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乐陵市八年级中考模拟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乐陵市八年级中考模拟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学业水平考试第一次模拟检测
生物试题
注意事项:试题共有两个大题,第一题是选择题(共50分),第二题是简答题(共50分)。
请同学们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 下列叙述中,能说明病毒属于生物的是( )
A. 病毒能使动物和植物致病 B. 病毒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C. 病毒能够繁殖后代 D.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它之所以属于生物是因为它能够利用自我复制的方式来繁殖后代,这是生命的基本特征,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 在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生物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B. “适者生存”的生物,将永远都能适应环境
C. 叶片退化为刺的仙人掌,可以适应干旱的环境
D. “南橘北枳”,反映了环境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解答时可以从生物特点和环境特点方面来切入。
【详解】A.“万物生长靠太阳”,是环境因素光对生物的影响,说明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故A不符合题意。
B.“适者生存”的生物,当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时,有些就不能适应环境了,如天旱水库干了,水库的鱼类会死亡,表明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故B符合题意。
C.叶片退化为刺的仙人掌,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故C不符合题意。
D.“南橘北枳”,是环境因素温度对生物橘的影响,体现了环境因素对生物性状的影响,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 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 蜘蛛结网 B. 青蛙冬眠 C. 警犬搜救 D. 孔雀开屏
【答案】C
【解析】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在遗传物质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ABD.蜘蛛结网、青蛙冬眠、孔雀开屏都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ABD不符合题意。
C.警犬搜救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学习行为,C符合题意。
故选C。
4. 近年来,随着干细胞技术迅猛发展,其强大的疗效也被越来越多人认可。图为干细胞的培养过程,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过程①表示细胞的生长,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B. 经过程②产生的新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
C. 过程②③说明干细胞具有分裂和分化的能力
D. 经过程③后,细胞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遗传物质都发生了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2)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
(3)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观图可知:①表示细胞生长,②表示细胞分裂,③表示细胞分化。
【详解】A.过程①表示细胞的生长,细胞生长是指构成生物体的细胞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会由小变大。但是细胞不能无限制的长大,一部分细胞长到一定的大小,就会进行分裂,A正确。
B.过程②表示细胞的分裂,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细胞分裂的结果是使细胞的数量增多,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是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B正确。
C.过程②表示细胞的分裂,过程③表示细胞的分化,因此过程②③说明干细胞具有分裂和分化的能力,C正确。
D.过程③表示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细胞分化是在遗传物质的控制下进行,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D错误。
故选D
5. 下列关于生殖发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家蚕和蝗虫都是有性生殖,变态发育
B.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
C. 家鸽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卵生
D. 受精的鸡卵能在人工孵化箱中发育成雏鸡,主要原因是养料充足
【答案】D
【解析】
【分析】(1)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蚊子、苍蝇、家蚕、菜粉蝶、蜜蜂等。(2)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如蟋蟀、螳螂、蝼蛄、蝗虫。
【详解】A.家蚕的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蝗虫的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都是有性生殖,故A正确。
B.青蛙的生殖和幼体的发育都离不开水,不能摆脱对水的依赖,故B正确。
C.家鸽属于鸟类,体内受精,有性生殖,卵生,故C正确。
D.鸟卵产出后,由于外界温度低于雌鸟的体温(鸟类的体温约为40℃),胚胎发育就会暂时停止,受精的鸡卵能在人工孵化箱中发育成雏鸡,主要原因是温度符合孵化条件,故D错误。
故选D。
6. 为选育再生稻新品种,我国航天员将再生稻种子带入太空。该育种方式是希望通过射线和微重力等因素的作用,从根本上改变再生稻(  )
A. 细胞的分裂方式 B. 种子的营养物质
C. 细胞的遗传物质 D. 种子的形态结构
【答案】C
【解析】
【分析】太空育种即航天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将作物种子或诱变材料搭乘返回式卫星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
【详解】太空育种主要是通过强辐射,微重力和高真空等太空综合环境因素诱发植物种子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异。细胞的分裂方式主要受到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调控,种子的营养物质主要由母体植物提供,并且在种子形成过程中已经确定,基因控制性状。遗传物质改变可能影响种子的形态结构,因此,太空育种方式是从根本上改变再生稻细胞的遗传物质,C正确。
故选C。
7. “五一”劳动节,妈妈为小明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米饭、红烧鱼、排骨、紫菜汤。你认为添加下列哪项会使这份食谱营养搭配更加合理?(  )
A. 素炒油菜 B. 葱烧豆腐 C. 炖牛肉 D. 面条
【答案】A
【解析】
【分析】合理营养就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并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核心,健康食谱,要合理营养、均衡膳食,食物应多样化,荤素搭配要合理,营养全面合理。
【详解】合理营养就是指膳食中所含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并与身体的需要保持平衡,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核心,健康食谱,要合理营养、均衡膳食,食物应多样化,荤素搭配要合理,营养全面合理,米饭主要提供淀粉类,红烧鱼、排骨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脂肪。根据人体平衡膳食的要求,还需要提供维生素、无机盐等营养成分。只有素炒油菜主要提供维生素、无机盐等,葱烧豆腐、炖牛肉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面条主要提供淀粉类。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科学设计健康食谱。解答的关键是理解合理营养、均衡膳食。
8. 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一定数量的鼠妇(用m表示),一半置于较暗,另一半置于较亮的环境中。推测较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解答时可以从鼠妇的生活环境方面来切入。
【详解】鼠妇喜栖息于朽木、腐叶、石块等下面,有时也会出现在房屋、庭院内。鼠妇在20---25度之间生活较为正常.若室内外温度在25度左右,在房前屋后的石块、瓦砾下面、盆里、坛内均可以找到;温度低于25度,需要选择温暖的花窖、庭院的下水道旁边进行采集,也可在平房条件的厨房地砖下面进行收集.我们在学校园里采集时发现,鼠妇的数量较少,个体也较小,以一些个体小的为主。在花盆底下可以采集得到,但数量少,如果花盆是放在水泥地上则其数量会很少,而且水分过多数量也会大大减少.所以通过采集经验可知: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生活环境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一定数量的鼠妇(用m表示),一半置于较暗,另一半置于较亮的环境中。推测较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先增多,后趋于稳定。因此较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变化的曲线是D,而A是减少、B是减少或趋于稳定、C先稳定,后减少为0。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9. 如图为撕取菠菜叶片表皮制成装片观察到的细胞,将A图视野换成B图视野时,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视野变亮 B. 需要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
C.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D. 视野内细胞数量变少
【答案】A
