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3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二模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3年八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生物试题
1.本卷共8页,满分为8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本卷包括选择题(20题,每题2分,共40分)、非选择题(8题,共40分)。
2.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3.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第1至10题为地理试题,第11至20题为生物试题。每题2分,共40分)
1. 如图中甲图为某同学在“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中观察到的菠菜叶横切面图,乙图为蚕豆叶下表皮气孔张开和闭合的电镜扫描照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的4是叶脉,其功能只能输送有机物
B. 菠菜叶片上、下表皮中的气孔数量不同,一般上表皮气孔较多
C. 叶片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除了甲图中的2以外,还有乙图中保卫细胞
D. 乙图中的气孔由张开状态转为闭合状态,不仅影响水分的吸收,也影响无机盐的吸收
2. 如图中四幅图分别是细菌、酵母菌、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都有细胞壁
B. ①②③④都有细胞核
C. ①②③④都有细胞分化
D. ①②③④都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
3. 如图是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曲线示意图和人体泌尿系统有关结构及生理活动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当血液流经D时,营养物质增加,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B. 正常情况下,b中浓度低于a中浓度的物质是尿素
C. 若某人的尿液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则发生病变的部位一定是③
D. X代表物质最终消化产物可以经过①滤过到肾小囊腔内,也可以在③处被重吸收
4. 将银边天竺葵(银边部分的细胞中无叶绿体)的一片叶用黑色圆纸片两面遮盖(如图所示),置暗处一昼夜后再移至阳光下照射数小时,取下此叶片,经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下列对此实验的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
A. 此装置可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
B. 置于暗处一昼夜目的是防止叶片进行光合作用
C. 此装置包含两组对照实验,分别是①与②、①与③
D 滴加碘液后①处变蓝,说明该处产生了淀粉
5. 为积极落实“双减”政策,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某中学举办了“雏鹰杯”乒乓球比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运动员在击球时,主要靠图1所示的a来调节呼吸和心跳
B. 运动员能维持身体的平衡,主要与图1所示c的作用有关
C. 运动员能看清远处和近处的球,主要靠图2所示②的调节
D. 个别运动员佩戴近视镜是为了使物像正好落在图2所示的⑥上,以便看清对手动作
6. 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丁依次是樱桃种子从萌发到结果的各阶段,I表示生理过程,①~④表示器官或气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株樱桃树的生命起点是受精卵
B. 器官①的根毛细胞与器官④的果皮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
C. 器官①来自种子甲的胚根,器官④来自樱花雌蕊中的子房
D. 若气体③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此时I过程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
7. 观察如图所示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的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和DNA
B.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为双螺旋结构,其中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
C. 通常情况下,1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1个DNA分子包含多个基因
D. 基因是生物体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8. 人的肤色正常和白化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A、a表示;其中A为显性基因,a为隐性基因),如图表示肤色在一个家族中的遗传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根据3、4、8可判断白化病为隐性遗传病
B. 个体7的基因组成是Aa的概率为50%
C. 图中1、4、10、11四位男性个体基因组成相同,均为Aa
D. 如果个体5和个体6欲再生一个女孩,该女孩的肤色也可能为白化
9. 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相互关系示意图甲、乙、丙表示三类生物成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完成④过程的主要部位是根的成熟区
B. 甲、乙、丙分别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C. 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①开始的,其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D. ②、③过程的实质都是细胞的呼吸作用,都必须有氧气的参与
