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3-2024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B卷(原卷版+解析版)

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3-2024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B卷(原卷版+解析版)

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
期中考试化学试题B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a-23 C-12 O-16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 配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说法错误的是
A. 用电子天平称取5.0g氯化钠
B. 用50mL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C. 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可增大溶解度
D. 装瓶时有少量液体洒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A、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氯化钠的质量=50g×10%=5.0g,电子天平可以称量,A正确;
B、需要水质量为50g-5g=45g,既45mL,可以用50mL水量取,A正确;
C、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能加快溶解速率,不能增大溶解度,C错误;
D、溶液具有均一性,洒出液体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D正确。
故选:C。
2. 修建铁路的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金属材料,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铝制品表面应经常用钢刷擦洗
B. 焊锡(锡铅合金)的熔点低,常用来焊接金属
C. 钢轨的硬度小于纯铁的硬度
D. 钢因为比生铁的含碳量高,所以应用范围更广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铝制品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常用钢刷擦洗会擦去其表面的氧化铝保护膜,缩短使用寿命,故选项说法错误;
B、焊锡(锡铅合金)的熔点低,常用来焊接金属,故选项说法正确;
C、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钢轨的硬度大于纯铁的硬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D、钢因为比生铁的含碳量低,具有更加优良的性能,应用范围更广,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3. 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叙述关系的是
A. 分别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中逐渐加入等浓度的过量的稀硫酸
B. 向一定量的生铁中逐渐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C. 向一定量的 MnO2中逐渐加入 H2O2溶液
D. 向一定质量的 AgNO3和 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过量的 Zn 粉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化学反应的质量关系、 可知,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中逐渐加入等浓度的稀硫酸至过量,最终铝粉生成氢气的质量大于镁粉生成氢气的质量,故A选项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叙述关系;
B、生铁是铁和碳的合金,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而碳和稀盐酸不反应,也不溶于水,因此最终固体的质量不能为零,故B选项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叙述关系;
C、MnO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因此向MnO2不断加入H2O2,反应会一直发生,氧气的质量会一直增加,故C选项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叙述关系;
D、金属活动性:Zn>Cu>Zn,向一定质量的 AgNO3和 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过量的 Zn 粉,Zn先与AgNO3反应,此时溶液中Cu(NO3)2的质量不变,当AgNO3完全反应时,Zn会与Cu(NO3)2反应,溶液中Cu(NO3)2的质量逐渐减小,由于加入的Zn粉过量,因此当Cu(NO3)2完全反应时,溶液中Cu(NO3)2为零,故D选项图像能够正确反映其对应叙述关系。
故选D。
4. 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话不正确的是
A. 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甲
B. 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甲析出的晶体最多,丙无晶体析出
C. 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乙﹥甲﹥丙
D. t2℃时,100g甲物质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00g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故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不符合题意;
B、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甲、乙溶解度减小,均有晶体析出,丙的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无晶体析出,但是溶液质量未知,无法比较甲、乙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符合题意;
C、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饱和溶液降温至t1℃,降温后,甲、乙的溶解度减小, 还是饱和溶液,丙的溶解度增加,变为不饱和溶液,降温后,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t1℃时,乙的溶解度大于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t2℃时,丙的溶解度,故t1℃时,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t1℃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t2℃时,丙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乙﹥甲﹥丙,不符合题意;
D、t2℃时,甲的溶解度为100g,该温度下,100g甲物质溶于100g水中,能全部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00g,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合理的是
A B C D
区分的物质 碳酸钠和碳酸钙 石灰水与蒸馏水 氧化铜与木炭粉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方案一 观察颜色 通入二氧化碳 加入铁粉 分别通入水中
方案二 加稀盐酸 蒸干 分别通入氢气 分别点燃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碳酸钠和碳酸钙,都是白色粉末,观察颜色无法鉴别;分别加入稀盐酸,都会产生气泡,无法鉴别;故A错误;
B、石灰水和蒸馏水分别取样,通入二氧化碳,变浑浊的为石灰水,可以鉴别;分别取样,蒸干,有白色固体的为石灰水,可以鉴别;故B正确;
