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化学中考模拟试卷(南宁)1

2024年化学中考模拟试卷(南宁)1


2024年化学中考模拟试卷(南宁)
一、选择题(共20题,共40分)
1.(2分)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A.铝元素 B.钙元素 C.硅元素 D.铁元素
2.(2分)下列化学式对应的俗称正确的是(  )
A.Ag:水银 B.CaO:消石灰、熟石灰
C.Na2CO3:苏打 D.NaOH:纯碱
3.(2分)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掌握了许多化学知识。下列化学知识整理错误的一组是(  )
A.分类 B.化学与生活
①纯净物:水、氯气、稀有气体 ②混合物:空气、海水、食盐水 ①使用清洁能源可以保护空气 ②减少使用氟氯烃类化学物质(如氟利昂) 可以缩小臭氧空洞
C.概念辨析 D.实验操作顺序
①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②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其他物质生成 ①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 ②加热固体时先预热,再固定加热
A.A B.B C.C D.D
4.(2分)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鉴别H2O2溶液和H2O 分别加入MnO2
B 除去生石灰中的碳酸钙 高温煅烧
C 分离NaCl和CuCl2的混合溶液 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过滤
D 检验NaOH溶液是否完全变质 加入过量BaCl2溶液,再滴加酚酞溶液
A.A B.B C.C D.D
5.(2分)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热胀冷缩现象:分子间有间隔
C.氧气和液氧都能供给呼吸: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D.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体积变大
6.(2分)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的局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砷原子的质子数为74 B.镓和锗均属于非金属元素
C.锗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2.64g D.Se4+的核外电子数为30
7.(2分)生活上常用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NaClO)进行物品消毒。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1 C.+2 D.0
8.(2分)1.42gR元素可与氧元素组成2.38g氧化物X,或组成3.66g氧化物Y.则X、Y的化学式可能为(  )
A.R2O和R2O4 B.R2O3和R2O5 C.R2O3和R2O7 D.R2O和R2O3
9.(2分)下列净水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沉淀 B.过滤 C.吸附 D.蒸馏
10.(2分)夏季暴雨前,常出现“闷热”天气,此时鱼塘中鱼儿往往有“浮头” 浮出水面 现象.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温度有关.以下关于气体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不变 B.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增大
C.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减小 D.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11.(2分)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B.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C.将5g氯化钠加入到95g水中,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5%
D.将一定质量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减小
12.(2分)下列灭火措施对应的灭火原理正确的是(  )
选项 灭火措施 灭火原理
A 用干粉灭火器扑灭燃着的家具 降低可燃物着火点
B 将蜡烛吹灭 隔绝空气
C 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D 将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扑灭森林火灾 移除可燃物
A.A B.B C.C D.D
13.(2分)日常生活中,用得最多的材料是有机合成材料。下列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合金 B.塑料 C.合成橡胶 D.合成纤维
14.(2分)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气泡,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在Y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而Z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X、Y、Z B.Z、Y、X C.Y、X、Z D.X、Z、Y
15.(2分)把一块表面已被完全氧化的铜片,部分埋在木炭粉中,在如图所示装置中进行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反应过程中生成了二氧化碳
B.盛有固体的试管管口略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石灰水倒吸,使试管炸裂
C.裸露在木炭粉外的铜片表面由黑色变成红色说明反应生成了一氧化碳
D.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6.(2分)5.85gNaCl样品中含少量下列选项中的一种盐.测知样品中氨元素的质量为3.59g,则可能混入的盐是(  )
A.KCl B.FeCl2 C.MgCl2·6H2O D.AICl3
17.(2分)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NaCl、、、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一定量的白色粉末加入足量水,得到无色溶液。
②向①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Ba(OH)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往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
③往②滤液中先加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然后加入过量稀盐酸,再滴入几滴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下列关于该白色粉末成分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一定含有、一定没有,可能含有NaOH、NaCl
B.一定含有、、,一定没有,可能含有NaCl
C.一定含有、、NaCl,一定没有,可能含有NaOH
D.一定含有、、NaOH、NaCl,一定没有
18.(2分)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海水晒盐是利用光照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粗盐
B.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
C.海水晒盐析出粗盐后的母液一定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D.海水晒盐析出粗盐后的母液可用于提取多种化工原料
19.(2分)下列各物质,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反应发生的是(  )
A.CaCO3+HCl B.Fe2O3+HCl
