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及其应用试题 高考化学考前专项复习

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及其应用试题  高考化学考前专项复习


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及其应用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都易失去电子
B.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C.所有金属都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D.大部分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2.下列金属的冶炼方法中,属于热还原法的是( )
A.2Ag2O =4Ag + O2↑ B.Fe + CuSO4 = FeSO4 + Cu
C.Fe2O3 + 3CO 2Fe + 3CO2 D.MgCl2(熔融) = Mg + Cl2↑
3.在冶金工业上,均不能用通常化学还原剂制得的金属组是
A.Na、Mg 、Al B.Na、K 、Zn
C.Fe、Cu、Ag D.Na、Cu、K
4.下列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A.在密闭容器中将一定质量的煤隔绝空气加强热
B.在试管中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
C.向一定量的KOH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硫酸
D.向等质量的Mg、Al、Fe粉末中加入过量的10%稀盐酸
5.将下列四种金属分别投入水中,反应最剧烈的是
A.Al B.Fe C.Li D.Na
6.X、Y、Z、M四种金属,已知Y可以从M的盐溶液中置换出M;X和Z作原电池电极时,X为正极;Y和Z的离子共存于电解液中,电解时Z离子先放电;X和M构成的原电池中,X的质量减少,M的质量增加。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Y>Z>X>M B.X>Y>Z>M C.Z>Y>X>M D.Y>Z>M>X
7.某合金W的组成可表示为Al65Cu23Fe12,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W的熔点比铝、铁、铜的都高
B.将一定量W投入少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Fe2+
C.把W放入足量的盐酸中,仍有固体残留
D.把W在浓硝酸中因钝化而看不到明显现象
8.下列关于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在化学反应中,铝容易失去电子,是氧化剂
C.在常温下,铝能与NaOH溶液反应 D.铝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
9.下列物质中,通常不用电解法冶炼的是
A.Na B.Al C.Mg D.Fe
10.下列金属中,人类开发利用最晚的是( )
A.Al B.Fe C.Cu D.Au
二、判断题
11.用电解铯盐溶液的方法制金属铯。(_______)
12.金属都能在空气中形成致密的保护膜。(______)
13.金属单质在化学反应中只作为还原剂失去电子。(______)
14.金属都能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______)
15.用锌、铜、稀H2SO4、AgNO3溶液,能证明锌、铜、银的活动性顺序。(______)
三、解答题
16.钛(Ti)是一种性能非常优越的金属,被称为继铝、铁之后的第三金属。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实验探究Mg、Ti、Cu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同温下,取大小相同的这三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
金属 Ti Mg Cu
实验现象 产生气泡速度缓慢 产生气泡速度快 无明显现象
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金属加入盐酸前都先用砂纸将表面擦光亮,其目的是 (填序号)。
①除去氧化膜,利于直接反应
②使反应的金属温度相同
③使表面光亮,易观察现象
(2)写出镁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根据表中的实验现象可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判断的依据是 。
(4)若将金属钛置于硫酸铜溶液中,可能的现象是 。
17.为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实验 I 和Ⅱ,实验结束,将两实验的废液全部倒入一洁净烧杯中,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1)实验 I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Ⅱ中的实验现象为 ;
(3)若溶液 C 为蓝色,则溶液 C 中一定含有的溶质为 ;若溶液 C 为无色,则固体 A 的成分为 。
18.为探究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某兴趣小组做了如图实验:
(1)实验前需将金属丝打磨,目的是 。
(2)甲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乙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
