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 科学探究(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中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 科学探究(原卷版+解析版)

科学探究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将写有字母的透明胶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物像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载玻片上写的是“d”
B.物像不清晰时可调大光圈
C.将载玻片向右上方移动可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D.物像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答案】B
【解析】A.显微镜成的物像是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视野中观察到的物像是“P”,则在载玻片上写的是“d”,A正确。
B.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物像不清晰时应该调节细准焦螺旋,与调节光圈无直接关系,B错误。
C.显微镜成的像是倒像,像的移动方向与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即物像偏向右上方,装片就应向右上方移动,C正确。
D.物像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D正确。
2.有人做了图示装置,甲瓶的玻璃管呈S型,乙瓶的玻璃管竖直向上,烧瓶内装相同的肉汤,将两烧瓶的肉汤同时煮沸冷却后放置一段时间,观察肉汤的变化。你认为影响本实验实验结果的变量是(  )
A.氧气 B.烧瓶放置时间
C.微生物 D.烧瓶容量
【答案】C
【解析】如图,将两个烧瓶内的肉汤同时煮沸放凉,即两瓶中都高温灭菌,甲瓶的瓶口是竖直向上的,因此空气中的微生物会通过竖直的瓶口进入甲瓶的肉汤中,使肉汤变质腐败。而乙瓶的瓶口是拉长呈S型的曲颈的,空气中的微生物就会被S型的曲颈阻挡住,微生物就不能进入乙瓶的肉汤中,肉汤保持新鲜。由上可知,甲乙两组的区别是甲组肉汤中有微生物,乙组的肉汤中无微生物,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有无微生物。
3.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左图转为右图,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序是(  )
①转动细准焦螺旋 ②转动粗准焦螺旋 ③移动装片 ④调节光圈 ⑤转动转换器
A.③一⑤一②一① B.③一⑤一④一①
C.③一①一④一⑤ D.④一③一②一⑤
【答案】B
【解析】低倍镜观察到物像如何换用高倍物镜观察呢,首先要移动玻片把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因为高倍镜的视野窄,虽然在低倍镜下能看到的物像,如果偏离视野中央的话,换上高倍镜,物像可能就不在视野中了。低倍镜换高倍镜是通过转动转换器来完成的。当换上高倍镜后,由于视野变窄,透光量少,视野就会变得很暗,需要调节光圈或反光镜使视野变得亮一些。换上高倍物镜后物像只是有点模糊,一般转动细准焦螺旋就能使用物像更加清晰,所以顺序是③移动装片, ⑤转动转换器,④调节光圈,①转动细准焦螺旋。
4.在自然或真实的条件下,不对研究对象加以控制,只记录自然发生的事件,以获取有意义信息的方法,称之为(  )
A.调查法 B.分类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答案】C
【解析】A、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
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A不符合题意;
B、分类法: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为种属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B不符合题意;
C、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C符合题意;
D、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一般步骤:①发现并提出问题;②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③作出假设;④设计实验方案;⑤实施实验并记录;⑥分析实验现象;⑦得出结论,D不符合题意;
5.实验器具主要是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使用仪器较多.下列实验器具可用于加热、配制溶液的是(  )
A.培养皿 B.滴瓶 C.烧杯 D.酒精灯
【答案】C
【解析】培养皿、滴瓶不能用来加热,酒精灯不能用来配制溶液,烧杯可以用来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多量液体试剂.
6.我们在七年级上学期学习过的《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叶片用酒精脱色时需要水浴加热,下列哪个实验需要用到水浴(  )
A.测定花生种子中的能量
B.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
C.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D.甲状腺对蝌蚪的发育的影响
【答案】B
【解析】A、测定种子内的能量是通过测量食物燃烧放出的热能来测定,过程是通过燃烧观察水温上升的情况,不需要水浴加热,A不符合题意;
B、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因此在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时需要37℃的水浴,B符合题意;
C、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将小鱼尾鳍置于显微镜中用低倍镜观察即可,不需要水浴,C不符合题意;
D、在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影响的过程时,需要将蝌蚪置于水中,但不需要水浴,D不符合题意。
7.观察鸟卵的结构时常选用鸡蛋。图1是观察鸡蛋的结构部分操作示意图,图2是鸟卵的结构模式图。有关操作或分析错误的是(  )
A.将鸡蛋钝端的蛋壳敲碎,剥去破碎的蛋壳,可观察到外卵壳膜
B.用镊子撕破外卵壳膜,即看到②卵黄膜
C.剪破内卵壳膜,将里面的物质倒入培养皿进行观察
D.①胚盘进行胚胎发育时需要④卵白供给养料和水分
【答案】B
【解析】A.用解剖剪后端轻轻地将鸡蛋钝端的蛋壳敲碎,剥去破碎的蛋壳,可观察到紧贴着蛋壳的外卵壳膜,A不符合题意。
B.用镊子撕掉外卵壳膜,既可以看到气室,气室贮存着空气,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B符合题意。