C.Ca(OH)2+CO2 D.NaOH+H2SO4
20.(2分)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实现的是(  )
A.Fe稀盐酸 FeCl3NaOHFe(OH)3
B.CuO稀盐酸CuSO4溶液 CaO Cu(OH)2
C.NaCl溶液 NH3、CO2 NaHCO3NaOH
D.BaCl2溶液 CO2 BaCO3稀硝酸Ba(NO3)2溶液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填空题(共5题;共26分)
21.(5分)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1)(2分)如图1,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是   ,在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钠,这是为了   。
(2)(1分)图1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1分)图2是用来净化天然水的建议装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小卵石、石英砂和蓬松棉的作用是过滤
B.得到的是纯净水,是纯净物
C.能降低水的硬度
D.能使天然水变得无色澄清
(4)(1分)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常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2.(5分)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4分)如图为几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填字母序号;
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成为    填“阴”或“阳”离子;
中的值是     。
(2)(1分)如图是氧化汞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分解的微观示意图:
在图中将相关粒子补充完整在图中完成;
根据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该化学反应的实质   。
23.(5分)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1分)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②表示的是    。
(2)(1分)从宏观角度看,水、二氧化碳和氧气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    。
(3)(3分)经研究发现氨气(NH3)燃烧放出热量,且产物没有污染,有一定应用前景。氨气燃烧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2所示。
①该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是    (填字母序号)。
A.分子种类 B.原子种类 C.分子数目 D.原子数目
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4.(7分)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请填写下列空白。
(1)(4分)
选项 物质 性质 用途
① 甲烷     作燃料
② 活性炭     作冰箱除味剂
③ 一氧化碳 还原性    
④ 金刚石     可用来切割玻璃
(2)(2分)①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②下列空气污染物中会形成酸雨的气体是   (填序号)。
A. B. C. D.
(3)(1分)第24届冬季奥运会的火炬“飞扬”以液氢为燃料,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目前,在生活和生产中大量使用氢能源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原因是   (填一条即可)。
25.(4分)燃煤电厂常利用NaOH溶液处理烟气,实现“碳捕集”,其主要转化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1分)溶液X中的溶质是   。
(2)(1分)写出烟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1分)写出干冰的一种用途   。
(4)(1分)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溶液X和   。
三、综合题(共2题;共12分)
26.(8分)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观看了《氧气的制取与收集》化学视频,对相关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气体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
补充资料:CO2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的溶解度较小
(1)(1分)写出仪器①的作用:    。
(2)(2分)利用装置 A 制取 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1分)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把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有 O2的集气瓶中,要由瓶口向下    插入(填“迅速”或“缓慢”),目的是防止氧气逸出,影响实验现象。
(4)(4分)利用 B 装置制取 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以上装置中,除了使用 D 装置外,还可以选用    装置收集 CO2,气体从    口进入(填“a”、“b”、“c”或“d”)。
27.(4分)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三瓶无色溶液:氯化钾、氢氧化钾、碳酸钠,小明同学在A、B、C三支试管中分别取样,利用下图实验进行鉴别。
(1)(1分)步骤①中加入试剂a的名称是   。
(2)(2分)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1分)A试管中的无色溶液是   (填化学式)溶液。
四、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15分)
28.(8分)氧气是一种重要的物质,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多组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4分)【常规测定】如图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来测定的方法。
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超过集气瓶中原空气总体积的,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写一条。
上面的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的化学性质有    写一条。
(2)(4分)【实验改进】小华同学经过思考,没有使用止水夹,设计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实验过程:
经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在集气瓶里装进体积的水,燃烧匙里放一块白磷时白磷即可燃烧,按图示装置连接仪器,然后在酒精灯上把玻璃棒下端加热,玻璃棒的作用为    注:集气瓶内的长导管已接近瓶底。
把预先加热过的玻璃棒按下与白磷接触,观察到白磷立即着火燃烧,现象为    注:白磷与红磷燃烧的产物、现象均相同。
待集气瓶完全冷却至室温,量出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是,整个集气瓶的体积是。从白磷开始燃烧到最后熄灭的过程中,集气瓶内水面的变化现象是    填字母序号。
A.上升 B.下降 C.先上升后下降 D.先下降后上升
根据、、三个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已知,,,得出结论,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