C、氧化铜与木炭粉,常温下加入铁粉,都不会发生反应,无法鉴别;常温下分别通入氢气也不反应,无法鉴别;故C错误;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分别通入水中,都无明显现象,无法鉴别;分别点燃,能燃烧的是一氧化碳,不能燃烧的是二氧化碳,可以鉴别;故D错误;
故选:B。
6. 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 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C. t1℃时,在 50g 水中加入 15g 甲,可得到 65g 溶液
D. 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
B、t2℃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故B错误;
C、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0g,所以在50g水中加入15g甲,可得到60g溶液,故C错误;
D、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7. 某蓝色溶液可能含有硫酸铜和氯化铜中的一种或两种,为探究溶质成分,先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之后滴入稀盐酸,所得沉淀的质量随加入试剂总体积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b段溶液的pH不变
B. b~c段两种沉淀的质量都在减少
C. d点的溶质有两种
D. 该蓝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铜,可能含有氯化铜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钡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钡沉淀,氯化铜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钡,而氢氧化铜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但硫酸钡不溶于盐酸中,由图可知,后来沉淀质量减小,但没有减为零,则说明该蓝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铜,可能含有氯化铜。a~b段产生沉淀不变,则说明加入的氢氧化钡开始过量有剩余,则溶液pH逐渐变大,之后加入盐酸开始先和过量的氢氧化钡反应,消耗氢氧化钡,此时溶液pH降低,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前面分析可知,b~c段氢氧化铜沉淀不断减少,硫酸钡沉淀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c点时表示氢氧化铜和盐酸恰好反应,d点时盐酸过量,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有氯化钡、氯化铜和氯化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前面分析可知,该蓝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铜,可能含有氯化铜,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8. 某同学为了探究微粒性质,按图示进行实验,并借助传感器测得U型管a、b中氨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曲线X对应的U型管为a
B. 实验证明了微粒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C. 湿棉花的作用是吸收NH3,减少NH3对空气的污染
D. 0﹣1分钟,因为微粒静止不动,所以氨气浓度为零
【答案】D
【解析】
【详解】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氨分子运动的越快,相同时间内,a中氨气浓度高,故曲线X对应的U型管为a,不符合题意;
B、该实验的变量是温度,且相同时间内,a中氨气浓度高,说明微粒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微粒的运动速率越快,不符合题意;
C、氨气散逸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氨气极易溶于水,故湿棉花作用是吸收NH3,减少NH3 对空气的污染,不符合题意;
D、微粒总是在不断运动,0﹣1分钟,氨气浓度为零,可能是此时氨分子没有运动到传感器处,符合题意。
故选D。
9. 做实验一定要注意先后顺序,如果先后顺序错误,可能会导致实验失败,甚至产生严重后果。下列有关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 收集氧气时,先将导管伸入装满水的集气瓶中,再点燃酒精灯
B. 加热时,先对试管进行预热,再对准药品部位进行加热
C. 先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 实验完毕,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
【答案】B
【解析】
【详解】A、收集气体时,要等到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才开始,一开始就将导管伸入装满水的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会不纯,此选项错误;
B、加热时,先对试管进行预热,再对准药品部位进行加热,以防试管受热不均炸裂,此选项正确;
C、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以免浪费药品,此选项错误;
D、实验完毕,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使试管炸裂,此选项错误。
故选B。
10.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 烧碱 B. 食盐 C. 酒精 D. 植物油
【答案】D
【解析】
【分析】溶液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详解】A、烧碱能溶于水,形成溶液,故A不符合题意;
B、食盐能溶于水,形成溶液,故B不符合题意;
C、酒精能溶于水,形成溶液,故C不符合题意;
D、植物油加入水中形成的是乳浊液,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 健康的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淀粉属于糖类,消化吸收后可为人体提供能量
B. 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可大量摄入油脂
C. 可在食品中大量添加食品添加剂改善食品的品质
D. 缺铁会导致老年人骨质疏松
【答案】A
【解析】
【详解】A、淀粉属于糖类,在人体内经过一系列的转化,最终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故A符合题意;
B、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但大量摄入油脂容易引发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故B不符合题意;
C、食品添加剂可改善食品的品质,但过量使用对人体有害,会危害人体健康,故C不符合题意;
D、缺铁会导致贫血,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 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中,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
A. Na2CO3、KCl、HNO3、Na2SO4 B. K2CO3、H2SO4、HNO3、BaCl2
C. HCl、AgNO3、HNO3、NaCl D. Na2SO4、NaOH、CuSO4、NaCl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两两倾倒时,HNO3与Na2CO3反应有气体产生,但无法鉴别剩余的两个物质,不符合题意;
B、两两倾倒时,能与两种物质反应有气体产生,且还与剩下一种物质反应有沉淀产生的是碳酸钾,则与碳酸钾发生沉淀的是氯化钡,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沉淀的是稀硫酸,则最后一种为稀硝酸,可以鉴别,符合题意;
C、两两倾倒时,产生两种沉淀的是硝酸银,剩余的一份为硝酸,但盐酸和氯化钠无法鉴别,不符合题意;
