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模拟预测卷(三)(新疆)

2024年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模拟预测卷(三)(新疆)


2024年初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模拟预测卷(三)
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
1.(2分)下列对一氧化碳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B.极难溶于水
C.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 D.具有可燃性
2.(2分)“胜哥”的家乡一一浙江金华是一座有格局的城市,2024年的除夕之夜,璀璨的烟花惊艳了鹜江两岸。高氯酸钾(化学式为)是烟花中常用的氧化剂,可增加烟花的亮度。高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A.+7 B.+5 C.-1 D.-7
3.(2分)如图所示为自然界中碳循环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碳循环”指的是碳单质循环
B.绿色植物可以将转化为
C.大气圈中的有百利而无一害
D.化石燃料燃烧是吸收的环节之一
4.(2分)化学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胜哥”不慎被蜜蜂蜇伤,蜜蜂的刺液呈酸性,为了减轻痛痒,可以在蜇伤处涂抹的物质是(  )
A.牛奶(pH≈6) B.苹果汁(pH≈3)
C.矿泉水(pH≈7) D.肥皂水(pH≈10)
5.(2分)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除去二氧化碳中少量的一氧化碳 通入氧气、点燃
B 除去氯化钠中少量的氯化银 溶于水、过滤
C 验证锌、铜、金的金属活动性 加盐酸
D 除去生石灰中少量的碳酸钙 加水或盐酸
A.A B.B C.C D.D
6.(2分)下列关于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
A.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它的着火点
B.镁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其化学方程式
C.根据各种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可以初步比较一些金属的化学活泼性
D.金属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时,都需要在点燃或加热的条件下才能发生
7.(2分)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塑料袋很难被拉断 分子之间有引力
B 水结冰后不再流动 分子停止流动
C 水从液体变为水蒸气 水分子本身面积变大
D 体温计内汞柱液面上升 分子之间有间隔
A.A B.B C.C D.D
8.(2分)将固体X加入水中,实验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是,Y是 B.X是NaOH,Y是
C.X是CaO,Y是水 D.X是,Y是
9.(2分)现有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 B.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
C.金属活动性:乙>甲>丙 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10.(2分)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模拟炼铁原理,在图甲所示的装置中用还原,并利用原位X射线粉末衍射仪来测定不同温度下反应4小时后的固体成分(不同品态物质出现的衍射峰的衍射角不同),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前应先通,再点燃酒精灯
B.图甲中装置末端的气球作用是处理尾气
C.若要制得纯净的,最佳反应温度应控制在
D.实验中,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全部转化为,再转化为
二、非选择题(共6题;共30分)
11.(5分)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观看了《海水晒盐》化学视频,对相关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2分)南海某岛采用风力发电提供的能源对海水进行如图所示的综合利用。
①反渗析法淡化海水是利用海水中各成分的   不同分离出淡水。
②将高盐度浓缩海水进行   可以分离得到粗盐。
(2)(3分)用苦卤制取金属镁的流程图如下:
苦卤氢氧化镁氯化镁镁
上述转化过程中,所发生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类型的步骤是   填序号。步骤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利用苦卤制取氢氧化镁比“直接向海水中加入石灰乳制取氢氧化镁”的优势是   。
12.(5分)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习了溶解度曲线的课程后,对相关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1分)在   ℃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2)(1分)在t1℃时,270g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为   (填最简比)。
(3)(1分)若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   的方法提纯甲(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4)(1分)t3℃时,将甲溶液的状态由M点变为N点,可采用的方法是   (回答一种即可)。
(5)(1分)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到t1℃,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B.溶剂质量大小关系是:丙>乙>甲
C.溶液质量大小关系是:丙>乙>甲
13.(3分)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碳酸钾、硫酸钠、氯化钠、硝酸钡、氢氧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⑴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待烧杯中的物质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滤液.
⑵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
⑶向白色沉淀中滴加过量稀硝酸并不断搅拌,沉淀部分溶解.
请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回答问题:
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   ,可能含有   .
