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第四中学教研联片九年级三模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第四中学教研联片九年级三模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甘肃省武威四中联片教研九年级生物
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共40分)
1. 下面与生命现象无关诗句是( )
A.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B.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C. 稻花香里说半年,听取蛙声一片
D.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 水稻和玉米是粮食作物,玫瑰和牡丹是观赏植物,甘草和田七是药用植物,这样分类的依据是(  )
A. 用途 B. 形态结构 C. 生活环境 D. 生物数量
3. 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的兰花螳螂能完美模拟花瓣的形态,这一现象说明( )
A 生物影响环境 B. 生物具有应激性
C 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D. 生物适应环境
4.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功能分析,“落红”在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分解者 B. 消费者 C. 生产者 D. 土壤
5.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动植物细胞共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
B. 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
C. 煮菠菜时水变成绿色是因为破坏了细胞壁
D. 切西瓜流出的红色汁液来自液泡
6. 如图为植物种子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图种子的胚包括①②③④⑤
B. 乙图表示双子叶植物的种子
C. 甲图中豆浆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⑤
D. 乙图中④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物质
7. 如图是绿色植物生理活动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则此过程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
B. 若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它们都是通过气孔进出叶片的
C. 若c表示水分,则它在植物体内上升的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
D. 若d表示有机物,则它通过木质部向下运输
8. 我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体现了大国的责任与担当。“碳中和”是指在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吸收量相当。下列植物的生理作用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9. 下列有关人的生殖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新生儿的诞生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
B. 卵巢具有输送卵细胞的功能
C. 结扎输精管会影响精子的产生
D. 女性第二性征的维持依赖于雌性激素
10. 如图是人体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a→b表示人正在呼气,膈肌舒张
B. 图b→c时,肺内气压>外界气压
C. 图c→d时,胸廓扩大
D. 当人在水中站立时感觉呼吸不畅,是因为c→d过程受到了影响
11. 题图是一段小肠(a)、环形皱襞(b)及小肠绒毛(c)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观察猪小肠内表面结构时需要将一段小肠横向剪开
B. a内的消化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参与食物的消化
C. 环形皱襞b只增加小肠消化表面积,与吸收无关
D. c内的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由多层细胞构成
12. “探究蚯蚓生活习性”实验时,把刚从土里挖出的蚯蚓洗干净后放在干燥的纸盒里,结果第二天做实验时发现蚯蚓全死了。请分析蚯蚓死亡的原因(  )
A. 体壁干燥,无法呼吸 B. 纸盒里缺少空气
C. 纸盒里缺少食物 D. 纸盒里缺少食物、空气
13.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细菌,感染后会引发慢性胃炎。使用公筷能有效地预防幽门螺杆菌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下列有关幽门螺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被抗生素抑杀
B. 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C. 进行出芽生殖
D. 使用公筷属于控制传染源
14. 下列关于运动对于动物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通过运动,动物能迅速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
B. 有利于寻找食物,逃避敌害
C. 有利于繁衍种族
D. 以上三项都是
15. 下列做法不符合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一主题的是(  )
A. 保护、还原生物栖息地
B. 过度、无序开发旅游资源
C. 严厉打击非法猎捕活动
D. 扩大珍稀濒危物种拯救行动
16. 桂味和糯米糍是两个优质的荔枝品种。如果想在一棵荔枝树上同时结出桂味和糯米糍,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嫁接 B. 扦插 C. 杂交 D. 组织培养
17. 如图为昆虫的发育模式图,D表示卵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表示蝉的不完全变态,则发育过程为D→A→B
B. 若表示蜜蜂的完全变态,则A为幼虫期,C为蛹期
C. 若表示蝗虫的发育过程,则C时期对植物的危害最大
D. 若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则延长C期能提高蚕丝的产量
18. 如图是关于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四者关系的图解,图中1、2、3、4依次表示( )
A. 基因、DNA、染色体、细胞核 B. DNA、基因、细胞核、染色体
C. 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 D. 染色体、细胞核、基因、DNA
19. 在某生态环境中有不同毛色的同种兔子栖息其中,调查其数量所得的结果如图甲,多年后再调查,所得的结果如图乙。下列叙述最合理的是(  )
A. 最不利于在此环境中生存的是黑色兔
B. 深灰色兔一定是由浅灰色兔突变而来
C. 白色是一种有利于生存的保护色
D. 由甲到乙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0. 引起流感流感病毒属于(  )
A. 病原体 B. 传染源 C. 传播途径 D. 易感人群
二、填空题(共14分)
21. 除_____ 之外,生物体都是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2. 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的是______生态系统。
23. 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叫做_________。
24. “三北”防护林已经成为_________的绿色屏障,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_________称号。