29.(7分)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6分)水在自然环境中不易分解,但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当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甲管中气体的体积与乙管中气体的体积之比为   ,正极产生的气体是   ,负极产生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该反应属于   填“化合”或“分解”反应。
(2)(1分)通过电解水实验,你可以得出的一条结论是   。
五、计算题(共1题;共7分)
30.(7分)为了测定某品牌食用碱(主要成分为碳酸钠,含少量氯化钠杂质)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10.0g食用碱样品加到盛有90.0g水的烧杯中,完全溶解后,往其中逐次滴加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氯化钙溶液,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第5次
加入CaCl2溶液的质量/g 20.0 20.0 20.0 20.0 20.0
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g 118.0 136.0 154.0 172.0 192.0
请计算:
(1)(2分)反应生成沉淀的总质量为   g。
(2)(5分)该品牌食用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解析】【解答】地壳中元素含量居于前四位的分别是氧、硅、铝、铁,其中氧和硅属于非金属元素,所以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地壳中各元素含量进行分析解答。
2.【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名称与俗名
【解析】【解答】A、水银是汞的俗称,化学式为Hg,故错误;
B、消石灰、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化学式为Ca(OH)2,氧化钙的俗称是生石灰,故错误;
C、碳酸钠俗称苏打、纯碱,化学式为Na2CO3,故正确;
D、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化学式为NaOH,故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汞、氢氧化钙、氧化钙、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化学式和俗称分析。
3.【答案】A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空气的污染与防治;基础知识点归纳;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纯净物和混合物;物质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①水、氯气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稀有气体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②空气,海水,食盐水中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A答案错误;
B、①使用清洁能源可以保护空气;②减少使用氟利昂可以缩小臭氧空洞。B答案正确;
C、①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②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产生其他物质,有其他物质产生的是化学变化,无其他物质产生的是物理变化。C答案正确;
D、①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②加热固体时先预热,再将外焰固定在放固体的部位加热。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纯净物、混合物的定义分析;
B、根据空气污染的知识分析;
C、根据分子,原子的区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区别分析;
D、根据基本实验操作顺序分析。
4.【答案】C
【知识点】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解析】【解答】A、 H2O2溶液加入MnO2会有气泡产生,而H2O中加入MnO2不会有气泡产生,A设计合理,不符合题意;
B、高端煅烧碳酸钙可产生生石灰氧化钙,B设计合理,不符合题意;
C、分离NaCl和CuCl2的混合溶液时, 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将氯化铜转换成氯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铜沉淀,过滤得到氢氧化铜固体,加热氢氧化铜固体分解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后蒸发溶液得到氯化铜固体, C错误,符合题意;
D、检验NaOH溶液是否完全变质,加入过量BaCl2溶液有沉淀产生,说明变质且也出去了碳酸钠,再滴加酚酞溶液,若变红色,说明部分变质, D方案合理,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H2O2溶液加入MnO2会产生氧气和水来解答;
B、根据碳酸钙在高温下可产生生石灰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来解答;
C、根据CuCl2与NaOH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铜,氢氧化铜受热分解成氧化铜和水,而氧化铜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来解答;
D、根据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酚酞与碱性溶液变红色来解答。
5.【答案】D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 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不符合题意;
B、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不符合题意;
C、氧气和液氧都能供给呼吸,是因为氧气和液氧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符合题意;
D、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是因为温度高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
6.【答案】D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砷原子的质子数为33。A答案错误;
B、镓和锗均属于金属元素。B答案错误;
C、锗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2.64。C答案错误;
D、Se4+的核外电子数为30。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单元格的信息分析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7.【答案】B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NaClO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化合价为x,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1)+x+(-2)=0,x=+1,故选:B。
【分析】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分析。
8.【答案】C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物质组成的综合计算
【解析】【解答】解:设R元素的原子量为x,组成的氧化物化学式分别是R2Oa和R2Ob.则有:
:=2:a
:=2:b
可解得a:b=11:28,约等于3:7;即物质X、Y中元素R的质量相等时,两物质中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3:7,故C最为可能;
故选C.
