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考点复习:综合题(含解析)

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考点复习:综合题(含解析)

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考点复习:综合题
1.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氮肥硝酸铵的化学式    。
(2)硫化钠中硫的化合价    。
(3)两个铁离子    。
2.消毒剂在进行卫生防疫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国家卫健委向民众发布的防疫指南中明确指出75%的医用酒精可以杀灭新型冠状病毒。75%指的是酒精的体积分数,小华想把家里一瓶500mL95%的医用酒精配制成75%的医用酒精。
①计算:请你帮他算一下需要往其中加   mL的水,(精确至0.1mL,忽略体积变化)
②量取: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其余操作均正确,这样配得的酒精体积分数会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混匀:用玻璃棒搅拌,使酒精溶液和水混合均匀。
(2)医疗上常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伤口消毒,消毒时常看到有气泡产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过多的二氧化碳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
(2)提倡“低碳生活”是当今社会的生活理念,以下建议可行的是 ;
A.提倡使用共享单车出行
B.加大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C.提倡使用一次性的木筷、塑料袋
D.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3)“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的比例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发生化合反应实现“零排放”,反应的生成物是 (填序号)
A.甲烷(CH4) B.甲酸(CH2O2) C.乙醇(C2H5OH)
4.“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
(1)Ⅰ: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二周期部分。请根据如图回答:
元素C、H、O、N、F中   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与如图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为   。
(2)分析上图可发现:第二周期的元素的原子核外具有相同的   。
(3)Ⅱ:在盐酸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请写出各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符号):   ,   。
5.能源、环境和安全已成为人类日益关注的问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利用的能量主要来自煤、石油和   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2)科技发展可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下列能源不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煤 B.地热能 C.太阳能 D.核能
(3)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此次卫星发射用的火箭推进剂为液氢和液氧,其反应产物无污染。写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4)燃料的充分燃烧对于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非常重要。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使汽油充分燃烧。这是通过   的方法使汽油充分燃烧。
6.如图是水电解的微观模拟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B中相关粒子的图形补充完整   ,使之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由A→B变化的微观实质是在通电的条件下,水分子分解成   。
(3)该化学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4)1个氧原子比1个氢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多   个电子。
7.将下列物质按要求分类(填序号):
①氮气 ②冰水混合物 ③氯化钠 ④纯牛奶
(1)属于混合物的是   ;
(2)属于化合物的是   ;
(3)属于氧化物的是   ;
(4)属于单质的是   。
8.从Na、Ca、Al、C、S、O,H、N八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用化学符号填空。
(1)俗名是纯碱的物质   。
(2)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作食品防腐剂的单质是   。
(3)碱在溶于水时都解离出共同的阴离子一   ,因此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9.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了高精准度的铷原子钟,如图为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铷原子的原子序数是   。
(2)铷元素属于   (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3)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10.兴趣小组同学利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并回收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流程如下:
【相关资料】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
(1)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步骤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结束后,理论上能够回收得到   g二氧化锰。
(3)操作1名称为   。
(4)写出氧气的一种用途   。
11.常温下,取100克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先按实验1将NaCl溶液分成两等份,再进行实验2操作,如图所示。
完成下列问题:
(1)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填序号)。
A 集气瓶 B 烧杯 C 玻璃棒 D 量筒
(2)完成实验2操作后,比较甲、乙两只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其大小关系是甲   乙(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2.书写下列方程式。
(1)检验二氧化碳的反应   。
(2)乙醇燃烧的反应   。
(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   。
13.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表示三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①A和B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   。
②若C表示离子,则其离子符号为   。
(2)图2是汽车尾气处理装置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对图中“”表示的物质归类错误的是   (填字母)。
a.氧化物b.化合物c.混合物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说明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原子种类不变
14.如图碳及碳的化合物之间的知识脉络图,其中“ → ”代表“生成”。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查资料可知,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下列有关含碳的物质中,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
