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情境(题型分析+解题技巧+真题研析+题型特训)(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中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情境(题型分析+解题技巧+真题研析+题型特训)(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中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情境(全国通用)
(题型分析+解题技巧+真题研析+题型特训,全方位提升)
题型分析 常见类型 考点链接 热点扫描
所谓“热点”是指当今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曾经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对这些事件或事件中的某些环节运用我们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来予以解释、分析和指导。这些“热点”多年来常被作为中考试题的背景材料。这样的命题引导我们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形成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注重理论联系社会现实、联系生活是初中生物新课标倡导的一个核心理念。课程内容突出了人和生物圈的关系、学会健康地生活、运用生物科学和技术解决新冠疫情的防控、农林、医药卫生、环境保护等实际问题,这些也是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重点。 环境保护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①温室效应 ②酸雨 ③沙尘暴 ④水污染 ⑤土壤污染 ⑥雾霾污染等
疾病预防 细菌和病毒结构 人体免疫防线 传染病的预防 呼吸系统的组成 ①艾滋病 ②禽流感 ③“新冠肺炎” ④手足口病 ⑤埃博拉病毒等
生物技术 发酵技术 遗传变异 眼球结构及功能 神经调节 近视的成因及矫正 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太空育种;克隆技术;杂交水稻;转基因工程;人类基因组计划;器官移植;生化武器;生物芯片;生物制药等
食品安全 消化和吸收 合理膳食 营养物质的作用 人体对物质的运输 ①地沟油 ②“瘦肉精” ③“三聚氰胺” ④“染色馒头” ⑤“毒胶囊”等
粮食生产 无土栽培 生物固氮 植物的生殖 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 生物防治等
(1)在老师的指导下,收集近期发生的、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资料。
(2)用所学生物学知识探究这些“热点”问题的发生、发展和传播,大胆、主动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参与社会决策活动。
(3)分析本地区历年来有关“热点”试题题型特点,预测考点、考法及题型。
类型一 环境保护
热点举例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继续一体推进生态建设、城市功能转型与产业优化升级,打生态牌、走绿色路,创新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有效路径,就一定能让广大群众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中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考点清单
一、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1)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有:非生物因素:空气、阳光、水、土壤和温度等。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即包括同种生物的其他个体和其他种生物。
(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合作和竞争等。
①捕食关系通常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②合作关系是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分工合作的现象;
③竞争关系是不同种生物为共同的生存条件而发生争夺的现象。
二、生物适应并影响环境
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同时,生物也能通过自身的生活和活动来改变环境。这种改变可能是有利的(如蚯蚓能改良土壤),也可能是不利的(如人类乱砍乱伐)。
三、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分、土壤等),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①生产者:自然界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生物。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为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提供了物质和能量,而且也为其他分解者、消费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和消费者是依赖绿色植物而存在的。由此可见,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关键的组成成分。
②消费者:是指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取食其他动植物的生物。
③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将死亡的动植物的遗体分解的微生物。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和真菌。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以及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在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食物链。
①食物链的组成成分中,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只反映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捕食和被捕食而发生的联系。
②任何一条食物链都开始于生产者,终结于最高级消费者。
(2)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网状,叫食物网。
3、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特点
(1)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通过食物网和食物链进行传递的。
①能量流动
起点: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流向:沿着食物链传递。
流量: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吸收的部分。散失:呼吸作用、遗体和遗物等。
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不循环,传递效率为 10-20%。形成能量金字塔。
②物质循环(碳循环)
转变成为含碳有机物的过程——光合作用; 含碳有机物在生物中的传递——食物链;
含碳有机物转变成为无机物的过程——呼吸作用、燃烧。特点:周而复始,往返循环。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A.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在不断地变化着,并在一定情况下维持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现象。
B.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自我)调节能力,但该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主要表现为生物物种和数量上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多,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5、生物富集
①概念:环境中的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累的过程。这些有毒物质一般不易分解,不易排出,所以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往往位于食物链的最顶端。
②举例: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鼠以植物为食,蛇以鼠为食,鹰以鼠为食,那么如果受到重金属污染,最终鹰体内积累的重金属最多。
类型二 疾病预防
热点举例
春日伊始,身边咳个不停的人又多了。去年以来,各类呼吸道传染病颇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态势,人们饱受感冒咳嗽的困扰。开春至今,随着流感和支原体的偃旗息鼓,另一种多年没什么存在感的呼吸道疾病被人们重新提起——百日咳。国家疾控局官网定期发布的“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2024年1月1日-2月29日,全国报告百日咳32380例,是2023年同期(1421例)的近23倍。此外,2024年这两个月的3万余百日咳病例中,还出现了13例死亡。不寻常的迹象引起了疾控部门的警惕。
考点清单
一、细菌、真菌和病毒
1、菌落
⑴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菌落。
⑵细菌菌落的特征:菌落比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颜色比较单调,呈白色或黄色。
2、细菌的结构和种类
①细菌的结构:单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另有些细菌有鞭毛、荚膜、芽孢等,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不是繁殖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荚膜具有保护、湿润、
提供营养及防止水分蒸发。
②细菌营养方式:异养(腐生或寄生)。
③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
④细菌的种类:根据细菌的形状可大致分为杆菌、球菌和螺旋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幽门螺旋杆菌等。
3、真菌结构和种类
①真菌的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②真菌的繁殖:酵母菌(出芽生殖、孢子生殖),霉菌(孢子生殖)。
③真菌的主要特征:少数单细胞,绝大多数多细胞结构,具有细胞核;无根茎叶,也不具叶绿体营腐生或寄生生活;一般进行孢子繁殖。有茎叶,也不具叶绿体营腐生或寄生生活;一般进行孢子繁殖。
④真菌有单细胞的真菌(酵母菌)和多细胞的真菌(蘑菇、霉菌等)。
4、病毒的结构及生活方式
病毒的结构十分简单,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①大小:病毒的体积特别小,一个病毒的大小大约是 10~30 纳米,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清。
②形态特点:病毒的外形有球形、杆形和蝌蚪形。
③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一旦离开活细胞,病毒的生命活动就会停
止。
5、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有利:利用病毒制成病原疫苗控制疾病;利用某些病毒防治有害生物;利用病毒进行转基因技术等。
有害:有些病毒能引起动物、植物和人体患病,危害动植物和人体的健康。
二、人体免疫防线
1.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2.第一、二道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各种病原体都有预防作用,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3.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其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4.免疫的功能:
①排除和消灭侵入人体的病原微生物,维护人体健康
②及时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
③随时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三、传染病的预防
1.传染病:由病原体(如:病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2.传染病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播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3.预防传染病措施:
控制传染源:扑杀发现禽流感区域的家禽;隔离传染病患者等。
切断传播途径:勤洗手;对公共区域进行消毒;消灭蚊虫;戴口罩等。
保护易感人群:加强体育锻炼;接种疫苗。
4.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抗原。
类型三 生物技术
热点举例
《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的某项研究结果称“人造子宫”首次通过动物试验。人造子宫(如图所示)用
特殊材质制成的大塑料袋模拟母羊子宫,其中充满了含有盐和其他电解质的溶液,另外,在生物袋外部配置了一个外置机器与早产小羊的脐带连通。早产小羊被放进人造子宫中,在人造子宫中养育4周左右。在人造子宫孕育期间,小羊发育正常。但研究人员指出,这款设备目前并不能用于胚胎发育的早
期阶段。
考点清单
一、现代生物技术
1、转基因技术的概念和应用:
(1)概念:将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叫做转基因技术。如:超级鼠和转基因大豆等。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
(2)应用:①制药: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药物,如:生长激素,干扰素和凝血因子等。
②培育新品种: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农作物新品种,如:转基因番茄、转基因棉花和转基因烟草等。
2、克隆技术的概念和应用:
(1)概念:将一个生物体的细胞或组织,在实验室培育成一个相同新个体的生物技术,叫做克隆技术。如:克隆羊“多莉”的诞生。克隆技术是属于无性生殖。
(2)应用:①拯救物种 ②器官的移植等。
二、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1、微生物在食品和酿造工业等方面的应用:
(1)细菌在生活和工业上的应用:
①乳酸菌与发酵: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泡菜和青贮饲料等。其发酵原理是:在无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化成乳酸和能量。
②醋酸杆菌与制醋:利用醋酸杆菌制作白醋、黑醋等。其制作原理是:利用醋酸杆菌,将葡萄糖转化为醋酸。
③甲烷细菌与沼气:利用甲烷细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将有机物进行发酵,产生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2)真菌在生活和工业上的应用:
①酵母菌与发酵:利用酵母菌制作馒头、包子和蛋糕等。其发酵原理是:酵母菌在有氧时,把葡萄糖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②酵母菌与酿酒:利用酵母菌酿造各种酒类。其酿造原理是:酵母菌在无氧时,把葡萄糖转化成二氧化碳、酒精和能量。
③青霉菌与医药:利用青霉菌提取青霉素(抗生素),它是治疗细菌性传染病的特效药,如:肺炎等。
④霉菌与酱油等:利用霉菌制作酱油、豆豉和豆腐乳等。其制作原理是:将淀粉转化成葡萄糖,将蛋白质转化成氨基酸。
2、食品腐败的原因及如何保存食品:
(1)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生长、繁殖,使食物腐败变质。
(2)保存方法:
①风干保存(如:鱼干等);
②高温灭菌保存(如:罐头食品等);
③低温保存(如:肉的冷冻、水果的低温保鲜等)。
④用盐渍保存(如:咸鱼等);
类型四 食品安全
热点举例