25. 某同学由于挑食和偏食患上神经炎,这说明他体内长期缺乏_________。
26.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
27. 酸雨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____________造成的。
28. 组成青霉的菌丝有两种,分为直立菌丝和___________菌丝。
29. DNA上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和_____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30. 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据是___________。
31. 当今世界预防传染病的最经济、方便、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__。
三、读图理解题(共6分)
32. 如图是人体的肺部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呼吸系统通过呼吸运动进行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在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都处于_______状态,胸廓容积______,肺内气压降低,气体进入肺部。
(2)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从结构上分析,有利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是______和______都很薄,均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
(3)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后,进入血液的气体最终运输到______。
(4)肺泡是由肺内支气管分支成细支气管,细支气管进一步分支向外突出形成的,这样的目的是______。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甘肃省武威四中联片教研九年级生物
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共40分)
1. 下面与生命现象无关的诗句是( )
A.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B.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C. 稻花香里说半年,听取蛙声一片
D.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银河落九天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描写的是燕子的繁殖行为,说明生物能够繁殖,有生命现象,A正确。
B.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红杏出墙是对外界(光)刺激作出的反应,有生命现象,B正确。
C.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雄蛙呼唤雌蛙是为了繁殖后代,说明生物能够繁殖,有生命现象,C正确。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流水没有生命现象,D错误。
故选D。
2. 水稻和玉米是粮食作物,玫瑰和牡丹是观赏植物,甘草和田七是药用植物,这样分类的依据是(  )
A. 用途 B. 形态结构 C. 生活环境 D. 生物数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即形态结构把生物划分为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根据生物的生活环境划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按照生物在生活生产中的用途划分为实验生物、经济生物、野生生物、观赏生物等。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水稻和玉米是粮食作物,玫瑰和牡丹是观赏植物,甘草和田七是药用植物,这是根据生物的用途进行分类的,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3. 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的兰花螳螂能完美模拟花瓣的形态,这一现象说明( )
A. 生物影响环境 B. 生物具有应激性
C. 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 D. 生物适应环境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
(1)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的生活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
(2)生物适应环境是指生物为了生存下去,在生活习性或者形态结构上力求与环境保持一致。
(3)生物影响和改变环境是指由于生物的存在或者某些活动,使得环境有了改观或变化。
【详解】拟态指的是一个物种在进化过程中,获得与另一种成功物种相似的外表,以欺瞒捕猎者远离物种,或者是引诱猎物靠近物种,有的动物形态和环境相似,如枯叶蝶的身体极像一片树叶,体色与环境一致,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能生存下来。结合分析可知,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的兰花螳螂能完美模拟花瓣的形态,这一现象说明“生物适应环境”。
故选D。
4.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功能分析,“落红”在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 分解者 B. 消费者 C. 生产者 D. 土壤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无机盐、二氧化碳、水),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
【详解】A.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无机盐、二氧化碳、水),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落红”(有机物落叶、落花)在化作“春泥”(无机物)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分解者,A正确。
B.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为食物和能量来源的生物,主要指动物,也包括某些寄生的菌类等。根据食性的不同可分为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等,B错误。
C.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C错误。
D.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无机盐、二氧化碳、水),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落红”(有机物落叶、落花)在化作“春泥”(无机物)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分解者,这些分解者大多生活于土壤中,主要是土壤中的微生物在起作用,D错误。
故选A。
5.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动植物细胞共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
B. 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
C. 煮菠菜时水变成绿色是因为破坏了细胞壁
D. 切西瓜流出的红色汁液来自液泡
【答案】C
【解析】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等,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等。