14.(4分)元素周期表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回答下列问题:
(1)(1分)请用表中1号、8号、16号三种元素组成一种常见的物质,该物质的化学式为    。
(2)(1分)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该粒子的符号为    。
(3)(1分) 从海水中提炼出来的重水(化学式为D2O)中重氢原子(D)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则重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4)(1分)具有相同原子数和电子数的分子或离子叫等电子体,等电子体具有相似的结构和性质。下列各组粒子中属于等电子体的是 ____(填字母序号)。
A.NO和O2 B.CO和N2
C.SO2和CO2 D.和
15.(6分)磷在化学实验中经常被使用,结合下列有关磷的实验,回答问题:
(1)(1分)上述三个实验中,正常情况下在实验过程中能看到红磷燃烧的实验是   (填序号)。
(2)(2分)实验A:图中红磷的作用是   ,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烧杯中进入集气瓶的水不足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是   (写一条即可)。
(3)(2分)实验B:实验中锥形瓶底部需铺一层细沙,其作用是   ,该实验中红磷用量   (填“需要”或“不需要”)足量。
(4)(1分)实验C:实验中观察到铜片上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16.(7分)鸡蛋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假设其它物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胜哥”将洗净、捣碎后的12.5g鸡蛋壳装入烧杯中,进行如下实验。(说明:忽略二氧化碳溶于水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1)(2分)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g。
(2)(5分)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注意格式的规范)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无色气体属于物质的颜色、状态,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极难溶于水,溶解性是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密度是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包含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毒性、酸性、碱性、还原性、氧化性等。
2.【答案】A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0,设氯元素化合价为x,则,故选:A。
【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0计算。
3.【答案】B
【知识点】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自然界中的碳循环指的是二氧化碳的循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化石燃料的燃烧以及动植物的呼吸会产生二氧化碳。A答案错误;
B、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B答案正确;
C、大气圈中的二氧化碳有利有弊,二氧化碳能灭火,但二氧化碳过多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C答案错误;
D、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吸收二氧化碳。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 A、根据自然界中的碳循环指的是二氧化碳的循环分析;
B、根据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分析;
C、根据二氧化碳能灭火,但二氧化碳过多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分析;
D、根据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吸收二氧化碳分析。
4.【答案】D
【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由蜜蜂刺液是酸性,则可以涂抹碱性物质,肥皂水pH大于7,因此可以发生中和反应,故选:D。
【分析】根据酸碱性溶液的pH以及中和反应应用分析。
5.【答案】B
【知识点】常见气体的检验;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解: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通氧气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且除去气体中的气体杂质不能使用气体,否则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氯化钠易溶于水,氯化银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锌能与稀盐酸反应,铜、金均不能与稀盐酸反应,加盐酸不能验证锌、铜、金的金属活动性,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氧化钙和碳酸钙均能与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6.【答案】C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是因为空气中氧气浓度低。A答案错误;
B、镁在空气中燃烧是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答案错误;
C、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可以初步比较一些金属的化学活泼性,越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活动性越强。C答案正确;
D、金属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不一定都需要点燃或加热的条件,有些活动性强的金属,常温就可以发生反应。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是因为空气中氧气浓度低分析;
B、根据镁在空气中燃烧是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镁分析;
C、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可以初步比较一些金属的化学活泼性分析;
D、根据金属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不一定都需要点燃或加热的条件,有些活动性强的金属,常温就可以发生反应分析。
7.【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分子之间有引力是物质不易被拉断的原因,所以,塑料袋很难被拉断,是因为分子之间有引力。A符合题意。
B、水结冰后不再流动,分子仍在不停运动。任何条件下分子都在运动,物质的运动状态与分子无关。B错。
C、水从液体变为水蒸气,水分子间隔变大。所以,C错。
D、体温计内汞柱液面上升,说明汞原子间隔变大。D错。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分析,分子间存在此力,状态的改变、热胀冷缩等是分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则是原子间隔)间隔发生改变,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的。
8.【答案】A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 A、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装置内温度降低,硝酸钾溶解度减小,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溶液变浑浊,故选项A正确。
B、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装置内温度升高,硝酸钾溶解度变大,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不变浑浊,故选项B错误。
C、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装置内温度升高,硝酸钾溶解度变大,硝酸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不变浑浊,故选项C错误。
D、硝酸铵溶于水吸热,装置内温度降低,氢氧化钙溶解度变大,氢氧化钙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不变浑浊,故选项D错误。
故选A。
【分析】根据加入的固体物质X溶于水的放热或吸热导致锥形瓶中Y的饱和溶液的溶解度减小而析出晶体的原因来分析解答。
9.【答案】B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不符合题意;
