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化学中考模拟试卷(湖南)1

2024年化学中考模拟试卷(湖南)1


2024年化学中考模拟试卷(湖南)
一、选择题(共15题;共45分)
1.(3分)A、B、C、D、F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其中A是单质;B、C常温下均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E在常温下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①中出现火星四射现象。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正确的是(  )
A.F的是红色固体
B.A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具有可燃性
C.B生成C的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D.B、C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相似
2.(3分)归纳整理有助于所学知识的系统化。下列对某一主题知识的归纳中,不正确的一组是
A.化学家与贡献 B.化学用语与意义
①屠呦呦一发现并提取青蒿素 ②门捷列夫一制作元素周期表 ①2H一表示两个氢原子 ②3H2O一表示三个水分子
C.实验数据与记录 D.物质组成与分类
①用托盘天平称量6.24g氯化钠 ②用100mL量筒量取7.2mL盐酸 ①常见的混合物—空气、溶液 ②常见的氧化物—水、氧化铁
A.A B.B C.C D.D
3.(3分)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海水晒盐 B.海水制“碱”
C.海水制镁 D.除去海水中的氯化镁等可溶性杂质
4.(3分)下列装置有误或不能完成对应实验的是()
A.用于过滤粗盐水中的泥沙杂质
B.用于食盐水的蒸发结晶
C.用于实验室即关即停制取H2
D.用于除去H2中的HCl杂质
5.(3分)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氧气 将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B 鉴别NaCl溶液和NaOH溶液 滴加CuSO4溶液
C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
D 回收KCl和MnO2混合物中的KCl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6.(3分)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观看了一些化学视频,对相关反应现象有了具体的了解。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红磷在空气里燃烧生成白色烟雾
C.打开浓硫酸试剂瓶瓶盖,观察到有白雾形成
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成蓝色
7.(3分)逻辑推理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酸碱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C.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D.氢氧化钠溶液中有,能与酸反应;氢氧化钡溶液中也有,所以也能与酸反应
8.(3分)艾灸是中医常见的一种医疗手段。研究发现,艾草中含有的石竹烯()具有抗癌与镇痛活性,在肿瘤学中极具价值。下列对于石竹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石竹烯由两种元素组成
B.石竹烯中含有15个碳原子和24个氢原子
C.石竹烯()完全燃烧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
D.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9.(3分)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做出巨大贡献,人们将101号元素命名为“钔"来纪念他。钔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01,相对原子质量为258,则钔原子的质子数为(  )
A.101 B.157 C.258 D.359
10.(3分)我国一些城市使用的生活燃料中可能含有CO2、CO、H2、CH4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为了探究其组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该生活燃料在高温密闭环境中依次通过如下装置,并记录每次通过相应装置后气体质量的变化。已知CH4+4CuO4Cu+CO2+2H2O;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碱石灰可以吸收水和二氧化碳,装置内空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各处试剂足量且反应充分;(质量单位:g)
通过药品 碱石灰 灼热氧化铜 浓硫酸 碱石灰
质量/g(入) m m m+4.8 m+1.2
质量/g(出) m m+4.8 m+1.2 m-3.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生活燃料中一定不含CO2
B.参加反应氧化铜的质量为24.0g
C.该生活燃料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1
D.该生活燃料中一定含有CH4
11.(3分)在0℃、1个标准大气压(也就是标准状况)时,氧气的溶解度为0.049,则在相同状况下,100mL水中可溶解氧气(  )
A.0.0049g B.0.049g C.0.49g D.0.007g
12.(3分)科学的方案设计是达到实验目的的前提。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 探究MnO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实验设计
选项 A B C D
A.A B.B C.C D.D
13.(3分)化学观念和科学思维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
A.分类观念:石墨、矿泉水、铁锈都属于混合物
B.守恒思想: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有水生成,证明该物质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C.宏微结合: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构成不同
D.证据推理:置换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14.(3分)认识酸雨危害后,小深和小圳组队开启了“寻找身边可中和酸雨的物质”的项目式学习,如图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加热包粉末与水混合制作中和剂 B.稀释浓硫酸,模拟酸雨样品 C.测定酸雨样品的pH D.向酸雨样品中滴加中和剂反应
A.A B.B C.C D.D
15.(3分)下列各组物质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FeCl3、NaOH、NaCl B.BaCl2、Na2CO3、CuCl2
C.BaCl2、NaHCO3、K2SO4 D.NH4Cl、Na2SO4、HNO3
二、填空题(共5题,共30分)
16.(6分)某粗盐样品中除含有不溶性固体杂质外,还含有少量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某化 学兴趣小组开展如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
探究二:从滤液1中提取氯化钠固体(该探究中,微溶物不沉淀)。可按照下列实验步骤进行:
①加过量NaOH 溶液;②加过量试剂甲;③加过量 Na2CO3 溶液;④过滤;⑤加入过量稀盐酸。
(1)(2分)其中试剂甲是   。步骤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1分)步骤③中,加过量 Na2CO3 溶液的目的是   。
(3)(2分)滤液 4 中的溶质一定有   。往滤液 4 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发生的中和反 应方程式为   。
