藓具有茎和叶的分化 D. 苔藓是绿色开花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5. 古诗云“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描述的是餐桌上的美味——螃蟹。判断螃蟹属于节肢动物的主要依据是( )
A. 身体是否呈两侧对称
B. 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均分节
C. 是否有触角和足
D. 是否用鳃呼吸
6. 近期旅美大熊猫“丫丫”备受国人关注,前段时间“丫丫”吃上了新鲜竹子和辅食。下列关于熊猫和竹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它们具有不同组织
B. 竹子的叶表皮和熊猫的心脏都属于器官
C. 熊猫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D. 熊猫和竹子各自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7. 下列关于人体运动系统组成及运动产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运动系统由骨骼和关节组成
B. 一块肌肉可以完成一组运动
C. 运动是由骨、关节、骨骼肌共同协调配合完成
D. 人体运动只靠运动系统就可以完成
8. 下图是五种微生物的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属于单细胞生物 B. 除细菌外,都有成形的细胞核
C. 除草履虫外,都有细胞壁 D. 除病毒外,都有细胞结构
9. 近年来,随着干细胞技术迅猛发展,其强大的疗效也被越来越多人认可。如图是研究人员对干细胞培养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干细胞可用于治疗骨组织损伤类疾病
B. 该图可以说明干细胞只具有分化的能力
C. 图中所示过程的细胞遗传物质一定发生了改变
D. 该干细胞可分化为人体各种细胞,所以细胞分化可以增加细胞数量
10. 下列关于脊椎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青蛙、蛇和蝙蝠都属于脊椎动物 B. 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椎骨组成脊柱
C. 脊椎动物都是用肺呼吸 D. 脊椎动物中的鸟类和哺乳类属于恒温动物
11. 下列实例中,不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 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根非常发达 B. 蚯蚓能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
C. 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导致水质恶化 D. 胡杨林可以防风固沙,改善气候
12. 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 草原生态系统 B. 淡水生态系统
C. 森林生态系统 D. 海洋生态系统
13. 小赵做了如下实验:取桑树枝条,将树皮剥掉,插入盛有稀释红墨水的锥形瓶中(如图所示)。放到温暖的阳光下,一段时间后用放大镜和显微镜分别观察枝条的横切和纵切面。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茎的运输作用 B. 运输到叶片的大部分水通过气孔散失
C. 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茎中的筛管被染红 D. 一段时间后,发现叶片的叶脉变红
14. 下表是四种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含量(单位:mg/100g),为了预防坏血病,最佳的选择是( )
营养物质 食物 钙 胡萝卜素 维生素B1 维生素C
芹菜 80 0.34 0.02 8
橘子 41 2.01 0.29 124
桃 8 0.06 0.01 6
番茄 8 035 0.03 12
A. 芹菜 B. 橘子 C. 桃 D. 番茄
15. 呼吸是维持生命的基本生理活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长跑时用鼻呼吸,可使进入肺的气体变得清洁、湿润和温暖
B. 吃饭时不宜大声说笑,原因是容易使食物由喉误入气管
C. 潜水时感觉呼吸困难,是因为胸廓的扩大受到阻碍
D. 戴口罩可以减少空气中的一些病菌和微小颗粒通过呼吸道进入肺
16.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共同规律是(  )
A. 心室→动脉→身体各器官→静脉→心房
B. 心房→动脉→身体各器官→静脉→心室
C. 心室→静脉→身体各器官→动脉→心房
D. 心房→静脉→身件各器官→动脉→心室
17. 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叙述错误的是( )
A. 蟋蟀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B. 两栖动物有“抱对”行为,有利于提高其体内受精的几率
C. 爬行动物在陆地产卵,其生殖和发育过程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D. 白鳍豚胎生、哺乳的生殖方式,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18. 如图为某人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B. 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C. 图中a为女性的性染色体
D. 此人产生的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22条+XX
19. 中国科学院曾在湖南省永州市道县乐福堂乡福岩洞发现47枚人类牙齿化石,表明8-12万年前现代人在该地区已经出现。下列关于人类的进化说法错误的是(  )
A. 埃及发现的古猿头骨化石被认为是猿向人进化的唯一证据
B.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与环境的改变可能存在密切的关系
C. 人类的进化大约分为南方古猿、能人阶段、直立阶段和智人阶段
D. 人类进化过程中脑容量的逐渐增加是最显著的变化之一
20. 科学家发现水稻高产的关键基因,并将刺槐的耐盐碱基因转移到高产水稻中,培育出产量高且耐盐碱的新品种水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个实例说明环境影响生物的性状
B. 耐盐碱的性状由耐盐碱基因控制
C. 耐盐碱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染色体片段
D. 新品种耐盐碱的基因不能遗传给后代
21.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下列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
B. 绿色植物是地球上所有生物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
C.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
D. 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
22.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以下说法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
A. 减少睡眠时间,坚持每天学习到凌晨
B. 吸烟可以提神醒脑,提高学习效率
C. “吸毒一口,落入虎口”,应远离毒品
D. 具有“OTC”标识的药物不能自行购买
23.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
培养皿编号 种子数量 实验条件 实验结果
① 20 粒 潮湿 4℃ 0 粒萌发
② 20 粒 干燥 25℃ 0 粒萌发
③ 20 粒 完全浸没在水中 25℃ 0 粒萌发
④ 20 粒 潮湿 25℃ 18 粒萌发
A. ①与④对照,说明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
B. ②与③对照,说明水分是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
C. ③中种子都未萌发,因缺少萌发所需充足的空气
D. ④中2粒未萌发,可能是不具备萌发的自身条件
24. 如图为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表示生产者的是丙
B. 序号①表示呼吸作用
C. 表示消费者的是甲
D. 蚯蚓可以充当图中乙
25.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生物种类多样性
B. 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
C. 为了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可大量引进外来物种
D.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二、非选择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50分)
26. 龙安柚是四川省广安市特产,龙安柚果实中大,果皮黄橙色,肉质脆嫩,汁多,少核或无核,11月上中旬成熟。龙安柚具有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消食醒酒、降火等作用,对脊柱炎、便秘患者有较好疗效。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四月,龙安柚开花的时候,碧绿的柚子树上柚花正陆续开放,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踏青赏花。我们吃的一个个柚子是由花中的_____发育而来的。
