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生物考前信息必刷卷04(广东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中考生物考前信息必刷卷04(广东专用)(原卷版+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2024年中考生物考前信息必刷卷04(广东专用)
复习时是按照七上~八下的知识点进行复习,以往的考卷也都是按照七上~八下的顺序分布,学生在做题时能更好的提取记忆,但是23年的试卷题目打乱了顺序,这个改动对于A左右的学生没有太大的影响,对于B边缘的学生还是有些影响的,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模拟卷练习也要注意考题的排列顺序。
新考法1:选择题排列无规律,与23年中考相同
新考法2:第34题综合考察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毛乌素沙漠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如今成为全球首个即将被“征服”的沙漠,绿洲覆盖率已经达到了80%。下列关于毛乌素沙漠中植被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防止当地水土的流失
B.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量
C.对当地的空气没有任何影响
D.能为当地的牛羊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
【答案】C
【分析】毛乌素沙漠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如今成为全球首个即将被“征服”的沙漠,绿洲覆盖率已经达到了80%,当地水土也不再流失,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现在已经种上了牧草、马铃薯、红薯等作物,能为当地的牛羊等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对当地的空气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详解】A.植物的水土保持作用也十分重要,森林对地面的覆盖可以减少雨水在地表的流失和对表土的冲
刷,保护坡地,涵蓄水源,防止水土流失,A正确。
B.植物的蒸腾作用还能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降低大气温度,调节气候,B正确。
C.植被对地球的大气有很好的净化作用,可以让空气变得更好,减少空气中的尘土。大部分的植物叶片表皮都生长着一些细毛、粘液、油脂等物品,这种东西可以吸附大气中的粉尘和有害物质,净化大气中的有毒气体,具有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作用,C错误。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植食动物直接以植物为食,肉食动物间接以植物为食,杂食动物则兼而食之,人类属于杂食动物。可以说,绿色植物既给其他生物提供了构建自身的材料,也给其他生物提供了生命活动的能量,D正确。
故选C。
2.食品保存的方法很多,所依据的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下列食物与对应的保存方法连接不正确的是(  )
A.鲜玉米-真空包装 B.葡萄干-干燥
C.鲜牛肉-加防腐剂 D.新鲜水果-低温冷藏
【答案】C
【分析】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溶菌酶等。
【详解】A.真空包装的食品具有缺氧的特点,能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同时能隔绝空气中微生物的进入,故鲜玉米可以用真空包装的方式保存,A正确。
B.葡萄干不容易腐败变质是因为糖渍渗出食品内的水分,减少了微生物生活需要的水分,从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延长了食品的保质期,B正确。
C.防腐剂是用以保持食品原有品质和营养价值为目的的食品添加剂,它能抑制微生物活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从而延长保质期。由于目前使用的防腐剂大多是人工合成的,超标准使用会对人体造成一定损害。因此,鲜牛肉通常采用低温冷藏的方法保存,而不是加防腐剂,C错误。
D.新鲜水果主要是利用低温保存法(冷藏法),来抑制水果的呼吸作用保鲜,D正确。
故选C。
3.青少年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下列行为习惯不利于健康的是(  )
A.用药前阅读药品说明书 B.高糖饮食、常喝奶茶等
C.积极参加有氧体育锻炼 D.拒绝吸烟、酗酒、毒品
【答案】B
【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吃营养配餐;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详解】A.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使用之前都应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了解用量,副作用等,A不符合题意。
B.高糖饮食、常喝奶茶等,主要成分是脂肪和糖类,含糖量高但营养单一,经常的饮用奶茶会造成青少年肥胖,不利于身体健康,B符合题意。
C. 积极参加有氧体育锻炼,有利于增强心脏功能,促进身体正常的代谢,尤其对促进脂肪代谢,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重要作用,C不符合题意。
D.吸烟、吸毒、酗酒等不良行为都危害人体健康。香烟产生的烟气含有许多强致癌物和有害物质;毒品不仅损害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对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免疫功能也有影响;酗酒会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危害人体健康,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个别同学左上臂的“铜钱”瘢痕是小时候注射预防麻疹疫苗的“证明”,注射的麻疹疫苗和免疫方式分别是(  )
A.抗体、特异性免疫 B.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C.抗原、特异性免疫 D.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C
【分析】人体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分泌物(唾液、胃液),阻挡杀死病原体,清除异物,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溶解、吞噬和消灭病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产生抗体,消灭病原体,属于特异性免疫。
【详解】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所以注射的麻疹疫苗属于抗原,产生抗体,是出生后才有的,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属于特异性免疫,具有选择性。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5.人的有耳垂与无耳垂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有耳垂由显性基因A控制,无耳垂由隐性基因a控制,若一女子的性状表现为有耳垂,她的基因组成是( )
A.AA B.Aa C.AA或Aa D.aa
【答案】C
【分析】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
【详解】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若有耳垂由显性基因A控制,无耳垂由隐性基因a控制,若一女子的性状表现为有耳垂,她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6.新冠肺炎病毒自2019年底开始传播至今,己演变出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奥密克戎等1000余个不同亚型或分支。以下关于这些毒株共性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主要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成
B.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
C.属于动物病毒
D.利用人体细胞内的遗传信息进行繁殖
【答案】D
【分析】病毒的个体非常小,比细菌还小得多,只能用纳米来表示它的大小,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病毒的形态结构,病毒的形态多样,有球形,杆形,蝌蚪形等。病毒无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只营寄生生活,病毒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一有机会侵入活细胞,生命活动就会重新开始。题干中的类型都是新冠病毒的变异株,属于病毒。
【详解】A.病毒无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故A正确。
B.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它生物的活细胞中生活,病毒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故B正确。
C.该病毒寄生在动物体内,属于动物病毒,故C正确。
D.病毒通过自身的遗传物质,利用宿主的营养物质,进行自我复制,从而繁殖后代,故D错误。
故选D。
7.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应用实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脱毒植株苗的培育利用了扦插技术