(4)(1分)若向探究二所得的白色滤渣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滤渣   溶解(选填“能”或 “不能”或“能部分”)。
17.(6分)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1)(3分)如图所示,该反应中涉及   种氧化物。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前后涉及化合价改变的元素有   种。
(2)(3分)如图所示,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甲处应填入的离子符号为   。
从微观的角度说明该反应的实质是   。若想证明两种物质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可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试剂,该试剂是   填字母。
溶液
酚酞溶液
石蕊溶液
溶液
18.(6分)为了庆祝元素周期表诞生 150 周年,联合国将 2019 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下表是初中“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名称和相对原子质量表”。
元素 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 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 相对原子质量
符号 名称 符号 名称 符号 名称  
Ag Al Ba C Ca Cl Cu 银 铝 钡 碳 钙 氯 铜 108 27 137 12 40 35.5 64 Fe H He Hg K Mg Mn 铁 氢 氦 汞 钾 镁 锰 56 14 201 39 24 55 N Na O P S Si Zn 氮 钠 氧 磷 硫 硅 锌 14 23 16 31 32 28 65
①表中有    种金属元素。
②表中元素可组成的稀有气体是    (写化学式)。
③SiO2 是制造玻璃、光导纤维、光学仪器等的原料。SiO2 中 Si 元素的化合价是   ;Si、O 原子物质的量之比是   ;查表计算 SiO2 的摩尔质量为    g/mol;1molSiO2 中约含   个 Si 原子(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19.(6分)氢能的开发利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1)(2分)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选用启普发生器作为发生装置,是因为该反应在常温下进行、反应物为   ,且生成的气体难溶于水。
(2)(2分)电解水制氢气需消耗电能。煤炭、风能均可发电,其中属于绿色能源的是   。光催化分解水也可制氢气,反应如图所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2分)镁基材料固态储氢具有储量大、安全等优点。
储氢时,Mg与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氢化镁)固体:放氢时,受热分解放出。已知1m镁基材料储存的在常温常压下体积可达,储氢时发生的变化于   (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请解释镁基材料储氢量大的原因   。
20.(6分)用下图实验装置验证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产物(固定装置省略、装置气密性良好)。
(1)(1分)A 处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3分)B 中固体由黑变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说明一氧化碳有   性。
(3)(1分)有关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编号)。
a.A 中消耗的碳粉的物质的量等于B中消耗的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
b.C 的作用是收集剩余的一氧化碳
c.点燃e处,火焰呈淡蓝色
d.B处玻璃管中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消耗的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
(4)(1分)上图实验装置设计还不能完全证明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的产物,请说明理由   。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20分)
21.(10分)溶液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2分)糖水、生理盐水、白酒都是溶液。它们的共同点是:   、   、混合物。
(2)(3分)写出下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盐酸   、澄清石灰水   、碘酒   、
(3)(2分)K2CO3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及其溶解度曲线如下:
温度/℃ 20 30 50 60 80
溶解度/g K2CO3 110 114 121 126 139
KNO3 31.6 45.8 85.5 110 169
① 图1中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甲”或“乙”)。
② 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最好采用   方法提纯甲
(4)(3分)6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K2CO3和KNO3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恢复至60℃,其结果如图2所示。则烧杯①中的溶质是   ,此时烧杯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22.(10分)实验室常用如图装置制取气体,回答下列问题:
(1)(1分)装置B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
(2)(2分)若选择装置B作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从A~F中选);若选择装置C作为发生装置,与装置B相比其优点是   。
(3)(5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选择装置A作为发生装置时需在导管口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   ;若选择装置G收集氧气,则氧气验满方法是   。
(4)(2分)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氯化钙固体混合共热制取氨气,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则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组合为   (从A~F中选)。
四、计算题(共1题,共5分)
23.(5分)青少年适量补钙有助于身高发育。某补钙剂的主要成分是CaCO3(其他成分不与酸反应),向其中加入稀盐酸,如图所示:
(1)(1分)完全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为   g;
(2)(4分)求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分解反应及其应用;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物质的鉴别、推断;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解析】【解答】根据A、B、C、D、F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所以它们都含有氧元素。
根据A是单质可知A是氧气;
根据B、C常温下均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B能生成C,所以推断B是过氧化氢,C是水;