10. 2023年2月7日,美国马里兰医学院进行了全球首例猪心脏移植进入人体的手术,如图为猪心脏移植过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D猪出生后完全呈现A猪的遗传性状
B. 从免疫角度看移植到人体的猪心属于抗体
C. 植入的基因是位于DNA上与遗传有关的片段
D. 往A猪的体细胞中植入人类基因,采用了克隆技术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7题,第21至24题为生物试题,第25至27题为地理试题。共40分)
11. 图中甲图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某绿色植物光照强度与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关系;乙图为该植物体叶肉细胞内①、②两种气体的移动方向模式图;丙图是某兴趣小组将该植物栽培在密闭玻璃温室中,用红外线测量仪测得的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a点对应的横坐标光照强度为0,则此时a点对应的纵坐标的数值6可表示该植物的_____(填“生理过程”名称)强度。
(2)若乙图中的①、②两种气体只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之间按箭头方向移动,不进出细胞,则此时图乙对应图甲中的点_____(填“a”或“b”或“c”或“d”字母),该植物叶片此时除完成图乙模式图中的生理过程外,还可以进行的生理过程是_____。
(3)由丙图可推知,密闭玻璃温室中氧气浓度最大的是_____点(填“e”或“f”或“g”或“h”或“i”或“j”字母)。24点与0点相比,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_____(填“增多”或“不变”或“减少”)。
12. 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各系统分工合作完成人体各项生命活动。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过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D为器官,a、b为物质,①~⑤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图中的②过程与图甲中的_____段是相对应的。
(2)某肝炎患者,若进行静脉注射治疗,药物到达病灶部位前经过心脏各腔的顺序为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3)进食后乙图中D器官的部分分泌物可通过导管进入十二指肠,另一部分分泌物直接进入血液,直接进入血液的分泌物为_____。
(4)乙图中①~⑤属于排泄途径的有_____(填序号)。
(5)正常人心脏内瓣膜有规律的开闭,能够预防血液倒流。当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时,动脉瓣处于_____(“打开”或是“关闭”)状态。
1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相关传染病和免疫的问题。
材料:在过去的三年里,新冠病毒一次次变异,德尔塔、拉姆达、奥密克戎……狡猾的新冠病毒一次次“升级装备”向人类发起进攻。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传播速度很快、隐匿性很强。新冠病毒检测是狙击疫情极为关键的环节,目前主要有核酸检测、抗原检测和抗体检测三种检测方法。
(1)从传染病的角度看,奥密克戎毒株属于病原体,其结构的最大特点是_____。
(2)核酸检测准确率高,被多国公认为新冠病毒检测的“金标准”。核酸检测能够尽早发现携带新冠病毒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一旦发现感染立即对其进行隔离,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_____。
(3)抗原检测主要是检测新冠病毒表面的抗原物质,通过试纸条上质控区(C)和检测区(T)显色来判定结果(图中甲)。若某人抗原检测的结果如图中乙所示,请判定他的检测结果是_____。
(4)抗体检测适用于症状发作到3~4周之后,主要原因是大量抗原进入人体后,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需要一定的时间,抗体的成分是_____,该免疫属于_____。
14. 蝗虫是农业害虫,大山雀是其天敌之一。蝗灾爆发的最关键原因是蝗虫从散居型到群居型的转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理论上可以通过保护色防御大山雀捕食的是_____型蝗虫。
(2)分析乙图中实验数据推测,除体色因素外,群居型蝗虫可能还有其它防御大山雀捕食的方法。科学家研究进一步发现,两种类型的蝗虫释放不同挥发性物质的量存在差异(丙图)。其中差异最显著的物质是_____(填“a”或“b”或“c”或“d”)。经测定,该物质为苯乙腈。如群居型蝗虫释放的该物质确实能有效降低其被大山雀捕食率,则这种行为从获得的方式看属于_____。
(3)为验证上述推测,研究者设计表中两组实验,选取不同蝗虫与饥饿处理的大山雀放入同一笼中,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组别 第一组实验 第二组实验
蝗虫 群居型蝗虫(自然状态) 群居型蝗虫(去除苯乙腈)
蝗虫数量 50只 50只
饥饿处理的大山雀 10只 10只
①本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是_____(填物质名称)的有无。
②请预测实验结果:_____。2023年八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生物试题
1.本卷共8页,满分为8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本卷包括选择题(20题,每题2分,共40分)、非选择题(8题,共40分)。
2.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3.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第1至10题为地理试题,第11至20题为生物试题。每题2分,共40分)
1. 如图中甲图为某同学在“观察叶片的结构”实验中观察到的菠菜叶横切面图,乙图为蚕豆叶下表皮气孔张开和闭合的电镜扫描照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的4是叶脉,其功能只能输送有机物