B.“多莉”羊的诞生利用了克隆技术
C.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利用了转基因技术
D.制作食醋、泡菜、米酒都利用了发酵技术
【答案】A
【分析】生物技术是应用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利用生物体(包括微生物,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或其组成部分(细胞器和酶) 来生产有用物质,或为人类提供某种服务的技术。
【详解】A.脱毒植株苗的培育利用了组织培养技术,A错误。
B.“多莉”羊的诞生利用了克隆技术,它是将体细胞核导入去核的卵细胞,组合成新的细胞发育而来,B正确。
C.将控制胰岛素合成的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利用了转基因技术,C正确。
D.制作食醋、泡菜、米酒要用到醋酸菌、乳酸菌等微生物的发酵,利用了发酵技术,D正确。
故选A。
8.“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青春期是青少年发育的关键时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要积极参加健康的文体活动,塑造健全人格
B.不与他人沟通心理困惑,要有强烈的独立意识
C.性意识开始萌动,正确对待性意识萌动,与异性正常交往
D.女生在月经期间应注意清洁卫生,科学对待生理变化,学会接纳与调试
【答案】B
【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人体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和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因此,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详解】A.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这是由于生长激素的分泌增加导致的。积极参加健康的文体活动不仅有助于身体的成长,也有助于塑造健全的人格,A正确。
B.在青春期,青少年确实会发展出更强烈的独立意识,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应该与他人沟通心理困惑。相反,良好的沟通和社交技能对于解决心理问题是非常重要的,B错误。
C.青春期是性意识觉醒的时期,学会与异性正确交往,可以帮助青少年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同时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有利于身心健康,C正确。
D.月经的到来是青春期的一个重要标志,女生需要注意月经期间的清洁卫生,以及科学地对待这一生理变化,学会接纳和调整自己,有利于身心健康,D正确。
故选B。
9.北方有俗语“冬吃萝卜夏吃姜”,萝卜食用部分主要是根。下列有关萝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萝卜中的有机物主要是在根中合成的
B.由于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所以绿萝卜一般地上部分是白色,埋在地下的部分是绿色
C.萝卜所有的器官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萝卜进行光合作用主要器官是叶
【答案】D
【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是含有叶绿体的细胞。
【详解】A.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叶脉向下输送到茎和根,所以萝卜根中的有机物主要由萝卜的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故A错误。
B.由于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所以萝卜一般地上部分是绿色,埋在地下的部分是白色,故B错误。
C.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因此萝卜的绿色部分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并不是所有的器官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故C错误。
D.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萝卜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是叶,故D正确。
故选D。
10.如图为细胞的分裂及分化过程示意图,字母代表过程,数字代表不同时期的细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过程中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变化最明显
B.经过b后,细胞的遗传物质加倍
C.经过c后,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D.④⑤与①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不同
【答案】C
【分析】图中的a是细胞生长、b是细胞分裂、c是细胞分化。
【详解】A.a细胞生长过程中细胞体积增大;b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先复制在平分,所以变化最明显,
故A错误。
B.b细胞分裂的结果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的遗传物质不变,故B错误。
C.经过c细胞分化后,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形成不同的组织,故C正确。
D.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故④⑤与①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11.小明同学制作了我国珍稀鸟类的信息卡(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分类依据只有形态结构
B.squamatus是中华秋沙鸭的属名
C.属是分类最基本的单位
D.斑尾榛鸡和黑嘴松鸡的亲缘关系更近
【答案】D
【分析】(1)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最大的等级是界,最小的等级是种。(2)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少,生物种类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反之,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生物种类越少,亲缘关系越近。
【详解】A.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故A错误。
B.根据林奈的双名法,squamatus是中华秋沙鸭的种名,故B错误。
C.分类最基本的单位的种,故C错误。
D.斑尾榛鸡和黑嘴松鸡同科,斑尾榛鸡和中华秋沙鸭属于鸟纲,纲大于科,因此,斑尾榛鸡和黑嘴松鸡的亲缘关系更近,故D正确。
故选D。
12.鸟类迁徙是遵循大自然环境的一种生存本能反应,这种自然现象对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以下相关说法不合理的是(  )
A.鸟类迁徙飞行过程中,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B.对植物的传播和繁衍起到了重要作用
C.大规模迁徙连接地球上不同的生态系统
D.迁徙鸟类不会影响当地生物多样性
【答案】D
【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栖息地的破坏或丧失是导致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2)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乱砍滥伐,乱捕滥杀。(3)环境污染。(4)外来生物入侵。
【详解】A.鸟类迁徙飞行过程中,有气囊辅助肺进行双重呼吸,故A正确。
B.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鸟类迁徙可以将植物种子带到远处,对植物的传播和繁衍起到了重要作用,故B正确。
C.鸟类迁徙在地球上各个生态系统间移动,大规模迁徙连接地球上不同的生态系统,故C正确。
D.迁徙鸟类的迁入或者迁出,会使得物种增加或者减少,都会影响当地生物多样性,故D错误。
故选D。
13.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太阳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如图不能表示完整的生态系统
B.太阳是图中各条食物链的起点
C.图中鹰和蛇有捕食和竞争关系
D.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答案】B
【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详解】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不仅包括图中生物,还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故A正确。
B.各条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草,故B错误。
C.图中鹰捕食蛇,二者捕食兔,所以二者有捕食和竞争关系,故C正确。
D.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故D正确。
故选B。
【主题思考】鮟鱇鱼(如图)是一种栖息在海底的鱼类,能借助背鳍上的“小灯泡”诱捕食物。请完成
14、15小题。
14.下列关于鮟鱇鱼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常在浅海地区 B.用肺呼吸