(2)成熟后的柚子在采摘后其细胞仍然保持生命活性。在储存过程中,柚子通过_____作用不断分解有机物,这一过程会导致果实风味下降、重量减轻。为了延长柚子的保存时间,可以采取的方法是_____(任写一个)。
(3)果树整形可以提高产量,你认为如图两种树形中产量较高的是_____,从光合作用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_。
27.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统计,2023年中,我国交通事故年均发生数约25万次;交通事故死亡人数60676人次。事故调查显示,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醉酒驾驶的危害:1.触觉能力降低,精神亢奋;2.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降低;3.视觉模糊;4.心态不正常;5.易疲劳。请结合图示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醉酒”者常常表现出走路不稳等现象,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_____造成的。
(2)某人在“酒驾”交通事故中受伤,医生用针刺其指尖,此人立刻缩手。请用图甲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缩手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_____。
(3)对醉酒者可采用吹气实验检测醉驾程度。吹气时,醉酒者的膈肌处于_____状态。
(4)酒驾者饮酒后的酒精随血液循环在身体内流动,当血液流经肾脏时,葡萄糖浓度出现了图丙的变化,此变化过程发生在图乙中的[ ]_____内。([ ]填序号,_____填名称)
28. 如图是水稻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和食物网中的物质和能量金字塔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所示为水稻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从构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中未表示出的生物成分是_____。
(2)目前农田里采用喷洒农药来消灭害虫,农药中的某些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图一中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_____。
(3)该生态系统中,当昆虫的数量增多时,水稻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昆虫的数量减少,水稻田生态系统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能力。
(4)若图二表示“水稻→植食性昆虫→青蛙→蛇”这条食物链中的四类生物按顺序建立的能量金字塔,则丁对应的生物是_____。
29. 如图是人体相关结构在抵抗病原体中的作用,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_____(填序号)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病原体一旦侵入人体,人体首先调动_____(填“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进行防御。
(2)图乙所示的免疫是由免疫器官和_____共同完成的,它们是人体抵抗病原体的第三道防线。
(3)防疫部门给幼儿注射腮腺炎疫苗,这是在进行预防接种,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_____。
30. 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所致的疾病,具有先天性、家族性、病种多、发病率高等特点。目前已发现的遗传病超过3000种,估计每100个新生儿中就有3~10个患有各种不同的遗传病。如图是某家族的遗传图谱,图中Ⅱ代3号患有白化病(头发、皮肤均表现白色)。请据此分析作答:
(1)据图可以判断_____(填“正常”或“白化”)是隐性性状。
(2)若用A、a表示显隐性基因,根据遗传图谱分析,该患病女孩(3号)母亲的基因组成为_____。
(3)Ⅱ2表现正常,他基因组成可能是_____。
(4)若Ⅱ代4号的母亲为白化病,Ⅱ3和Ⅱ4第一胎生了一个女孩,他们准备生第二胎,第二胎生正常男孩的可能性是_____。
31. 铅污染主要来自铅制品(如电池)工矿企业排出的含铅废水、废气和废渣以及汽车排出的含铅尾气。科研人员以4种常见树木为实验材料,研究铅污染环境下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该变化可反映植物叶片光合功能的强弱。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①在空气质量良好、土壤未受铅污染的植物栽培基地,取生长环境、树龄等条件基本相同的树叶若干。
②将叶片用蒸馏水冲洗后擦干,用同一打孔器取叶圆片,置于培养皿中,每个培养皿50片。
③将浓度为800mg/L的醋酸铅溶液倒入培养皿中(每皿100mL)进行铅污染处理,对照组叶片用等量蒸馏水浸泡。科研人员记录铅污染下4种树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mg/L)如表所示:(说明:对照组内同种植物短期内叶绿素含量变化可忽略不计。)
树种 对照组 实验组
1小时 2小时 3小时 4小时 2天
黄杨 1.40 2.46 2.17 1.00 0.69 0.50
香樟 1.27 1.68 1.35 0.96 0.42 0.30
杉木 1.84 2.38 1.76 1.14 1.05 0.57
冬青 1.99 1.76 1.70 1.40 1.11 0.51
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步骤①中,科研人员选择生长环境、树龄等条件基本相同的树叶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是_____。
(2)科研人员通过3次重复实验获得了一系列实验数据,在处理数据时,他们应当取各重复组数据的_____值作为最终的实验结果。
(3)表中的实验结果表明,在铅污染下,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除冬青外,其余3种树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均表现为_____的变化规律。
(4)铅污染不仅对植物的生活有影响,对我们自身健康也存在危害,请从个人生活角度出发,提出一个减少铅污染的措施:_____。岳池县结业模拟考试
生物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1-6页)和答题卡两部分。满分100分,与地理同堂,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考生答题前,请先将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用黑色墨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待监考教师粘贴条形码后,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是否正确。
3.请将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非选择题答案用黑色墨迹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均无效。
4.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必须将参考学生和缺考学生的答题卡收回。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科学家为了了解喜鹊的育雏行为,在喜鹊育雏期间,在其窝旁安放一台录像机,记录喜鹊每天的活动。然后进行研究,得出结论。这种研究活动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调查法 D. 资料分析法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科学,它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生理、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科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分类法、文献法、实验法和测量法等。
【详解】A.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科学家为了了解喜鹊的育雏行为,在喜鹊育雏期间,在其窝旁安放一台录像机,记录喜鹊每天的活动。然后进行研究,得出结论,这种研究方法属于观察法,A符合题意。
B.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B不符合题意。
C.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者以正确的理论与思想作指导,通过访谈、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了解,掌握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C不符合题意。