【解析】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观察同一玻片的同一部位:低倍镜下物镜距离玻片标本的距离远,看到的视野范围大、视野亮,细胞小、细胞数量多;高倍镜下物镜距离玻片标本的距离近,看到的视野范围小、视野暗,细胞大、细胞数量少。
【详解】A.将A图视野换成B图视野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变大,视野会变暗,A错误。
B.显微镜的镜筒下端有一个能转动的圆盘叫做转换器,其上可以安装多个物镜,观察时便于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镜头。将A图低倍视野换成B图高倍视野时,需要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B正确。
C.准焦螺旋是显微镜的机械部分,用来调节焦距。粗准焦螺旋使镜头上升或下降的范围大;细准焦螺旋使镜头上升或下降的范围小,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C正确。
D.结合分析和题图可知,将A图视野换成B图视野时,视野内细胞数量变少,D正确。
故选A。
10. 下表是某成年男子的血常规化验单中部分项目的结果。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关于此人身体状况的叙述错误的是(  )
检验项目 结果 参考范围 单位
红细胞 41 4.50 ~5.50 1012/L
白细胞 8 4.0 ~10.0 109/L
血小板 210 100.00 ~300.00 109/L
血红蛋白 90 120.00 ~150.00 g/L
A. 可能会出现贫血的症状
B. 需要补充富含蛋白质和铁的食物
C. 身体有炎症,需要消炎处理
D. 止血和凝血功能正常
【答案】C
【解析】
【分析】血常规化验单中有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的数量,可通过与正常值对比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
【详解】A.人体如果红细胞的含量或血红蛋白的含量低于正常值,就有可能患贫血;表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含量低于正常值,可能患有贫血病,A正确。
B.贫血患者多吃含铁或是蛋白质丰富的食物,B正确。
C.该人的白细胞的数量在正常范围之内,没有炎症,C错误。
D.血小板的功能是止血和加速凝血,该人的血小板的数量正常,止血和凝血功能正常,D正确。
故选C。
11. “蜂采群芳酿蜜房,酿成犹作百花香。”这句诗描写的是蜜蜂能采集花粉酿成蜂蜜。这一过程中,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主要作用是( )
A. 促进植物生长 B. 参与物质循环
C. 促进花的发育 D. 帮助植物传粉
【答案】D
【解析】
【分析】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详解】ACD.根据分析可知,蜜蜂能采集花粉酿成蜂蜜,在此过程中,动物帮助植物进行传粉;传粉有助于植物的繁殖,但它并不直接促进植物的生长,植物生长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水分和营养的吸收等因素;传粉是发生在花已经发育成熟并开放之后的过程,蜜蜂采集花粉并不直接促进花的发育,A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B.动物在生物圈中确实参与物质循环,但这句诗主要描述的是蜜蜂的传粉作用,而不是物质循环,B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2. 当呼吸道黏膜受到机械刺激或化学刺激后,会引起呼吸肌快速收缩、舒张,产生咳嗽反射。下列关于咳嗽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属于非条件反射 B. 感受器位于呼吸道黏膜上
C. 需要完整反射弧为基础 D. 咳嗽反射不需要脑干参与
【答案】D
【解析】
【分析】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环境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兴奋(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单向的,只能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复杂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非条件反射(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反射,而条件反射(复杂反射)是人通过长期生活积累的经验形成的反射。
【详解】A.该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A正确。
B.咳嗽反射的感受器位于呼吸道黏膜上,B正确。
C.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必须完整才行,C正确。
D.脑干中有负责调控呼吸、心跳等的神经中枢,咳嗽时会引起咳嗽呼吸肌快速收缩、舒张,因此需要脑干参与,D错误。
故选D。
13. 研究结果表明,人和猿的骨骼在结构上几乎完全相同;人和猿的盲肠上均有蚓突;人和猿的胚胎在五个月以前完全一样……这些事实说明
A. 现代的猿也能进化成人
B. 人是由猿进化来的
C. 人和猿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D. 人比猿高等
【答案】C
【解析】
【详解】人和类人猿的骨骼在结构上差不多完全相同,内脏结构也非常相似,人和类人猿的胚胎在五个月以前几乎完全一样,等等这些事实说明人和猿的共同特征多,亲缘关系近,是近亲,有共同的原始祖先.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14. 人体上肢需要灵活的运动,尤其肩胛骨和肱骨之间,需要在三维立体的三个平面活动,这种灵活的运动的结构基础是( )
A. 骨 B. 运动系统 C. 骨骼肌 D. 关节
【答案】D
【解析】
【分析】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由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详解】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人体上肢需要灵活的运动,尤其肩胛骨和肱骨之间需要甚至需要在三维立体的三个平面活动,这种灵活的运动的结构基础是关节,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5. 下图中血液沿 a→b 方向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 处血液中含氧量高
B. b 处血液流入肺静脉
C. c、d 气体经扩散作用进出肺泡
D.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只有一层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当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由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
【详解】AB.c 表示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d表示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当血液由a流向b时,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因此a处血液中氧气含量低,b处血液流入肺静脉,A错误,B正确。
C.a、b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C正确。
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均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肺泡和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D正确。
故选A。
16. 下列疾病与其病因搭配错误的是(  )
A. 呆小症——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B. 甲亢——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C. 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
D. 地方性甲状腺肿——饮食缺碘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
【答案】A
【解析】
【分析】激素是指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它通过调节各种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来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
【详解】A.呆小症是一种先天甲状腺发育不全或功能低下造成幼儿发育障碍的代谢性疾病,故A错误。
B.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于甲状腺合成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造成机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悸、出汗、进食和便次增多和体重减少的病症,故B正确。
C.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浓度升高,超出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导致尿液中出现葡萄糖,故C正确。
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之一,人体缺少含碘的无机盐时,人体的甲状腺出现代偿性增长,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故D正确。
故选A。
17. 我国已建立的“中国植物DNA库”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植物DNA库。通过将待检植物DNA与库中DNA比对可进行植物鉴定,这是因为二者的DNA( )
A. 都存在于细胞核中 B. 在细胞中均成对存在
C. 都是长长的链状结构 D. 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近
【答案】D
【解析】
【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一条染色体一般由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
【详解】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每种生物的细胞内的DNA的数目都是一定的。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因此通过将待检植物DNA与库中DNA比对可进行植物鉴定,这是因为二者的DNA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近,因此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8. 下图是四种生物的生殖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1是卵细胞,它与来自花粉管中的两个精子结合成受精卵