B. 菠菜叶片上、下表皮中的气孔数量不同,一般上表皮气孔较多
C. 叶片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除了甲图中的2以外,还有乙图中保卫细胞
D. 乙图中的气孔由张开状态转为闭合状态,不仅影响水分的吸收,也影响无机盐的吸收
【答案】C
【解析】
【分析】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图甲中1上表皮,2叶肉,3下表皮,4叶脉,5气孔。
【详解】A.叶脉里含有导管和筛管,导管可以运输水分、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属于输导组织,A错误。
B.菠菜叶片上下表皮中的气孔数量不同,一般下表皮气孔较多,B错误。
C.图甲2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内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
D.气孔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气孔由张开状态转为闭合状态,影响蒸腾作用,进而影响水分的吸收和运输,但是不能影响无机盐的吸收,D错误。
故选C。
2. 如图中四幅图分别是细菌、酵母菌、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都有细胞壁
B. ①②③④都有细胞核
C. ①②③④都有细胞分化
D. ①②③④都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
【答案】D
【解析】
【分析】观图可知:①是细菌,②是酵母菌,③动物细胞,④植物细胞。
【详解】A.③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故A错误。
B.①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故B错误。
C.①细菌和②酵母菌都没有细胞的分化,故C错误。
D.①②③④都有细胞膜,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进出,故D正确。
故选D。
3. 如图是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曲线示意图和人体泌尿系统有关结构及生理活动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当血液流经D时,营养物质增加,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B. 正常情况下,b中浓度低于a中浓度的物质是尿素
C. 若某人的尿液中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则发生病变的部位一定是③
D. X代表物质的最终消化产物可以经过①滤过到肾小囊腔内,也可以在③处被重吸收
【答案】D
【解析】
【分析】观图可知:A是口腔、B是咽和食道、C是胃、D是小肠、E是大肠、X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Y表示蛋白质的消化过程、Z表示脂肪的消化过程;①肾小球、②肾动脉、③肾小管。a是肾小囊腔,里面的液体是原尿、b是集合管,内流尿液。
【详解】A.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当血液流经D小肠时,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增加,氧气减少,是静脉血,A错误。
B.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可见,b中浓度高于a中浓度的物质是尿素,B错误。
C.正常情况下肾小球不能过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若肾小球病变,肾小球的通透性增大。原本不能过滤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进入了原尿。而肾小管又不重吸收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因此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所以当尿液中发现蛋白质时,肾脏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在①肾小球,C错误。
D.X表示淀粉的消化过程,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最终产物是葡萄糖,所以X代表物质的最终消化产物可以经过①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也可以在③肾小管处被重吸收,D正确。
故选D。
4. 将银边天竺葵(银边部分的细胞中无叶绿体)的一片叶用黑色圆纸片两面遮盖(如图所示),置暗处一昼夜后再移至阳光下照射数小时,取下此叶片,经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下列对此实验的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
A. 此装置可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
B. 置于暗处一昼夜目的是防止叶片进行光合作用
C. 此装置包含两组对照实验,分别是①与②、①与③
D. 滴加碘液后①处变蓝,说明该处产生了淀粉
【答案】B
【解析】
【分析】该实验的方法步骤:暗处理→遮盖后,光照射→几小时后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液→冲洗观察叶色现象。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关键是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详解】A.叶片①处有叶绿体,在光下进行了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滴加碘液后①处变蓝;②处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产生淀粉,滴加碘液后②处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叶片①处在光下进行了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滴加碘液后①处变蓝;③处没有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产生淀粉,滴加碘液后③处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照,A正确。