市场监管总局联合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预制菜范围。预制菜是以食用农产品等为原料,经工业化预加工,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不得添加防腐剂。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将推进预制菜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制定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开展预制菜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将在餐饮环节大力推广使用预制菜明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考点清单
一、营养物质的作用
1.糖类:主要能源物质。脂肪:备用能源物质。蛋白质:建造和修复细胞。
2.有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物:水、无机盐。
3.供能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非供能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4.维生素D和钙:患佝偻病、患骨质疏松病。铁:缺铁性贫血。碘:地方性甲状腺肿。
维生素A:夜盲症、干眼症。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C:坏血病。
二、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消化系统)
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2.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可以乳化脂肪。
3.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4淀粉在口腔开始消化成麦芽糖,蛋白质在胃内开始消化。脂肪在小肠内开始被消化。三种物质最终都在小肠内消化。
三、人体对废物的排出(泌尿系统)
1.排泄的主要途径:排尿、排汗、呼吸
2.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
3.过滤作用: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起过滤作用。
4.重吸收:肾小管将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重新吸收回血液。
5.尿液的排出过程:
①排尿的途径: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膀胱(暂时储存)→尿道→体外。
②排尿的意义:人体排尿,不仅起到排出代谢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
③其他排泄途径:
呼气:由呼吸系统完成,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
排汗:由皮肤完成,排出少量的水、无机盐和含氮废物。
注意:粪便的主要成分是食物残渣,不是代谢废物,故排便不属于排泄,属于排遗。
四、合理膳食
1.合理营养:全面而平衡的营养。
2.人在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取应当分别占30%、40%、30%。
3.在我国,将产自良好生态环境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统称为绿色食品。
4.食物中被称为“第七营养素”的是膳食纤维,它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对维持人体健康有利。
类型五 粮食生产
热点举例
2023年12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202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2023 年12月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粮食安全保障法,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以粮食安全保障为主题的专门法规。粮食安全保障法的制定,对于坚持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健全完善粮食安全保障工作制度,强化风险防范与应急管理,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考点清单
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
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共生、合作、寄生等。
3.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4.生物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
二、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等。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
3.一朵花的主要部分是雄蕊和雌蕊,它们与形成果实繁殖后代有关系。
4.绿色开花植物从开花到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
5.种子中最重要部分是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子叶。(胚不包括胚乳)。
6.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活的且不在休眠期。
7.种子萌发时,首先是胚根突破种皮发育成根,接着是胚轴伸长,最后是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三、植物的生理活动
1.光合作用的实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2.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增产措施):合理密植、间作套种、长光照时间、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等。
3.呼吸作用的实质: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
4.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在生产实践中,人们采用晒干、冷藏、密封的方法来保存食物,目的是抑制呼吸作用;排涝、松土,目的是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5.蒸腾作用的意义: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降低叶表面的温度;产生蒸腾拉力,促进根不断吸收水和无机盐。
类型一 环境保护
1.(2023 宜宾)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环境保护已引起全球关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减少燃烧石油、煤炭等燃料,可以控制酸雨的产生
B.严禁秸秆焚烧,可以预防火灾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C.减少含钾、含硼的有机物排放,可以预防赤潮产生
D.垃圾分类回收,有利于资源的再次利用和保护环境
【答案】C
【解析】A、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因此,减少燃烧石油、煤炭等燃料,可以控制酸雨的产生,A正确;
B、焚烧农作物秸秆会使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粉尘增多,污染环境,可见,严禁秸秆焚烧,可以预防火灾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B正确;
C、结合分析可知,减少氮、磷等营养物质(不是含钾、含硼的有机物)排放,可以预防赤潮产生,C错误;
D、垃圾可称为放错地方的资源,城市开展垃圾分类回收,有利于资源的再次利用和保护环境,D正确。
故选:C。
2.(2023 西藏)2023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五年工作中狠抓环境保护,科学开展了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进一步补齐基层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短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区完成营造林117.9万亩,修复退化草原437.5万亩。全区7个地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99%以上,主要江河湖泊水质均达
到或者优于Ⅲ类标准。请依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人工林树种较单一,自动调节能力较    ,为适应特定环境,树种应优先选取    (填“本地树种”或“外来树种”)。
(2)如图是人工林中部分生物组成的食物链。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生物成分外,还需要补充非生物部分和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如果食虫鸟数量下降,短期内虫的数量将    。
(3)移栽树苗时剪去部分枝叶是为了减小    作用,防止树苗因大量失水而死亡。
(4)植树造林的意义是    (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弱 本地树种
(2)分解者 生产者 增加
(3)蒸腾
(4)调节气候(或净化空气,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等)
【解析】(1)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人工林,种较为单一,其自动调节能力比天然林弱。为适应特定环境,树种应优先选取本地物种,防治外来物种入侵。
(2)生态系统由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图示食物链中含有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要构成生态系统,还要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物质和能量,属于生产者。食虫鸟以虫为食,如果食虫鸟数量下降,虫因失去天敌,短期内虫的数量将增加。
(3)移栽植物损伤了部分幼根和根毛,这样使植物体内容易缺水、萎蔫,不易成活。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的气孔来散失的,去掉部分枝叶,可以有效地降低蒸腾作用,使蒸腾作用减弱,这样减少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防止植物因移栽而导致的缺水,提高了植物的成活率。
(4)植树造林对于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减轻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树木有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的作用,而且能抵挡风沙、美化环境等。
3.(2023 金昌)我们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过程加强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如图为祁连山地区某一湿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1)该食物网中含有    条食物链。
(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    ,因此该食物网中获得能量最少的生物是    。
(3)请写出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4)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    ;具有蓄洪抗旱、   等生态作用(答出一点即可)。
(5)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    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答案】(1)4
(2)逐级递减 鹰
(3)水草→鱼→野鸭→鹰
(4)强 净化水质(或调节气候)
(5)基因(遗传) 建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1)(3)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因为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图中食物链有:青草→野兔→鹰、青草→野鸭→鹰、水草→野鸭→鹰、水草→鱼→野鸭→鹰,共4条。营养级越多,食物链越长,最长的一条为:水草→鱼→野鸭→鹰。
(2)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光能沿着食物链的单向传递叫做能量流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传递的过程中逐级递减,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能量流动过程:太阳光能→绿色植物→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分解者。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因此该食物网中获得能量最少的生物是营养级最高的鹰。
(4)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因此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湿地在蓄洪抗旱、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它既是陆地上的天然蓄水库,又是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越冬地,它可以给人类提供水和食物,因此湿地被称为“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
(5)生物多样性通常包含三层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了保护战略和不同的措施,如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法制教育和管理。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类型二 疾病预防
4.(2023 淄博)下列关于免疫和传染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从免疫角度看,人体移植的异体器官属于抗原
B.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蚊子叮咬等途径传播
C.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D.乙型肝炎属于病毒性传染病,可接种乙肝疫苗预防
【答案】B
【解析】A、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识别出非己成分,从而产生排斥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来杀死或抑制异体器官的组织细胞的成活。因此植入外来的器官相当于抗原,A正确。
B、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因此蚊子叮咬不是艾滋病的传播途径,B错误。
C、人体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纤毛,功能是阻挡、杀菌和清扫异物,因此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C正确。
D、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属于病毒性传染病,因此可接种乙肝疫苗预防,D正确。
故选:B。
5.(2023 德州)眼保健操中的“脚趾抓地”动作能刺激足部穴位,使眼睛周围的气血通畅,有助于预防近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关节囊使脚趾运动更灵活
B.关节在抓地过程中起支点作用
C.骨骼肌牵引骨绕关节运动,使脚趾抓地
D.抓地动作的完成受神经系统的支配
【答案】A
【解析】A、关节软骨和关节腔内的滑液使脚趾运动更灵活。A错误。
B、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包括骨、关节(骨连结)和肌肉(骨骼肌),其中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的作用,所以关节在抓地过程中起支点作用。B正确。