【详解】A.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作用的场所,能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被称为“动力车间”,是动植物细胞都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是细胞的发动机,A正确。
B.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如一些表皮细胞和根尖的细胞中就没有叶绿体,B正确。
C.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既不让有害的物质进来,也不让有用的物质轻易出去,具有选择透过性,也有保护作用。所以将菠菜等新鲜绿叶蔬菜煮沸后,水变成绿色是由于细胞中的细胞膜遭到破坏,使其失去了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C错误。
D.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可见,切西瓜流出的红色汁液来自液泡,D正确。
故选C。
6. 如图为植物种子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图种子的胚包括①②③④⑤
B. 乙图表示双子叶植物的种子
C. 甲图中豆浆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⑤
D. 乙图中④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营养物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1)菜豆种子的结构包括胚和种皮;玉米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胚和胚乳。它们的胚都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
(2)题图甲中:①胚轴、②胚根、③种皮、④胚芽、⑤子叶
题图乙中:①果皮和种皮、②胚芽、③胚轴、④胚根、⑤胚乳、⑥子叶。
【详解】A.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由①胚轴、②胚根、④胚芽、⑤子叶四部分组成,A错误。
B.乙图是玉米种子,子叶一片,属于单子叶植物,B错误。
C.大豆属于双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里,所以豆浆的营养物质来自⑤子叶,C正确。
D.乙图中④是胚根,种子的胚根生长最快,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并发育成根,为种子的萌发提供营养物质的是⑤胚乳,D错误。
故选C。
7. 如图是绿色植物生理活动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则此过程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
B. 若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它们都是通过气孔进出叶片的
C. 若c表示水分,则它在植物体内上升的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
D. 若d表示有机物,则它通过木质部向下运输
【答案】D
【解析】
【详解】分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a是通过气孔进入叶片,b通过气孔出叶片,a、b为气体,c、d通过输导组织进出叶片,c、d应该是无机物和有机物。
详解:A. 若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则此过程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说法正确;
B、若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则可以表示植物呼吸作用,气体都是通过气孔进出叶片,说法正确。
C、c是进入叶片的物质,若c表示水分,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的动力来自蒸腾作用,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产生蒸腾拉力,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C正确。
D、若d表示有机物,有机物是通过筛管向下运输的,筛管位于韧皮部,而不是木质部,D错误。
故选D。
点睛: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是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相互之间都有联系,掌握这三大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8. 我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体现了大国的责任与担当。“碳中和”是指在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吸收量相当。下列植物的生理作用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低碳生活就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这就要求人们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图中①光合作用,②③④呼吸作用,生物1是绿色植物,生物2是消费者,生物3是分解者。
【详解】“碳中和”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或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的收支相抵,即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与吸收量相当。绿色植物对实现“碳中和”非常重要,因为绿色植物通过①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 下列有关人的生殖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新生儿诞生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
B. 卵巢具有输送卵细胞的功能
C. 结扎输精管会影响精子的产生
D. 女性第二性征的维持依赖于雌性激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男性的生殖系统包括精囊、输精管、睾丸、阴茎等;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
【详解】A.受精卵的形成是新生命的开始,而不是新生儿的诞生,A错误。
B.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呈葡萄状,位于腹腔内,左右各一个,能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B错误。
C.输精管结扎术是一种男性的永久性节育措施,通过输精管切断、结扎,从而阻断了精子的输出而达到避孕的目的。 男性的精子是由睾丸产生的,和结扎无关,C错误。
D.第二性征是指除性器官以外的男女各自所特有的征象。第二性征却要在进入青春期后,在性激素刺激下才表现出来。因此,女性第二性征的维持依赖于雌性激素,D正确。
故选D。
10. 如图是人体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a→b表示人正在呼气,膈肌舒张
B. 图b→c时,肺内气压>外界气压
C. 图c→d时,胸廓扩大
D. 当人在水中站立时感觉呼吸不畅,是因为c→d过程受到了影响
【答案】A
【解析】
【分析】图示中表示的是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曲线,曲线ab(或cd)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
【详解】A.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肋间肌和膈肌舒张,A正确。
B.图b→c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外界气压>肺内气压,B错误。
C.图c→d时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膈肌舒张,膈的位置上移,胸廓容积缩小,肺容积缩小,C错误。
D.当人在水中站立时,感觉呼吸不畅,是因为b→c表示的吸气过程受到了影响,D错误。
故选A。
11. 题图是一段小肠(a)、环形皱襞(b)及小肠绒毛(c)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观察猪小肠内表面结构时需要将一段小肠横向剪开