D.收集资料的途径有多种,去图书管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收索。①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图表)和音像等;②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答案和探究线索,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嫁接时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形成层属于( )
A. 上皮组织 B. 营养组织 C. 分生组织 D. 机械组织
【答案】C
【解析】
【分析】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据此答题。
【详解】上皮组织是人体组织;营养组织营养组织有制造和储存营养的功能;机械组织是植物体内起支持和巩固等作用的组织;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形成其它组织。为提高嫁接成活率,使嫁接成功,砧木和接穗的形成层紧密结合是关键。由于两者形成层结合,形成层属于分生组织,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砧木和接穗接口很快愈合在一起,生长发育成一个新个体,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3. 如图是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①是液泡 B. ②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C. ⑤是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D. 动物细胞不具有的结构是③⑥⑦
【答案】D
【解析】
【分析】如图所示植物细胞的结构,图中各结构名称为:①液泡、②细胞核、③线粒体、④细胞质、⑤细胞膜、⑥细胞壁、⑦叶绿体。
【详解】A.图中①是液泡,溶解着多种物质,A正确。
B.图中②是细胞核,遗传控制中心,里面有染色体,染色体中有DNA,DNA上有遗传信息,B正确。
C.图中⑤是细胞膜,紧贴细胞壁,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正确。
D.③线粒体是细胞呼吸的场所,动植物细胞都有,⑥细胞壁、⑦叶绿体动物细胞不具有,D错误。
故选D。
4.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首诗中的“苔花”指的是苔藓植物,下列有关苔藓植物描述,错误的是( )
A. 苔藓体内无输导组织 B. 苔藓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C. 苔藓具有茎和叶的分化 D. 苔藓是绿色开花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茎内无导管,叶内无叶脉,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详解】A.苔藓植物一般具有茎和叶,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所以无输导组织,A不符合题意。
B.苔藓植物的叶片只由一层细胞构成,有毒气体易侵入,可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B不符合题意。
C.苔藓植物一般具有茎和叶,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所以无输导组织,C不符合题意。
D.苔藓属于苔藓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但不绿色开花植物,D符合题意。
故选D。
5. 古诗云“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描述的是餐桌上的美味——螃蟹。判断螃蟹属于节肢动物的主要依据是( )
A. 身体是否呈两侧对称
B. 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均分节
C. 是否有触角和足
D. 是否用鳃呼吸
【答案】B
【解析】
【分析】节肢动物的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多足纲、蛛形纲、甲壳纲。
【详解】螃蟹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属于节肢动物。可见,选项中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均分节是判断螃蟹属于节肢动物的主要依据,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6. 近期旅美大熊猫“丫丫”备受国人关注,前段时间“丫丫”吃上了新鲜竹子和辅食。下列关于熊猫和竹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它们具有不同的组织
B. 竹子的叶表皮和熊猫的心脏都属于器官
C. 熊猫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D. 熊猫和竹子各自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植物的主要组织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动物组织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
【详解】A.熊猫是动物,竹子是植物,结合分析可知,它们具有不同的组织,A正确。
B.竹子的叶表皮是组织层次,熊猫的心脏属于器官层次,B错误。
C.细胞是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动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组织进一步形成器官,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再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系统。最后由系统构成完整的动物体。因此,熊猫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由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C正确。
D.熊猫和竹子都是生物体,各自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D正确。
故选B。
7. 下列关于人体运动系统组成及运动产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运动系统由骨骼和关节组成
B. 一块肌肉可以完成一组运动
C. 运动是由骨、关节、骨骼肌共同协调配合完成
D. 人体运动只靠运动系统就可以完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详解】A.人的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三部分构成,骨与骨之间通过关节等方式相连形成骨骼,A错误。
B.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多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B错误。
C.运动系统都是由骨、关节、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C正确。
D.完成运动要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有运动系统来完成,除此之外,还需要能量,也要用到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D错误。
故选C。
8. 下图是五种微生物的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属于单细胞生物 B. 除细菌外,都有成形的细胞核
C. 除草履虫外,都有细胞壁 D. 除病毒外,都有细胞结构
【答案】D
【解析】
【分析】(1)大多数细菌和真菌都没有叶绿体,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是异养有寄生也有腐生。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真菌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2)植物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
(3)动物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组成。
(4)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含遗传物质的内核组成。
【详解】A.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衣藻属于单细胞植物,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故A错误。
B.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含遗传物质的内核组成,酵母菌、草履虫和衣藻的细胞内有细胞核,故B错误。
C.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动物,没有细胞壁,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含遗传物质的内核组成,故C错误。
