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化学中考模拟试卷(成都)1

2024年化学中考模拟试卷(成都)1


2024年化学中考模拟试卷(成都)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共16题;共48分)
1.(3分)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与这一要求不相符的是(  )
A.乘公交车出行 B.回收废旧电池
C.大量焚烧秸秆 D.推广风力发电
2.(3分)当外界条件改变时,物质的性质也会随着变化。下列对“标准大气压强”规定正确的是
A.1.01kPa B.101Pa C.10.1KPa D.101kPa
3.(3分)已知:浓,为探究铜和浓硫酸的反应,某同学设计如图实验,观察到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脱脂棉团变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下移动铜丝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B.反应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全部由价变成价
C.鼓气球鼓入空气的目的是将产生的气体赶到脱脂棉团和氢氧化钠溶液中
D.脱脂棉团变色的现象说明和化学性质类似,溶于水都能生成酸性物质
4.(3分)下列实验方案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溶解、蒸发结晶
B 验证镁、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分别将镁片、锌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
C 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钾固体 加入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滤渣、干燥;滤液蒸发结晶
D 配制质量分数为5%的溶液 向盛有固体的烧杯中,加入水,搅拌
A.A B.B C.C D.D
5.(3分)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所以质量不发生改变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
B.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粒子就是离子
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6.(3分)在火箭的制造中使用了钛合金,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从图中获得信息错误的是(  )
A.钛的原子序数是22 B.钛原子的核电荷数是22
C.钛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D.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7.87g
7.(3分)2021年12月9日,“天空课堂”在中国空间站精彩开讲。铁酸镍(化学式:NiFe2O4)可以将航天员呼出的废气转化为航天员需要的气体,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化,NiFe2O4中若铁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则镍(Ni)元素的化合价是(  )
A.+2 B.+4 C.-1 D.-2
8.(3分)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质都是固体
B.乙醇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C.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
D.搅拌可增大物质的溶解度
9.(3分)向一定量某固体中逐滴加入某溶液至过量,轴表示加入溶液的质量.下列选项中轴表示的含义与所给图象变化趋势一致的是(  )
选项 固 体 溶 液 轴 含 义
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溶液 水的质量
大理石杂质不反应 稀盐酸 固体中杂质的质量分数
铁粉与铜粉混合粉末 硫酸铜溶液 所得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
氯化钠与碳酸钠混合粉末 稀硫酸 二氧化碳的体积
A.A B.B C.C D.D
10.(3分)ag黑色固体为氧化亚铁和碳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加热后,固体仍为黑色且质量不变。可判断氧化亚铁和碳粉的质量比为(  )
A.14:3 B.27:2 C.6:1 D.9:1
11.(3分)将铁粉和活性炭的混合物用食盐溶液润湿后,置于如图所示装置中,进行铁的锈蚀实验。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铁锈蚀后生成四氧化三铁
B.导管内的液面低于试管内的液面
C.活性炭的存在会加速铁的锈蚀
D.以水代替食盐溶液,铁不能发生锈蚀
12.(3分)有甲、乙、丙、丁四种颗粒大小相同的金属,分别投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只有乙、丙表面有气泡产生,且丙产生气泡较快。再将甲投入丁的化合物溶液中,甲的表面有丁析出。则这四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
A.甲>乙>丙>丁 B.丙>乙>甲>丁
C.丙>乙>丁>甲 D.丁>甲>乙>丙
13.(3分)从海水中得到的粗盐中往往含有可溶性杂质(主要有Na2SO4、MgCl2、CaCl2)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必须进行分离和提纯后才能使用。粗盐提纯的部分流程如图。有关该流程说法错误的是(  )
A.不溶性杂质主要是泥沙
B.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便加快过滤速度
C.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D.操作①②③依次加入的试剂可以为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
14.(3分)下列物质能在pH=13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NaNO3、NaCl、KNO3、(NH4)2SO4
B.H2SO4、HCl、AgNO3、Na2SO4
C.KMnO4、CuCl2、Fe2(SO4)3、NaNO3
D.K2SO4、NaCl、K2CO3、NaOH
15.(3分)如图是一个气密性良好的装置,当胶头滴管中的液体滴入时,小气球明显鼓起来,4个小时后,气球无法恢复原状,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A.硝酸铵和水 B.铁和稀硫酸
C.固体氢氧化钠和水 D.氯化钠和稀盐酸
16.(3分)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类别相同(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图中“→”表示一种物质一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下列说法与图示关系不符的是(  )
A.甲可以是硫酸 B.甲可以是氢氧化钙
C.①②③都可以是分解反应 D.①②③都可以是置换反应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 (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11分)