C.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诱捕猎物属于领域行为
15.从进化与适应角度看,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为了捕捉食物,鮟鱇鱼产生了“小灯泡” B.水生的鮟鱇鱼比陆生的蜜蜂低等
C.鮟鱇鱼与人类没有共同祖先 D.鮟鱇鱼的保护色利于适应深海环境
【答案】14.C 15.D
【分析】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身体两侧各有一条侧线,其主要作用是感知水流测定方向,为鱼的感觉器官。
14.A.鮟鱇俗称结巴鱼、哈蟆鱼、海哈蟆、琵琶鱼等,一般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深海水域。属硬骨鱼类,鮟鱇目、鮟鱇科,为世界性鱼类,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都有分布,A错误。
B.鮟鱇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B错误。
C.鮟鱇鱼的受精方式是体外受精,受精卵发育为新的个体,C正确。
D.诱捕猎物属于捕食行为,D错误。
故选C。
15.A.鮟鱇鱼是长期生活在漆黑深海里的肉食性鱼类,其第一背鳍的一部分特化成细长的钓线,末端膨大能发光,有利于吸引猎物,已经失去游泳功能,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A不符合题意。
B.鮟鱇鱼属于鱼类,蜜蜂属于节肢动物,所以水生的鮟鱇鱼比陆生的蜜蜂高等,B不符合题意。
C.地球上最初没有生命,生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产生了最初的生命,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原始的藻类植物与最早出现的动物→原始的单细胞动物。动、植物在地球上发展进化,无脊椎动物的进化
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动物→原始节肢动物动物→原始棘皮动物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哺乳类。鮟鱇鱼与人类有共同祖先,C错误。
D.生物适应环境,动物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类似,这种颜色叫保护色,所以鮟鱇鱼的保护色利于适应深海环境,有利于保护自己,更有利于个体的生存,D正确。
故选D。
16.如图“进化树”中,a、b、c、d、e、f为几种生物,从该“进化树”中,我们可以推测出(  )
A.a、b、c、d、e是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
B.较b和a而言,b与c的亲缘关系更近
C.a的结构一定比d复杂
D.c一定是水生生物
【答案】A
【分析】生物进化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规律。分析进化树可以得出,f是a、b、c、d、e五种生物的共同祖先,在地层中出现的最早;a和b在同一分支上,d和e在另外一个分支上。
【详解】A.分析进化树可以得出,f是a、b、c、d、e五种生物的共同祖先,在地层中出现的最早,也最低等,A正确。
B.结合题图可知,a和b在同一分支上。所以,较b和c而言,b与a的亲缘关系更近,B错误。
C.a与d不在同一进化分支上,因此不能确定“a的结构一定比d复杂”,C错误。
D.生物进化遵循由水生到陆生的规律。可见,c不一定是水生生物,D错误。
故选A。
17.如图是心脏结构模式图,其中②处流动的血液是(  )
A.含氧较多的动脉血 B.含氧较少的动脉血
C.含氧较多的静脉血 D.含氧较少的静脉血
【答案】A
【分析】图可知,①右心房,②左心房,③右心室,④左心室。
【详解】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心脏由四腔构成,心脏左侧为左心房和左心室,左心房连肺静脉,左心室连主动脉,都流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心脏右侧为右心房和右心室,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肺动脉,都流含氧较少的静脉血。所以,结合分析可知,题图中的①右心房、③右心室处流动的含氧较少的静脉血,而②左心房、④左心室处流动的含氧较多的动脉血。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下图是与遗传学知识有关的概念模型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分别为细胞核、基因、性状
B.由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不能表现出来
C.孩子长得更像父亲,是因为父亲提供了更多的基因
D.①中含有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其数量保持不变
【答案】A
【分析】如图中,①细胞核,②基因,③性状。
【详解】A.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所以,①②③分别为细胞核、基因、性状,A正确。
B.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就会表现出来,B错误。
C.受精卵的细胞核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成对的染色体分别来自父亲提供的精子和母亲提供的卵细胞;
所以,孩子体内的遗传物质父母均提供一半。当孩子长得更像父亲时,是因为父亲提供的基因中显性基因较多,而不是父亲提供了更多的基因,C错误。
D.细胞分裂时,细胞核首先由一个分成两个,细胞核完成分裂前,染色体会复制加倍;所以,①细胞核中含有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其数量并不是保持不变的,D错误。
故选A。
19.梅雨天气,脏衣物容易长“毛”。梅雨天气为脏衣服长“毛”提供了(  )
A.水分、二氧化碳
B.水分、适宜的温度
C.适宜的温度、二氧化碳
D.光照、空气、水分
【答案】B
【分析】细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以及有机物。不同的细菌真菌还要求某种特定的生活条件,例如有的需要氧气,有的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
【详解】霉菌是一种真菌。霉菌的生长和繁殖需要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有机物等条件。光照、二氧化碳等这些不是霉菌生长的必须条件。所以,梅雨天气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为脏衣服长“毛”提供了水分、适宜的温度,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0.学校篮球比赛时,小明大显身手,如下图是他双手投篮动作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运动系统结构功能完整,就能完成投篮
B.完成投篮动作只需一块骨骼肌参与
C.肱三头肌两端连接在同一块骨上
D.骨骼肌具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答案】D
【分析】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上肢自然下垂时,二者同时舒张;垂提重物时,二者同时收缩。
【详解】A.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因此“只要运动系统结构功能完整,就能完成投篮”的说法是错误的,故A正确。
B.一组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改变位置,而不能将骨复位,骨的复位要靠另一组骨骼肌的收缩牵拉,可见与骨连接的肌肉中,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才能完成运动。因此“完成投篮动作只需一块骨骼肌参与”的说法错误。故B错误。
C.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故C错误。
D.骨骼肌具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为运动的产生提供动力。故D正确。
故选D。
21.如图是缩手反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射不是生来就有的,要通过学习完成
B.①是感受器,③是神经中枢
C.②是传出神经,④是传入神经
D.④处损坏,用针刺激①处,缩手会发生
【答案】B
【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题图中: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
【详解】A.缩手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即可完成,属于简单反射,其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A错误。
BC.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
单向的,只能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结合分析可知,①是感受器、②是传入神经(具有神经节)、③是神经中枢、④是传出神经、⑤效应器,B正确,C错误。
D.反射的进行必须保证反射弧的完整性,若④传出神经受损,人不能完成反射,故针刺激①感受器处,人不能缩手,D错误。
故选B。
22.“白肺”是人体应对病原体产生的一种肺部炎症反应,患者由于肺泡内充满大量积液或肺泡塌陷,肺部显影呈白色状。“白肺”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胸闷气喘、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血液中被氧结合的血红蛋白容量占全部可结合血红蛋白容量的百分比)下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肺”仅阻碍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白肺”患者在平静状态下呼吸频率和心率偏低