A.金刚石 B.C60 C.石墨 D.CO2 E.CO
(2)转化④在实验中常见的用途是   。
(3)转换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关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与二氧化碳相互转化的物质有3种
B.CO2和CO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结构不同
D.单质碳、一氧化碳都有可燃性,所以都可以用来做燃料
15.以菱锌矿(主要成分是 ZnCO3,杂质为 Fe2O3、FeO、CuO)为原料制备七水硫酸锌(ZnSO4 7H2O),同时得到铁红副产品,其工艺流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实验室用质量分数为
98%的硫酸配制 200g 质量分数为
24.5%的稀硫酸,需要水(密度1g/mL)的体积为   mL,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胶头滴管、玻璃棒、烧杯和    。
(2)物质 X 是    确定除铜完成的实验现象是   。
(3)“氧化”中加入 H2O2的目的是在硫酸的作用下将溶液中的 FeSO4转化成 Fe2(SO4)3,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除铁过程中,反应温度、溶液 pH 对除铁效果均有影响,为探究除铁的最佳效果,某同学做了以下的实验并记录了相关数据,请回答问题:
编号 反应温度/℃ 溶液 pH 除铁率/%
a 30 2 91.5
b 30 2.5 93.3
c 40 2.5 95.1
d 40 3.1 Y
e 50 3.1 99.5
①实验   对比,得到的结论为其他条件不变时,反应温度增大,除铁率提高。
②实验 a 和实验 b 对比,得到结论是   。
③最佳的除铁条件为反应温度   ℃,溶液 pH   。
(5)流程中获得七水硫酸锌前省略的操作是    、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和低温烘干;洗涤经常选用
95%的乙醇,优点是   (填一个答案);烘干操作需在低温条件下进行,其原因是   。
(6)取
28.70g ZnSO4 7H2O 加热至不同温度,剩余固体的质量变化如图所示。
ZnSO4 7H2O 加热到 100℃时所得固体的化学式为是   (写出计算过程)。
16.为了测定混有少量杂质的高锰酸钾固体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取20g样品加热(杂质不反应、不含氧元素),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加热时间/min t0 t1 t2 t3 t4 t5 t6
剩余固体质量/g 20 20 19.6 18.8 18.6 18.4 18.4
(1)t0至t1时间段,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是   。
(2)反应中产生氧气的质量是    。
(3)求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
(4)该高锰酸钾固体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为   。
(5)请分析题中数据,绘制20g高锰酸钾样品中氧元素的质量随着时间的变化图,并标注折点数据。
17.钙芒硝矿(主要成分为硫酸钠和硫酸钙)是生产元明粉(硫酸钠)的重要原料,生产元明粉的工艺流程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回答问题:
(1)①处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有烧杯、漏斗和   。
(2)终渣中主要含有硫酸钙,原因是   。
(3)②处浓溶液的温度约为   时,开始降温结晶,较为合适。
(4)40℃时,将25g硫酸钠溶解到5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精确至0.1%)
18.酸、碱、盐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脱水性属于浓盐酸的物理性质
B.碱中都含有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C.酸雨是pH小于7的雨水
D.Na2CO3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2)化学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的盐是   ;治疗胃酸过多症可以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小华同学做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将稀盐酸滴入到装有氢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触摸试管壁有灼热感,于是他马上得出“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会放出热量”的结论。但是小丽提出异议:热量不一定是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的,理由是   。
(4)NaCl溶液中有少量的CaCl2、MgSO4杂质,除去杂质的操作是:①依次加入过量的Ba(OH)2、Na2CO3溶液:②过滤:③向滤液中加适量的稀盐酸,然后蒸发、结晶。
①过滤时需要使用玻璃棒,则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   ?
②请写出加入Ba(OH)2溶液的作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③过滤后滤液中除NaCl外,还含有什么成分   ?
(5)向10g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样品中滴加73g的某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结束后称量剩余液体的质量为80.8g,求原氢氧化钠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19.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实验室选用A装置来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要制取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可选用的装置组合   (从装置A-F中选择)。
(3)二氧化硫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应。若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硫气体,则气体应从   (填“a”或“b”)端导入。已知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相似,请写出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   。
20.“碳捕捉封存利用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进行储存和利用的新工艺和技术。下图是利用NaOH溶液“捕捉”CO2流程图:
(1)大气中CO2过多会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2)吸收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OH溶液喷成雾状的目的是   。
(3)分离池中发生了多个反应,其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写化学方程式)。操作①的名称是   。
(4)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H2O、CaO、   (写化学式)。
(5)价类二维图可表示元素化合价与物质类别之间的关系,下图中a、b、c、d、e均为常见的含碳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c点代表的物质是CO2
B.由a、b、d、e均可一步生成c
C.以e点物质形式将CO2封存在地底
D.至少需三步反应才能实现转化a→e
21.A-H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 8 种不同的物质,其中 D 为铁锈的主要成分,A-G 均含有同一种元素,F 广泛用于造纸、制玻璃及印染工业,H 中只含有两种元素。A,B,C,E,F为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反应②放热。它们之间的转化和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其中“→” 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
(1)G 的化学式:   。
(2)A 在生活生产中用途:   。
(3)写出反应①②的化学方程式:
①   ;
②   。
22.如图是电解水中水分子分解过程.从水分解的示意图你能得出规律或结论.