17.(11分)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3分)用物质的化学式填空: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
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
用于填充高空探测气球的稀有气体是   。
(2)(2分)自来水生产中,加入活性炭的作用是   ;可以用于杀菌消毒的物质是   。
(3)(3分)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正在观看《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化学视频,对相关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
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实验中使用的红磷需过量,目的是   。
(4)(3分)实验室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
三、(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10分)
18.(10分)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初中化学很多章节的知识也与水有关
(1)(2分)图1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1和试管2中将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试管2中所收集的气体是   
(2)(4分)图2在点燃该气体前一定要   ,该气体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实验也可以得到与图1相同的实验结论,水是由   组成的
(3)(3分)图3的实验操作名称为   ,它能否将水中的植物油分离出来    (填“能”或“不能”),其中仪器a在该实验中所起的作用为   
(4)(1分)用图3装置净化某水样,实验结束后发现接液烧杯中的液体虽然澄清,但颜色较深并伴有异味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向其中加入适量的   
四、(本题只有2个小题,共22分)
19.(12分)现有两包固体样品,取少量分别溶于水得甲、乙两溶液,它们中的溶质是由、、、、、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确定其组成,有人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假设每步均恰好完全反应,试推测:
(1)(4分)是   ,溶液甲中一定不含的物质是   。
(2)(2分)若测定溶液甲中溶质只有,则从原两包样品中各取少量混合,乙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有   。写化学式,下同
(3)(2分)加入溶液丁后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   。
(4)(4分)甲溶液最多含有   种溶质,其组成是   。
20.(10分)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请根据下列实验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4分)图1装置可用于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及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①将装有足量白磷、红磷的Y型管放入80℃的热水中,观察到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②已知Y型管的容积是75mL,待白磷熄灭,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量筒中的水倒流入Y型管中,量筒最终剩余水的体积约为   mL。
(2)(2分)图2所示实验中,棉花中包裹干燥剂的作用是   。
(3)(2分)图3实验可用于探究物质溶解时的热量变化,用胶头滴管将一定量的水滴入装有硝酸铵的试管中,一段时间后U型管中液面会出现的变化是   。
(4)(2分)小君同学在实验室配制50g质量分数为9%的氯化钠溶液,称量时如图4所示实验操作(1g以下用游码)。若其它操作均正确,他所配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   9%(填“>”、“<”或“=”)。
五、(本题只有1个小题,共9分)
21.(9分)为了测定某地区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现有20g石灰石样品,并取稀盐酸200g,将稀盐酸平均分成4份,进行如下实验:(计算结果保留至0.1%)
实验 1 2 3 4
加入盐酸的质量(g) 50 50 50 50
生成CO2的质量(g) 1.76 3.52 4.4 m
(1)(1分)上表中m的数值为   。
(2)(4分)计算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3)(4分)计算石灰石样品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绿色化学
【解析】【解答】A、 乘公交车出行 ,乘公交车出行,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符合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不符合题意;
B、 回收废旧电池 ,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资源,符合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不符合题意;
C、 大量焚烧秸秆 ,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污染空气,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符合题意;
D、 推广风力发电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根据绿色化学相关知识即可选出答案。
2.【答案】D
【知识点】基础知识点归纳
【解析】【解答】“标准大气压强”是指101kPa。
故选D。
【分析】根据标准大气压值分析。
3.【答案】B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解析】【解答】A、铜丝与浓硫酸接触反应会发生,上下移动铜丝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A答案正确;
B、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硫酸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x=+6,硫酸铜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x=+6,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反应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有一部分不发生改变,有一部分变为+4价。B答案不正确;
C、鼓气球鼓入空气的目的是将产生的气体赶到脱脂棉团和氢氧化钠溶液中,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气。C答案正确;