D、CuSO4是蓝色的,可以和CuSO4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的是NaOH,但剩余的两种无法鉴别,不符合题意。故选B。
13. 某同学对一种无色溶液的成分进行探究:他先取出少量样品,向样品中加入稀盐酸,没有任何现象;再向溶液中加入了少量的BaCl2溶液,结果产生了白色沉淀,由此他能得出的结论是
A. 一定含有Ag+ B. 一定含有
C. 一定含有Ag+或 D. 一定含有
【答案】B
【解析】
【详解】向样品中加入稀盐酸,没有任何现象,说明溶液中没有Ag+,因为氯离子会与银离子生成氯化银沉淀,也没有,因为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会生成气体产生气泡;再向溶液中加入了少量的BaCl2溶液,产生了白色沉淀,说明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因为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故选:B。
14. 今年 2 月 3 日晚,一列运有危险化学品的货运火车在美国俄亥俄州发生脱轨,5 列装有氯乙烯的有毒化学品车厢出现泄露,给当地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氯乙烯(化学式: C2H3Cl)属于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类致癌物质,下列关于氯乙烯说法正确的是
A. 氯乙烯由三种元素组成 B. 氯乙烯属于有机物
C. 氯乙烯由 6 个原子构成 D. 氯乙烯相对分子质量为 62.5g
【答案】AB
【解析】
【详解】A、由化学式可知,氯乙烯由碳、氢、氯三种元素组成,该选项说法正确;
B、氯乙烯为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该选项说法正确;
C、氯乙烯是由分子构成的,1个氯乙烯分子中含有6个原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而不是“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B。
二、非选择题(共58分)
15. 如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回答:
(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2)t2℃时,将100ga物质加入到100g水中并充分搅拌,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______ g,形成的溶液是 ______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3)通过______(“升高”或“降低”)温度可将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答案】 ①. a、b、c ②. 150 ③. 饱和 ④. 升高
【解析】
【详解】(1)由图可知,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2)t2℃时,a的溶解度是50g,将100ga物质加入到100g水中并充分搅拌,只能溶解50g,故形成溶液的质量为:50g+100g=150g;形成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3)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通过升高温度,可将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16. 高效的CO2捕集和封存技术会为我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作出巨大贡献。将CO2从排放物中分离出来的方法主要分为物理吸收法和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主要是用甲醇(液体)、活性炭沸石等。化学吸收主要使用氨水、钙基吸收剂等。用氨水(NH3·H2O)吸收时,温度控制在30℃左右,采用喷氨技术吸收CO2生成碳酸氢铵;钙基吸收过程如图甲所示:
分离后的CO2可以用来制取甲醇(CH3OH)。2020年10月,中科院李灿院士团队的全球首套“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在兰州通过国家现场考核。其技术路径是:第一步就是采用光伏发电把光变成能量;第二步就是电解水制氢;第三步在固溶体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作用下二氧化碳加氢产生甲醇(CH3OH)和水。这一模拟自然光合作用的“液态阳光”生产甲醇技术,将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一个重要路径,并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切实可行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1)用甲醇作溶剂吸收CO2,为提高吸收率应采用的温度和压强条件是 (填字母序号)。
A. 高温、高压 B. 高温、低压 C. 低温、高压 D. 低温、低压
(2)活性炭、沸石等可作吸收剂,是因为具备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
(3)采用喷氨技术吸收CO2生成NH4HCO3过程中控制在30℃左右进行,温度不宜太高的原因是___。
(4)钙基吸收过程,放热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5)“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技术路径第三步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答案】(1)C (2)疏松多孔(表面积大)
(3)温度高,碳酸氢铵易分解
(4)
(5)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气体的溶解度及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小问1详解】
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呈反比,与压强呈正比,则为提高吸收效率应采用低温、高压的条件;故选C;
【小问2详解】
活性炭和沸石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特点,故可以用作吸附剂;
【小问3详解】
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故反应温度不能太高;
【小问4详解】
根据图示流程图可以得出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在560-700℃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碳酸钙,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小问5详解】
电解水制得氢气在固溶体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作用下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甲醇(CH3OH)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17. 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活和生产中。
(1)下列物品所用的主要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瓷碗
B 玻璃瓶
C 一元硬币
D 硬铝门窗
(2)生铁和钢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二者性能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工业上采用赤铁矿石(主要成分为氧化铁)和CO炼铁的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某同学在实验室中看到铁钉表面附着红色物质,分不出是铁锈还是铜,为证明红色物质的成分,将其“刮”下来,放入稀盐酸中进行验证。
①若固体溶解,则该物质为铁锈;铁锈是铁与___________反应生成的。
②若固体不溶,则该物质为铜;铜可能是铁与___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反应生成的。
【答案】 ①. CD ②. 碳的含量不同 ③. ④. 氧气和水 ⑤.