B. 2是孢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能发育成新个体
C. 3是胚盘,内含细胞核,是将来发育成雏鸟的重要结构
D. 4是胎盘,它是胎儿与母体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1是卵细胞,2是孢子,3是胚盘,4是胎盘。
【详解】A.当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后,在柱头黏液的刺激下,花粉萌发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到达子房,进入胚珠珠孔后,前端破裂释放出两个精子,其中一个精子与珠孔附近的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另一个精子与胚珠中央的两个极核融合形成受精极核,这个过程称为双受精,双受精现象是绿色开花植物所特有的。故1是卵细胞,它与来自花粉管中的一个精子结合成受精卵,A错误。
B.2是孢子,孢子是生殖细胞,可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能发育成新个体,B正确。
C.胚盘是卵黄表面中央一盘状小白点,是胚胎发育的部位。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已受精的卵的胚盘色浓而略大,这是因为胚胎发育已经开始。鸟类的生殖发育过程:受精卵→胚盘→胚胎→雏鸟→成鸟。所以,3是胚盘,内含细胞核,是将来发育成雏鸟的重要结构,C正确。
D.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胎儿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故4是胎盘,它是胎儿与母体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D正确。
故选A。
【点睛】正确识记并理解植物、蘑菇、鸟类和人类的生殖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9. 每种生物都具有恒定数目的染色体。人类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人的精子、造血干细胞、卵细胞、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依次是( )
A. 23条、46条、23条、23条 B. 23条、46条、23条、46条
C. 23条、23条、23条、46条 D. 46条、23条、46条、46条
【答案】B
【解析】
【分析】染色体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3对,并有一定的形态和结构;染色体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因此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详解】①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体细胞中的少一半,正常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3对,因此人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23条。
②造血干细胞为体细胞,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3对,46条。
③卵细胞是生殖细胞,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体细胞中的少一半,即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为23条。
④肌细胞为体细胞,人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3对,46条。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0. 将天竺葵放在暗处48 h后,选取两片大小相近、生长健壮的叶片A和B,按照下图连好装置(锥形瓶用软木塞和棉花封口密闭,氢氧化钠溶液用干吸收二氧化碳),移到光下2-3h,然后取下叶片A和B,脱色处理后,用碘液检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放在暗处48h是为了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B. 叶片A装置的作用是作为叶片B装置的对照
C. 实验变量是锥形瓶内的气体中有无二氧化碳
D. 实验结果是叶片B变蓝而叶片A不变蓝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中:A装置中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A装置有二氧化碳;B装置中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B装置中没有二氧化碳。所以,A、B两装置形成了对照实验,其变量是二氧化碳,其它的实验条件均相同。
【详解】A.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叶片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如淀粉),若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将实验装置放入黑暗处48小时的目的是: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消耗,以排除原来贮存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A正确。
B.对照实验有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所以,本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叶片A(清水组)装置的作用是作为叶片B(氢氧化钠组)装置的对照,B正确。
C.结合分析可知,AB两个装置的实验变量是锥形瓶内的气体中有无二氧化碳,C正确。
D.淀粉遇碘溶液变蓝色。A和B叶片经过光照、酒精脱色后,需要用清水漂洗,然后滴加碘溶液,观察其发生的现象。叶片B缺少二氧化碳,没有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滴加碘液不变蓝色,而叶片A有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滴加碘溶液变蓝色,D错误。
故选D。
21. 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命起源于原始陆地 B. 古老地层中的化石其生物结构简单
C. 生命进化过程不需要能量 D. 生物多样性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答案】B
【解析】
【分析】(1)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原始地球上没有生命。后来在高温、雷电、紫外线的作用下,在原始大气中产生了简单的有机物;有机物随着雨水一起汇入原始海洋。原始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有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漫长的岁月,大约在地球形成以后的10亿年左右,才形成了具有生命现象的原始生命。因此,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
(2)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
(3)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 A.原始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有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漫长的岁月,大约在地球形成以后的10亿年左右,才形成了具有生命现象的原始生命。因此,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因此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A错误。
B.科学家研究发现,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种类少、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形成晚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种类多、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进化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B正确。
C.生命进化过程也需要能量,例如,原始地球的高温、雷电、紫外线能为原始生命的产生提供能量,C错误。
D.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不断选择和培育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叫人工选择,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多样性是亿万年来,生物不断进化的结果,生物多样性主要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
故选B。
22. 下图是“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实验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测定食物中的能量可以用燃烧的方法
B. 选用的食物应该是不容易燃烧的,如花生种子
C. 为了提高实验的效率,实验进行一次即可
D. 测量出来的热量一定是食物中所含的全部能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测量食物中的能量我们一般用燃烧的方法来测定。
【详解】A.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可以用燃烧的方法,每克食物完全氧化燃烧时所释放的热量叫做热价,A正确。
B.通过测量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来测定食物中能量的多少,选用的食物应该是容易燃烧的,如花生种子等,B错误。
C.实验进行一次出现的误差会较大,所以要进行多次实验取平均值,C错误。
D.食物燃烧时,有机物内储存的能量会以热量的形式释放出来,这些释放的能量能被水吸收,水在加热时吸收这些热量后水温会升高,通过测量水升高的温度,就可以推算出被燃烧的食物中含有多少的能量,食物燃烧时散失的热量影响实验结果,实验所测得的花生能量低于花生实际所含能量,D错误。
故选A。
【点睛】关键是熟记掌握测定某种食物中能量的实验。
23. 如图是人体心脏各腔及相连血管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④是左心室,壁的厚度最大
B. b是肺静脉,内流静脉血
C. ③和b之间存在着静脉瓣
D. 肺循环的起点是④,终点是①
【答案】A
【解析】
【分析】题图中:①右心房、②右心室、③左心房、④左心室;a肺动脉、b肺静脉。
【详解】A.左心室是体循环的开始,经过的路径比较长,需要的压力大,右心室是肺循环的开始,经过的路径比较短,需要的压力较小。心室壁较心房壁厚,所以左心室比右心室的壁要厚,④是左心室,壁的厚度最大,收缩有力。A正确。