C.用解剖剪将剪破内卵壳膜,使壳膜内的卵白和卵黄等物质倒入培养皿进行观察,C不符合题意。
D.④是卵白,卵白含有营养物质和水分,供①胚盘进行胚胎发育时所需,D不符合题意。
8.下列有关探究“ 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的实验叙述, 错误的是(  )
A.在大、 小花生品种中分别随机取出 30 枚果实进行测量,取平均值
B.通常测量比较花生果实长轴的长度,并绘制曲线图
C.不同品种的花生首先取决于遗传物质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
D.小花生种在肥沃的土壤中,其果实会长大, 是因为其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答案】D
【解析】A、在实验中,不能对检测对象逐一检查时,可以从检测对象总体中抽取少量个体作
为样本,这样检测的结果能够反映总体的情况,这种方法叫做抽样检测法,为了使抽样检测的结果接近总体真实情况,抽样时应当尽量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要随机取样不能挑选;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样品
要有足够的数量,不要少于30粒,然后算取平均值,可见A说法正确,A不符合题意。
B、测量花生果实长度一般是测量长轴的长度,然后根据实验测得结果绘制曲线图,这样比较直观形象,B说法正确,B不符合题意。
C、不同的品种的花生遗传物质不同,所以花生长短存在差异,当然花生果实大大小也与外界环境有关 ,C说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小花生种植在肥沃的土壤中会长大,这是由于环境改变引起的性状改变,但是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可见D说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
9.制作临时玻片时,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
A.擦拭玻片 B.取生物材料
C.盖上盖玻片 D.染色后再观察
【答案】D
【解析】染色的正确方法是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使稀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染色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观察,提高观察效果;如果被观察的结构较大或本身有色如观察叶片的结构就不用染色,因此并非属于制作临时装片必不可少的步骤是D染色.
10.如图是一台光学显微镜镜盒里的4个镜头,甲、乙一端无螺纹,甲较长,乙较短;丙、丁有螺纹,丙较长,丁较短。若要在视野内看到较多的细胞和要看到较清晰的细胞结构,宜选用的镜头组合分别是(  )
A.甲和丙 乙和丁 B.乙和丙甲和丁
C.甲和丁乙和丙 D.乙和丁甲和丙
【答案】C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又甲、乙一端无螺纹为目镜,丙、丁有螺纹为物镜,其目镜和
物镜的组合是长目镜甲和短物镜丁;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越大越清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若要在视野内较清晰的细胞结构,宜选用的镜头组合是短目镜乙和长物镜丙。
11.如图装置可探究“适宜的温度对种子萌发影响”的组合是(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③ D.②和④
【答案】D
【解析】图中②④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温度,可探究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12.观察蚯蚓的实验中,同学把蚯蚓放在干燥的木板上,发现蚯蚓活动能力慢慢下降,甚至死亡,其原因是(  )
A.体内水分散失,血液循环停止 B.刚毛损伤,影响运动
C.体表逐渐干燥,无法呼吸 D.水分散失过快,蚯蚓缺水死亡
【答案】C
【解析】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粘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用湿润的体壁呼吸。若让蚯蚓在干燥的木板上运动时间过长,会使蚯蚓的活动能力下降,甚至死亡,原因是体表逐渐干燥,无法呼吸。
13.科学研究中经常用模拟实验来解决不能或不便用直接实验法解决的问题,便于提高效率、获取证据。依据下图对米勒模拟实验的解释你不认同的是(  )
A.①内模拟了原始大气及闪电
B.②内模拟了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降雨的过程
C.③内模拟了原始海洋
D.④内产生了多种蛋白质等大分子有机物
【答案】D
【解析】米勒的实验如上图,将水注入左下方的③烧瓶内,先将①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③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①内的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②冷凝器的冷却后(模拟了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降雨的过程),积聚在④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生成了多种氨基酸,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米勒的实验仅能证明无机小分子物质可以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氨基酸,而不是蛋白质,
14.下列有关实验过程或结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徒手切片时,缓慢切割叶片
B.在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取培养液
C.小鱼尾鰭中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D.显微镜中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
【答案】A
【解析】A、在制作临时切片时,用镊子取一片新鲜的植物叶片,平展在载玻片上,用手捏紧
两个并排的双面刀片,迅速切割载玻片上的叶片,而不能缓慢切割叶片,可见A说法错误,A符合题意。 B、草履虫属于单细胞的动物,属于好氧性动物,所以在培养液中,草履虫一般会集中在表层,可见B是法正确,B不符合题意。 C、毛细血管管腔小,血流速度慢,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可见C是法正确,C不符合题意。 D、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放大的倒像,可见D是法正确,D不符合题意。