D.酵母菌、草履虫,细菌和衣藻均有细胞结构,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含遗传物质的内核组成,寄生在活细胞中生活,故D正确。
故选D。
9. 近年来,随着干细胞技术迅猛发展,其强大的疗效也被越来越多人认可。如图是研究人员对干细胞培养的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干细胞可用于治疗骨组织损伤类疾病
B. 该图可以说明干细胞只具有分化的能力
C. 图中所示过程的细胞遗传物质一定发生了改变
D. 该干细胞可分化为人体各种细胞,所以细胞分化可以增加细胞数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1)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或组织器官,医学界称为“万能细胞”。(2)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首先发生变化的是细胞核,细胞核中的染色体首先要完成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细胞分裂后,新细胞的遗传物质与原细胞的相同。(3)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是组织,因此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组织。
【详解】A.该干细胞可以分化形成骨细胞,可用于治疗骨组织损伤类疾病,A正确。
B.从图中可以看出,干细胞具有分裂和分化的能力,B错误。
C.图中表示细胞分裂和分化过程,细胞分裂和分化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C错误。
D.该干细胞可分化为人体各种细胞,所以细胞分化可以形成组织;细胞分裂可以增加细胞数量,D错误。
故选A。
10. 下列关于脊椎动物叙述,错误的是(  )
A. 青蛙、蛇和蝙蝠都属于脊椎动物 B. 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C. 脊椎动物都是用肺呼吸 D. 脊椎动物中的鸟类和哺乳类属于恒温动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体内有脊柱,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没有脊柱,包括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等。
【详解】A.青蛙、蛇和蝙蝠的体内都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都属于脊椎动物,A正确。
B.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属于脊椎动物,B正确。
C.脊椎动物中的鱼类用鳃呼吸,C错误。
D.脊椎动物中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D正确。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特点以及类群。
11. 下列实例中,不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 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根非常发达 B. 蚯蚓能疏松土壤,增加土壤肥力
C. 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导致水质恶化 D. 胡杨林可以防风固沙,改善气候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环境可以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同样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也会反作用于环境,据此解答。
【详解】A.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根非常发达,能够适应干旱的环境,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故A符合题意。
B.蚯蚓在土壤中钻来钻去,可以使土壤疏松,提高土壤的通气和吸水能力,它以腐烂的植物和泥土为食,排出物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反映生物影响环境,故B不符合题意。
C.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中溶解氧急剧减少,导致水质恶化,反映生物影响环境,故C不符合题意。
D.胡杨林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的湿度,降低温度,进而影响降雨量,可以防风固沙,改善空气质量,反映生物影响环境,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 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
A. 草原生态系统 B. 淡水生态系统
C. 森林生态系统 D. 海洋生态系统
【答案】C
【解析】
【分析】不同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特点,生态系统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森林生态系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
【详解】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比较干旱的地方,在保持水土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淡水生态系统由河流、湖泊或池塘等淡水水域和淡水生物组成。除了为人类提供饮水、灌溉和工业用水,在调节气候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故B不符合题意;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以高大的乔木为主,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森林能缓解水资源危机,森林可以促进水分循环和影响大气环流,增加降水,所以有“绿色水库”之称,故C符合题意;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和海洋生物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藻类,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产生氧气的70%,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关键是要明确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功能。
13. 小赵做了如下实验:取桑树枝条,将树皮剥掉,插入盛有稀释红墨水的锥形瓶中(如图所示)。放到温暖的阳光下,一段时间后用放大镜和显微镜分别观察枝条的横切和纵切面。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茎的运输作用 B. 运输到叶片的大部分水通过气孔散失
C. 用显微镜观察,发现茎中的筛管被染红 D. 一段时间后,发现叶片的叶脉变红
【答案】C
【解析】
【分析】(1)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筛管位于韧皮部,运输有机物,方向从上往下;导管位于木质部,运输水和无机盐,方向自下而上。
(2)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不是对水的浪费,蒸腾作用有其积极的意义,一是为植物吸收水分提供了向上的动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跟着一起被运输。二是蒸腾作用能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调节气候,减少干旱。三是蒸腾作用能带走植物体内的热量,使植物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被烤死。
【详解】A.由题干与实验步骤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A正确。
B.植物通过根尖的成熟区吸收水和无机盐,再通过根、茎中的导管运输到叶片,大部分水通过蒸腾作用由气孔散失到大气中,促进全球的水循环,B正确。
C.木质部中含有导管是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所以用显微镜观察看到被染红的结构是导管,C错误。
D.此实验说明水分可以通过输导组织中的导管运输到叶片造成叶脉变红,D正确。
故选C。
14. 下表是四种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含量(单位:mg/100g),为了预防坏血病,最佳的选择是( )
营养物质 食物 钙 胡萝卜素 维生素B1 维生素C
芹菜 80 0.34 0.02 8
橘子 41 2.01 0.29 124
桃 8 0.06 0.01 6
番茄 8 0.35 0.03 12
A. 芹菜 B. 橘子 C. 桃 D. 番茄
【答案】B
【解析】
【分析】虽然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小,但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却很大。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身体的正常的生长和发育,并且会引起疾病。
