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八县一中2023-2024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八县一中2023-2024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生物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县(市)一中期中联考
高中一年生物科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10每题1分,11-30每题2分,共50分)
1. 有些植物的花为两性花(即一朵花中既有雄蕊,也有雌蕊),有些植物的花为单性花(即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雌蕊)。下列对植物杂交育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对两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需要对母本进行去雄
B. 对单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的基本操作程序是去雄→套袋→授粉→套袋
C. 无论是两性花植物还是单性花植物,在杂交过程中都需要套袋
D. 提供花粉的植株称为父本
【答案】B
【解析】
【分析】1.对于两性花,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2.对于单性花,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
【详解】A、对两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需要对母本进行去雄,防止其自交而影响实验结果,A正确;
B、对单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时,不需要进行去雄操作,B错误;
C、无论是两性花植物还是单性花植物在杂交过程中都需要套,以防止外来花粉干扰,C正确;
D、提供花粉的植株称为父本,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杂交实验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工异花授粉的过程,能正确区分两性花和单性花,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2. 下列遗传实例中,属于性状分离的是( )
①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子代全为高茎豌豆
②圆粒豌豆自交,后代圆粒豌豆∶皱粒豌豆=3∶1
③开粉色花的茉莉自交,后代出现红色花、粉色花和白色花
④高茎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高茎:矮茎=1∶1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分析】性状分离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1全部个体都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F2个体大部分表现显性性状,小部分表现隐性性状的现象,即在杂交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详解】性状分离现象的判断在于在杂交后代中,出现亲本没有的性状:
①高茎×矮茎→高茎,子代高茎能在亲本中找到,不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①错误;
②圆粒×圆粒→圆粒:皱粒=3:1,子代皱粒不能在亲本中找到,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②正确;
③开粉色花的茉莉自交,后代出现红色花、粉色花和白色花,子代红色花和白色花不能在亲本中找到,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③正确;
④高茎×矮茎→高茎:矮茎=1∶1,子代高茎与矮茎都能在亲本中找到,不符合性状分离的概念,④错误。
综上所述,②③符合性状分离的现象,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3. 孟德尔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孟德尔作出的“演绎”是将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统计后代高茎与矮茎比
B. 孟德尔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 为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D.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可否定融合遗传
【答案】D
【解析】
【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详解】A、孟德尔作出的“演绎”是:假设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则预测后代产生1∶1的性状分离比,A错误;
B、孟德尔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孟德尔没有提出减数分裂产生配子,B错误;
C、为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C错误;
D、融合遗传方式是杂交后代的性状介于两亲本之间,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两亲本杂交子代表现为显性性状,这一结果否定了融合遗传,但不支持孟德尔的遗传方式,D正确。
故选D。
4. 下列有关科学家实验的研究方法及技术叙述错误的是( )
A. 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B. 沃森和克里克通过构建物理模型方法揭示了DNA的结构
C. 验证DNA复制方式的实验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与差速离心技术
D. 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
【答案】C
【解析】
【分析】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推出预测的结果,再通过实验来检验,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测相符,就可以认为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可以认为假说是错误的。
【详解】A、摩尔根以果蝇为材料,运用了假说-演绎法,并通过实验将基因定位于染色体上,A正确;
B、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揭示了DNA是双螺旋结构,B正确;
C、梅塞尔森和斯塔尔证明DNA半保留复制,利用了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同位素标记技术,C错误;
D、赫尔希和蔡斯进行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到了同位素标记技术,即分别用35S和32P标记噬菌体,D正确。
故选C。
5. 下列关于受精作用与受精结果的阐述中,正确的是( )
①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染色体②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③受精时精子全部进入卵细胞内 ④受精过程使卵细胞较未受精时活跃⑤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A. ①②④⑤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④⑤ D. ②④⑤
【答案】A
【解析】
【分析】受精作用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在受精作用进行时,通常是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紧接着,在卵细胞细胞膜的外面出现一层特殊的膜,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后不久,里面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详解】①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①正确;
②由于受精时精子只有头部进入卵细胞,因此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完全来自卵细胞,②正确;
③受精时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内,而尾留在细胞外,③错误;
④受精过程使原本物质合成缓慢的卵细胞变得十分活跃,④正确;
⑤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⑤正确。
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 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个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
B. 生物在传宗接代中,染色体的行为可决定DNA和基因的行为
C. 三者均能复制、分离和传递
D. 三者都是生物细胞内的主要遗传物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真核生物的细胞核中含有染色体,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另外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含有少量的DNA。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和基因的基本单位均为脱氧核苷酸。
【详解】A、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正确;
B、基因主要分布在染色体的DNA上,生物的传宗接代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决定着DNA和基因的行为,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B正确;