15.一项关于“跑步真的伤膝盖吗?”的大数据调查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被调查的人群 适度跑步者 久坐者 职业竞技跑步运动员
关节炎发病率 3.5% 10.2% 13.3%
A.久坐者关节炎发病率最低
B.适度跑步能降低关节炎的发病率
C.过度运动会损伤关节
D.关节软骨表面光滑能减少运动时的摩擦
【答案】A
【解析】A、科学、系统的体育锻炼,即可以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又可以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运动幅度。久坐者影响关节的发育,错误。
B、据表中数据可见:适度步者关节炎发病率相对较低,因此,适度跑步能降低关节炎的发病率,正确。
C、据表中数据可见:职业竞技跑步运动员关节炎发病率相对较高,跑步运动员的运动量比较大,因此,过度运动会损伤关节,正确。
D、关节软骨,表面光滑,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缓冲运动时产生的震动,正确。
16.类比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如果将一名进入学校作案的小偷类比成病原体,那么公安干警、学校的围墙和巡逻的保安分别可以类比成人体的第几道防线?(  )
A.一、二、三 B.三、二、一 C.三、一、二 D.二、三、一
【答案】C
【解析】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异
物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如白细胞),具有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作用;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
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免疫分为两种,一种是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另一种是特异性免疫,是出生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其中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为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因此如果将一名进入学校作案的小偷类比成病原体,那么公安干警具有特异性免疫,学校的围墙相当于第一道防线,巡逻的保安具有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作用,相当于第二道防线。
17.图为显微镜结构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改变物像大小应转动④ B.换高倍物镜应转动③
C.大幅度下降镜筒应转动② D.在高倍镜下调节物像应转动①
【答案】B
【解析】A.④反光镜能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但是,转动反光镜不能改变物像大小,A不符合题意。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镜筒下端的一个能转动的圆盘叫做转换器。其上可以安装几个物镜,观察时便于调换不同倍数的镜头,故换高倍物镜应转动③转换器,B符合题意。
CD.准焦螺旋用于升降镜筒,其中粗准焦螺旋升降镜筒的范围较大;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故大幅度下降镜筒应转动①粗准焦螺旋,而在高倍镜下调节物像应转动②细准焦螺旋,CD不符合题意。
18.在载玻片上画一个“↗”符号,用低倍镜观察时,在视野里所见的图像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旋转180度后得到的是“↙”。
19.吸烟、酗酒、吸毒都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的不良行为。某同学设计实验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有关该探究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在花鸟虫鱼市场购买或在池塘捕捞水蚤
B.实验假设只能是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
C.需要设计多组有浓度梯度的实验进行探究
D.要观测水蚤的心率,可设计表格统计数据
【答案】B
【解析】A、对于水蚤的选择要求是健康的、个体大小相差不大的就可以,A不符合题意;
B、实验假设是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或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无影响,B符合题意;
C、探究“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的实验是对照实验,因此必须配制几种不同浓度的溶液,以便形成对照,来表明不同浓度的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不同,C不符合题意;
D、要观测水蚤的心率,可设计表格统计数据,观测不同浓度的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
20.如图是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步骤,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操作顺序是③①④② B.②中滴加的液体是清水
C.③中滴加的液体是碘液 D.④的目的是避免细胞重叠
【答案】A
【解析】A.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简记为:③滴→①刮→涂→④盖→②染,符合题意。
B.②是染,把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直到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不符合题意。
C.③滴是指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不符合题意。
D.④盖是指盖上盖玻片,先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让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然后轻轻盖上,避免出现气泡,不符合题意。
21.下列关于科学探究一般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开始
B.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解释,未必与事实相符
C.对照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因素也不同
D.重复多次实验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答案】C