B.b肺静脉与③左心房相连,血液是流经肺泡的动脉血,B错误。
C.③左心房和b肺静脉之间不存在瓣膜,C错误。
D.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肺循环的起点是②右心室。D错误。
故选A。
24. 转基因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好处时,也需要进行风险控制。以下实例中应用了转基因技术的是( )
A. 试管婴儿的产生 B. 小羊多莉的诞生 C. 太空椒的获得 D. 抗虫棉的培育
【答案】D
【解析】
【分析】转基因技术是指把一种生物的基因,导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内,使之表达出相应的性状。
【详解】A.试管婴儿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俗称,是指分别将卵子与精子取出后,置于试管内使其受精,再将早期胚胎移植回母体子宫内发育成胎儿,属于有性生殖,A不符合题意。
B.小羊多莉的诞生利用的是克隆技术,属于无性生殖,B不符合题意。
C.太空椒是在太空条件下,引起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培育成的新品种,属于太空育种,C不符合题意。
D.科学家将某细菌的一种毒蛋白基因转入到普通棉花细胞内,培育出了抗虫棉,这是对基因多样性的应用,通过转基因技术实现,D符合题意。
故选D。
25.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可以丰富物种多样性,一定不会引起外来物种的入侵
B.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C. 了更加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应该禁止一切形式地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D. 围湖造田、毁林造田可扩大我国粮食的种植面积,不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答案】B
【解析】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一是就地保护,二是迁地保护,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
【详解】A.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会大量繁殖,进而影响其它生物的生存,反而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A错误。
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B正确。
C.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不破坏生态平衡,而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一切生物资源,C错误。
D.围湖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会破坏生态平衡,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D错误。
故选B。
二、简答题:(请把答案填写在“——”上。每空1分,共50分)
26.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也常作为农业科研的重要材料。某学校为了搞好素质教育,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选择在多块试验田种植玉米,学习种植技术巩固所学知识。图一为玉米种子的结构和玉米植株示意图,图二为玉米植株根尖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播种前,小组同学取少量玉米种子浸软,纵剖观察。根据子叶数目判断,玉米属于______植物。
(2)播种时,他们将播下的玉米种子压实,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种子萌发需要的______。
(3)几天后,有的同学将种子从土壤中扒出,会看到种子开始萌发了,最先突破种皮的是[ ]______。
(4)种植过程中,小组同学发现某块试验田内的玉米叶片发黄,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以施加含______的肥料,这时肥料中的无机盐主要由图二的[ ]______吸收后运输到各个器官。
(5)田间管理中,同学们还注意给玉米松土,因为土壤板结会影响玉米根的______(填一种生理过程)。
(6)玉米螟是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它对玉米危害最严重的是______期,小组同学也适时进行了防治。
【答案】(1)单子叶 (2)适宜的温度(温度)
(3)⑥胚根 (4) ①. 氮 ②. A成熟区
(5)呼吸作用 (6)幼虫
【解析】
【分析】图一中:①果皮和种皮,②胚乳,③子叶,④胚芽,⑤胚轴,⑥胚根。
图二中:A是成熟区,B是伸长区,C是分生区,D是根冠。
【小问1详解】
种子的结构中,只有一片子叶的植物,叫单子叶植物;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叫双子叶植物。玉米种子只有一片子叶,故玉米属于单子叶植物。
【小问2详解】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可见,播种时,他们将播下的玉米种子压实,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种子萌发需要的适宜的温度(温度)。
【小问3详解】
胚由胚轴、胚芽、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胚根生长最快,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并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胚芽将来发育成新植物的茎和叶。可见,玉米最先突破种皮的是⑥胚根。
【小问4详解】
缺氮时,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可见,玉米叶片发黄,可以施加含氮的肥料。根尖包括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成熟区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扩大了吸收水的面积。因此成熟区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可见,肥料中的无机盐主要由图二的A成熟区吸收后运输到各个器官。
【小问5详解】
植物的呼吸作用吸收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农田内栽种植物后要及时松土,保证土壤中有较多的氧气,从而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促进根的生长。可见,土壤板结会影响玉米根的呼吸作用。
【小问6详解】
玉米螟是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它在幼虫期取食植物的叶,危害最大。
27. 某农科院引进了西瓜新品种,并在大棚内进行试种。为了更好地研究该品种的生长,研究人员测量并绘制下图:图一是西瓜叶肉细胞内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Ⅰ和Ⅱ代表生理过程,①和②代表细胞结构;图二是西瓜植株一天内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②代表的细胞结构是______,此结构中进行的生理过程对应图二中的曲线______(填标号)。
(2)图二曲线甲中,DE段强度减弱,主要原因是气温过高导致叶片的部分______关闭,进入叶片中的______减少。
(3)在西瓜种植过程中,研究人员会适时“打顶、摘心”,这样可以增加产量,依据的原理是______。
(4)为了鉴定新品种西瓜中维生素C的含量情况,研究人员向A、B两支洁净试管内各加入5毫升新配制的质量分数为0.01%的紫色高锰酸钾溶液,再依次向A、B两支试管内分别缓慢加入5毫升新鲜西瓜汁和5毫升清水,边加入边振荡摇匀,请推测出A、B试管内出现的实验现象。
加入液体 实验现象(高锰酸钾溶液颜色变化)
5毫升新鲜西瓜汁 试管A______。
5毫升清水 试管B______。
【答案】(1) ①. 线粒体 ②. 乙
(2) ①. 气孔 ②. 二氧化碳##CO2
(3)打破顶端优势,促进侧蔓生长
(4) ①. 紫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②. 紫色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
【解析】
【分析】1.图一中:①叶绿体,②线粒体;Ⅰ光合作用,Ⅱ呼吸作用。
2.图二中,曲线甲只在白天进行,而曲线乙白天、黑夜都进行,可判定曲线甲代表光合作用,曲线乙代表呼吸作用。
【小问1详解】
光合作用需要光,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可见,图一中②代表的细胞结构是线粒体,在线粒体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对应图二中的曲线乙(24小时都能进行),而甲的光合作用。
【小问2详解】
植物的“光合午休”是指在强烈的太阳光照射下,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暂时下降的现象。该现象通常发生在夏季白天的午后时段。在强烈的太阳光下,气温升高,植物水分蒸发加快,但植物的根系无法立即吸收足够的水分来满足需求,因此植物采取了关闭部分气孔、减少水分散失的方法来保持体内的水分平衡。可见,图二曲线甲中,DE段强度减弱,主要原因是气温过高,导致叶片的部分气孔关闭,进入叶片中的二氧化碳减少。
【小问3详解】
对植物打顶可以提高产量,是利用的顶端优势的原理,去掉顶芽,可以促进侧芽的生长,提高产量。可见,在西瓜种植过程中,研究人员会适时“打顶、摘心”,这样可以增加产量,依据的原理是打破顶端优势,促进侧蔓生长。
【小问4详解】
高锰酸钾溶液的颜色是紫色,维生素C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在高锰酸钾溶液体积相等的情况下,滴加汁液滴数少的,说明该液体含维生素C较多,滴加汁液滴数多的,说明该液体含维生素C较少。该实验中,A、B两支试管内分别加入5毫升新鲜西瓜汁和5毫升清水,由于新鲜西瓜汁含有维生素C,而清水没有维生素C。所以,可推测出A、B试管内出现的实验现象是:试管A紫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试管B紫色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
28. 海草生活在浅海中,一种或多种海草构成海草床。海草床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碳存储能力,保护海草床是助力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
(1)海草作为海草床生态系统的______者,能通过图中所示[ ]______作用合成含碳的有机物,并储存在叶、根和根状茎中,实现碳存储。
(2)海草床为海洋动物提供了觅食场所,由图 可知,绿海龟和食草鱼的关系是______ ,这些海洋动物促进了有机物沿着______进行传递,参与了碳的存储。
(3)海草能吸附水中悬浮的有机颗粒物,连同自身产生的落叶被埋存于海底沉积物中、海底温度低,同时沉积物中含氧少, 使得其中的有机物被______等微生物分解的速率下降,从而______(促进/抑制)碳的循环,延长碳存储的时间。