D、蘸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脱脂棉团变红,说明和化学性质类似,溶于水都能生成酸性物质。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铜丝与浓硫酸接触反应会发生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C、根据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分析;
D、根据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分析。
4.【答案】C
【知识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解析】【解答】A、除去粗盐中的泥沙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来分离,操作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来达到实验目的,故该方案不合理,不符合题意;
B、在金属活泼性顺序表中,镁比锌活泼,锌比银活泼,验证镁、锌、银的活泼性顺序的方法是取镁和银片分别放入硫酸锌溶液中观察现象;或者将锌片分别放入硫酸镁和硝酸银溶液中观察现象来证明镁比锌活泼,锌比银活泼,故该方案错误,不符合题意;
C、分离不溶于水的二氧化锰和溶于水的氯化钾,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案来实现;操作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或者是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该方案正确,符合题意;
D、溶液的配制的操作过程是计算、称量、溶解,故配制质量分数为5%的溶液,若需要硝酸钾5 g,那么需要水的质量是,故该方案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溶和不溶的物质分类方法是过滤来解答;
B、根据金属活泼性顺序,强者置换弱者来解答;
C、根据溶于水和不溶于水的混合物的分类方法是过滤来解答;
D、根据溶液的配制操作顺序是计算、称量、溶解,若将5g硝酸钾固体需配制5%的溶液,则需要水的质量是溶液的质量减去溶质的质量来解答。
5.【答案】B
【知识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单质和化合物
【解析】【解答】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化学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物理变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就是化合物的推理正确,符合题意;
C、带电的微粒有电子,质子、离子,故离子是带电的原子团或原子,C推理错误,不符合题意;
D、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就是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非金属氧化物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碳酸盐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等等的反应都有盐和水生成,它们不是中和反应,故该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化学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物理变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来解答;
B、根据化合物的概念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的理解来解答;
C、根据带电的微粒有电子,质子、离子来解答;
D、根据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就是中和反应的概念来解答。
6.【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钛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钛的原子序数是22,说法不符合题意;
B、在原子中核电荷数=原子序数=22,说法不符合题意;
C、钛含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说法不符合题意;
D、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钛元素名称正下方的数字表示钛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47.87,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由“金”字旁可知,钛元素属于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右上角的符号 表示元素符号;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7.【答案】A
【知识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故设镍元素化合价为x
解得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计算。
8.【答案】B
【知识点】溶液的组成及特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选项错误;
B、乙醇可以与水以任意比例混合形成溶液,选项正确;
C、饱和溶液是指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与溶质质量分数没有必然联系,未指明溶质和温度因此无法比较,选项错误;
D、搅拌可以加速溶质的溶解,但不能改变溶解度,选项错误;
故选:B。
【分析】A、根据溶质的种类分析;
B、根据溶液的定义分析;
C、根据溶质质量分数以及饱和不饱和溶液分析;
D、根据固体溶解度的与影响因素分析。
9.【答案】B
【知识点】氧气的实验室制法;酸的化学性质;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解析】【解答】A、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氧气和水,水的质量随过氧化氢溶液的增加而增加,且反应时生成水,增加幅度大于反应后幅度,不符合题意;
B、大理石中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固体质量减小,固体中杂质 的质量分数会随反应的发生而增大,最终碳酸钙完全反应,固体只有杂质,质量不再变化,符合题意;
C、铁粉和铜粉加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与硫酸铜反应产生硫酸亚铁和铜,开始时硫酸铜完全反应,无剩余,铁消耗完后硫酸铜质量增加,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和碳酸钠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体积从原点起增加,至反应结束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产生氧气和水分析;
B、根据大理石中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固体质量减小,固体中杂质 的质量分数会随反应的发生而增大分析;
C、根据铁与硫酸铜反应产生硫酸亚铁和铜分析;
D、根据氯化钠和碳酸钠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分析。
10.【答案】B
【知识点】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