【解析】A、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步,A不符合题意;
B、作出假设是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未必与事实相符,B不符合题意;
C、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变量外其他因素必须相同,C符合题意;
D、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单一变量、重复实验是提高实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途径,D不符合题意。
22.在进行“探究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实验中,一般不能作为相互对照的一组实验是(  )
A.甲组有光,乙组无光 B.甲组有光干燥,乙组黑暗湿润
C.甲组干燥,乙组湿润 D.甲组有空气,乙组无空气
【答案】B
【解析】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
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在四个选项中,只有选项B不是单一实验变量,有两个变量。B符合题意。
23.李明同学于4月中旬晴朗的一天做了如下探究:从早上6点开始,在同一植株的相同位置上,每隔6小时摘取一片形状大小相同的叶子,并按时间顺序编号后低温保鲜,早上6点的编号为甲,中午12点的编号为乙,下午6点的编号为丙,晚上12点的编号为丁,然后将这4片叶子进行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颜色最深的和颜色最浅的分别是(  )
A.甲丙 B.乙甲 C.乙丁 D.丙甲
【答案】D
【解析】绿色植物在夜间只进行呼吸作用,而在有光的条件下即进行光合,又进行呼吸作用。
甲是早上6点摘取的叶,植物在夜间只进行呼吸作用,会消耗大量的淀粉(有机物),所以早上6时的叶中淀粉较少,滴加碘液颜色最浅。
乙是在中午12点摘取的叶子,此时植物体内由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还没有达到最大值,所以滴加碘液颜色不是最深。
丙是傍晚6点摘取的叶子,植物进行了一天的光合作用,体内的淀粉积累的较多,滴加滴加碘液颜色最深。
丁从傍晚6点到夜间的12点,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掉了一部分白天积累的有机物,所以滴加碘液颜色不是最深。
根据以上的分析判断:丙颜色最深,甲颜色最浅。
24.图为气球、橡皮膜、玻璃罩和玻璃管等材料制作的呼吸过程模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图模拟人吸气状态
B.该图气球模拟肺
C.该图表示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
D.该图表示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
【答案】D
【解析】题图分析,1、题图是呼吸过程模型图:玻璃罩模拟胸廓,玻璃管模拟气管和支气管,气球模拟肺,橡皮膜模拟膈肌。
2、题图中箭头向下,表示膈顶下降,此时膈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肺内气压变小,完成吸气过程。
所以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25.下列关于“观察水螅的体型和生活状态及培养水螅”的叙述。最确切的是(  )
A.从培养液的底层中取水螅 B.用新鲜自来水培养水螅
C.观察生有芽体的饥饿水螅 D.观察生有芽体的饱食水螅
【答案】C
【解析】放置几天后的自来水,氯气逸出、氧气增加,有利于水螅生长;不生芽体的水螅便于观察水螅的形态;饥饿的水螅便于观察水螅的捕食和运动,所以放置几天后的自来水中,不生芽体的饥饿的水螅利于观察水螅的体形和生活状态。故答案为:C。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本卷共5题,每空1分,共50分。
二、实验探究题
26.草履虫十分微小,身体像一只倒转的草鞋,对外界的有利刺激或有害刺激都能够作出反应。请分析回答问题:
(1)观察草履虫时,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取一滴放在载玻片上,然后在培养液上放几丝棉花纤维,再盖上盖玻片,这是为了    ,便于观察;最后将玻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在
   (填“高”或“低”)倍镜下行进观察。
(2)根据观察,小秦绘制了如图1所示的草履虫结构模式图,草履虫靠[   ]   ([]内填序号,横线上填名称)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3)草履虫会趋利避害吗?如图2,小秦又在甲、乙两载玻片上都各滴两滴相同的草履虫培养液A和B,
并在甲载玻片B培养液旁放一小粒食盐,在乙载玻片B培养液旁放一滴肉汁,然后用解剖针分别在两个液滴之间轻轻一划,使其连通。
a.用放大镜观察,一段时间后,发现甲载玻片上草履虫向    (填图上字母,下同)液滴移动,乙载玻片上草履虫向    液滴移动。
b.上述现象表明    对草履虫来说是有利刺激。
c.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4)当草履虫生长到一定大小时,就会通过    产生新的个体。
【答案】(1)限制草履虫运动过快;低
(2)③;纤毛
(3)A;B;肉汁;草履虫能够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意思相近即可)
(4)分裂
【解析】(1)在载玻片的培养液上放几丝棉花纤维,然后盖上盖玻片,在低倍镜下观察草履虫的形态和运动,在此放几丝棉花纤维的目的是限制草履虫运动过快。
(2) 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个体微小,我们要借助显微镜或放大镜进行观察。草履虫全身布满③纤毛,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3)a.一段时间后,发现甲载玻片上草履虫向A液滴移动,乙载玻片上草履虫向B液滴移动。
b.食盐对草履虫是有害的刺激,肉汁对草履虫是有利的刺激。
c.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草履虫能够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
(4)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生长到一定大小时,就会通过分裂产生两个新的个体。
27.科学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发现温室大棚的内壁凝结了水珠,根据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同学们认为除了土壤中水分的蒸发,水还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那么,植物体的什么结构与蒸腾作用有关呢?同学们对该问题作出了假设,并通过图1所示实验装置进行了实验验证。
