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教育发展联盟2022-2023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山西省运城市教育发展联盟2022-2023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山西2022~2023年度教育发展联盟
高二3月份调研测试
历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唐代文献记载:山东地区所生产的梨、枣等,经船运往苏州、杭州;而苏州所产柑桔,则经运河运到山东。当时黄河下游各个州县还组织了果子行来协调产销。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A.农业出现规模化产业化趋势 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C.农副产品出现商品化趋势 D.农业生产出现区域化分工
2.玉米最早是在美洲培育的,哥伦布将这种“奇异的谷物”带回欧洲,16世纪传入西非和中国,17世纪末18世纪初传入黄金海岸和达荷美之间的地区,有历史学家在评论玉米在世界上的传播意义时说:“其价值超过了所有的黄金”。对该评价理解最准确的是
A.改变了区域食物结构,影响了饮食习惯 B.促进人口增长,降低工业革命人力成本
C.物种的交流促进了世界经济联系加强 D.提高了粮食产量,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3.《世界粮食安全首脑会议宣言》中提到,从现在起到2050年,为养活预计超过90亿的世界人口,农业产量估计需要增长70%……粮食不应当作为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的手段……这是全球粮食安全对策的重要内容。材料的主旨是
A.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首要任务 B.利用最新科技提高粮食生产与供应
C.联合国重视全球粮食安全问题 D.加强国家间的合作应对粮食安全
4.下图为全国出土先秦、秦汉时期铁制农具数量对比图。这表明秦汉时期
A.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B.工商业的迅速发展 C.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5.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城市人口的大量聚集 B.动力问题得到解决 C.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 D.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6.下图是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各细分应用领域发展成熟度。这说明中国
A.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B.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新兴产业
C.人工智能影响社会生活 D.国家重视人工智能化的创新
7.古巴比伦因借贷而发生商业活动十分常见。借贷契约一般写在泥板上,借贷契据的订立一般需有5到8个证人,需要加盖证人的印章。借贷契约必须载明以何种财产作为抵押,抵押物通常是房屋、土地或奴隶。在欠款还清后,按惯例必须把泥板砸碎。据此可知,古巴比伦
A.借贷纠纷导致社会矛盾突出 B.国家认可契约的法律功能
C.契约文书有利于工商业发展 D.商业贸易的诚信精神缺乏
8.据统计,英国工业品出口额从19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增加了约5倍,但棉纺织品等纤维制品所占比例从72%减少到44%。英国纤维制品的主要出口地,欧洲地区由占50%以上降到不足10%,取而代之的是在拉美和亚洲的比例增加,仅亚洲的份额就达50%以上。上述变化说明
A.英国由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转移 B.英国出口工业品的结构发生变化
C.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英国海外投资以拉美和亚洲为重点
9.下表为世界货物出口结构构成,分析下表可推知
世界货物出口结构(出口额)的变化(%)
年份 1927 1938 1950 1960 1970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09
全部货物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初级产品 63.3 59.2 59.0 45.0 37.0 44.0 36.9 27.4 23.4 23.0 26.6 29.1
工业品 36.7 40.8 41.0 55.0 63.0 56.0 63.1 72.6 76.6 77.0 73.4 70.9
资料来源:1927~1970年数据来自池元吉(2003),尹翔硕(2001);1980~2009年数据为笔者根据WTO统计数据库数据计算所得。
A.工业品比重呈上升趋势,初级产品比重呈下降趋势
B.凯恩斯主义使1927~2009年国际贸易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C.1927~1950年一些产品往往由众多国家的公司合作完成
D.20世纪40年代世贸组织建立促进了出口结构的转变
10.坊巷的开放,坊市的混一,展现了宋代城市管理以经济生活为主旋律的开放特点。宋仁宗景佑年间,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熙宁年间,开封府的鼓楼已不再击鼓,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材料说明宋代
A.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B.商业活动管理方式出现变化
C.特色市镇经济日益繁荣 D.市镇经济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11.据研究,辽河流域距今8000年前的兴隆洼原始村落遗址出土的原始龙纹中蕴含了冬至日北斗天象和赤道星宿,红山文化时代的易学体系、数理逻辑与之一脉相承,它们共同启发了《山海经》的创作,这说明