【解析】【解答】氧化亚铁和碳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加热后,固体仍为黑色,说明该固体是四氧化三铁,即四氧化三铁的质量等于氧化亚铁和碳粉混合物的质量。在反应过程中,铁元素的质量不变,所以混合物中碳粉的质量等于氧化亚铁变为四氧化三铁时增加的质量。根据铁元素质量不变,有3FeO~Fe3O4,氧化亚铁和碳粉的质量比为(3x72):16=27:2,故选:B。
【分析】根据氧化亚铁和碳粉在空气中加热后生成四氧化三铁质量不变,说明四氧化三铁的质量等于氧化亚铁和碳粉混合物的质量,结合反应前后铁元素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
11.【答案】C
【知识点】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
【解析】【解答】A、铁锈蚀后生成氧化铁,不符合题意;
B、将铁粉和活性炭的混合物用食盐溶液润湿后,置于如图所示装置中,一段时间后,铁生锈消耗了装置中的氧气,使装置内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减小,导管内的液面高于试管内的液面,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活性炭的存在会加速铁的锈蚀,符合题意;
D、以水代替食盐溶液,铁也会发生锈蚀,只是锈蚀的速率不如用食盐溶液快,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铁锈蚀的条件: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
12.【答案】B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可确定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由题意可知,甲、乙、丙、丁四种颗粒大小相同的金属,分别投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由乙、丙表面有气泡产生,且丙产生气泡较快,可推出丙的活泼性大于乙,且排在氢之前,都大于甲、丁;由将甲投入丁的化合物溶液中,甲的表面有丁析出,说明了甲的活泼性大于丁。由此可得出甲、乙、丙、丁四种的金属的活泼性大小是:丙>乙>甲>丁。
所以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分析。
13.【答案】B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粗盐提纯
【解析】【解答】A、由题意,粗盐中含有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则不溶性杂质主要就是泥沙,故不符合题意;
B、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符合题意;
C、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故不符合题意;
D、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可溶液以将镁离子沉淀;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以将硫酸根离子沉淀;至于先除镁离子,还是先除硫酸根离子都可以;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沉淀,除钙离子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转化为沉淀,但是加入碳酸钠溶液要放在加入的氯化钡溶液之后,这样碳酸钠会除去反应剩余的氯化钡;操作①②③依次加入的试剂可以为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粗盐提纯时先加入物质将杂质全部转化为沉淀,再连同泥沙过滤除去分析,注意转化时所加入试剂均为过量,最后要保证将引入的新杂质也一同除去。
14.【答案】D
【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解析】【解答】解:pH为13的水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
A、(NH4)2SO4和OH﹣会反应产生氨气,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H2SO4、HCl中的氢离子和碱性溶液中的中OH﹣在溶液中结合生成水,HCl和AgNO3在溶液中结合生成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CuCl2、Fe2(SO4)3溶液中铜离子、铁离子和碱性溶液中的中OH﹣在溶液中结合生成氢氧化铜、氢氧化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且铜离子、铁离子、高锰酸根离子都带色,故选项错误;
D、四种物质在碱性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pH为13的水溶液显碱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注意带色的两种,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15.【答案】B
【知识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硝酸铵溶 于水吸热,温度降低,不能使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不符合题意;
B、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气体增多,能使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氢气密度比空气的小,所以过4个小时后,气球无法恢复原状,符合题意;
C、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装置内空气受热膨胀,能使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但过4个小时后,温度恢复至常温,气球会恢复原状,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和稀盐酸不反应,不能使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根据硝酸铵溶解吸热分析;
B、根据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分析;
C、根据氢氧化钠溶解放热分析;
D、根据氯化钠不与盐酸反应分析。
16.【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A、甲为硫酸,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则乙可以是盐酸,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则丙可以是硝酸,硫酸和硝酸钡反应得到硫酸钡沉淀和硝酸,不符合题意;
B、甲为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钾,乙可以是氢氧化钾,氢氧化钾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氯化钾、氨气和水,氨气溶于水得到氨水,丙可以是氨水,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反应得到氯化钙、氨气和水,也可得到氨水,不符合题意;
C、若①②③都可以是分解反应,因甲可分解生成乙和丙,则甲不可能为单质、酸、碱、氧化物,若为盐,则甲分解得到乙和丙,而乙又分解生成丙,不存在这样的盐,符合题意;