B.实验前将植株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让叶片通过呼吸作用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B错误。
C.本题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有两组对照实验,非绿色部分②和①绿色部分形成对照,变量是叶绿体,未遮光部分①处和遮光部分③处形成对照,变量是光,C正确。
D.①绿色部分滴加碘液后①处变蓝,原因①绿色部分在有光的条件下,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D正确。
故选B。
5. 为积极落实“双减”政策,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某中学举办了“雏鹰杯”乒乓球比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运动员在击球时,主要靠图1所示的a来调节呼吸和心跳
B. 运动员能维持身体的平衡,主要与图1所示c的作用有关
C. 运动员能看清远处和近处的球,主要靠图2所示②的调节
D. 个别运动员佩戴近视镜是为了使物像正好落在图2所示的⑥上,以便看清对手动作
【答案】C
【解析】
【分析】观图可知:图一中a大脑,b小脑,c脑干;图二中①角膜,②晶状体,③虹膜,④视网膜,⑤视神经,⑥巩膜。
【详解】A.c脑干中有维持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呼吸中枢和心跳中枢等。运动员在击球时,主要靠图一所示的a来调节呼吸、心跳、血压等,A错误。
B.b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B错误。
C.眼睛通过睫状体来调节②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C正确。
D.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近视镜是凹透镜,使物像正好落在眼球内的④视网膜上,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D错误。
故选C。
6. 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丁依次是樱桃种子从萌发到结果的各阶段,I表示生理过程,①~④表示器官或气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株樱桃树的生命起点是受精卵
B. 器官①的根毛细胞与器官④的果皮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
C. 器官①来自种子甲的胚根,器官④来自樱花雌蕊中的子房
D. 若气体③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此时I过程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甲种子,乙丙幼苗, 丁植株,①根,②进入叶片的气体,③从叶片中释放的气体,④果实。
【详解】A.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生物的发育起点都是一个受精卵中开始的,一株樱桃树要经历开花、传粉、受精过程才能形成种子和果实,因此,一株樱桃树的生命起点是受精卵,A正确。
B.器官①的根毛细胞与器官④的果皮细胞都属于樱桃树的体细胞,它们都源自于受精卵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形成的,因此,器官①的根毛细胞与器官④的果皮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B正确。
C.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胚根发育成植物的根;④果实是由樱桃花的子房发育来的,C正确。
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氧气,若③释放出氧气,可以证明此时I过程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D错误。
故选D。
7. 观察如图所示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染色体的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和DNA
B.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为双螺旋结构,其中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
C. 通常情况下,1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分子,1个DNA分子包含多个基因
D. 基因是生物体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两种物质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基因→DNA分子→染色体→细胞核→细胞。
【详解】A.染色体是细胞核中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而且每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A正确。
B.DNA分子是由两条长链盘旋而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正确。
C.一般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中含有多个基因,C错误。
D.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的DNA片段,控制着生物的性状,是生物体携带和传递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D正确。
故选C。
8. 人肤色正常和白化是一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用A、a表示;其中A为显性基因,a为隐性基因),如图表示肤色在一个家族中的遗传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根据3、4、8可判断白化病为隐性遗传病
B. 个体7的基因组成是Aa的概率为50%