(1)   ;
(2)   ;
(3)   .
23.A,B,C,D,E,F六种物质都是初中阶段常见的物质。A,D,F为常见气体,其中F为最轻的气体,B为红棕色固体。它们之间相互反应关系如图(部分生成物略去),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F的化学式:   ;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
(3)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   。
24.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制法等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①仪器b的名称为   。
②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O2应选用的一套实验装置为   (填字母);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B和C装置均可制取CO2,与C相比较,B装置的主要优点是   。
(2)下图装置可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并检验生成的气体产物。
①B装置玻璃管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②C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若没有A装置,则该实验不能达到检验气体生成物的目的,请说明原因:   。
(3)实验室制备22gCO2,用足量盐酸与62.5g大理石反应,则大理石中Ca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5.氮化铝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新型陶瓷材料,下图是工业上用高纯铝粉和氮气制备氮化铝的工艺流程,请回答:
(1)NH4Cl作为添加剂,分解产生NH3和HCl气体可促进铝的氮化,其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高温条件下,铝粉和氮气在氮化炉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反应前先通N2,目的是   。
(3)上左图是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合成产物XRD图谱,   ℃时,产物中AlN纯度最高。上右图是不同保温时间下合成产物中的含氮量,可以推断最佳保温时长为   小时,理由是   。
(4)某温度下,某一时段后,产物中的含氮量为28%,则产物中AlN的质量分数是   。
26.CaCl2可用于冷冻剂、干燥剂、融雪剂、医药及冶金工业等。化学兴趣小组在完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欲对剩余废液的组成进行探究,并制定回收CaCl2的方案。
【提出问题】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的废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CaCl2猜想二:CaCl2和HCl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1)【探究活动一】取少量废液等分成2份,甲、乙两组同学分别利用其中一份进行如下探究:
甲组同学向废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成   色,证明猜想二成立。
(2)乙组同学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将80mL一定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逐滴加入废液,测得数据如图2。
【数据分析】乙组同学对图2数据进行讨论分析,证明猜想二成立。
I.a点的实验现象为   。
Ⅱ.b点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Ⅲ.c点对应溶液中全部溶质的化学式为   。
(3)【探究活动二】丙组同学提出直接蒸发溶剂可从剩余废液中回收纯净CaCl2,理由是   。
(4)【交流与反思】甲组同学认为丙组同学提出的方法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在不借助其它试剂和仪器的情况下,除去废液中对空气造成污染的物质,建议最好先在废液中加入下面(填选项序号)试剂   。
A.CaO B.Ca(OH)2 C.CaCO3
27.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形成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50℃时,甲、乙、丙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
(2)从乙溶液中获得乙晶体的方法是   (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3)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与   (填“甲”、“乙”或“丙”)相似。
(4)25℃时,甲的溶解度为   g。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
(2)
(3)
【解析】【解答】 (1)、氮肥硝酸铵的化学式 。
(2)、硫化钠中硫为-2价,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元素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数值为1时,不能省略,则表示为: 。
(3)、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两个铁离子: 。
【分析】根据化合价来书写出正确的化学式,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为0以及离子符号表示的意义来解答。
2.【答案】(1)133.3;偏大
(2)
【解析】【解答】(1)设需加水的体积为x,则
500mL95%=(500mL+x)75%
x=133.3mL
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量取水的体积变小,而溶质的量不变,酒精体积分数会偏大;
(2)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伤口消毒时常看到有气泡产生,是因为过氧化氢在血液中酶作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能生成水和氧气。故填:。
【分析】(1)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计算。
读取量筒的示数时,如果俯视, 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大;如果仰视,读出的示数比实际值偏小,因此正确的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2)过氧化氢在血液中酶作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能生成水和氧气。
3.【答案】(1)天然气或CH4
(2)A;B;D
(3)B
【解析】【解答】(1)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2) 提倡使用共享单车出行 ,减少私家车使用,可减少化石燃料使用,符合“低碳生活”,A正确; 加大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符合“低碳生活”,B正确; 提倡使用一次性的木筷、塑料袋会造成浪费及污染环境,C错误; 大力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可保护环境,符合"低碳生活”D正确;
(3)二氧化碳中碳和氧原子个数比为1:2,要使二氧化碳和氢气发生化合反应实现“零排放”,反应的生成物中含碳、氢、氧元素,且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2,甲烷中缺少氧元素,A错误;甲酸中含碳、氢、氧元素,且碳、氧原子个数比为1:2,B正确;乙醇中碳、氧原子个数比为2:1,C错误;