C、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包括骨、关节(骨连结)和肌肉(骨骼肌),其中肌肉(骨骼肌)为运动提供动力,所以骨骼肌牵引骨绕关节运动,使脚趾抓地。C正确。
D、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骨骼肌和关节三者协调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的,所以抓地动作的完成受神经系统的支配。D正确。
故选:A。
6.(2023 德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扩大了蚊子的活动范围,从而扩大了疟疾的传播范围。
材料二: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造成的全球性寄生虫传染病,主要通过疟蚊(又叫按蚊)传播。本病长期
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脏肿大。
材料三:2015年10月,屠呦呦以“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青蒿素,开创疟疾治疗新方法”,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自青蒿素发现以来,青蒿素类药物成为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抗疟药物,为世界抗疟事业带来曙光。
(1)全球气候变暖扩大了蚊子的活动范围,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2)据图1分析,蚊子的发育过程属于    发育。
(3)据上述材料分析,引起疟疾的病原体是    。
(4)疟疾的多次发作会使病人的红细胞减少,导致血液运输    的能力减弱。
(5)为预防疟疾的传播要及时灭蚊,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6)青蒿素能破坏疟原虫的细胞膜和线粒体等结构,最终导致疟原虫死亡。线粒体是    的主要场所。
(7)图2是利用屠呦呦的研究成果开发生产的抗疟药物,该药物属于    (填“处方药”或“非处方药”)。
【答案】(1)环境影响生物
(2)完全变态
(3)疟原虫
(4)氧气
(5)切断传播途径
(6)呼吸作用
(7)处方药
【解析】(1)全球气候变暖扩大了蚊子的活动范围,这是环境的改变影响了生物的生活,属于环境影响生物。
(2)完全变态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要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由图可知,蚊子的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3)病原体是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疟疾是由疟原虫入侵人的红细胞所致,故引起疟疾的病原体是疟原虫。
(4)红细胞内含有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在氧气浓度高的地方与氧气结合,在氧气浓度低的地方与氧气分离,因此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能力。疟疾的多次发作会使病人的红细胞减少,导致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减弱。
(5)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疟疾主要通过疟蚊(又叫按蚊)传播,及时灭蚊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6)线粒体是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
(7)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由图可知,此药属于处方药。
类型三 生物技术
7.(2023 海南)下列实例与采用的技术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利用酵母菌、醋酸菌分别制作果酒和果醋——发酵技术
B.利用草莓部分组织可以短期内诱导出大量试管苗——杂交技术
C.将环斑病毒株系Ys的复制酶基因转人番木瓜,培育出抗病毒番木瓜——转基因技术
D.将北极狼体细胞中的细胞核与比格犬的去核卵细胞融合,培育出北极狼——克隆技术
【答案】B
【解析】A、利用酵母菌制作果酒的原理是: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够进行酒精发酵;醋酸菌可以利用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来发酵醋酸,A正确。
B、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只需用少量植物材料,就可以在短期内诱导出大量“试管苗”,B错误。
C、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环斑病毒株系Ys复制酶(PRVRP)基因转入番木瓜,可获得的高抗优质的转基因木瓜品系,C正确。
D、动物克隆是一种通过核移植过程进行无性繁殖的技术,就是将被克隆对象的一个细胞经过显微手术移植到契合卵母细胞中,在适当条件下可以重新发育成一个正常的克隆胚胎,将北极狼体细胞中的细胞核与比格犬的去核卵细胞融合,培育出北极狼——克隆技术,D正确。
故选:B。
8.(2023 遂宁)学习发酵技术后,一位同学试着按如下步骤制作酸奶:①容器煮沸;②牛奶煮开后冷却至35℃左右;③加入两勺酸奶,搅拌均匀;④密封,保温发酵。下列关于这位同学的操作,叙述错误的是(  )
A.步骤①是为了对容器进行消毒
B.加酸奶后搅拌,有利于充分发酵
C.步骤③是为了加入乳酸菌菌种
D.步骤④密封是为了防止牛奶溢出
【答案】D
【解析】A、步骤①制作酸奶时首先将容器煮沸,目的是杀死其他微生物以免其他微生物,影响酸奶的发酵过程,A正确。
B、C、加入两勺酸奶后搅拌,是为了接种乳酸菌菌种,有利于充分发酵,BC正确。
D、步骤④密封是为了给乳酸菌发酵提供无氧环境,D错误。
故选:D。
9.(2023 威海)科学家将某种蜘蛛的基因注入蚕的受精卵中,培育出了蚕的新品种,这种蚕吐出的丝中约有10%的成分与蜘蛛丝的相同。该过程用到的生物技术是(  )
A.杂交技术 B.仿生技术
C.克隆技术 D.转基因技术
【答案】D
【解析】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的技术,将某种蜘蛛的基因注入蚕的受精卵中,培育出了蚕的新品种,该过程用了转基因技术,因此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0.(2023 海南)认识海洋、热爱海洋,支持并参与降碳、减污、扩绿,成为美丽中国的建设者,是每一位公民的责任和义务。请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海洋生物固碳是指通过海洋“生物泵”的作用进行固碳。海洋生物泵以生物或生物行为为动力,由有机物生产、消费、传递、沉降和分解等一系列生物学过程构成的碳从海洋表面向深层的转移。海洋生物泵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具有重要作用。
资料二:生态浮床是指将植物种植在浮于水面的床体上,充分利用各种生物有效进行水体修复的技术(如图为生态浮床示意图)。海南省文昌市在境内多条河流的支流建设“生态浮床”2700多个,并通过“生态浮床”种植空心菜、水芹等水生植物用于净化水质,相关河流污染物浓度不断下降,水质不断提升。
(1)资料一中“有机物生产、消费、传递”是指藻类等生物吸收    制造的有机物,通过    在生物之间传递,从海洋表面向深层转移。海洋生物泵运转的动力最终来自    。
(2)资料二中生态浮床根系富集的微生物可以将污染物中的有机物转化成    。生态浮床上的水
生植物通过    (填器官名称)吸收水体中合氮、磷的无机盐,减少了水体中氮、磷的含量。如果让你筛选浮床上种植的植物种类,需要进行严格的安全评估,从生态安全的角度看,是为了    。
【答案】(1)二氧化碳 食物链和食物网 太阳能
(2)无机物 根 防止外来物种入侵
【解析】(1)资料一中“有机物生产、消费、传递”是指藻类等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的有机物,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物之间传递,从海洋表面向深层转移。海洋生物泵运转的动力最终来自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2)资料二中生态浮床根系富集的微生物可以将污染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等无机物。根能吸收水和无机盐,因此,生态浮床上的水生植物通过根吸收水体中合氮、磷的无机盐,减少了水体中氮、磷的含量。筛选浮床上种植的植物种类,需要进行严格的安全评估,从生态安全的角度看,是为了防止外来物种入侵,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
类型四 食品安全
11.(2023 广西)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乎全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下列不能销售的商品是(  )
A.保质期内的果汁 B.有检疫印章的鲜肉
C.有生产许可证的面包 D.刚刚喷洒农药的蔬菜
【答案】D
【解析】ABC、保质期内的果汁、有检疫印章的鲜肉、有生产许可证的面包,都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可以销售,不合题意。
D、刚刚喷洒农药的蔬菜,农药含量过高,会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不能销售,符合题意。
故选:D。
12.(2023 常州)下列关于食品安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没有经过检疫的猪肉可以食用
B.发芽的马铃薯去芽煮熟后可以吃
C.购买包装食品时,一定要关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D.为防止食品变质,保存时一定要多加些防腐剂
【答案】C
【解析】A、没有经过检疫的猪肉可能含有寄生虫,不可以食用,A错误。
B、发芽的马铃薯内有剧毒物质龙葵素,去芽后,龙葵素仍存在,不能食用,B错误。
C、在购买包装食品时应当关注食品包装上标注的有关营养成分、添加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和厂家地址等内容,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C正确。
D、防腐剂大多数有致癌的成分,这些化学成分如果吃多了,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所以,为防止
食品变质,保存时多加些防腐剂是不符合食品安全的,D错误。
故选:C。
13.(2023 烟台)微生物是一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地球上微生物的诞生可以追溯到35亿年前,远早于人类的诞生。人类对微生物“利用”甚早,却“相识”甚晚。
(1)2200年前的《吕氏春秋》记载“味之美者,越骆之菌”,此“菌”就是古老食材香菇(图1)。香菇地下部分的菌丝能够吸收水和有机物,供给地上部分的[   ]   ,菌褶内能产生大量的    来繁殖后代。
(2)我们的祖先从上古时代就利用微生物制作了多种美味的发酵食品,很多发酵工艺保留至今。小雅同学在家里尝试制作泡菜时,向泡菜坛加入白萝卜、陈泡菜水和食盐水。泡菜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如果人体摄入过量会发生中毒。小雅每天测出不同盐浓度下白萝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依据数据绘制曲线(图2)。分析:
①向泡菜坛中加入陈泡菜水相当于细菌培养的    步骤。
②从食品安全角度来看,白萝卜在腌制多少天后开始食用比较合适,并说出你的理由    。
(3)其实早期人们在享受发酵食品的时候,并不知道是微生物的作用,直至十七世纪后叶 列文虎克利用自制显微镜发现了细菌,才开启了微生物的“相识”之旅。1864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通过“鹅颈瓶”实验,证明了细菌的来源,其实验过程如图3。实验前把肉汤煮沸的作用是    ,分析从A到C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后来,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发现细菌是单细胞的个体,靠分裂进行生殖。
(4)1892年,俄国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将患病的烟草叶片的汁液通过细菌过滤器后,再滴到健康烟草的叶片上,结果引起花叶病。这个实验证明    。直到二十世纪初,科学家才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
到烟草花叶病毒,其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    组成。此后,人们对微生物的“相识”才日臻完善。
【答案】(1)3子实体 孢子
(2)接种 5天,因为白萝卜在腌制5天后就不含亚硝酸盐了
(3)杀死杂菌 使肉汤腐败变质的细菌来自空气
(4)烟草花叶病是由比细菌小的烟草花叶病毒引起的 内部的遗传物质
【解析】(1)香菇有地上部分的子实体和地下部分的菌丝构成,靠孢子繁殖后代。香菇地下部分的菌丝能够吸收水和有机物,供给地上部分的3子实体,菌褶内能产生大量的孢子来繁殖后代。
(2)①细菌的培养步骤包括:容器、工具的消毒、培养基的制备、接种和培养管理四步。向泡菜坛中加入陈泡菜水相当于细菌培养的接种步骤。
②从食品安全角度来看,白萝卜在腌制5天后开始食用比较合适。因为白萝卜在腌制5天后就不含亚硝酸盐了。
(3)实验前把肉汤煮沸的作用是 杀死杂菌,以避免其他微生物的干扰。分析从A到C的实验现象是:肉汤放在鹅颈瓶中一年都没有变质,鹅颈被打断一天肉汤就变质了。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使肉汤腐败变质的细菌来自空气。
(4)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这个实验证明烟草花叶病是由比细菌小的烟草花叶病毒引起的。直到二十世纪初,科学家才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烟草花叶病毒,其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 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类型五 粮食生产
14.(2023 长沙)加快粮食烘干设施的建设有利于粮食的储存,原理是种子烘干后能(  )
①抑制呼吸作用
②防止种子萌发
③防止种子霉变
④促进光合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解析】种子烘干后,水分减少,可防止种子萌发,同时水分减少也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可防止种子霉变,此外种子烘干后呼吸作用受到抑制,有机物消耗减少,因此有利于粮食的储存。
故选:A。
15.(2023 常德)“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小麦、玉米和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关于它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主要食用部分都是胚乳
B.胚都由胚芽、胚轴、胚根和胚乳组成
C.储存种子需要低温、干燥等条件
D.种子萌发需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等
【答案】B
【解析】A、我们的小麦、玉米和水稻是单子叶植物的种子,其中主要食用部分是贮存营养物质的胚乳,A正确。
B、根据分析可知,胚由胚轴、胚芽、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B错误。
C、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在低温、干燥的环境中,减弱种子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有利于种子储存,C正确。
D、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D正确。
故选:B。
16.(2023 广东)2023年4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
资料一:深海智能网箱养殖是我国的一种新兴养殖模式,在远离海岸线海域养殖石斑鱼、金鲳鱼和大黄鱼等名贵鱼种。单个网箱一般深20~40米、容积超6万立方米,年鱼产量可达1000吨。网箱利用水下摄像机、传感器、5G网络和北斗定位系统等设备建构了智能管理系统,采集水质及鱼群生长状况等数据并传送到信息控制中心,实现监测水质、自动调控投饵机投放饲料和清洗渔网等功能。
资料二:除大力推进深海智能网箱建设外,广东省还将充分发挥地理区位和经济优势,进一步建设“蓝色粮仓”,希望在约42万平方公里海域上“再造一个海上新广东”。
请回答:
(1)鱼类含有蛋白质、   、糖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营养物质,是重要的食物来源。   是蛋白质在人体内消化的最终产物,主要在    (填器官)被吸收。
(2)石斑鱼用    呼吸,通过    来游泳,在水质好、水流快的环境中养殖可达到“类野生”的品质。深海智能网箱中的水质、水温、藻类和小鱼虾等均会影响石斑鱼的生长,这些因素统称为    。