B. a内的消化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参与食物的消化
C. 环形皱襞b只增加小肠消化表面积,与吸收无关
D. c内的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由多层细胞构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小肠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5-6米;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突起叫做小肠绒毛。由于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可达200平方米以上;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所以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
【详解】A.观察猪小肠内表面结构时需要将一段小肠纵向剪开,剪成小段,A错误。
B.a小肠腔中含有各种消化液,内含多种消化酶,参与食物的消化,B正确。
C.由于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可达200平方米以上,C错误。
D.c内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由一层细胞构成,D错误。
故选B。
12. “探究蚯蚓生活习性”实验时,把刚从土里挖出的蚯蚓洗干净后放在干燥的纸盒里,结果第二天做实验时发现蚯蚓全死了。请分析蚯蚓死亡的原因(  )
A. 体壁干燥,无法呼吸 B. 纸盒里缺少空气
C. 纸盒里缺少食物 D. 纸盒里缺少食物、空气
【答案】A
【解析】
【分析】蚯蚓属于环节动物,靠湿润的体壁来完成呼吸。
【详解】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黏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在观察蚯蚓的过程中,使体表保持湿润。而放在干燥的纸盒里,体壁干燥,无法呼吸,因此,第二天做实验时发现蚯蚓全死了。蚯蚓全死不是因为纸盒里缺少食物,或者缺少空气,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3.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细菌,感染后会引发慢性胃炎。使用公筷能有效地预防幽门螺杆菌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下列有关幽门螺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被抗生素抑杀
B. 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C. 进行出芽生殖
D. 使用公筷属于控制传染源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菌的特征: ①单细胞,细胞内无成形的细胞核;②生殖方式为分裂生殖;③细胞内没有叶绿体,大多为异养(少数为自养)。④细菌的种类是根据细菌的形态来进行分类的,分为杆菌、球菌、螺旋菌。
【详解】A.抗生素是由真菌产生的可以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幽门螺杆菌是一种细菌,可被抗生素抑杀,A正确。
B.幽门螺杆菌等细菌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这样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B错误。
C.幽门螺杆菌等细菌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分裂时,细胞首先将它的遗传物质进行复制,然后细胞从中部向内凹陷,形成两个子细胞,C错误。
D.控制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使用公筷属于切断传播途径,D错误。
故选A。
14. 下列关于运动对于动物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通过运动,动物能迅速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
B. 有利于寻找食物,逃避敌害
C. 有利于繁衍种族
D. 以上三项都是
【答案】D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动物运动的意义,动物通过运动能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具有适应性的意义,据此答题。
【详解】动物通过运动,能比较迅速地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以利于寻找食物、有利于动物寻找配偶,有利于逃避敌害和繁衍种族,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繁衍后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动物运动的意义。
15. 下列做法不符合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一主题的是(  )
A. 保护、还原生物栖息地
B. 过度、无序开发旅游资源
C. 严厉打击非法猎捕活动
D. 扩大珍稀濒危物种拯救行动
【答案】B
【解析】
【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等。
【详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建立濒危物种的种质库、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等。所以“保护、还原生物栖息地”、“严厉打击非法猎捕活动”和“扩大珍稀濒危物种拯救行动”都能够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都符合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题。“过度、无序开发旅游资源”会破坏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不符合保护生物多样性这一主题。所以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6. 桂味和糯米糍是两个优质的荔枝品种。如果想在一棵荔枝树上同时结出桂味和糯米糍,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嫁接 B. 扦插 C. 杂交 D. 组织培养
【答案】A
【解析】
【分析】扦插是指把能产生不定根的植物体的枝条剪下,将下端插进潮湿的土壤中,使枝条长成一个新个体的方法。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植物的组织培养是指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或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制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杂交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子代,在生活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都优于双亲的现象。
【详解】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因此想让一棵荔枝树上同时结出以上品种,可以通过嫁接的繁殖方法,可以用不同品种的荔枝作接穗嫁接到一棵荔枝上,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7. 如图为昆虫的发育模式图,D表示卵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表示蝉的不完全变态,则发育过程为D→A→B
B. 若表示蜜蜂的完全变态,则A为幼虫期,C为蛹期
C. 若表示蝗虫的发育过程,则C时期对植物的危害最大
D. 若表示家蚕的发育过程,则延长C期能提高蚕丝的产量
【答案】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昆虫的变态发育类型。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1)家蚕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完全变态发育,蜜蜂、菜粉蝶、蝇、蚊、蚂蚁等的发育同家蚕。