C、因为染色体的组成主要为DNA和蛋白质,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三者行为上具有一致性,都能复制(分裂的间期)、分离(如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有丝分裂的后期等)和传递,C正确;
D、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故选D。
7. 下图为某DNA片段的平面结构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③与④交替连接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 ①是氢键,解旋酶能作用于①并使其断裂
C. 图中右侧所展示的单链碱基序列可表示为5'-CTTA-3'
D. 正常DNA两条单链碱基相等,且都有A、T、G、C四种碱基
【答案】C
【解析】
【分析】DNA分子是由2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碱基之间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A、③脱氧核糖与④磷酸交替连接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A正确;
B、①是氢键,解旋酶能作用于①并使其断裂,B正确;
C、游离磷酸端为5’端,据图可知,右侧所展示的单链碱基序列可表示为5'-ATTC-3',C错误;
D、由于DNA两条链之间碱基互补,因此正常DNA两条单链碱基相等,且都有A、T、G、C四种碱基,D正确。
故选C。
8. 下列关于基因、核酸、染色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DNA只存在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是DNA的载体
B. RNA是某些病毒与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
C. 一条染色体含有一条或两条脱氧核苷酸链
D. 并非DNA上的所有碱基都参与基因的组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细胞类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由脱氧核苷酸组成;每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且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详解】A、DNA可位于染色体(染色质)、拟核、质粒、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真核生物中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A错误;
B、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都是细胞生物,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错误;
C、一条染色体有1个或2个核DNA分子,每个DNA分子有2条链,故一条染色体有两条或四条脱氧核苷酸链,C错误;
D、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分子上不同基因之间存在一些非基因结构,因此并非DNA上的所有碱基都参与基因的组成,D正确。
故选D。
9. 下列关于探索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有荚膜的S型肺炎链球菌有毒,无荚膜的R型肺炎链球菌无毒,所以荚膜有毒
B. 艾弗里的实验证明DNA才是“转化因子”,采用了“减法原理”
C. 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亲代的DNA和蛋白质分离
D.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的实验,证明了烟草花叶病毒的主要遗传物质是RNA
【答案】B
【解析】
【分析】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有荚膜的S型肺炎链球菌侵染生物体后,荚膜起到保护作用,使S菌不易被生物体的免疫细胞识别和清除,荚膜本身无毒,A错误;
B、艾弗里的实验证明DNA才是使R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其通过逐渐加入不同的酶排除各种物质的作用,采用了“减法原理”,B正确;
C、T2噬菌体感侵染细菌后,搅拌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被侵染的大肠杆菌分开,C错误;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不能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主要遗传物质是RNA,D错误。
故选B。
10. 当两种生物的DNA单链具有互补的碱基序列时,互补的碱基序列就会结合在一起、形成杂合双链区;在没有互补碱基序列的片段,仍然是两条游离的单链,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DNA分了中G与C相对含量越多、形成的杂合双链区越多
B. 杂合双链区中嘌呤碱基总数比嘧啶碱基总数少
C. 形成杂合双链区的部位越多、说明这两种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
D. 杂合双链区是基因片段。游离单链区是非基因片段
【答案】C
【解析】
【分析】DNA分子杂交技术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种生物DNA分子的差异。当两种生物的DNA分子的单链具有互补的碱基序列时,互补的碱基序列就会结合在一起,形成杂合双链区;在没有互补的碱基序列的部位,仍然是两条游离的单链。形成杂合双链区的部位越多,说明这两种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
【详解】A、DNA分了中G与C相对含量越多,热稳定性越强,越不容易分成单链,形成的杂合双链区越少,A错误;
B、杂合双链区中的嘌呤与嘧啶配对,所以嘌呤碱基总数与嘧啶碱基总数相等,B错误;
C、当两种生物的DNA分子的单链具有互补的碱基序列时,互补的碱基序列就会结合在一起,形成杂合双链区,形成杂合双链区的部位越多,说明这两种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C正确;
D、基因是具有遗传效的DNA片段,杂合双链区是基因片段,游离单链区也是基因片段,D错误。
故选C。
11. 某小组用下图所示的卡片搭建DNA模型,其中“P”有20个,“G”有6个,其他卡片充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个“P”一定要与两个“D ”连接
B. 若要充分利用“P”与“G”,需要12个“D”
C. 若要充分利用“P”与“G”,需要6个“T”
D. 最多只能搭建含10个碱基对的DNA模型
【答案】D
【解析】
【分析】双链DNA分子中,碱基之间的配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T,C-G,且配对的碱基数目彼此相等,结合题中数据:“P”有20个,可组成20个脱氧核糖核苷酸,“G”有6个,可构成6个C-G碱基对。
【详解】A、“P”参与构成的一个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中,一个“P”与一个“D”连接,形成的DNA单链中,只有一个“P”与一个“D”连接,其它的“P”均连接两个“D”,A错误;
B、“P”有20个,可组成20个脱氧核糖核苷酸。“G”有6个,可构成6个C-G碱基对,即12个脱氧核糖核苷酸,需要12个“P”,由于其它卡片充裕,因此最多可形成20个脱氧核糖核苷酸,需要20个“D”,B错误;
C、“P”有20个,可组成20个脱氧核糖核苷酸,形成10个碱基对,而“G”有6个,可构成6个C-G碱基对,因此还需要4个A-T碱基对,即需要4个“T”、4个“A”,C错误;
D、由于“P”有20个,可组成20个脱氧核糖核苷酸,形成10个碱基对,因此最多只能搭建含10个碱基对的DNA模型,D正确。
故选D。
12. 如下图表示洋葱根尖分生区某细胞内正在发生的某种生理过程,图中甲、乙、丙均表示DNA分子,b、c表示子链,A、B表示相关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A为解旋酶,B为DNA聚合酶
B. 图中a、d两条链均可作为复制的模板
C. 图中b、c两条子链的碱基是互补的
D. b、c两条子链均沿酶A移动方向延伸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示为DNA复制过程。甲为亲代DNA分子,乙、丙为子代DNA分子,A为解旋酶,B为DNA聚合酶,a、d为DNA的两条母链,b、c为正在合成的子链。
【详解】A、由图可知,A为解旋酶,将DNA两条链打开,B为DNA聚合酶,催化DNA子链合成,A正确;
B、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图中a、d两条链均可作为复制的模板,B正确;
C、a、d两条链碱基互补配对,c是以d链为模板,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新合成的,b是以a链为模板,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新合成的,因此b、c两条子链的碱基是互补的,C正确;
D、DNA两条模板链方向相反,且子链延伸的方向是5'端→3'端,故合成两条子链时,两条子链延伸的方向是相反的,D错误。
故选D。
13. 在氮源为14N或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分别为14N/14N(相对分子质量为a)或15N/15N(相对分子质量为b)。现将DNA为15N/15N的大肠杆菌,移入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提取其子代的DNA进行离心,下图① ⑤为离心后可能的结果。根据DNA复制的特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子一代大肠杆菌DNA应为图②,分子中一条链含14N,另一条链含15N
B. 子二代大肠杆菌DNA应为图③,其中含15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1/4
C. 预计子三代大肠杆菌DNA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a+b)/8
D. 本实验是科学家对DNA复制方式假设的验证
【答案】B
【解析】
【分析】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形成的子代DNA含有一条新合成的链和一条亲代的模板链。
【详解】A、将DNA为15N/15N的大肠杆菌,移入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一次DNA复制后,形成两个DNA,由于DNA为半保留复制,因此两个子代DNA均为14N/15N,即每个DNA均为一条链含14N,另一条链含15N,离心后均分布在中带,即②图,A正确;