(3)根据资料一可推知,网箱的智能管理系统与反射弧的结构类似,其中水下摄像机和投饵机分别相当于反射弧结构中的    、   。
(4)广东省在建设“蓝色粮仓”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请你结合资料二分析原因(写出一条即可)。    。
【答案】(1)脂肪 氨基酸 小肠
(2)鳃 鳍 生态因素
(3)感受器 效应器
(4)广东省沿海城市多(或海岸线长)适合网箱养殖
【解析】(1)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鱼类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营养物质,是重要的食物来源。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蛋白质的消化开始于胃,胃内的胃液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进入小肠后被肠液和胰液彻底分解成氨基酸。氨基酸是蛋白质在人体内消化的最终产物,主要在小肠被吸收。
(2)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石斑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类型:包括生物因素和 非生物因素。深海智能网箱中的水质、水温、藻类和小鱼虾等均会影响石斑鱼的生长,这些因素统称为生态因素。
(3)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根据资料一可推知,网箱的智能管理系统与反射弧的结构类似,其中水下摄像机和投饵机分别相当于反射弧结构中的感受器、效应器。
(4)广东省在建设“蓝色粮仓”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广东省沿海城市多、海岸线长等,适合网箱养殖。
17.(2023 孝感)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粮食安全中具有重要地位。图甲为玉米叶片的某项生理活动,图乙为玉米在夏季晴朗的一天24小时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变化曲线图,图丙为玉米种植密度与单株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甲中b为氧气,则该生理过程为    作用,该过程可将    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2)图乙中表示玉米呼吸作用的是    。
(3)图丙中的d点和c点相比,限制单株玉米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种植密度,由此启示,在农业生产上,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应做到:   。
(4)玉米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有正常叶和皱缩叶两种形态,由一对基因控制(B表示显性基
因,b表示隐性基因)。有性生殖过程中,这对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是    。为研究玉米叶形态的遗传特性,提高玉米产量,研究人员做了相关实验,如图丁,由此可判断皱缩叶为    性状,子二代中决定玉米叶形态的基因组成有    。
【答案】(1)光合 光能(太阳能)
(2)曲线2
(3)合理密植
(4)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 隐性 BB、Bb、bb
【解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若图甲中b为氧气,则该生理过程为光合作用,该过程可将光能(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2)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图乙中曲线1只有在6~18点的白天进行,因此曲线1表示光合作用;曲线2在一天中变化不大,因此Ⅱ曲线表示呼吸作用。
(3)由图丙可知随种植密度增大,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都变差,故d点和c点相比,限制单株玉米光合作用强度的最主要的环境因素是光照,所以实验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栽培玉米时要注意合理密植,合理密植可以最高效的利用光能,增强光合作用。
(4)在玉米的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是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玉米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有正常叶和皱缩叶两种形态,由一对基因控制(B表示显性基因,b表示隐性基因)。正常叶的基因组成是BB或Ba,皱缩叶的基因组成是bb。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子二代中出现皱缩叶,由此可判断皱缩叶为隐性性状。子一代正常叶都是隐性基因的携带者,即正常叶玉米的基因组成为Bb。子一代之间进行交配,子二代中决定玉米叶形态的基因组成有BB、Bb、bb。
1.2023年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这是一个专门为世界环境保护而设立的节日,旨在提高民众对于现有环境问题的认识,并动员民众参与到环保运动中,通过绿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
B.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
C.退耕还林还草
D.大量使用塑料袋
【答案】D
【解析】A、使用无磷洗衣粉可以减少对水环境,符合环保理念,A不符合题意。
B、使用一次性筷子,需要大量的木材,砍伐和毁坏大片的森林,不利于保护环境,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符合环保理念,B不符合题意。
C、退耕还林还草,增加绿地面积,符合绿色低碳理念,C不符合题意。
D、大量使用塑料袋会造成环境污染,不符合绿色低碳理念,D符合题意。
故选:D。
2.作为21世纪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生物技术已在工业、农业、环境保护、医药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生物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制作葡萄酒时需要密封,而制作酸奶时不需要密封
B.克隆羊“多莉”的问世,说明了克隆技术属于有性生殖
C.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抗虫棉新品种,一定改变了细胞核内的遗传信息
D.生物技术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不会带来明显或潜在的威胁
【答案】C
【解析】A、制酸奶要用到乳酸杆菌,制酒要用到酵母菌,乳酸菌属于厌氧菌,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才能发酵产生酒精,所以都需要密封,A错误。
B、“多莉”羊的诞生利用的是克隆技术,克隆是一种无性生殖,所以B错误。
C、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抗虫棉新品种,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改变了细胞核内的遗传信息,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所以C正确。
D、生物技术在食品方面、材料方面、能源方面、农作物和花卉生产、畜禽生产、疾病预防、疾病诊断、疾病治疗、污染监测、污染治理等众多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明显的或潜在的威胁或一些社会伦理问题,有三方面的安全性问题:食物安全,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如生物武器,以及转基因生物对环境的安全问题和克隆人技术的伦理问题,所以D错误。
故选C。
3.2023年2月6日,路透社报道,以色列研究人员表示,一种配备了利用蝗虫触角的生物传感器的新型嗅探机器人能够帮助推进疾病诊断和改进安全检查。蝗虫是一种常见的昆虫,有着比较特殊的生殖发育过程,下列昆虫中,与蝗虫生殖发育过程相同的是(  )
A.蜜蜂和蚂蚁 B.蝴蝶和蝉
C.苍蝇和蚊子 D.螳螂和蝼蛄
【答案】D
【解析】蝗虫的一生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差别不明显,这种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
蜜蜂、蝴蝶、苍蝇和蚊子的一生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其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它们的发育方式与蝗虫不同。
蚂蚁、蝉、螳螂和蝼蛄的一生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差别不明显,这种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其发育方式与蝗虫相同。
故选:D。
4.肠道“显微胶囊”是一种用于诊断胃肠道疾病的可吞咽式小型设备(如图),患者将智能胶囊吞下后,它即随着胃肠肌肉的运动节奏依次通过消化道的各个结构,同时对经过的胃肠道进行连续摄像。结合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显微胶囊依次经过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
B.显微胶囊进入结构④时,结构④的蠕动属于物理消化
C.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②,②分泌的消化液含消化脂肪的消化酶
D.⑥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答案】C
【解析】A、人体的消化道从上到下,依次是: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所以显微胶囊可依次经过口腔→咽→食道→胃→小肠,检测胃肠疾病,A正确;
B、显微胶囊进入结构④胃内,结构④胃的蠕动促进食物与胃液混合属于物理消化,B正确;
C、②肝脏位于消化道外的消化腺,所以显微胶囊不可进入结构②,②肝脏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C错误;
D、显微胶囊可依次经过口腔→咽→食道→胃→小肠,⑥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D正确。
故选:C。
【新情境】生物学知识与最新的科学技术相结合
5.据2024年3月新闻报道,我国脑机接口技术取得新突破!一名四肢瘫痪14年的患者,终于实现了用意念控制机械手拿水喝。对该过程发挥支配与调节作用的主要是(  )
A.神经系统 B.运动系统
C.循环系统 D.内分泌系统
【答案】A
【解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它们组成了中枢神经系统,主管接收、分析、综合体内外环境传来的信息,然后发出指令。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了周围神经系统,能够传递信息。从而使身体各部分能够协调一致、默契配合。题干中一名四肢瘫痪14年的患者,实现了用意念控制机械手拿水喝。对该过程发挥支配与调节作用的主要是神经系统。
故选:A。
6.2023年“假泰国香米”事件又一次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和合理膳食的高度关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隔夜的米饭可以放心食用,这样可以避免浪费
B.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少,可以由其他营养物质代替
C.米饭中含有大量淀粉,能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对于幼儿来说,每日只要提供足够的蛋白质,不吃大米饭也没关系
【答案】C
【解析】A、隔夜的米饭中,细菌含量过多,食用后会危害人体健康,A错误。
B、维生素是一类比较简单的有机物,种类很多,其中大多数是人体自身不能制造的,只能从食物中摄取。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每日对它们的需要量也很小,但是它们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是其他营养物质所不能代替的;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影响,甚至患病,B错误。
CD、米饭中含有大量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是主要供能物质,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C正确,D错误。
故选:C。
7.近年来,“注胶虾”、“硫磺笋”等事件一次次引发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忧虑。关于食品安全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购买食品要看保质期
B.青菜买回后要清洗干净
C.购买检疫合格的猪肉
D.只要包装好的食品即可食用
【答案】D
【解析】A、我们购买袋装食品时,关注营养成分,符合合理膳食的需要。关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有助于判断购买的食品是否超过了保质期,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故不符合题意。
B、蔬菜在生长过程中,可能喷洒了较多的农药,因此蔬菜上会有农药的残留,因此蔬菜要用水充分浸泡、清洗,以去掉上面附着的农药,故不符合题意。
C、买肉时一定要看是否检疫合格,才能排除病死肉,劣质肉,只有检疫合格的肉才能放心食,故不符合题意。
D、购买食品时要注意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有卫生许可证的食品,要看保质期等,不是只要包装好的食品即可食用。符合题意。
故选:D。
8.国家《粮油仓储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规定,在常规储存条件下,粮油正常储存年限一般为小麦5年,稻谷和玉米3年,豆类2年。国家储备粮库储存的粮食要求要做到每年进新粮更换陈粮,循环周转储存粮食,确保储存的粮食在保质期内拿到消费市场销售。部分到期陈化粮,要确保输送到饲料加工厂进行加工生产,保证到期陈化粮不直接流向食品加工销售市场。为什么陈化粮不能再作为人们食用的粮食出售?主要原因是(  )
A.这些种子到期已经腐烂发霉不能继续食用了
B.这些种子深度休眠无法播种
C.这些种子的胚已经死亡无法正常萌发
D.这些种子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有机物
【答案】D
【解析】ABC、国家粮油储存库储存的粮食不是用做种子用的,而是用作粮食用的,不需要萌发,因此“种子的胚死亡而影响种子的萌发”、“这些种子深度休眠无法播种”、“这些种子的胚已经死亡无法正常萌发”不是陈化粮不能再作为人们食用的粮食出售的原因,ABC不符合题意。
D.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用于维持生命活动。粮油正常储存年限一般为小麦5年,稻谷和玉米3年,豆类2年。超过规定年限后,种子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有机物,不宜作为人们食用的粮食出售,D符合题意。
故选:D。
9.种子被称为“农业的芯片”。当前,中国农作物特别是粮食种子,如水稻,小麦,大豆等能够靠自己来解决,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但还有一些农作物的种源仍然依赖进口,其中就包括柑橘、苹果,草莓等常见水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柑橘的果实是营养器官,由子房发育而来
B.草莓酸甜可口,叶脉是网状脉,属于双子叶植物
C.水稻、小麦、大豆种子萌发时所需的营养物质由胚乳提供
D.苹果果实中储存的营养物质是由木质部中的筛管运输而来的
【答案】B
【解析】A.柑橘的果实是生殖器官,由子房发育而来,A错误。
B.草莓酸甜可口,叶脉是网状脉,属于蔷薇科的双子叶植物,B正确。
C.水稻、小麦种子萌发时所需的营养物质由胚乳提供,大豆种子萌发时所需的营养物质由子叶提供,C错误。
D.苹果果实中储存的营养物质是由韧皮部中的筛管运输而来的,D错误。
故选:B。
【跨学科】生物学知识与语文中的诗词相结合
10.【材料一】“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首辛弃疾的《西江月》描写了一幅优美的田园景色。
【材料二】长沙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有自然生长和引进栽培树102科、977种,其中常绿树462种,落叶树515种,乔木457种,灌木414种,竹藤类106种。