D、甲可以是铁,铁和硫酸铜反应得到硫酸亚铁和铜,乙为铜,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故丙为银,铁和硝酸银反应得到银和硝酸亚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分析,结合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的特点解答。
17.【答案】(1)N2;SO2或NO2;He
(2)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氯气(合理即可)
(3);将装置内氧气耗尽
(4);催化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
【解析】【解答】(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约占空气体积的78%,故填:N2;
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可导致酸雨,故填:SO2、NO2;
氦气密度比空气小,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填充探空气球,故填:He;
(2)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氯气能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3)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中使用的红磷需过量,才能将装置内氧气耗尽;
(4)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可以起到催化作用。
【分析】(1)根据空气组成,硫和氮的氧化物造成酸雨,稀有气体中氦气密度小分析;
(2)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氯气的消毒作用分析;
(3)根据物质燃烧测空气中氧气组成的原理分析;
(4)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二氧化锰催化作用分析。
18.【答案】(1)2∶1;氧气##O2
(2)验纯;2H2+O22H2O;氢元素和氧元素
(3)过滤;不能;引流作用
(4)活性炭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电解水实验;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解析】【解答】(1)电解水,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则答案为2:1、氧气或 O2 ;
(2)氢气具有可燃性,使用前需要先检验纯度;氢气燃烧生成水,方程式为 2H2+O22H2O ;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相同,反应前存在氢元素、氧元素,则生成物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固液分离的操作为过滤;水、植物油都属于液体,不能通过过滤的方式将水中的植物油分离出;过滤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为引流;
(4)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答案为活性炭。
【分析】(1)电解水:正氧负氢、氢二氧一(体积比);
(2)可燃性气体使用前需要先检验纯度;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相同判断元素种类;
(3)根据过滤操作的特点分析;
(4)活性炭能吸附色素、异味。
19.【答案】(1);
(2)、
(3)
(4);、、、
【知识点】酸碱盐的应用;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物质的鉴别、推断;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解:3价铁离子有颜色,故有色溶液甲中一定含有3价铁,可能是或或者和。根据流程图,3价铁溶液与无色溶液乙反应生成红色沉淀A为氢氧化铁,那么无色溶液乙中一定有氢氧化钠。无色溶液丙中的阴离子来自于3价铁的溶液中,也可能来自于不参加反应的乙溶液中。丙与硝酸钡和丁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氯化银和纯净的硝酸钠,则丙溶液中硫酸钠,而题干上的溶质中没有银离子,丙中加入丁有氯化银沉淀产生,则丁中含有硝酸银,那么丙中就有氯化钠,则甲溶液是氯化铁和硫酸铁的混合物也可能只有氯化铁,乙溶液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钠和硫酸钠的混合物。戊是硝酸钠溶液,那么甲乙溶液中可能有硝酸钠不影响实验现象,但甲、乙中没有钾离子,则一定没有硝酸钾。
(1)、是 ,溶液甲中一定不含的物质是 。
(2)、若测定溶液甲中溶质只有,则从原两包样品中各取少量混合,乙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有、 。
(3)、加入溶液丁后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 。
(4)、甲溶液最多含有4种溶质,其组成是、、、 。
【分析】根据流程图分析,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来解答。
20.【答案】(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5
(2)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
(3)左高右低
(4)<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解析】【解答】(1) ①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装有足量白磷、红磷的Y型管放入80℃的热水中,观察到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②已知Y型管的容积是75mL,待白磷熄灭,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量筒中的水倒流入Y型管中,量筒最终剩余水的体积约为20mL-75mL ×1/5=5mL;
故答案为: ①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② 5 ;
(2) 图2所示实验中,棉花中包裹干燥剂的作用是 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 ;
故答案为: 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 ;
(3) 用胶头滴管将一定量的水滴入装有硝酸铵的试管中, 由于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温度降低,瓶内气压减小,外界大气压大于瓶内气压,一段时间后U型管中液面会出现左高右低的现象;
故答案为:左高右低;
(4) 小君同学在实验室配制50g质量分数为9%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称量氯化钠的质量为:50g×9%=4.5g,砝码质量为4g,游码质量为0.5g,如图4所示操作,砝码和药品的位置放反了,又使用了游码,则所得氯化钠质量为4g-0.5g=3.5g,若其他操作都正确,实际所称量到的氯化钠的质量偏小,所配制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小于9%;
故答案为:<。
【分析】(1)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白磷燃烧消耗氧气,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温度下降,瓶内压强变小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溶质质量的计算以及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21.【答案】(1)4.4
