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冠英(刘冠英 涞水)

作者:刘荣兴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读乐亭》会刊

原标题:乐亭县城的几个地方

刘冠英(刘冠英涞水)

题图来自乐亭故乡人网站资料存档,仅为配图,和本文无关

我出生于乐亭城内,从童年就走亲戚、赶集市、逛庙会,上学后又去同学家,大街小巷、寺庙庵阁都留下了足迹,《读乐亭》的文章,也常常写县城一些地方,我读后都有一种亲切感,并引发对故乡的深深怀念。我写了此篇短文,与文友们交流。

著名史志专家傅振伦在《七十年所见所闻》一书中写道:“古时都邑无不极筑城垣。明朝后,多以砖砌城,雉垛严整,外围濠池。”乐亭县城亦是如此,原来也是板筑土城墙。明朝万历年间建成砖城墙,城墙外围挖有一米多宽一米多深的濠池。我童年时魁星楼以西的城墙还留存着一百多米长,外城墙根的濠池也在,一些孩童常在那里的草丛中逮蝈蝈捉蚂蚱。

一、县城布局

乐亭县城除了东西南北四条街,还建有面对四条街的城门,在城门外,建有半个月亮形状的与城门、城墙相连的月城,月城内的面积大约四五百平方米,东西月城的门向南开。南北月城的门向东开。东城门在新中国成立后才拆除,东月城的北墙根就是人们熟悉的张仙庙,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与南关的娘娘庙、魁星楼等同时开放,香火缭绕,游人如织。张仙庙以南约三十多米就是面南而开的东月城的城门。全程除了濠池环绕,在月城门外建有砖石结构的与濠池相接的池塘,约两米宽,两米深,长度约五六米,是架吊桥使用的。月城除有大门,在门的外侧安装着铁框架镶嵌着木板的吊桥。为了县城的安全,必要时将吊桥拉起,允许车马在人们进出时将吊桥放在池塘上,更有岗哨守护。有的文章说,乐亭县城吊桥是在护城河上,这是不对的,不能把濠池和吊桥的池塘说成是护城河。早年在东城门内外开设三四家饭店,以做吊桥缸炉烧饼出名,并流传至今。

乐亭的护城河距城墙百十米远,护城河与城墙之间还有东、西、南、北四条街,据记载乐亭的护城河宽三丈五尺,深一丈四尺,对着城门的护城河上建有木桥,后改建成石桥。

前些年,我参观了列为国家文物保护遗址的邯郸市永年县的广府镇,这里曾是府治的所在地。陪同我参观的在那里工作的我的学生还告诉我,毛泽东的先祖毛遂的故里,就在附近的鸡泽县的毛官营,也曾属广府管辖,近年湖南湘潭与鸡泽还结成了友好城市。

因广府不在铁路线上,1958年,永年县由广府迁到了京汉铁路线上,这个当年管辖着州县的广府,成了一个县辖的镇级机构的所在地。县里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和家属迁走,腾出许多宅院,因此这里未大兴土木,也幸好把古广府城和一些明清建筑保存了下来。广府城也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我在城楼上目测了一下,其面积也与乐亭城不相上下,城墙根有濠池,距城墙几十米也有护城河,河上有石桥。我兴致地观看了东城门和东月城门外的吊桥,又在城内的东马勃勃道走了一遍。当我观看这些遗址时,也思念着我的故乡乐亭城。

我和陪同我的学生说:我们乐亭当年也有这样一座城。由于乐亭临渤海、靠滦河,属于蓝色文明地域,又有革命传统,开发的早,发展的快,遗址没有保存下来。

刘冠英(刘冠英 涞水)

二、县城有个小东关

由于滦河经常泛滥,波及其支流长河,又紧靠乐亭县城两侧,这样县城就逐渐向东延伸。东、西、南、北四条街的长度是一样的,而护城河既有人工挖掘,有的地方又随坡就湾,因此城墙外的四关街长度就不一样了,东关街就比西关街、南关街、北关街都长。不仅如此,后来又在东关街以东延伸出一个小东关,约有百十米长,逐渐聚集起几十户人家。

有些大户人家也在此购置地基建造宅院和商铺,如方家、高家、刘家、朱家、张家等。高家是我家亲戚,开设米面加工店。其东邻刘家,有人在外埠经商,家中又购置了较多耕地,建造的宅院前有台阶门,后有大车门,我记得日本投降后八路军占领乐亭时,在县城斗争恶霸谢炳臣时,斗完后又将他游街示众。事后让各街、村的儿童团到大户人家吃派饭,也叫吃大户,我们莲花池的儿童团就安排在这个刘家,50多岁的户主对我们笑脸相迎。他家给做的米饭、白菜粉条炖肉,儿童团员们又解馋又欢乐的场面,都让我永远也忘不了。

由于护城河外的财神庙与东关街的路中心相对,这样建小东关街时,其路北就比东关街路北向北移几米,再往东的方家几户,又向北移动几米,这样面西开门的财神庙的南墙,就与东关街路北的宅院和商铺在一条线上。

小东关的住户,路南西头第一家是高家的米面加工店,向东还有小杂货铺、文具店,还有朱家的织布小作坊。路北相隔几个门户是两家药店,西头的药店门上挂着“节孝可风”的大匾额,东边那家药店的门上挂着“节孝烈风”的大匾额,这家还有一女人为节孝殉了命。由于两家药店门上有大匾额,药店的小匾额只挂了门楹上,很不显眼,名称也记不清了。只记得我们一些同学有时去西家药店买一种叫肉桂的中药嚼着吃,西家药店前还有一家临时性的包子铺和茶馆(主要是卖开水)。正是这样,在乐亭城才形成了一个小东关,而没有小西关、小南关、小北关。这些年我还与呼景山老同志在电话中谈过小东关的街道和商铺、宅舍的布局。