【分析】(1)根据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分析;
(2)根据低碳生活符合节能、减排、环保等特点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种类不变分析。
4.【答案】(1)F;O
(2)电子层数
(3)Fe+2HCl═FeCl2+H2↑;Cl﹣;Fe2+
【解析】【解答】Ⅰ:(1)在元素C.H、O、N、F中,F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元素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密切关系,图示中16号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与氧元素O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2)分析上图可发现:第二周期的元素的原子核外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
(3)Ⅱ: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反应前稀盐酸溶液中含有大量的氢离子、氯离子;反应后溶液中含有生成的氯化亚铁,氯化亚铁电离出大量的氯离子、亚铁离子;反应后氢离子消失、氯离子不变,有亚铁离子生成,故两种离子分别为:Cl﹣、Fe2+。
【分析】(1)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2)元素的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
(3)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5.【答案】(1)天然气
(2)A
(3)
(4)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解析】【解答】(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利用的能量主要来自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故填:天然气;
(2)地热能、太阳能、核能等均属于新能源,煤不属于新能源,属于化石燃料,
故答案为:A。
(3)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是要有足够多的空气,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汽车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使汽油充分燃烧。这是通过增大汽油与氧气接触面积的方法使汽油充分燃烧;故填: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分析】(1)根据常见的化石燃料进行分析
(2)根据常见的新能源进行分析
(3)根据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进行分析
(4)根据促进反应的措施进行分析
6.【答案】(1)
(2)氧原子和氢原子
(3)分解
(4)5
【解析】【解答】(1)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4个H、2个O,所以B中应补充1个O和2个H,补充后如图 。
(2)从A→B可知,水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和氢原子。
(3)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是分解反应。
(4)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氢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所以1个氧原子比1个氢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多5个电子。
【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2)根据化学变化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分析;
(3)根据“一变多”的反应为分解反应分析;
(4)根据氧原子和氢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列分析。
7.【答案】(1)④
(2)②③或③②
(3)②
(4)①
【解析】【解答】(1)纯牛奶中有水、蛋白质等物质,是混合物,所以④属于混合物;
(2)冰水混合物和氯化钠都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3)冰水混合物中只有水一种物质,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4)氮气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分析】根据混合物、化合物、氧化物、单质的概念分析。
8.【答案】(1)Na2CO3
(2)N2
(3)OH—
【解析】【解答】(1)俗名是纯碱的物质是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
(2)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作食品防腐剂的单质是氮气,化学式为N2;
(3)碱在溶于水时,都解离出共同的阴离子氢氧根离子,因此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填:OH-。
【分析】(1)根据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分析;
(2)根据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分析;
(3)根据碱的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分析。
9.【答案】(1)37
(2)金属
(3)85.47
【解析】【解答】(1)铷原子的原子序数是37;
(2)由汉字结构可知,铷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3)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5.47。
【分析】元素周期表信息图中,元素名称的左上角的数字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右上角为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下边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10.【答案】(1)+5;
(2)5
(3)过滤
(4)作助燃剂(合理即可)
【解析】【解答】(1)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钾元素是+1价,氧元素是-2价,则氯酸钾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5价;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并且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方程式为;
(2)二氧化锰在此反应中作催化剂,催化剂的特点是改变反应速率,但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则实验结束后,理论上能够回收得到5g二氧化锰;
(3)通过操作1后可实现固液分离,则操作1是过滤;
(4)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作助燃剂。
【分析】(1)在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并且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2)根据催化剂的特点分析。
(3)根据过滤操作的原理分析。
(4)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分析。
11.【答案】(1)A
(2)小于