【分析】根据两种氧化物中R元素质量与氧化物的质量,可得出两物质中元素R与氧元素的质量比;由于O元素呈﹣2价,通过假设两物质的化学式分别是R2Oa和R2Ob,建立方程组计算出两种物质的化学式中a、b的比;根据a、b的比判断选项中最接近的答案.
9.【答案】D
【知识点】水的净化
【解析】【解答】A、沉淀是依靠杂质本身的重力作用,将固体自然沉降到水底,初步分离;
B、过滤可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所得水还会含有可溶性杂质等;
C、吸附是利用活性炭吸附作用,除去水中的异味和有色物质;
D、蒸馏,把水通过蒸发、冷凝处理,处理后的水中只含水一种物质,所得水称为蒸馏水,为纯净物,因此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蒸馏;
故选:D。
【分析】根据净化水的方法和原理分析。
10.【答案】D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解:A. 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增大,说法不符合题意。
B. 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减小,说法不符合题意。
C.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增大,说法不符合题意。
D.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11.【答案】A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答】A、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溶液是否饱和与溶液的浓稀没有必然联系,说法不正确;
B、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有可能不变,如通过升温或降温,恰好使溶液达到饱和状态,说法正确;
C、将5g氯化钠加入到95g水中,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为100g, 溶质的质量分数= ==5%,说法正确;
D、将一定质量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溶剂不变,溶质减少,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减小,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A、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浓溶液稀溶液只是一种相对的程度说法;
B、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一般为降低温度);
C、溶质的质量分数=,据此分析;
D、根据某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后,溶剂不变,溶质减少以此分析。
12.【答案】D
【知识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解析】【解答】解:灭火的原理是破坏燃烧的条件,即隔绝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开辟防火带,清除可燃物与可燃物的接触。
A、用干粉灭火器扑灭燃着的家具是采用了隔绝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将蜡烛吹灭是向燃着的蜡烛通入了大量的冷空气,相当于在降低温度,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的原理是隔绝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将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扑灭森林火灾是利用了开辟防火带,清除可燃物与可燃物的接触,故该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灭火的原理是破坏燃烧的条件,即隔绝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开辟防火带,清除可燃物与可燃物的接触来解答。
13.【答案】A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解析】【解答】A. 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B. 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C. 合成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D. 合成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故答案为:A。
【分析】合成材料: 塑料 、合成纤维、 合成橡胶。
14.【答案】A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气泡,Y不反应,说明X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Y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即动性X>H>Y.
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在Y表面有银白色物质析出,而Z没有变化,说明Y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Z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弱,即动性Y>Ag>Z.
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X>Y>Z.
故选:A.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判断能否发生反应,进而可确定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15.【答案】B
【知识点】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解析】【解答】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反应过程中生成了二氧化碳 ,不符合题意;
B、 盛有固体的试管管口略向下倾斜,是为了防止冷凝水回流,使试管炸裂 ,符合题意;
C、 裸露在木炭粉外的铜片表面由黑色变成红色可能是生成了一氧化碳还原了氧化铜,也可能是木炭还原了氧化铜,不能确定一定生成一氧化碳 ,不符合题意;
D、 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B、根据给试管中固体加热时防止冷凝水回流分析;
C、根据木炭的还原性分析;
D、根据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分析。
16.【答案】D
【知识点】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
【解析】【解答】 5.85g纯净的NaCl含氯元素的质量为3.5g,故样品中的杂质所含氯元素的质量分数应大于纯净的NaCl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即当含35.5g氯元素时非氧元素的质量应小于23g。将选项中的四种物质的化学式分别变形成:A.KCl、B. Fe1/2Cl、C.Mg1/2Cl·3H2O、D.Al1/3Cl,不难看出含35.5g氯元素对非氯元素的质量小于23g的只有AICl3;
答案选D。
【分析】5.85g纯样品中Cl的含量应为3.55g,所以杂质的Cl的百分含量比NaCl高。
17.【答案】A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解答】 ① 实验得到无色溶液,可知,原白色粉末中肯定没有FeSO4。FeSO4溶于水会使溶液呈浅绿色;
② 实验加入过量 Ba(OH)2 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可知沉淀的成分不止一种,由题意分析可知Na2SO4和Na2CO3都能与Ba(OH)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得到的碳酸钡沉淀会溶于稀硝酸,硫酸钡沉淀不会溶于稀硝酸。由此可推测,原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Na2SO4和Na2CO3;