A.文化积淀推动了文明的发展 B.人类走向定居推动天文学进步
C.原始农业出现推动科技发展 D.辽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12.武汉三镇之一的汉口,在明朝初年只是一片荒滩,人迹罕至。明朝末年,汉口成为一个“甲于全楚”的巨镇,在全国的地位也迅速上升。汉口的兴起
A.与这一地区日益发达的水路交通密不可分
B.与明清商帮兴起密不可分
C.进一步提高了汉口在该地区政治中心地位
D.是政府出于防御目的形成
13.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曼彻斯特因加工制造的棉纺织品销往世界而被称为“棉都”。20世纪七八十年代,该城因制造业萎缩,就业岗位减少约60%而沦为学者眼中的“收缩城市”。这种变化
A.说明英国城市发展的后劲不足 B.不利于推动经济结构多元化发展
C.推动城市化进一步深入的发展 D.表明城市生存环境在不断的恶化
14.下表是关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图表。对图表信息的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1949~1960年城市发展集中在沿海地区 B.1960~1965年因文革破坏出现逆城市化
C.1978年至今我国已经完成城市化的进程 D.1949年以后中国城市化的进程曲折发展
15.从19世纪以来,中国很多城市逐渐形成给排水管网,使得城内原有河道与水环境迅速退化及至消失。新式马路、铁路、轨道交通、电线等各类近代设施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近代中国城市的变化反映了
A. “城市病”的急剧恶化 B.城市发展受近代工业化影响
C.列强侵略推动城市化发展 D.近代城市化进程迅速的发展
16.元大都“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于江南”,因而,划直修凿大都通往江南的京杭大运河已是势在必行。同时,从江苏刘家港入海,北上至界河口(今天津大沽)的海上运输也开辟全线通航。这些交通建设的创举
A.有利于经济重心继续南移 B.有利于解决政治与经济中心分离问题
C.与元朝民族征服背景相关 D.有利于元大都成为国际性商业大都会
17.英国近代第一条运河是1757年开通的桑基运河,随之布里奇沃特运河于1761年7月通航,运河体系的最后一笔由19世纪90年代曼彻斯特轮渡运河的疏通完成。英国近代运河体系
A.推动英国经济的高度繁荣 B.有利于促进国内贸易的发展
C.促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D.有利于提高商品国际竞争力
18.英国人赫德主办大清邮政时期,因为侨批信多无详细地址和具体收件人姓名而无法投送,海外华侨劳苦大众和其国内家属都拒绝向“大清邮局”交寄邮件。该史料可以佐证
A.观念落后制约近代邮政发展 B.西方近代通信方式对主权侵犯
C.近代邮政方便了物品的传递 D.晚清信息传递方式的近代化转型
19.1993年~1997年,上海先后架起杨浦、徐浦两座大桥和延安路越江隧道复线,开通运营地铁1号线,另外,还建成了城市内环路高架系统和外环线工程,以及沪宁和沪杭高速公路。1997年10月15日,浦东机场举行隆重开工仪式。下列选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上海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发展完善 B.科技革命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C.上海交通呈现多样化、立体化趋势 D.有效地解决了城市道路拥堵的现象
20.有学者说,自行车的大规模生产使那些因贫困而消费不起马车或汽车的民众能够购买,他们只需花费步行时间的1/4就能够去他们想去的地方,他们的工作机会和与社会的接触不再局限于村庄。由此可知,自行车的推广
A.有利于人们生活突破地域限制 B.大大缩小了贫富差距
C.有利于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D.推动城市化进程加快
21.“药王”孙思邈在谈及行医准则时指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自古明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虽曰贱畜贵人,至于爱命,人畜一也……所以不用生命为药者,良由此也。”这反映出孙思邈的行医准则
A.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B.重在对病人心理的教化
C.浸润了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D.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22.《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记载道:“城旦、鬼薪疠,可(何)论?当迁疠迁所。”该史料可以说明秦代
A.已实行严格的疫病管理制度 B.改变了人类对传染病束手无策的状态
C.已建立完善的疫病防治体系 D.已经认识到“疠”具有极强的传染性
23.鸦片战争后,西式医院在通商口岸建立起来。西医凭借其特有的消毒、化验等手段,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传染病、普及公共卫生知识,中国一些大城市还借鉴西方的公共卫生措施,改善食品卫生状况。据此可知,西医传入中国
A.推动了近代医疗体系的完善 B.促进了中国的公共卫生改革
C.严重阻碍了中医可持续发展 D.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认可
24.19世纪末,英格兰和威尔士因患肺结核造成的死亡率达到2.22%,英国伦敦医院对1420名死亡儿童的尸体进行解剖,解剖数据表明有45%的死因是肺结核,而其中的80%是来自工人家庭。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在于
A.底层工人生活环境的恶劣 B.城市人口增加使城市病恶化
C.近代医疗技术水平的落后 D.工业革命使贫富差距的扩大
25.1968年12月,(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推出《深受贫下中农欢迎的合作医疗制度》的调查报告,推介湖北省长阳县乐园公社实行合作医疗制度的做法和经验。由此,全国掀起兴办农校村合作医疗的高潮。到70年代,农村合作医疗已覆盖了全国90%以上的农村人口,这表明我国