(4)随着海岸线过度开发和海洋环境破坏,加速了海草床的退化。而一旦海草床大量丧失,埋存于沉积物中的碳就会被释放出来,成为巨大的碳释放源。为保护海草床生态系统,请提出合理的建议______。
【答案】(1) ①. 生产 ②. 【①】光合
(2) ①. 捕食和竞争 ②. 食物链
(3) ①. 细菌、真菌 ②. 抑制
(4)禁止过度开发海岸线、禁止随意采摘海草和捕捞鱼虾、加强海草床检测、建立海草床自然保护区(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是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是指阳光、空气和水等。
(2)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3)图中: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
【小问1详解】
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则①是光合作用,②是呼吸作用。海草能够通过①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于阳光的能量,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提供给自身,也是动物的食物来源,因此海草作为海草床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小问2详解】
绿海龟以食草鱼为食,两者为捕食关系;绿海龟和食草鱼都以海草为食,两者为竞争关系,故绿海龟和食草鱼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则这些海洋动物促进了有机物沿着食物链进行传递,参与了碳的存储。
【小问3详解】
细菌和真菌能够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因此海草能吸附水中悬浮的有机颗粒物,连同自身产生的落叶被埋存于海底沉积物中、海底温度低,同时沉积物中含氧少,使得其中的有机物被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的速率下降,从而抑制碳的循环,延长碳存储的时间。
【小问4详解】
根据题文可知,人类的活动导致了环境的破坏,因此为保护海草床生态系统,提出合理的建议有禁止过度开发海岸线、禁止随意采摘海草和捕捞鱼虾、加强海草床检测、建立海草床自然保护区等等。
29. 黄瓜是我们喜爱的蔬菜,它脆嫩多汁,富含人体需要的维生素。生活中我们吃到的黄瓜有的没有苦味,有的却带有苦味,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有人对这两种黄瓜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黄瓜有苦味是因为细胞结构的______中有苦味素,生长过程中可以减少害虫啃食破坏。
(2)生活中我们吃的栽培型黄瓜是由野生型黄瓜培育而来。根据图1可知,与野生型黄瓜相比,栽培型黄瓜的果实苦味素含量______。
(3)黄瓜果实的苦与不苦是一对______,受基因控制,根据图2杂交实验结果可知,显性性状是______,若用B、b表示控制该性状的显、隐性基因,子二代果实苦的基因组成是______。
(4)研究发现通过调整施肥比例、大棚温度和光照条件等因素可以降低黄瓜果实的苦味,这体现了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和______共同决定的。
(5)野外自然生长的黄瓜中多数是叶和果实带有苦味的,极少会出现二者均不苦的个体,请你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推测其原因:______。
【答案】(1)液泡 (2)低
(3) ①. 相对性状 ②. 果实苦 ③. BB、Bb
(4)环境 (5)不苦的黄瓜易被害虫啃食而淘汰
【解析】
【分析】(1)两性花是指被子植物的一朵花中,同时具有雌蕊和雄蕊;单性花是指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的。
(2)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则可以判断出子代出现的新性状为隐性性状。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则可以判断出子代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4)生物体的性状表现出基因和环境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5)自然选择是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
【小问1详解】
液泡中具有细胞液,溶解着各种有机物、色素等多种物质,因此黄瓜有苦味是因为细胞结构中的液泡中有苦味素。
【小问2详解】
图1的纵坐标表示苦味素相对含量,横坐标表示叶和果实,就果实而言,栽培型黄瓜果实的苦味素含量低于野生型黄瓜果实的苦味素含量,即与野生型黄瓜相比,栽培型黄瓜的特点是果实的苦味素含量低。
【小问3详解】
黄瓜果实的苦与不苦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则属于一对相对性状。子一代的性状相同,子二代出现不同性状——果实不苦,则可以判断出子二代出现的新性状——果实不苦为隐性性状。因此根据图2实验结果可知,果实苦为显性性状,果实不苦为隐性性状。子二代中出现隐性性状——果实不苦,则基因组成一定是两个隐性基因bb,隐性基因b来自子一代,子一代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果实苦,则一定含有显性基因B,故子一代的基因组成为Bb,子二代中果实苦的基因组成是BB、Bb,遗传图解如下图:
【小问4详解】
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而通过调整施肥比例、大棚温度和光照条件等因素(环境)可以降低黄瓜果实的苦味,这体现了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的。
【小问5详解】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黄瓜的苦味素存在变异,有的叶和果实不带有苦味,有的叶和果实带有苦味,叶和果实不带有苦味的黄瓜易被害虫啃食而淘汰,叶和果实带有苦味的黄瓜不易被害虫啃食而生存,环境选择了叶和果实带有苦味的黄瓜生存下来,因此野外自然生长的黄瓜中多数是叶和果实带有苦味的,极少会出现二者均不苦的个体,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推测其原因是不苦的黄瓜易被害虫啃食而淘汰。
30. 小明是一个骑行爱好者,去年他有幸参加了在乐陵市举办的“泰山瑞豹”杯京津冀鲁公路自行车比赛,一路上他努力拼搏,过关斩将,取得了总分第五的好成绩,为家乡人争了光。请结合小明比赛的经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参加比赛之前他为自己准备了一块巧克力以补充能量。巧克力中含有的蛋白质在小明身体图甲中的[ ]______处开始消化,最终被分解成______。
(2)小明比赛运动中,会产生大量的尿酸、尿素等代谢废物,其中一部分会通过______随时排出体外,另一部分在图丙中[ ]______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下形成尿液间歇排出体外。
(3)在即将到达终点时,小明深吸一口气,开始最后的冲刺。此时他的呼吸运动处于图乙中曲线______段,膈肌和肋间肌处于______状态。
(4)比赛结束,小明和运动员们个个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这是由于肾上腺分泌的______增加出现的现象。
(5)人体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下,各个系统既相互独立、又互相协调,共同完成各项生理活动,这充分体现了______这一生物学观点。
【答案】(1) ①. ⑤胃 ②. 氨基酸
(2) ①. 汗液##皮肤 ②. 3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
(3) ①. AB ②. 收缩
(4)肾上腺素 (5)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解析】
【分析】图甲为消化系统示意图,其中①是肝脏、②是胆囊、③是肛门、④是大肠、⑤是胃、⑥是胰腺、⑦是小肠。
图乙表示一次呼吸过程中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差的曲线图,AB段表示吸气、BC段表示呼气。
图丙表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和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1是入球小动脉、2是出球小动脉、3是肾小球、4是肾小囊、5是肾小管。
【小问1详解】
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因此,巧克力中含有的蛋白质在小明身体图甲中的⑤是胃处开始消化,最终被分解成氨基酸。
【小问2详解】
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小明比赛运动中产生的代谢废物,其中一部分会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随时排出体外,另一部分在图丙中3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下形成尿液间歇排出体外。
【小问3详解】
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入肺。图乙中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气压,为吸气过程,吸气时,膈肌和肋间肌处于收缩状态。
【小问4详解】
肾上腺素具有促进肝糖原分解而升高血糖、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等作用;能引发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比赛结束,小明和运动员们个个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这是由于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出现的现象。
【小问5详解】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下,各个系统既相互独立、又互相协调,共同完成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31. 胃病是常见多发病,对我们尤其是老年人的危害极大。据相关部门研究:幽门螺旋杆菌是常见的胃病致病细菌,是目前发现唯一能在胃酸中生存的细菌,其会导致胃黏膜上皮损伤,进而引发胃炎、胃溃疡等,甚至导致胃癌。在我国,幽门螺旋杆菌呈现明显的家庭聚集性传播现象,因此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预防传染病。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幽门螺旋杆菌进入胃后,寄生在胃及十二指肠的黏膜层中,通过______方式繁殖;胃黏膜分泌的溶菌酶可以破坏幽门螺杆菌的细胞壁,抑制幽门螺杆菌的滋生,这属于保护人体的第______道防线。
(2)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一般使用“三联疗法”或“四联疗法”治疗,这两种疗法的用药属于______药,不能自行随意购买,服药时间为10—14天。请你推测服药时间不宜超过14天的原因是______。