C.“白肺”患者的血液中白细胞数量比正常值高
D.“白肺”患者应通过输入纯氧满足组织细胞的氧气需求
【答案】C
【分析】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呼吸的全过程包括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肺泡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做肺的通气,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详解】A.“白肺”确实会影响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但它还会导致肺泡内积液或肺泡塌陷,进一步影响氧气的扩散和二氧化碳的排出,A错误。
B.“白肺”患者由于肺部炎症和气体交换受阻,通常会出现呼吸频率加快和心率升高的症状,以试图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B错误。
C.由于“白肺”是一种炎症反应,患者的身体会产生更多的白细胞来对抗病原体和清除炎症产物,C正确。
D.虽然补充氧气对于“白肺”患者是必要的,但通常不会使用纯氧,因为高浓度的氧气可能会导致氧中毒。医疗实践中,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氧气的浓度和流量,D错误。
故选C。
2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其结构中不能体现与功能相适应的特征是(  )
A.小肠长5~7米,是人体最长的器官
B.[1]和[2]加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C.[2]中密布[3],提高了消化能力
D.[2]和[3]的壁都是由单层细胞构成的
【答案】C
【分析】(1)小肠的结构与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功能相适应:小肠长约5~67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
(2)图中:1是环形皱襞,2是小肠绒毛,3是毛细血管。
【详解】A.小肠约长5-7米,是人体最长的器官,利于消化和吸收,A正确。
B.图中1是环形皱襞,2是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B正确。
CD.2是小肠绒毛,3是毛细血管,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与消化无关,C错误,D正确。
故选C。
24.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某生物兴趣小组打算办一期“人体消化与吸收”黑板报。同学们准备的资料中描述正确的是(  )
A.馒头咀嚼变甜是因为淀粉被分解为葡萄糖
B.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能初步分解蛋白质的酶
C.维生素、无机盐主要在小肠内被消化吸收
D.胆囊分泌的胆汁通过胆管送入到小肠腔内
【答案】B
【分析】人体的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和胰腺,其中唾液腺、肝脏和胰腺位于消化道外,肠腺和
胃腺位于消化道以内。
【详解】A.馒头在口腔中变甜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都有关系。 淀粉无甜味,麦芽糖有甜味。所以,吃馒头时越嚼越甜,是因为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初步消化成麦芽糖的缘故,A错误。
B.胃中具有胃腺,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中的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B正确。
C.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在人体小肠内可以被直接吸收利用,不需要经过消化过程,C错误。
D.肝脏分泌的胆汁经过胆管流入胆囊中储存,消化食物时再通过胆管进入小肠中。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它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从而增加脂肪酶与脂肪的接触面积,起到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D错误。
故选B。
【主题思考】为夯实甘薯生产基础,农业农村部薯类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出了以“良种健葛、规范苗床、适时排种、绿色防控、及时采苗”为核心的2024年甘薯育苗技术指导意见。阅读资料,回答25、26小题。
25.育苗前施底肥培肥床土,深翻深耕疏松土壤,主要是为甘薯生长提供(  )
A.二氧化碳和氧气 B.水和无机盐
C.二氧化碳和水 D.无机盐和氧气
26.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苗床覆膜,关于早春地膜覆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是保持甘薯育苗的适宜温度
B.主要是锁住甘薯育苗所需水分
C.主要是避免土壤中进入过多空气
D.避免鸟类等野生动物偷食种薯
【答案】25.D 26.A
【分析】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25.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育苗前施底肥培肥床土,为甘薯生长提供无机盐;深翻深耕疏松土壤,为甘薯生长提供,提高了根部的氧气含量,促进根部细胞的呼吸作用,施肥、松土不会为甘薯生长二氧化碳、水,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6.早春因为温度低而影响植物生长,故在早春育苗时用地膜覆盖,主要是为了保持温度,利于植物生长。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7.栗子果实成熟前包裹在带有尖刺的硬壳中,故俗称“毛栗子”,成熟后硬壳开裂栗子果实从中脱落下来。如图是“毛栗子”及栗子可食用部分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栗子果实由胚珠发育而来
B.栗子果实中的营养物质贮存部位与小麦相同
C.去掉种皮的栗仁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主要区别是有无胚乳
【答案】C
【分析】在完成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以后,花的大部分结构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为种皮,受精卵发育为胚,受精极核发育为胚乳。
【详解】A.栗子果实由子房(不是胚珠)发育而来,A错误。
B.栗子果实中的营养物质贮存部位是子叶,而小麦营养物质贮存部位是胚乳,B错误。
C.去掉种皮的栗仁是胚,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C正确。
D.被子植物包括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种子中只有一片子叶的植物,叫单子叶植物;具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叫双子叶植物。可见,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主要区别是子叶数量,D错误。
故选C。
28.为探究子叶的作用,科研人员将40粒大小一致的绿豆种子均匀分成4组,浸泡10小时后,用刀片切除部分子叶,分别使每组子叶保留1/4、1/2、3/4和完整子叶,在适宜条件下培养10天后,测得植株平均高度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可观察到绿豆种子的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B.子叶的完整度越高,绿豆植株平均高度越高
C.通过实验结果可知,子叶为绿豆种子的萌发提供营养
D.若用同样的操作处理玉米种子的子叶,结果相同
【答案】D
【分析】绿豆雌蕊子房中的卵细胞受精后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可发育成胚,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幼小的生命体,它能发育成新的植物体。胚由胚轴、胚芽、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胚根生长最快,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并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胚芽将来发育成新植物的茎和叶。
【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实验中可观察到绿豆种子的胚芽发育成茎和叶,A正确。
B.根据曲线图可知,子叶的完整度越高,绿豆植株平均高度越高,B正确。
C.绿豆等双子叶植物的种子,无胚乳,而有两片肥厚的子叶,子叶中储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该实验中,通过实验结果可知,子叶为绿豆种子的萌发提供营养,C正确。
D.绿豆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营养物质主要来自子叶;玉米种子在萌发过程中,营养物质主要来自胚乳。所以,若用同样的操作处理玉米种子的子叶,结果与绿豆不同,D错误。
故选D。
29.据新华社报道,极濒危植物尖齿卫矛“隐世”百年再现我国,这是110年以来首次观察到它的花,5个花瓣,5个雄蕊,尖齿卫矛属于( )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答案】D
【分析】被子植物的种子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就是常说的绿色开花植物,它比裸子植物更加适应陆地生活,在生物圈中的分布更广泛,种类更多。 被子植物包括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胚中有两片子叶的植物,叫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胚中有一片子叶的植物,叫单子叶植物。