C. 图中1、4、10、11四位男性个体基因组成相同,均为Aa
D. 如果个体5和个体6欲再生一个女孩,该女孩的肤色也可能为白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1)生物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
【详解】A.通过分析可知,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因此3和4的基因组成是Aa和Aa,肤色正常为显性性状,而白化病为隐性性状控制的遗传病,A正确。
B.根据A可知,3和4的基因组成是Aa和Aa,其遗传图谱如下:
个体7表现为正常,其基因组成为Aa的概率为2/3,B错误。
C.图中1号表现为正常,其后代有4正常也有5白化,可以推断1的基因组成为Aa,4的基因组成为Aa,遗传图谱如下图:

又因为5的基因组成为aa,必会给子代各传递一个基因a,10、11均表现正常,因此基因组成都为Aa,C正确。
D.个体5患白化病,基因组成是aa,个体6的肤色正常,基因组成可能是AA或Aa,当基因组成是AA时,子代不可能是白化,当基因组成是Aa时,产生A和a两种配子,子代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这样子代可能为白化,D正确。
故选B。
9. 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示意图甲、乙、丙表示三类生物成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完成④过程的主要部位是根的成熟区
B. 甲、乙、丙分别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C. 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①开始的,其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D. ②、③过程实质都是细胞的呼吸作用,都必须有氧气的参与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同时也能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生产者作为食物,并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分解者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放出二氧化碳,观图可知:甲表示生产者、乙表示消费者、丙表示分解者,①表示光合作用,②③表示呼吸作用,④表示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详解】A.④表示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甲是生产者绿色植物,植物根的成熟区有根毛,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A正确。
B.由图可知,甲与二氧化碳之间是双箭头,说明该生物既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又能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可判断出甲为生产者;而甲和乙遗体和排泄物都被丙分同时,丙又不断地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判断乙为消费者,丙是分解者,B正确。
C.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①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开始的,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规律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因此越往食物链的末端,能量越少,生物的数量也随着食物链级别的升高减少,C正确。
D.②③过程的实质都是细胞的呼吸作用,细菌和真菌有的进行有氧呼吸,有的进行无氧呼吸,D错误。
故选D。
10. 2023年2月7日,美国马里兰医学院进行了全球首例猪心脏移植进入人体的手术,如图为猪心脏移植过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D猪出生后完全呈现A猪的遗传性状
B. 从免疫角度看移植到人体的猪心属于抗体
C. 植入基因是位于DNA上与遗传有关的片段
D. 往A猪的体细胞中植入人类基因,采用了克隆技术
【答案】C
【解析】
【分析】(1)转基因技术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
(2)抗原是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
【详解】A.细胞核中含有主要的遗传物质,在A猪的体细胞中植入人体基因,故D猪出生后不会完全呈现A猪的遗传性状,A错误。
B.抗原是能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可见,从免疫角度看移植到人体的猪心属于抗原,B错误。
C.基因是包含遗传信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植入的基因是位于DNA上与遗传有关的片段,C正确。
D.转基因技术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所以往A猪的体细胞中植入人类基因,采用了转基因技术,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7题,第21至24题为生物试题,第25至27题为地理试题。共40分)
11. 图中甲图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某绿色植物光照强度与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关系;乙图为该植物体叶肉细胞内①、②两种气体的移动方向模式图;丙图是某兴趣小组将该植物栽培在密闭玻璃温室中,用红外线测量仪测得的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a点对应的横坐标光照强度为0,则此时a点对应的纵坐标的数值6可表示该植物的_____(填“生理过程”名称)强度。
(2)若乙图中的①、②两种气体只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之间按箭头方向移动,不进出细胞,则此时图乙对应图甲中的点_____(填“a”或“b”或“c”或“d”字母),该植物叶片此时除完成图乙模式图中的生理过程外,还可以进行的生理过程是_____。