(3)如果幽门螺旋菌得不到有效抑制,就会引起胃炎,影响胃肠的蠕动,进一步影响胃对食物的______性消化。
(4)为阻断幽门螺旋杆菌在家庭成员间传播,常采取餐具定时消毒、不与患者共用餐具等措施,这些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属于______。
(5)作为青少年,我们可以选择哪些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传染病______(答出1条即可)。
【答案】(1) ①. 分裂 ②. 二
(2) ①. 处方 ②. 长时间使用抗生素,细菌可能会出现耐药现象
(3)物理 (4)切断传播途径
(5)坚持锻炼身体、按时作息、不吸烟等(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1)细菌通过细胞分裂将一个亲代个体分为形态、大小、结构相似的两个子代个体的生殖方式,称为分裂生殖。
(2)人体有三道防线。皮肤和黏膜作为天然屏障,是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免疫防线。第二道免疫防线是先天性免疫系统,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前两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又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3)第三道防线是后天性免疫系统,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这种免疫具有特异性,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如患过麻疹的患儿就只获得对麻疹病毒的免疫力,而对其它病菌无免疫力,因而又叫做特异性免疫或获得性性免疫。
(4)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染的一种疾病,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
【小问1详解】
细菌生长到一定程度就会进行分裂生殖,幽门螺旋杆菌属于细菌,因此可以通过分裂生殖方式繁殖。第二道免疫防线是先天性免疫系统,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可见,胃黏膜分泌的溶菌酶,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溶菌酶可杀死多种病菌,不是专门针对某一种病原体起作用,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小问2详解】
处方药(Rx),是指有处方权的医生所开具出来的处方,并由此从医院药房购买的药物。 这种药通常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及其他潜在的影响,用药方法和时间都有特殊要求,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非处方药 (OTC),是指患者自己根据药品说明书,自选、自购、自用的药物。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使用的“三联疗法”或“四联疗法”治疗,这两种疗法的用药属于处方药,不能自行随意购买。服药时间不宜超过14天,因为长时间使用抗生素,细菌有可能会出现耐药现象。并且抗生素在使用过程当中,不但会消灭有害菌群,同时也会杀灭体内有益菌群,有可能导致身体内菌群出现失调的现象。
【小问3详解】
消化系统完成消化功能的方式一般有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物理性消化又称机械性消化,是通过消化器官的运动,如咀嚼、蠕动等,磨碎等,使其更好地消化,同时促进内容物后移,有利于消化残余物的后送与排出。化学性消化指在消化液中“酶”的作用下,起化学作用,将复杂的有机大分子降解为易被机体吸收的小分子的过程。可见,胃肠的蠕动属于物理性消化。
【小问4详解】
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生物,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因此从传染病的角度看,幽门螺杆菌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病原体。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感染者的健康家庭成员为易感人群。为阻断幽门螺旋杆菌在家庭中传播,常采取餐具定时消,不与患者共用餐具等措施,这些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小问5详解】
预防传染病,提高自身抵抗力是重要的一环。青少年要健康合理饮食,如多喝水、多吃蔬菜和水果;坚持锻炼身体;按时作息,保证充足睡眠;保持乐观情绪;从而提强自身免疫力,预防传染病。
32. 馒头是我们的主要食品,它的制作离不开面粉发酵。小林同学在学习相关生物知识后,知道一些水果表面的“白霜”中存在酵母菌,就尝试利用这些天然酵母菌发面,制作果味馒头。下面是小林同学制作馒头的过程记录单,请将该记录单补充完整。
实践目的
(1)酵母菌属于______(填“细菌”或“真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我想利用水果表面的天然酵母菌制作果味馒头。
菌种选择
(2)将葡萄和番茄表皮上的酵母菌分别与葡萄糖溶液混合,检测它们的发酵能力,结果如图。因为葡萄组____________,我选择用葡萄表皮上的酵母菌来发面。
馒头制作
(3)和面时要用温水,如果用开水,会使酵母菌______,影响后续发面过程。
我尝试在23℃、28℃和33℃条件下发面,由于酵母菌发酵产生了______(填气体名称),面团膨大至原来的1.4、1.7和1.8倍。经过蒸制过程,馒头制作完成。打开锅盖后,闻到了轻微的酒味儿,说明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了还产生了______。
品鉴与反思
(4)邀请同学们品尝我的劳动成果,并进行评价,结果如下表。
温度(℃) 感官评价(各项满分均为10分)
松软度 风味 外观 色泽
23 8.4 8.5 7.8 8.3
28 9.2 9.3 8.6 8.7
33 9.0 9.2 8.5 8.9
结合面团膨大情况和评价结果,我认为最适宜的发面温度为28℃,你同意吗?请写出你的一条理由:____________。除了温度外,在原料或制作步骤方面可能会影响馒头品质的因素还有______(填一点即可),我将进一步开展实践探究。
【答案】(1)真菌 (2)剩余葡萄糖量较少,发酵能力更强
(3) ①. 被高温杀死 ②. 二氧化碳 ③. 酒精
(4) ①. 同意,在温度为28℃时,馒头的松软度、风味、外观高于其他温度 ②. 酵母菌的品种##面粉的质量##制作工艺
【解析】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和泡菜要用到乳酸菌,制醋要用到醋酸杆菌,制酱要用到曲霉,制味精要用到棒状杆菌,利用青霉可以提取出青霉素等。
【小问1详解】
酵母菌是常见的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够生活。在有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够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够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
【小问2详解】
分析图示可知,葡萄组剩余的葡萄糖量比番茄组少,说明葡萄上的酵母菌发酵能力更强;因此选择用葡萄表皮上的酵母菌来发面。
【小问3详解】
酵母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用温水和面,温度适宜,酵母菌繁殖快;如果用开水发面,会将酵母菌烫死。
蒸馒头或者制作面包时,需要在面粉里加一些酵母菌,其原因就是酵母菌能将葡萄糖发酵产生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遇热膨胀,蒸熟的馒头和面包就会暄软。因此,在23℃、28℃和33℃条件下发面,由于酵母菌发酵产生了二氧化碳,面团膨大至原来的1.4、1.7和1.8倍。经过蒸制过程,馒头制作完成。打开锅盖后,闻到了轻微的酒味儿,说明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了还产生了酒精。
【小问4详解】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温度为28℃时,馒头的松软度、风味、外观都高于其他温度,因此,最适宜的发面温度为28℃。
除了发酵温度会影响馒头的品质外,制作工艺、面粉的质量、酵母菌的品种都会影响馒头的外观、口感。2024年学业水平考试第一次模拟检测
生物试题
注意事项:试题共有两个大题,第一题是选择题(共50分),第二题是简答题(共50分)。
请同学们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 下列叙述中,能说明病毒属于生物的是( )
A. 病毒能使动物和植物致病 B. 病毒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C. 病毒能够繁殖后代 D.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
2. 在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生物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B. “适者生存”的生物,将永远都能适应环境
C. 叶片退化为刺的仙人掌,可以适应干旱的环境
D. “南橘北枳”,反映了环境对生物性状的影响
3. 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 蜘蛛结网 B. 青蛙冬眠 C. 警犬搜救 D. 孔雀开屏
4. 近年来,随着干细胞技术迅猛发展,其强大的疗效也被越来越多人认可。图为干细胞的培养过程,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过程①表示细胞的生长,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B. 经过程②产生的新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
C. 过程②③说明干细胞具有分裂和分化的能力
D. 经过程③后,细胞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遗传物质都发生了变化
5. 下列关于生殖发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家蚕和蝗虫都是有性生殖,变态发育
B. 青蛙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
C. 家鸽的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卵生
D. 受精的鸡卵能在人工孵化箱中发育成雏鸡,主要原因是养料充足
6. 为选育再生稻新品种,我国航天员将再生稻种子带入太空。该育种方式是希望通过射线和微重力等因素的作用,从根本上改变再生稻(  )
A. 细胞的分裂方式 B. 种子的营养物质
C. 细胞的遗传物质 D. 种子的形态结构
7. “五一”劳动节,妈妈为小明设计了一份午餐食谱:米饭、红烧鱼、排骨、紫菜汤。你认为添加下列哪项会使这份食谱营养搭配更加合理?(  )
A. 素炒油菜 B. 葱烧豆腐 C. 炖牛肉 D. 面条
8. 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一定数量的鼠妇(用m表示),一半置于较暗,另一半置于较亮的环境中。推测较暗环境中鼠妇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A. B. C. D.