(1)同学们作出的假设是____ 。
A.蒸腾作用能促进植物体吸收水分
B.叶片总面积大小影响蒸腾作用的强度
C.茎在蒸腾作用中起到运输的作用
D.不同植物蒸腾作用主要场所不同
(2)实验中设置油层的目的是   。
(3)大家用显微镜观察了大棚植物的叶表皮结构(如图2)。图中a是   ,b是   细胞。植物可以通过控制 b的形状和大小来控制   和   的进出。
(4)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对环境的作用是   、   。
(5)图乙为密闭大棚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一昼夜变化曲线。由图分析可知:12时至 18时,大棚植物的光合速率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速率;图示的 24 小时内,植物中有机物积累在_时左右最多,24时比0时的植物体内有机物量   。
【答案】(1)B
(2)防止水分从液面蒸发
(3)气孔;保卫细胞;气体;水分
(4)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5)大于;18
【解析】(1)根据题干“植物体什么结构与蒸腾作用有关呢?”作出的假设:叶片总面积大小影响蒸腾作用的强度。B符合题意。
(2)因为油在水的表面上形成一层保护膜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实验中设置油层的目的是防止水分从液面蒸发。
(3)图2中a是气孔,b是保卫细胞。气孔是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反之,气孔关闭。植物可以通过控制 保卫细胞的形状和大小来控制气体和水分的进出。
(4)植物体吸水的水分主要用于植物体的蒸腾作用,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对环境的作用是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雨量。
(5)由图分析可知:12时至18时,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植物的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6时~18时BD时间段内二氧化碳的含量下降,说明植物体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比释放出二氧化碳的量多,也就是光合作用的速率大于呼吸作用的速率,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得以积累,18时以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也就是呼吸作用的速率大于光合作用的速率,植物体内有机物的量减少,所以植物中有机物积累在18时左右最多;E点二氧化碳含量低于A点,可见24时比0时的植物体内有机物量多。
28.同学们设计模拟实验,探究食物中的蛋白质在人体不同消化器官(烧杯标签所示)内的消化过程,实验步骤和反应结束后物质的检测结果如下。
试管编号 ① ② ③ ④
蛋白质含量 +++++ +++ - +++++
(注: “+”数量越多,代表含量越高,“-”表示不含有)
(1)①号试管内加入蛋白液的量为   毫升;②号试管内加入的消化液是   ;③号试管模拟的器官是   。各组的水浴温度均控制在37℃,该温度设计是为了模拟   温度,以保证反应温度适宜。
(2)分析实验结果时,与   号试管相比,可知蛋白质被各消化液消化的程度。
(3)由实验结果可知:人体内能够消化蛋白质的器官有   。
(4)蛋白质在消化系统中最终被分解成   才能被人体吸收。不同器官内的蛋白质经过消化以后,产物能否被人体直接吸收?同学们依据“小分子能够通过半透膜,而大分子则不能”的原理,设计模拟实验进
一步探究。分别将上述各试管内的有关液体,放入下图所示的装置中逐一进行实验,请你选择:甲中应放入   (选填a或b);一段时间后,应检测   (选填c或d)处是否含有反应后的产物。
a.反应前的蛋白液b.反应后的液体c.甲d.乙
【答案】(1)2;胃液;小肠;人体
(2)④
(3)胃和小肠
(4)氨基酸;b;d
【解析】(1)根据对照实验变量唯一性原则,各试管中应加入相同的蛋白液,所以①号试管内加入蛋白液的量为2毫升;②号试管模拟胃内的消化过程,所以应加入的消化液是胃液;③号试管中加入了胆汁、肠液、胰液,要模拟的器官是小肠;各组的水浴温度均控制在37℃,该温度设计是为了模拟人体温度,以保证反应温度适宜。故填:2;胃液;小肠;人体
(2)在四个装置中,不加任何消化液、加入等量清水的④号试管起对照作用,分析实验结果时,其他装置应与它进行对照。故填:④
(3)由实验结果可知:模拟口腔的①试管中和加入清水的④试管中蛋白质含量最高且相同,说明蛋白质在口腔中不能被消化,相比①号和④试管,模拟胃的②号试管和模拟小肠的③号试管中蛋白质含量减少,且③号试管中蛋白质减少最多,说明胃和小肠人体内能够消化蛋白质,且小肠是消化蛋白质的主要场所。
故填:胃和小肠
(4)蛋白质在消化系统中最终被分解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
为探究不同器官内的蛋白质经过消化以后,产物能否被人体直接吸收,可依据“小分子能够通过半透膜,而大分子则不能”的原理,设计模拟实验进一步探究。如图中装置,将上述各试管内的反应后的液体,放入甲中,逐一进行实验。若乙中出现试管中物质,则说明能被吸入;若乙中没有出现试管中物质,则说明不能被吸入。故填:氨基酸;b;d
29.实验探究。
我国工业的迅速发展使一些地区成为酸雨多发区,生物学兴趣小组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过程
如下:
⑴材料用具∶绿豆种子,食醋,清水,烧杯,培养皿,滴管,吸水纸,pH试纸。
⑵提出问题︰         
⑶作出假设︰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有不利影响。
⑷制定并实施计划:
①配制模拟“酸雨":将  与清水混合,用pH试纸测量溶液pH,分别配制pH为5.5和4的模拟“酸雨”。
②设计实验如下:
培养皿 实验设计 种子萌发数
甲 取100粒种子,定时喷洒清水(pH=7) A
乙 取100粒种子,定时喷洒pH =5.5的模拟“酸雨” B
丙 取100粒种子,定时喷洒pH=4的模拟“酸雨” C
实验的变量是  。其中  组是对照组。每组实验选择种子100粒而不是1粒的原因是  。
③预期实验结果︰预期种子萌发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
④进行实验并得出结果︰实验过程中将3组培养皿都放置在25℃的橱柜中(不是100℃),原因是  。假设甲组种子萌发数是90粒,该组的种子发芽率为  。
⑸得出结论︰若实验结果与预期实验结果一致,则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⑹由实验结论可知,酸雨危害植物的发芽等生命活动,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燃烧煤﹑石油等燃料时  的排放。
【答案】⑵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
⑷食醋;有无酸性物质;甲;避免偶然性,使结论更可靠;A>B>C;25℃是适于种子萌发的温度;90%