(2)设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则:
x=10g
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50.0%
(3)10g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石灰石样品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答:石灰石样品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第1次加入50g盐酸与石灰石样品反应可产生1.76g二氧化碳,第2次50g盐酸与石灰石样品反应可产生3.52g二氧化碳,3.52g-1.76g=1.76g;说明每次加入50g盐酸与石灰石样品反应可产生1.76g二氧化碳,第3次加入盐酸后,应产生1.76g×3=5.28g二氧化碳,实际产生4.4g,故第3次反应中的碳酸钙已消耗完,所以第四次反应生成的气体质量与第三次的一样多,即m=4.4。
【分析】(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每次加入50g盐酸与石灰石样品反应可产生1.76g二氧化碳,第3次加入盐酸后,实际产生4.4g二氧化碳分析。
(2) 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未知量是常见反应碳酸钙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3)物质中元素的质量=物质的质量×化学式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
石灰石样品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100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48.0(48.0%)
主观题(占比) 52.0(52.0%)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16(76.2%)
主观题(占比) 5(23.8%)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推断题 1(4.8%) 12.0(12.0%)
选择题 16(76.2%) 48.0(48.0%)
填空题 1(4.8%) 11.0(11.0%)
实验探究题 1(4.8%) 10.0(10.0%)
计算题 1(4.8%) 9.0(9.0%)
综合题 1(4.8%) 10.0(10.0%)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66.7%)
2 容易 (9.5%)
3 困难 (23.8%)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单质和化合物 3.0(3.0%) 5
2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3.0(3.0%) 4
3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3.0(3.0%) 8
4 酸的化学性质 3.0(3.0%) 9
5 酸碱盐的应用 12.0(12.0%) 19
6 绿色化学 3.0(3.0%) 1
7 基础知识点归纳 3.0(3.0%) 2
8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15.0(15.0%) 16,19
9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6.0(6.0%) 3,7
10 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3.0(3.0%) 9
11 粗盐提纯 3.0(3.0%) 13
12 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 11.0(11.0%) 17
13 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10.0(10.0%) 18
14 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3.0(3.0%) 8
15 含杂质物质的化学反应的有关计算 3.0(3.0%) 10
16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10.0(10.0%) 20
17 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3.0(3.0%) 3
18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10.0(10.0%) 20
19 探究金属锈蚀的条件 3.0(3.0%) 11
20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3.0(3.0%) 9
21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3.0(3.0%) 15
22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4.0(14.0%) 9,17
23 金属的化学性质 3.0(3.0%) 15
24 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 3.0(3.0%) 5
25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9.0(9.0%) 21
26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3.0(3.0%) 5
27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15.0(15.0%) 5,9,21
28 溶液的组成及特点 3.0(3.0%) 8
29 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3.0(3.0%) 6
30 电解水实验 10.0(10.0%) 18
31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3.0(3.0%) 12
32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 15.0(15.0%) 15,19
33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10.0(10.0%) 20
34 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3.0(3.0%) 8
35 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3.0(3.0%) 14
36 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 11.0(11.0%) 17
37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3.0(3.0%) 14
38 物质的鉴别、推断 12.0(12.0%) 19
39 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13.0(13.0%) 13,18
40 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21.0(21.0%) 17,20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