【详解】由于坏血病与缺乏维生素C有关,题干表格中,等量的四种水果蔬菜中,橘子含有的维生素C最大,故吃橘子能预防坏血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15. 呼吸是维持生命的基本生理活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长跑时用鼻呼吸,可使进入肺的气体变得清洁、湿润和温暖
B. 吃饭时不宜大声说笑,原因是容易使食物由喉误入气管
C. 潜水时感觉呼吸困难,是因为胸廓的扩大受到阻碍
D. 戴口罩可以减少空气中的一些病菌和微小颗粒通过呼吸道进入肺
【答案】B
【解析】
【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系统具有适于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和功能。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呼吸道的作用:气体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详解】A.鼻腔内的鼻毛和黏液能清洁和湿润空气,鼻腔内的毛细血管能够温暖空气,故A正确。
B.鼻吸入的空气和经咀嚼的食物都会经过咽,由于会厌软骨,食物跟空气各行其路,人边吃饭边说笑,吞咽时会厌软骨因来不及盖住喉门使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可见是为了避免食物由咽进入气管,故B错误。
C.潜水时水漫过胸部,感到呼吸困难,是因为胸廓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增大,气体不容易进入,故C正确。
D.口罩可以阻挡避免空气中的一些病菌和微小颗粒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故D正确。
故选B。
16.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共同规律是(  )
A. 心室→动脉→身体各器官→静脉→心房
B. 心房→动脉→身体各器官→静脉→心室
C. 心室→静脉→身体各器官→动脉→心房
D. 心房→静脉→身件各器官→动脉→心室
【答案】A
【解析】
【分析】(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详解】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从血液循环图中看出: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共同规律是:心室→动脉→身体各器官→静脉→心房,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7. 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叙述错误的是( )
A. 蟋蟀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B. 两栖动物有“抱对”行为,有利于提高其体内受精的几率
C. 爬行动物在陆地产卵,其生殖和发育过程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D. 白鳍豚胎生、哺乳的生殖方式,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答案】B
【解析】
【分析】(1)昆虫的发育过程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过程经常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2)青蛙是雌雄异体,体外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水里完成受精。受精卵孵化为蝌蚪,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蛙水陆两栖,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
(3)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
(4)哺乳动物的特征: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
【详解】A.蟋蟀的发育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故A正确。
B.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雌雄异体,生殖和发育都在水中完成,雌雄蛙抱对后,将精子和卵子产在水中,体外受精,幼体在水中发育,抱对可以增加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率,故B错误。
C.爬行类雌雄异体,体内受精,陆地产卵,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爬行动物用肺呼吸,因此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的依赖,故C正确。
D.白鳍豚属于哺乳动物,胎生、哺乳的生殖方式,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故D正确。
故选B。
18. 如图为某人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B. 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
C. 图中a为女性的性染色体
D. 此人产生的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22条+XX
【答案】D
【解析】
【分析】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的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第23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由此判断男女差异与这对染色体有关,因此把这对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男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一对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且和男性体细胞中的X染色体相似。由图示可知:第23对性染色体的组成是XX,为女性。
【详解】A.染色体存在于细胞的细胞核中。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A正确。
B.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每种生物的体细胞内都含有一定数量的结构不同的染色体,这些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B正确。
CD.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从染色体图中可以看出图中的第23对染色体的大小、形态相同,是XX染色体。因此此人的体细胞染色体组成为22对常染色体+XX,为女性,则此人产生的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22条+X,C正确、D错误。
故选D。
19. 中国科学院曾在湖南省永州市道县乐福堂乡福岩洞发现47枚人类牙齿化石,表明8-12万年前现代人在该地区已经出现。下列关于人类的进化说法错误的是(  )
A. 埃及发现的古猿头骨化石被认为是猿向人进化的唯一证据
B.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与环境的改变可能存在密切的关系
C. 人类的进化大约分为南方古猿、能人阶段、直立阶段和智人阶段
D. 人类进化过程中脑容量的逐渐增加是最显著的变化之一
【答案】A
【解析】
【分析】(1)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解剖学证据、分子生物学证据、胚胎学证据、病理学证据等。
(2)人类和类人猿都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进化的历程可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等。
【详解】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的证据,但不是唯一证据。因此,埃及发现的古猿头骨化石被认为是猿向人进化的最直接证据,不是唯一证据,故A错误。
B.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环境对生物起到了定向选择作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由此可见,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与环境的改变可能存在密切的关系,故B正确。
C.由分析可知,人类的进化大约分为南方古猿、能人阶段、直立阶段和智人阶段,每个阶段的人有着不同特征,故C正确。
D.在人类进化历程中,南方古猿的脑容量为500毫升左右,能直立行走,会用天然的工具,但不能制造工具;能人的脑容量平均为680毫升,前肢解放,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直立人的脑容量接近1100毫升,可以打造多种石器,开始使用火;智人的脑容量达1350毫升甚至更大,接近现代人的脑量,能制造石器和骨器,靠狩猎、捕鱼生活,不仅会使用火,还能人工取火。由此可见,人类进化过程中脑容量的逐渐增加是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故D正确。