【材料三】长沙市共建设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省级森林公园7个,国家级湿地公园5个,全市林地面积达60.7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4.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蛙声一片”与水稻丰收相联系,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    。据调查,长沙市市区中蛙的种类和数量呈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2)资料二体现了长沙市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    的多样性。
(3)森林生态系统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显著,被称为“地球之肺”和“   ”。
(4)为了实现“山水洲城”宜居城市这一目标,你作为长沙市的一员,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应该怎么做?   。(请写出一点)
【答案】(1)青蛙捕食水稻的害虫,使水稻增产 环境污染,不法分子的捕杀
(2)物种
(3)绿色水库
(4)大力植树造林(使用电子贺卡)
【解析】(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说的是青蛙捕食水稻的害虫,使水稻增产。青蛙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成体也能在潮湿的陆地上生活,由于环境的污染,尤其是水环境的污染和环境的变迁,使青蛙的产卵率、成活率下降,还有不法分子不断捕杀青蛙,所以数量在急剧减少。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资料二中:长沙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有自然生长和引进栽培树102科、977种,其中常绿树462种,落叶树515种,乔木457种,灌木414种,竹藤类106种,这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
(3)森林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
(4)作为长沙市的一员,我们必须加紧行动,像爱护我们的眼睛一样爱护我们的地球。例如大力植树造林可以改善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控制水土流失;退耕还林还草可以增加植被面积,使用电子贺卡可以减少对森林资源的破坏。
11.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红绿灯是重要的交通信号,行人与机动车辆根据红绿灯能行,以保证交通系统正常运转。为了进一步确保行人安全,某市区主干道在红绿灯基础上增强了语音提示系统。当人行横道信号灯红灯亮时,会发出“现在是红灯,禁止通行”的语音提示,并伴随慢节凑“叮叮”声提醒行人稍等片刻,当人行横道信号灯亮绿灯时,会发出“现在是绿灯,请通行”的语音提示,并伴随急促的“叮叮叮”声提醒行人通过人行横道。市民普遍表示,升级后的红绿灯更加人性化,给严重近视或视力障碍的人、甚至看手机的低
头族提供了更多的提醒,使行人过马路时更加安全、便利。
资料二:酸雨、温室效应、生物的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化学污染、极地臭氧层空洞……世界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1972年6月5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世界环境日”的作用在于唤起全世界人民都来注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自觉采取行动参与环境保护。
(1)行人看见绿灯并穿过人行横道的过程中,感受光刺激的是    ,完成此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
(2)视障者听到慢节奏“叮叮”声时,声波引起耳的    震动,最终在    形成听觉。腿部肌肉接收到神经中枢传出的信号后收缩,产生运动使视障者安全通行,整个过程属于    反射。
(3)在世界环境问题中,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其中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    ,造成酸雨的气体主要是    ,有“空中死神”之称的是    。
(4)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绿色消费,推动绿色发展。请你分别选择一种恰当的出行方式,将序号填在横线上:近处    ;长途    。
①步行、骑自行车
②乘坐高铁或火车
【答案】(1)视网膜 反射弧
(2)鼓膜 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条件(复杂)
(3)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 酸雨
(4)① ②
【解析】(1)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腿部肌肉接收到神经中枢传出的信号后收缩,产生运动使视障者安全通行,这种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条件(复杂)反射。
(3)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酸雨是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含硫量高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含有二氧化硫等的气体,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后,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酸雨的危害极大,可破坏土壤的肥力、酸碱度,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腐蚀建筑物和户外雕塑,使土壤、河流、湖泊酸化,使鱼虾死亡等,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
(3)“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
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如提倡长途时乘坐公交车或坐地铁,短途时采取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可以大大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有利于减轻温室效应。
12.阅读资料,完成以下问题:
最近,全国多个省份出现沙尘天气,同学们纷纷吐槽自己每天都在过“吃土模式”。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灾害,指的是大风卷起大量沙土,形成高浓度的悬浮颗粒物,影响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的现象。沙尘暴中的颗粒物主要分为PM10(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和PM2.5(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10主要沉积在上呼吸道,PM2.5则可以进入下呼吸道和肺泡,可造成肺部和心脑血管的损伤。这些颗粒物会刺激和破坏呼吸道的黏膜和纤毛,降低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引起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症状。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颗粒物中,还可能导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尘肺等慢性呼吸道疾病。
(1)沙尘中的颗粒物严重影响人的呼吸系统,该系统的组成包括    和    两部分。虽然前者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但它对外界气体的处理能力是    的,所以,扬沙期间一定要戴口罩。
(2)气管和    内的纤毛向咽喉方向不停摆动,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形成    。
(3)PM2.5会随吸气过程进入人体。吸气时,由于肋骨间的肌肉与膈肌都    (填“收缩”或“舒张”),使得胸腔容积    (填“扩大”或“缩小”),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    (填“增大”或“减小”),于是气体就进入肺。
(4)肺泡中的PM2.5需要穿过    层细胞才能到达血管中。
(5)肺部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的哪一类细胞的数量可能会增多?   。
【答案】(1)呼吸道 肺 有限
(2)支气管 痰
(3)收缩 扩大 减小
(4)两
(5)白细胞
【解析】(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并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但是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故沙尘中的颗粒物严重影响人的呼吸系统,该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虽然前者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但它对外界气体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扬沙期间一定要戴口罩。
(2)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有腺细胞,腺细胞可以分泌黏液,可以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当黏膜上的纤毛向喉部摆动时,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痰中含有细菌,可见含细菌和灰尘的痰液产生于气管和支气管黏膜。故气管和支气管内的纤毛向咽喉方向不停摆动,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形成痰。
(3)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
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故吸气时,由于肋骨间的肌肉与膈肌都收缩,使得胸腔容积扩大,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减小,于是气体就进入肺。
(4)肺泡中的PM2.5需要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才能到达血管中,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故需要穿过2层细胞才能到达血管中。
(5)白细胞的功能是防御和保护,当肺部出现炎症时,白细胞的数目就会增多,来吞噬一些危害人体健康的病菌。
13.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作答:
资料一:夏天是登革热高发季节;广东曾遭遇过最严重的登革热疫情,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伊纹叮咬在人群当中传播,接种疫苗是有效预防登革热措施之一。
资料二:世界“第四大主粮”——马铃薯是全世界120多个国家13亿人的主粮,因此其安全、品质和产量事关重大,2021年6月24日《细胞(CelI)》杂志报道,我国科学家黄三文团队培育出一种用种子繁殖的杂交马铃薯新品种——“优薯1号”(如图)。
(1)资料一: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分析,患登革热的病人属于    ,革热病毒通过伊蚊叮咬在人群当中传播,伊蚊通常把卵产在积水中后孵化,在校园预防登革热的宣传中,请你提出一项阻断这种传染病在校园传播的具体做法的宣传语“   ”,这一预防措施属于    。
(2)资料一:2014年11月2日,世界首个登革热疫苗成功通过测试,该疫苗进入人体后在不引起疾病的前提下,刺激淋巴细胞产生    ,从而将入侵的病原体清除。
(3)资料二:由图可知,马铃薯用块茎繁殖(过程A)的方式属于    (选填“有性”、“无性”)生殖,其产生的后代只具有    (选填“母本”、“父本”)的遗传特性。若用种子繁殖与A过程所示生殖方式相比,优势之一是,后代具有    的遗传特性,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
(4)资料二:结黄色薯的马铃薯在种植过程中结出了一些紫色马铃薯,这种现象称为    裸露在地上的部分马铃薯呈绿色,地下部分是黄色,这说明生物的性状是    共同作用的结果。
(5)资料二:马铃薯晚疫病是由一种叫做“致病疫霉”的真菌寄生引起的,科学家成功地把水稻抗真菌毒素基因连接到马铃薯细胞的DNA分子上,使马铃薯获得了抗病能力。这项技术称为    。
A.克隆技术
B.嫁接技术
C.转基因技术
D.组织培养
【答案】(1)传染源 防蚊虫,防革热 切断传播途径
(2)抗体
(3)无性 母本 双亲
(4)变异 基因和环境
(5)C
【解析】(1)资料一: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分析,患登革热的病人能够散播病原体属于传染源,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革热病毒通过伊蚊叮咬在人群当中传播,伊蚊通常把卵产在积水中后孵化,在校园预防登革热的宣传中,根据阻断这种传染病在校园传播的具体做法的宣传语“防蚊虫,防革热”,这一预防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2)当病原体侵入人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可以产生一种抵抗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该疫苗进入人体后在不引起疾病的前提下,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从而将入侵的病原体清除。
(3)资料二:由图可知,马铃薯用块茎繁殖(过程A)的方式,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其产生的后代只具有母本的遗传特性。种子繁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机性生殖。若用种子繁殖与A过程所示生殖方式相比,优势之一是,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
(4)变异是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结黄色薯的马铃薯在种植过程中结出了一些紫色马铃薯,这种现象称为变异。裸露在地上的部分马铃薯呈绿色,地下部分是黄色,这说明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5)资料二:马铃薯晚疫病是由一种叫做“致病疫霉”的真菌寄生引起的,科学家成功地把水稻抗真菌毒素基因连接到马铃薯细胞的DNA分子上,使马铃薯获得了抗病能力。这项技术称为转基因技术。故选:C。
【新情境】生物学知识与最新的科学技术相结合
14.手静脉识别是新兴的生物识别技术。该技术利用红外线照射,流动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吸收红外线形成静脉分布图像,提取其特征并储存,然后用于比对。其过程示意如图:
(1)手部静脉中流动的血液,回到心脏时,最先进入的心脏腔室为    。
(2)静脉识别被认为具有活体识别、不可复制、唯一稳定等特点,是安全、精准的生物识别技术。科普文章中摘录有关人体静脉的描述,其中支持上述观点的有    。
A.成年人手部静脉特征通常不会改变
B.静脉分布于体内,受外界影响很小
C.静脉分布在皮肤之下,形状复杂
D.若手长时间处于较冷的环境中,则手部静脉会收缩,产生结构性变化
【答案】(1)右心房
(2)ABC
【解析】(1)手部静脉中流动的血液,回到心脏时,最先经上腔静脉进入心脏的右心房。
(2)AC、不可复制,表现静脉的分布受基因控制,成年人手部静脉特征通常不会改变,静脉有的分布较深,有的分布较浅,A,C正确,
B、唯一稳定,表现在静脉分布于体内,不受外界影响,B正确。
D、活体识别,表现若手脱离人体,血液流动特性也不会变化,血管的结构特征也不会变化,D错误。2024年中考生物二轮复习-热点情境(全国通用)
(题型分析+解题技巧+真题研析+题型特训,全方位提升)
题型分析 常见类型 考点链接 热点扫描