(2)蝗虫的生殖和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变态发育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蟋蟀、蝼蛄、螳螂、蜻蜓、蝉等的发育同蝗虫。
由图可知,D为卵期,完全变态发育经过:D→A→B→C。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D→A→C。
【详解】A.从分析可知,C为卵期,若表示蝉的不完全变态,则发育过程为D→A→C,A错误。
B.从分析可知,C为卵期,若表示蜜蜂的完全变态,则A为幼虫期,C为成虫期,B错误。
C.蝗虫的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结合分析可知蝗虫发育过程是D→A→C,C成虫期对植物危害最大,C正确。
D.家蚕的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结合分析可知C是成虫期,家蚕吐丝是在幼虫期,D错误。
故选C。
18. 如图是关于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四者关系的图解,图中1、2、3、4依次表示( )
A. 基因、DNA、染色体、细胞核 B. DNA、基因、细胞核、染色体
C. 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 D. 染色体、细胞核、基因、DNA
【答案】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位置关系。
【详解】基因在DNA上,DNA在染色体上,染色体在细胞核内,染色体是细胞核内具有遗传作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所以叫染色体,每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基因是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片段,因此染色体存在于细胞的细胞核中,故选A。
故选A。
19. 在某生态环境中有不同毛色的同种兔子栖息其中,调查其数量所得的结果如图甲,多年后再调查,所得的结果如图乙。下列叙述最合理的是(  )
A. 最不利于在此环境中生存是黑色兔
B. 深灰色兔一定是由浅灰色兔突变而来
C. 白色是一种有利于生存的保护色
D. 由甲到乙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分析】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从而不易被敌害发现,利于其避敌和捕食,这种体色叫保护色;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自然选择。
【详解】A、从图中的数据可知:甲图中白色兔最少,而乙图中没有白色兔,这说明最不利于在此环境中生存的是白色兔,A错误;
B、兔子体色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
C、白色兔不适应环境逐渐被淘汰;黑兔适应环境,生存下来,C错误;
D、分析图中的数据可知:甲图中浅色兔子更容易生存,而乙图中,黑色兔子更容易生存;这说明生物的体色与环境的颜色一致时即具有保护色的生物更容易生存,由甲到乙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点睛】保护色是动物在自然界长期演化中形成的特殊行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0. 引起流感的流感病毒属于(  )
A. 病原体 B. 传染源 C. 传播途径 D. 易感人群
【答案】A
【解析】
【分析】传染病的三个环节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播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传播疾病的生物或非生物媒介等;易感人群是指对某些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详解】由分析可知,引起流感的流感病毒属于病原体,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二、填空题(共14分)
21. 除_____ 之外,生物体都是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答案】病毒
【解析】
【分析】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的前两条原理,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详解】病毒属于生物,但无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但是病毒除外。
22. 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的是______生态系统。
【答案】森林
【解析】
【分析】在生物圈中,由于不同地域的环境差别很大,生物种类也是千差万别,因此,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
【详解】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以高大的乔木为主,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森林能缓解水资源危机,森林可以促进水分循环和影响大气环流,增加降水,所以有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
23. 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叫做_________。
【答案】组织
【解析】
【详解】生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一个或一种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差异性的变化,这个过程叫做细胞分化。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24. “三北”防护林已经成为_________的绿色屏障,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_________称号。
【答案】 ①. 防风固沙 ②. 全球500佳
【解析】
【分析】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我国的第一大植树造林工程,三北防护林又称修造绿色万里长城活动。被邓小平同志题名为“绿色长城”,被誉为“世界林业生态工程之最”。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指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中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于1978年决定把这项工程列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项目,是我国的第一大植树造林工程。
【详解】三北工程东西横跨近9000里,担负着北拒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内保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南护北京、天津等要地等重要任务,三北工程在防沙治沙、保护农田、保持水土、发展生态经济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作为这项生态工程的主管单位,于1987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环境保护先进单位”称号。因此,“三北”防护林已经成为防风固沙的绿色屏障,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500佳称号。
【点睛】明确“三北”防护林工程的意义是解答的关键。
25. 某同学由于挑食和偏食患上神经炎,这说明他体内长期缺乏_________。
【答案】维生素B1
【解析】
【详解】维生素B1为水溶性,在人体内除肠内细菌可合成一部分外,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维生素B1,主要来源于食物,常与其他B族维生素同存于食物中,在谷类、坚果、动物内脏、蛋类及酵母中含量丰富,人乳和母乳中含量较少,谷类多存在于外胚层(糠、麸)中,故精制时易丢失,洗米过度可致损失,煮饭加碱时亦可遭破坏。维生素B1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缺乏维生素B1可能引起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等。