由于小东关人口聚集和商铺的增多,在这里又建了一座崇实小学,东关、小东关、莲花池村、魏庄上、小救阵、刘卞庄等街村的孩子来此求学。王占连老师的几篇文章介绍了崇实小学的集资情况,还提到方巨贤家除了集资,还捐赠了一些房产和院落。对这里我就更熟悉了,我既是崇实小学的学生,我姑奶家与方家又是儿女亲家,我也去过方家几次,他家只留下了三间西厢房和一侧的两三间库房,而东厢房、东正房和后院的东侧位置已成为崇实小学的一个门房、两间教师办公室和两个学生教室,再东侧有两间教室和一个操场。崇实小学的南侧一墙之隔就是财神庙。方家在天津有房产,晚辈多在天津谋职和求学,家中有我叫表叔表婶的二位长者和与我同龄的儿子暂居在乐亭。

崇实小学在并入县立高前,已有一段时间归县立高管理了。听说县立高的老师嘱咐学生,见了崇实小学的老师也要鞠躬敬礼。这样崇实小学放学时,年龄大的同学就喊叫:“县里高,不打幺,见了崇实还得猫腰”,其他同学也跟着叫喊,还有一种得意的心情。

百十年前在乐亭城,除了有进修中学,还有县立高小学、白衣庵小学、崇实小学、城隍庙小学,在其他县城是不多见的,也是乐亭文化教育发达,又有经济作积淀的一种见证。

三、两个城中村

一说县城,既包括砖城以内,也包括护城河以内的东、西、南、北四关和周边一些地方。

在乐亭,千百年来在砖城以内四条街的两侧形成了一些胡同和里弄,王占连老师早有文章作了介绍。我记得南街西侧有后巷,还分为南后巷和北后巷,南后巷直通南马路,北后巷与西街路南相通,从南街路西还有一个胡同与后巷相通。北街西侧有两个王家胡同,南王家胡同住着李大钊挚友宁绍先,北王家胡同的北侧就是开明商绅士魏佩芝家。东街路北的仁义胡同,流传着相邻两家先相争后又各自让出三尺地方形成一个六尺胡同的故事,至今仍为人们赞扬。

在城墙的关街道的两侧,由于地面宽阔,逐渐形成了两个城中村庄——程庄上和莲花池村。

由于东关街较长,后又有了相连的小东关,在其南北两侧有很大空地,乐亭一些闯关东走京津发了财,家庭又在乐亭农村者,考虑到在城内经商、子女求学和生活的方便,就在县城购置地盘,修建住宅和商铺,如刘石各庄的刘梦道,还有刘冠英、李杰勋等都在东关街和小东关街南侧买地盖宅院。我童年时听村中一些老人说,他们看到刘梦道从刘石各庄进城时肩上还背着粪箕子,对他还有赞扬的口气。在东北经商发迹的李杰勋,其妻子是我们莲花池村张会吉的女儿,即水产专家张子纶的妹妹。李杰勋还为崇实小学集过资,后来他家又成为城关第二小学。

由于住户增多了,程庄上村又分为前程庄、腰程庄和后程庄,我的姑父家、大嫂家,还有一个舅母家都是程庄上的。建国后创办的乐亭第二中学也建在了程庄上的东侧。在东关街以北还有天津人开办的华聚涌商店,有南北皆开门的会成东货栈,敌伪占领乐亭时组织的反动团伙“滦南队”就占领了这个大院。在小东关以北有两三家开办铸铁业,也很红火。后来乐亭县城划分为八个街的建制,程庄上被定为三街和四街,东街定为一街,东关和小东关定为二街,它们竟占了八个街的四个,其地理面积也超过县城的三分之一还多。

在北关街以东的莲花池村,是在明清时代乐亭八景之一瑞莲塘旁发展起来的。县志记载,当年的瑞莲塘“层台俯窥,高岗外环,莲藕生香,清气逼人”。

二百多年前,张家大户为主,在北关街以东、瑞莲塘以西,置地盘盖宅院,我至今能说得上来的也有十几户,家家都是大宅院。当年如把这里叫成张家庄也名副其实,结果起了个莲花池村的好名称。

我们刘家是清朝咸丰年间(1850——1860)由乐亭城南韩坨刘庄迁到莲花池村的,经营福顺永干鲜果品货栈。只得由张家向东购置地盘,这时瑞莲塘逐渐废弃,再向东就是大水塘和一些坟墓,我家成为莲花池村路北东头第一家。当年我家东面约50米是一个约三四百平方米的水塘,这个水塘以北隔一块坟地又是这样大的一个水塘,这是当年种莲花的地方。这个北水塘的北侧紧邻明朝知府、双庙村人王好学家的大墓地,我家后院东北角距王家坟的大石牌坊不过70米远,而我家西南角距城墙东北角的城楼(与魁星楼南北相对)相距约60米远(只隔路南张家),后来莲花池村和其北侧的魏庄上村,被定为八街。改革开放后建新北安市场时,这个市场的西门和西墙与我家东墙相距是22米,这是由县里有关部门丈量的。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就业渠道广泛,农业人口减少,城镇化是发展的趋势。乐亭由于商业发展,文化教育兴盛,早在建国前,人口向城镇流动的状况就比其他地区较早地显现出来了。

(作者刘荣兴,乐亭城关八街人,河北大学教授)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