故选A。
20. 科学家发现水稻高产的关键基因,并将刺槐的耐盐碱基因转移到高产水稻中,培育出产量高且耐盐碱的新品种水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个实例说明环境影响生物的性状
B. 耐盐碱的性状由耐盐碱基因控制
C. 耐盐碱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染色体片段
D. 新品种耐盐碱的基因不能遗传给后代
【答案】B
【解析】
【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容易被碱性颜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即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
【详解】A.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基因,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将刺槐的耐盐碱基因转移到高产水稻中,培育出产量高且耐盐碱的新品种水稻,这个实例说明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A错误。
B.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所以海水稻耐盐碱的性状是由耐盐碱基因控制,B正确。
C.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叫基因,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所以耐盐碱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故C错误。
D.新品种水稻耐盐碱是因为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能够遗传给后代,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故D错误。
故选B。
21.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下列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
B. 绿色植物是地球上所有生物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
C. 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
D. 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
【答案】B
【解析】
【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2)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体外的过程。
【详解】A.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所以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是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故A正确。
B.太阳能是地球上所有生物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太阳能储存在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中,故B错误。
C.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促进水分的吸收,促进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提高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具有重要的作用,故C正确。
D.绿色植物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所以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故D正确。
故选B。
22.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以下说法属于健康生活方式的是( )
A. 减少睡眠时间,坚持每天学习到凌晨
B. 吸烟可以提神醒脑,提高学习效率
C. “吸毒一口,落入虎口”,应远离毒品
D. 具有“OTC”标识的药物不能自行购买
【答案】C
【解析】
【分析】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遵循的行为习惯,如果有利于增进身心健康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就是健康的生活方式。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平衡膳食;坚持适度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详解】A.减少睡眠时间,学习到凌晨,会破坏人的生物钟,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降低学习效率,还会影响身体健康,A错误。
B.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严重,不能提高学习效率,不能吸烟,B错误。
C.毒品会严重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危害人的身心健康,“吸毒一口,落入虎口”,应远离毒品,C正确。
D.具有“OTC”标识的药物属于非处方药,可以自行购买,D错误。
故选C。
23.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
培养皿编号 种子数量 实验条件 实验结果
① 20 粒 潮湿 4℃ 0 粒萌发
② 20 粒 干燥 25℃ 0 粒萌发
③ 20 粒 完全浸没在水中 25℃ 0 粒萌发
④ 20 粒 潮湿 25℃ 18 粒萌发
A. ①与④对照,说明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
B. ②与③对照,说明水分是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
C. ③中种子都未萌发,因缺少萌发所需充足的空气
D. ④中2粒未萌发,可能是不具备萌发的自身条件
【答案】B
【解析】
【分析】(1)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详解】A.①与④比较,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温度,因此说明温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A正确。
B.②与③比较,唯一不同的变量是空气,因此说明空气是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B错误。
C.③中种子都未萌发,是因为缺少种子萌发所需的空气,C正确。
D.④中2粒种子未萌发,可能是种子的胚不是完整的、胚不是活的、种子在休眠期等自身条件不具备,D正确。
故选B。
24. 如图为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表示生产者的是丙
B. 序号①表示呼吸作用
C. 表示消费者的是甲
D. 蚯蚓可以充当图中的乙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①代表光合作用,②代表呼吸作用。
【详解】分析图示可知,图中表示生产者的是丙(绿色植物),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因此甲表示消费者,乙表示分解者,蚯蚓可以充当图中的乙分解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会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序号①代表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为原料,②代表呼吸作用,因此ACD正确,B错误。
故选B。
25.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多样性就是指生物种类多样性
B. 生物的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
C. 为了丰富我国的动植物资源,可大量引进外来物种
D.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答案】D
【解析】
【分析】1、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生物种类(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②迁地保护:在生物多样性分布的异地,通过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树木园、野生动物园、种子库、基因库、水族馆等不同形式的保护设施,对那些比较珍贵的物种、具有观赏价值的物种或其基因实施由人工辅助的保护;③建立基因库:建立基因库,来实现保存物种的愿望;④构建法律体系:必须运用法律手段,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来保护生物多样性;⑤增强宣传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力度。3、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分类等级越高,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点越少;分类等级越低,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点越多。