(3)由丙图可推知,密闭玻璃温室中氧气浓度最大的是_____点(填“e”或“f”或“g”或“h”或“i”或“j”字母)。24点与0点相比,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_____(填“增多”或“不变”或“减少”)。
【答案】(1)呼吸作用
(2) ①. c ②. 蒸腾作用
(3) ①. h ②. 减少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甲中a点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c点表示光补偿点,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强度;d点表示光饱和点。
图乙中,叶绿体产生的氧气除了供给线粒体,多余的被释放出去。线粒体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提供给叶绿体消耗外,多余的被释放出去。此时叶绿体只为线粒体提供氧气,线粒体只为叶绿体提供二氧化碳,说明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图丙表示密闭玻璃温室中测定的二氧化碳的变化,曲线上升表示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曲线下降表示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而图中f、h两点时光合作用刚好等于呼吸作用。
【小问1详解】
光合作用需要光,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可进行。图甲中,a点光照强度为零,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能够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强度可表示为6mg/100cm2·h-1。
【小问2详解】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图甲中c点表示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图乙所示叶绿体只为线粒体提供氧气,线粒体只为叶绿体提供二氧化碳,说明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可见,图乙所示的状态可用图甲中c点表示。光合作用必须在有光条件下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蒸腾作用全天都能进行。该植物叶片此时除完成图乙模式图中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外,还可以进行的生理过程是蒸腾作用。
【小问3详解】
光合作用需要光,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可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图丙中6时(f点)~18时(h点),曲线下降,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植物不断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因此在密闭玻璃温室中氧气浓度最大的是18时对应的h点。24点(j点)与0点(e点)相比,密闭玻璃温室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上升,说明在24小时内,植物总的呼吸作用强度要大于光合作用强度,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因此,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减少。
12.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系统分工合作完成人体各项生命活动。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过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D为器官,a、b为物质,①~⑤为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乙图中的②过程与图甲中的_____段是相对应的。
(2)某肝炎患者,若进行静脉注射治疗,药物到达病灶部位前经过心脏各腔的顺序为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3)进食后乙图中D器官的部分分泌物可通过导管进入十二指肠,另一部分分泌物直接进入血液,直接进入血液的分泌物为_____。
(4)乙图中①~⑤属于排泄途径的有_____(填序号)。
(5)正常人心脏内瓣膜有规律的开闭,能够预防血液倒流。当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时,动脉瓣处于_____(“打开”或是“关闭”)状态。
【答案】(1)BC (2)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
(3)胰岛素 (4)②④
(5)关闭
【解析】
【分析】图甲中AB段表示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属于吸气;BC段表示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属于呼气;图乙中的D胰腺、a胰液进入小肠、b胰岛素进入血液循环系统、①吸气、②呼气、③排出粪便、④排尿、⑤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小问1详解】
图甲中的BC段表示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处于呼气状态;图乙中的②呼气过程与图甲中的BC段是相对应的。
【小问2详解】
人体血液循环如图,
某肝炎患者,若进行静脉注射治疗,药物是从上(下)腔静脉开始的,根据图中的箭头:药物经上(下)腔静脉进入心脏的右心房、右心室,经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流回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再经主动脉、各级动脉到达病灶。因此,进行静脉注射,药物到达病灶部位前经过心脏各腔的顺序为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
【小问3详解】