A.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基本健全 B.新农合受到了广大农民欢迎
C.医疗保险主要惠及农村居民 D.不断推进农村医疗保障体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4分,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欧洲中世纪晚期,城市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港口城市从远洋贸易中获取巨利,由于跨海远程运输风险巨大,且集中投入巨大资金的需求和长期的耽搁、等待,使这些海运城市中的商人逐渐发展了以银行贷款作为基础的信用制度以及分摊风险的保险制度,这两个新兴的经济制度,毋庸置疑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石,经济实力的增长,提供了城市与封建主谈判的资金支持,为城市自治权的获取提供了基础,城市经济兴旺,人口众多,城市大学进一步发展,大学之间的交流也孕育着创新新理论的机缘。
——摘编自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晚期西欧城市发展的表现并说明其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化发展的趋势。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现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4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种植甘蔗需要庞大的劳动力。为了生产蔗糖,欧洲许多殖民国家把数以千万的非洲黑人当作商品来对待,将他们贩运到大西洋彼岸,驱入甘蔗种植园,强制其进行极度惨无人道的劳作。在15世纪的欧洲,糖是非常稀缺和昂贵的商品。到了18世纪末,糖已成了欧洲大众的消费品,糖的贸易量的增长快于任何其他热带商品的贸易量的增长。并不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当糖的消费量增长时,其生产环节变得与英国国内经济愈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到1675年时,有四百艘平均载货10吨的英国船把蔗糖运往英格兰,其中差不多一半是用于转口贸易。
——摘编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材料二
蔗糖廉价化后,为人们在粮食以外开辟了另一种更高效的热量供应来源——多吃几口糖,就能少吃不少饭。欧洲在人口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粮食价格因为蔗糖的传入开始下降,感到卖粮食不再赚钱的农民们纷纷开始向城市聚集。英国伦敦的人口在短短三十年内翻了一番,而更多的人口聚集很自然地也导致了更大规模的分工协作,劳动力廉价到令作坊主愿意扩大生产规模以挣更多的钱,而生产规模的扩大进而导致了对新技术的需求,工业革命于是应运而生了。
——摘编自【德】沃尔夫冈·赖因哈德《征服世界:一部欧洲扩张的全球史》
阅读材料,提取材料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对所拟的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充分,表达清晰。)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国家出现以后,道路成为人们开拓的产物。至周代,已有了明确的道路系统,并设置了道路守卫和交通管理人员——司空官。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咸阳为中心,修筑了东至渤海、南至江浙的两条“驰道”及连接陕甘蒙的军事设施“直道”,最宽处可供许多驾马车并排行驶。汉代道路修筑和养护已达一定水平,驰道两旁置有林荫。东汉末年以后,交通事业衰落,道路系统变得支离破碎。隋唐时期,全国的道路再现繁荣,修建了以长安城为中心的四通八达的陆路交通系统。宋朝由于受到辽金的进攻,交通范围大大缩减。元明清时期,中国陆路交通兴盛发达。
——摘编自赵云旗《中国古代交通》等
材料二
两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小汽车在美国得到迅速普及,公交系统逐渐退化,人车矛盾突出。这一时期,洲际高速路网的建设全面完成。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冰茶法案”“续茶法案”等法案的颁布,美国城市交通系统发生了转变,由原来的小汽车单一模式向包含公交、步行等在内的多模式交通体系转变。面对郊区化和大都市区的城市发展,美国形成了城市精明增长理论及新城市主义理论。交通系统研究从早期解决人车冲突开始,最终形成了邻里单位理论、雷德朋人车分流理论。
——摘编自叶建红、施雪莹等《欧美城市与交通发展演进的历史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道路交通的主要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交通体系发展的背景。(6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自欧化输入,吾国始有所谓新医学。新医学者,以最新之科学为根据者也。其言生理也,根据于解剖、组织等学,非吾《铜人图》之粗疏而讹谬也;其言病理也,根据于种姓之遗传微生物之研究,各种仪器之测候,非若望问闻切之粗略,阴阳五行之说之惚恍也……故新医学兴,而旧医学不得不衰歇。
——蔡元培《医学丛书序》(1917年)