所谓“热点”是指当今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曾经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对这些事件或事件中的某些环节运用我们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来予以解释、分析和指导。这些“热点”多年来常被作为中考试题的背景材料。这样的命题引导我们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形成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注重理论联系社会现实、联系生活是初中生物新课标倡导的一个核心理念。课程内容突出了人和生物圈的关系、学会健康地生活、运用生物科学和技术解决新冠疫情的防控、农林、医药卫生、环境保护等实际问题,这些也是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重点。 环境保护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概念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①温室效应 ②酸雨 ③沙尘暴 ④水污染 ⑤土壤污染 ⑥雾霾污染等
疾病预防 细菌和病毒结构 人体免疫防线 传染病的预防 呼吸系统的组成 ①艾滋病 ②禽流感 ③“新冠肺炎” ④手足口病 ⑤埃博拉病毒等
生物技术 发酵技术 遗传变异 眼球结构及功能 神经调节 近视的成因及矫正 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太空育种;克隆技术;杂交水稻;转基因工程;人类基因组计划;器官移植;生化武器;生物芯片;生物制药等
食品安全 消化和吸收 合理膳食 营养物质的作用 人体对物质的运输 ①地沟油 ②“瘦肉精” ③“三聚氰胺” ④“染色馒头” ⑤“毒胶囊”等
粮食生产 无土栽培 生物固氮 植物的生殖 可持续发展 生态农业 生物防治等
(1)在老师的指导下,收集近期发生的、引起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资料。
(2)用所学生物学知识探究这些“热点”问题的发生、发展和传播,大胆、主动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参与社会决策活动。
(3)分析本地区历年来有关“热点”试题题型特点,预测考点、考法及题型。
类型一 环境保护
热点举例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继续一体推进生态建设、城市功能转型与产业优化升级,打生态牌、走绿色路,创新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有效路径,就一定能让广大群众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中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考点清单
一、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1)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
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有:非生物因素:空气、阳光、水、土壤和温度等。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即包括同种生物的其他个体和其他种生物。
(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合作和竞争等。
①捕食关系通常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
②合作关系是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分工合作的现象;
③竞争关系是不同种生物为共同的生存条件而发生争夺的现象。
二、生物适应并影响环境
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同时,生物也能通过自身的生活和活动来改变环境。这种改变可能是有利的(如蚯蚓能改良土壤),也可能是不利的(如人类乱砍乱伐)。
三、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水分、土壤等),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①生产者:自然界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生物。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为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提供了物质和能量,而且也为其他分解者、消费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和消费者是依赖绿色植物而存在的。由此可见,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关键的组成成分。
②消费者:是指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取食其他动植物的生物。
③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将死亡的动植物的遗体分解的微生物。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和真菌。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以及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在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食物链。
①食物链的组成成分中,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只反映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捕食和被捕食而发生的联系。
②任何一条食物链都开始于生产者,终结于最高级消费者。
(2)食物网: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网状,叫食物网。
3、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特点
(1)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通过食物网和食物链进行传递的。
①能量流动
起点: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流向:沿着食物链传递。
流量:被下一个营养级所吸收的部分。散失:呼吸作用、遗体和遗物等。
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不循环,传递效率为 10-20%。形成能量金字塔。
②物质循环(碳循环)
转变成为含碳有机物的过程——光合作用; 含碳有机物在生物中的传递——食物链;
含碳有机物转变成为无机物的过程——呼吸作用、燃烧。特点:周而复始,往返循环。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A.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在不断地变化着,并在一定情况下维持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现象。
B.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自我)调节能力,但该能力是有限的。如果外界的干扰超过了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主要表现为生物物种和数量上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多,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5、生物富集
①概念:环境中的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累的过程。这些有毒物质一般不易分解,不易排出,所以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往往位于食物链的最顶端。
②举例: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鼠以植物为食,蛇以鼠为食,鹰以鼠为食,那么如果受到重金属污染,最终鹰体内积累的重金属最多。
类型二 疾病预防
热点举例
春日伊始,身边咳个不停的人又多了。去年以来,各类呼吸道传染病颇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态势,人们饱受感冒咳嗽的困扰。开春至今,随着流感和支原体的偃旗息鼓,另一种多年没什么存在感的呼吸道疾病被人们重新提起——百日咳。国家疾控局官网定期发布的“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2024年1月1日-2月29日,全国报告百日咳32380例,是2023年同期(1421例)的近23倍。此外,2024年这两个月的3万余百日咳病例中,还出现了13例死亡。不寻常的迹象引起了疾控部门的警惕。
考点清单
一、细菌、真菌和病毒
1、菌落
⑴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菌落。
⑵细菌菌落的特征:菌落比较小,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颜色比较单调,呈白色或黄色。
2、细菌的结构和种类
①细菌的结构:单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另有些细菌有鞭毛、荚膜、芽孢等,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不是繁殖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荚膜具有保护、湿润、
提供营养及防止水分蒸发。
②细菌营养方式:异养(腐生或寄生)。
③细菌的生殖:分裂生殖。
④细菌的种类:根据细菌的形状可大致分为杆菌、球菌和螺旋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幽门螺旋杆菌等。
3、真菌结构和种类
①真菌的结构:由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②真菌的繁殖:酵母菌(出芽生殖、孢子生殖),霉菌(孢子生殖)。
③真菌的主要特征:少数单细胞,绝大多数多细胞结构,具有细胞核;无根茎叶,也不具叶绿体营腐生或寄生生活;一般进行孢子繁殖。有茎叶,也不具叶绿体营腐生或寄生生活;一般进行孢子繁殖。
④真菌有单细胞的真菌(酵母菌)和多细胞的真菌(蘑菇、霉菌等)。
4、病毒的结构及生活方式
病毒的结构十分简单,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①大小:病毒的体积特别小,一个病毒的大小大约是 10~30 纳米,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清。
②形态特点:病毒的外形有球形、杆形和蝌蚪形。
③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一旦离开活细胞,病毒的生命活动就会停
止。
5、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有利:利用病毒制成病原疫苗控制疾病;利用某些病毒防治有害生物;利用病毒进行转基因技术等。
有害:有些病毒能引起动物、植物和人体患病,危害动植物和人体的健康。
二、人体免疫防线
1.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2.第一、二道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各种病原体都有预防作用,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3.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其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4.免疫的功能:
①排除和消灭侵入人体的病原微生物,维护人体健康
②及时清除体内衰老的、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
③随时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三、传染病的预防
1.传染病:由病原体(如:病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2.传染病特点: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播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3.预防传染病措施:
控制传染源:扑杀发现禽流感区域的家禽;隔离传染病患者等。
切断传播途径:勤洗手;对公共区域进行消毒;消灭蚊虫;戴口罩等。
保护易感人群:加强体育锻炼;接种疫苗。
4.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抗原。
类型三 生物技术
热点举例
《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的某项研究结果称“人造子宫”首次通过动物试验。人造子宫(如图所示)用
特殊材质制成的大塑料袋模拟母羊子宫,其中充满了含有盐和其他电解质的溶液,另外,在生物袋外部配置了一个外置机器与早产小羊的脐带连通。早产小羊被放进人造子宫中,在人造子宫中养育4周左右。在人造子宫孕育期间,小羊发育正常。但研究人员指出,这款设备目前并不能用于胚胎发育的早
期阶段。
考点清单
一、现代生物技术
1、转基因技术的概念和应用:
(1)概念:将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叫做转基因技术。如:超级鼠和转基因大豆等。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
(2)应用:①制药: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药物,如:生长激素,干扰素和凝血因子等。
②培育新品种: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农作物新品种,如:转基因番茄、转基因棉花和转基因烟草等。
2、克隆技术的概念和应用:
(1)概念:将一个生物体的细胞或组织,在实验室培育成一个相同新个体的生物技术,叫做克隆技术。如:克隆羊“多莉”的诞生。克隆技术是属于无性生殖。
(2)应用:①拯救物种 ②器官的移植等。
二、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1、微生物在食品和酿造工业等方面的应用:
(1)细菌在生活和工业上的应用:
①乳酸菌与发酵: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泡菜和青贮饲料等。其发酵原理是:在无氧的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化成乳酸和能量。
②醋酸杆菌与制醋:利用醋酸杆菌制作白醋、黑醋等。其制作原理是:利用醋酸杆菌,将葡萄糖转化为醋酸。
③甲烷细菌与沼气:利用甲烷细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将有机物进行发酵,产生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2)真菌在生活和工业上的应用:
①酵母菌与发酵:利用酵母菌制作馒头、包子和蛋糕等。其发酵原理是:酵母菌在有氧时,把葡萄糖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②酵母菌与酿酒:利用酵母菌酿造各种酒类。其酿造原理是:酵母菌在无氧时,把葡萄糖转化成二氧化碳、酒精和能量。
③青霉菌与医药:利用青霉菌提取青霉素(抗生素),它是治疗细菌性传染病的特效药,如:肺炎等。
④霉菌与酱油等:利用霉菌制作酱油、豆豉和豆腐乳等。其制作原理是:将淀粉转化成葡萄糖,将蛋白质转化成氨基酸。
2、食品腐败的原因及如何保存食品:
(1)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生长、繁殖,使食物腐败变质。
(2)保存方法:
①风干保存(如:鱼干等);
②高温灭菌保存(如:罐头食品等);
③低温保存(如:肉的冷冻、水果的低温保鲜等)。
④用盐渍保存(如:咸鱼等);
类型四 食品安全
热点举例
市场监管总局联合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预制菜范围。预制菜是以食用农产品等为原料,经工业化预加工,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的预包装菜肴,不得添加防腐剂。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将推进预制菜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制定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开展预制菜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同时,将在餐饮环节大力推广使用预制菜明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考点清单
一、营养物质的作用
1.糖类:主要能源物质。脂肪:备用能源物质。蛋白质:建造和修复细胞。
2.有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物:水、无机盐。
3.供能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非供能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
4.维生素D和钙:患佝偻病、患骨质疏松病。铁:缺铁性贫血。碘:地方性甲状腺肿。