【解析】【解答】(1)配制100g 5%的NaCl溶液时,需要的仪器是: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集气瓶;
(2)溶液具有均一性,实验1中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向甲中加入5g水,向乙中加入5g氯化钠,甲中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乙中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大小关系是甲<乙。
【分析】(1)根据配制溶液时需要的仪器分析。
(2)根据溶液具有均一性,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析。
12.【答案】(1)
(2)
(3)
【解析】【解答】(1)检验二氧化碳常选用澄清石灰水,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乙醇的俗称是酒精,其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3)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
(2)根据乙醇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析
(3)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
13.【答案】(1)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Cl-
(2)c;C
【解析】【解答】(1)①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A和B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②C的质子数为17,表示氯元素,外层电子数为7,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氯原子,其符号为Cl-;
(2)①图中表示的物质是由同种的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分子又是由两种原子构成的,一种原子是氧原子,属于化合物中的氧化物,不属于混合物,
故答案为:c;
②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A.该反应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不正确;
B.该反应说明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故答案为:不正确;
C.从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原子种类不变,
故答案为: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②C为氯元素,氯离子的离子符号为Cl-;
(2)①属于二氧化碳是氧化物、化合物;
②该反应为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
14.【答案】(1)ABC
(2)检验二氧化碳
(3)
(4)C
【解析】【解答】(1)查资料可知,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由此判断同素异形体的关键把握两点:①同种元素形成,②不同单质。
金刚石、C60、石墨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不同物质,都是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故答案为:ABC
(2)转化④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在实验中常见的用途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故答案为: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3)转换①的反应是碳的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A. 图中与二氧化碳相互转化的物质有一氧化碳、碳酸钙、碳酸,共3种物质,故正确;
B. CO2和CO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故正确;
C.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而不是结构不同,故错误;
D. 单质碳、一氧化碳都有可燃性,所以都可以用来做燃料,故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根据同素异形体的概念进行分析。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的变浑浊。
(3)根据碳的燃烧进行分析。
(4)A、根据题目中转化图进行分析。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分子不同,化学性质也就不同。
C、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排列进行分析。
D、根据单质碳、一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
15.【答案】(1)150mL;量筒
(2)锌;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3)
(4)bc;其他条件不变时,溶液pH越大,除铁率越高;50℃;3.1
(5)蒸发浓缩;便于干燥或减少晶体溶解损失;防止晶体失去结晶水或防止晶体受热分解
(6) 所以化学式为:ZnSO4 H2O
【解析】【解答】(1)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 , x=150g,体积 ,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胶头滴管、玻璃棒、烧杯和量筒,故填:150mL;量筒。
(2)加入x最终生成了硫酸锌水合物,故X为锌,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故填:锌;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3)加入 H2O2 的目的是在硫酸的作用下将溶液中的 FeSO4 转化成 Fe2(SO4)3,化学方程式2FeSO4+H2O2+H2SO4=Fe2(SO4)3+2H2O,故填:2FeSO4+H2O2+H2SO4=Fe2(SO4)3+2H2O。
(4)①实验bc温度不同,除铁率不同,bc对比,得到的结论为其他条件不变时,反应温度增大,除铁率提高,故填:bc。
②acpH不同其它条件相同,实验 a 和实验 b 对比,得到结论是其他条件不变时,溶液pH越大,除铁率越高,故填:其他条件不变时,溶液pH越大,除铁率越高。
③温度越高、pH越大除铁率越高,最佳的除铁条件为反应温度50℃,溶液 pH=3.1,故填:50;3.1。
(5)流程中获得七水硫酸锌前省略的操作是蒸发浓缩 、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和低温烘干;洗涤经常选用 95%的乙醇,优点是便于干燥或减少晶体溶解损失;烘干操作需在低温条件下进行,其原因是防止晶体失去结晶水或防止晶体受热分解,故填:蒸发浓缩;便于干燥或减少晶体溶解损失;防止晶体失去结晶水或防止晶体受热分解。
【分析】(1)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计算。
(2)锌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
(3)根据加入 H2O2 的目的是在硫酸的作用下将溶液中的 FeSO4 转化成 Fe2(SO4)3,进行分析。
(4)①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其他条件不变时,反应温度增大,除铁率提高。
②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其他条件不变时,溶液pH越大,除铁率越高。
③根据表格中数据找出最佳的除铁条件为反应温度,溶液 pH值。
(5)烘干操作需在低温条件下进行,是为了防止晶体失去结晶水或防止晶体受热分解。
(6)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锌元素的质量不变,找出 ZnSO4 7H2O 与 ZnSO4 xH2O 的关系式,进行计算。