【详解】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生物种类(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故A错误。
B.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生物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越少,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多,故B错误。
C.一个外来物种引入后,有可能因新的环境中没有相抗衡或制约它的生物,没有天敌,这个引进种可能成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平衡,改变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故C错误。
D.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即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故D正确。
故选D。
二、非选择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50分)
26. 龙安柚是四川省广安市特产,龙安柚果实中大,果皮黄橙色,肉质脆嫩,汁多,少核或无核,11月上中旬成熟。龙安柚具有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消食醒酒、降火等作用,对脊柱炎、便秘患者有较好疗效。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四月,龙安柚开花时候,碧绿的柚子树上柚花正陆续开放,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踏青赏花。我们吃的一个个柚子是由花中的_____发育而来的。
(2)成熟后的柚子在采摘后其细胞仍然保持生命活性。在储存过程中,柚子通过_____作用不断分解有机物,这一过程会导致果实风味下降、重量减轻。为了延长柚子的保存时间,可以采取的方法是_____(任写一个)。
(3)果树整形可以提高产量,你认为如图两种树形中产量较高的是_____,从光合作用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_。
【答案】(1)子房 (2) ①. 呼吸 ②. 适当降低储存温度##包裹保鲜膜等
(3) ①. 乙 ②. 乙通风透光性比甲好,提高了光的利用率,有利于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从而实现果树增产
【解析】
【分析】植物的花完成传粉和受精后,雌蕊的子房发育成果实,其发育情况如图所示:
【小问1详解】
由分析可知,子房发育成果实;我们吃的一个个柚子是果实,由花的子房发育而来的。
【小问2详解】
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作呼吸作用。因此,成熟后的柚子在采摘后其细胞仍然保持生命活性,在储存过程中,柚子通过呼吸作用不断分解有机物,这一过程会导致果实风味下降、重量减轻。呼吸作用受温度和含氧量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低、氧气含量越低呼吸作用越弱;因此,为了延长柚子的保存时间,可以采取的方法是适当降低储存温度、包裹保鲜膜等,都可以降低呼吸作用。
【小问3详解】
绿色植物利用光,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作光合作用;观察图甲和图乙两种树形可知,乙通风透光性比甲好,提高了光的利用率,有利于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从而实现果树增产;因此,两种树形中产量较高的是乙。
27.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统计,2023年中,我国交通事故年均发生数约25万次;交通事故死亡人数60676人次。事故调查显示,大约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醉酒驾驶的危害:1.触觉能力降低,精神亢奋;2.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降低;3.视觉模糊;4.心态不正常;5.易疲劳。请结合图示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醉酒”者常常表现出走路不稳等现象,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_____造成的。
(2)某人在“酒驾”交通事故中受伤,医生用针刺其指尖,此人立刻缩手。请用图甲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缩手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_____。
(3)对醉酒者可采用吹气实验检测醉驾程度。吹气时,醉酒者的膈肌处于_____状态。
(4)酒驾者饮酒后的酒精随血液循环在身体内流动,当血液流经肾脏时,葡萄糖浓度出现了图丙的变化,此变化过程发生在图乙中的[ ]_____内。([ ]填序号,_____填名称)
【答案】(1)小脑 (2)1→3→5→4→2
(3)舒张 (4)D肾小管
【解析】
【分析】(1)小脑位于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2)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1感受器、3传入神经、5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和2效应器。
(3)尿液的形成需要: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起滤过作用;肾小管重新吸收作用。图乙中,A入球小动脉,B肾小球,C肾小囊,D肾小管,E集合管。
【小问1详解】
小脑的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醉酒”者走路不稳是因为小脑被麻醉。
【小问2详解】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甲图中的结构:1感受器、2效应器、3传入神经、4传出神经、5神经中枢,所以其神经冲动传导途径为1→3→5→4→2。
【小问3详解】
吸气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呼气时正好相反,膈肌舒张,膈顶部回升,胸廓的上下径缩小。因此,吹气时,醉酒者的膈肌处于舒张状态。
【小问4详解】
从图丙看出,葡萄糖浓度变为0,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葡萄糖被D肾小管全部重新吸收送回血液,导致尿液的葡萄糖浓度是0。因此当血液进入肾脏流经图乙时,葡萄糖浓度出现了图丙的变化。这个变化是发生在图乙的部位是D肾小管,此时进行的生理活动是肾小管重吸收。
28. 如图是水稻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和食物网中的物质和能量金字塔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所示为水稻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从构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中未表示出的生物成分是_____。
(2)目前农田里采用喷洒农药来消灭害虫,农药中的某些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图一中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_____。
(3)该生态系统中,当昆虫的数量增多时,水稻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昆虫的数量减少,水稻田生态系统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能力。
(4)若图二表示“水稻→植食性昆虫→青蛙→蛇”这条食物链中的四类生物按顺序建立的能量金字塔,则丁对应的生物是_____。
【答案】(1)分解者 (2)蛇
(3)自我调节 (4)水稻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小问1详解】
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一中的食物网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还缺少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
【小问2详解】
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图一中,蛇的营养级最高,因此,图一中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蛇。