【详解】A.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无输导组织,没有花,A不符合题意。
B.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没有花,B不符合题意。
C.裸子植物的种子没有果皮包被,种子裸露在外面;有些裸子植物有花蕊,但没有花瓣,C不符合题意。
D.被子植物也就是常说的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种子六大器官构成;蕨类植物只有根、茎、叶,无果实和花,该植物有花,D符合题意。
故选D。
30.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B.新鲜柠檬的汁液,主要来自细胞结构中的液泡
C.植物和动物细胞都含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
D.动、植物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分别是通过细胞膜和细胞壁来完成的
【答案】D
【分析】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植物绿色部分的细胞还有叶绿体,不同结构,功能不同。
【详解】A.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A正确。
B.液泡被称作植物细胞的“仓库”,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柠檬汁液中的酸味物质来自液泡,B正确。
C.线粒体能够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动植物生命活动的维持都离不开能量,所以动植物细胞都具有能量转换器—线粒体,C正确。
D.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动植物细胞完成与外界物质交换需要通过细胞膜而不是细胞壁,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
31.(10分)大鲵和扬子鳄都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如图示意了大鲵和扬子鳄以及它们的卵和肺的结构,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大鲵和扬子鳄的身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因此都属于 动物。
(2)大鲵又名“娃娃鱼”,但它不是真正的鱼,而是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因为大鲵幼体生活在水中,用 呼
吸;成体既可以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 呼吸, 也可辅助呼吸。
(3)扬子鳄也是水陆两栖生活,但却属于 动物。因为扬子鳄的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可以减少体内 的蒸发;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 。
(4)对比图中大鲵和扬子鳄肺的结构,可以看出, 的肺结构简单, 的肺结构复杂,肺内分隔成许多蜂窝状的小室,大大增加了气体交换的面积。
(5)青蛙、蟾蜍、龟、蝾螈,这四种动物也都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生活,其中与扬子鳄属于同一个动物类群的是 。
【答案】(1)脊椎
(2) 鳃 肺 皮肤
(3) 爬行 水分 卵壳
(4) 大鲵 扬子鳄
(5)龟
【分析】1.爬行动物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卵胎生。
2.两栖动物是雌雄异体,在水中完成体外受精;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发育为变态发育,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详解】(1)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大鲵和扬子鳄的身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都属于脊椎动物。
(2)结合分析可知,大鲵又名“娃娃鱼”,大鲵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可以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也可辅助呼吸。可见,大鲵属于两栖动物。
(3)扬子鳄水陆两栖生活,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具有保护作用,还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可见,扬子鳄属于爬行动物。
(4)大鲵是两栖动物,扬子鳄是爬行动物。对比图中大鲵和扬子鳄肺的结构,可以看出:大鲵的肺结构简单,因此需要皮肤辅助呼吸,而扬子鳄的肺结构复杂,肺内分隔成许多蜂窝状的小室,大大增加了气体交换的面积。
(5)青蛙、蟾蜍、蝾螈都是两栖动物,而扬子鳄和龟都属于爬行动物。
32.(10分)资料1: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科学家最终成功地从牛身上获得胚胎干细胞,来自牛胚胎的干细
胞可发育成皮肤、肌肉、骨等。
资料2:白血病亦称作血癌,在青少年和儿童中发病率很高。白血病患者的肿瘤细胞能在血液中恶性增殖,并随血液扩散到全身。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帮助病人重建造血组织和受到摧毁的免疫系统,因而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资料3: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诞生,意味着中国科学家成功突破了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克隆猴的技术流程如下:取猴甲的一个卵母细胞a,把细胞核去掉,再把一个体细胞b与去核的a融合,构建克隆胚胎,然后将克隆胚胎移植到代孕母猴乙体内,发育成克隆猴丙。
(1)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 和 的基本单位。
(2)资料1中,胚胎干细胞发育成肌肉、骨等各种不同细胞群的过程称为 ,细胞分化产生 ,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来看,皮肤属于 。
(3)资料2中,在肿瘤细胞进行分裂过程中,细胞核中的 的变化最为明显,新产生的细胞和原细胞的遗传物质 (填“相同”或“不相同”)。
(4)资料3中的融合细胞是在 (填“体内”或“体外”)培养形成克隆胚胎的,克隆胚胎被移植到代孕母猴乙的子宫内完成发育。克隆猴丙的遗传物质来自细胞 (填“a”或“b”),说明 控制着细胞的生命活动和遗传。
【答案】(1) 结构 功能
(2) 细胞分化 器官
(3) 染色体 相同
(4) 体外 b 细胞核
【分析】细胞分化: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起初在形态、结构方面相似,都具有分裂能力,在发育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如保护、营养、输导等功能,形态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即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我们把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之为组织,如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因此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
【详解】(1)细胞既是生物生命活动的结构上的基本单位,又是功能上的基本单位。
(2)资料1中,胚胎干细胞发育成皮肤、肌肉、骨等各种不同细胞群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我们把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之为组织;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3)细胞的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是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也就
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4)取猴甲的一个卵母细胞a,把细胞核去掉,再把一个体细胞b与去核的a融合,构建克隆胚胎,可见融合细胞是在体外培养形成克隆胚胎的,克隆猴丙的遗传物质来自b,说明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生命活动和遗传。
33.(10分)青春期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学生群体中由于课业压力大或沉迷玩社交软件,熬夜现象非常普遍,大多数学生反馈熬夜后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缓等疲惫状态或健忘、易怒、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为进一步为了进一步探究熬夜对记忆力和学习能力的影响,研究小组以小白鼠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如下研究。
①将 6 只体重 18—20 g、出生 25 天的同性别小白鼠随机放入二个相同的笼子,分为甲、乙组,每组三只;小组成员用亚克力板搭建出一号迷宫,将 6 只小白鼠逐个放入迷宫入口,引导小白鼠通过迷宫,让其熟悉、记忆一号迷宫出入口路线,反复训练三天后开始实验。