根据E在常温下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推断E是二氧化碳;
根据反应①中出现火星四射现象,该反应是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所以推断F是四氧化三铁;把推断出的物质代入,验证正确。
A. F是四氧化三铁,为黑色固体,故错误;
B. A是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故错误;
C. B生成C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故错误;
D. B、C分别是过氧化氢和水,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相似,故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题中有特征的物质首先推出,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最后解答各个小题。
2.【答案】C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A. ①屠呦呦发现并提取青蒿素;②门捷列夫制作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故A归纳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
B. ①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则2H表示两个氢原子;②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则3H2O表示三个水分子,故B归纳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
C. ①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g,则用托盘天平不能称量6.24g氯化钠;②用10mL量筒量取7.2mL盐酸,故C归纳错误,符合题意;
D. ①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多种物质,溶液是由溶质与溶剂组成的,都属于混合物;②水和氧化铁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均为氧化物,故D归纳完全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化学史的知识分析。
B、根据化学用语的意义分析。
C、根据实验数据的记录方法分析。
D、根据物质的组成与分类分析。
3.【答案】A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解:A、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海水制“碱”过程中有新物质碳酸钠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海水制镁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除去海水中的氯化镁等可溶性杂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4.【答案】C
【知识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解析】【解答】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故不符合题意;
B、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故不符合题意;
C、实验室即关即停制取H2装置中长颈漏斗的末端应伸入液面以下,故符合题意;
D、氯化氢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氢气不能,但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图中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不符合题意,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过滤的操作要求分析;
B、根据蒸发的注意事项分析,注意玻璃棒的搅拌;
C、根据气体发生装置的特点分析;
D、根据除杂时导管长进短出分析。
5.【答案】D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A.检验氧气的方法为:将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故A合理,不符合题意;
B.鉴别NaCl溶液和NaOH溶液、滴加硫酸铜、硫酸铜与氯化钠无明显现象、与氢氧化钠会产生氢氧化铜沉淀、故B合理,不符合题意;
C.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一氧化碳会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故一氧化碳被除去变成了二氧化碳、故C合理,不符合题意;
D.回收KCl和MnO2混合物中的KCl、加水溶解、过滤、KCl是滤液中的溶质、故过滤后应该蒸发结晶,故D不合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判断;
B、鉴别两种物质时,必须出现两种不同的现象即可;
C、除杂的原则:①不与除杂试剂反应;②不引入新的杂质;
D、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性不同分析判断。
6.【答案】A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解析】【解答】A、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符合题意;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没有白雾生成,不符合题意;
C、打开浓硫酸的试剂瓶瓶盖,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不会产生白雾,不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B、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
C、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分析
D、根据酚酞溶液遇碱性物质变红色分析
7.【答案】D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解析】【解答】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但带电荷的粒子可以是离子、质子、或电子等,A错误;
B、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有三类,酸和碱、酸和金属氧化物、碱和非金属氧化物,B错误;
C、活泼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碳酸盐与酸反应也生成气体,所以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不一定是活泼金属,C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都含有氢氧根离子,所以都能与酸反应,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解答此题要掌握离子概念、中和反应概念、算的化学性质和碱的化学性质等问题。
8.【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元素组成;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化学式的相关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由化学式可知, 石竹烯 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该选项说法正确;
B 、由化学式可知,一个 石竹烯 分子中含有15个碳原子和24个氢原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知,石竹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选项说法正确;