B、若将含14N/15N DNA的大肠杆菌继续在14N的培养基中培养,则再次完成DNA复制后,形成两个14N/15N DNA和两个14N/14N DNA,离心后分布在轻带和中带,各占1/2,如图①,B错误;
C、将子二代DNA继续复制一次,则形成2个14N/15N DNA和6个14N/14N DNA,由于14N/14N的DNA分子量为a,15N/15N的DNA分子量为b,则子三代大肠杆菌DNA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6a+2×(a+b)/2]÷8=(7a+b)/8,C正确;
D、通过子二代和子三代DNA的离心结果,可证明DNA为半保留复制的假说是正确的,D正确。
故选B。
14. 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甲组同学分别从如图①②所示的布袋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组同学分别从①③所示的布袋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每次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布袋中,重复100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组实验可模拟F1(Bb)个体自交产生F2的过程
B. 乙组实验可模拟基因自由组合过程
C. 乙组实验可以将①、③袋子分别标记为雌雄
D. 乙组同学抓取小球的组合类型中Bd约占1/4
【答案】C
【解析】
【分析】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注意事项:(1)实验开始时应将小桶内的小球混合均匀。(2)抓球时应该双手同时进行,而且要闭眼,以避免人为误差。每次抓取后,应记录下两个小球的字母组合。(3)每次抓取的小球要放回桶内,目的是保证桶内显隐性配子数量相等。(4)每做完一次模拟实验,必须要摇匀小球,然后再做下一次模拟实验。实验需要重复50~100次。
【详解】A、据图可知,①②布袋中装有B、b小球,从①或②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可模拟F1(Bb)产生配子,甲组同学分别从如图①②所示的布袋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模拟F1(Bb)个体产生F2的过程,A正确;
B、乙组同学分别从①③所示的布袋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模拟F1(BbDd)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过程,B正确;
C、①和③中含有的是非等位基因,可表示同一生殖器官内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因此①、③袋子可同时标记雌或雄,不能分别标记雌雄,C错误;
D、每次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布袋中,重复100次,则乙组同学抓取小球的组合类型中Bd约占1/2×1/2=1/4,D正确。
故选C。
15. 某科研小组在格里菲思实验的基础上利用相同实验材料增加了相关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活菌甲是S型细菌,活菌乙是R型细菌
B. 加热杀死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与DNA都永久失活
C. 从鼠2血液中分离出来的活菌有活菌乙与活菌甲
D. 鼠5为存活状态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于只有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且S型菌的DNA会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因此图中活菌甲为R型细菌,菌乙为S型细菌。
【详解】A、R型菌无毒不会导致小鼠死亡,S型菌有毒会导致小鼠死亡,且S型菌的DNA会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因此图中活菌甲为R型细菌,菌乙为S型细菌,A错误;
B、加热杀死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会永久失活,但DNA不会失活,B错误;
C、加热致死乙菌(S型菌)的DNA使少数活菌甲(R型菌)发生转化成为S型菌,大多数R型菌未转化,故从鼠2血液中分离出来的活菌有S型菌和R型菌,C正确;
D、乙为S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甲菌混合注射到鼠5体内,由于S型菌会繁殖,会使小鼠死亡,因此鼠5会死亡,D错误。
故选C。
16. “牝鸡司晨”是我国古代人民早就发现性反转现象,即原来下过蛋的母鸡,以后却变成了公鸡,长出公鸡的羽毛,发出公鸡样的啼声。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性反转得到的公鸡,其性染色体组成为ZW
B. Z和W染色体上的基因遗传时总与性别相联系,且部分基因无显隐之分
C. 若WW的胚胎致死,性反转得到的公鸡与普通母鸡交配,子代雌:雄=1:2
D. 该现象说明性别也是受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影响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母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性反转其实变的是表现型,其基因型是不变的。
【详解】A、性反转现象可能是某种环境因素使性腺出现反转的缘故,因此性反转得到的公鸡性染色体组成仍然为ZW,A正确;
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即伴性遗传,且W的非同源区段上的基因无等位基因,也无显隐之分,B正确;
C、性反转的公鸡(ZW)和普通母鸡(ZW)交配,子代中WW致死,因此ZW(雌)∶ZZ(雄)=2∶1,C错误;
D、性别和其他性状类似,也是受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影响的,D正确。
故选C。
17. 基因Ⅰ和基因Ⅱ在某染色体DNA上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基因Ⅰ与基因Ⅱ都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 基因Ⅰ与基因Ⅱ内部碱基数量与排列顺序可能不同
C. 基因Ⅰ与基因Ⅱ为非等位基因
D. 基因Ⅰ与Ⅱ中不一定储存有遗传信息
【答案】D
【解析】
【分析】1、基因的概念: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基因和脱氧核苷酸的关系:一般每个基因中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
3、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一般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碱基对)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详解】A、基因通常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基因Ⅰ与基因Ⅱ都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正确;
B、基因Ⅰ和基因Ⅱ的结构差别在于内部碱基对的数目、排列顺序不同,B正确;
C、基因Ⅰ与基因Ⅱ是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C正确;
D、基因中的脱氧核苷酸(碱基对)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因此基因Ⅰ与Ⅱ中都储存有遗传信息,D错误。
故选D。
18. 如图为一只正常雄果蝇体细胞中某四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控制焦刚毛与直刚毛的基因要遗传上与性别无关联
B. 有丝分裂后期,图示中所有基因均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C. 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E与基因Sn或sn可进行自由组合
D. 若发现一精子中同时含ru与e基因,则可能是染色体1与2发生了片段交换
【答案】A
【解析】
【分析】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这种与性别相关联的性状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
【详解】A、染色体3和染色体4存在等位基因Sn和sn,但两者染色体形态不同,因此判断为性染色体,故控制焦刚毛与直刚毛的基因在遗传上与性别相关联,A错误;
B、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经过精确复制再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则有丝分裂后期图示中所有基因均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B正确;
C、正常雄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1和2形态大小相同,为常染色体,染色体3和4是性染色体,染色体1和染色体3、染色体4属于非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等位基因可随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而组合,则基因E与基因Sn或sn可形成重组型配子,C正确;
D、据图可知,ru与e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不同染色体上,因此若发现一精子中同时含ru与e基因,则可能是染色体1与2发生了片段交换,D正确。
故选A。
19. 如图所示为动物初级精母细胞中的两对同源染色体,其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发生互换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四个精子,则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两种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精细胞;精细胞经过变形→精子。