【解析】
【详解】(1)金属材料包括金属和金属合金。
A、瓷碗是用黏土做成,不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B、玻璃瓶是非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C、一元硬币属于金属合金,是金属材料,符合题意;
D、硬铝门窗属于金属合金,是金属材料,符合题意。
故选:CD。
(2)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的主要原因的含碳量不一样,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低于2%;工业上炼铁的原理是利用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铁锈是铁在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下生成的;若该物质为铜,则可能是铁与铜盐反应生成,该铜盐可能是。
18. 铁是人类社会使用最广泛的金属。图1是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
(1)铁在自然界主要以Fe2O3等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说明常温下,铁的化学性质较______(填“活泼”或“稳定”)。
(2)利用装置A制备CO,反应原理是。该加热方式相较于用酒精灯加热的优点是______(写一点)。
(3)炼铁的部分操作顺序为:Ⅰ、点燃E处酒精灯;Ⅱ、先通一会儿CO,再点燃C处酒精喷灯;Ⅲ、C处停止加热(装置未拆开),继续通CO;IV…
① 装置C中红棕色粉末变黑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写一个)。
② 步骤皿继续通CO目的是______(填标号)。
a.防止灼热的铁被氧化 b.防止石灰水倒吸 c.加快装置的降温
③ 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
(4)加热时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2。据图分析:若反应温度控制于600℃~700℃之间,得到的固体有______(填化学式);为提高产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答案】(1)活泼 (2)使受热更均匀
(3) ①. ②. b ③. 处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4) ①. Fe3O4、FeO ②. 将温度控制在850℃以上
【解析】
【小问1详解】
铁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说明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小问2详解】
A装置中采用的为水浴加热,该方法使装置受热更均匀。
【小问3详解】
①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停止加热后继续通一氧化碳,一方面可以防止石灰水倒吸,使玻璃管炸裂,另一方面又可以防止进入空气,使灼热的铁重新被氧化,故填b。
③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且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则E装置可用于处理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小问4详解】
由图可知,当反应温度控制于600℃~700℃之间,得到的固体有Fe3O4和FeO;
若想提高产率,应将温度高于850℃。
19. 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老墙砖上经常会见到一层白霜状的物质,很像是墙上长了“白毛”(如图所示),这些白色物质是怎样形成的呢?
研究表明,墙砖起“白毛”是墙体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面水分携带着各种可溶性盐类物质,通过毛细作用到达墙砖上,加上我们墙砖中也含有一些可溶性盐。这些墙砖遇到风吹日晒,水分逐渐风干,砖中携带的盐类就会在墙面逐渐析出来,成为晶体。当晶体完全风化时,砖块上也就只留下了白色的盐类物质,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毛”。这些晶体的成分与当地土壤及所用砖头中的所含盐类物质成分有关,一般含有硝酸钾、碳酸钾、硫酸钠等物质。
(1)请写出墙砖“白毛”成分中一种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墙砖“白毛”析出的过程属于__________(选填“降温”或“蒸发”)结晶。
(2)硝酸钾在农业中可做肥料,硝酸钾属于化肥中的 (选填代号)。
A. 氮肥 B. 钾肥 C. 磷肥 D. 复合肥
【答案】(1) ①. KNO3##K2CO3##Na2SO4 ②. 蒸发 (2)D
【解析】
【小问1详解】
在书写化合物的化学式时,将正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左边,负价元素或原子团写在右边,然后将正负化合价的最简比值交叉写在另一个元素或原子团的右下方,使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钾、钠属于金属元素,化合价通常显正价、酸根离子显负价,硝酸钾、碳酸钾、硫酸钠的化学式分别为KNO3、K2CO3、Na2SO4;题干中叙述“这些墙砖遇到风吹日晒,水分逐渐风干,砖中携带的盐类就会在墙面逐渐析出来,成为晶体”,表明是溶液中水分蒸发然后晶体析出形成“白毛”,故其是蒸发结晶。
【小问2详解】
硝酸钾化学式为KNO3,其中含有K、N两种营养元素,故其属于复合肥,故选D。
20. 实验室存有一定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蒸发掉108g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20%。求:
(1)原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是______克;
(2)原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溶质______克。
【答案】(1)144
(2)7.2
【解析】
【小问1详解】
设原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x,蒸发溶液的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则x×5%=(x﹣108)×20%,解得x=144g。
【小问2详解】
原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质量为144g×5%=7.2g。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