9. 如图为撕取菠菜叶片表皮制成装片观察到的细胞,将A图视野换成B图视野时,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视野变亮 B. 需要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
C.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D. 视野内细胞数量变少
10. 下表是某成年男子的血常规化验单中部分项目的结果。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关于此人身体状况的叙述错误的是(  )
检验项目 结果 参考范围 单位
红细胞 4.1 4.50 ~5.50 1012/L
白细胞 8 4.0 ~10.0 109/L
血小板 210 100.00 ~300.00 109/L
血红蛋白 90 120.00 ~150.00 g/L
A. 可能会出现贫血的症状
B. 需要补充富含蛋白质和铁的食物
C. 身体有炎症,需要消炎处理
D. 止血和凝血功能正常
11. “蜂采群芳酿蜜房,酿成犹作百花香。”这句诗描写的是蜜蜂能采集花粉酿成蜂蜜。这一过程中,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主要作用是( )
A 促进植物生长 B. 参与物质循环
C. 促进花的发育 D. 帮助植物传粉
12. 当呼吸道黏膜受到机械刺激或化学刺激后,会引起呼吸肌快速收缩、舒张,产生咳嗽反射。下列关于咳嗽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属于非条件反射 B. 感受器位于呼吸道黏膜上
C. 需要完整反射弧为基础 D. 咳嗽反射不需要脑干参与
13. 研究结果表明,人和猿的骨骼在结构上几乎完全相同;人和猿的盲肠上均有蚓突;人和猿的胚胎在五个月以前完全一样……这些事实说明
A. 现代的猿也能进化成人
B. 人是由猿进化来的
C. 人和猿有共同的原始祖先
D. 人比猿高等
14. 人体上肢需要灵活的运动,尤其肩胛骨和肱骨之间,需要在三维立体的三个平面活动,这种灵活的运动的结构基础是( )
A. 骨 B. 运动系统 C. 骨骼肌 D. 关节
15. 下图中血液沿 a→b 方向流经肺泡外毛细血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 处血液中含氧量高
B. b 处血液流入肺静脉
C. c、d 气体经扩散作用进出肺泡
D.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只有一层细胞
16. 下列疾病与其病因搭配错误的是(  )
A. 呆小症——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B. 甲亢——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C. 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
D. 地方性甲状腺肿——饮食缺碘甲状腺激素合成不足
17. 我国已建立的“中国植物DNA库”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植物DNA库。通过将待检植物DNA与库中DNA比对可进行植物鉴定,这是因为二者的DNA( )
A. 都存在于细胞核中 B. 在细胞中均成对存在
C. 都是长长的链状结构 D. 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近
18. 下图是四种生物的生殖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1是卵细胞,它与来自花粉管中的两个精子结合成受精卵
B. 2是孢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能发育成新个体
C. 3是胚盘,内含细胞核,是将来发育成雏鸟的重要结构
D. 4是胎盘,它是胎儿与母体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器官
19. 每种生物都具有恒定数目的染色体。人类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人的精子、造血干细胞、卵细胞、肌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依次是( )
A. 23条、46条、23条、23条 B. 23条、46条、23条、46条
C. 23条、23条、23条、46条 D. 46条、23条、46条、46条
20. 将天竺葵放在暗处48 h后,选取两片大小相近、生长健壮的叶片A和B,按照下图连好装置(锥形瓶用软木塞和棉花封口密闭,氢氧化钠溶液用干吸收二氧化碳),移到光下2-3h,然后取下叶片A和B,脱色处理后,用碘液检检,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放在暗处48h是为了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B. 叶片A装置的作用是作为叶片B装置的对照
C. 实验变量是锥形瓶内的气体中有无二氧化碳
D. 实验结果是叶片B变蓝而叶片A不变蓝
21. 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命起源于原始陆地 B. 古老地层中的化石其生物结构简单
C. 生命进化过程不需要能量 D. 生物多样性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22. 下图是“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实验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测定食物中的能量可以用燃烧的方法
B. 选用的食物应该是不容易燃烧的,如花生种子
C. 为了提高实验的效率,实验进行一次即可
D. 测量出来的热量一定是食物中所含的全部能量
23. 如图是人体心脏各腔及相连血管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④是左心室,壁的厚度最大
B. b是肺静脉,内流静脉血
C. ③和b之间存在着静脉瓣
D. 肺循环的起点是④,终点是①
24. 转基因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好处时,也需要进行风险控制。以下实例中应用了转基因技术的是( )
A. 试管婴儿的产生 B. 小羊多莉的诞生 C. 太空椒的获得 D. 抗虫棉的培育
25.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说法正确的是(  )
A. 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可以丰富物种多样性,一定不会引起外来物种的入侵
B.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C. 为了更加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应该禁止一切形式地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D. 围湖造田、毁林造田可扩大我国粮食的种植面积,不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
二、简答题:(请把答案填写在“——”上。每空1分,共50分)
26.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也常作为农业科研的重要材料。某学校为了搞好素质教育,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选择在多块试验田种植玉米,学习种植技术巩固所学知识。图一为玉米种子的结构和玉米植株示意图,图二为玉米植株根尖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播种前,小组同学取少量玉米种子浸软,纵剖观察。根据子叶数目判断,玉米属于______植物。
(2)播种时,他们将播下的玉米种子压实,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种子萌发需要的______。
(3)几天后,有的同学将种子从土壤中扒出,会看到种子开始萌发了,最先突破种皮的是[ ]______。