③ 实验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可知 ②滤液显碱性,由②实验,Ba(OH)2溶液Na2SO4和Na2CO3与发生反应,得到的滤 液中肯定含有氢氧化钠。不能肯定原白色粉末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再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肯定原白色粉末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因为稀盐酸会和硝酸银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分析可知A、答案正确
B、不能确定氢氧化钠一定有,B答案错误;
C、不能确定一定有氯化钠,C答案错误;
D、不能确定一定有氢氧化钠和氯化钠,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可以分析作答。
18.【答案】B
【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A、 海水晒盐是利用光照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粗盐 ,不符合题意;
B、 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会随固体析出逐渐减小 ,符合题意;
C、 海水晒盐析出粗盐后的母液为氯化钠过剩溶液,一定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不符合题意;
D、 海水晒盐析出粗盐后的母液中仍含有氯化镁等物质,可用于提取多种化工原料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根据蒸发结晶原理分收入
B、根据结晶后溶液中溶质减少分析;
C、根据母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分析;
D、根据海水成分及各成分作用分析。
19.【答案】D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酸碱盐的应用
【解析】【解答】A、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有气泡产生,现象明显,不需借助酸碱指示剂就能判断出反应发生,故错误;
B、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会观察到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黄,现象明显,不需借助酸碱指示剂就能判断出反应发生,故错误;
C、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会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不需借助酸碱指示剂就能判断出反应发生,故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无明显现象,需要借助指示剂才能判断出反应发生,故正确;
故选:D。
【分析】根据物质间的反应原理和现象分析。
20.【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A、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不能生成氯化铁,不符合题意;
B、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硫酸铜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铜,符合题意;
C、氯化钠、氨气、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不能生成氢氧化钠,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钡与二氧化碳不能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根据各物质的性质分析,由各物质的性质确定各步反应能否实现。
21.【答案】(1)氢气##H2;增强水的导电性
(2)分解
(3)A;D
(4)煮沸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电解水实验;硬水与软水;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 试管a连接电源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在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钠,这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2) 图1实验中发生的化学变化为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3) 小卵石、石英砂和蓬松棉相当于过滤层,起过滤作用,A正确;得到的水只除去了难溶性杂质和异味、色素等,仍含有可溶性杂质,仍是混合物,B错误;该装置不能减少钙、镁离子,不能降低水的硬度,C错误;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经过该装置能使天然水变得无色澄清 ,D正确。
(4) 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分析】(1)根据电解水正氧负氢,加硫酸钠是为了增强导电性分析;
(2)根据一变多的斥为分解反应分析;
(3)根据所给净水装置可除去难溶性杂质和色素、异味等分析;
(4)根据煮沸可硬水软化分析。
22.【答案】(1)A;失去;阳;6
(2)氧化汞分子分解为汞原子和氧原子,汞原子聚集形成汞,每个氧原子结合形成个氧分子,大量氧分子聚集形成氧气
【知识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解答】(1)①A最外层电子数为8,具有相对稳定结构,故答案为:A;
②B最外层电子数为1,易失去此电子,成为阳离子,故第一空答案为:失去,第二空答案为:阳;
③C核电荷数为16,则2+8+x=16,解得x=6,故答案为:6;
(2)①氧化汞分解,生成Hg和氧气,故答案为:

②据图分析,氧化汞先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集合。故答案为:化汞分子分解为汞原子和氧原子,汞原子聚集形成汞,每个氧原子结合形成个氧分子,大量氧分子聚集形成氧气。
【分析】(1)①第一周期最外层电子数为2,第二、三周期中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原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②B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易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
③根据原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计算;
(2)①氧化汞分解,生成Hg和氧气;
②本反应的实质是氧化汞分子分解为汞原子和氧原子,汞原子聚集形成汞,每个氧原子结合形成个氧分子,大量氧分子聚集形成氧气。
23.【答案】(1)分子
(2)氧元素
(3)AC;4NH3+3O22N2+6H2O
【知识点】物质的元素组成;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从微观角度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2)从宏观角度看,水、二氧化碳和氧气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氧元素;
(3)①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种类,该变化中分子数目也发生改变;
②氨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氮气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2N2+6H2O。
【分析】(1)根据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分析;
(2)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分析;
(3)根据微观示意图分析。
24.【答案】(1)可燃性;吸附性;冶炼金属;硬度大
(2)不可再生;AB或BA
(3)制取成本高或储存运输难
【知识点】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解答】(1)①甲烷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故答案为:可燃性;
②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能作冰箱除味剂,故答案为:吸附性;
③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故答案为:冶炼金属;