B、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粉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相对原子质量越大,产生氢气质量越小,说明相对原子质量:丙>乙>甲,符合题意;
C、金属越活泼,反应速率越快,曲线越陡,因此金属活动性:乙>甲>丙,不符合题意;
D、产生氢气质量越多,则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的金属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且金属活动性越强,反应速率越快,消耗酸的质量与生成氢气的质量成正比,当生成的盐中金属元素化合价相同时,等质量金属与足量酸反应,相对原子质量越大的金属,产生的氢气质量越小,据此分析解答。
10.【答案】D
【知识点】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A、实验前应该先通一氧化碳,再点燃酒精灯,这样做的目的是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爆炸。A答案正确;
B、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图甲中装置末端的气球作用是处理尾气。B答案正确;
C、根据图分析,500℃时没有氧化铜和氧化亚铜,得到的是纯净的铜。C答案正确;
D、实验中随着温度的升高,从图中可分析,氧化铜部分先转化为氧化亚铜,有一部分氧化铜转化为铜,氧化亚铜再转化为铜。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先通一氧化碳,再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是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爆炸分析;
B、根据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分析;
C、根据500℃时没有氧化铜和氧化亚铜,得到的是纯净的铜分析;
D、根据氧化铜部分先转化为氧化亚铜,有一部分氧化铜转化为铜,氧化亚铜再转化为铜分析。
11.【答案】(1)颗粒大小;蒸发结晶
(2)Ⅰ、Ⅱ;;苦卤中镁离子的浓度高或镁离子得以富集
【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 ①反渗析法淡化海水是利用海水中各成分的颗粒大小不同分离出淡水。 ②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将高盐度浓缩海水进行蒸发结晶可分离得到粗盐。
(2) 步骤Ⅰ为氯化镁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Ⅱ 为氢氧化镁与盐酸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ⅡI为氯化镁分解生成镁,属于分解反应, 步骤Ⅱ的化学方程式为 。 苦卤中镁离子的浓度高 ,利用苦卤制取氢氧化镁比“直接向海水中加入石灰乳制取氢氧化镁”的优势是镁离子得到富集。
【分析】(1)根据反渗析法淡化海水是利用各成分颗粒大小进行分离,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分析;
(2)根据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 利用苦卤制取氢氧化镁将镁离子得到富集分析。
12.【答案】(1)t2
(2)7:20
(3)降温结晶
(4)增加甲固体或恒温蒸发溶剂
(5)B;C
【知识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1)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在 t2 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故答案为: t2 ;
(2)在t1℃时,丙物质的溶解度为35克,表示在t1℃时,100克水中最多只能溶解35克丙,所以在该点温度下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35g:100g=7:20;
故答案为:7:20;
(3)甲中混有少量乙,要提纯甲,则采用甲物质的结晶方式进行提纯,由于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所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
故答案为:降温结晶;
(4)溶解度曲线以上的点表示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在溶解度曲线以下的点表示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t3℃时,将甲溶液的状态由M点变为N点 ,即由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由于M、N在同一温度下,所以不能通过改变温度的方法,因此可以采用增加甲固体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
故答案为:增加甲固体或恒温蒸发溶剂;
(5)A、 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到t1℃, 甲和乙的溶解度减小,会有晶体析出,仍然是饱和溶液,以t1℃时的溶解度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大的溶质质量分数也大, 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所以乙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降温到t1℃,丙物质的溶解度变大,不会有晶体析出,溶液由饱和变成不饱和,应该按照 t3℃时的溶解度计算,由于 t3℃时,丙物质的溶解度小于 t1℃时甲的溶解度,所以丙的质量分数小于甲,因此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乙>甲>丙 ,故A错误;
B、 同一温度下,配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溶解度越大,需要的溶剂就越小,t3℃时,甲、乙、丙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丙,所以溶质质量大小关系是: 丙>乙>甲 ,故B正确;
C、 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到t1℃, 甲、乙溶解度都变小,均有晶体析出,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更大,析出的晶体更多,所以甲溶液质量小于乙,丙溶解度变大,没有晶体析出,溶液质量不变,所以三者的溶液质量大小关系是 丙>乙>甲 ,故C正确;
故答案为:BC。
【分析】(1)根据溶解度曲线交点的含义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等于溶解度:100g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5)根据溶解度曲线的应用进行分析解答。
13.【答案】硫酸钠、碳酸钾、硝酸钡;氢氧化钾;氯化钠
【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
【解析】【解答】碳酸钾和硝酸钡会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硫酸钠和硝酸钡会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待烧杯中的物质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滤液,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硝酸钡,可能含有硫酸钠、碳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氢氧化钾在溶液中显碱性,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混合物这一定不含氢氧化钾;向白色沉淀中滴加过量稀硝酸并不断搅拌,沉淀部分溶解,混合物这一定含有碳酸钾、硫酸钠,所以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硫酸钠、碳酸钾、硝酸钡,一定不含有氢氧化钾,可能含有氯化钠。
【分析】根据每一步反应的现象结合题中给出的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
14.【答案】(1)H2SO4
(2)O2﹣
(3)20
(4)B;D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解答】(1)1号、8号、16号三种元素分别为氢、氧、硫元素,则组成的物质为硫酸,其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硫酸根的化合价为-2价,则硫酸的化学式为H2SO4。
(2)微粒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原子的质子数,8号元素为氧元素,且由图可知,该粒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为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氧离子,则氧离子符号为O2-。
(3)重氢原子(D)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则重水的相对分子质量=2×2+16=20。
(4)A、氮、氧元素分别为7、8号元素,则氮、氧原子的电子数分别为7、8,则NO中的电子数为7+8=15,O2的电子数为8×2=16,则不属于等电子体,故不符合题意;
B、碳、氧、氮分别为6、8、7号元素,则碳、氧、氮的电子数分别为6、8、7,则CO的电子数为6+8=14,N2的电子数为7×2=14,则属于等电子体,故符合题意;