期中考试化学试题B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a-23 C-12 O-16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 配制5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说法错误的是
A 用电子天平称取5.0g氯化钠
B. 用50mL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C. 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可增大溶解度
D. 装瓶时有少量液体洒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2. 修建铁路的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金属材料,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铝制品表面应经常用钢刷擦洗
B. 焊锡(锡铅合金)的熔点低,常用来焊接金属
C. 钢轨的硬度小于纯铁的硬度
D. 钢因为比生铁的含碳量高,所以应用范围更广
3. 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叙述关系的是
A. 分别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中逐渐加入等浓度的过量的稀硫酸
B. 向一定量的生铁中逐渐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C. 向一定量的 MnO2中逐渐加入 H2O2溶液
D. 向一定质量的 AgNO3和 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过量的 Zn 粉
4. 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话不正确的是
A. 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甲
B. 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甲析出的晶体最多,丙无晶体析出
C. 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乙﹥甲﹥丙
D. t2℃时,100g甲物质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00g
5.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合理的是
A B C D
区分的物质 碳酸钠和碳酸钙 石灰水与蒸馏水 氧化铜与木炭粉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方案一 观察颜色 通入二氧化碳 加入铁粉 分别通入水中
方案二 加稀盐酸 蒸干 分别通入氢气 分别点燃
A. A B. B C. C D. D
6. 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 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C. t1℃时,在 50g 水中加入 15g 甲,可得到 65g 溶液
D. 要使接近饱和甲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7. 某蓝色溶液可能含有硫酸铜和氯化铜中的一种或两种,为探究溶质成分,先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之后滴入稀盐酸,所得沉淀的质量随加入试剂总体积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b段溶液的pH不变
B. b~c段两种沉淀的质量都在减少
C. d点的溶质有两种
D. 该蓝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铜,可能含有氯化铜
8. 某同学为了探究微粒性质,按图示进行实验,并借助传感器测得U型管a、b中氨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曲线X对应的U型管为a
B. 实验证明了微粒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C. 湿棉花的作用是吸收NH3,减少NH3对空气的污染
D. 0﹣1分钟,因为微粒静止不动,所以氨气浓度为零
9. 做实验一定要注意先后顺序,如果先后顺序错误,可能会导致实验失败,甚至产生严重后果。下列有关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中,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 收集氧气时,先将导管伸入装满水的集气瓶中,再点燃酒精灯
B. 加热时,先对试管进行预热,再对准药品部位进行加热
C. 先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 实验完毕,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
10.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 烧碱 B. 食盐 C. 酒精 D. 植物油
11. 健康的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淀粉属于糖类,消化吸收后可为人体提供能量
B. 油脂是重要的营养物质,可大量摄入油脂
C. 可在食品中大量添加食品添加剂改善食品的品质
D 缺铁会导致老年人骨质疏松
12. 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中,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
A. Na2CO3、KCl、HNO3、Na2SO4 B. K2CO3、H2SO4、HNO3、BaCl2
C. HCl、AgNO3、HNO3、NaCl D. Na2SO4、NaOH、CuSO4、NaCl
13. 某同学对一种无色溶液的成分进行探究:他先取出少量样品,向样品中加入稀盐酸,没有任何现象;再向溶液中加入了少量的BaCl2溶液,结果产生了白色沉淀,由此他能得出的结论是
A. 一定含有Ag+ B. 一定含有
C. 一定含有Ag+或 D. 一定含有
14. 今年 2 月 3 日晚,一列运有危险化学品的货运火车在美国俄亥俄州发生脱轨,5 列装有氯乙烯的有毒化学品车厢出现泄露,给当地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氯乙烯(化学式: C2H3Cl)属于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类致癌物质,下列关于氯乙烯说法正确的是
A. 氯乙烯由三种元素组成 B. 氯乙烯属于有机物
C. 氯乙烯由 6 个原子构成 D. 氯乙烯相对分子质量为 62.5g
二、非选择题(共58分)
15. 如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回答:
(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2)t2℃时,将100ga物质加入到100g水中并充分搅拌,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______ g,形成的溶液是 ______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3)通过______(“升高”或“降低”)温度可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16. 高效的CO2捕集和封存技术会为我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作出巨大贡献。将CO2从排放物中分离出来的方法主要分为物理吸收法和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主要是用甲醇(液体)、活性炭沸石等。化学吸收主要使用氨水、钙基吸收剂等。用氨水(NH3·H2O)吸收时,温度控制在30℃左右,采用喷氨技术吸收CO2生成碳酸氢铵;钙基吸收过程如图甲所示:
分离后的CO2可以用来制取甲醇(CH3OH)。2020年10月,中科院李灿院士团队的全球首套“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在兰州通过国家现场考核。其技术路径是:第一步就是采用光伏发电把光变成能量;第二步就是电解水制氢;第三步在固溶体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作用下二氧化碳加氢产生甲醇(CH3OH)和水。这一模拟自然光合作用的“液态阳光”生产甲醇技术,将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一个重要路径,并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切实可行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1)用甲醇作溶剂吸收CO2,为提高吸收率应采用的温度和压强条件是 (填字母序号)。
A. 高温、高压 B. 高温、低压 C. 低温、高压 D. 低温、低压
(2)活性炭、沸石等可作吸收剂,是因为具备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
(3)采用喷氨技术吸收CO2生成NH4HCO3过程中控制在30℃左右进行,温度不宜太高的原因是___。
(4)钙基吸收过程,放热反应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5)“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项目”技术路径第三步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17. 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活和生产中。
(1)下列物品所用的主要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瓷碗
B 玻璃瓶
C 一元硬币
D 硬铝门窗
(2)生铁和钢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二者性能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工业上采用赤铁矿石(主要成分为氧化铁)和CO炼铁的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某同学在实验室中看到铁钉表面附着红色物质,分不出是铁锈还是铜,为证明红色物质的成分,将其“刮”下来,放入稀盐酸中进行验证。
①若固体溶解,则该物质为铁锈;铁锈是铁与___________反应生成的。
②若固体不溶,则该物质为铜;铜可能是铁与___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反应生成的。
18. 铁是人类社会使用最广泛的金属。图1是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
(1)铁在自然界主要以Fe2O3等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说明常温下,铁的化学性质较______(填“活泼”或“稳定”)。
(2)利用装置A制备CO,反应原理是。该加热方式相较于用酒精灯加热的优点是______(写一点)。
(3)炼铁的部分操作顺序为:Ⅰ、点燃E处酒精灯;Ⅱ、先通一会儿CO,再点燃C处酒精喷灯;Ⅲ、C处停止加热(装置未拆开),继续通CO;IV…
① 装置C中红棕色粉末变黑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写一个)。
② 步骤皿继续通CO目的是______(填标号)。
a.防止灼热的铁被氧化 b.防止石灰水倒吸 c.加快装置的降温
③ 装置E的作用是______。
(4)加热时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2。据图分析:若反应温度控制于600℃~700℃之间,得到的固体有______(填化学式);为提高产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19. 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老墙砖上经常会见到一层白霜状的物质,很像是墙上长了“白毛”(如图所示),这些白色物质是怎样形成的呢?
研究表明,墙砖起“白毛”是墙体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地面水分携带着各种可溶性盐类物质,通过毛细作用到达墙砖上,加上我们墙砖中也含有一些可溶性盐。这些墙砖遇到风吹日晒,水分逐渐风干,砖中携带的盐类就会在墙面逐渐析出来,成为晶体。当晶体完全风化时,砖块上也就只留下了白色的盐类物质,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毛”。这些晶体的成分与当地土壤及所用砖头中的所含盐类物质成分有关,一般含有硝酸钾、碳酸钾、硫酸钠等物质。
(1)请写出墙砖“白毛”成分中一种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墙砖“白毛”析出的过程属于__________(选填“降温”或“蒸发”)结晶。
(2)硝酸钾在农业中可做肥料,硝酸钾属于化肥中的 (选填代号)。
A. 氮肥 B. 钾肥 C. 磷肥 D. 复合肥
20. 实验室存有一定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蒸发掉108g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20%。求:
(1)原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是______克;
(2)原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溶质______克。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