胰腺由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两部分组成,外分泌腺分泌的胰液通过导管进入小肠的十二指肠,内分泌腺胰岛分泌的胰岛素直接由腺体周围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进食后图乙中D器官的部分分泌物可通过导管进入十二指肠,另一部分分泌物直接进入血液,此物质为胰岛素。
【小问4详解】
人体的排泄途径有呼气、排尿和排汗三条途径。图乙中属于排泄途径的有②呼气和④排出尿液。
【小问5详解】
心脏内的瓣膜: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瓣膜,只能向心室开;动脉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瓣膜,只能向动脉开。这些瓣膜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保证血液只能朝一个方向流动(心房→心室→动脉);因此,当血液由心房流向心室时,动脉瓣处于关闭状态。
1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相关传染病和免疫的问题。
材料:在过去的三年里,新冠病毒一次次变异,德尔塔、拉姆达、奥密克戎……狡猾的新冠病毒一次次“升级装备”向人类发起进攻。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传播速度很快、隐匿性很强。新冠病毒检测是狙击疫情极为关键的环节,目前主要有核酸检测、抗原检测和抗体检测三种检测方法。
(1)从传染病的角度看,奥密克戎毒株属于病原体,其结构的最大特点是_____。
(2)核酸检测准确率高,被多国公认为新冠病毒检测的“金标准”。核酸检测能够尽早发现携带新冠病毒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一旦发现感染立即对其进行隔离,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_____。
(3)抗原检测主要是检测新冠病毒表面的抗原物质,通过试纸条上质控区(C)和检测区(T)显色来判定结果(图中甲)。若某人抗原检测的结果如图中乙所示,请判定他的检测结果是_____。
(4)抗体检测适用于症状发作到3~4周之后,主要原因是大量抗原进入人体后,刺激人体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需要一定的时间,抗体的成分是_____,该免疫属于_____。
【答案】(1)无细胞结构(或只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组成)
(2)控制传染源 (3)阴性
(4) ①. 蛋白质 ②. 特异性免疫
【解析】
【分析】(1)病毒结构简单,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
(2)传染病要想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小问1详解】
奥密克戎毒株属于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小问2详解】
核酸检测是检测病毒结构组成中的遗传物质。核酸检测能够有效发现携带新冠病毒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进行核酸检测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
【小问3详解】
乙所示结果仅质控区出现一条红色条带,根据甲中“阴性(-):仅质控区出现一条红色条带”可知,他的检测结果是阴性。
【小问4详解】
抗原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使其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抗体。抗原进入人体刺激人体产生抗体的免疫,是出生后产生的,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
14. 蝗虫是农业害虫,大山雀是其天敌之一。蝗灾爆发的最关键原因是蝗虫从散居型到群居型的转变。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理论上可以通过保护色防御大山雀捕食的是_____型蝗虫。
(2)分析乙图中实验数据推测,除体色因素外,群居型蝗虫可能还有其它防御大山雀捕食的方法。科学家研究进一步发现,两种类型的蝗虫释放不同挥发性物质的量存在差异(丙图)。其中差异最显著的物质是_____(填“a”或“b”或“c”或“d”)。经测定,该物质为苯乙腈。如群居型蝗虫释放的该物质确实能有效降低其被大山雀捕食率,则这种行为从获得的方式看属于_____。
(3)为验证上述推测,研究者设计表中两组实验,选取不同蝗虫与饥饿处理的大山雀放入同一笼中,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组别 第一组实验 第二组实验
蝗虫 群居型蝗虫(自然状态) 群居型蝗虫(去除苯乙腈)
蝗虫数量 50只 50只
饥饿处理的大山雀 10只 10只
①本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是_____(填物质名称)的有无。
②请预测实验结果:_____。
【答案】(1)散居 (2) ①. d ②. 先天性行为
(3) ①. 苯乙腈 ②. 第二组蝗虫被捕食率大于第一组蝗虫被捕食率或第一组蝗虫被捕食率小于第二组蝗虫被捕食率
【解析】
【分析】(1)保护色是指动植物体表的颜色与周围环境相似,可以减少被天敌发现的概率,这种颜色叫保护色。
(2)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
【小问1详解】
图1中,可能通过保护色防御大山雀捕食的是散居型蝗虫,因为散居型蝗虫的颜色更接近于周围的颜色。
【小问2详解】
科学家检测发现,两种类型的蝗虫释放不同挥发性物质的量存在差异,由丙图知,其中差异最显著的是d物质。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又称为本能;先天性行为往往是一些简单的、出生时就必不可少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先天具备的非条件反射行为;因此,群居型蝗虫释放苯乙腈降低其被大山雀捕食的行为从获得的方式看属于先天性行为。
【小问3详解】
①由表中数据知,第一组群居型蝗虫(自然状态),第二组群居型蝗虫(去除苯乙腈),其他条件相同,因此,本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是苯乙腈的有无。
②群居型蝗虫释放的苯乙腈具有防御大山雀捕食的作用,因此,预期实验结果是第一组自然状态的群居型蝗虫被捕食率小于第二组去除苯乙腈的群居型蝗虫。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