(3)通过甲、乙实验探究,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4)若采用丙实验方案也可得出相同结论,则金属C是 。
参考答案:
1.D
【详解】A.有些金属不易失去电子,如Au、Pt,A项错误;
B.Au、Pt等金属在自然界中主要以游离态形式存在,B项错误;
C.活动性排在氢以后的金属不能与酸反应产生氢气,C项错误;
D.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为金属单质的通性,D项正确;
本题答案选D。
2.C
【详解】A. 反应2Ag2O =4Ag + O2↑为分解反应,属于热分解法,A不合题意;
B.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为置换反应,属于湿法炼铜,B不合题意;
C. 反应Fe2O3 + 3CO 2Fe + 3CO2属于热还原法,C符合题意;
D. 反应MgCl2(熔融) = Mg + Cl2↑属于电解法,D不合题意。
故选C。
【点睛】通常按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将金属的冶炼方法分为电解法、热还原法和热分解法。活泼金属如钾、钙、钠、镁、铝常采用电解法,从锌到铜之间的金属冶炼,常采用热还原法;铜之后的金属冶炼,常采用热分解法。
3.A
【详解】试题分析:A、工业上Na、Mg、Al的冶炼采用电解熔融的金属化合物的方法,不能用化学还原剂制得,故A正确;B、工业上Na、K的冶炼采用电解熔融的金属化合物的方法,Zn的冶炼采用热还原法,即用还原剂(C、CO、H2、活泼金属等)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故B错误;B、工业上Fe、Cu的冶炼采用热还原法,即用还原剂(C、CO、H2、活泼金属等)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Ag的冶炼采用热分解的方法,也可以选用还原剂还原的方法冶炼,故C错误;D、工业上Na、K 的冶炼采用电解熔融的金属化合物的方法,不能用通常化学还原剂制得,Cu的冶炼采用热还原法,即用还原剂(C、CO、H2、活泼金属等)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故D错误。故选A。
考点:考查了金属冶炼的相关知识。
4.C
【详解】A.在密闭容器中将一定质量的煤隔绝空气加强热,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不变,A错误;
B.锰元素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无变化,但由于有氧气逸出,固体的质量不断变小,锰的质量分数会不断的变大;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则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应该是先上升后不变,该量的变化与图像不相符,B错误;
C.向一定量的KOH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硫酸,溶液由碱性变为酸性,C正确;
D.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镁>铝>铁,活动性越强,反应速度越快,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氢气的质量,观看斜率,斜率越大,反应的越快,反应速率应该为镁>铝>铁;由于等质量的Mg,Al,Fe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金属完全反应、酸过量,则生成的氢气质量由大到小的是 Al>Mg>Fe,D错误;
故选C。
5.D
【详解】金属性越强,越容易与水反应,反应越剧烈。四种金属的活泼性强弱顺序是Na>Li>Al>Fe,则投入水中,反应最剧烈的是Na,答案选D。
6.A
【详解】活泼金属能置换出不活泼金属;原电池中不活泼金属作正极,活泼金属作负极;电解质溶液中不活泼金属阳离子先放电;金属阳离子中,不活泼金属的阳离子氧化性比活泼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强;
Y可以从M的盐溶液中置换出M,说明Y的活动性大于M;
X和Z作原电池电极时,X为正极,说明Z的活动性大于X;
Y和Z的离子共存于电解液中,Z离子先放电,说明Y的活动性大于Z;
X和M构成的原电池中,X的质量减少,M的质量增加,说明X的活动性大于M,
所以得出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Y>Z>X>M,
故选A。
7.C
【详解】A.合金的熔点一般低于其成分金属,故A错误;
B.当盐酸少量时,铝首先与盐酸反应,铁可能没有反应,生成物中一定有Al3+,不一定有Fe2+,故B错误;
C.铜与盐酸不反应,会残留下来,故C正确;
D.常温下铁、铝在浓硝酸中会发生钝化,但铜会发生反应的,生成(蓝)绿色溶液和红棕色气体,故D错误;
答案为C。
8.B
【详解】A.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为氧、硅、铝、铁;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故A正确;
B.铝原子最外层有三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三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故B错误;
C.在常温下,铝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故C正确;