26.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__。
【答案】反射弧
【解析】
【详解】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27. 酸雨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____________造成的。
【答案】酸性物质
【解析】
【详解】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含硫燃料,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硫等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因此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等酸性物质。
28. 组成青霉的菌丝有两种,分为直立菌丝和___________菌丝。
【答案】营养
【解析】
【分析】青霉属于多细胞真菌,有大量的菌丝构成的,每个细胞结构为: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和液泡等,体内不含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都能产生大量的孢子,靠孢子来繁殖新个体。
【详解】青霉的菌体是由许多细胞连接起来的菌丝构成的,分为营养菌丝和直立菌丝。在营养物质表面向上生长的,叫直立菌丝;深入到营养物质内部的,叫营养菌丝。
【点睛】掌握青霉菌丝的特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9. DNA上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和_____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答案】 ①. 基因 ②. 精子 ③. 卵细胞(精子、卵细胞顺序可换)
【解析】
【分析】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详解】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蛋白质和DNA两种物质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分别由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DNA上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是基因。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而不是把性状传递给了子代,生物体的各种性状是受基因控制的。生殖细胞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因此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是精子和卵细胞。
【点睛】亲代传递给子代的是控制性状的基因,而不是性状本身。
30. 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据是___________。
【答案】化石
【解析】
【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
【详解】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但是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生活遗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科学家发现,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化石则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因此,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最直接的证据。
31. 当今世界预防传染病的最经济、方便、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__。
【答案】计划免疫
【解析】
【详解】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某种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叫计划免疫。计划免疫可以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儿童的预防保健工作,关心儿童的健康成长,在全国大力推广计划免疫工作,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孙后代,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三、读图理解题(共6分)
32. 如图是人体的肺部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呼吸系统通过呼吸运动进行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在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都处于_______状态,胸廓容积______,肺内气压降低,气体进入肺部。
(2)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从结构上分析,有利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是______和______都很薄,均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
(3)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后,进入血液的气体最终运输到______。
(4)肺泡是由肺内支气管分支成细支气管,细支气管进一步分支向外突出形成的,这样的目的是______。
【答案】(1) ①. 收缩 ②. 增大
(2) ①. 肺泡壁##毛细血管壁 ②. 毛细血管壁##肺泡壁
(3)组织细胞 (4)肺内含有大量的肺泡
【解析】
【分析】图表示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图中1气管、2支气管、3肺泡、4毛细血管。
【小问1详解】
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这时胸廓扩大,肺随着扩张,肺的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空气就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动作。因此,人体呼吸系统通过呼吸运动进行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在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都处于收缩状态,胸廓容积增大,肺内气压降低,气体进入肺部。
【小问2详解】
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是肺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各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结构特点,都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小问3详解】
进入血液中的氧气,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相结合,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小问4详解】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两肺后反复分支,愈分愈细,形成许多树枝状的分支,分支到细支气管时,管壁的软骨环消失,管壁几乎全部由平滑肌构成,细支气管再分支到呼吸性细支气管时,其管壁的某些部分向外突出形成肺泡。 因此,肺内含有大量的肺泡。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