16.【答案】(1)刚刚开始加热未达到高锰酸钾的分解温度
(2)1.6g
(3)解:设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316 32
x 1.6g
316x=32/1.6g
x=15.8g
答: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为15.8g
(4)79%
(5)
【解析】【解答】(1) t0至t1时间段,固体质量不变的原因是刚刚开始加热未达到高锰酸钾的分解温度
(2)根据高锰酸钾分解只产生氧气一种气体,其余为固体,因此质量的减少部分为氧气的质量,为20g-18.4g=1.6g
(3)解:设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为x
2KMnO4 K2MnO4 + MnO2 + O2↑
316 32
x 1.6g
316x=32/1.6g
x=15.8g
答: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为15.8g
(4) 高锰酸钾固体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为%=79%;
(5)
【分析】(1)根据高锰酸钾分解需要达到一定温度分析
(2)根据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分析
(3)根据氧气的质量结合方程式进行计算
(4)根据高锰酸钾的质量和样品的质量分析
(5)根据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分析
17.【答案】(1)玻璃棒
(2)硫酸钙在水中溶解能力较弱(答案合理即可)
(3)40℃
(4)32.6%
【解析】【解答】(1)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2)终渣中主要含有硫酸钙,原因是:硫酸钙在水中溶解能力较弱;
(3)②处浓溶液的温度约为40℃时,开始降温结晶,较为合适,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最大,降温后析出的晶体较多;
(4)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为48.4g,100g水中最多溶解48.4g硫酸钠,将25g硫酸钠溶解到50g水中形成的溶液是饱和溶液,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分析】(1)根据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有烧杯,漏斗,玻璃棒分析;
(2)根据硫酸钙在水中溶解能力较弱分析;
(3)根据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最大,降温后析出的晶体较多分析;
(4)根据溶解度计算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析。
18.【答案】(1)D
(2)碳酸氢钠;Al(OH)3 +3HCl=AlCl3 +3H2O
(3)NaOH 固体溶于水也会放出热量
(4)引流,防止液体溅出;Ba(OH)2 +MgSO4 =BaSO4↓+Mg(OH)2↓;NaOH 和 Na2CO3
(5)47%
【解析】【解答】(1)A 浓盐酸没有脱水性,此选项错误;
B.碱中一般含有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但氨水中不含有金属离子,此选项错误;
C.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此选项错误;
D.Na2CO3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此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2)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的盐是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症可以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氢氧化铝能与胃液中的盐酸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Al(OH)3+3HCl=AlCl3+3H2O。(3)小华同学做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将稀盐酸滴入到装有氢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触摸试管壁有灼热感,于是他马上得出“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会放出热量”的结论。但是小丽提出异议:热量不一定是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的,理由是:NaOH 固体溶于水也会放出热量。(4)NaCl溶液中有少量的CaCl2、MgSO4杂质,除去杂质的操作是:①依次加入过量的Ba(OH)2、Na2CO3溶液,氢氧化钡能与硫酸镁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通过过滤除去了硫酸钡沉淀、氢氧化镁沉淀、碳酸钙沉淀和碳酸钡沉淀,滤液中含有氯化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向滤液中加适量的稀盐酸,碳酸钠、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然后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钠。
①过滤时需要使用玻璃棒,则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液体溅出;
②由上述分析可知,加入Ba(OH)2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硫酸镁,方程式是:Ba(OH)2+MgSO4=BaSO4↓+Mg(OH)2↓。
③由上述分析可知,过滤后滤液中除生成的NaCl外,还含有NaOH和Na2CO3;(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g+73g﹣80.8g=2.2g
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
解得x=5.3g
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分析】(1)根据浓盐酸的性质、酸雨的pH及碳酸钠溶液的酸碱性分析;
(2)根据碳酸氢钠的用途及氢氧化铝和盐酸反应可生成氯化铝和水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钠溶解放热分析;
(4)根据过滤时玻璃棒起引流作用、氢氧化钡与硫酸镁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和反应后溶液中反应物的剩余情况分析;
(5)根据方程式计算方法步骤分析,利用二氧化碳质量计算出碳酸钠质量,再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19.【答案】(1)长颈漏斗;
(2)BFD
(3)b;
【解析】【解答】(1)根据所学的化学仪器可知仪器①是长颈漏斗;实验室选用A装置来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试管口没有棉花,所以是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加热分解出氧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和盐酸,属于固液常温型,选择B装置,要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需要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选择F装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故收集二氧化碳要用向上排空法,因此选择D装置。
故答案为:BFD。