④金刚石硬度大,可用来切割玻璃,故答案为:硬度大;
(2)①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故答案为:不可再生;
②氮氧化物会形成硝酸型酸雨,硫氧化物会形成硫酸型酸雨,故答案为:AB或BA;
(3)在生活和生产中大量使用氢能源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原因是在制造、贮存和运输等方面还有许多技术问题没有完全突破,故答案为:制取成本高或储存运输难。
【分析】(1)甲烷具有可燃性;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性;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金刚石硬度大;
(2)化石燃料不可再生;
(3)氢能制取成本高、储存运输难。
25.【答案】(1)NaOH##氢氧化钠
(2)
(3)人工降雨(做制冷剂)
(4)CaO##氧化钙
【知识点】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1)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溶液X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钠。
(2)烟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
(3)干冰升华会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作制冷剂等。
(4)在流程图中,氢氧化钠、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既是流程中某个反应的反应物,也是流程中另一个反应的生成物,可循环利用。
【分析】(1)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3)根据干冰的用途分析。
(4)根据既是流程中某个反应反应物,也是流程中某个反应的生成物的物质,可以循环使用分析。
26.【答案】(1)固定和支持仪器
(2)
(3)缓慢
(4);G;b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的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解析】【解答】(1)常见的仪器①是铁架台,其作用是 固定和支持仪器 。
(2)利用装置 A加热制取 O2,试管口有棉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把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有 O2的集气瓶中,要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填“迅速”或“缓慢”),目的是防止氧气逸出,使影响实验现象更加明显。
(4)利用 B 装置制取 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以上装置中,除了使用 D 装置外,还可以选用G装置收集 CO2,气体从b口进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从a出。
【分析】(1)根据铁架台是用来固定和支持仪器的作用来解答;
(2)根据加热制取氧气试管口无棉花则是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来解答;
(3)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操作是把红热的木炭插入盛有 O2的集气瓶中,要由瓶口向下缓慢插入,目的是防止氧气逸出,使影响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来解答;
(4)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可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来收集的操作是进入气体,排除水来解答。
27.【答案】(1)无色酚酞溶液
(2)
(3)KOH
【知识点】酸、碱、盐的鉴别
【解析】【解答】(1)氯化钾溶液中性、氢氧化钾溶液碱性、碳酸钠溶液碱性,加入试剂a后AC变红,则AC溶液是氢氧化钾或碳酸钠溶液,则a是无色酚酞溶液,氯化钾(B)溶液中性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
(2)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钾不与氯化钡反应,则A是氢氧化钾,C是碳酸钠;产生白色沉淀的反应:Na2CO3+BaCl2=BaCO3↓+2NaCl。
(3)根据(2)的分析,A是KOH。
【分析】(1)中性溶液不能使无水酚酞试液变色。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2)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反应产生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
(3)氢氧化钾溶液显碱性。
28.【答案】(1)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太慢;不支持燃烧
(2)引燃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放热;;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文字表达式
【解析】【解答】(1)①红磷的文字表达式为:,故答案为:;
② 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超过集气瓶中原空气总体积的, 可能是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太慢,导致瓶内气体逸出,故答案为: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太慢;
③证明氮气的化学性质为有不支持燃烧,故答案为:不支持燃烧。
(2)第一个空,此时装置封闭,加热玻璃棒是为了点燃白磷,故答案为:引燃白磷;
第二个空,白磷的燃烧现象为:燃烧,产生白烟,放热,故答案为:燃烧,产生白烟,放热;
第三个空,因为白磷燃烧使得装置内的气压变大使得装置内的水被挤压到烧杯,之后装置冷却,装置内的压强变小,外界大气压压着烧杯的水进入装置内,平衡大气压,所以装置内的页面变化为: 先下降后上升 ,故答案为:D;
第四个空,根据题意我们可知,装置内空气的体积为:,消耗的氧气的体积为:,所以氧气占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故答案为:。
【分析】(1)对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对测定氧气占空气体积分数的误差、对氮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
(2)对新型实验中,加热过的玻璃棒的作用、白磷燃烧的现象、燃烧过程中装置内的液面变化、对氧气占空气中体积分数的计算进行分析。
29.【答案】(1)水氢气+氧气;1:2;氧气##O2;氢气+氧气水;化合
(2)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
【解析】【解答】(1)电解水时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水氢气+氧气 ,由如图所示的装置可知,甲试管收集的是与电源的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较少是氧气,乙试管收集是与电源的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较多是氢气,体积比是1:2,负极 产生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为: 氢气+氧气水 ,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产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1:2;氧气;氢气+氧气水;化合
(2)此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故答案为:水 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
【分析】根据电解水实验以及反应类型的判断进行分析。
30.【答案】(1)8.0/8
(2)解:设该品牌食用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x
x=84.8%
答:该品牌食用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4.8%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生成沉淀的总质量为10.0g+90.0g+100.0g-192.0g=8.0g、