【详解】正常情况下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精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应该是相同的,由题干图示分析,其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发生互换,则染色体的颜色大部分相同,而互换的部分颜色不同。所以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①与③,②与④,D正确。
故选D。
20. 已知豌豆的红花对白花为完全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含有隐性配子的花粉50%致死,则杂合子自交子代中,红花:白花的性状分离比为( )
A. 5:1 B. 3:1 C. 8:1 D. 2:1
【答案】A
【解析】
【分析】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详解】假设豌豆的红花、白花性状由A、a控制。父本产生的配子中,由于含a的花粉50%致死,即Aa(父本)产生的雄配子为A:a=2:1,Aa(母本)产生的雌配子为A:a=l: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AA:Aa:aa=2:3:1,则红花:白花的性状分离比为5:1,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1. 人的精原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正常情况下,次级精母细胞内不可能含有以下情况染色体组成( )
A. 22条常染色体+X B. 44条常染色体+YY
C. 44条常染色体+XY D. 22条常染色体+Y
【答案】C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生殖细胞时,从原始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这个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详解】AD、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为22+X或22+Y,AD不符合题意;
B、由于着丝粒断裂,染色体数加倍,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未结束之前的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或44+YY,B不符合题意;
C、次级精母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分裂得到的,同源染色体已经分离,不可能在一个细胞中同时出现X、Y染色体,C符合题意。
故选C。
22. 基因型为ddEeFF和DdEeff的两种豌豆杂交,在3对等位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两个亲本的个体占全部子代的( )
A. 1/4 B. 3/8 C. 5/8 D. 3/4
【答案】C
【解析】
【分析】利用分离定律解题方法:将多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分解为若干分离定律分别分析,再运用乘法原理进行组合。
【详解】ABCD、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ddEeFF、DdEeff,可以拆分成三个分离定律的组合:dd×Dd、Ee×Ee、FF×ff。亲本杂交后产生这两种表现型的可能性(概率)计算如下:ddE_F_的概率为1/2(dd)×3/4(E_)×1(F_)=3/8;D_E_ff的概率为1/2(Dd)×3/4(E_)×0(ff)=0,即两个亲本杂交的后代中与两个亲本表现型相同的概率为3/8,不同的概率为1-3/8=5/8,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3. 有同学用下列示意图表示某两栖类动物(基因型为AaBb)卵巢正常的细胞分裂可能产生的细胞,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1)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2)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3)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4)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1)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2)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3)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4)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图示细胞着丝点分裂,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次级卵母细胞的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正确;
B、图示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应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应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与图示a和B、A和b分离不符,B错误;
C、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卵细胞形成过程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应不均等分裂,与题图不符,C错误;
D、图示细胞着丝点分裂,且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在卵巢正常的细胞分裂不可能产生,D错误。
故选A。
24. 下列关于“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制作研究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模拟过程中被拉向细胞两极的每条染色体可能含有染色单体
B. 模拟含有3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需要3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
C. 用铁丝把颜色和长短相同的两条橡皮泥扎起来代表已复制完成的一条染色体
D. 模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细胞一极的橡皮泥条要与另一极的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模拟过程中被拉向纺锤体两极的每条染色体可能含有染色单体,如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A正确;
B、模拟含有3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需要2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代表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同颜色的同源染色体代表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用不同形状的橡皮泥代表不同类型的染色体,B错误;
C、用铁丝把颜色和长短相同的两条橡皮泥扎起来,可代表已经复制完成的一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因为一条染色体含有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是一样的,C正确;
D、模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细胞一极的橡皮泥条要与另一极的相同,二者由同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而来,D正确。
故选B。
25. 现有四个纯种果蝇品系,其中品系①的性状均为显性,品系②~④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其余性状均为显性。这四个品系的隐性性状及控制该隐性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下表所示。
品系 ① ② ③ ④
隐性性状 残翅 黑身 紫红眼
相应染色体 Ⅱ、Ⅲ Ⅱ Ⅱ Ⅲ
现要设计验证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第一步杂交实验,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通过观察体色验证分离定律,可选择交配品系组合为②×④
B. 若通过观察翅型验证分离定律,必须选择交配品系组合①×②
C. 若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观察体色与眼色两对相对性状
D. 若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观察翅型和体色两对相对性状
【答案】C
【解析】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指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因此能够发生自由组合的基因前提条件是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详解】A、若通过观察体色验证分离定律,可选择交配品系组合为①×③或②×③或③×④,选择②×④涉及两对等位基因,且不涉及体色相对性状,A错误;
B、若通过观察翅型验证分离定律,可选择交配品系组合为①×②或②×③或②×④,B错误;
C、要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则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要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控制翅形和体色的基因都位于Ⅱ号染色体上,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Ⅲ号染色体上,所以可选择观察体色与眼色两对相对性状来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
D、控制翅形和体色的基因都位于Ⅱ号染色体上,因此选择翅型和体色即选择②×③不能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