D 、由化学式可知, 石竹烯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x15):(1x24)=15:2,所以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B 。
【分析】A 、根据化学式可知其元素组成;
B 、 根据化学用语的正确说法来分析,石竹烯由分子构成,一个 石竹烯 分子中含有15个碳原子和24个氢原子 ;
C、石竹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 、根据化学式的计算来分析。
9.【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解答】钔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01,根据质子数=核电荷数可知,该原子的质子数为101,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10.【答案】D
【知识点】物质组成的综合计算
【解析】【解答】A、碱石灰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通过碱石灰时质量没有变化,故气体中不含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B、气体通过灼热氧化铜时质量增加了4.8g,增加的质量就是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则氧化铜的质量为,不符合题意;
C、浓硫酸有吸水性,气体通过浓硫酸时质量减少了(m+4.8)g-(m+1.2)g=3.6g,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碳,气体最后通过碱石灰时质量减少了(m+1.2)g-(m-3.2)g=4.4g,所以水的质量为3.6克,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克,水中的气元素全部来自燃料,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全部来自燃料,故m(C):m(H)=(4.4g××100%):(3.6g××100%)=1.2g:0.4g=3:1, 不符合题意;
D、因为CO和H2都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若没有CH4也符合实验现象及质量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根据CO、H2和CH4都能与氧化铜反应,碱石灰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浓硫酸有吸水性,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化合物的质量×化合物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
11.【答案】D
【知识点】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解析】【解答】“0.049”为气体的溶解度,表示在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中溶解0.049体积氧气就达到饱和状态。因此,100mL 水中可溶解标准状况下100×0.049=4.9mL氧气,所以
m(O2)=n(O2) ×M(O2)= ×M(O2)= ×32g·mol-1=0.007g。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气体的溶解度计算 100mL水中可溶解氧气 的体积,再由气体体积与摩尔的关系公式是:V = n × Vm计算氧气质量分析。
12.【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蜡烛燃烧实验;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探究
【解析】【解答】A、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与氧气接触,红磷没有达到着火点不燃烧,白磷达到着火点燃烧;水中的白磷虽然达到着火点,但没有与氧气接触,故没有燃烧;该实验能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故不符合题意;
B、燃烧的蜡烛产生的火焰,火焰分为内焰、焰心、外焰;用火材梗能测定各层温度时,观看到火材梗与不同层次火焰接触时的碳化程度来判断温度高低,故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该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故不符合题意;
C、等浓度、等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会产生等质量的氧气,有二氧化锰反应速度较快,没有二氧化锰催化反应速度慢。故该实验的过氧化氢的浓度不等,有无二氧化锰,没有控制单一变量,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符合题意;
D、乙烧杯中的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分子运动到甲烧瓶中,使甲中酚酞变红色,该实验能验证分子的运动,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的同时达到着火点来解答;
B、根据观察火材梗与不同层次的火焰接触时,产生的碳化程度来解答;
C、根据实验控制单一变量法来解答;
D、根据分子在运动,氨气能使酚酞变红色来解答。
13.【答案】C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置换反应及其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A、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叫做混合物,石墨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A错误;
B、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有水生成,水中含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所以反应物也应该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氧气含有氧元素,所以该物质一定含有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B错误;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构成不同,故C正确;
D、 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如果没有单质参加,只有单质生成的反应就不属于置换反应,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定义进行分析解答;
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C、根据分子的定义及基本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D、根据置换反应的定义进行分析解答。
14.【答案】A
【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度测定;稀释浓硫酸
【解析】【解答】A、用水溶解加热包时要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起的作用是散热作用。A答案正确;
B、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是:将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B答案错误;
C、用pH试纸测定样品pH的方法是:在玻璃板或白瓷板上放一张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被测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C答案错误;
D、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该悬空垂直在容器正上方。D答案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用水溶解加热包时要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起的作用是散热作用分析;