【分析】(1)根据反应后溶液减少质量即为生成沉淀质量分析;
(2)根据反应生成碳酸钙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碳酸钠质量,由此计算食用碱中碳酸钠质量分数分析。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100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40.0(40.0%)
主观题(占比) 60.0(60.0%)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20(66.7%)
主观题(占比) 10(33.3%)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选择题 20(66.7%) 40.0(40.0%)
填空题 5(16.7%) 26.0(26.0%)
实验探究题 2(6.7%) 15.0(15.0%)
计算题 1(3.3%) 7.0(7.0%)
综合题 2(6.7%) 12.0(12.0%)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66.7%)
2 容易 (20.0%)
3 困难 (13.3%)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2.0(2.0%) 4
2 文字表达式 8.0(8.0%) 28
3 酸碱盐的应用 2.0(2.0%) 19
4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5.0(5.0%) 23
5 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7.0(7.0%) 24
6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6.0(6.0%) 20,25
7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2.0(2.0%) 7
8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0(2.0%) 12
9 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 2.0(2.0%) 19
10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2.0(2.0%) 3
11 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 2.0(2.0%) 16
12 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 2.0(2.0%) 15
13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2.0(2.0%) 6
14 物质的元素组成 5.0(5.0%) 23
15 碳的化学性质 2.0(2.0%) 15
16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8.0(8.0%) 26
17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10.0(10.0%) 22,23
18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8.0(8.0%) 26
19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2.0(2.0%) 4
20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7.0(7.0%) 30
21 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2.0(2.0%) 18
22 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2.0(2.0%) 8
23 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2.0(2.0%) 13
24 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2.0(2.0%) 3
25 纯净物和混合物 2.0(2.0%) 3
26 物质的简单分类 2.0(2.0%) 3
27 电解水实验 12.0(12.0%) 21,29
28 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 2.0(2.0%) 1
29 物质组成的综合计算 2.0(2.0%) 8
30 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8.0(8.0%) 26
31 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 2.0(2.0%) 3
32 硬水与软水 5.0(5.0%) 21
33 物质的鉴别、推断 2.0(2.0%) 17
34 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5.0(5.0%) 21
35 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8.0(8.0%) 28
36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2.0(2.0%) 11
37 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 4.0(4.0%) 25
38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2.0(2.0%) 5
39 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5.0(5.0%) 22
40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8.0(8.0%) 28
41 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2.0(2.0%) 10
42 物质的名称与俗名 2.0(2.0%) 2
43 化学反应的实质 5.0(5.0%) 22
44 基础知识点归纳 2.0(2.0%) 3
45 水的净化 2.0(2.0%) 9
46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2.0(2.0%) 13
47 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的探究 8.0(8.0%) 26
48 粗盐提纯 2.0(2.0%) 18
49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2.0(2.0%) 11
50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2.0(2.0%) 11
51 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5.0(5.0%) 22
52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7.0(7.0%) 30
53 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7.0(7.0%) 24
54 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2.0(2.0%) 11
55 化石燃料的利用与保护 7.0(7.0%) 24
56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2.0(2.0%) 14
57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5.0(5.0%) 22
58 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5.0(5.0%) 21
59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5.0(5.0%) 23
60 酸、碱、盐的鉴别 4.0(4.0%) 27
61 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2.0(2.0%) 15
62 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 8.0(8.0%) 28
63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7.0(7.0%) 24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