故选C。
26. 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孩子,其既是红绿色盲又是XXY的患者,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 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XBXb和XBY
B. 患儿的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可能是父亲初级精母细胞分裂异常导致
C. 患儿的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可能是母亲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异常导致
D. 患儿的色盲基因来自母亲
【答案】B
【解析】
【分析】人类的红绿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B、b表示),表现正常的夫妇(XBX-×XBY)生了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并伴有色盲的孩子(XbXbY),则该夫妇的基因型为XBXb×XBY。
【详解】A、夫妇表型正常,生了红绿色盲的孩子,说明母亲携带致病基因,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XBXb×XBY,A正确;
BCD、患儿(XbXbY)的Y染色体来自父亲(父亲不带Xb基因),则两个Xb来自母方,应该是母亲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异常所致,两个含Xb的染色体进入卵细胞,B错误,CD正确;
故选B。
27. 雌性蝗虫体细胞有两条性染色体,为XX型,雄性蝗虫体细胞仅有一条性染色体,为XO型(XO中O代表缺少一条性染色体,减Ⅰ时性染色体会随机移向细胞某一极)。关于基因型为AaXRO的蝗虫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蝗虫后代中的性别比例不是1:1
B. 雄蝗虫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细胞含有的性染色体数为1条或0条
C. 雄蝗虫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的四分体个数与雌蝗虫不同
D. 该蝗虫可产生4种精子,其基因型为AO、aO、AXR、aXR
【答案】A
【解析】
【分析】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其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详解】A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雄蝗虫的性染色体为X和O,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得到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只有1个含有X染色体,另一个不含X染色体,即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细胞含有的性染色体数为1条或0条,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可形成2个含X的精子和2个含O的精子,比列为1:1,雌蝗虫仅产生含X的卵细胞,受精时XX(雌性):XO(雄性)=1:1,A错误,B正确;
C、由题干信息可知,雌性蝗虫体细胞有两条性染色体,雄性蝗虫体细胞仅有一条性染色体,说明雌蝗虫的同源染色体对数比雄蝗虫多1对,而四分体的数量与同源染色体的对数相同,故雄蝗虫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的四分体个数比雌蝗虫少1个,C正确;
D、由题干信息可知,XO中O代表缺少一条性染色体,减Ⅰ时性染色体会随机移向细胞某一极,该蝗虫基因型为AaXRO,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该个体产生的精子类型为AO、aO、AXR、aXR,D正确。
故选A。
28. 先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将一个未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此细菌,经检测共产生了64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菌中只有DNA和蛋白质分别被32P和35S标记
B. 此实验中子代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均具有放射性
C. 此实验中的细菌不可能是肺炎链球菌
D. 此实验中噬菌体可能繁殖了6代
【答案】A
【解析】
【分析】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则细菌内含有P或S的物质都可能会被标记,如ATP、核苷酸、DNA等都有可能被32P标记,A错误;
B、细菌内含有被32P标记的核苷酸,被35S标记的氨基酸,噬菌体可利用细菌内的原料合成自身的DNA和蛋白质,因此实验中子代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均具有放射性,B正确;
C、由于噬菌体的寄生具有特异性,T2噬菌体寄生在大肠杆菌内,因此此实验中的细菌不可能是肺炎链球菌,C正确;
D、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子代DNA共有64个,64=26,因此实验中噬菌体可能繁殖了6代,D正确。
故选A。
29. 蜜蜂种群中有蜂王、工蜂与雄蜂,蜂王与工蜂均为雌性,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未受精的卵发育为雄蜂,雄蜂可通过“假减数分裂”产生与精原细胞相同基因型的精子参与受精。一只蜂王与一只雄蜂交配,其子代中雌蜂的基因型为AaBb、aaBb,雄蜂的基因型为Ab、ab,那么亲代蜂王与雄蜂的基因型为( )
A. AaBb×ab B. Aabb×aB C. aaBb×Ab D. AaBb×Ab
【答案】B
【解析】
【分析】题干分析可知,蜂王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直接发育成子代的雄蜂,故可由子代的雄蜂的基因型类型推断上一代母本的基因型的依据。
【详解】由于未受精的卵发育为雄蜂,因此根据子代雄蜂的基因型为Ab、ab,可知亲本雌性能产生Ab、ab两种配子,因此雌性亲本基因型为Aabb,根据子代雌蜂的基因型为AaBb、aaBb,可知亲本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为aB,即亲本雄性的基因型为aB,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0. 色素失禁症是一种罕见的伴X染色体遗传病,临床上发现一位女童患色素失禁症,研究人员对该家族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
B. 表型未知的Ⅰ-2 患有色素失禁症
C. Ⅲ-2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男孩患病概率为1/4
D. 该病遗传特点之一是母亲正常,儿子也正常
【答案】C
【解析】
【分析】已知色素失禁症是一种罕见的伴X染色体遗传病,分析遗传系谱图可知,Ⅱ-2的儿子和父亲正常,故该病不是伴X隐性遗传病,故为伴X显性遗传病。
【详解】A、Ⅱ-2患病,其儿子和父亲却都正常,故该病不是伴X隐性遗传病,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A正确;
B、Ⅱ-2患病,其父正常,故致病基因来自其母亲Ⅰ-2,表现患病,B正确;
C、患者Ⅲ-2的父亲正常,故其基因型为杂合子,与正常男性婚配,后代患病率为1/2,C错误;
D、该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若母亲正常,其基因型为隐性纯合子,故其儿子基因型也为隐性纯合子,表型正常,D正确。
故选C。
二、非选择题(4题,共50分)
31. DNA分子结构的发现具有划时代意义,如图为一段DNA空间结构和平面结构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表明,DNA分子的空间结构呈__________结构,图乙显示DNA两条链关系为_________,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__________原则。
(2)图乙中由③④⑤组成的物质名称为____________。
(3)DNA上携带的遗传信息蕴藏在___________中。DNA指纹技术可以像指纹一样用来 识别身份,说明DNA分子具有________性。
(4)若图甲所示的DNA片段中,a链上的G+C碱基占该链的比例为a,则该DNA片段上胸腺嘧啶占____。
【答案】(1) ①. 双螺旋 ②. 反向平行 ③. 碱基互补配对
(2)(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
(3) ①. ( 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 ②. 特异性
(4)(1-a)/2
【解析】
【分析】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
【小问1详解】
图甲表明,DNA分子的空间结构呈双螺旋结构,图乙显示,DNA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小问2详解】
图乙中③表示脱氧核糖、④表示磷酸,⑤表示腺嘌呤,由③④⑤组成的物质名称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小问3详解】
DNA(基因)上携带的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中。DNA指纹技术可以像指纹一样用来识别身份,说明不同个体的DNA分子的碱基排列顺序是独一无二的,即具有特异性。
【小问4详解】
若图甲所示的DNA片段中,a链上的G+C碱基占该链的比例为a,则a链上的A+T碱基占该链的比例为1-a,由于两条链中A=T,所以双链中A+T占双链的比例也为1-a,则该DNA片段上胸腺嘧啶占(1-a)/2。
32. 如图甲是基因型为MmNn的某动物个体的一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模式  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的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__。
(2)图甲所示的细胞分裂过程进行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细胞内有______个DNA分子。