维生素A:夜盲症、干眼症。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C:坏血病。
二、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消化系统)
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
2.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可以乳化脂肪。
3.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4淀粉在口腔开始消化成麦芽糖,蛋白质在胃内开始消化。脂肪在小肠内开始被消化。三种物质最终都在小肠内消化。
三、人体对废物的排出(泌尿系统)
1.排泄的主要途径:排尿、排汗、呼吸
2.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等部分组成。
3.过滤作用: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起过滤作用。
4.重吸收:肾小管将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重新吸收回血液。
5.尿液的排出过程:
①排尿的途径: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膀胱(暂时储存)→尿道→体外。
②排尿的意义:人体排尿,不仅起到排出代谢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
③其他排泄途径:
呼气:由呼吸系统完成,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
排汗:由皮肤完成,排出少量的水、无机盐和含氮废物。
注意:粪便的主要成分是食物残渣,不是代谢废物,故排便不属于排泄,属于排遗。
四、合理膳食
1.合理营养:全面而平衡的营养。
2.人在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取应当分别占30%、40%、30%。
3.在我国,将产自良好生态环境的,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统称为绿色食品。
4.食物中被称为“第七营养素”的是膳食纤维,它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对维持人体健康有利。
类型五 粮食生产
热点举例
2023年12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202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2023 年12月29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粮食安全保障法,自2024年6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以粮食安全保障为主题的专门法规。粮食安全保障法的制定,对于坚持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健全完善粮食安全保障工作制度,强化风险防范与应急管理,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考点清单
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
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共生、合作、寄生等。
3.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4.生物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
二、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后代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等。后代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
3.一朵花的主要部分是雄蕊和雌蕊,它们与形成果实繁殖后代有关系。
4.绿色开花植物从开花到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
5.种子中最重要部分是胚,胚是新植物的幼体,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子叶。(胚不包括胚乳)。
6.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活的且不在休眠期。
7.种子萌发时,首先是胚根突破种皮发育成根,接着是胚轴伸长,最后是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三、植物的生理活动
1.光合作用的实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2.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增产措施):合理密植、间作套种、长光照时间、提高二氧化碳浓度等。
3.呼吸作用的实质: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
4.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在生产实践中,人们采用晒干、冷藏、密封的方法来保存食物,目的是抑制呼吸作用;排涝、松土,目的是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5.蒸腾作用的意义:植物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降低叶表面的温度;产生蒸腾拉力,促进根不断吸收水和无机盐。
类型一 环境保护
1.(2023 宜宾)每年的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环境保护已引起全球关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减少燃烧石油、煤炭等燃料,可以控制酸雨的产生
B.严禁秸秆焚烧,可以预防火灾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C.减少含钾、含硼的有机物排放,可以预防赤潮产生
D.垃圾分类回收,有利于资源的再次利用和保护环境
2.(2023 西藏)2023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五年工作中狠抓环境保护,科学开展了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进一步补齐基层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短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区完成营造林117.9万亩,修复退化草原437.5万亩。全区7个地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99%以上,主要江河湖泊水质均达到或者优于Ⅲ类标准。请依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人工林树种较单一,自动调节能力较    ,为适应特定环境,树种应优先选取    (填“本地树种”或“外来树种”)。
(2)如图是人工林中部分生物组成的食物链。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生物成分外,还需要补充非生物部分和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是    。如果食虫鸟数量下降,短期内虫的数量将    。
(3)移栽树苗时剪去部分枝叶是为了减小    作用,防止树苗因大量失水而死亡。
(4)植树造林的意义是    (写出一条即可)。
3.(2023 金昌)我们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过程加强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如图为祁连山地区某一湿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请据此分析回答问题。
(1)该食物网中含有    条食物链。
(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和    ,因此该食物网中获得能量最少的生物是    。
(3)请写出该食物网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
(4)与农田生态系统相比,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    ;具有蓄洪抗旱、   等生态作用(答出一点即可)。
(5)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    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类型二 疾病预防
4.(2023 淄博)下列关于免疫和传染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从免疫角度看,人体移植的异体器官属于抗原
B.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蚊子叮咬等途径传播
C.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D.乙型肝炎属于病毒性传染病,可接种乙肝疫苗预防
5.(2023 德州)眼保健操中的“脚趾抓地”动作能刺激足部穴位,使眼睛周围的气血通畅,有助于预防近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关节囊使脚趾运动更灵活
B.关节在抓地过程中起支点作用
C.骨骼肌牵引骨绕关节运动,使脚趾抓地
D.抓地动作的完成受神经系统的支配
6.(2023 德州)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研究表明,全球气候变暖扩大了蚊子的活动范围,从而扩大了疟疾的传播范围。
材料二: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造成的全球性寄生虫传染病,主要通过疟蚊(又叫按蚊)传播。本病长期多次发作后,可引起贫血和脾脏肿大。
材料三:2015年10月,屠呦呦以“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青蒿素,开创疟疾治疗新方法”,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自青蒿素发现以来,青蒿素类药物成为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抗疟药物,为世界抗疟事业带来曙光。
(1)全球气候变暖扩大了蚊子的活动范围,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2)据图1分析,蚊子的发育过程属于    发育。
(3)据上述材料分析,引起疟疾的病原体是    。
(4)疟疾的多次发作会使病人的红细胞减少,导致血液运输    的能力减弱。
(5)为预防疟疾的传播要及时灭蚊,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6)青蒿素能破坏疟原虫的细胞膜和线粒体等结构,最终导致疟原虫死亡。线粒体是    的主要场所。
(7)图2是利用屠呦呦的研究成果开发生产的抗疟药物,该药物属于    (填“处方药”或“非处方药”)。
类型三 生物技术
7.(2023 海南)下列实例与采用的技术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利用酵母菌、醋酸菌分别制作果酒和果醋——发酵技术
B.利用草莓部分组织可以短期内诱导出大量试管苗——杂交技术
C.将环斑病毒株系Ys的复制酶基因转人番木瓜,培育出抗病毒番木瓜——转基因技术
D.将北极狼体细胞中的细胞核与比格犬的去核卵细胞融合,培育出北极狼——克隆技术
8.(2023 遂宁)学习发酵技术后,一位同学试着按如下步骤制作酸奶:①容器煮沸;②牛奶煮开后冷却至35℃左右;③加入两勺酸奶,搅拌均匀;④密封,保温发酵。下列关于这位同学的操作,叙述错误的是(  )
A.步骤①是为了对容器进行消毒
B.加酸奶后搅拌,有利于充分发酵
C.步骤③是为了加入乳酸菌菌种
D.步骤④密封是为了防止牛奶溢出
9.(2023 威海)科学家将某种蜘蛛的基因注入蚕的受精卵中,培育出了蚕的新品种,这种蚕吐出的丝中约有10%的成分与蜘蛛丝的相同。该过程用到的生物技术是(  )
A.杂交技术 B.仿生技术
C.克隆技术 D.转基因技术
10.(2023 海南)认识海洋、热爱海洋,支持并参与降碳、减污、扩绿,成为美丽中国的建设者,是每一位公民的责任和义务。请根据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海洋生物固碳是指通过海洋“生物泵”的作用进行固碳。海洋生物泵以生物或生物行为为动力,由有机物生产、消费、传递、沉降和分解等一系列生物学过程构成的碳从海洋表面向深层的转移。海洋生物泵是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具有重要作用。
资料二:生态浮床是指将植物种植在浮于水面的床体上,充分利用各种生物有效进行水体修复的技术(如图为生态浮床示意图)。海南省文昌市在境内多条河流的支流建设“生态浮床”2700多个,并通过“生态浮床”种植空心菜、水芹等水生植物用于净化水质,相关河流污染物浓度不断下降,水质不断提升。
(1)资料一中“有机物生产、消费、传递”是指藻类等生物吸收    制造的有机物,通过    在生物之间传递,从海洋表面向深层转移。海洋生物泵运转的动力最终来自    。
(2)资料二中生态浮床根系富集的微生物可以将污染物中的有机物转化成    。生态浮床上的水生植物通过    (填器官名称)吸收水体中合氮、磷的无机盐,减少了水体中氮、磷的含量。如果让你筛选浮床上种植的植物种类,需要进行严格的安全评估,从生态安全的角度看,是为了    。
类型四 食品安全
11.(2023 广西)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乎全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下列不能销售的商品是(  )
A.保质期内的果汁 B.有检疫印章的鲜肉
C.有生产许可证的面包 D.刚刚喷洒农药的蔬菜
12.(2023 常州)下列关于食品安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没有经过检疫的猪肉可以食用
B.发芽的马铃薯去芽煮熟后可以吃
C.购买包装食品时,一定要关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D.为防止食品变质,保存时一定要多加些防腐剂
13.(2023 烟台)微生物是一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地球上微生物的诞生可以追溯到35亿年前,远早于人类的诞生。人类对微生物“利用”甚早,却“相识”甚晚。
(1)2200年前的《吕氏春秋》记载“味之美者,越骆之菌”,此“菌”就是古老食材香菇(图1)。香菇地下部分的菌丝能够吸收水和有机物,供给地上部分的[   ]   ,菌褶内能产生大量的    来繁殖后代。
(2)我们的祖先从上古时代就利用微生物制作了多种美味的发酵食品,很多发酵工艺保留至今。小雅同学在家里尝试制作泡菜时,向泡菜坛加入白萝卜、陈泡菜水和食盐水。泡菜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如果人体摄入过量会发生中毒。小雅每天测出不同盐浓度下白萝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依据数据绘制曲线(图2)。分析:
①向泡菜坛中加入陈泡菜水相当于细菌培养的    步骤。
②从食品安全角度来看,白萝卜在腌制多少天后开始食用比较合适,并说出你的理由    。
(3)其实早期人们在享受发酵食品的时候,并不知道是微生物的作用,直至十七世纪后叶 列文虎克利用自制显微镜发现了细菌,才开启了微生物的“相识”之旅。1864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通过“鹅颈瓶”实验,证明了细菌的来源,其实验过程如图3。实验前把肉汤煮沸的作用是    ,分析从A到C
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后来,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发现细菌是单细胞的个体,靠分裂进行生殖。
(4)1892年,俄国科学家伊万诺夫斯基将患病的烟草叶片的汁液通过细菌过滤器后,再滴到健康烟草的叶片上,结果引起花叶病。这个实验证明    。直到二十世纪初,科学家才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烟草花叶病毒,其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    组成。此后,人们对微生物的“相识”才日臻完善。
类型五 粮食生产
14.(2023 长沙)加快粮食烘干设施的建设有利于粮食的储存,原理是种子烘干后能(  )
①抑制呼吸作用
②防止种子萌发
③防止种子霉变
④促进光合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2023 常德)“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小麦、玉米和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关于它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主要食用部分都是胚乳