【小问3详解】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成为生态平衡,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这种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反之,就越弱。所以,题干描述的现象,体现了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小问4详解】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一般来说,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因此在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含有的能量越多;营养级越高,含有的能量越少。因此,图二中的四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是:丁→丙→乙→甲,丁对应的是水稻。
29. 如图是人体相关结构在抵抗病原体中的作用,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_____(填序号)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病原体一旦侵入人体,人体首先调动_____(填“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进行防御。
(2)图乙所示的免疫是由免疫器官和_____共同完成的,它们是人体抵抗病原体的第三道防线。
(3)防疫部门给幼儿注射腮腺炎疫苗,这是在进行预防接种,在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中属于_____。
【答案】(1) ①. ①③ ②. 非特异性免疫
(2)免疫细胞 (3)保护易感人群
【解析】
【分析】(1)人体的免疫系统包括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其中皮肤和黏膜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的特点是人体与生俱来的,对多种病原体都要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病原体一旦侵入人体,人体首先调动非特异性免疫进行防御。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构成了抵御病原体的第三道防线,它特点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2)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
【小问1详解】
人体的免疫系统包括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其中①皮肤和③黏膜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的特点是人体与生俱来的,对多种病原体都要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病原体一旦侵入人体,人体首先调动非特异性免疫进行防御。
【小问2详解】
图乙所示的免疫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共同完成的,它们是人体抵抗病原体的第三道防线。
【小问3详解】
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维持人的身体健康,这种措施是保护易感人群。
30. 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所致的疾病,具有先天性、家族性、病种多、发病率高等特点。目前已发现的遗传病超过3000种,估计每100个新生儿中就有3~10个患有各种不同的遗传病。如图是某家族的遗传图谱,图中Ⅱ代3号患有白化病(头发、皮肤均表现白色)。请据此分析作答:
(1)据图可以判断_____(填“正常”或“白化”)是隐性性状。
(2)若用A、a表示显隐性基因,根据遗传图谱分析,该患病女孩(3号)母亲的基因组成为_____。
(3)Ⅱ2表现正常,他的基因组成可能是_____。
(4)若Ⅱ代4号的母亲为白化病,Ⅱ3和Ⅱ4第一胎生了一个女孩,他们准备生第二胎,第二胎生正常男孩的可能性是_____。
【答案】(1)白化 (2)Aa
(3)AA或Aa (4)25%
【解析】
【分析】(1)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成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小问1详解】
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据图Ⅰ代1和2正常,子代出现白化,可以判断白化是隐性性状。
【小问2详解】
若用A,a表示显隐性基因,Ⅰ代1和2正常,子代出现白化,白化病的基因组成是aa,父母的基因型都是杂合的,即Aa,因此,该患病女孩(3号)母亲的基因组成为Aa。遗传图解为:
【小问3详解】
根据(2)的分析可知,Ⅱ2表现正常,他的基因组成可能是AA或Aa。
【小问4详解】
若Ⅱ代4号的母亲为白化病,白化病基因组成是aa,因此,Ⅱ4的基因组成是Aa。Ⅱ3患病,基因组成是aa。Ⅱ3和Ⅱ4的遗传图解为:
因此,Ⅱ3和Ⅱ4生正常孩子的概率是50%。Ⅱ3和Ⅱ4第一胎生了一个女孩,他们准备生第二胎,性别遗传图为:
第二胎生男孩的可能性是50%。第二胎生正常男孩的可能性是50%×50%=25%。
31. 铅污染主要来自铅制品(如电池)工矿企业排出的含铅废水、废气和废渣以及汽车排出的含铅尾气。科研人员以4种常见树木为实验材料,研究铅污染环境下植物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该变化可反映植物叶片光合功能的强弱。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①在空气质量良好、土壤未受铅污染的植物栽培基地,取生长环境、树龄等条件基本相同的树叶若干。
②将叶片用蒸馏水冲洗后擦干,用同一打孔器取叶圆片,置于培养皿中,每个培养皿50片。
③将浓度为800mg/L的醋酸铅溶液倒入培养皿中(每皿100mL)进行铅污染处理,对照组叶片用等量蒸馏水浸泡。科研人员记录铅污染下4种树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mg/L)如表所示:(说明:对照组内同种植物短期内叶绿素含量变化可忽略不计。)
树种 对照组 实验组
1小时 2小时 3小时 4小时 2天
黄杨 1.40 2.46 2.17 1.00 0.69 0.50
香樟 1.27 1.68 1.35 0.96 0.42 0.30
杉木 1.84 2.38 1.76 1.14 1.05 0.57
冬青 1.99 1.76 1.70 1.40 1.11 0.51
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步骤①中,科研人员选择生长环境、树龄等条件基本相同的树叶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是_____。
(2)科研人员通过3次重复实验获得了一系列实验数据,在处理数据时,他们应当取各重复组数据的_____值作为最终的实验结果。
(3)表中的实验结果表明,在铅污染下,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除冬青外,其余3种树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均表现为_____的变化规律。
(4)铅污染不仅对植物的生活有影响,对我们自身健康也存在危害,请从个人生活角度出发,提出一个减少铅污染的措施:_____。
【答案】(1)保证唯一变量
(2)平均 (3)先上升后下降
(4)将废电池进行回收利用,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可实现铅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选择乘坐新能源交通出行
【解析】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出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小问1详解】
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本实验研究铅污染环境下4种常见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其变量为铅,其余条件要相同且适宜;因此,步骤①中,科研人员选择生长环境、树龄等条件基本相同的树叶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是保证唯一变量。
【小问2详解】
对照实验要遵循可重复性原则;多个个体参与实验或实验重复多次进行,避免偶然因素的发生,实验数据取平均值,以减少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可靠。因此,科研人员通过3次重复实验获得了一系列实验数据,在处理数据时,他们应当取各重复组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实验结果。
【小问3详解】
通过横向对比实验统计表格的数据,能够看出,在铅污染下,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除冬青外,其余3种树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
【小问4详解】
根据题干“铅污染主要来自铅制品(如电池)工矿企业排出的含铅废水、废气和废渣以及汽车排出的含铅尾气”的描述可知,从个人生活角度出发,减少铅污染的措施有:将废电池进行回收利用,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可实现铅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选择乘坐新能源交通出行等。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