B、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操作分析;
C、根据用pH试纸测定样品pH的方法分析;
D、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分析。
15.【答案】D
【知识点】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解析】【解答】A、氯化铁是黄色的,且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不符合题意;
B、氯化铜是蓝色的,且氯化钡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钡与硫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符合题意;
D、氯化铵、硫酸钠、硝酸两两之间不能反应且均为无色,故符合题意;
故选:D。
【分析】根据物质之间能反应则无法共存即常见的有色物质分析。
16.【答案】(1)氯化钡溶液;Na2SO4+BaCl2= 2NaCl+BaSO4↓
(2)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
(3)氢氧化钠;
(4)不能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
【解析】【解答】(1)①加过量 NaOH 溶液,除去杂质氯化镁;③加Na2CO3 溶液,除去杂质氯化钙;故②加过量试剂甲,主要除去杂质硫酸钠,因此其中试剂甲是氯化钡溶液;步骤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O4+BaCl2=BaSO4↓+2NaCl;(2)Na2CO3 溶液能与氯化钙和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碳酸钡沉淀。故步骤③中,加过量 Na2CO3 溶液的目的是:除去氯化钙和反应剩余的氯化钡;(3)①加过量 NaOH 溶液,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②加过量BaCl2溶液,氯化钡与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③加过量 Na2CO3 溶液,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且碳酸钠与过量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因此滤液 4 中的溶质一定有碳酸钠、氢氧化钠、氯化钠;往滤液 4 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发生的中和反 应方程式为NaOH+HCl= NaCl+ H2O;(4)探究二所得的白色滤渣主要是氢氧化镁、硫酸钡、碳酸钡、碳酸钙。硫酸钡不溶于稀盐酸,其它都能溶液稀盐酸。故向探究二所得的白色滤渣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滤渣能部分溶解。
故答案为:氯化钡溶液、Na2SO4+BaCl2= 2NaCl+BaSO4↓、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氢氧化钠、N a O H + H C l = N a C l + H 2 O、不能。
【分析】除去杂质要遵循两个原则:1、不减少需要的物质;2、不引入新杂质。
17.【答案】(1)2;;2
(2);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常见元素与原子团的化合价;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酸、碱、盐的概念;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解答】
(1)、第1空:A为H2S,B为O2,C为H2O,D为SO2,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因此为C、D;
第2空:由图可知该反应方程式为:
第3空:反应前后硫元素化合价从-2价变为+4价,氧元素化合价从0价变为-2价,故有两种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2)、第1空:图②中由图可知甲为OH-;
第2空:图②中由图可知甲为OH-,乙为H+,甲与乙反应生成水,因此该反应实质是氢氧根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
第3空:a、氯化钠和氢氧化钠均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两种物质是否恰好完全反应;b、酚酞在碱性条件下变红,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都不变色,不能证明两种物质是否恰好完全反应;c、石蕊在酸性条件下为红色,在中性条件下为紫色,在碱性条件下为蓝色,可以根据颜色的不同判断两物质是否完全反应;d、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不反应,不能证明两物质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因此选c;
【分析】
(1)、第1空: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为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第2空:根据图示可在该反应是硫化氢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
应生成水分子;
第3空:可以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进行解答;
(2)、第1空:根据酸、碱的实质进行解答;
第2空:根据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再结合反应的实质进行解答
第3空:根据不同物质反应的实验现象进行解答
18.【答案】12;He; +4;1:2;60;6.02×1023
【知识点】元素的简单分类;同素异形体和同素异形现象;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解析】【解答】①表中有银、铝、钡、钙、铜、铁、汞、钾、镁、锰、钠、锌12种金属元素;②稀有气体的化学式直接用其元素符号表示,表中氦元素可组成的稀有气体是He;
③Si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知,Si 元素的化合价是+4;在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等于原子物质的量比。SiO2中Si、O 原子个数比为1:2,Si、O 原子物质的量之比是1:2; SiO2 的摩尔质量=(28+16×2)=60g/mol;1个SiO2分子中含有1个硅原子,1molSiO2 中约含6.02×1023个 Si 原子。
【分析】根据金属元素的特点及稀有气体的化学式书写方法分析;根据碳单质的组成分析;根据化合价的计算方法分析;根据物质的量与粒子个数的关系分析。
19.【答案】(1);块状固体和液体
(2)风能;
(3)化学变化;氢气转化为固体,等质量条件下,气体体积缩小1000多倍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氢气的制取和检验
【解析】【解答】(1)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启普发生器为固液常温装置,适用于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的反应,且该装置中的固体需为块状固体。
(2)煤炭为化石能源,风能为绿色能源;水在光照、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储氢时,Mg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MgH2(氢化镁)固体,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储氢过程中,氢气转化为固体,等质量条件下,气体体积缩小1000多倍,更利于储存。
【分析】(1)根据锌和硫酸的反应及启普发生器的特点分析。
(2)根据能源的分类,水分解的反应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的特点分析。
20.【答案】(1)CO2+C 2CO
(2)红;CO+CuO Cu+CO2;还原
(3)cd
(4)未参与反应的 CO2 也能使 D 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不能验证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产生的 CO2