(3)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气的大,用装置G收集二氧化硫,应从长导管b端进入,使空气由a排出;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可知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分析】(1)根据仪器名称和不放棉花加热固体制氧气选择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分析;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选择收集装置,根据浓硫酸能干燥二氧化碳分析;
(3)根据二氧化硫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以及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相似分析。
20.【答案】(1)温室效应加剧
(2);增大溶液与气体的接触面积,提高CO2的吸收率
(3);过滤
(4)NaOH
(5)D
【解析】【解答】(1)大气中CO2过多会引发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加剧;
(2)吸收塔中,发生的反应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NaOH溶液喷成雾状的目的是增大溶液与气体的接触面积,提高CO2的吸收率;
(3)分离池中发生的反应为,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符合“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操作①实现了固液分离,名称是过滤;
(4)由图可知,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CaO、H2O、NaOH;
(5)A、c表示氧化物,且碳元素显+4价,故代表的物质是CO2,不正确;
B、a表示单质,故a为碳,b为氧化物,且碳元素显+2价,表示一氧化碳,d表示酸,且碳元素显+4价,为碳酸,e表示盐,且碳元素显+4价,表示碳酸钠等盐,c为二氧化碳,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碳酸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由a、b、d、e均可一步生成c,不正确;
C、二氧化碳可与碱性物质生成碳酸盐,从而将CO2封存在地底,不正确;
D、a为碳,e为碳酸盐,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至少需要两步,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CO2过多会引发温室效应。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3)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条件,进行分析。
过滤操作时实现了固液分离的方法。
(4)反应中可以作为反应物,有可以作为生成物,此物质是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
(5)根据元素的化合价,物质的分类,进行分析。
21.【答案】(1)CO2
(2)改良酸性土壤等
(3)6HCl+Fe2O3=2FeCl3+3H2O;CaO+H2O=Ca(OH)2
【解析】【解答】(1)G 是二氧化碳,G的化学式是CO2;(2)A是氢氧化钙,在生活生产中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3)反应①是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方程式为6HCl+Fe2O3=2FeCl3+3H2O;反应②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方程式为CaO+H2O=Ca(OH)2。
【分析】D为铁锈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F广泛应用于造纸、制玻璃及印染工业,为碳酸钠;反应②放热,水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会大量放热,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则A是氢氧化钙,B是水;水能和氧气互相转化,C是氧气;氧气、氧化铁、碳酸钠都能转化为二氧化碳,G是二氧化碳;氧化铁、碳酸钠都能和酸反应,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氯化氢含有两种元素,故H是HCl,E可以是硫酸,A~G都含有氧元素,A、B、C、E、F分别属于碱、氧化物、单质、酸、盐,符合推导。
22.【答案】(1)化学变化的实质就是分子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2)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3)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解析】【解答】根据电解水的微粒示意图,可以看出水分子、氢气分子、氧气分子都是由原子所构成,
故答案为(1)化学变化的实质就是分子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2)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
(3)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分析】根据电解水的微粒示意图,可以看出水分子、氢气分子、氧气分子都是由原子所构成,即分子由原子构成;对比变化前后可发现,反应前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与氧原子和反应后构成氢分子的氢原子与构成氧分子的氧原子种类和数目都不变,即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对比整个过程,还可以发现在变化过程中,分子分解成了原子但原子并未继续分解而是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即化学变化过程中分子可再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23.【答案】(1)H2
(2)3CO+Fe2O3 2Fe+3CO2
(3)置换反应
【解析】【解答】由分析可知(1)F是氢气,化学式为:H2;(2)反应①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产生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O+Fe2O3 2Fe+3CO2;(3)反应②是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满足置换反应的条件,所以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分析】E是浅绿色的溶液,所以E中含有亚铁离子,F是最轻的气体,所以F是氢气,C和酸反应会生成E和氢气,所以C是铁,B是红棕色的固体,所以B是氧化铁,A是还原性的气体,D是气体,所以A是一氧化碳,生成的D是二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符合题意。
24.【答案】(1)长颈漏斗;AD或AE;;便于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2)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因为A装置能吸收CO2,若没有A装置,则杂质中的CO2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从而对检验气体生成物造成干扰
(3)解:设大理石中的质量为
解得
则大理石中质量分数=
答:大理石中质量分数为80%。
【解析】【解答】(1)① 仪器b的名称为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
② 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为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选择A,由于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装置D,和排水法收集用装置E,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AD(或AE);;