②乙组用强光干扰并控制小白鼠的睡眠时间以 4 天为一轮,用强光干扰,保持小白鼠清醒状态 72 小时后走 1 次迷宫,甲组不进行强光干扰,让其正常作息,和乙组在相同时间走迷宫。走完迷宫后正常作息 24 小时。然后进入下一轮,如此重复九轮。实验周期内甲乙两组均完成 10 次迷宫测试,计算每组平均用时来评估小白鼠的记忆能力。实验结果如下:
(1)本实验的变量是 ,步骤②中设置甲组的目的是 。
(2)实验选用体重 18—20 g、出生 25 天的同性别小白鼠的作用是 。
(3)小组成员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哺乳动物在经历短期睡眠剥夺后,大脑中的多巴胺水平会上升,暂时维持神经兴奋性,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休息,细胞代谢会逐渐紊乱,无法维持应有的兴奋性,从而出现精神萎靡现象,据实验结果可知,前6次实验中乙组比甲组走出迷宫的时间 ,造成这种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随着实验次数增加乙组小鼠记忆力与甲组相比 。
(4)小组成员搭建出另外两个不同轨迹难度相似的迷宫,记为二号、三号迷宫。待两组小白鼠完成前期所有
一号迷宫测试后,逐个各走一次二号、三号迷宫。记录小白鼠通过新迷宫的平均用时来测试小白鼠的学习能力。实验结果如下:
据上图可得出实验结论: ;从获得途径来看,小老鼠走迷宫属于 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 。
(5)综合以上的实验结果,为保持良好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应怎么做 。
【答案】(1) 睡眠时间/清醒时间 对照组/形成对照
(2)避免偶然性
(3) 短/少 短期的睡眠干扰可使小白鼠因应激反应,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或者小白鼠自身记忆能力有个体差异 下降/降低
(4)乙组平均时长均高于甲组,说明长期睡眠质量不好会影响记忆力 学习 强
(5)中学生不要长时间熬夜,保持良好作息习惯(合理即可)
【分析】(1)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当调查对象特别多时常采用抽样调查法。
(2)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普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某校抽取了684名高中生进行了不记名问卷调查,该调查属于抽样调查。
【详解】(1)本实验除了睡眠时间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所以变量是睡眠时间;对照实验中要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施加实验变量处理的被试组,对照组是不施加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在该实验中,乙组强光干扰,不能正常休息,是实验组,甲组不进行强光干扰,让其正常作息,是对照组,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2)实验的样本数量要合理,需做重复实验的要进行重复实验,实验数据要进行求平均值等,这要些要求都是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让实验结论有说服力。所以,若只用很少的小鼠来进行实验,也得出来这个结果,但用是6 只体重 18—20 g、出生 25 天的同性别小白鼠进行实验可以排除小鼠身体素质不同出现的偶然性,所以理由是避免出现偶然性。
(3)观察表格数据,发现前6次实验中,甲组走出迷宫比乙组所用时间长,可能是短期的睡眠干扰可使小白鼠因应激反应,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也可能是小鼠个体间有差异。随着实验次数增加,甲组走出迷宫的时间比乙组短,说明乙组小鼠记忆力与甲组相比下降。
(4)设置重复实验,是减少偶然性、使实验数据更准确、实验结论更可信的重要方法。小组成员搭建出另外两个不同轨迹难度相似的迷宫,记为二号、三号迷宫,实验结果与一号迷宫一致,乙组平均用时都高于甲组,说明干扰睡眠休息不好,导致记忆力下降。根据获得途径的不同,动物的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鹦鹉学舌、海豹表演、小狗钻火圈等。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
(5) 本次实验说明小白鼠长期睡眠不足会使记忆力明显减退,对学习能力产生消极的影响,所以中学生不要长时间熬夜,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34.(10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结构的进化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其功能。图中列出了人体不同系统的4个结构单位,它们通过不同的结构更好地实现了相应的功能。据图分析回答:
(1)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整体,需要不断的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中所示结构多与物质交换有关,其中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结构有 (写一个即可)。
(2)众多的小肠绒毛扩大了小肠内壁面积,这样的结构特征与小肠的 功能相适应。血液流经小肠后的变化是: 。
(3)当空气进入肺泡时,肋间肌和膈肌处于 状态(选填“收缩”/“舒张”),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肺泡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这些结构特点都有利于肺泡进
行 。
(4)每个肾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血液流经肾单位时,血液中的尿素等代谢废物会依次经过 (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形成尿液,最终经尿道排出体外,若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可能是[ ] 出现病变。
(5)人体在不同状态下流过组织、器官的血量是变化的,如“体育锻炼时骨骼肌每分钟收到的血量,是安静状态下的十倍以上”。人体通过 为骨骼肌供应更多的氧气用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为运动提供足够多的能量。饭后肠胃蠕动需要的血液量会增加,据此分析,饭后 (选填“适合”/“不适合”)立即进行剧烈体育运动。
【答案】(1)毛细血管壁/小肠绒毛壁/肺泡壁/肾小囊壁/肾小球壁
(2) 消化和吸收 营养物质增多/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3) 收缩 气体扩散 气体交换
(4)①→②→③ ③肾小管
(5) 血液循环 不适合
【分析】题图中:a动脉血管,b毛细血管,c静脉血管。题图中:①肾小球,②肾小囊,③肾小管,④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
【详解】(1)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肺由大量的肺泡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是一层扁平上皮细胞,这样肺泡与血液很容易发生气体交换。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肾小囊内壁也只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所以,图中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结构有:毛细血管壁、小肠绒毛壁、肺泡壁、肾小囊壁。
(2)小肠绒毛壁仅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表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这都与小肠绒毛的功能分不开,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营养物质在小肠绒毛处进入血液,称为吸收。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血液流经小肠后,葡萄糖等营养物质进入血液,营养物质增多,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3)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呼吸系统,完成吸气的过程。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即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肺泡与血液之间,血液和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这种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
(4)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除了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血液流经肾单位时,血液中的尿素等代谢废物会依次经过①肾小球→②肾小囊→③肾小管,最终随尿液排出体外。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有一定限度。当血糖浓度达1.8g/L时,部分肾小管的重吸收已达极限,导致出现尿糖。
(5)营养物质和氧气是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的,因此通过血液循环为骨骼肌供应更多的氧气,用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为运动提供足够多的能量。若饭后立即进行剧烈运动,就会有更多的血液流入运动系统,这样流入消化系统的血液量相对减少,从而影响了消化,因此饭后不适合立即进行剧烈体育运动。绝密★启用前
2024年中考生物考前信息必刷卷04(广东专用)