⑸ 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有不利影响
⑹污染物
【解析】⑵根据题干中的实验目的—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和过程⑶作出的假设—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有不利影响,可推出本实验提出的问题是︰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
故填:酸雨对种子的萌发有影响吗
⑷①配制模拟“酸雨”,应用实验材料中的食醋和清水混合;
②对比表格中甲、乙、丙组的实验设计,三组实验中只有模拟雨水的区别是有无酸性物质或酸性物质的浓
度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所以变量是有无酸性物质或酸性物质的浓度制;甲组模拟的雨水中无酸性物,是模拟的自然界中正常降雨,是对照组;每组实验选择种子100粒而不是1粒,是因为若种子数量太少,结果会有偶然性,所以要选取足够数量的种子,以避免偶然性,使结论更准确、可靠。
③根据经验和常识,酸雨对植物生长发育有危害,所以模拟降雨中含酸性物越少,越有利于种子萌发,预期种子萌发数由多到少的顺序应该是A>B>C;
④实验过程中将3组培养皿都放置在25℃的橱柜中(不是100℃),原因是25℃是适于种子萌发的温度。假设甲组种子萌发数是90粒,该组的种子发芽率是90/100=90%。故填:食醋;有无酸性物质(或酸性物质的浓度);甲;避免偶然性,使结论更准确、可靠;A>B>C;25℃是适于种子萌发的温度;90%。
⑸得出结论︰若实验结果与预期实验结果一致,即模拟降雨中含酸性物越少,种子萌发数量越多,则可以得到的结论是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有不利影响。故填: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有不利影响。
⑹煤﹑石油等燃料燃烧时释放出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酸性污染物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酸雨。所以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燃烧煤﹑石油等燃料时污染物的排放。故填:污染物。
30. 如图1表示模拟肺部呼吸运动的实验,图2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3的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呼吸系统由     和    两部分组成。
(2)图1中所示为人体的    过程(填“吸气”或“呼气”),此过程中[D]所表示的结构处于    (填“收缩”或“舒张”)状态,该装置中C结构可代表人体的   。
(3)图2中,AB段表示人体   (填“吸气”或“呼气”)过程,此时膈肌   (填“收缩”或“舒张”),膈的位置    (填“下降”或“上升”)。
(4)人体通过吸气动作和呼气动作交替,实现了肺泡与外界的的气体交换,是通过    原理实现。
(5)图3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    原理实现的。图3中肺泡壁和毛细血管
壁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是都由一层扁平   细胞构成。
(6)长期在粉尘比较多的场所工作,人容易患尘肺。由于吸入的粉尘会在肺泡处积存,引起肺部纤维化,导致肺的弹性和气体交换能力下降,____(填序号)过程受阻,使患者的呼吸困难。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气体在血如液中的运输
C.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D.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答案】(1)呼吸道;肺
(2)呼气;舒张;肺
(3)吸气;收缩;下降
(4)呼吸运动
(5)气体扩散;上皮细胞
(6)A
【解析】(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故填:呼吸道;肺(或肺;呼吸道)
(2)图1中D代表的膈肌顶部上升,表示膈肌舒张状态完成呼气过程,该装置中C结构可代表人体的肺。故填:呼气;舒张;肺
(3)图2中,AB段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气体入肺,表示人体吸气过程,此时膈肌收缩,膈的位置下降。故填:吸气;收缩;下降
(4)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故填:呼吸运动
(5) 图3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 气体扩散原理实现的。图3中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是都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细胞构成。故填:气体扩散;上皮细胞
(6)由于吸入的粉尘会在肺泡处积存,引起肺部纤维化,导致肺的弹性下降,影响肺随胸廓的扩大而扩张和由于胸廓缩小而回缩,从而影响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故填:A科学探究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将写有字母的透明胶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物像如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载玻片上写的是“d”
B.物像不清晰时可调大光圈
C.将载玻片向右上方移动可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D.物像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2.有人做了图示装置,甲瓶的玻璃管呈S型,乙瓶的玻璃管竖直向上,烧瓶内装相同的肉汤,将两烧瓶的肉汤同时煮沸冷却后放置一段时间,观察肉汤的变化。你认为影响本实验实验结果的变量是(  )
A.氧气 B.烧瓶放置时间
C.微生物 D.烧瓶容量
3.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两个视野,要把视野中的物像从左图转为右图,下列操作步骤正确的排序是(  )
①转动细准焦螺旋 ②转动粗准焦螺旋 ③移动装片 ④调节光圈 ⑤转动转换器
A.③一⑤一②一① B.③一⑤一④一①
C.③一①一④一⑤ D.④一③一②一⑤
4.在自然或真实的条件下,不对研究对象加以控制,只记录自然发生的事件,以获取有意义信息的方法,称之为(  )
A.调查法 B.分类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5.实验器具主要是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使用仪器较多.下列实验器具可用于加热、配制溶液的是(  )
A.培养皿 B.滴瓶 C.烧杯 D.酒精灯