D.铝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金属,在化学反应中,铝容易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D正确;
答案选B。
9.D
【详解】A.钠的性质很活泼,采用电解其熔融氯化钠的方法冶炼,故A不符合题意;
B.铝性质活泼,应采用电解熔融氧化铝的方法冶炼,故B不符合题意;
C.镁属于活泼的金属,采用电解熔融氯化镁的方法冶炼,故C不符合题意;
D.铁属于较活泼的金属,采用热还原法冶炼,故D符合题意;
本题答案D。
10.A
【详解】金属越活泼,人类开发利用的越晚;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可知,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铝>铁>铜>金,A项符合题意。
答案选A。
11.错误
【详解】铯是活泼金属,由于阳离子的氧化性:H+>Cs+,所以电解铯盐溶液,是溶液中的水电离产生的H+在阴极得到电子产生H2,而不能产生金属Cs,应该采用电解熔融的铯盐方法制金属铯,故不能用电解铯盐溶液的方法制取,该说法是错误的。
12.错误
【详解】只有氧化镁和氧化铝是致密的金属氧化物保护膜,即金属Mg、Al能在空气中形成致密的保护膜,如铁、金不能形成致密的保护膜,错误。
13.正确
【详解】金属没有负价,在化学反应中只作为还原剂失去电子,故答案为:正确。
14.错误
【详解】金属活动性排在H后面的金属不能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如铜等,故错误。
15.正确
【详解】锌能和稀硫酸反应,铜不能和稀硫酸反应,说明活动性锌大于铜,铜可以置换出硝酸银溶液中的Ag,说明铜的活动性强于银,由此证明锌、铜、银的活动性顺序,正确。
16.(1)①
(2)↑
(3) 与酸反应最快(剧烈),次之,而不与酸反应
(4)金属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的物质(表述合理均可)
【详解】(1)金属表面有氧化膜,其与盐酸反应干扰金属与酸反应现象观察,故三种金属加入盐酸前都先用砂纸将表面擦光亮,其目的是①除去氧化膜,利于直接反应;
(2)镁是活泼金属,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金属的活动性越强,相同条件下与酸反应越剧烈,则根据表中的实验现象可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判断的依据是相同条件下与酸反应最快(剧烈),次之,而不与酸反应;
(4)由(3)可知活动性:,则Ti能将铜盐溶液中的Cu置换出来,可能的现象是金属表面附着一层红色的物质(表述合理均可)。
17. 2Al+3Cu(NO3)2=2Al(NO3)3+3Cu Cu表面有银白色(或黑色)物质析出 Cu(NO3)2、Al(NO3)3 Al、Cu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详解】(1)铝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铝和铜,化学方程式为:2Al+3Cu(NO3)2=2Al(NO3)3+3Cu,故答案为:2Al+3Cu(NO3)2=2Al(NO3)3+3Cu;
(2)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所以实验Ⅱ中的实验现象为:Cu表面有银白色(或黑色)物质析出;
(3)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若溶液C为蓝色,则溶液中含硝酸铜,还一定含有硝酸铝,可能含有硝酸银,溶液C中一定含有的溶质为Cu(NO3)2、Al(NO3)3;若溶液C为无色,说明硝酸铜完全反应,固体A中一定含有铝,铝和硝酸铜反应也会生成硝酸铝和铜,所以固体A的成分为Al、Cu;故答案为:Cu(NO3)2、Al(NO3)3;Al、Cu。
18.(1)除去金属丝表面的氧化膜(或除锈)
(2) Cu+2AgNO3=Cu(NO3)2+2Ag 铁丝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3)Fe>Cu>Ag
(4)Cu(或铜)
【分析】金属易和空气中的氧气等物质反应在其表面形成氧化物薄膜,会影响实验效果;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据此书写相关化学方程式、判断反应现象;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氢前的金属可以和稀酸溶液(除稀硝酸外)生成氢气,只有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以此来解析;
【详解】(1)实验前需将金属丝打磨,目的是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
(2)甲实验中铜能置换出硝酸银中的银,同时生成硝酸铜,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2Ag+Cu(NO3)2;乙实验中铁能置换出铜,同时生成了硫酸亚铁,观察到的现象为:铁丝的表面有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3)通过甲可以得出铜的活动性比银强,通过乙可以得出铁的活动性比铜强,故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Fe>Cu> Ag;
(4)丙实验方案可知,若采用一种金属与两种盐溶液反应来比较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可以采用活动性居中的金属与两种盐溶液反应,也可得出相同结论,则金属C是Cu;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