材料二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发展传统医药。2017年,《中医药法》开始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本建立以中医医院为主体的覆盖城乡的中医药服务体系。政府推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建设,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发展迅速,中医养生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2016年,我国建立了涵盖中医药各学科领域的重点研究室和科研实验室,形成了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在中医药教育方面,我国基本形成院校毕业后一继续教育有机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从中高职、本科、硕士到博士的中医学、中药学等多层次、多学科、多元化教育全覆盖,中药产业初步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本系,并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战略性产业。政府积极推进中医药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中医针灸”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我国通过召开国际会议、招收留学生、派遣医疗队、出口中药等形式,与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学术团体及个人开展了多渠道、多层次的友好交往,将中医中药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
——摘编自朱建平《新中国中医药发展70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医学兴起的主要原因,并指出西医传入对中国的影响。(8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发展传统中医药的措施。(6分)
山西2022~2023年度教育发展联盟高二3月份调研测试·历史
参考答案、解析及评分细则
1.D 2.C 3.D 4.A 5.B 6.C 7.C 8.B 9.A 10.B
11.A 12.A 13.C 14.D 15.B 16.B 17.B 18.D 19.C 20.A
21.C 22.D 23.B 24.A 25.D
26.(1)表现:城市新兴经济制度的出现;城市自治权的获取;城市大学的发展。(4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2点即可)影响: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与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推动了欧洲的思想解放。(4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2点即可)
(2)趋势: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局部时期有所下降。(2分)因素:经济发展(工业化);政府政策;社会环境;民族独立等。(2分,答出任意2点即可)
27.论题:蔗糖的生产与贸易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2分)
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人对蔗糖的需求日益扩大,蔗糖成为世界贸易中的重要商品,随着蔗糖生产和市场的扩大,从奢侈品成为欧洲人的日常生活消费品,从而影响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而殖民者在蔗糖贸易中获取的大量财富,转化为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近代社会转型。(4分)
与此同时,随着世界市场的扩大,欧洲人在美洲的甘蔗种植园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并从非洲贩卖更多的黑人作为劳动力,使美洲经济呈畸形发展,非洲丧失大量精壮人口,殖民扩张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4分)
总之蔗糖的生产和贸易深刻影响了欧、非、美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变化。(2分)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其他论题:蔗糖贸易推动了世界市场的的形成。蔗糖贸易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蔗糖贸易客观上促进了工业时代的来临。蔗糖贸易推动了欧洲的殖民扩张活动。
28.(1)特点:道路系统形成时间早(历史悠久);道路修筑的水平高;发展曲折(与政治经济形势密切相关);与战争有密切关系;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政府重视);结构上有辐射性,以都城为中心向外辐射(或形成交通网);政府主导;道路管理制度化;设置相关机构与政府部门进行管理;以都城为中心,以稳定统治及维护统一为目的;为现实统治需求服务;道路建设与战争需求相结合(每点2分,任选3点得6分)
(2)背景:二战后美国私人汽车普及;高速路网的建设完成;交通法律的完善,推动交通体系的转变;城市发展理论的革新,指导交通系统研究的发展;政府对人车矛盾等城市交通发展问题的重视。(每点2分,任答3点给6分)
29.(1)原因:伴随西学东渐和西方列强的侵略而传入;西医以实验科学为依托,借助精密仪器及数据分析,技术较为先进(实验科学、借助精密仪器或技术先进任意一点均可得2分);传统中医停滞不前。(4分,任意两点得4分)影响:推动了中国近代医学事业的发展;促进国人思想解放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动摇了中医的地位;客观上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4分,任意两点均可得4分)
(2)措施:国家通过立法推动中医药的发展;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中医药服务体系;不断推进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使中医养生融入大众生活;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中医药科研成果大量出现;推动中医药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实现多层次、多学科、多元化教育育全服盖;发展中药产业;推动对中医药文化的继承与保护;推进中医药加快走向世界的步伐。(6分,任意三点得6分)

0 条评论

目前没有人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