6.我们在七年级上学期学习过的《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叶片用酒精脱色时需要水浴加热,下列哪个实验需要用到水浴(  )
A.测定花生种子中的能量
B.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
C.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
D.甲状腺对蝌蚪的发育的影响
7.观察鸟卵的结构时常选用鸡蛋。图1是观察鸡蛋的结构部分操作示意图,图2是鸟卵的结构模式图。有关操作或分析错误的是(  )
A.将鸡蛋钝端的蛋壳敲碎,剥去破碎的蛋壳,可观察到外卵壳膜
B.用镊子撕破外卵壳膜,即看到②卵黄膜
C.剪破内卵壳膜,将里面的物质倒入培养皿进行观察
D.①胚盘进行胚胎发育时需要④卵白供给养料和水分
8.下列有关探究“ 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的实验叙述, 错误的是(  )
A.在大、 小花生品种中分别随机取出 30 枚果实进行测量,取平均值
B.通常测量比较花生果实长轴的长度,并绘制曲线图
C.不同品种的花生首先取决于遗传物质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
D.小花生种在肥沃的土壤中,其果实会长大, 是因为其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9.制作临时玻片时,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
A.擦拭玻片 B.取生物材料
C.盖上盖玻片 D.染色后再观察
10.如图是一台光学显微镜镜盒里的4个镜头,甲、乙一端无螺纹,甲较长,乙较短;丙、丁有螺纹,丙较长,丁较短。若要在视野内看到较多的细胞和要看到较清晰的细胞结构,宜选用的镜头组合分别是(  )
A.甲和丙 乙和丁 B.乙和丙甲和丁
C.甲和丁乙和丙 D.乙和丁甲和丙
11.如图装置可探究“适宜的温度对种子萌发影响”的组合是(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③ D.②和④
12.观察蚯蚓的实验中,同学把蚯蚓放在干燥的木板上,发现蚯蚓活动能力慢慢下降,甚至死亡,其原因是(  )
A.体内水分散失,血液循环停止 B.刚毛损伤,影响运动
C.体表逐渐干燥,无法呼吸 D.水分散失过快,蚯蚓缺水死亡
13.科学研究中经常用模拟实验来解决不能或不便用直接实验法解决的问题,便于提高效率、获取证据。依据下图对米勒模拟实验的解释你不认同的是(  )
A.①内模拟了原始大气及闪电
B.②内模拟了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降雨的过程
C.③内模拟了原始海洋
D.④内产生了多种蛋白质等大分子有机物
14.下列有关实验过程或结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徒手切片时,缓慢切割叶片
B.在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取培养液
C.小鱼尾鰭中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D.显微镜中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
15.一项关于“跑步真的伤膝盖吗?”的大数据调查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被调查的人群 适度跑步者 久坐者 职业竞技跑步运动员
关节炎发病率 3.5% 10.2% 13.3%
A.久坐者关节炎发病率最低
B.适度跑步能降低关节炎的发病率
C.过度运动会损伤关节
D.关节软骨表面光滑能减少运动时的摩擦
16.类比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如果将一名进入学校作案的小偷类比成病原体,那么公安干警、学校的围墙和巡逻的保安分别可以类比成人体的第几道防线?(  )
A.一、二、三 B.三、二、一 C.三、一、二 D.二、三、一
17.图为显微镜结构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改变物像大小应转动④ B.换高倍物镜应转动③
C.大幅度下降镜筒应转动② D.在高倍镜下调节物像应转动①
18.在载玻片上画一个“↗”符号,用低倍镜观察时,在视野里所见的图像是(  )
A.↘ B.↖ C.↙ D.→
19.吸烟、酗酒、吸毒都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的不良行为。某同学设计实验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有关该探究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在花鸟虫鱼市场购买或在池塘捕捞水蚤
B.实验假设只能是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
C.需要设计多组有浓度梯度的实验进行探究
D.要观测水蚤的心率,可设计表格统计数据
20.如图是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步骤,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操作顺序是③①④② B.②中滴加的液体是清水
C.③中滴加的液体是碘液 D.④的目的是避免细胞重叠
21.下列关于科学探究一般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开始
B.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解释,未必与事实相符
C.对照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因素也不同
D.重复多次实验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2.在进行“探究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的实验中,一般不能作为相互对照的一组实验是(  )
A.甲组有光,乙组无光 B.甲组有光干燥,乙组黑暗湿润
C.甲组干燥,乙组湿润 D.甲组有空气,乙组无空气
23.李明同学于4月中旬晴朗的一天做了如下探究:从早上6点开始,在同一植株的相同位置上,每隔6小时摘取一片形状大小相同的叶子,并按时间顺序编号后低温保鲜,早上6点的编号为甲,中午12点的编号为乙,下午6点的编号为丙,晚上12点的编号为丁,然后将这4片叶子进行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颜色最深的和颜色最浅的分别是(  )
A.甲丙 B.乙甲 C.乙丁 D.丙甲
24.图为气球、橡皮膜、玻璃罩和玻璃管等材料制作的呼吸过程模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图模拟人吸气状态
B.该图气球模拟肺
C.该图表示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
D.该图表示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
25.下列关于“观察水螅的体型和生活状态及培养水螅”的叙述。最确切的是(  )