③ B和C装置均可制取CO2,与C相比较,B装置中关闭弹簧夹,反应生成气体,试管内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回长颈漏斗,液体与多孔隔板上的固体分离,反应停止,若想要反应开始,打开弹簧夹,使液体与隔板上的固体接触即可反应,故填:便于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2)① 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将氧化铁还原为铁,B装置玻璃管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红色粉末变成黑色,故填: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
② 一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③ 装置A中的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否则,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也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对气体生成物的检验造成干扰,则该实验不能达到检验生成物的目的,故填:因为A装置能吸收CO2,若没有A装置,则杂质中的CO2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从而对检验气体生成物造成干扰;
【分析】(1)② 根据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为固固加热型,选择发生装置。
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选择收集装置。
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③ 根据B装置中关闭弹簧夹,反应生成气体,试管内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回长颈漏斗,液体与多孔隔板上的固体分离,反应停止,若想要反应开始,打开弹簧夹,使液体与隔板上的固体接触即可反应分析。
(2)① 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② 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③ 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二氧化碳的质量,未知量是碳酸钙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25.【答案】(1)NH4Cl NH3↑+ HCl↑;2Al + N2 2AlN
(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以免铝粉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杂质)
(3)1000;3;保温3小时后,合成产物中含氮量不会再明显增加(或变化不大),继续保温,浪费能量
(4)82%
【解析】【解答】(1)NH4Cl解产生NH3和HCl,其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NH4Cl NH3↑+ HCl↑。在高温条件下,铝粉和氮气在氮化炉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 + N2 2AlN。
(2)反应前先通N2,目的是排尽装置中的空气,以免铝粉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杂质)。
(3)由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合成产物XRD图谱可知,1000℃时,产物中AlN纯度最高。上右图是不同保温时间下合成产物中的含氮量,可以推断保温3小时后,合成产物中含氮量不会再明显增加(或变化不大),继续保温,浪费能量,最佳时间是3小时。
(4)产物中的含氮量为28%,则产物中AlN的质量分数是 =82%。
【分析】(1)根据NH4Cl解产生NH3和HCl,写出化学方程式。
(2)铝粉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
(3)根据题目中图像,进行分析。
(4)物质中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化学式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26.【答案】(1)红
(2)有气泡产生;;NaCl Na2CO3
(3)盐酸易挥发
(4)C
【解析】【解答】(1)猜想二成立,则溶质为CaCl2和HCl,溶液呈酸性,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故答案为:红;
(2)Ⅰ.a点发生的反应是,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则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故答案为:有气泡产生;
Ⅱ.b点的pH=7,溶液呈中性,此时发生的反应为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
Ⅲ.c点pH>7,溶液呈碱性,说明碳酸钠过量,则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Na2CO3,故答案为:NaCl、Na2CO3;
(3)盐酸易挥发,因此直接蒸发溶剂使盐酸挥发掉,可从剩余废液中回收纯净CaCl2,故答案为:盐酸易挥发;
(4)A、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引入新杂质,故A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钙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反应无明显现象,若不加指示剂,无法判断反应是否恰好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
C、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难溶于水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溶液呈中性, 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2)a点是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b点是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c点的溶液呈碱性,说明碳酸钠溶液过量;
(3)盐酸易挥发;
(4)除去废液中对空气造成污染的物质的同时不能引入新杂质。
27.【答案】(1)甲>乙>丙
(2)蒸发结晶
(3)丙
(4)100
【解析】【解答】(1)由图分析,50℃时,甲、乙、丙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甲>乙>丙;
(2)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可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得到乙;
(3)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4)25℃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设甲的溶解度为x
x=100g
【分析】(1)根据图示分析甲乙丙的溶解度的大小;
(2)根据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不大分析;
(3)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4)根据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分析。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