【知识点】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解析】【解答】(1)A处玻璃管中碳和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B中固体由黑变红色,是因为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说明一氧化碳有还原性。(3)a.由 可知,A中消耗的碳粉的物质的量等于B中消耗的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的二分之一,该选项说法错误;
B.C的作用是防止D中的液体倒吸入B装置中,该选项说法错误;
C.点燃e处,一氧化碳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由 可知,B处玻璃管中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消耗的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填cd
【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生成一氧化碳分析
(2)氧化铜是黑色的,铜是红色的,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3)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碳和一氧化碳的质量关系分析; .C 的作用是收集剩余的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燃烧火焰是淡蓝色的, B处玻璃管中固体减少的质量等于消耗的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
(4)根据 未参与反应的 CO2 也能使 D 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
21.【答案】(1)均一性;稳定性
(2)HCl;Ca(OH)2;I2
(3)甲;冷却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
(4)KNO3;52.4%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解析】【解答】(1)糖水、生理盐水、白酒都是溶液。它们的共同点是∶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
(2)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盐酸HCl、澄清石灰水是Ca(OH)2、碘酒是I2 。
(3)因为KNO3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① 图1中能表示KNO3溶解度曲线的是甲。② 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最好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降温结晶方法提纯甲,因为甲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
(4)6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的K2CO3和KNO3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恢复至60℃,其结果如图2所示。则烧杯①中的溶质是KNO3 ,60℃时K2CO3 溶解度大于KNO3 溶解度,此时烧杯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52.4%。
【分析】溶液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盐酸是HCl气体的水溶液、澄清石灰水是Ca(OH)2的水溶液、碘酒是I2 的酒精溶液;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②从曲线的走势,可以判断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大小;曲线较陡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曲线变化较平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饱和溶液的蓉资料质量分数可以用溶解度来计算。(100%)
22.【答案】(1)锥形瓶
(2)D;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3);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堵塞导管;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b端,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4)AE
【知识点】气体反应装置的选取;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氧气的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装置B中仪器①的名称是锥形瓶;
故答案为:锥形瓶;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D;与装置B相比,装置C可将固体置于多孔隔板上,通过长颈漏斗添加液体,固液接触,生成气体,关闭弹簧夹,装置内压强增大,将稀盐酸压入长颈漏斗中,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弹簧夹,气体导出,固液接触,反应开始,故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故答案为:D ;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
(3)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选择装置A作为发生装置时需在导管口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堵塞导管;若选择装置G收集氧气,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则氧气应该从a端通入,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b端,若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
故答案为: ;
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堵塞导管 ;
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b端,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4)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共热制取氨气,属于固体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A,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E;
故答案为:AE。
【分析】(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选择收集装置,并根据装置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注意事项及氧气的验满方法等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进行分析解答。
23.【答案】(1)4.4
(2)解:设所用稀盐酸的溶质的质量为x
x=7.3g
则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完全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20g+100g-115.6g=4.4g;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计算;
(2)根据化学方程式中二氧化碳和氯化氢的质量比关系,列出比例式可求出氯化氢的质量,再求出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