B.胚都由胚芽、胚轴、胚根和胚乳组成
C.储存种子需要低温、干燥等条件
D.种子萌发需空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等
16.(2023 广东)2023年4月10日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
资料一:深海智能网箱养殖是我国的一种新兴养殖模式,在远离海岸线海域养殖石斑鱼、金鲳鱼和大黄鱼等名贵鱼种。单个网箱一般深20~40米、容积超6万立方米,年鱼产量可达1000吨。网箱利用水下摄像机、传感器、5G网络和北斗定位系统等设备建构了智能管理系统,采集水质及鱼群生长状况等数据并传送到信息控制中心,实现监测水质、自动调控投饵机投放饲料和清洗渔网等功能。
资料二:除大力推进深海智能网箱建设外,广东省还将充分发挥地理区位和经济优势,进一步建设“蓝色粮仓”,希望在约42万平方公里海域上“再造一个海上新广东”。
请回答:
(1)鱼类含有蛋白质、   、糖类、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等营养物质,是重要的食物来源。   是蛋白质在人体内消化的最终产物,主要在    (填器官)被吸收。
(2)石斑鱼用    呼吸,通过    来游泳,在水质好、水流快的环境中养殖可达到“类野生”的品质。深海智能网箱中的水质、水温、藻类和小鱼虾等均会影响石斑鱼的生长,这些因素统称
为    。
(3)根据资料一可推知,网箱的智能管理系统与反射弧的结构类似,其中水下摄像机和投饵机分别相当于反射弧结构中的    、   。
(4)广东省在建设“蓝色粮仓”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请你结合资料二分析原因(写出一条即可)。    。
17.(2023 孝感)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粮食安全中具有重要地位。图甲为玉米叶片的某项生理活动,图乙为玉米在夏季晴朗的一天24小时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变化曲线图,图丙为玉米种植密度与单株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甲中b为氧气,则该生理过程为    作用,该过程可将    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2)图乙中表示玉米呼吸作用的是    。
(3)图丙中的d点和c点相比,限制单株玉米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种植密度,由此启示,在农业生产上,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应做到:   。
(4)玉米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有正常叶和皱缩叶两种形态,由一对基因控制(B表示显性基因,b表示隐性基因)。有性生殖过程中,这对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是    。为研究玉米叶形态的遗传特性,提高玉米产量,研究人员做了相关实验,如图丁,由此可判断皱缩叶为    性状,子二代中决定玉米叶形态的基因组成有    。
1.2023年4月22日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这是一个专门为世界环境保护而设立的节日,旨在提高民众对于现有环境问题的认识,并动员民众参与到环保运动中,通过绿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提倡使用无磷洗衣粉
B.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
C.退耕还林还草
D.大量使用塑料袋
2.作为21世纪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生物技术已在工业、农业、环境保护、医药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生物技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制作葡萄酒时需要密封,而制作酸奶时不需要密封
B.克隆羊“多莉”的问世,说明了克隆技术属于有性生殖
C.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抗虫棉新品种,一定改变了细胞核内的遗传信息
D.生物技术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不会带来明显或潜在的威胁
3.2023年2月6日,路透社报道,以色列研究人员表示,一种配备了利用蝗虫触角的生物传感器的新型嗅探机器人能够帮助推进疾病诊断和改进安全检查。蝗虫是一种常见的昆虫,有着比较特殊的生殖发育过程,下列昆虫中,与蝗虫生殖发育过程相同的是(  )
A.蜜蜂和蚂蚁 B.蝴蝶和蝉
C.苍蝇和蚊子 D.螳螂和蝼蛄
4.肠道“显微胶囊”是一种用于诊断胃肠道疾病的可吞咽式小型设备(如图),患者将智能胶囊吞下后,它即随着胃肠肌肉的运动节奏依次通过消化道的各个结构,同时对经过的胃肠道进行连续摄像。结合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显微胶囊依次经过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
B.显微胶囊进入结构④时,结构④的蠕动属于物理消化
C.显微胶囊可进入结构②,②分泌的消化液含消化脂肪的消化酶
D.⑥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新情境】生物学知识与最新的科学技术相结合
5.据2024年3月新闻报道,我国脑机接口技术取得新突破!一名四肢瘫痪14年的患者,终于实现了用意念控制机械手拿水喝。对该过程发挥支配与调节作用的主要是(  )
A.神经系统 B.运动系统
C.循环系统 D.内分泌系统
【答案】A
【解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它们组成了中枢神经系统,主管接收、分析、综合体内外环境传来的信息,然后发出指令。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了周围神经系统,能够传递信息。从而使身体各部分能够协调一致、默契配合。题干中一名四肢瘫痪14年的患者,实现了用意念控制机械手拿水喝。对该过程发挥支配与调节作用的主要是神经系统。
故选:A。
6.2023年“假泰国香米”事件又一次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和合理膳食的高度关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隔夜的米饭可以放心食用,这样可以避免浪费
B.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少,可以由其他营养物质代替
C.米饭中含有大量淀粉,能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D.对于幼儿来说,每日只要提供足够的蛋白质,不吃大米饭也没关系
7.近年来,“注胶虾”、“硫磺笋”等事件一次次引发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忧虑。关于食品安全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购买食品要看保质期
B.青菜买回后要清洗干净
C.购买检疫合格的猪肉
D.只要包装好的食品即可食用
8.国家《粮油仓储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规定,在常规储存条件下,粮油正常储存年限一般为小麦5年,稻谷和玉米3年,豆类2年。国家储备粮库储存的粮食要求要做到每年进新粮更换陈粮,循环周转储存粮食,确保储存的粮食在保质期内拿到消费市场销售。部分到期陈化粮,要确保输送到饲料加工厂进行加工生产,保证到期陈化粮不直接流向食品加工销售市场。为什么陈化粮不能再作为人们食用的粮食出售?主要原因是(  )
A.这些种子到期已经腐烂发霉不能继续食用了
B.这些种子深度休眠无法播种
C.这些种子的胚已经死亡无法正常萌发
D.这些种子呼吸作用消耗了大量有机物
9.种子被称为“农业的芯片”。当前,中国农作物特别是粮食种子,如水稻,小麦,大豆等能够靠自己来解决,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但还有一些农作物的种源仍然依赖进口,其中就包括柑橘、苹果,草莓等常见水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柑橘的果实是营养器官,由子房发育而来
B.草莓酸甜可口,叶脉是网状脉,属于双子叶植物
C.水稻、小麦、大豆种子萌发时所需的营养物质由胚乳提供
D.苹果果实中储存的营养物质是由木质部中的筛管运输而来的
【跨学科】生物学知识与语文中的诗词相结合
10.【材料一】“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首辛弃疾的《西江月》描写了一幅优美的田园景色。
【材料二】长沙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有自然生长和引进栽培树102科、977种,其中常绿树462种,落叶树515种,乔木457种,灌木414种,竹藤类106种。
【材料三】长沙市共建设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省级森林公园7个,国家级湿地公园5个,全市林地面积达60.7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4.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蛙声一片”与水稻丰收相联系,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    。据调查,长沙市市区中蛙的种类和数量呈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2)资料二体现了长沙市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    的多样性。
(3)森林生态系统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显著,被称为“地球之肺”和“   ”。
(4)为了实现“山水洲城”宜居城市这一目标,你作为长沙市的一员,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应该怎么做?   。(请写出一点)
11.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红绿灯是重要的交通信号,行人与机动车辆根据红绿灯能行,以保证交通系统正常运转。为了进一步确保行人安全,某市区主干道在红绿灯基础上增强了语音提示系统。当人行横道信号灯红灯亮时,会发出“现在是红灯,禁止通行”的语音提示,并伴随慢节凑“叮叮”声提醒行人稍等片刻,当人行横道信号灯亮绿灯时,会发出“现在是绿灯,请通行”的语音提示,并伴随急促的“叮叮叮”声提醒行人通过人行横道。市民普遍表示,升级后的红绿灯更加人性化,给严重近视或视力障碍的人、甚至看手机的低头族提供了更多的提醒,使行人过马路时更加安全、便利。
资料二:酸雨、温室效应、生物的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化学污染、极地臭氧层空洞……世界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1972年6月5日《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世界环境日”的作用在于唤起全世界人民都来注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自觉采取行动参与环境保护。
(1)行人看见绿灯并穿过人行横道的过程中,感受光刺激的是    ,完成此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
(2)视障者听到慢节奏“叮叮”声时,声波引起耳的    震动,最终在    形成听觉。腿部肌肉接收到神经中枢传出的信号后收缩,产生运动使视障者安全通行,整个过程属于    反射。
(3)在世界环境问题中,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其中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主要是    ,造成酸雨的气体主要是    ,有“空中死神”之称的是    。
(4)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绿色消费,推动绿色发展。请你分别选择一种恰当的出行方式,将序号填在横线上:近处    ;长途    。
①步行、骑自行车
②乘坐高铁或火车
12.阅读资料,完成以下问题:
最近,全国多个省份出现沙尘天气,同学们纷纷吐槽自己每天都在过“吃土模式”。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灾害,指的是大风卷起大量沙土,形成高浓度的悬浮颗粒物,影响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的现象。沙尘暴中的颗粒物主要分为PM10(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和PM2.5(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10主要沉积在上呼吸道,PM2.5则可以进入下呼吸道和肺泡,可造成肺部和心脑血管的损伤。这些颗粒物会刺激和破坏呼吸道的黏膜和纤毛,降低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引起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症状。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颗粒物中,还可能导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尘肺等慢性呼吸道疾病。
(1)沙尘中的颗粒物严重影响人的呼吸系统,该系统的组成包括    和    两部分。虽然前者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但它对外界气体的处理能力是    的,所以,扬沙期间一定要戴口罩。
(2)气管和    内的纤毛向咽喉方向不停摆动,把外来的尘粒、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形成    。
(3)PM2.5会随吸气过程进入人体。吸气时,由于肋骨间的肌肉与膈肌都    (填“收缩”或“舒张”),使得胸腔容积    (填“扩大”或“缩小”),肺内的气体压力相应    (填“增大”或“减小”),于是气体就进入肺。
(4)肺泡中的PM2.5需要穿过    层细胞才能到达血管中。
(5)肺部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的哪一类细胞的数量可能会增多?   。
13.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作答:
资料一:夏天是登革热高发季节;广东曾遭遇过最严重的登革热疫情,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主要通过伊纹叮咬在人群当中传播,接种疫苗是有效预防登革热措施之一。
资料二:世界“第四大主粮”——马铃薯是全世界120多个国家13亿人的主粮,因此其安全、品质和产量事关重大,2021年6月24日《细胞(CelI)》杂志报道,我国科学家黄三文团队培育出一种用种子繁殖的杂交马铃薯新品种——“优薯1号”(如图)。
(1)资料一: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分析,患登革热的病人属于    ,革热病毒通过伊蚊叮咬在人群当中传播,伊蚊通常把卵产在积水中后孵化,在校园预防登革热的宣传中,请你提出一项阻断这种传染病在校园传播的具体做法的宣传语“   ”,这一预防措施属于    。
(2)资料一:2014年11月2日,世界首个登革热疫苗成功通过测试,该疫苗进入人体后在不引起疾病的前提下,刺激淋巴细胞产生    ,从而将入侵的病原体清除。
(3)资料二:由图可知,马铃薯用块茎繁殖(过程A)的方式属于    (选填“有性”、“无性”)生殖,其产生的后代只具有    (选填“母本”、“父本”)的遗传特性。若用种子繁殖与A过程所示生殖方式相比,优势之一是,后代具有    的遗传特性,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
(4)资料二:结黄色薯的马铃薯在种植过程中结出了一些紫色马铃薯,这种现象称为    裸露在地上的部分马铃薯呈绿色,地下部分是黄色,这说明生物的性状是    共同作用的结果。
(5)资料二:马铃薯晚疫病是由一种叫做“致病疫霉”的真菌寄生引起的,科学家成功地把水稻抗真菌毒素基因连接到马铃薯细胞的DNA分子上,使马铃薯获得了抗病能力。这项技术称为    。
A.克隆技术
B.嫁接技术
C.转基因技术
D.组织培养
【新情境】生物学知识与最新的科学技术相结合
14.手静脉识别是新兴的生物识别技术。该技术利用红外线照射,流动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吸收红外线形成静脉分布图像,提取其特征并储存,然后用于比对。其过程示意如图:
(1)手部静脉中流动的血液,回到心脏时,最先进入的心脏腔室为    。
(2)静脉识别被认为具有活体识别、不可复制、唯一稳定等特点,是安全、精准的生物识别技术。科普文章中摘录有关人体静脉的描述,其中支持上述观点的有    。
A.成年人手部静脉特征通常不会改变
B.静脉分布于体内,受外界影响很小
C.静脉分布在皮肤之下,形状复杂
D.若手长时间处于较冷的环境中,则手部静脉会收缩,产生结构性变化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