(4)种植过程中,小组同学发现某块试验田内的玉米叶片发黄,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以施加含______的肥料,这时肥料中的无机盐主要由图二的[ ]______吸收后运输到各个器官。
(5)田间管理中,同学们还注意给玉米松土,因为土壤板结会影响玉米根的______(填一种生理过程)。
(6)玉米螟是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它对玉米危害最严重的是______期,小组同学也适时进行了防治。
27. 某农科院引进了西瓜新品种,并在大棚内进行试种。为了更好地研究该品种的生长,研究人员测量并绘制下图:图一是西瓜叶肉细胞内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Ⅰ和Ⅱ代表生理过程,①和②代表细胞结构;图二是西瓜植株一天内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②代表的细胞结构是______,此结构中进行的生理过程对应图二中的曲线______(填标号)。
(2)图二曲线甲中,DE段强度减弱,主要原因是气温过高导致叶片的部分______关闭,进入叶片中的______减少。
(3)在西瓜种植过程中,研究人员会适时“打顶、摘心”,这样可以增加产量,依据的原理是______。
(4)为了鉴定新品种西瓜中维生素C的含量情况,研究人员向A、B两支洁净试管内各加入5毫升新配制的质量分数为0.01%的紫色高锰酸钾溶液,再依次向A、B两支试管内分别缓慢加入5毫升新鲜西瓜汁和5毫升清水,边加入边振荡摇匀,请推测出A、B试管内出现的实验现象。
加入液体 实验现象(高锰酸钾溶液颜色变化)
5毫升新鲜西瓜汁 试管A______。
5毫升清水 试管B______。
28. 海草生活在浅海中,一种或多种海草构成海草床。海草床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碳存储能力,保护海草床是助力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举措。
(1)海草作为海草床生态系统______者,能通过图中所示[ ]______作用合成含碳的有机物,并储存在叶、根和根状茎中,实现碳存储。
(2)海草床为海洋动物提供了觅食场所,由图 可知,绿海龟和食草鱼的关系是______ ,这些海洋动物促进了有机物沿着______进行传递,参与了碳的存储。
(3)海草能吸附水中悬浮的有机颗粒物,连同自身产生的落叶被埋存于海底沉积物中、海底温度低,同时沉积物中含氧少, 使得其中的有机物被______等微生物分解的速率下降,从而______(促进/抑制)碳的循环,延长碳存储的时间。
(4)随着海岸线过度开发和海洋环境破坏,加速了海草床的退化。而一旦海草床大量丧失,埋存于沉积物中的碳就会被释放出来,成为巨大的碳释放源。为保护海草床生态系统,请提出合理的建议______。
29. 黄瓜是我们喜爱的蔬菜,它脆嫩多汁,富含人体需要的维生素。生活中我们吃到的黄瓜有的没有苦味,有的却带有苦味,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有人对这两种黄瓜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黄瓜有苦味是因为细胞结构的______中有苦味素,生长过程中可以减少害虫啃食破坏。
(2)生活中我们吃的栽培型黄瓜是由野生型黄瓜培育而来。根据图1可知,与野生型黄瓜相比,栽培型黄瓜的果实苦味素含量______。
(3)黄瓜果实的苦与不苦是一对______,受基因控制,根据图2杂交实验结果可知,显性性状是______,若用B、b表示控制该性状的显、隐性基因,子二代果实苦的基因组成是______。
(4)研究发现通过调整施肥比例、大棚温度和光照条件等因素可以降低黄瓜果实的苦味,这体现了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和______共同决定的。
(5)野外自然生长的黄瓜中多数是叶和果实带有苦味的,极少会出现二者均不苦的个体,请你从生物进化的角度推测其原因:______。
30. 小明是一个骑行爱好者,去年他有幸参加了在乐陵市举办的“泰山瑞豹”杯京津冀鲁公路自行车比赛,一路上他努力拼搏,过关斩将,取得了总分第五的好成绩,为家乡人争了光。请结合小明比赛的经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参加比赛之前他为自己准备了一块巧克力以补充能量。巧克力中含有的蛋白质在小明身体图甲中的[ ]______处开始消化,最终被分解成______。
(2)小明比赛运动中,会产生大量的尿酸、尿素等代谢废物,其中一部分会通过______随时排出体外,另一部分在图丙中[ ]______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下形成尿液间歇排出体外。
(3)在即将到达终点时,小明深吸一口气,开始最后的冲刺。此时他的呼吸运动处于图乙中曲线______段,膈肌和肋间肌处于______状态。
(4)比赛结束,小明和运动员们个个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这是由于肾上腺分泌的______增加出现的现象。
(5)人体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下,各个系统既相互独立、又互相协调,共同完成各项生理活动,这充分体现了______这一生物学观点。
31. 胃病是常见多发病,对我们尤其是老年人的危害极大。据相关部门研究:幽门螺旋杆菌是常见的胃病致病细菌,是目前发现唯一能在胃酸中生存的细菌,其会导致胃黏膜上皮损伤,进而引发胃炎、胃溃疡等,甚至导致胃癌。在我国,幽门螺旋杆菌呈现明显的家庭聚集性传播现象,因此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预防传染病。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幽门螺旋杆菌进入胃后,寄生在胃及十二指肠的黏膜层中,通过______方式繁殖;胃黏膜分泌的溶菌酶可以破坏幽门螺杆菌的细胞壁,抑制幽门螺杆菌的滋生,这属于保护人体的第______道防线。
(2)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一般使用“三联疗法”或“四联疗法”治疗,这两种疗法的用药属于______药,不能自行随意购买,服药时间为10—14天。请你推测服药时间不宜超过14天的原因是______。
(3)如果幽门螺旋菌得不到有效抑制,就会引起胃炎,影响胃肠的蠕动,进一步影响胃对食物的______性消化。
(4)为阻断幽门螺旋杆菌在家庭成员间传播,常采取餐具定时消毒、不与患者共用餐具等措施,这些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属于______。
(5)作为青少年,我们可以选择哪些健康生活方式预防传染病______(答出1条即可)。
32. 馒头是我们的主要食品,它的制作离不开面粉发酵。小林同学在学习相关生物知识后,知道一些水果表面的“白霜”中存在酵母菌,就尝试利用这些天然酵母菌发面,制作果味馒头。下面是小林同学制作馒头的过程记录单,请将该记录单补充完整。
实践目的
(1)酵母菌属于______(填“细菌”或“真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我想利用水果表面的天然酵母菌制作果味馒头。
菌种选择
(2)将葡萄和番茄表皮上的酵母菌分别与葡萄糖溶液混合,检测它们的发酵能力,结果如图。因为葡萄组____________,我选择用葡萄表皮上的酵母菌来发面。
馒头制作
(3)和面时要用温水,如果用开水,会使酵母菌______,影响后续发面过程。
我尝试在23℃、28℃和33℃条件下发面,由于酵母菌发酵产生了______(填气体名称),面团膨大至原来的1.4、1.7和1.8倍。经过蒸制过程,馒头制作完成。打开锅盖后,闻到了轻微的酒味儿,说明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了还产生了______。
品鉴与反思
(4)邀请同学们品尝我的劳动成果,并进行评价,结果如下表。
温度(℃) 感官评价(各项满分均10分)
松软度 风味 外观 色泽
23 8.4 8.5 7.8 8.3
28 9.2 9.3 8.6 8.7
33 9.0 9.2 8.5 8.9
结合面团膨大情况和评价结果,我认为最适宜的发面温度为28℃,你同意吗?请写出你的一条理由:____________。除了温度外,在原料或制作步骤方面可能会影响馒头品质的因素还有______(填一点即可),我将进一步开展实践探究。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