复习时是按照七上~八下的知识点进行复习,以往的考卷也都是按照七上~八下的顺序分布,学生在做题时能更好的提取记忆,但是23年的试卷题目打乱了顺序,这个改动对于A左右的学生没有太大的影响,对于B边缘的学生还是有些影响的,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模拟卷练习也要注意考题的排列顺序。
新考法1:选择题排列无规律,与23年中考相同
新考法2:第34题综合考察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毛乌素沙漠是中国四大沙地之一,如今成为全球首个即将被“征服”的沙漠,绿洲覆盖率已经达到了80%。下列关于毛乌素沙漠中植被的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防止当地水土的流失
B.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量
C.对当地的空气没有任何影响
D.能为当地的牛羊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
2.食品保存的方法很多,所依据的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下列食物与对应的保存方法连接不正确的是(  )
A.鲜玉米-真空包装 B.葡萄干-干燥
C.鲜牛肉-加防腐剂 D.新鲜水果-低温冷藏
3.青少年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下列行为习惯不利于健康的是(  )
A.用药前阅读药品说明书 B.高糖饮食、常喝奶茶等
C.积极参加有氧体育锻炼 D.拒绝吸烟、酗酒、毒品
4.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个别同学左上臂的“铜钱”瘢痕是小时候注射预防麻疹疫苗的“证明”,注射的麻疹疫苗和免疫方式分别是(  )
A.抗体、特异性免疫 B.抗体、非特异性免疫
C.抗原、特异性免疫 D.抗原、非特异性免疫
5.人的有耳垂与无耳垂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有耳垂由显性基因A控制,无耳垂由隐性基因a控制,若一女子的性状表现为有耳垂,她的基因组成是( )
A.AA B.Aa C.AA或Aa D.aa
6.新冠肺炎病毒自2019年底开始传播至今,己演变出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奥密克戎等1000余个不同亚型或分支。以下关于这些毒株共性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主要由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成
B.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
C.属于动物病毒
D.利用人体细胞内的遗传信息进行繁殖
7.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应用实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脱毒植株苗的培育利用了扦插技术
B.“多莉”羊的诞生利用了克隆技术
C.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利用了转基因技术
D.制作食醋、泡菜、米酒都利用了发酵技术
8.“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青春期是青少年发育的关键时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要积极参加健康的文体活动,塑造健全人格
B.不与他人沟通心理困惑,要有强烈的独立意识
C.性意识开始萌动,正确对待性意识萌动,与异性正常交往
D.女生在月经期间应注意清洁卫生,科学对待生理变化,学会接纳与调试
9.北方有俗语“冬吃萝卜夏吃姜”,萝卜食用部分主要是根。下列有关萝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萝卜中的有机物主要是在根中合成的
B.由于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所以绿萝卜一般地上部分是白色,埋在地下的部分是绿色
C.萝卜所有的器官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萝卜进行光合作用主要器官是叶
10.如图为细胞的分裂及分化过程示意图,字母代表过程,数字代表不同时期的细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过程中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变化最明显
B.经过b后,细胞的遗传物质加倍
C.经过c后,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D.④⑤与①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不同
11.小明同学制作了我国珍稀鸟类的信息卡(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分类依据只有形态结构
B.squamatus是中华秋沙鸭的属名
C.属是分类最基本的单位
D.斑尾榛鸡和黑嘴松鸡的亲缘关系更近
12.鸟类迁徙是遵循大自然环境的一种生存本能反应,这种自然现象对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以下相关说法不合理的是(  )
A.鸟类迁徙飞行过程中,有气囊辅助肺呼吸
B.对植物的传播和繁衍起到了重要作用
C.大规模迁徙连接地球上不同的生态系统
D.迁徙鸟类不会影响当地生物多样性
13.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太阳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如图不能表示完整的生态系统
B.太阳是图中各条食物链的起点
C.图中鹰和蛇有捕食和竞争关系
D.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主题思考】鮟鱇鱼(如图)是一种栖息在海底的鱼类,能借助背鳍上的“小灯泡”诱捕食物。请完成14、15小题。
14.下列关于鮟鱇鱼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常在浅海地区 B.用肺呼吸
C.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诱捕猎物属于领域行为
15.从进化与适应角度看,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
A.为了捕捉食物,鮟鱇鱼产生了“小灯泡” B.水生的鮟鱇鱼比陆生的蜜蜂低等
C.鮟鱇鱼与人类没有共同祖先 D.鮟鱇鱼的保护色利于适应深海环境
16.如图“进化树”中,a、b、c、d、e、f为几种生物,从该“进化树”中,我们可以推测出(  )
A.a、b、c、d、e是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
B.较b和a而言,b与c的亲缘关系更近
C.a的结构一定比d复杂
D.c一定是水生生物
17.如图是心脏结构模式图,其中②处流动的血液是(  )
A.含氧较多的动脉血 B.含氧较少的动脉血
C.含氧较多的静脉血 D.含氧较少的静脉血
18.下图是与遗传学知识有关的概念模型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分别为细胞核、基因、性状
B.由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不能表现出来
C.孩子长得更像父亲,是因为父亲提供了更多的基因
D.①中含有的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其数量保持不变
19.梅雨天气,脏衣物容易长“毛”。梅雨天气为脏衣服长“毛”提供了(  )
A.水分、二氧化碳
B.水分、适宜的温度
C.适宜的温度、二氧化碳
D.光照、空气、水分
20.学校篮球比赛时,小明大显身手,如下图是他双手投篮动作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运动系统结构功能完整,就能完成投篮
B.完成投篮动作只需一块骨骼肌参与
C.肱三头肌两端连接在同一块骨上
D.骨骼肌具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21.如图是缩手反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射不是生来就有的,要通过学习完成
B.①是感受器,③是神经中枢
C.②是传出神经,④是传入神经
D.④处损坏,用针刺激①处,缩手会发生
22.“白肺”是人体应对病原体产生的一种肺部炎症反应,患者由于肺泡内充满大量积液或肺泡塌陷,肺部显影呈白色状。“白肺”患者的临床表现为胸闷气喘、呼吸急促,血氧饱和度(血液中被氧结合的血红蛋白容量占全部可结合血红蛋白容量的百分比)下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肺”仅阻碍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白肺”患者在平静状态下呼吸频率和心率偏低
C.“白肺”患者的血液中白细胞数量比正常值高
D.“白肺”患者应通过输入纯氧满足组织细胞的氧气需求
23.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其结构中不能体现与功能相适应的特征是(  )
A.小肠长5~7米,是人体最长的器官
B.[1]和[2]加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C.[2]中密布[3],提高了消化能力
D.[2]和[3]的壁都是由单层细胞构成的
24.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某生物兴趣小组打算办一期“人体消化与吸收”黑板报。同学们准备的资料中描述正确的是(  )
A.馒头咀嚼变甜是因为淀粉被分解为葡萄糖
B.胃腺分泌的胃液中含有能初步分解蛋白质的酶
C.维生素、无机盐主要在小肠内被消化吸收
D.胆囊分泌的胆汁通过胆管送入到小肠腔内
【主题思考】为夯实甘薯生产基础,农业农村部薯类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提出了以“良种健葛、规范苗床、适时排种、绿色防控、及时采苗”为核心的2024年甘薯育苗技术指导意见。阅读资料,回答25、26小题。