(3)图甲所示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基因M与M、n与n的分离发生在_____________(填时期),M与N或M与n能自由组合是因为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自由组合导致,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填时期)。
(4)若图乙为图甲细胞分裂产生的一个生殖细胞示意图。请在图丙中画出与之同时形成的另一种类型的生殖细胞的示意图,并标出相应的基因___。
(5)若甲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其中一个生殖细胞的基因型为Mn,那么与之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生殖细胞的基因型为_______。
【答案】(1)初级精母细胞
(2)4##四 (3) ①.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减Ⅱ分裂后期) ②.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③.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Ⅰ分裂后期)
(4) (5)Mn 、mN 、mN
【解析】
【分析】图甲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因而该动物个体为雄性,甲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图乙只含2个染色体,且不是同源染色体,同时着丝粒已分裂,因而乙是减数分裂完成产生的精细胞。
【小问1详解】
图甲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因而该动物个体为雄性,甲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
【小问2详解】
图甲细胞所含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则该生物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4个核DNA分子。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所含核DNA分子数与体细胞相同,因此该细胞分裂进行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内有4个核DNA分子。
【小问3详解】
基因M与M、n与n为相同基因,它们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随着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而分离;M与N或M与n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是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的。
【小问4详解】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若图乙为图甲细胞分裂产生的一个生殖细胞示意图(为甲上部分染色体组成),则与之同时形成的另一种类型的生殖细胞(为甲下部分染色体组成)的示意图如下: 。
【小问5详解】
不考虑变异,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4个、两种精细胞,因此若甲细胞减数分裂产生的其中一个生殖细胞的基因型为Mn,那么与之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生殖细胞的基因型为Mn 、mN 、mN。
33. 下图为人类的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甲病是由A或a基因控制,乙病是由B或b基因控制,Ⅰ-2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不考虑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请回答:
(1)据图分析甲病的遗传方式属于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
(2)Ⅲ-8的基因型为___ 。Ⅲ-9关于乙病的致病基因源自于第Ⅰ代中的_____号个体。
(3)若Ⅲ-8与Ⅲ-11结婚,生育一个患两病儿子的概率为_____。
【答案】(1) ①.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②. Ⅰ-1和Ⅰ-2号个体无甲病,而他们的女儿Ⅱ4号患有甲病或Ⅱ-5、Ⅱ-6号个体无甲病,而他们的女儿Ⅲ-9号患有甲病,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2) ①. aaXBXB或aaXBXb ②. 1
(3)1/24
【解析】
【分析】无中生有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有中生无有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I-1、I-2不患甲病、乙病,但却生出Ⅱ-4患有甲病的女儿,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2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说明Ⅱ-5乙病的致病基因只来自I-1,说明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
【小问1详解】
无中生有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Ⅰ-1、Ⅰ-2号个体无甲病,而他们的女儿4号患有甲病或Ⅱ-5、Ⅱ-6号个体无甲病,而他们的女儿9号患有甲病,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小问2详解】
I-1、I-2不患乙病,且I-2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说明Ⅱ-5乙病的致病基因只来自I-1,说明乙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I-1、I-2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且Ⅲ-7的乙病基因型为XbY,Ⅲ-8的甲病基因型为aa,故Ⅱ-3、Ⅱ-4的基因型为AaXBY,aaXBXb,因此Ⅲ-8的基因型为1/2aaXBXB、1/2aaXBXb;Ⅲ-9的乙病的基因型为XbXb,来源于Ⅱ-5、Ⅱ-6号个体,Ⅱ-5乙病的致病基因来自于第Ⅰ代中的1号个体。
【小问3详解】
Ⅲ-8的基因型为1/2aaXBXB、1/2aaXBXb,Ⅲ-9的基因型为aaXbXb,亲本Ⅱ-4、Ⅱ-5的基因型为AaXbY,AaXBXb,11号的基因型为2/3AaXBY、1/3AAXBY,二者生育一个患甲病的概率为2/3×1/2=1/3,不患甲病的概率为2/3;患乙病的概率为1/2×1/4=1/8,不含乙病的概率为7/8,故生育一个患两病儿子的概率为1/3×1/8=1/24。
34. 已知红玉杏花朵颜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该色素随液泡中细胞液pH降低而颜色变浅。B基因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基因型 A_bb A_Bb A_BB、aa_ _
表现型 深紫色 淡紫色 白色
(1)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深紫色植株作亲本杂交,子一代全部是淡紫色植株,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是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利用淡紫色红玉杏(AaBb)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让淡紫色红玉杏(AaBb)植株自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红玉杏花的颜色和比例(不考虑交叉互换)。实验预测及结论:
①若子代红玉杏花色及比例为___________,则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红玉杏花色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
③若子代红玉杏花色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
(3)若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淡紫色红玉杏(AaBb)自交,F1中白色红玉杏的基因型有______种,其中纯种个体占_______。
【答案】(1)AABB×AAbb或aaBB×AAbb
(2) ①. 深紫色:淡紫色:白色=3:6:7 ②. 淡紫色∶白色=1∶1 ③. 深紫色:淡紫色:白色=1:2:1
(3) ①. 5##五 ②. 3/7
【解析】
【分析】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表格分析: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该色素随液泡中细胞液pH降低而颜色变浅,B基因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结合表格,深紫色为A_bb,淡紫色为A_Bb,白色为A_BB和aa__,说明B基因的存在能使细胞液中的pH下降。
【小问1详解】
结合表格分析可知,纯合白色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和aabb三种,纯合深紫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而淡紫色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b两种,所以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AABB×AAbb或aaBB×AAbb。
【小问2详解】
①如果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AaBb产生的雌雄配子的基因型以及比例为AB:Ab:aB:ab=1:1:1:1,则AaBb自交,子代表现型深紫色(A-bb):淡紫色(A-Bb):白色(A-BB+aa--)=3:6:(3+4)=3:6:7。
②如果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B在一条染色体上时,AaBb产生的雌雄配子的基因型以及比例为AB:ab=1:1,则AaBb自交,子代表现型淡紫色(AaBb):白色(AABB+aabb)=2:2=1:1。