A.从培养液的底层中取水螅 B.用新鲜自来水培养水螅
C.观察生有芽体的饥饿水螅 D.观察生有芽体的饱食水螅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本卷共5题,每空1分,共50分。
二、实验探究题
26.草履虫十分微小,身体像一只倒转的草鞋,对外界的有利刺激或有害刺激都能够作出反应。请分析回答问题:
(1)观察草履虫时,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取一滴放在载玻片上,然后在培养液上放几丝棉花纤维,再盖上盖玻片,这是为了    ,便于观察;最后将玻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在
   (填“高”或“低”)倍镜下行进观察。
(2)根据观察,小秦绘制了如图1所示的草履虫结构模式图,草履虫靠[   ]   ([]内填序号,横线上填名称)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3)草履虫会趋利避害吗?如图2,小秦又在甲、乙两载玻片上都各滴两滴相同的草履虫培养液A和B,并在甲载玻片B培养液旁放一小粒食盐,在乙载玻片B培养液旁放一滴肉汁,然后用解剖针分别在两个液滴之间轻轻一划,使其连通。
a.用放大镜观察,一段时间后,发现甲载玻片上草履虫向    (填图上字母,下同)液滴移动,乙载玻片上草履虫向    液滴移动。
b.上述现象表明    对草履虫来说是有利刺激。
c.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4)当草履虫生长到一定大小时,就会通过    产生新的个体。
27.科学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发现温室大棚的内壁凝结了水珠,根据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同学们认为除了土壤中水分的蒸发,水还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那么,植物体的什么结构与蒸腾作用有关呢?同学们对该问题作出了假设,并通过图1所示实验装置进行了实验验证。
(1)同学们作出的假设是____ 。
A.蒸腾作用能促进植物体吸收水分
B.叶片总面积大小影响蒸腾作用的强度
C.茎在蒸腾作用中起到运输的作用
D.不同植物蒸腾作用主要场所不同
(2)实验中设置油层的目的是   。
(3)大家用显微镜观察了大棚植物的叶表皮结构(如图2)。图中a是   ,b是   细胞。植物可以通过控制 b的形状和大小来控制   和   的进出。
(4)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对环境的作用是   、   。
(5)图乙为密闭大棚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一昼夜变化曲线。由图分析可知:12时至 18时,大棚植物的光合速率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速率;图示的 24 小时内,植物中有机物积累在_时左右最多,24时比0时的植物体内有机物量   。
28.同学们设计模拟实验,探究食物中的蛋白质在人体不同消化器官(烧杯标签所示)内的消化过程,实验步骤和反应结束后物质的检测结果如下。
试管编号 ① ② ③ ④
蛋白质含量 +++++ +++ - +++++
(注: “+”数量越多,代表含量越高,“-”表示不含有)
(1)①号试管内加入蛋白液的量为   毫升;②号试管内加入的消化液是   ;③号试管模拟的器官是   。各组的水浴温度均控制在37℃,该温度设计是为了模拟   温度,以保证反应温度适宜。
(2)分析实验结果时,与   号试管相比,可知蛋白质被各消化液消化的程度。
(3)由实验结果可知:人体内能够消化蛋白质的器官有   。
(4)蛋白质在消化系统中最终被分解成   才能被人体吸收。不同器官内的蛋白质经过消化以后,产物能否被人体直接吸收?同学们依据“小分子能够通过半透膜,而大分子则不能”的原理,设计模拟实验进一步探究。分别将上述各试管内的有关液体,放入下图所示的装置中逐一进行实验,请你选择:甲中应放入   (选填a或b);一段时间后,应检测   (选填c或d)处是否含有反应后的产物。
a.反应前的蛋白液b.反应后的液体c.甲d.乙
29.实验探究。
我国工业的迅速发展使一些地区成为酸雨多发区,生物学兴趣小组探究“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的影响”,过程如下:
⑴材料用具∶绿豆种子,食醋,清水,烧杯,培养皿,滴管,吸水纸,pH试纸。
⑵提出问题︰         
⑶作出假设︰酸雨对绿豆种子萌发有不利影响。
⑷制定并实施计划:
①配制模拟“酸雨":将  与清水混合,用pH试纸测量溶液pH,分别配制pH为5.5和4的模拟“酸雨”。
②设计实验如下:
培养皿 实验设计 种子萌发数
甲 取100粒种子,定时喷洒清水(pH=7) A
乙 取100粒种子,定时喷洒pH =5.5的模拟“酸雨” B
丙 取100粒种子,定时喷洒pH=4的模拟“酸雨” C
实验的变量是  。其中  组是对照组。每组实验选择种子100粒而不是1粒的原因是  。
③预期实验结果︰预期种子萌发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
④进行实验并得出结果︰实验过程中将3组培养皿都放置在25℃的橱柜中(不是100℃),原因是  。假设甲组种子萌发数是90粒,该组的种子发芽率为  。
⑸得出结论︰若实验结果与预期实验结果一致,则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⑹由实验结论可知,酸雨危害植物的发芽等生命活动,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燃烧煤﹑石油等燃料时  的排放。
30. 如图1表示模拟肺部呼吸运动的实验,图2是某人在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3的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呼吸系统由     和    两部分组成。
(2)图1中所示为人体的    过程(填“吸气”或“呼气”),此过程中[D]所表示的结构处于    (填“收缩”或“舒张”)状态,该装置中C结构可代表人体的   。
(3)图2中,AB段表示人体   (填“吸气”或“呼气”)过程,此时膈肌   (填“收缩”或“舒张”),膈的位置    (填“下降”或“上升”)。
(4)人体通过吸气动作和呼气动作交替,实现了肺泡与外界的的气体交换,是通过    原理实现。
(5)图3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    原理实现的。图3中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是都由一层扁平   细胞构成。
(6)长期在粉尘比较多的场所工作,人容易患尘肺。由于吸入的粉尘会在肺泡处积存,引起肺部纤维化,
导致肺的弹性和气体交换能力下降,____(填序号)过程受阻,使患者的呼吸困难。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气体在血如液中的运输
C.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D.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