25.育苗前施底肥培肥床土,深翻深耕疏松土壤,主要是为甘薯生长提供(  )
A.二氧化碳和氧气 B.水和无机盐
C.二氧化碳和水 D.无机盐和氧气
26.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苗床覆膜,关于早春地膜覆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是保持甘薯育苗的适宜温度
B.主要是锁住甘薯育苗所需水分
C.主要是避免土壤中进入过多空气
D.避免鸟类等野生动物偷食种薯
27.栗子果实成熟前包裹在带有尖刺的硬壳中,故俗称“毛栗子”,成熟后硬壳开裂栗子果实从中脱落下来。如图是“毛栗子”及栗子可食用部分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栗子果实由胚珠发育而来
B.栗子果实中的营养物质贮存部位与小麦相同
C.去掉种皮的栗仁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主要区别是有无胚乳
28.为探究子叶的作用,科研人员将40粒大小一致的绿豆种子均匀分成4组,浸泡10小时后,用刀片切除部分子叶,分别使每组子叶保留1/4、1/2、3/4和完整子叶,在适宜条件下培养10天后,测得植株平均高度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可观察到绿豆种子的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B.子叶的完整度越高,绿豆植株平均高度越高
C.通过实验结果可知,子叶为绿豆种子的萌发提供营养
D.若用同样的操作处理玉米种子的子叶,结果相同
29.据新华社报道,极濒危植物尖齿卫矛“隐世”百年再现我国,这是110年以来首次观察到它的花,5个花瓣,5个雄蕊,尖齿卫矛属于( )
A.苔藓植物 B.蕨类植物 C.裸子植物 D.被子植物
30.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控制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B.新鲜柠檬的汁液,主要来自细胞结构中的液泡
C.植物和动物细胞都含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
D.动、植物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分别是通过细胞膜和细胞壁来完成的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
31.(10分)大鲵和扬子鳄都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如图示意了大鲵和扬子鳄以及它们的卵和肺的结构,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大鲵和扬子鳄的身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因此都属于 动物。
(2)大鲵又名“娃娃鱼”,但它不是真正的鱼,而是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因为大鲵幼体生活在水中,用 呼吸;成体既可以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 呼吸, 也可辅助呼吸。
(3)扬子鳄也是水陆两栖生活,但却属于 动物。因为扬子鳄的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可以减少体内 的蒸发;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 。
(4)对比图中大鲵和扬子鳄肺的结构,可以看出, 的肺结构简单, 的肺结构复杂,肺内分隔成许多蜂窝状的小室,大大增加了气体交换的面积。
(5)青蛙、蟾蜍、龟、蝾螈,这四种动物也都既可以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生活,其中与扬子鳄属于同一个动物类群的是 。
32.(10分)资料1: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科学家最终成功地从牛身上获得胚胎干细胞,来自牛胚胎的干细胞可发育成皮肤、肌肉、骨等。
资料2:白血病亦称作血癌,在青少年和儿童中发病率很高。白血病患者的肿瘤细胞能在血液中恶性增殖,并随血液扩散到全身。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帮助病人重建造血组织和受到摧毁的免疫系统,因而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资料3:克隆猴“中中”和“华华”的诞生,意味着中国科学家成功突破了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克隆猴的技术流程如下:取猴甲的一个卵母细胞a,把细胞核去掉,再把一个体细胞b与去核的a融合,构建克隆胚胎,然后将克隆胚胎移植到代孕母猴乙体内,发育成克隆猴丙。
(1)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 和 的基本单位。
(2)资料1中,胚胎干细胞发育成肌肉、骨等各种不同细胞群的过程称为 ,细胞分化产生 ,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来看,皮肤属于 。
(3)资料2中,在肿瘤细胞进行分裂过程中,细胞核中的 的变化最为明显,新产生的细胞和原细胞的遗传物质 (填“相同”或“不相同”)。
(4)资料3中的融合细胞是在 (填“体内”或“体外”)培养形成克隆胚胎的,克隆胚胎被移植到代孕母猴乙的子宫内完成发育。克隆猴丙的遗传物质来自细胞 (填“a”或“b”),说明 控制着细胞的生命活动和遗传。
33.(10分)青春期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学生群体中由于课业压力大或沉迷玩社交软件,熬夜现象非常普遍,大多数学生反馈熬夜后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缓等疲惫状态或健忘、易怒、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为进一步为了进一步探究熬夜对记忆力和学习能力的影响,研究小组以小白鼠为实验对象进行了如下研究。
①将 6 只体重 18—20 g、出生 25 天的同性别小白鼠随机放入二个相同的笼子,分为甲、乙组,每组三只;
小组成员用亚克力板搭建出一号迷宫,将 6 只小白鼠逐个放入迷宫入口,引导小白鼠通过迷宫,让其熟悉、记忆一号迷宫出入口路线,反复训练三天后开始实验。
②乙组用强光干扰并控制小白鼠的睡眠时间以 4 天为一轮,用强光干扰,保持小白鼠清醒状态 72 小时后走 1 次迷宫,甲组不进行强光干扰,让其正常作息,和乙组在相同时间走迷宫。走完迷宫后正常作息 24 小时。然后进入下一轮,如此重复九轮。实验周期内甲乙两组均完成 10 次迷宫测试,计算每组平均用时来评估小白鼠的记忆能力。实验结果如下:
(1)本实验的变量是 ,步骤②中设置甲组的目的是 。
(2)实验选用体重 18—20 g、出生 25 天的同性别小白鼠的作用是 。
(3)小组成员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哺乳动物在经历短期睡眠剥夺后,大脑中的多巴胺水平会上升,暂时维持神经兴奋性,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休息,细胞代谢会逐渐紊乱,无法维持应有的兴奋性,从而出现精神萎靡现象,据实验结果可知,前6次实验中乙组比甲组走出迷宫的时间 ,造成这种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随着实验次数增加乙组小鼠记忆力与甲组相比 。
(4)小组成员搭建出另外两个不同轨迹难度相似的迷宫,记为二号、三号迷宫。待两组小白鼠完成前期所有一号迷宫测试后,逐个各走一次二号、三号迷宫。记录小白鼠通过新迷宫的平均用时来测试小白鼠的学习能力。实验结果如下:
据上图可得出实验结论: ;从获得途径来看,小老鼠走迷宫属于 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 。
(5)综合以上的实验结果,为保持良好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应怎么做 。
34.(10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结构的进化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其功能。图中列出了人体不同系统的4个结构单位,它们通过不同的结构更好地实现了相应的功能。据图分析回答:
(1)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整体,需要不断的和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中所示结构多与物质交换有关,其中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结构有 (写一个即可)。
(2)众多的小肠绒毛扩大了小肠内壁面积,这样的结构特征与小肠的 功能相适应。血液流经小肠后的变化是: 。
(3)当空气进入肺泡时,肋间肌和膈肌处于 状态(选填“收缩”/“舒张”),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肺泡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这些结构特点都有利于肺泡进行 。
(4)每个肾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血液流经肾单位时,血液中的尿素等代谢废物会依次经过 (用图
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形成尿液,最终经尿道排出体外,若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可能是[ ] 出现病变。
(5)人体在不同状态下流过组织、器官的血量是变化的,如“体育锻炼时骨骼肌每分钟收到的血量,是安静状态下的十倍以上”。人体通过 为骨骼肌供应更多的氧气用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为运动提供足够多的能量。饭后肠胃蠕动需要的血液量会增加,据此分析,饭后 (选填“适合”/“不适合”)立即进行剧烈体育运动。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