③如果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b在一条染色体上时,AaBb产生的雌雄配子的基因型以及比例为Ab:aB=1:1,则AaBb自交,子代表现型深紫色(AAbb):淡紫色(AaBb):白色(aaBB)=1:2:1。
【小问3详解】
由于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淡紫色植株(AaBb)自交后代中,子代白色植株的基因型有1AABB、2AaBB、1aaBB、2aaBb、1aabb共5种,其中纯种个体大约占3/7。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县(市)一中期中联考
高中一年生物科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10每题1分,11-30每题2分,共50分)
1. 有些植物的花为两性花(即一朵花中既有雄蕊,也有雌蕊),有些植物的花为单性花(即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雌蕊)。下列对植物杂交育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对两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需要对母本进行去雄
B. 对单性花植物进行杂交的基本操作程序是去雄→套袋→授粉→套袋
C. 无论是两性花植物还是单性花植物,在杂交过程中都需要套袋
D. 提供花粉的植株称为父本
2. 下列遗传实例中,属于性状分离的是( )
①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杂交,子代全为高茎豌豆
②圆粒豌豆自交,后代圆粒豌豆∶皱粒豌豆=3∶1
③开粉色花的茉莉自交,后代出现红色花、粉色花和白色花
④高茎与矮茎豌豆杂交,后代高茎:矮茎=1∶1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3. 孟德尔用“假说—演绎法”发现了分离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孟德尔作出的“演绎”是将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统计后代高茎与矮茎比
B. 孟德尔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 为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D.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可否定融合遗传
4. 下列有关科学家实验的研究方法及技术叙述错误的是( )
A. 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B. 沃森和克里克通过构建物理模型的方法揭示了DNA的结构
C. 验证DNA复制方式的实验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与差速离心技术
D. 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
5. 下列关于受精作用与受精结果的阐述中,正确的是( )
①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染色体②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来自卵细胞③受精时精子全部进入卵细胞内 ④受精过程使卵细胞较未受精时活跃⑤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A. ①②④⑤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④⑤ D. ②④⑤
6. 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一个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
B. 生物在传宗接代中,染色体的行为可决定DNA和基因的行为
C. 三者均能复制、分离和传递
D. 三者都是生物细胞内的主要遗传物质
7. 下图为某DNA片段的平面结构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③与④交替连接构成了DNA分子的基本骨架
B. ①是氢键,解旋酶能作用于①并使其断裂
C. 图中右侧所展示的单链碱基序列可表示为5'-CTTA-3'
D. 正常DNA两条单链碱基相等,且都有A、T、G、C四种碱基
8. 下列关于基因、核酸、染色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DNA只存在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是DNA载体
B. RNA是某些病毒与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
C. 一条染色体含有一条或两条脱氧核苷酸链
D. 并非DNA上的所有碱基都参与基因的组成
9. 下列关于探索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有荚膜的S型肺炎链球菌有毒,无荚膜的R型肺炎链球菌无毒,所以荚膜有毒
B. 艾弗里的实验证明DNA才是“转化因子”,采用了“减法原理”
C. 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亲代的DNA和蛋白质分离
D.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的实验,证明了烟草花叶病毒的主要遗传物质是RNA
10. 当两种生物的DNA单链具有互补的碱基序列时,互补的碱基序列就会结合在一起、形成杂合双链区;在没有互补碱基序列的片段,仍然是两条游离的单链,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DNA分了中G与C相对含量越多、形成的杂合双链区越多
B. 杂合双链区中的嘌呤碱基总数比嘧啶碱基总数少
C. 形成杂合双链区的部位越多、说明这两种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
D. 杂合双链区是基因片段。游离单链区是非基因片段
11. 某小组用下图所示的卡片搭建DNA模型,其中“P”有20个,“G”有6个,其他卡片充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个“P”一定要与两个“D ”连接
B. 若要充分利用“P”与“G”,需要12个“D”
C. 若要充分利用“P”与“G”,需要6个“T”
D. 最多只能搭建含10个碱基对的DNA模型
12. 如下图表示洋葱根尖分生区某细胞内正在发生的某种生理过程,图中甲、乙、丙均表示DNA分子,b、c表示子链,A、B表示相关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A为解旋酶,B为DNA聚合酶
B. 图中a、d两条链均可作为复制的模板
C. 图中b、c两条子链的碱基是互补的
D. b、c两条子链均沿酶A移动方向延伸
13. 在氮源为14N或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分别为14N/14N(相对分子质量为a)或15N/15N(相对分子质量为b)。现将DNA为15N/15N的大肠杆菌,移入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提取其子代的DNA进行离心,下图① ⑤为离心后可能的结果。根据DNA复制的特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子一代大肠杆菌DNA应为图②,分子中一条链含14N,另一条链含15N
B. 子二代大肠杆菌DNA应为图③,其中含15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1/4
C. 预计子三代大肠杆菌DNA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7a+b)/8
D. 本实验是科学家对DNA复制方式假设的验证
14. 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甲组同学分别从如图①②所示的布袋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组同学分别从①③所示的布袋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每次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布袋中,重复100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组实验可模拟F1(Bb)个体自交产生F2的过程
B. 乙组实验可模拟基因自由组合过程
C. 乙组实验可以将①、③袋子分别标记为雌雄
D. 乙组同学抓取小球的组合类型中Bd约占1/4
15. 某科研小组在格里菲思实验的基础上利用相同实验材料增加了相关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活菌甲是S型细菌,活菌乙是R型细菌
B. 加热杀死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与DNA都永久失活
C. 从鼠2血液中分离出来的活菌有活菌乙与活菌甲
D. 鼠5为存活状态
16. “牝鸡司晨”是我国古代人民早就发现的性反转现象,即原来下过蛋的母鸡,以后却变成了公鸡,长出公鸡的羽毛,发出公鸡样的啼声。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性反转得到的公鸡,其性染色体组成为ZW
B. Z和W染色体上基因遗传时总与性别相联系,且部分基因无显隐之分
C. 若WW的胚胎致死,性反转得到的公鸡与普通母鸡交配,子代雌:雄=1:2
D. 该现象说明性别也是受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影响的
17. 基因Ⅰ和基因Ⅱ在某染色体DNA上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基因Ⅰ与基因Ⅱ都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 基因Ⅰ与基因Ⅱ内部碱基数量与排列顺序可能不同
C. 基因Ⅰ与基因Ⅱ为非等位基因
D. 基因Ⅰ与Ⅱ中不一定储存有遗传信息
18. 如图为一只正常雄果蝇体细胞中某四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控制焦刚毛与直刚毛的基因要遗传上与性别无关联
B. 有丝分裂后期,图示中所有基因均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C. 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E与基因Sn或sn可进行自由组合
D. 若发现一精子中同时含ru与e基因,则可能是染色体1与2发生了片段交换