C、硫、氧、碳分别为16、8、6号元素,则硫、氧、碳的电子数分别为16、8、6,则SO2的电子数为16+8×2=32,CO2的电子数为6+8×2=22,则不属于等电子体,故不符合题意;
D、磷、氧、硫分别为15、8、16号元素,则磷、氧、硫的电子数分别为15、8、16,
PO43 的电子数为15+8×4+3=50,
SO42 的电子数为16+8×4+2=50,则属于等电子体,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D。
【分析】(1)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原则为:正价在前,负价在后,且满足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的原则。
(2)根据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分析粒子种类分析。
(3)相对分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和。
(4)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
15.【答案】(1)AB
(2)充分消耗瓶内氧气;红磷量不足(合理即可)
(3)防止锥形瓶底部受热不均匀而炸裂;不需要
(4)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
【解析】【解答】(1)三个实验中,A利用红磷燃烧测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B是利用红磷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C是利用白磷和红磷是否燃烧探究燃烧条件,所以A和B中红磷能燃烧。
(2)A中红磷作用是充分消耗瓶内氧气, 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烧杯中进入集气瓶的水不足五分之一,可能是红磷不足或装置漏气。
(3)B实验中锥形瓶底部需铺一层细沙,是为 防止锥形瓶底部受热不均匀而炸裂 ,该实验是称量反应前后装置内物质总质量是否改变得出结论,红磷的量不影响结果,不需足量。
(4) C实验中观察到铜片上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因不能接触氧气不燃烧,由此得出可燃物燃烧需与氧气接触。
【分析】(1)根据所给实验的实验原理分析;
(2)根据测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利用红磷消耗氧气,装置漏气或药品过少会使结果偏小分析;
(3)根据玻璃仪器骤冷骤热易炸裂及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药品用量无要求分析;
(4)根据铜片上白磷和水中白磷是否燃烧现象验证燃烧需要氧气分析。
16.【答案】(1)4.4
(2)解:设参加反应的CaCO3质量为x。
x=10g
则CaCO3的质量分数为: ×100%=80%
答:CaCO3的质量分数为80%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所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等于反应后减少的物质的质量,故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0g+12.5g-108.1g=4.4g;
故答案为:4.4;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分析解答;
(2) 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
已知量是二氧化碳的质量,未知量是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求出碳酸钙的质量,再把碳酸钙的质量代入公式:进行计算,求出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最后简明写出答案。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50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20.0(40.0%)
主观题(占比) 30.0(60.0%)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10(62.5%)
主观题(占比) 6(37.5%)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推断题 1(6.3%) 3.0(6.0%)
选择题 10(62.5%) 20.0(40.0%)
填空题 2(12.5%) 10.0(20.0%)
实验探究题 1(6.3%) 6.0(12.0%)
计算题 1(6.3%) 7.0(14.0%)
综合题 1(6.3%) 4.0(8.0%)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68.8%)
2 容易 (25.0%)
3 困难 (6.3%)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2.0(4.0%) 5
2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5.0(10.0%) 12
3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2.0(4.0%) 6
4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2.0(4.0%) 7
5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5.0(10.0%) 11
6 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4.0(8.0%) 14
7 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4.0(8.0%) 14
8 常见气体的检验 2.0(4.0%) 5
9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2.0(4.0%) 8
10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2.0(4.0%) 3
11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4.0(8.0%) 14
12 氧气的化学性质 2.0(4.0%) 6
13 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 6.0(12.0%) 15
14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2.0(4.0%) 2
15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6.0(12.0%) 15
16 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2.0(4.0%) 3
17 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0(4.0%) 9
18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2.0(4.0%) 1
19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2.0(4.0%) 8
20 金属的化学性质 2.0(4.0%) 5
21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7.0(14.0%) 16
22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2.0(4.0%) 4
23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7.0(14.0%) 16
24 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5.0(10.0%) 11
25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5.0(10.0%) 12
26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2.0(4.0%) 9
27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5.0(10.0%) 11
28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4.0(8.0%) 14
29 盐的化学性质 2.0(4.0%) 5
30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6.0(12.0%) 15
31 酸、碱、盐的鉴别 3.0(6.0%) 13
32 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2.0(4.0%) 10
33 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6.0(12.0%) 15
34 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 2.0(4.0%) 6
35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0(4.0%) 10
36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5.0(10.0%) 12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