19. 如图所示为动物初级精母细胞中的两对同源染色体,其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发生互换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四个精子,则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0. 已知豌豆的红花对白花为完全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含有隐性配子的花粉50%致死,则杂合子自交子代中,红花:白花的性状分离比为( )
A. 5:1 B. 3:1 C. 8:1 D. 2:1
21. 人的精原细胞内有46条染色体。正常情况下,次级精母细胞内不可能含有以下情况染色体组成( )
A. 22条常染色体+X B. 44条常染色体+YY
C. 44条常染色体+XY D. 22条常染色体+Y
22. 基因型为ddEeFF和DdEeff的两种豌豆杂交,在3对等位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两个亲本的个体占全部子代的( )
A. 1/4 B. 3/8 C. 5/8 D. 3/4
23. 有同学用下列示意图表示某两栖类动物(基因型为AaBb)卵巢正常的细胞分裂可能产生的细胞,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4. 下列关于“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制作研究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模拟过程中被拉向细胞两极的每条染色体可能含有染色单体
B. 模拟含有3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需要3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
C. 用铁丝把颜色和长短相同的两条橡皮泥扎起来代表已复制完成的一条染色体
D. 模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细胞一极的橡皮泥条要与另一极的相同
25. 现有四个纯种果蝇品系,其中品系①的性状均为显性,品系②~④均只有一种性状是隐性,其余性状均为显性。这四个品系的隐性性状及控制该隐性性状的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下表所示。
品系 ① ② ③ ④
隐性性状 残翅 黑身 紫红眼
相应染色体 Ⅱ、Ⅲ Ⅱ Ⅱ Ⅲ
现要设计验证孟德尔遗传定律的第一步杂交实验,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通过观察体色验证分离定律,可选择交配品系组合为②×④
B. 若通过观察翅型验证分离定律,必须选择交配品系组合①×②
C. 若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观察体色与眼色两对相对性状
D. 若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观察翅型和体色两对相对性状
26. 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孩子,其既是红绿色盲又是XXY的患者,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 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XBXb和XBY
B. 患儿的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可能是父亲初级精母细胞分裂异常导致
C. 患儿的性染色体数目异常可能是母亲次级卵母细胞分裂异常导致
D. 患儿的色盲基因来自母亲
27. 雌性蝗虫体细胞有两条性染色体,为XX型,雄性蝗虫体细胞仅有一条性染色体,为XO型(XO中O代表缺少一条性染色体,减Ⅰ时性染色体会随机移向细胞某一极)。关于基因型为AaXRO的蝗虫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蝗虫后代中性别比例不是1:1
B. 雄蝗虫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细胞含有的性染色体数为1条或0条
C. 雄蝗虫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的四分体个数与雌蝗虫不同
D. 该蝗虫可产生4种精子,其基因型为AO、aO、AXR、aXR
28. 先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将一个未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此细菌,经检测共产生了64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菌中只有DNA和蛋白质分别被32P和35S标记
B. 此实验中子代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均具有放射性
C. 此实验中的细菌不可能是肺炎链球菌
D. 此实验中噬菌体可能繁殖了6代
29. 蜜蜂种群中有蜂王、工蜂与雄蜂,蜂王与工蜂均为雌性,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未受精的卵发育为雄蜂,雄蜂可通过“假减数分裂”产生与精原细胞相同基因型的精子参与受精。一只蜂王与一只雄蜂交配,其子代中雌蜂的基因型为AaBb、aaBb,雄蜂的基因型为Ab、ab,那么亲代蜂王与雄蜂的基因型为( )
A. AaBb×ab B. Aabb×aB C. aaBb×Ab D. AaBb×Ab
30. 色素失禁症是一种罕见的伴X染色体遗传病,临床上发现一位女童患色素失禁症,研究人员对该家族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该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
B. 表型未知的Ⅰ-2 患有色素失禁症
C. Ⅲ-2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男孩患病概率为1/4
D. 该病遗传特点之一是母亲正常,儿子也正常
二、非选择题(4题,共50分)
31. DNA分子结构的发现具有划时代意义,如图为一段DNA空间结构和平面结构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表明,DNA分子的空间结构呈__________结构,图乙显示DNA两条链关系为_________,两条链上的碱基遵循__________原则。
(2)图乙中由③④⑤组成的物质名称为____________。
(3)DNA上携带的遗传信息蕴藏在___________中。DNA指纹技术可以像指纹一样用来 识别身份,说明DNA分子具有________性。
(4)若图甲所示的DNA片段中,a链上的G+C碱基占该链的比例为a,则该DNA片段上胸腺嘧啶占____。
32. 如图甲是基因型为MmNn的某动物个体的一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模式  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的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__。
(2)图甲所示的细胞分裂过程进行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细胞内有______个DNA分子。
(3)图甲所示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基因M与M、n与n的分离发生在_____________(填时期),M与N或M与n能自由组合是因为细胞中的______________自由组合导致,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填时期)。
(4)若图乙为图甲细胞分裂产生的一个生殖细胞示意图。请在图丙中画出与之同时形成的另一种类型的生殖细胞的示意图,并标出相应的基因___。
(5)若甲细胞减数分裂产生其中一个生殖细胞的基因型为Mn,那么与之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生殖细胞的基因型为_______。
33. 下图为人类的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甲病是由A或a基因控制,乙病是由B或b基因控制,Ⅰ-2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不考虑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请回答:
(1)据图分析甲病的遗传方式属于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
(2)Ⅲ-8的基因型为___ 。Ⅲ-9关于乙病的致病基因源自于第Ⅰ代中的_____号个体。
(3)若Ⅲ-8与Ⅲ-11结婚,生育一个患两病儿子的概率为_____。
34. 已知红玉杏花朵颜色由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该色素随液泡中细胞液pH降低而颜色变浅。B基因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基因型 A_bb A_Bb A_BB、aa_ _
表现型 深紫色 淡紫色 白色
(1)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深紫色植株作亲本杂交,子一代全部是淡紫色植株,该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是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也有人认为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利用淡紫色红玉杏(AaBb)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让淡紫色红玉杏(AaBb)植株自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红玉杏花的颜色和比例(不考虑交叉互换)。实验预测及结论:
①若子代红玉杏花色及比例为___________,则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若子代红玉杏花色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
③若子代红玉杏花色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则A、a和B、b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
(3)若A、a和B、b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淡紫色红玉杏(AaBb)自交,F1中白色红玉杏的基因型有______种,其中纯种个体占_______。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